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筑梦维艰-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他看到块块地里嫩绿绿的小苗,那张被晒黑红的脸上高兴得乐开了花。
转眼就到了秋天。
秋季的农作物的管理是:浇水、锄草,上粪,逮虫。
这天早上,张光明看到玉米长到腰来深,天阴沉沉的。
他要趁着下雨,让村民马上去给庄稼地里上粪。
他就在大喇叭上吆喝:天快下雨了,咱们赶快拉着发酵好的粪,给庄稼增加营养吧!
于是,各个小队长带着队员们马上去拉粪,大家拉着或是臭烘烘的大粪,或是腥臭的牛粪,或是疝气很浓的羊粪,纷纷朝田地里跑去。
总之村干部带领着群众们,就像后面有狼追狗撵似得往田地里上粪,积极劳动。
大家都希望秋季能有个好收成。
张光明想:我带领大家这样干,秋季能取得大丰收吗?
………………………………
第六十三章 给郭教授治病
张光明和郭教授,李中秋、秦春天四人把种子基地的各种农作物,先用锄挖一个坑,再上一小舀子粪,然后用土把坑蒙上。
四人看哪块地还没有上完粪哩,天空呼雷闪天,一会儿就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这时,他们加紧了速度。
四人的汗水和雨水顺着头发就淌下来,流到眼里涩涩地难受,几人赶快把眼挤一挤接着干。
雨哗哗地下着,黏在锄上的土卸下不来了。
几人开始用手把泥拨拉掉,又把粘着手上黏土甩一下再用锄挖。
四人的衣服都淋湿了,天却忽然又刮起了大风,一下子身上冷飕飕的。
几人顶风冒雨还是把这块地都上了粪,这才收了工。
几人冻得直打喷嚏,手上生疼生疼。
张光明一看手指头磨出的泡泡破了皮渗出了血。
他马上用大拇指和中指捏住。
他想:估计郭教授秦春天和李中秋,还有很多的村民们也和自己一样的大干特干。
有句话不是说吗?天道酬勤,他的脑子里不禁又回放了一遍那日自己说的话:“粮食会有的,新衣服会有的,新房子会有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实干,一切都会有的!”
郭教授一只手扛着锄头,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眨巴眨巴眼对徒弟们说:“下雨咱们照常上课啊!”
三人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大声回答:“好!”
三人都觉得万分的自豪,能跻身于学识渊博的海归博士著名教授的门下学习,他们很珍惜这天赐的良机。
于是他们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着,在郭教授的熏陶下,他们三人进步很快。
……
张光明高兴地对秦春天和李中秋说:“像现在的速度,你们俩再有两三年时间,就把大学本科的知识全部学完。
到那时,我再接着教你们研究生的知识好不好呀?”
他说的这一句话,可把两位徒弟给高兴地喜不自胜。
俩那看看我我看看你,同时说:“哈哈,好啊!”
秦春天和李中秋更是高兴地像个孩子似得又蹦又跳。
他俩呵呵地笑着说:“这太好了! 太好了!”
张光明每天看他们俩一起学习,一起劳动,已经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
郭教授已看出来了,两人商量着要给他俩当红娘:“秦春天,李中秋呀?你们俩是不是喜欢上对方了?”
秦春天的脸腾地红了,他不好意思地看着对象笑了。
李中秋的笑脸绯红,她扭捏着看了看郭授和张光明,她用双手捧住红苹果似得害羞的脸,也是很不好意思地抿嘴笑。
“我们俩可就是你们俩的媒人喽! 明面上还得让张书当你们的媒人哟!我这身份不适合当你们都媒红啊。
秦春天笑着说:“唉呀,你看郭师说的叫个什么话,什么明的暗的,们就要谢谢你们这两位大媒人喽!”
他着扯一下恋人李中秋的衣角,她会意地点头,两人立刻郑重的给两位媒人深深的鞠了一躬。
他俩哈哈大笑起来。
郭教授问:“那让我们什么时候吃喜糖啊?”
张光明笑着也问:“对呀,啥时候呢?”
