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筑梦维艰-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庄稼无虫害、土壤不旱、田地里也没有野草。这不就是三无嘛。”

    李月娥笑着说:“是啊,你住院期间,多亏有负责任的贵小宝把夏收工作抓得紧,还有对庄稼的管理也很到位。”

    张光明满意地点点头。

    他让父亲把驴车赶到大队的办公室门口停下,父亲和妻子搀扶着他走到大喇叭跟前,他就下通知说:“喂,大小队干部们同志们,现在已到中午下晌的时间了,你们先别回家,都立刻来大队开会哦。”

    张茂源说:“我先回家抱着小文杰,让你妈妈做午饭。

    光明你待会儿开罢了会,你和月娥记着来爸妈家里吃饭哦。”

    张光明和老婆带着感激的表情点点头。

    张茂源说完就快步流星地走出了大队办公室的门。

    大队和小队干部们一听,张支书在大喇叭上的吆喝声,都高兴地说:“是张支书的声音,他已经出院了!”

    个个慌慌张张地跑着来到大队来开会。

    他们一见到张支书白的脸上带着微笑,他瘦弱的面颊上显得棱角分明。

    纷纷围着张光明,个个用关心的语气问他恢复的情况。

    张光明谢过他们后,就直入主题,让他们给他汇报今年的夏收产量。

    大家却带着自豪感说:“今年管理到位、粪肥上的足,浇水也很勤,所以今年的小麦产量,可比去年的产量要高得多啊!”

    紧接着贵小宝他也带着成就感说:咱们试验基地小麦的产量是全村最高的呀!

    张支书认真地安排工作说:“你们一定要记住,按照咱们事先计划好的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种植庄稼。

    哦,还有一件事儿就是,那些茅河边生长的小麦呢?

    我已经留了记号,那是我准备作为原种去培育的。

    所以你们一定要格外小心收割,还要隔另晾晒存放好。”

    贵小宝和小队长们答爽快地答应了一声。

    “那你们下午赶紧带领社员们,把凡是收割了小麦的地块,进行点种玉米、花生、棉花吧。还有记住在河岸边点种花生哦。”

    他们各位小队长表示说,下午就按照张支书说的去安排工作。

    各位小队干部三步并作两步回家去吃饭了。

    张光明又对大队干部们说:“你们一定要把实验基地的那些原种,也要加以保护……”

    他交代完夏种的事后,村干部也说,下午就按照你说的进行。

    然后班子成员们才各自回家去了。

    张光明这才让婆赶着马车,把他拉到爸妈的家里。

    忽然他听见大女儿唱着的潘振声作词作曲的一首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他看到三个乖巧的女儿蒯着个篮子,走进了奶奶家的大门。

    虚弱无力的他朝着小女儿吹着口哨,文杰冲着爸爸一咧嘴就咯咯地笑。

    “爸爸你回来了?”三位女儿叫着喊着,放下篮子就跑进了屋门。

    他立马来了精神,就很亲切地说:“哦,我的乖宝宝们薅草回来啦!”

    三个孩子一看见父亲,激动万分地跑过来。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又问:“爸爸的病好了吗?”

    张光明笑着回答:“好啦好啦!”他又说,“孩子们,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日子里,你们听爷爷奶奶的话了吗?你们……”

    赵桐花抢先笑眯眯地说:“光明啊,你的这三位丫头可乖巧伶俐了。

    人人争着帮我干家务活。

    她们不光是给你家的鸡、鸭、鹅,还有猪、羊、毛驴,薅草,还喂它们草吃。

    三丫头还给妈妈家里的那些张嘴的禽畜割草,逮害虫吃呢,喂得它们可肥实了。”

    张茂源也是满意地直夸孙女们勤劳能干。

    张光妍她夸赞侄女们说:这都是有我哥和嫂子这样的好家长,平时不娇生,不惯养,教育她们热爱劳动的结果呀!

