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筑梦维艰-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月娥听着听着她的眉头越皱越紧。

    但她没有表态。

    王院长很着急,就又跟她说:“如果不赶快给你丈夫做手术,真的会危机他的生命。。。。。。

    李月娥听到王院长说的最后一句,她的脑袋嗡地一下。

    她缓过神来后,又听见王院长督促她说:“你要立即作出决定,一分钟也不能再耽搁了。”

    他扭过脸来,又对张光明的爹妈说,“你们都来看看协议上的内容,如果你们都同意给这位病人做手术,那就马上在这个手术风险协议书上签字吧。”

    李月娥不敢再有半点迟疑了,立刻拿起钢笔就在这张手术协议书上签了字。

    王院长他转身对麻醉师和他的助手医生,还有护士们说:“你们把病人推进手术室后,分别进行消毒、打麻药,然后我会马上去给张光明做手术!”

    张茂源和赵桐花非常担心地望着躺在手术专用床上的大儿子,被护士们推向了手术室。

    两位老人都是眼含泪水,很是担心大儿子的手术是否能够成功。

    张光明留下一句话来安慰亲人们说:“王院长说我是十二指肠溃疡,不是啥大病,你们都别担心了。”他还微笑着又说,“我一会儿就会出来了!”

    “我等着你出来!”张光明的三位亲人一起说。

    张光明被护士们推进了手术室,一位女护士随即就关上了门。

    李月娥赶快扶着二老,在座椅上坐下来。

    李月娥就问:“文杰交给她姑姑了吗?您对光妍妹妹说了没有,孩子饿了让她给。。。。。。”

    婆婆没等大儿媳妇说完,就赶紧回答说:“你放心吧,我来时已经熬了一锅小米汤,饿了让妍儿喂小文杰喝。”

    ……

    张光明的三位亲人都抬起头看看表,在煎熬中渡过了四个多小时,仍没有见到他从病房出来,这时的仨人真有些坐不住了。

    正在仨人焦急万分的时候,手术室的门哗啦打开了,王院长他穿着蓝色的手术服,带着白口罩,从里面走出来了。

    张光明的三位亲人,焦急地异口同声地问:“病人咋样了?”

    “病人的手术非常成功!”

    三人听了王院长的话后,一颗悬着的心,这时才算放下了。

    仨人都说着感谢王院长的话语。

    王院长对李月娥说,“你是病人的妻子,我跟你交代点事。

    你以后一定要注意,得让你丈夫按时吃饭;注意不要让他吃生冷和较硬的东西。

    还要吃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而且每顿都要少吃,逐渐的一点点的加量。

    因为他的胃切已除了三分之二,只剩下三分之一的胃了。。。。。。”

    李月娥一听顿时心里很难过起来。

    她自我批评道:都怨我对俺闺女她爸照顾的不周到呀。

    王院长不放心地左交代右叮咛,在护理时应注意的事项,也一一跟李月娥说明了。

    李月娥都牢记记在心里了。

    这时,医生和护士推着张光明从手术室出来了。

    李月娥和公婆都围了过来,看到张光明躺在推车上面打着吊针,闭着双眼,脸色煞白。

    麻醉师刘医生他说:病人的麻醉劲儿还没过,你们暂时不能跟病人说话。

    王院长他交代说:只能留下两人陪护。

    仨人帮着医生和护士把张光明从病房里抬到了病床上,一位女护士她临出门时交代大家说,千万不要让病人深睡,隔个个把小时叫他一次……

    张光明动过手术半小时后就苏醒过来了,这会儿的他明显气力欠缺。

    他声音微弱,立刻安慰老婆和爹娘说:“我做过手术就没事了啊!

    你们都放心吧,爸妈快回家去休息吧。

    回家有劳二老帮我们照顾我的孩子们一些日子好吗?”

    爹娘一听就说:“大儿子见外了不是?照顾孙女们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嘛

    都是一家人,何必说客气话呢?”

