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康熙大帝--乱起萧墙-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小伙子盯着高士奇,嗫嚅了一下说道,“哦,足下可是姓高?”
高士奇一愣,这才仔细打量他,见他穿一件绛红宁绸羊皮大氅,脚下着一双高腰牛皮靴,一顶出风毛羔皮大帽压得低低的,秀目细眉,嘴角微吊,两颊还有一对深深酒窝,虽是有些面熟,一时竟寻思不来何处见过面。正蹙眉沉思时,老太太突然说道:“高相公,你真是贵人多忘事,不记得黄粱梦的老婆子了?”
“韩刘氏!”高士奇眼睛一亮,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幽香,这小伙子必是土谢图汗的女儿,和陈潢要好过的阿秀了!他“刷”地站起身来,对那个茫然不知所措的伙计说道:“你快滚吧!这两个人是我们一起儿的——老太太,你们怎么会到这儿来的?春和呢?”
“鬼使神差来的呗!”韩刘氏得意地笑道,“春和去了他大伯家,在杭州学生意,着实惦记着你这救命恩人呢。你救下的那孩子如今也五岁多了,取名儿就叫韩慕高!”
众人此时都听得愣了神,高士奇因见大家诧异,便将自己进京途中医救韩春和的事讲了个大概,只隐去了自己坐花轿营救周姑娘和阿秀的身世。这两件事,一件关乎自己名声,一件关乎国政,都是不便多说的。当下众人说笑吃饭毕,高士奇便命人将自己里间屋收拾出来,让韩刘氏“母子”住,自己竟住了外间,他又到上房探视了一下康熙,因见康熙满头大汗,睡得沉沉的,才踅回来见韩刘氏和阿秀。
“高先生,人都说我老婆子心眼多,其实是个傻子!”韩刘氏坐在暖暖的热炕上,听听外边人声已静,只有呼呼的风卷着大雪落地的沙沙声,方慢吞吞说道,“你知道么,住在天王庙的那个金和尚,竟是个贼和尚!”
高士奇看看韩刘氏和阿秀惨然色变的面容,追忆着自己落魄住庙的情景,身上一凛,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你们去后不久,老天爷就下起连阴雨,”韩刘氏啜着茶,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这一刹那,高士奇突然觉得,这个韩刘氏年轻时一定是个美貌绝伦的女郎。他点点头,用火筷子拨着炭盆,听老太太继续说道,“我家后园有座孤坟,你是知道的,我打山东搬去,立起宅子就没动它,原想一个无主野坟,暴尸露骨的,也是罪过。因天下雨,谁知那坟就塌了个大洞,雨水一个劲地往里灌。我见总也灌不满,心里起了疑,天一晴,就叫人把坟上那棵大杨树放倒了,想掘开看看,埋的什么东西,要真是死人,也得给他挪个地方儿,省得在水里受罪不安。”
“您掘开了?”高士奇问道,“里头埋的什么?”
阿秀没言声,从袖子里取出棒子大一个东西,高士奇一看,竟是一颗祖母绿。在烛火的映照下,阿秀柔嫩的掌心里放出绿幽幽的光!
“就是这个,还有猫眼睛、红宝石,装了一匣子。”韩刘氏喟然说道,“其余几个箱子沉得很,搬不动,我也没敢动,大约是金砖银元宝……”高士奇兴奋得有点喘不过气,瞪着眼问道:“后来呢?”