    张光明和妻子听了很是欣慰又高兴。

    赵桐花把一锅高粱面馍馍已经蒸好了,还做了一锅玉米野菜饭也做好了。

    妈妈单独给生病初遇的大儿子,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野菜鸡蛋捞面条端给他。

    张光明却端给了慈祥的父亲吃。

    张光明津津有味地吃过了一碗野菜饭后,又让老婆用平车推着他来到了窑洞里。

    白天来这儿上班雕刻的大部分人,是老弱病残的村民们。

    别看他们身残,干劲儿可最大了,他们上班早,下班迟。

    有的人在认真地雕刻着竹雕画,有的女人在雕刻着葫芦画,还有的女人在雕刻银杏叶雕画,还有的女人在雕刻枫叶雕画。

    另一群男人们也在忙碌着编着柳条篓子,还有的人在编着荆条筐子……

    张光明一进来就很亲切地跟大伙打招呼:“同志们都忙着呢?”

    大伙都扭过脸来,也很关心地问:“你的病恢复得咋样了?”

    张支书回答:“手术很成功,恢复也挺快的。谢谢大家的关心啊!”

    他又笑着说,“你们继续,有瑕疵的,我就来给你们一个一个的加以指导。”

    他仔细地观看每个人雕刻画和编制加工品,看到有不够精致的,就很有耐心地予以指导。

    他一想到雕刻出来的扁担、竹篓、竹筐对救洪救灾起了大作用时,倏地,就对雕刻厂和编制厂的期望,一下子在心中升腾起来。

    他妻子倒为他担心起来。。。。。。

    过了几天,王院长打电话催张光明到医院去复查。

    这日上午,阳光璀璨,李月娥就用家里的毛驴车,载着丈夫来到了省医院。

    王院长就很关心地询问:张光明你回家以后,恢复的情况如何呀?

    张光明回答说:“我的伤口处的疼痛感渐渐减轻了,就是浑身体乏无力,别的地方没有太大的不舒服感。”

    “你做了那么大的手术,由于失血太多,导致你乏力没劲儿,你得慢慢滋补调养,渐渐地就能恢复元气了。”

    王院长亲自检查了张光明的伤口后,就高兴地说,“你的伤口愈合的相当好啊!”

    王院长又让他做了腹腔镜检查后,然后说,“张支书你放心吧,你的内脏器官都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

    你过一个星期再来复查一次,我再看看情况怎样吧。”

    俺夫妇俩答应了。

    然后王院长又说:“我到了下班的时间了,你们先到外面俩稍等我一会儿,我有一件事情要跟你们俩说。”

    俺夫妻俩人满脸迷惑的表情往门外走。

    王院长脱下了工作服,锁好了办公室的门。

    他一转身就看着站在门口的夫妇俩,说了一件让张光明和李月娥喜出望外的事情。

    “我请求省城五金厂的厂长,也就是我的哥哥,看他能不能把你们工厂里的工作服,交给我认识的女设计师,让她来缝制呢?”

    李月娥迫不及待地又问:“那你哥怎么说?”

    夫妇俩亟等王院长回答的神情望着王院长。

    王院长他高兴地说:我哥他是个十分小心谨慎的一个人,他同意让你做一身工作服先拿给他,他得看看做工如何,然后他才会做出决定。

    夫妇俩带着喜出望外的表情说:“你说的是真的吗?”

    李月娥激动地说,“那好啊!”

    夫妻俩炯炯的目光看着眼前的救人于贫困的好心人。

    善良的王院长他笑着又说:当时,我就赶紧趁热打铁跟我哥说,那哥要是相中她做的衣服呢?就请你们厂供应给她布料,让她来加工好吗?”

    我哥他点头同意了。

    李月娥欣喜地说:“那要是我接了这个活呀?我们的生活不就宽裕了吗?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那现在我就跟我哥打电话敲定此事啊。”

    他说着就拿起电话,拨通了他哥哥办公室的电话。

    王院长他先跟哥哥说,我跟你说的服装设计师就在我身边。

    之前我们医院就是她……

    他哥哥说:我们厂子里的干部们正在讨论这件事情,大家都说,要先看样衣咋样,然后再说好吧?
………………………………

第二十九章 惊喜

    看起来王院长的哥哥做事的确很谨慎,王院长给哥哥打去电话,跟他说,自己想让当厂长的哥哥,把你厂里的工人穿的工作服,让做工精细的缝纫师,又是有名的设计师李月娥来缝纫制作。

    可他哥哥却说:我们厂的干部们讨论后,一致认为:应该先让她做个样衣拿过来,给我们看看做工怎样,然后再召开我厂的班子成员会议,才能做出决定,让不让她来给我们厂里做工作服。

    李月娥此时无比的兴奋,高兴地她几乎快要蹦起来了。

    她充满自信地说:太好了!太好了!我会很快做好样衣拿过去的。我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我也相信,他们看了你的样衣后,一定会相中的!”张光明对老婆的手机豪不怀疑,就这样高兴地说。

    李月娥又说:“嗯嗯,我相信自己做出的工作服肯定没问题的!”