秦春天说:“我们俩已经商量好了,等我们考上农业大学后再结婚。”
张支书说:“好,有志气!”
他接着又问:“那你跟父母说此事了没有呀?”
秦春天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是说了,可是我妈说连个媒人也没有,她怕人家笑话我们家长没有家教,让孩子自由恋爱呀!”
张光明不解地问道:“哦,你妈难道还秉持旧传统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
那这样吧,等到新年那几天我得空就去你们两家提亲。
你们俩放心啊,由我们为你们保媒一定会让你们喜结良缘的哦!”
俩年轻人一听就甭提有多高兴了。
“光明兄还是你去给他俩说媒比较合适,我不好出面,也不能出面说媒呀。
我怕会……”
“那好吧,我巴不得去俩人的家里去说媒呢。”张光明乐呵呵地说,“可是现在我没有没时间去呀,那我还是先写封信给你们双方的家长,你们看如何?”
这一对恋人都嗯了一声,欣然表示同意。
他立刻就拿起笔和纸分别给两位知青的家长写了一信。
他首先称赞两位知青思想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然后他还说两人上学同桌,工作又是同行,彼此又非常了解,而且两人年龄还相当,我这位村支书想为两人保媒,我恳请你们同意!让有情人能够长相厮守,地久天长吧!”
两位知青非常高兴,因为这样也算是有了媒人了。
这一天,郭教授用一只手扶着扁担,一只手捂着腰,龇牙咧嘴地看起来难受极了,而且腿还一瘸一拐的走着路。
张光明去地里路过时,看见了郭教授的异常举动,赶快跑上前扶着郭教授关心地问:“老师这是咋了?”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着凉了,落下了腰疼和腿疼的毛病的,以前疼的轻些,昨天夜里我疼的身子都翻不过来了。
这会儿疼得我一点也受不了呀。”
“快放下粪桶。”张支书把粪桶挑到前面的公厕边放下来。
他走到郭教授跟前说,“来,我来背着您回家。”
郭教授忙推辞说:“我能行的,可不能让你背我,让人看见喽可对你影响不好啊。
在说我这一身屎尿的可不行。”
“我不怕,来吧郭老师。”
张光明强行把郭教授背起来就走,边走边说:“大哥呀,你的腰腿疼,您咋不早说呢?
俺家有我的好朋友送给我的治疗腰腿胳膊疼痛的药。
那是我在山东患腿疼病时,有一挚友,他是一位医学教授,他送给我的。
他的这个中药,就是治疗风湿类风湿的专用药。
那可不是吹的,只要是受凉的疼痛一治一个好。
那治好的人可是不计其数啊!
不过,不是受凉的疼痛呢?
比如说骨质增生啦,骨刺啦都不大管用。”
郭教授知道自己每天洗澡,有时天气很冷,洗澡时避免不了受了凉,所以他给自己的病自诊为风寒引起的疼痛,那就是得了风湿性的病了。
听到张光明说能治好他的病,他顿时喜在心上。
郭教授笑着说:“我懂点中医药知识,你说都是什么药啊,说来我听一听。”
“有川芎、红花、制草乌。。。。。。”张支书一连说了十几味中药。
“哦,光明弟啊,这些要是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中药,我想应该管用的……”郭教授高兴地说。
俩人说着就来到郭教授的家门口,郭教授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打开了锁,张光明背着他走进了屋门。
张光明轻轻地把郭教授放在床边说:“郭老师你先躺下来休息,我去给您拿药来,我家里有熬好的中药,还有好几瓶呢!
您先喝一瓶试试看,如果见效呢?那您接着喝。
一般来说,较轻呢?喝个一两瓶就喝好了。
中度患者呢?一般有两三瓶就会好的。
就是病情比较重的病人,喝个四五瓶就会好的。”
张光明说完就匆忙出去了。
不一会儿他就拿来了一个玻璃酒瓶装着红褐色的药液。
他急忙给郭教授拿来一个小酒杯说:“您每次就喝这一杯,每天早晚各一杯。”
郭教授心想:他一准是一路小跑来的,这么快就把药拿来了。
他做事总是这么雷厉风行的,从来不坐一分钟的慢车。
所以村民们才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赛旋风。
郭教授挤着眼吱溜喝下一口药。
“诶?是甜的呀?我还以为很苦呢?
