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关山纪年-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中所记载陈庆之遇到山洪爆发的嵩高。
这嵩高也就是现在的登封。
又据春亭所说,大禹降服无支祁是他治理水患中的重点,降服这淮河水怪之后,大禹治水之路也基本到了结束,在传说中他降服无支祁之处是在桐柏山。
好巧不巧,这桐柏山似乎离登封并不远。
我自嘲的笑了笑,本是不信巧合的人,却偏偏遇到了无数巧合,可所有的巧合仔细算来都是有人刻意为之,想必这次也不例外。
我看着自己画出来的两条路线,这两条路线曲折蜿蜒,如同一红一黑两条蓄势的蛟龙,彼此毫无关联,却最后在登封附近同时抵达终点,停止前进。
如此说上去可能没什么感觉,可是在地图上画出来,这两条路线在登封附近戛然而止,居然如同双龙戏珠一般,将二者之间的一处地方如珍宝一般捧于手心。
我将二者交汇的地方用笔圈了出来,兴奋的问道。
“你们快来看,这是哪里?”
凌轩凑了过来,只看了一眼,就斩钉截铁的说道。
“这是滑县。”
我有些诧异,明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凌轩为何会只看了一眼就如此确信,难道他曾经特意对此地有过了解?
凌轩看出我的诧异,邪邪一笑。
“你别误会,我可真的不知道这个地方和陈庆之有关系,主要是曾经我因为别的原因特意查过这里,如果说起滑县你没什么印象,但在隋唐之时,这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你一定清楚。”
听见他的解释,我诧异更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到底有什么秘密,值得凌轩如此身份之人在这里煞费苦心的调查?
“隋唐时期?难道这个地方在隋唐时期很出名么?”
凌轩见我疑惑,终于不再卖关子,神态放松,恢复了他一贯的不羁。
“隋唐之时,这里被人称为瓦岗寨!”
瓦岗寨我自然清楚,可这跨越幅度太大,大到我一时之间愣是搞不清楚其中关联。
见我似懂非懂的表情,凌轩继续开口,为我详细解释了关于瓦岗寨的前因后果。
凌轩说,春秋时滑县为卫国的曹邑,秦汉之时称白马县,隶属东郡,隋至明初,称滑州。
这里紧邻黄河,由于黄河多次泛滥,使这里的地势起伏,草木丛生,又因为这里杂草遍地人烟稀少,所以既方便隐藏同时也方便出击,是一个难得的兵家必争之地。
而且,此处在北部与黄河的白马渡口临近,在南部则与通济渠相望,进退自如攻守兼备,堪称军事要地,隋唐时翟让等人为了聚集力量,便在瓦岗筑了一个方园二十余公里的营寨,故称瓦岗寨。
而滑县之名始于洪武七年,沿袭至今,今人已经大多不知道瓦岗与滑县之间的联系。
听他所说,我低下头,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将目前为止所有的线索串联在一起。
由于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柱折断四极动荡,为了避免生灵涂炭,于是女娲出手补天。
可是天柱毕竟不是人为之物,女娲纵有再高的神通也无力重铸,她只能用自己的力量在天柱周围与神州四极同时设置屏障,然后再派人守护神州安危,而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大禹。
与此同时,弱水第一代首领悄然出现,他在暗中对黄河动了手脚,导致黄河决堤,洪水肆虐,试图以神州战乱冤死之人的怨念为刃,以其骨为锋,以其鲜血为祭,炼制出一柄能够破除天柱屏障的绝世凶兵,再次摧毁天柱,让天下生灵涂炭,重归混沌。
而大禹身为女娲所命守护天柱守护神州安危之人,面对如此大的问题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于是他开始了十三年的治水之路。
现在想来,这治水的路线似乎是他有意为之,可能其中暗藏着什么玄机,直到降服无支祁之后,水患终于治理完成,大禹同时将这十三年的见闻著书于世,也就是后世闻名的天下第一奇书《山海经》。
