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生如戏唱-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一个主角,性格是超流氓,杀人夺宝,后宫一大堆,这其实是可以的。但是问题在于,有很大一部分读者不喜欢这样的题材。
那么,就有作者会对主角这些行为,设计一些如天劫之类的东西,让主角艰难度过,然后性格转变。
这样子呢,从一部流氓仙侠,转回有仙气的仙侠。这只是一个假设,就是我们让主角得到好处的时候,尽量考虑一下世界的平衡
。、
老是做坏事,也会得到报应的,这样子,整体作品的水平就提上来了。
总结一下仙侠类作品的创作要点:
1、不要掺杂太多与仙侠背景的东西进去
。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僧袍
听到莫言如此说来小半仙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于是只好认怂。
“得得,我错了,从今儿个我一定勤学苦练,等会我就去弘法寺找那老和尚学几招去。”小半仙道。
“你真的要去?”
莫言疑惑的开口询问小半仙,按理说小半仙在半仙世家学到的东西肯定不比那位老僧的差,根本没必要再去跟那位老僧学什么了!
而且佛家与道家修炼方法根本就是截然相反的小半仙能学的来吗?这不是自讨没趣么?
只见
小半仙点点头,那清净和尚的修为深不可测,随便指点一二也受用无穷。
泡完香汤后小半仙觉得身体恢复的很好,愈是这种时候他愈要快些养好伤,起来时感觉浑身都轻松了许多。
于是小半仙穿好衣物后就要起身出门。
这不!
天尚不到申时,小半仙便已起了,匆匆地整理了一番,又用过了几块糕点,急吼吼地便往出门去。
反正现在不接生意,小半仙去马市赔马车的钱,顺便又买了匹马,策马直奔弘法寺。
这也不奇怪,好不容易盼到了正儿八经的高人,纵使小半仙并没指望自个儿能得到老和尚的指点练成绝世神功,可能学些防身的真本事也是好的。
碰巧今日正式弘法寺祈福的日子,信徒们正在听印顺主持讲法。
此时!
身为弘法寺的主持,印顺大师显然是对这等祈福仪式驾轻就熟了的,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印顺大师的脸上满是慈祥的微笑,时不时地还出言为信众指点一下迷津,一派高人之做派。
曾几何时!
印顺大师曾想去西方朝佛,也想上山找一个幽静的山洞闭关修行,但都不能成行!
他看到自己一旦走开,这一寺人都会生计无着。
后来印顺大师终于明白这佛不能只靠消化思想来度过时日,而是需要信徒的供奉来活的。
那些进香者到山上,与和尚们一起喝茶,闲聊。
毕竟这些和尚也都很文雅,很健谈。
他们为香客们提供丰盛的素斋,同时也从香客身上赚到一大笔钱,也充实了自己的金库。
而这些进香者于是便带着重新焕发起来的精神,更加充沛的生命力,下山回家去对付艰难的日常生活去了,这便是佛理。
小半仙也不能否认这佛教在百姓的活模式中的地位。
可是小半仙觉得,佛家要人忘我忘我,世人真能做到忘我,还需劳烦佛来如此舍身相劝?
可见这个我佛慈悲亦存苦心一片,是个有心之佛,而并非是无心的。
小半仙记得佛陀圆寂前有一句话: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
这佛陀说自己说了这么多年法,其实未曾说法。
因为!
真正的智慧是没法儿说的,是虚无缥缈的,而不是告诉人们是而是,这就是真理。
所以!
佛陀是认知事物本来面目的觉悟者,而世俗成见、言语概念、习性执着,为假象所迷!