诶光明弟?你家怎么会有现成的中药呢?”
“哦,我用这个药方熬制出来几瓶子,我让腿疼的都不能起床的五保户张大妈喝了四瓶,她的病渐渐地就能下床走路了,现在一点都不疼了。
所以呀村民们有个腰疼,腿疼,胳膊疼的人知道了此事呀?
他们就纷纷跟我讨要这个药。
这个药谁喝了,谁的疼痛病就会治好的。
所以我说,它是很管用的哟。
这一传十,十传百的一经大家口口相传,来我家寻方问药的那是常有的事。
有的人家特贫困买不起药呢?
我就熬好了,不要钱,我免费送给他们喝。
咱村的秦春祺也有风湿病,我就熬好了免费让他喝嘞,我给他熬了六瓶药,可他只喝了两瓶就好了!所以家里就有四瓶现成的。”
郭教授在想:我说俺这村子的村民们怎么就那么拥护他呢?
那么爱戴他呢?
原来他是那么爱民如己哪!
他把村民的大大小小的难事统统放在心里。
他真不愧是人民的好公仆呀!
郭教授对张光明的敬慕之心油然而生。
他笑着说:谢谢你啊光明弟!
张光明很恭敬地说:“大哥,我要代表全村人来谢谢您才对呀!
您为了咱村能扭转乾坤,而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我这心里真过意不去呀!”
他对这位良师益友的感情很深厚了。
他也看得出来,秦春天和李中秋对老师的感情,也超出了师生关系了,早就亲如父子了。
仨徒弟常常给老师以无微不至地关怀与照顾。
给这位远离家人的孤独受尽苦难之人以温暖,师徒四人不是一家人却情同手足。
这些天以来呀?李中秋和秦春天二人天天给老师揉揉肩,捏捏腿、捶捶背。
张光明给老师洗衣做饭、端水,端药。
郭教授喝了三瓶药,果然渐渐不觉得疼了。
病好精神爽,体壮有力量嘛。
他的病一好啊,马上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了。
张光明看到各个生产队里的养殖场里的牲口、家禽正在健康地成长着,已逐渐步入了正轨了。
庄稼地的长势情况更是喜人。
村民们辛勤的锄草、担水浇地、上粪、捉虫 。
那长得可真叫一个好啊!
要是不上粪的庄稼,苗子虽然青但却泛黄色的,显得像有气无力的缺乏营养的人一样。
那要是上了粪的庄稼呢……
………………………………
第六十四章 事儿很多
牧野花村的深绿色的庄稼,看起来就很有精神头儿。
只要是种地的农民一看都知道,这块地上粪还是没上粪。
张支书要睹地看人,哪个小队长懒惰,不负责任是绝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的。
所以有了他每日严格监督,也由于他这位负责的村支书,在村庄最困难时,为了村庄的生计亲自披挂上阵,每日披星戴月得专捡重活、脏活拼命地劳动。
他的行为也就成为了群众们学习的好榜样。
张支书开群众大会,他发动群众们,为了村庄的崛起我们要披荆斩棘,不怕困难,要相信好点子总比难处多。
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决心!