    然后二老就依依不舍地跟大儿子和儿媳辞别了。

    张光明又跟老婆说:“文雅娘,我不能躺在病床上,大队长也不知安排农活怎么样……”

    李月娥说:“现在医生护士都交代,不让你多说话,你别操心其它事儿了,快休息吧。”

    梳着短头发的女护士,这时又进来又说:“让病人睡,但不能让他睡大会儿。”她不放心地又说,“我再交代一遍,个把小时你一定要叫他一次……”

    李月娥点头答应着。

    “还有,病人一般术后一到三天之内,都会因水肿导致发烧,这很正常,到时候请你不要太紧张……

    病人的引流管内的血水,你要及时放到这个白盆子里……”

    李月娥很认真的表情听着护士的嘱咐,她说:我会一一照办的。

    张光明看着老婆有气无力的声音说,“文雅妈,你明儿回去给文杰喂奶时,记着把那些关于我正研究水电的那些物理书籍。

    还有关于改良土壤的化学书籍。”

    “我明儿个一定会给你带来的。你呀,都病成这样了,还在念念不忘研究水电和改良土地的事情。”她又说,“你病重不忘操心村里的事呀!可是文雅爸你何时才能研究成功呢?”

    “我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成功,但只要我不懈地努力去研究,我相信就会研究成功的!”

    张光明每天胳膊上都输着液体,因发高烧导致他说胡话,可他说的都是农业管理方面的事儿。

    这让医生和护士非常吃惊。

    他的麻药劲儿一过,就感到伤口处疼痛难忍。

    这几天里,张光明的浑身乏力,但只要一睁眼,就忍住病痛强打起精神看书学习。

    他经过王院长三天精心的专业术后治疗,再加上妻子的用心护理,他的精神头逐渐好了起来。

    这会儿他的妻子一看,一瓶液体就快输完了,就赶紧去告知了一位女护士。

    那位年轻的女护士,就立马拿着一个装有消炎药和氯化钠的瓶子走了进来。

    她瞧见张光明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一本物理书。

    她先熟练地把滴完的药瓶取下来,又把刚拿来的药瓶换上去,然后她趴到张光明的书本上念道:关于水力与杠杆的关系……

    女护士她就跟张光明开玩笑说,你这位大哥又在看书呢?

    他笑着说:“为了俺村庄的发展,我这个“领头羊”,就需要研究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改善窘困的生活,还得想尽办法,尽最大努力,早点让村民脱贫呀。”

    女护士瞧见他病床上枕头这儿不仅放着物理、化学=的书籍。还有好几种书籍,有关于培育粮棉新品种的农业科技书等。

    她不由得夸赞说:“张大哥你涉猎够广的呀!”

    李月娥在一旁说:“文雅爸除了阅读这些书籍以外,还要编写《寓言故事书》、《幽默故事》等儿童画册呢;还要编写《农业科技书》、《华夏诗词》……他一般都是晚上编写这些书籍。”

    女护士听了瞪大了眼睛说,“哇,一位农村的村支书竟然会……”

    隔墙病房的一位病人的陪护家属打断她的话,赶紧让她去给丈夫换液体。女护士一边出门一边说,“真是不可思议呀!”

    这天晚上,李月娥拿着保温壶,正要出门去打开水时,李鸿运夫妇和各个小队长都来看望张支书了。

    李月娥马上很热情地把大家请进病房里。

    张光明一看就要起身,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张支书你可别动,别动,你快说感觉咋样啊?”大家都很关心地询问着他的恢复情况。

    ……

    这几天村里的人们趁着早或晚,不耽误下地干活的时间,络绎不绝地纷纷徒步走十几里的路,也要来探望张光明。

    大家都说张支书是因为村里的事儿给劳累成这样的呀。

    尹抓根说:“光明他每天一大早先去大池塘转一圈,喂养那些“娇宝贝儿”,接着再去视察咱村里的块块庄稼苗儿的情况。

    上午和下午还要到试验基地培育新品种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晚上,还要去雕刻厂指导雕刻和编制技术。

    大家都点头说:“是啊!他忙完这些,就忙到了半夜,他回到家还要研究沼气发电技术,用气压出水的先进技术,还要研究改良土壤……你们说他一天能睡几个小时呀?”
………………………………

第二十七章 恢复出院

    负责任的王院长每天都带领着医生,去探望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

    这日上午,王院长走到张光明的病床前,他开玩笑地说:我每天都看见你这位张支书手不释卷地看书,是在学苏联作家玛克西姆•高尔基呀?“一心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啊?