我对大禹的了解到此为止,而在千年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关山与弱水的另一番较量再次开始。
弱水中人以助萧衍称帝为由,与萧衍进行了一场交易,交易内容就是身陈庆之的那场北伐之战。
殊不知陈庆之却早已是关山中人,是魁首暗中派入南朝潜伏多年之人,这也终于解释了为何他四十岁前声名不显,四十岁后一出山就威震中原,原来是因为潜伏的缘故,韬光养晦,从不显露自己真实的本事。
现在看来,这北伐之战的路线也应该是有意为之,这条路线正好与大禹治水的路线互不相干,只在终点处如二龙戏珠一般有所交集。
正是在这终点处,关山弱水精锐齐出,虽然我在梦境中并未见到,不过我相信发生了一场大战,史书中记载陈庆之遭遇山洪爆发,手下几千士兵全都死于洪水,只有他自己侥幸逃生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这两条路线所交集的终点就在滑县。
据凌轩所说,滑县就是隋唐时的瓦岗寨,地形紧要,易守难攻在北部与黄河的白马渡口临近,在南部则与通济渠相望……
想到这里,我神情一正。
位于黄河的白马渡口!?
想起獬豸雕像上的“黄河更流”四个字,联系到这两条诡异的路线,我想,我应该找到了二者的交集之处。
或许这就是陈庆之一身白袍的原因,用白马军神暗示白马渡口,他这个称呼本就是暗示后来者,这个关键的地方就是白马渡口!
兴奋的将我的猜测说与众人,虽然还有很多疑惑没有解答,比如说萧衍为何晚年频繁礼佛,比如为何陈庆之回到南朝之后泯然众人,可这些无伤大雅,按照现在的线索来看,雕像指示之处,一定就是白马渡口!
薛楠听我所说,急忙翻阅刚才凌轩拿来关于黄河历史上改道的记载,果然,白马渡口确实有过黄河改道的记录!
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如今终于得到了解答,众人脸上都是隐藏不住的兴奋,这白马渡口,就是我们下一步要去探索的地点。
可看着兴奋的众人,我的脑中却突然多出了另一个疑问。
我看向凌轩,忍不住的开始思索。
凌轩既然不知道白马渡口就是这雕像的安置之地,那他为何曾经对滑县进行过调查,难道其中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玄机?
………………………………
上架感言
首先感谢能够观看本书陪我走到今天的你们。
算了算,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开书已经六十四天了。
六十四天,也就是两个多月,从无断更,虽然不算什么本事,但至少也是我身为作者的一份心意。
在这两个月里有过开心,有过烦恼,有过和书中人一起解开谜题的喜悦,也有读者并不买账取消收藏的心酸。
我知道题材小众,第一人称也不讨好,不过这是我心中埋藏已久的故事,与君分享。
为了写好这本书,我真的是看了太多太多故事,试图从中完善我自己心中的那个梦。
不管怎么说,终于要上架了,新人新书,第一次写书,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还记得我第一次搜索书名时看见有D//版网站时出现的错觉。
我的书居然有D//版了,难道我要火了?
虽然后来有人告诉我,只要是写书的就一定会有D//版。
无奈脸。
不管成绩如何,这本书一定会完本,算是我的一个梦吧。
毕竟是心中埋藏了好多年的故事,就算没人看我也会写到自己满意。
明天上架,开始新的篇章。
官方剧透,从雕像的谜题逐渐会转移到关于九鼎,具体细节请诸位自行观看。
同时求首订,首订数据很重要,凌晨左右就会有新的收费章节,恳请大家订阅一下。
同时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求打赏。
我就是这么贪得无厌的一个人,只要是你的,我什么都想要。
最后,求正版全订。
至于加更还是老规矩。
当天合计20000打赏加一更,100000八更,以此类推,言出必行。
一个白银盟或者一个月之内达到100W打赏,每日五更,加更一个月
反正心知肚明不会有,就算真有我也更的出来,丝毫不慌。
黄金盟免谈,这个是真的不会有。
以上,随我走进韩川崭新的世界。
深秋在此拜谢。
………………………………
第一章 九鼎!