    “那就妥了!我估计这个大单非你莫属了!”热心助人的王院长说。

    “不过呢?”他又说了一句。

    张光明和爱妻不解地看着王院长,一起问:“不过什么?”

    “李月娥你真要是接了我哥这单生意呢?我希望你能够认真去做好每一件衣服。因为我哥哥是个严格把关的人,要是你做出来的工作服,有一点瑕疵的话,那他绝对不会看在我的面子上,给你开后门的。”

    李月娥立即连连说:“当然;这是当然的,这点请您放心好啦!

    我必须、应当做到精益救精,绝对不会有一件衣服是做工粗糙的。”

    王院长这才放心了。

    李月娥心怀感恩的虔诚之心,连忙给王院长鞠了个九十度的躬,并且一个劲儿地说:“我谢谢您哪!谢谢王院长!您对我家的大恩大德我没齿难忘。。。。。。”

    张光明也赶紧说着感谢的话语。

    夫妇俩告别王院长时,抑制不住喜悦的泪水流了下来。

    李月娥她在回家的路上,都在畅想未来。

    张光明也是喜不自胜地乐呵呵的。

    李月娥回到家后,就赶紧设计并剪裁又用缝纫机缝制出了一套,做工非常规格又精细,且又结实耐穿的工人专用的工作服。

    她做好衣裳后,立马带着这套衣服,坐着公共汽车来到了省城王院长哥哥的五金厂里大门口下了车。

    王厂长一看李月娥做的工作服,他仔仔细细地观看了之后,就非常满意地点点头。

    他是一位很讲原则,又很讲民主的人。

    他让李月娥到他的办公室稍等一下,他拿着那套工作服就立即召开厂干部会议,让大家来讨论这件衣服的事。

    大伙一看,人人觉得做工很不错,又非常合格。

    他又拿着工作服来到了车间里,让工人们也查看了一下,他还不放心,又让几位工人试穿了一下,直到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后,他才和厂里的其他领导,立即跟李月娥签订了供料加工合同。

    李月娥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拿着一份合同书返回到家中。

    这时已经是晚上了。

    张光明自然是高兴万分。

    夫妇俩就带着无比感恩的心情,给王院长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并表示挣到了钱,一定要重谢王院长的大恩情。

    夫妇俩没想到,次日,王院长他就给这两口子回信说:我不求任何的回报,不过呢?

    我倒有一事相求,请求你张支书,让你们村多多种植各种中药材,为广大的病人解除病患。

    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也就是对我最好的谢礼了!

    我给你开了一个中药材紧缺的单子,请你按照上面写的中药材去种植好吗?有些是我们医院非常急需的中药材……”

    张光明和爱妻念着又开花又是中药的芍药、牡丹、金银花、丁香、柴胡……还有一些不开花的名贵药材。

    张光明不由得高兴地说:“王院长有这个想法真好啊!

    咱村如果种植这些草药既能赏花,又能入药的中药,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不过呢?我自己不能答应了这件事,晚饭后我得召开村干部会议,让村干部讨论后再做打算。”

    他是个不做慢车的人,吃完饭后一丢碗,立即让老婆用平车推着他,走到大队办公室门口。

    他下了平车就用大喇叭通知村委委员们,吃过晚饭后,立刻来大队开会。

    在这次会议上,张光明坐在办公室的的圈椅上,一只手捂住伤口,给大伙说了王院长的请求。

    他对村干部说,“我们可以赏花,还可以把中药材卖到省医院,不但可以让咱村子看起来环境优美,又能增加一些收入,还可以解决省医院的中药材短缺之困。”