他的行动、他的话语,把群众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群众们才会上干下效,有样学样,个个干得热火朝天。
有这样的好干部,有这样的好群众,还怕村庄不发展的快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村民们在春天辛勤播种,经过精心的一系列管理措施,秋天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果实。
玉米金灿灿、高粱沉甸甸、稻子坠弯腰、芝麻节节高、大豆颗颗饱,蔬菜样样好。
村民们右手挥舞着镰刀,“咔嚓、咔嚓”把玉米一颗颗放翻倒地。
人们就把裹在玉米外面的神秘的“外衣”用左手握住“穿衣服的大棒子”,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哧啦撕开一个口子,瞬间就看见玉米身上像镶嵌着无数个金珠珠似的,在阳光照耀下亮闪闪的发出灿烂的金光,令人爱不释手。
村民们掰了玉米棒子就会“呼腾、呼腾”扔到大筐子里,他们高兴地就像是收获了一个个金棒槌似的喜笑颜开。
大伙一看,“嚯,这可比去年棒子大了一倍还多呀!嘿嘿!”“哇!哈哈,好大的棒子啊! ”
个个脸上都撒满笑容,人们不禁笑着议论着。
“呼啦呼啦”割高粱,村民们见高粱沉甸甸的就仿佛是收获了满地的红玛瑙般欣喜。
“嚓啦嚓啦”割芝麻,哗啦哗啦落入村民们的大塑料布上就仿佛是收获了天上的星星般兴奋。
……
上级派来的干部们,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他们的任务。
让他们到基层去参加锻炼,了解基层人民的疾苦,再详细地向领导作出汇报。
他们带着各自的调查研究报告,调回到各自的单位汇报去了。也不用再来着艰苦的乡村里,干着又苦又累的农活了。
……
郭教授带领着徒弟们每日勤于研究制造农业机械的工作,这项工作的确像郭教授说的那样是非常繁杂,也是很辛苦的。
张支书他求真务实,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精神,一直激励着郭教授和两位知青发奋图强。
这一天,郭爱山两口子,带着刘远飞提着两份点心,来到张茂源到家里,来商量两个相爱的人的婚事。
张光明两口子受父母之托,正式提出让刘远飞当上门女婿,刘远飞很乐意接受了。
两家人就商量怎么迎娶这位新女婿的事儿。
郭爱山的老婆刘向春抓住侄儿的手哭着说:“远飞呀你的命苦哟,哥嫂年纪轻轻的就那么走了。
姑姑也很乐意你来这而过生活呀!
你跟姑姑住隔壁有事也能多照应着,等你们生一群孩子了,我跟你姑父也能和你岳父岳母一起,给你们照看孩子多好啊!”
郭爱山也说:“是啊是啊,你姑姑说得对呀,孩子来这儿过很好啊,你岳父岳母一家人厚道得很呐!
你来这儿过呀肯定受不了委屈呀!我敢保证!”
刘远飞点点头。
这桩婚事就这么定了。
这天张光明亲自赶着马车带着身穿嫁衣的妹妹,车上还坐着郭英子,李月娥还有好几个近门男男女女,几位娶客一同去迎娶刘远飞。
后面一辆马车上是吹喇叭的人们,因为是邻村,所以不大会儿就来到了刘远飞到家里门口。
这个村子的人们稀罕地观看着女娶男的稀罕事儿。
虽然场面不大但却很喜庆地办完了这场婚礼。
刘远飞自从结婚后,他每日去上产队干活很积极,专拣重活干。
队长和社员们无不夸张茂源找了个勤勤的好女婿。
老汉乐呵呵地说:“他不光是在队里干活勤勤,他每天一大早起来就挑水劈柴烧火做饭,收拾屋子,洗衣服,打扫卫生,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呀!”
赵桐花笑咪咪地说:“俺妍儿找了这么好的女婿,这真是俺家几倍子修来的福气呀!”
大家都很羡慕他们家,找了个这么又善良又勤劳的上门女婿。
张光妍每天去学校给学生上课,星期天就教丈夫雕刻画,他不久就学会了雕刻葫芦画,竹雕画,叶雕画。
张光明很喜欢这个妹夫就亲手教会了他木匠活。
刘远飞每天从生产队回家,就到集市上,会上身上挂着牌子去招揽嫁娶的木工活,他做出来的给新娘做的家具也好,给新郎做的新床那做工精巧细致,雕刻的花纹惟妙惟肖的,给谁做谁喜欢的不得了。
经人们口口相传,来找刘远飞做木工活的络绎不绝。
他都忙不过来了,因此张茂源老汉也跟着女婿学会了木工活,帮助女婿加工家具。
这天夜里,刘远飞躺在床上很亲热地抱着已经怀孕的老婆的肩膀说:“妍儿,我有一个愿大的理想。”他满眼憧憬地说。
“说来听听。”老婆用双手拽着丈夫的手问。
“我想将来国家政策允许咱搞副业咯,我想办一个大型家具厂,把我做工一流的家具销到外县,外省,甚至全国各地去!”