“后来我才知道,大树一锯,就给金和尚报了信儿。”韩刘氏道,“我虽没见识,也知道园后埋着这一库金银,是个惹祸的根儿。这种事既不敢打听,也不能露风声,第三日早晨我就带了阿秀、儿子和媳妇抱着孙子出了门,只给家里人说要去武当山金顶,给祖师爷进香。绕了个大弯子,到晚间才悄悄躲进黄粱梦周亲家家,想看看风色再作打算。
“一连半个月没动静。我心想这必是前明哪家财主,兵荒马乱时埋的,后来人一死,变成没主儿的财。正想着回去,那天晚上半夜里,我的那个管家马贵,失急慌张地跑到周家,说金和尚、于一士带了百十个大汉,都是山东口音,先说要借宿,言语不合就动了手,家人叫他杀了三个。请亲家拿主张。
“我的那个亲家你也晓得是个老火爆性子,一听就上了火,当下点起家人就要过去厮杀。我在屏风后头听着不对,就出来了。倒把马贵吓了一个怔,说:‘老太太……你……你不是去湖北了么?’”
“我说:‘马贵,你回去对姓金的说,人人都知道我去武当,匣子我带走了,要匣子没有,要命一条!其余的随他搬、任他拿。临洺关就几十个驿兵,离邯郸又很远,凭亲家的这点子人,还不是蛾子扑火?等马贵回去,这边的人也出去,远远在黑地里筛锣擂鼓喊叫,把他们吓跑算完!”
“就这样,没半个时辰。金和尚、于一士忙着弄走了那几箱金银,也没再杀人,临走点了一把火,又碰着下雨,火也没烧起来。”韩刘氏说完,长长舒了一口气。
高士奇也松了一口气,笑道:“招惹这么大的事,要放别人身上,还不知怎么样呢!你真是一点亏也吃不起的人!后来你们没有回去么?”阿秀说道:“我倒说是回去的,妈妈讲这个家已经不是她的安全之地,就把宅子让给了周员外。”
“金和尚不死,我这辈子也难得安生了。”韩刘氏笑道,“我就那么笨,守在家里等他来杀?想想没办法,就带了一家子坐船去了杭州春和他二伯那里。他二伯是个生意人,二嫂子眼里又不容人,想着我是败了家产投奔他们的,有事没事,丢勺子敲锅,指桑骂槐地数落人。我原不是穷,是富极避仇的,哪里受得了?就把他二伯在骆马湖镇的一处绸缎铺子原字号盘买过来,叫儿子媳妇有个安身处,因闺女急着想见万岁爷,就带着她一道出来,竟似闯江湖一般儿的了!”说罢抿嘴而笑。
高士奇听了格格一笑,说道:“也亏了你是个智多星,要换了别的妇道人家,还不知怎么样呢!你虽是轻描淡写,据我想来,实在也是惊心动魄。秀格格,你急着见皇上,还是为请兵报仇么?”
“皇上如今在哪儿?”阿秀目光一闪,问道。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高士奇说着,看了看外头上房的灯光,又低声道,“皇上这次奉天之行,明面儿上说是为谒祖陵,其实更要紧的是大会蒙古王公,这里头的文章妇人女子难以尽知啊!秀格格,恕我直言,这次来会的王公,有车臣汗、有葛尔丹的使臣,你的仇人不少,皇上如今都要笼络,你公然露面,怕不太好呀!”
阿秀听了冷笑一声,说道:“有仇人也有亲人嘛!我的叔叔温都尔汗也要来的。皇上若真的不管我们,我阿秀也不想活了,拼着大家见面时来一场热闹的,只怕你还后悔不及呢!”高士奇一愣,愕然说道:“你怎么全知道?真了不得,温都尔汗要来,我还不晓得呢!怪不得陈潢这小子没缘分,你竟是个神仙!”阿秀见他说话轻狂,坐直了身子说道:“高先生自重,别忘了彼此身份。”
“是,格格教训的是!”高士奇脸一红,一欠身,讪讪笑道,“士奇因和天一是湖海故旧,说话就忘了情——不知后来你们又见着天一不曾?”韩刘氏见阿秀别转了脸不答,遂叹道:“这是前世结的冤孽,人再没法子的!从杭州坐船去骆马湖,倒是路过清江,我看着闺女脸色白得纸一样,也劝过不如下船去见见陈先生。也不知她怎么想的,掉着泪摇头,只是不肯。后来在骆马湖,听说靳大人因萧家渡决了口被参,朝廷派钦差把靳大人和陈先生锁到北京,阿秀才发了慌,急着要上北京,谁想到北京才知道是讹传……唉……”说至此,三个人都是神色黯然,阿秀憋了半日,眼泪还是无声地淌了出来。高士奇一也无可安慰,便告辞出来。这一夜里外间烛光辉煌,谁也没有入眠。
………………………………
第二十八回 惊艳色天子收汗女 论食谱宰辅谈养生
康熙直睡到辰末时牌方醒过来。高士奇早就进来侍候在炕边,见康熙要吃的,知道病已见好,忙捧来一碗鲜奶,让康熙躺在床上喝了。待索额图和明珠请安出去,高士奇方缓缓将土谢图汗女阿秀昨夜来店的情形一长一短禀了康熙,说道:“请主子旨意,这事儿如何安顿?”