    大家听了有些喜出望外。

    张光明还说,“我们不占好地儿,就种植在各个路边和开垦的荒地上就可以了。”

    大伙都举双手表示赞成。

    当晚,张支书就和村干部商量后决定:“从明天开始在路边种植会开花的中药材,在开垦的荒地上种植不会开花的稀缺中药材。

    只要是王院长罗列出的中药材名单,通通都要种植。”

    散会之后,张光明一回到家,就开始苦心研读种植中药花卉的书籍,什么《李时珍本草纲目》了,《中华中医药大全》了……

    只要是关于中药材方面的书籍,他都如饥似渴地认真阅读。

    翌日早晨,张支书正在吃早饭,布谷鸟飞过家院时留下一串:“咕咕,咕咕”的叫声。

    父亲就问三个女儿,“你们说说,这布谷鸟是在说啥话嘞?”

    他的二女儿张文慧激动地说:“布谷鸟好像在叫俺三,姑姑、姑姑哩!”

    他的大女儿张文雅纠正道:“那是布谷鸟在喊,收麦子,种玉蜀黍哩!”

    张光明他笑着说:对呀,文雅说的正确,的确是布谷鸟不知疲倦的督促声,是在提醒农民们收麦后,得抓紧点种玉米嘞。

    爸爸就即兴作了一首诗:

    《布谷鸟语》

    谁言布谷无情鸟,咕咕鸣叫高声吆。

    麦收插禾莫迟了,玉米述耩趁墒早。

    张光明和孩子们在一起吃饭时,还不忘教育孩子们要多注意观察大自然的鸟儿。

    他说明原因:“因为它们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比如:燕子叫清明到,布谷叫麦熟了,乌鸦叫秋来到,大雁叫冬将到。”

    诗意盎然的张光明又说,“不光是鸟儿,就连花儿与节气也是紧密相连的。那爸爸就在给你们做一首诗,你们看看是不是?”

    《鲜花与节气》

    杏花露出面,惊蛰俏初绽。

    迎春花儿鲜,清明金灿灿。

    虞美花朵繁,夏至抢彩绚。

    大丽花含羞,芒种半遮面。

    菊花争俏容,中秋竞炫艳。

    腊梅斗霜寒,立冬醉花暖。

    张光明的诗中蕴藏着对花鸟的喜爱之情。

    三位小姑娘听了立马给父亲鼓掌。

    文雅忽然说:“爸爸,俺仨养蚕你能作一首诗吗?”

    爸爸笑眯眯地对孩子们说:“养蚕呀?那让我想一下。”

    他稍停片刻就说,那我给你们再做一首诗,来表述蚕儿光荣壮丽的一生吧!

    她们饶有兴趣地说,快说呀爸爸。

    孩子们带着期待的眼神看着父亲。

    张光明就很认真地咏道:

    《蚕儿到死丝方尽》

    桃花闹春杏花扬,梨花馨进蚕蚁腔。

    蚕宝清明食嫩桑,只为吐茧储能量。

    结茧吐丝裹缠衫,几百米丝细又长。

    六万麻花织银装,愿为人类锦衣忙。

    蚕蛹蜕变生翅膀,翩翩丽姿人敬仰。

    比翼双飞追逐欢,纵然献身也荣光。

    张光明有咏诗赋词的习惯。

    他时不时的或咏物、或咏景、咏季等,所以他的孩子们,从小在父亲富有诗意般生活点滴熏陶下,不大点就很知书达理。

    村里的人们特羡慕张支书一家,都称他们一家是诗礼传家。

    上午,张光明带领着村民们开始种植中草药材了。

    虽然他还不能干体力活,但他可以往大队长挖好的小土坑里捏种子了。

    村民们一边点种,一边向张支书请教吟诗作赋。

    他们都说,到新年,俺还想跟你张支书学着写对联哩。

    张光明笑呵呵地答应了。

    “为了弘扬中华诗词文化呢?”张光明说,“我看你们有这么高的热情,那咱村何不在春节、元宵节、国庆节。。。。。。等节气,举行诗词大会比赛呢?

    你们说中不中?”

    他们都赞成地说,中呀,好啊!