佛又说,当佛的微笑出现的时候,这个佛就得到了可以传授的道,他就成了时间和空间里唯一一个可以救众生的佛。
关于这个微笑,前世有很多预言,后世有很多传说。
其中一个预言是,佛终于露出一个巨大的微笑,这个微笑再也没有在他脸上消失。
千亿年之后,有佛露出微笑,其大小超过荷花,不可估量,其色碧如菩提树叶,从不同角度看过去,有不同的深浅。
和这个佛相关的一切都可以被无限细分,每个细分都完整无损,包含全部佛法,众生和任何一个细分接触,都有了悟佛法的可能,了悟之后,脱离生死,永无烦恼。
小半仙认为倘若命运要被虚无的东西左右,这虚无至少要强大得能够具体,比如金钱,比如权力,而不是一句空话。
但命中注定人人都有死亡的一天,这真是躲都躲不过的一件事。
可是!
这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
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
说它难,是因为坚持下来的终究不多。
如果总盯着名利,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想要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无异于痴人说梦。
毕竟。
小半仙看着人家印顺也挺忙的小半仙也就不去打搅了,所以小半仙没有与这位主持打招呼径直往弘法寺的柴房而去。
待到小半仙到达弘法寺的柴房时,只见到那位清净和尚正在劈柴。
“房里还有两个馍,去吃吧。”
清净老僧没有回头,就知道是小半仙来了,这让小半仙很是惊讶!
就凭这一点就让小半仙更加确定这位老僧的确是有大本领的人,而且一定要从他手里学上几手本领!
“我还不饿,这些柴都要劈完吗?”
于是小半仙接过清净和尚的斧头,看向地上那堆木头。
清净和尚点点头,示意小半仙这些木头都要劈完。
“嗯,都要劈完。”
说完,这位得道高僧就径直的走到了门槛处坐了下来,看样子是要在这看着小半仙劈完所有的木头。
小半仙想了想,自己穿的这可是最后一件从半仙世家带出来的衣服了,小半仙怕干活弄脏了,所以这是小半仙看向清净僧想借一件僧袍来穿。
“师傅,借你的僧袍一穿。”
于是小半仙一遍开口一遍就脱下身上的粉紫色的袍子。
“一件衣裳都放不下,以后是要吃苦的。”清净和尚道。
“对于自己真爱的东西自己放不下,若能放下我就剃了头来当和尚了。”小半仙嘴角一勾。
清净和尚摇摇头。
“真是个痴儿啊!”
清净和尚无奈还是进房拿了件自己的僧袍递给小半仙。
“小心些,老和尚只剩下这一件好衣裳了。”
小半仙强忍住才没当场笑出声,这个老和尚叫自己放下,自己却对一件旧僧衣宝贝的紧。
“快点啊,前院等着要呢。”
清净和尚也知自己说话露了尾巴,当即重重咳嗽两声。
小半仙挥开膀子就开始劈柴,等一摞柴劈完,已经月上中天。
冬天的的太阳温度不是很高,都已是午时正牌了!
太阳居中。
一缕金灿灿的阳光从殿外斜斜地探了进来,照耀在光可鉴人的石板地面上,反射出数道散射的光芒。
小半仙松一口气,此时虽然寒意逼人,但小半仙却出了一身汗。
停下来时,小半仙只觉背脊的汗水,已将小衣浸得都透了,冷风吹来,不由地打了个哆嗦。
刚把柴都劈完,一抬头登时便被晃了一下,不由地便伸手去遮着眼,抬起了头来,露出了张略带一丝倦意的脸庞。
不过小半仙看着明朗的天空,湛蓝如海,半丝浮云俱无,看来着实是个好天气。
喜欢生如戏唱请大家收藏:()生如戏唱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
………………………………
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近虞城不太平!
已经许久没做过这种体力活了,小半仙肚子空空,一丢斧头就直奔清净和尚的卧房。
只见这一间小屋子里,正面放一张被褥,四周堆了破桌子烂板凳。
两只破箱子,索性放在被褥上面,真有些不相衬。
小半仙脱了僧衣叠好放在架上,看着桌子上的食盒,又撩起汗衫擦干净脸上的汗水,再看了看桌上的一大杯子茶水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
疲劳口渴的人能喝上一口清凉的水,那味道可堪比琼浆玉液。
这时清净僧也跟了进来,他只见小半仙右手先灌了杯凉茶,这凉茶是大杯的一气喝下看来是渴坏了。
小半仙连喝三大碗凉茶,依然只觉得灌了个水饱,不过一身疲惫也算是缓解了过来。
此时!