“真的?”康熙两手一撑坐了起来,“为什么不早奏朕?”
高士奇赔笑道:“一来皇上龙体欠安,睡得正香,奴才怎好打扰?二来这雪不停,也走不得路,奴才想着这又不是军情急报……”
“传她们来见!”康熙一边说,一边起身,头上戴了六合一统红绒结顶的缎冠,将一件猞猁狲皮褂子套上。高士奇命李德全他们将炕上炕下收拾齐整,便听门外阿秀的声气,莺声燕语般说道:“您恭谨的奴婢土谢图秀,请见博格达汗主子!”接着,门帘一响,阿秀和韩刘氏已一前一后进来行礼。
人方进屋,一股似兰非兰、似麝非麝的异香传了过来,康熙顿觉眼前一亮。高士奇也觉惊讶,原来阿秀已脱去外头旗装,俨然是个地地道道的蒙古女郎——葱绿长袍镶上水红边儿,腰间元色带子上结着杏黄缨络,缀着一粒晶莹闪光的祖母绿宝石,皓腕翠镯,秋波流眄,洛神出水般艳丽惊人!康熙不禁暗想:“异域边荒之地竟有如此出众的绝色!”
正自胡思乱想,却听阿秀哽咽失声,悲凄地啼哭起来。康熙想她身为汗格格,父亡家败,流落至此,也不禁伤心。刚想抚慰几句,阿秀抬起泪光闪闪的脸,呜咽着,叽里咕噜用蒙语诉说起来。精明强干的韩刘氏和博学多才的高士奇顿时都成了聋子。康熙凝神听了半晌,点头微笑道:“格格请起来说话,老人家也起来,赐座!”他不住上下打量着阿秀,黑黑的瞳仁放着柔和的光,显然阿秀的美貌弄得他有点意马心猿。
“谢博格达汗!”阿秀一边叩头起身,一边继续用蒙语说道,“我的父王土谢图汗和叔王温都尔汗自幼训诲我,蒙古人是草原上的雄鹰,博格达汗是栖集苍鹰的高山;广阔的草原上无尽的牛羊,是巍巍博格达汗峻岭旁的白云……我们世世代代托中华大汗的荫庇,就像春天的草离不开太阳……”她明亮的眼睛直视着康熙,毫无羞怯之色,看得康熙脸上一阵阵发热。
“阿秀,听说你汉语讲得很好,还是用汉语吧。朕身体不适,不能再劳神。”康熙含笑温声说道,“称颂是不必的了。自我朝龙兴,抚有万方,蒙古与我满族最是亲近的。朕的祖母就是蒙族,咱们是一家人!”
“既然如此,”阿秀在椅上躬身行礼,口风一转,朗声问道,“奴婢斗胆请问,博格达汗为什么要接受叛臣葛尔丹的贡礼?我的父王、叔王竭尽全力在蒙古抗御罗刹的进攻,牵制了他们的骑兵不能全力进攻雅克萨和黑龙江地域,葛尔丹勾结罗刹掠我家园,博格达汗为何坐视不理?”