    张光明又说,“我希望村民们能在闲暇之余,多多学习我们中华丰富的诗词文化的精华,咱们到年跟儿就举行诗词大会比赛活动,可以评选出前三名。

    到时候,我会给大家发奖金,还有钢笔和毛笔,还有我亲自写的《华夏诗词》一本诗集,作为奖品好不好啊?”

    “好啊!那我从今天开始就抽空学习诗词文化咯!”

    ……

    他们感到很惊喜,因为可以用诗词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对,从今天就努力学习咏诗作赋啦!”

    村里有文化的人纷纷大声这样说。

    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们嘟哝着:“你们学吧,俺是没上过一天学的人,咋参与呢?所以一切就靠你们了!”

    张光明一听这句话,忽然觉得是自己的疏忽。

    他就和村干部临时决定办夜校,让那些目不识丁的文盲也能识文算数。

    他任命李冬至来当夜校的校长,等忙完了种植中草药材的事,就去请村里学校的老师,夜晚来给文盲们讲学授课。

    他是有意通过这一举措,能够大大提高村民们的素质,还能大大激发了村民们学习华夏诗词文化的兴趣,还能激发大家热爱学习的积极进取精神。

    这样的话,不仅能陶冶了群众们的情操,还能让群众们从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中,了解华夏五千年的峥嵘岁月。

    张光明笑呵呵地对正在议论着此事的群众们说:咱们嘴不停,手也不能停呀!咱们得记住那句名人名句话:“民者当拼搏不息,奋斗不止嘛!”

    张支书带领大家这么干,能改变村民们的穷生活吗?
………………………………

第三十章 启发

    王院长他跟夫人说:我想去牧野花村找村支书……

    他还没说完,夫人她就不解地问:你去找他干什么呢?

    “我要去观看,前些日子我请张支书带领群众们种植的中药,现在长势如何了。

    我顺便看望一下他身体的恢复情况。

    他的夫人非要跟着他一起去,她说是要找李月娥给她做衣裳。

    王夫人说:我刚买了几块布料,正想请李设计师为我设计缝纫几身漂亮的衣服,不如请你带着我,也去他们家一趟吧。

    老公他想拒绝,可夫人她又说:求求你了老公,你就带着我去吧!

    这日,天空朗朗晴日,王院长趁着星期天,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夫人,来到了张光明的家里。

    双方相见甚是欢喜不已。

    张光明和爱妻急忙去院子里摘了苹果和梨,又摘了一些大枣,热情招待恩人和他夫人。

    王院长查看了一下张光明的伤口,他看后乐呵呵地说:你恢复得相当好啊!

    王夫人她既兴奋又激动不已地说:我好久没见着李设计师了,很想找你给我做衣服,又不知道你家在哪里?

    今日终于找到你了,以后我就又能穿上合身的漂亮衣裳咯!

    ……

    张光明立刻领着王院长走出了家门,请他到村外的条条路边,查看了各种会开花的中草药苗,长得都非常旺盛喜人。

    他又领着王院长来到了一块又一块的开垦的荒地里,观看种植的不会开花的中药苗,也是一块比一块长得壮实。

    王院长笑嘻嘻地说:“中草药苗儿和名贵的中药苗儿都很争气,长得都很不错呀!”

    “那是,我们对待这些块块的中草药苗儿和名贵稀缺的中药苗儿,管理的都很到位。

    我们村干部和群众们,一见中药苗儿里面长了草时,都自觉地就拿着锄头来锄草;该上肥时,我们就从各家拉一些发酵好的粪肥来追肥;该浇水时,我们就担水来浇苗儿。

    可以说我们对待它们呵护有加,它们怎能不争气呢?”

    “我代表医院的全体员工们谢谢你们呀!”王院长带着感激的神情,紧紧握住张光明的手说。

    “王院长客气了,我们才应该谢谢您呀!是您为我们村的脱贫致富,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呀!”

    俩人都开怀大笑起来。

    这边的李月娥,她乐呵呵地跟王夫人一边聊家常,一边忙不迭地给王夫人量体裁衣,又马上拿起剪裁好了布料,坐在缝纫机前,熟练地给她缝纫衣服。

    王夫人自然是高兴地合不上嘴。

    她问:我看你丈夫的身体恢复得这么快,你是不是给他吃了什么山珍海味和一些营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