小半仙掀开桌子上的食盒,见里面实实在在的馒头,眼都蓝了,当即欢呼一声扑上来,左手就开始就着咸菜啃馒头。
由于小半仙那空空的肠胃急于容纳下食物,小半仙此时是饿极之际,吃得也是十分香甜!
所以小半仙不管是什么吃起来都是无比香甜的,就是吃个馒头加咸菜也可以吃出山珍海味的味道。
生活!
就像是一壶岁月熬成的茶,熬的时间越久,颜色越浓,可苦味也越重,斟一杯喝在嘴里,舌尖上弥漫着浓浓的苦涩,久久都不会散去。
或许,小半仙平常喝起来那无色无味的白开水,是没滋没味的,可至少也能解渴!
但是如今喝起来,便如琼浆玉液一般,令小半仙惊叹不已。
轻啜慢啧,初始略有一丝苦涩,继而满口清香。
凉茶入口,嘴里已是甜丝丝清凉凉,满腹舒坦还休的惬意与顺畅!
还有平日里菜肴有千滋百味,固然有千百种滋味,但是这时小半仙才发现,最温暖、最好吃的其实只是普通的馒头!
正如生命中的酸甜苦涩辛辣,再诸彩纷呈、跌宕起伏,最终希望的也不过是牵着自己喜欢人的手看细水长流的平淡幸福。
小半仙发觉,这菜肴就像人生,一切形容人生的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菜肴,酸甜苦辣辛!
菜肴是唯一能给小半仙最直接感受就是这些滋味的东西,无法想象没有酸甜苦辣的饭菜,甜究竟是什么样子?
苦又是什么味道?
一朵花里一世界,一杯水中一菩提,真正的爱情是在涩甜尝尽后依旧能守候一盏茶的温度,平淡的幸福是暖香永久!
小半仙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又低头抿了一小口,茶水的味道极富层次,先是淡淡的涩,然后是甘,最后竟然变成了丝丝的微甜!
就好比小半仙刚喝的第一口凉茶,茶水一入口,这茶香的味道就四溢开来,犹如人生初年,小半仙刚入尘世,味淡而清香!
这二三口茶犹如最,小半仙进入青壮年,拼搏进取,充满坎坷,其味浓烈醇厚。
这茶至数口,味淡而涩甜,犹如小半仙的将来,俗念淡化,回归自然!
小半仙此时抬起手臂,又喝了一口凉茶水,口中虽然勾出一股清淡,但第一口茶的余韵仍悠长的回味着。
此时!
清净僧见到小半仙二话不说左手就取了自己的早餐馒头,还在嚼也很是心疼。
而小半仙那右手握了茶壶柄,将嘴对了茶壶嘴子吸着,然一点都没有名门世家的风范。
还有小半仙那两双眼睛出神,不知道在想着什么,不过清净和尚再看小半仙那发呆中还可以狼吞虎咽的模样,实在是不忍直视!
“就知道你这臭小子心眼多,才隔两日就跑到老衲这来要做什么?”
清净和尚终于忍不住开口询问小半仙来这里找自己的原因了,小半仙还以为这位老僧已经算出来了呢,害得自己白白劈了半天的柴。
小半仙吃的急了差点被一口馒头噎死,喝了半杯茶才缓过来。
“老前辈,明人面前不说暗话,这虞城最近越来越不太平了。”
小半仙这才与清净僧说出缘由,清净僧也是有所明悟的样子。
“这尘世中又有哪处是太平所在。”
清净和尚开口幽幽说着佛理,可是小半仙才不吃他这一套,这群和尚就会装清高。
“老前辈当真不管?”