    张光明抬头朝着王院长咧嘴一笑。

    王院长把粘在张光明刀口上的纱布,一条一条都用消过毒的镊子,轻轻地一层层的揭开,然后把带有血迹的沙布,用镊子夹着放到消毒盘子里,一道半尺长的口子上,裸露出像蚰蜒一样的大针脚,刀口处正朝外冒血水呢。

    李月娥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她倒吸了一口冷气,漂亮的眼眸里倏地噙满了泪水。

    张光明劝老婆说:我没事没事,文雅妈你别难过了。

    王院长让张光明面朝下,手抓住床头,身子拱起来。

    他这位资深的最有名医生,就蹲下身子就很麻利地用镊子,用蘸了消毒液的一个个棉球,轻轻地清洗着张光明的伤口以及伤口的周围部分。

    然后他又敷在张光明的伤口上一些消过毒的纱布,再敷上药棉,接着又在他的腰两侧铺上消毒布,再往布上垫上厚厚的药棉。

    王院长让一位两位男医生扶着张光明,他用手轻轻地揭开他的伤口,只见一股一股红红的血水,哗啦哗啦地顺着引流管直往外流,不一会儿身下的药棉就津满了红血水。

    另一位男医生忙用一些药棉,往他的伤口下面又垫了几层纱布。

    王院长说:“你忍着点儿疼,坚持住哦。”

    张光明挤住眼忍住疼,嗯了一声答应着。

    疼地张光明浑身冒汗,但他咬牙强忍着。

    不一会儿张光明的头上就出现了豆大的汗珠,苍白的脸上,就像挂满了晶莹剔透的白色露珠似的。

    王院长轻轻地挤压伤口,直见血红的液体顺着引流管,哗啦哗啦分成两股往外流,大部分流到了盆子里,还有一部分流到了他的伤口下面的药棉和纱布上。

    李月娥她噙着泪水又一次埋怨丈夫说:你看看你起早贪黑为了村里的事情忙忙碌碌的, 却不注意自己的身体,竟然遭受这么大的罪。

    “我的病现在已经没事儿了不是吗?”疼地张光明大汗淋漓,他就说,“你就不要再嘟噜了。”

    直到他伤口处的引流管不再往外冒血水了,王院长才停住了手。

    护士把流到张光明身下的血水,清理了清理。

    王院长又把带着血水的引流管抽出来,给张光明的伤口上换了一个消了毒的透明的白色塑料管子。

    王院长说:“我换了它,是怕时间长了,你的伤口会感染。”

    他接着用蘸了碘酒的棉球擦了擦张光明的伤口,又在他伤口上敷上了一层层消过毒的纱布,还在纱布上敷上一层薄薄的药棉,然后在药棉上又敷上一层干纱布,最后粘上白胶布,这样伤口就算给他处理好了。

    又过了一天,王院长他又来仔细看了看张光明的纱布说:我看还不错,伤口没有感染,不过我还要继续观察。

    只要你的伤口没感染,再有半个月你就可以出院了。

    他又看了一眼李月娥说:我觉得你似曾相识啊。

    漂亮的李月娥微笑着说:是吗?其实我早闻您的大名,只是咱们相见不相识而已。

    王院长就一边为张光明检查伤口,一边问了李月娥的工作情况。

    李月娥微笑着说:“我之前在咱县服装厂工作,我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之前,你们医院的工作服都是我设计的,而且您之前穿的工作服,也是我亲手缝制的。

    您还满意吗?”

    王院长呵呵笑着说:“我说现在的工作服,怎么没之前的做工考究了呢?

    我就问服装厂的领导。

    那位领导他回答说,我们厂里最有名的设计师辞职了。

    原来她说的就是你呀!”

    李月娥又说:“之前您夫人常常到服装厂里去找我,非得让我亲自为她设计服装不可呀!”

    王院长眼睛一亮,激动地说:“呵呵,她呀,现在老是在我面前抱怨说,她唯一值得信赖的,手艺高超的服装设计师辞职了,咱这个县城里,再也找不到像她那样设计出的精美无比的服装喽!