高士奇听着,吓了一跳,这种先扬后抑的文章只有大才子手笔才做得出来,孰料一个蛮夷女子竟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而且恰在康熙说了“一家人”之后,真如当头棒喝一般有力。他紧张地思索着,悄悄儿看看康熙脸色。
康熙先是一怔,顿了一下,将奶杯向桌子一放,突然纵声大笑:“你责得好!果然厉害!但你须知,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不能一齐都办。康熙十七年你逃亡来京,当时有两千二百名葛尔丹贡使遍布京城,耳目众多,礼部不敢接见你,这在情理之中。你来请兵,但兵都在湘湖一带与吴三桂残部决战,朕虽有心接济,奈力不从心,倒叫你受了这么大委屈,朕这里谢罪了!”说罢起身一揖。阿秀忙道:“奴婢不敢生受博格达汗的礼!”说罢起身蹲了三个万福,“但不知主子何时能兴兵复我家园?主子只要还记得我们,肯出兵报仇,阿秀九死余生,就结草衔环相报,也是情愿的……”康熙甜甜一笑,起身自斟了一杯茶递给阿秀,手指只作无意间抚了一下她的手腕,阿秀登时绯红了脸。康熙若无其事地坐回去,说道:“这结草衔环,那是没影儿的事。但即便你不来请兵,大约西部兴军的日子也不远了,瞧着你的分上,朕将亲率三军,以泰山压顶之势灭此恶奴!”他忍不住用眼睃着阿秀,亲切地问道,“只你将作如何打算呢?跟朕到北京去吧?或居宫禁,或赐宅外住,一应供俸与公主相同,怎么样?”
阿秀低垂了头,弄着衣带半晌没说话。女孩儿在一些事上,有特殊的敏感,她早已从康熙目光言语行动上看出了题外的意思。康熙仪表堂堂,颀身玉立,除了几粒几乎看不见的细白麻子,并无破相之处,外人瞧着,与阿秀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高士奇、韩刘氏都是人精,有什么不明白的?当下二人不由对眼儿一瞧,又忙回避开来。阿秀不知怎的,倏地又想起黑瘦精干、双眸炯炯的陈潢,心里一酸便拿袖子拭泪。
“是舍不得你的这位汉族老妈妈吧?”康熙哪里知道其中若干委曲事故?一笑说道,“这算不了什么。朕自孙阿姆去后,身边也缺一个随从嬷嬷。在京没事,你自然还和她在一处,闲时陪着老佛爷说说古记儿解闷,不也很好?”
“唉!我的好主子万岁爷,”刹那间韩刘氏已拿定了主意。她也觉得康熙比那个干瘦的陈潢好得多,遂在旁啧啧称赞道,“您这么惜老怜贫、体恤下人,竟叫我老婆子没话说……头几年闹圈地,我那死老头子想不开,气得一伸腿去了,地也叫人家圈了,我才逃到直隶——鳌中堂兵山将海,不几年就叫您一锅烩成了红螃蟹!吴三桂那下流种子,阿鼻地狱盛不下的挨刀鬼闹翻了十一省。咱们小户人家天天惊、夜夜怕,谁想报应只几年就来了!哎呀呀,不是我老婆子说狂话,打从盘古开天地,哪里寻这么圣明的真龙天子呢!……”她连感带叹,又说又赞,说得康熙心里热烘烘、暖融融的,一边笑一边点头。