小半仙试探性的询问着这位老僧,毕竟他也是有着力的得道高僧。
“这时代已经不是老和尚的时代,不过老和尚的衣钵的确是需要传承。”
清净和尚此言一出,小半仙顿时来了精神,看来自己有戏了!
“老前辈瞧我资质可还行?”
小半仙立刻开口,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啊!如果自己佛道同修将来本领超越祖师也不是不可能的!
“你倒打起老衲的主意来了,焉知老衲没有传人。”
清净和尚这句话算是给了小半仙一记爆栗,难道这位老僧已经有了传人?
“他人在哪里?”
小半仙有些惊讶的开口询问,老僧却瞪了小半仙一眼。
“一年前老和尚让他云游阅历,前几日收到书信,应该这两日就该到了。”
清净和尚回答了小半仙的问题,这下小半仙的内心是奔溃的,看来这位老僧不打算收自己为徒了。
“他也是个和尚?”
小半仙好奇,询问着老僧,其实小半仙是想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机会,如果他的徒弟不是和尚这说明自己还有机会。
“老和尚收小和尚,这不是情理之中的事吗。”
此时,清净和尚微笑开口回答了小半仙的问题。
“老前辈真的不愿意再收一个徒弟吗?”
小半仙的这言下之意就是问老僧还愿不愿意收自己为徒,看来小半仙还是不坑放弃。
清净和尚看着小半仙,呈现出满脸的无奈。
“若是那老鬼知道他有这么个曾孙,估计可以含笑九泉了。”
这位老僧还真是拿眼前的这位一点办法都没有,都说的这么明白了!眼前此人居然还是厚着脸皮一直在问老僧也是无语了。
“我那师祖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半仙追问老僧,老僧此时也是追忆起了往事。
“你的性子倒是很像他,不像你师傅那么刻板。”
清净和尚又看了看眼前的这位,还真是有些像。
“老衲不会再收徒,但可以传你一套功法。”
清净和尚心想,传一些基本功法给眼前这些到也无妨,也省的他继续缠着自己。
今天晚上讲的主要内容是小剧情写作目的和一些其他问题。
前一次在青训营里讲课有提到过整体构思和小剧情方面的一些东西,这一次可以说是接着上次的来讲,再简要讲一下小剧情方面和部份写作处理上的问题。
小剧情是什么?这里先简要讲一下。
虽然讲了几次在青训营其他讲课中也经常提到,但是咱这也不敢肯定所有同学都明白。简要讲,小剧情就是根据自己主线构思,去设定的每一个小过渡或是细的小事件。这点大家都能明白吧?如果有不明白的同学可以吱下声,我这在简要讲下。
那我这举个例子哈。比如,一部作品因为开篇需要,主角需要得到一件武器,这时作者构思主角因为在什么经历里面救下了这武器原来的拥有者,拥有者这人为了感谢主角把这武器送给了主角。这一段内容中的详细故事情节就是一部作品其中的一段小剧情。
中每个小剧情小桥段,其目的是为了推进整部故事剧情的发展和故事发展的过程细节。
而在构思和写作每一个小剧情时,咱们新人可能往往是随心写作,不会太过注意一些必要的东西。在写作时先要搞清楚每个小剧情的目的重点,而不是盲目的去写作。写作前先要试着确定的内容小剧情主要发展起因、经过、结果,主要需突出的目的是什么?有了上面的方向再去构思具体的细节,围绕主要的起因、经过、结果和作者在这段剧情中想要突出达到的目的去构思写作。
例如,有这么一部军史的开端。其中一段小剧情接着故事的发展,这一段的起因是上级把他分派边境追捕一逃亡的间谍,主要经过是主角在边境丛林中抓捕间谍,同时和境外敌对人员斗智斗勇的过程。结果是因为主角不寻常的军事能力和头脑,虽然经过很危险但主角成功抓捕间谍,同时对境外敌对组织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而这一段剧情中需突出的是主角军事技能和过人的头脑、以及他在丛林中过硬的生存能力。有了上面的这些内容那么写作的方向和小剧情构思的内容就会比较清晰,方向也比较明确。
需要注意的是,小剧情的发展和构思描写的前提,是建立在作者对整部作品的大至走向设定清晰的条件下。如果没有比较清楚的整体发展走向,即,平时我们提到的主线,和一些必需的设定内容,那小剧情处理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上面一段例子中的,这一部份写完了那接着呢?下一段小剧情发展方向又是在那里?同时主角的性格、背景,他主要的特点这类也是需要在写作前有一个整体的构思。这部份可以参看下《青训营》中前几次的讲课内容。
其实简要一点说就是每一个小剧情在写作前,我们要试着去想下,自己写这段小剧情的目的是什么?