    没想到今天有幸又遇到了你了,我下班回到家后,得立即把这个好消息赶紧告诉我爱人呀!”

    这时,孙有福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他蹙额棘手的样子说:张支书不好了,焦老头听了儿媳妇周凤的流言蜚语后,就大动干戈,跑到大队要打电话,非要把儿子焦大川叫回来跟周凤离婚不可。

    我劝说了他几句,他就跟我大吵大闹……

    张光明听闻他的话,顿时焦急起来,他就立即捂着伤口说:“走,我跟你回村去处理这件事情。”

    “站住,你动了手术需要静养,怎么能走呢?”王院长立即阻止说。

    张光明乞求着王院长说:“我请求王院长,让我回村一趟好吗?我是个村头,得去处理村民的家庭矛盾呀!”

    王院长他态度坚决地说:什么重要的事情也不许去。

    我作为你的主治医师,我得为我的患者负责到底!”

    张光明又欲恳求院长时,王院长伸出右手摆了摆,意思是绝对不行。

    李月娥看到丈夫一脸的无奈,就小声嘀咕着:“文雅爸,你不要命了?”

    ……

    这天,张光明用微弱无力的声音,对来看望他的大队长交待着村里收割夏季蔬菜和庄稼和夏种的工作,还有池塘那儿的工作,交待窑洞那儿的工作,还有……

    不过他最关心的事儿,还是收获与耕种的工作。

    贵小宝他说,你就别操心那些事儿了,一切有我呢。

    张光明不放心,就又对大队长说,“我们村比较大,生产队的庄稼面积也比较大,这几天我不在村里,有劳你每天去各地块视察一遍吧。”

    大队长他答应说:我让村民们按照你安排的去做了,先是进行收割油菜比赛,紧接着是刨大蒜比赛。

    然后又在窑洞里参加雕刻和编制比赛。

    而现在呢?我又让村民们开始比赛收割麦子啦,还有比赛修农忙路。。。。。。

    我发现按照你说的通过比赛呀,群众们的干劲儿可大了,还真是立竿见影啊!

    光明弟你就放心好好的养病就是了!

    张光明一听贵小宝说这一番话,就笑眯眯地他说:“我前些日编写的儿童画册挣了点稿费,还有卖了中草药的钱,把这些钱就给那些劳动模范发奖品用吧。”

    大队长一听,他就摆摆手说:不中不中,这咋能行啊?怎么能用你挣的辛苦钱用来发奖品呢?

    你家的房子都漏雨成那样了,我看还是积攒起来盖你家的房屋用吧。

    等救济款一拨下来再发也不迟嘛。

    “我们当干部的怎么能够口惠而实不至呀?那就会在群众面前失信的呀!”

    张光明着急地说,“你听说过商鞅的《徒木立信》的故事吗?”

    贵小宝一脸迷茫地看着有学问的张支书摇摇头,意思是他不知道。

    张光明就把商鞅在南门立杆,移之北门,赏银五十两,以取信于民的这一故事,讲给他听。

    他还跟贵小宝说:“商鞅就是用此方法,才让新法在全国顺利推行的呀!

    小村与大国的改革,其实要取信于民,那是一样的道理呀!”

    他神情郑重地又说,“我们可不能失信于村民啊!要不然,以后,咱们再进行任何比赛,群众们都不会再挂劲大干了。你懂不懂啊?”

    大队长他说:可是……

    张光明伸出右手一挥语气坚定地说,“没有可是,君子一诺千金,哪能让村中的劳模们等呢?

    你就不要再往下说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再者说了,那救济款还用来救济那些特困户呢。

    我是想用此办法,来激发村民奋发进取的动力呀!”

    贵小宝的脸上,立即流露出顿开茅塞的表情。

    他就说:哦哦,我明白了,你还真是用心良苦啊!那你可要答应我,等村里的副业挣到了钱再还给你,可不能让你一直往咱村里贴补钱了。

    咱村这么穷,又这么大,就是填补不起来的无底洞啊!