高士奇也笑着凑趣儿道:“秀格格天生丽质,又熟知西域风土人情、地理形势,跟着主子那是再好不过!这个韩妈妈是个智多星,主子又爱微服私访,身边有这么个给事中,就是奴才们一时照应不到的,也都面面俱到了!”他看看阿秀脸色,并无厌弃之色,知道事有八九成,又道:“主子若是没别的差使,奴才和韩刘氏也好退下了。秀格格知道不少东蒙古诸王和葛尔丹来往的情形。得一一奏陈。只主子病尚未痊,敬请不必过于劳神……”说罢和韩刘氏一齐辞了出来。
在隆化镇过三日之后,康熙方又启驾东行,不两日,便到了满洲“龙兴”之地盛京。
盛京原名沈阳。明代称为辽州卫,因满族兴盛、窥视中原,此地最为要冲,所以天命辛酉年清太祖占领沈阳,即将都城迁建于此,顺治年间改名为奉天府,变成十八行省之一。这是从明洪武年间便开始经营的军事重镇,十里之围、墙高三丈,四面共开八门,小东门小西门各置钟鼓楼一座。天聪年间所建皇宫坐落其中,却是仿明紫禁城规制,虽略简些,却也龙楼凤阙,气象蔚为壮观。
车驾来至城外,天还在飘着零星雪花。奉天古城树木萧森、坚冰封地。黑黝黝的雉堞矗得老高,护城河冻得镜面一样。
康熙坐在车中,隔玻璃望着这座雪中坚城,乍然间想起祖宗缔造社稷的艰难和今日中原物华文明小有成就,兴奋得不能自已,遂一掀毡帘,命武丹:“备马,朕要骑马接见迎候臣子!”高士奇就在旁边,忙攀辕笑道:“主子,使不得,天太冷,你身子才好,冒不得风寒!”康熙已经下了车,一边上马一边说道:“朕不想叫下头官员瞧着像个守成皇帝,文质彬彬的。昔年太祖爷就是在这里颁出‘七大恨’诏书,才夺了中原天下,朕虽不及祖宗,连这点志气也没得?朕这叫荣归故里——不听霸王说过,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魏东亭听了一笑,忙命侍卫取来一件明黄团龙中毛的貂皮龙褂,上前给康熙着上,说道:“主子这话,倘伍先生在此,一定要驳回的。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马上皇帝未必就好。再说主子回来,原是为敬奉祖宗、调度军事,又不是秉烛夜游,及时行乐而来!依着奴才见识,依旧端坐轿车,只敞开前边毡帘。大臣官轿一律不用,随侍左右,秀格格的轿子远远跟着,岂不妥当?”康熙只好笑着又上了轿,说道:“魏东亭说话乖滑——还是给朕留着体面。怕还有难听的没说吧?范增就曾骂项羽‘沐猴而冠’,你道朕不知道么?”武丹等人忙催车行进,早见奉天西门外接驾官员黑鸦鸦地站了一片。
奉天将军巴海接到前站狼瞫的滚单,早三天已搭好了芦棚,驿站快马通知今日午牌圣驾入城,他一大早便率城中百官并已到的蒙古王公出郭迎迓,在冰天雪地里直等了两个多时辰。官员们呼着白气,冻得将脚跺得一片山响。正眼巴巴望着,远远瞭见黄伞羽盖飘飘摇摇而来,巴海忙命:“鸣炮奏乐,文武官员跪接!”一时间黄钟大吕、丝竹旱雷大作,礼炮声中三百余名四品以上文官武将一齐跪地叩头山呼:“我皇万岁,万万岁!”巴海“叭”地一甩马蹄袖,跪前一步道:“奴才巴海率阖城文武恭迎万岁!给万岁请安!”
康熙由索额图和明珠虚扶着下了车,轻轻跺了跺脚,扫视一眼众人,良久方道:“朕安!各卿请起,朕这是回家么,不要拘那么多的礼数。传旨盛京各有司衙门照旧办差,不要只顾来供奉朕——怎么不见周培公,来了么?”