。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涅槃功
听到了这位高僧终于愿意传授自己一些功法,可把小半仙乐坏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小半仙目前的这种机缘巧合于点化的!
况且!
能获得高人的指点,一般修行中人遇到这种情况,自然会欣喜若狂,逆流而上,以待学得融会贯通!
但是千金无价宝易得,可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就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四重境界
小半仙瞠目结舌,但还是照做,精赤着身子一出房门,瞬间冷的一哆嗦,走到院中盘腿坐下。
“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心涅功法一共分为四重境界,第一重名为空心静坐。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着空相,断灭诸法。”
清净和尚也走到了小半仙的面前,讲述气了涅功法的第一重境界分化。
那么,“我是因何而生?我是因何而灭?生灭之后是否还有生灭?”依照佛教的说法,人是从缘而生的,在某一个时空中,由色受想行识的习气,汇聚了眼耳鼻舌身意,假合了地水炎风空就形成了我的人身,等到缘尽了,四大毁坏,一切都归于空无,只留下在种子里的识,等待下一个因缘的会合,如此不断的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生老病死、这就是轮回。
专心修前行,自然无人我是非,贪嗔、嫉妒、恼害之心也少了。
前行修得好,远离世间八法,对境无妄心,就是禅定。此定不着定相痕迹,行住坐卧不离其中。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佛法无边,只度有缘人,纵是皈依法门,仍避不了哀怨情仇。唯万境皆空,方能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万法皆空“这个空是缘起性空,无而显、显而空,不是不存在。你我的究竟本质是空性,却仍有你我的显现;事物的究竟本质是空性,仍有因果的显现。
在不拣择的情况下,我们能维持自心的明净,而只有在明净的情境,自性才显露出来,这也就是禅宗最重要的教法,为修行第一要义;唐朝以后才有禅净双修,一方面求见性,一方面祈求佛力救拔,以致现在显教里最大的两个宗派,一是禅宗,一是净土宗。
“第二重名为心体离念。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
此时清净和尚说着这涅功法的第二重功法口诀,小半仙也牢牢的记在心里。
佛家又说,不生不灭,非有相非无相、诸法的本来为真理,是用来对照充满生灭的、分别的、混乱与执著的红尘世界,假如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在蔚蓝的天空与海洋,在飘浮于空中的草香、在白雪积了又融的山头、在春夏秋冬都翠绿的山林中,也都饱含着真理。
佛教里有“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习无常,观法无我“,
念念观照身体、感受、乃至心念的流动,来证得因缘的空性。
最重要的警示当然是无常了,身体会败坏、感受会起落、意念不能长住,都是一种无常的迁流。
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灭定业。
佛不能灭的定业,谁能灭呢?只有靠自己了。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道见如来。
那什么才能见如来呢?心才能见如来,所以应先求自己的心。
在佛教,特别是禅宗,由于强调开悟、强调空,往往使人认为佛教是主智的宗教,像达摩祖师将传心做为禅的核心,并说心只能以禅定才能把握,这常使人误以为心是静止的。
到了六祖慧能,为避免静止的理解,把禅的核心强调为“见性“,是“定慧一体“。
“第三重名为如来五眼。如来五眼: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