我看向凌轩,脸上的表情是不加掩饰的疑惑。
凌轩见我看他,潇洒的一笑,开口问道。
“怎么了韩川,还有什么问题。”
“既然你说你不清楚这里与陈庆之北伐之战有所关联,那你又因为什么对这个地方如此了解?”
我其实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凌轩听见我的疑问表情一怔,神色间居然犹犹豫豫,不肯开口,反而是看向春亭。
亓芷没来没想到我说的蹊跷,而当她见凌轩犹豫的样子,好奇心反而被勾了起来,像个孩子一般拉着凌轩的衣角开始撒娇。
“凌轩哥哥,说啊说啊,你为什么这么了解,是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闻吗?”
没想到,亓芷无往不利的撒娇攻势这次却没有取到应该有的效果,凌轩更加犹豫,却依然不曾开口吐露半字。
见状,我们更为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大事,能让凌轩如此小心,一个字都不敢吐露出口?
凌轩求救一般的看向春亭,眉目间满是不知所措。
春亭长叹一声,谨慎的走了出去,查看外边是否有人之后,回到房间,关严门窗,严肃的开口。
“瓦岗之事是我派凌轩去查的,因为事关重大,所以他不敢乱说。”
我想了想,认真的对他说道。
“算了,我们也就是好奇心使然,其实并不是有多在意这些事情,既然不方便就别说了。”
众人闻听,也都纷纷表态,如果事关重大,人多嘴杂,大家都可以理解凌轩的谨慎,此事就这样过去算了。
春亭却摇了摇头,神态出奇的严肃,看着我们,极其认真的开口。
“在座的人都不是局外之人,或许你们自己没有察觉,但是能坐在在这里的无一不是天意的安排,尤其是你,韩川,你是整件事情最终的宿命之人,你们全都有资格知道这件事。”
“但是你们一定要发誓,此事关乎神州安危,你们绝对不能说与任何人听,包括自己最亲近的人。”
我们见春亭难得的严肃,纷纷点头,同时忍不住在心中联想,即使说到这关山传承千年的雕像也未见他如此模样,而现在,又是什么事能让春亭如此严肃?
没想到春亭第一句话就语出惊人。
“其实凌轩也不知道我派他去到底是要干什么。”
凌轩在一旁如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神情如同一个受气的小媳妇一般,充满委屈。
“亭哥当时就是告诉我让我去查查这个地方,近几十年有没有人暗中在哪里进行过调查,我就随口问了一句为什么,结果亭哥给我大骂一顿,你们是不知道那骂的有多惨……”
怪不得凌轩一听我问他反应如此强烈,看来是想起春亭骂他的时候,情不自禁就犹豫了起来。
凌轩看春亭没有反应,小声开口,一边开口一边往门口走去。
“那什么亭哥,我就不听了,我出去给你们把风,等你们说完了我再回来。”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来凌轩这是被骂怕了,生怕春亭自然不想让他知道其中的秘密,留在这里惹得他再次暴走,决定走为上计。
“不必。”
春亭拦住要走的凌轩,示意他坐下。
“过去不告诉你是时机不到,既然今天你能坐在这里,证明你本就是这宿命的一环,你放心,今天我不骂你。”
说完,他再一次推门而出,检查四周之后,回到屋里,正襟危坐,从他口中一字一顿的吐出一段事关神州的记载。
“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哐当!
春亭说完,亓芷与沈浪毫无反应,满脸迷惑,我与薛楠不顾桌上的古籍残本猛然起身,由于幅度太大,居然直接将桌子掀翻,彼此对视,脸上的惊讶溢于言表。
而凌轩闻言,也终于知道为何春亭如此谨慎,不用他人吩咐,他自觉的走到房门处,监视着外边的动静。
亓芷与沈浪看着如临大敌的凌轩,再看看目瞪口呆的我和薛楠,丝毫不清楚为何只是一段简简单单的话,却让我们所有人有了这般反应。
“川哥……你们这是怎么了?”