“回万岁的话!”巴海忙道,“周培公自去岁腊月,又添了无名热病,至今卧床不起,万岁爷驾幸奉天,奴才不曾知会他。”
康熙听了默然点头,一阵寒风袭来,才觉得自己有些忘神,遂笑道:“大冷的天儿,难为你们迎候。朕在此一切供张自带的齐全,大家不必劳神。”周培公是他默定西征主将,病倒不能接驾,康熙有些怅然。当下便启驾入城,在太祖故宫勤政殿安歇了。诸如驻跸关防,亲慰关外元勋旧戚,接见蒙古王公、故老绅耆、荣养病休功臣的名单、时辰,自有明珠、索额图、高士奇等妥为安排不提。
次日祭过昭陵,回宫已是申末时分。天上碎雪纷纷扬扬转又增大。康熙在勤政殿匆匆进了晚膳,将奶酪、蒸羊羔送进去赏了阿秀,余下的赐了近臣侍卫们。勤政殿地龙、火墙炭火熊熊,室外天寒地冻,殿里人人热得身上发燥。康熙半躺在大引枕上,微笑着看武丹一干人狼吞虎咽,因见高士奇只吃了两个饽饽,在火锅里拣了几块豆腐吃了便停箸问道:“你怎么了?关外饭菜不适口么?”
“奴才文弱书生,怎比得了虎臣、武丹虎狼之士?”高士奇忙笑道,“奴才惜福爱身,摄食是有讲究的,总不离熟、热、软、素、少——两晋士族清谈误国,只饮食五字真诀合乎养生之道。”
“哦?”康熙笑道,“愿闻其详!”
高士奇微笑着说道:“凡物不可用生,自燧人氏时人们已经懂得了:胃气畏寒,冷物不易克化,须用人体自热来温,岂不受害?山珍海味,人都说快口畅腹,据奴才愚见,快口诚然,畅腹却未必。上古人以游猎为生,岂少了肉食?那神农为什么还要尝百草、育五谷呢?食谷者生、肉食者鄙,六祖慧能便专拣肉边菜吃,这食素之一道,其妙处富贵人难知啊!”
“高先生这话奴才却不省得!”武丹淋淋漓漓提了半只金华火腿,一边大嚼,一边说道,“大碗酒喝他娘,大块肉吃他娘,才有气力给主子卖命!”一句话说得众人大笑不止。魏东亭便道:“古人也说过‘放开肚皮吃饭,立定脚跟做人’,你怎么反倒劝人少吃?”高士奇笑道:“少食安胃,胃荣则脾顺,脾顺则肝舒,肝舒则心明神清。虎臣不通内经素问,不知金匮要略,其中深理,焉能一言而尽?”
康熙见大家饭饱,欠身坐了起来笑道:“高士奇不要说嘴了,陪朕出宫走走,回来后把你方才这番高论拟出一道诏谕来朕看。”
众人正听高士奇议论风发,权作消食佐餐,没想到康熙竟然叫拿这些个话出来拟旨,一时都愣了。高士奇见康熙不像开玩笑,忙起身道:“皇上莫非……要诏谕天下少食养身?这使不得的!”
“你也忒小看朕了!”康熙大笑道,“晋惠帝时民间饿死了人,他还问‘何不食肉糜’?如今虽略好些,也晓得民间百姓薄粥白薯难得一饱,反去劝他们‘熟热软素少’?真个成千古笑话了——这道诏谕下给在奉天荣养的功臣勋旧。他们人关时立了汗血功劳,如今告老还乡,有的是钱,却只晓得胡吃海喝,不懂养身之道。这几年亡故病废的也太多了,怕也与此有关?教他们懂一点医道,延年益寿。国家有事还可咨询,岂不甚好?”说着便命,“外头天冷得很,取朕的貂褂来!”李德全忙连声答应着,进内取出一件蓝红绸面儿的貂皮褂来替康熙着上。还要加披貂皮大氅时,康熙却摆手示意不用,又将一双青缎毡里皂靴套上,由李德全系着腰带,转脸吩咐道:“走吧!”
“主子,这早晚天将黑了,老大的雪,又刮着风……”魏东亭佩上了剑,小心翼翼地躬身赔笑道,“就是有事,明儿再办不成么?”康熙顿了一下,说道:“明儿接见蒙古王公,朕已叫人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