    张光明正欲说时,贵小宝又说:“你要是不答应,我就不拿你的钱给劳模发奖品了。”

    张光明很无奈只好点点头。

    大队长这才欣然接受张支书的安排。

    贵小宝他看着张光明说:张支书你纵然是生了这么重的病,还挂念村中事儿,真不愧是一位村民的好带头人。

    那接下来,你又怎样去安排村里的工作呢?

    张光明给他详细地说了说。

    ……

    这一天早上八点多,王院长又领着医生护士来查房了。

    他询问张光明这两天的恢复情况,还很仔细地查看了他的伤口。

    王院长一边给他的伤口最后一次换药,一边高兴地说:“你的伤口恢复的很快呀!”

    “王院长啊,现在我得赶快回村去监督各生产队夏耕夏种嘞。

    您有所不知,俺村是全公社,乃至全县最穷的村子呀。

    所以我必须得回去指挥村民们,进行因地制宜做好合理的精耕细作呀!”

    王院长说:“哦,又一位向焦裕禄学习的好基层领导呀!”

    他对张光明的钦佩油然而生。

    紧接着王院长就又说:“那你非要出院的话,回到家后,可千万不能让伤口感染喽,千万不要有剧烈的动作。

    你要记住按时吃药,还要按时吃点易消化,而且又有营养的稀饭,记住一定要少吃多餐。

    你还要记住来医院复查。”

    王院长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儿,不厌其烦且又详细地再次交待了他一遍。

    张光明和李月娥不住地点头,都高兴地说:“哦,好,我记住了,请王院长放心吧!”

    这时张茂源套了一辆自家的驴车来到了医院门口。

    顿时一股麦秸的浓香散发开来。

    张光明看到父亲往驴车上铺了很厚很厚的麦秸来接他出院。他就对爸爸说:真是辛苦您了。

    张茂源嘿嘿一笑说:“我来时,把车胎里的气放出一些,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因轮胎过硬而颠簸给你的伤口造成的疼痛了。”

    “谢谢爸爸为我想的这么周到啊!”张光明带着感激的神情看着父亲说。

    ……

    他和大儿媳李月娥一同忙活着,把病房所有用的东西,全都装上了毛驴车上。

    张光明和爱妻依依不舍地跟王院长挥手告别了。

    一路上,张光明问父亲:“我在医院住院不了解村里的情况,您就跟我说一说,这几天村民们干劲儿如何呀?”
………………………………

第二十八章 喜出望外

    张光明的伤口还没到拆线时间,可是他为了安排夏季粮棉因地制宜的耕种,带着迫不及待的神情,请求王院长同意他马上出院,去安排村中的林林总总的事情。

    王院长见他操心村事而颇显焦灼不安的样子,他不得不同意张支书提前出院。

    张光明坐着父亲的毛驴车出了院。

    他迫不及待地问父亲:爸爸,咱村民们在夏收中的干劲儿如何?

    父亲高兴地回答说:“要说起村民的干劲儿呀,我得先夸你几句。

    你让各个生产队举行各种比赛活动,可是起了大作用了。

    现在不管是男老劳力,还是女劳力,个个干劲十足。”

    张光明笑着说:“这就是我想看到的结果呀!

    他顿了顿又说,“我从山东来那时,瞧见田地里的草和害虫满地都是,一看我就断定,咱村的人太懒了,所以我就采取各种角逐的方式……”

    他父亲和他妻子都说:“你这个办法就是管用,真好!”

    这仨人从医院回到村里是前半晌。

    仨人在回村的路上,看到各个生产队的社员们,都在做着耕种前的准备工作。

    只见有的人在一片麦茬地里,正用锄锛麦茬,有的人在拾捡麦茬,还有的人正往地里拉粪……

    张光明让老婆扶着走到一块一块的春玉米、春棉花、春花生、春豆类,春芝麻等地块,去察看了一遍。

    他要观察看看是否有病虫害呢?庄稼田地旱不旱呢?田地里有草没草呢?他仔仔细细地观察后,就高兴地说:“三无,真好。”

    他老婆不明白他说的意思,眨了眨秀美的大眼睛问:“啥叫三无呀?”

    “庄稼无虫害、土壤不旱、田地里也没有野草。这不就是三无嘛。”

    李月娥笑着说:“是啊,你住院期间,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