“那好啊!真要是那样,你是老板,我就是老板娘咯!嘻嘻……”
“我也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我也跟你说说哦。”
丈夫很期待地说,“哦?我的身体残疾,可志不残的老婆大人快说说你有什么理想啊?”
“那我就召集残疾人来咱们家具厂工作,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有工作,有收入不再依靠任何人的施舍生活。”
“真要是咱把家具厂办起来的话,就按你说的办!”夫妻俩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婚姻很幸福恩爱。
转瞬即逝,时间转到1971年,张光妍十月怀胎生下一个又白又帅的男孩儿,可把刘远飞高兴地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给儿子起名叫刘吉顺,希望儿子一生永远吉祥顺利。
在1972年2月21日,张光明每天先来到郭教授家,第一个动作就是,掏出报纸让教授看看,两个人就会对内容进行热烈讨论一番。
这天,张光明怀里抱着一个大布包一进老师的屋门,就对他的郭老师和两位知青说:“文雅娘给你们一人煮了一碗十珍汤。
你们都快趁热吃吧。”
“味道真的好香甜诶!”两位知青用鼻子嗅着布包说。
郭教授赶快去拿来了三双筷子和三个大碗,他们三人各自扶着碗准备好。
张光明从一个很多小方块布缝制的书包里掏出塑料袋子,袋子里面是一个大锅,锅里冒着腾腾热气。
一股银耳、莲子、红枣、红豆、山药、红薯、枸杞。。。。。。味道真撩人味蕾。
郭教授和两位知青分别端起碗呵呵喽喽,边吃边说:“嗯,真好吃呀!”不一会儿他们就吃完了。
“这碗饭可是多种食物煮成的粥啊! 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饭啊!”郭教授一个劲儿地边说边吃。
“是啊是啊!”两位知青也忙说。
张光明想:“郭教授孤身只影离开家人来到家乡不免会寂寞孤独,所以时时要关心和照顾他的更周全才行啊!
两位知青也是远离自己的父母,留在这又破又穷的村庄为育种事业,还有帮助郭教授来研究制造农业机械,而努力奋斗着,我可得多关心和照顾他们呀!”
他看着郭教授和两位知青津津有味地吃着饭,他心里很是高兴。
等他们吃完了饭才拿出报纸让他们看。
郭教授戴上大黑框眼镜看见了报纸上刊登着的内容念着……
眨眼间就到了冬天,牧野花村的村庄与田野,处处都是白雪皑皑,在太阳的光辉照耀下银光闪烁,熠熠生辉。
郭教授情不自禁地发出对四季的感慨。
时光不停地拨动着从春到冬这四季的时针向前滚动——春姑娘挥洒雨露滋润大地,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
张光明常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做人的大道理。
他对孩子们说,“姜太公曰:‘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挤人之急者德也。’我们做人就要救人于遇难之时,济人于急需之际啊! 做个有道德善良的好人哪……”
每一位有道德有修养的孩子的背后,一定有德才兼备的父母。
所以说张支书家的每个孩子们的身上,多多少少带有父母的影子。
母亲的善良、乐于助人以及爽朗的性格,她那每天勤劳忙碌的身影,以及她做事认认真真,使孩子们深受感染。
父亲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不畏困难,坚强勇敢的性格,以及他那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他的那种勤奋读书的学习精神;还有父母那扶危济贫的良好品质,深深影响着孩子们。
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们在父母的点滴生活中耳濡目染。
父母的行动无形中就激励着孩子们勤劳做事,刻苦的学习与人为善,乐与助人。
这天中午支书家的二女儿张文慧薅草回来了。
她妈妈正在洗衣服,看见二女儿就说:文慧你辛苦了,把草发放那儿吧。
我洗完衣服就去喂它们。
二女儿她说:我不辛苦,让我来喂吧。
张文慧抓起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