沈浪看情况不太正常,小声试探的问我。
我摆了摆手,示意他先不要说话,忽然听到这么重大的消息,一时之间我的大脑居然一片空白。
春亭看着我和薛楠凌轩的反应,居然笑了。
“放松点,我当初第一次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反应和你们一样。”
亓芷一脸茫然,看向春亭,迟疑地问道。
“亭哥哥,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怎么大家这么大的反应。”
春亭拉着我和薛楠坐下,示意我们冷静一下,转身对茫然的二人说道。
“你们知道什么是国之重器么?”
沈浪虽然家境富裕,可听到这里还是忍不住眼前一亮。
“我滴个乖乖,是传国玉玺还是司母戊鼎?”
传国玉玺是秦帝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为秦始皇所作,初称始皇玺,刘邦称帝后改称传国玉玺,通体为蓝田玉所制成,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历来是各朝帝王认为自己是天下正统的代表之物,足可称得上华夏神器。
司母戊鼎,又称商后母戊鼎,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更显威武凝重之感,足上蝉纹线条清晰,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充分展示了商周时期的精巧铸造工艺,同样可称国之重器。
春亭笑着摇了摇头。
见状,沈浪失落的低下头,小声嘀咕。
“我还以为你们说的是这些国宝呢。”
春亭似乎喜欢这种捉弄沈浪的感觉,笑吟吟的开口,让沈浪再度激动。
“这两样确实称得上国之重器,可比我们说的东西,还是差上一点。”
沈浪终于理解了我们为何如此失态,司母戊鼎是目前所发现古代最大的青铜器,而传国玉玺更不必说,君不见朱元璋虽然登上帝位,却因为没有传国玉玺而郁郁寡欢,可想而知这有多么重要。
如今春亭却说这些还差一点!?
“差一点?就这都差上一点!?”
春亭不再微笑,缓缓开口,将刚才那句略有残缺的话完完整整的说了出来。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我们说的,正是禹帝所铸的九州鼎!”
………………………………
禹河故道
………………………………
第二章 铸鼎镇神州(上架第二更)
哐当!
这二人同我刚才一样,随着春亭话音落下,沈浪和亓芷猛然起身,刚刚才扶起来的桌子转瞬间又被无情掀翻。
到了现在,他们终于理解了刚才我为何只听见半句话就如此震惊。
身为华夏人,又有谁会不知道那代表着天下的九州鼎?
“九……九……九州鼎?”
沈浪因为过于激动,居然一时语塞,磕巴起来。
屋中自然没有人笑话他的激动,同样,也没人回应他的疑问,我同薛楠凌轩依然在震惊之中,而唯一可能解答这个疑问的春亭又并未开口。
鼎,本意是指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而且也是古代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大禹铸造九鼎,称为镇国之宝,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从此之后,九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
据传,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因为天下共有九州,所以下令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在荆山之下铸成九鼎,借以显示自己成为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可如今,春亭居然说他有九鼎的消息?
这又如何能让我们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我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激动,用颤抖的声音询问春亭。
“春亭,你的意思是,之前你派凌轩去那滑县调查的事情,与九鼎有关?”
春亭并未回答,而是饶有兴趣的看着我们的反应,反问我对九鼎有过多少了解。
我定了定心神,从脑海中搜刮着自己此前看到的有关记载,不确定的慢慢开口。
据说夏朝之时猛兽鬼怪众多,大禹铸九鼎辟鬼神,他在九鼎上分别刻有各州的山川河流珍禽异兽,还有大禹治水之时所遇到的各种神仙魔怪,以自己的神力将其镇压,鼎成之后将图像拓出,并昭告九州百姓。
因为大禹用自己的神力镇压鼎上刻画的各路妖魔,所以保证了百姓在出入川泽山林时,不会遇到有害的东西,即便魑魅魍魉存在于川泽山林之中,它们也不敢轻易的害人,因为大禹做了这样利于万民的功德,上天非常高兴,于是放心的把天下交付给他,这就是传说中夏朝天命的由来。
可以说夏朝天命便源于九鼎,所以九鼎也自然而然的被视为国家政权的象征,是夏商周三周真正的镇国之宝。
说到这,我停了下来,试探性的看着春亭,想知道我说的究竟是对是错。
春亭却没有反应,继续问了我下一个问题。
“那为何这华夏之宝,后世却再无下落?”
凌轩比我们先冷静下来,他已经忘记了曾经被春亭痛骂的过程,听见询问,在我之前抢先开口。
“九鼎象征九州,据传阳鼎为六,阴鼎为三,分别为豫州鼎、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梁州鼎、雍州鼎,而在夏朝被商所灭之后,这九个鼎就迁之于商朝的都城毫邑,商朝又为周朝所灭之后,九鼎又迁到了周朝的国都镐京。”
“在周武王灭商之后,曾公开展示出九鼎,直到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曾营造洛邑,并将九鼎置于此城,请周成王亲自主持祭礼,然后将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
“九鼎安静的在周朝供奉多年,直到战国之时,秦始皇的祖父秦昭襄王攻破周朝,准备取走九鼎迁回咸阳,谁知在搬迁途中,居然有一个鼎落入泗水之中,苦苦寻觅了许久居然也找不到一丝踪影,秦昭襄王无奈之下只得将剩余的八个大鼎运回秦国,直到始皇死后,这传说中的九州鼎便再无消息。”
说完之后,凌轩同我一样,看着春亭,想从他口中得知究竟真相是什么样的。
“说的都对,但也都不对。”
春亭看了看我们,忽然笑了。
“这九鼎确实为禹帝所铸,但是根本不是为了什么铸鼎辟鬼神,也不是为了彰显自己成为九州之主,禹帝此举实则是为了天下太平。”
他喝了口水,神色中的恭敬明显是对禹帝一人。
“禹帝耗时十三年,方才成功治理水患,而弱水幕后之人自然不会在这十三年之中毫无作为,等到禹帝治水成功之后,他感知到神州出现了九处缺口,九为数之极,若不加以阻止,这九处缺口一直向外渗透当初女娲留下护卫神州的力量,总有一日,这神州的屏障将会破碎,到时难免又是一番生灵涂炭的人间惨剧。”
“可禹帝分身无力,他只有一人,缺口却有九处,就在这时,伯益对他提了一个建议。”
“铸鼎镇神州!”
亓芷也缓了过来,虽然还是有点茫然,但是已经可以进行正常的思考,她看向春亭,浑然没有发觉自己的声音中同样带着颤抖。
“普普通通的鼎又怎么可能镇得住神州的缺口?”
“普通的鼎当然不可能,若是禹帝所铸呢?”
春亭斩钉截铁的开口,语气中满是对禹帝的佩服之情。
“禹帝本就是天柱中人,道法神通自然不在话下,同时他取天下九牧所贡之铜,其实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利,而是这九处位置正是出现缺口之处。”
“禹帝取九牧所贡之铜,集天下之铜收集神州气息,同时禹帝从铜中提取到那人残存的气息,知晓了他是如何对这九处缺口进行损坏,然后在荆山之下,用自己无上的神通,将九牧之铜熔于一炉,然后铸出了十八个大鼎……”
“什么!?”
听到这里,我不敢置信的开口,怀疑自己听错了,明明是九鼎,为何春亭口中却是十八个大鼎?
春亭微微一笑,缓缓开口解释。
“禹帝的确是打算铸造九鼎以镇神州,可这事关系重大,自是不能逢人便说,若是收集天下九牧之铜,却什么结果都没有,他又如何对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