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让他那些东西来换。”

    “二殿下说的不错,本官也是这么想的。”高维对三人说道;“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土地换土地。”

    李武十分诧异的说道:“换土地,高大人你脑子没有烧坏吧!这里距离我们大夏国千里之遥,在这里要是有一片领土那不就成飞地了吗?”

    “这块飞地对我们而言将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在辽东这片土地上增加自己的而影响力,随着时间的增长,虽然辽东诸国,名义上属于我们的藩属,但是实际上早已经有不臣之心,只有我夏军坐镇此地才能够震慑这些小肖,另外我军在此驻扎还能够逐渐的控制辽东这片土地,等数年之后我就有信心让这块土地真正意义赏上的归我大夏国所有。”高维满怀雄心壮志的说道。

    “高大人,你的意思是要在朝廷要在辽东设立管辖机构?”李秉常吃惊的型高维问道。

    求支持,求推荐,拜托大家了……

    (本章完)


………………………………

第334章 安东都护府

    “不错,此事已经得到陛下的批准。”高维对李秉常和李武说道;“陛下已经决定将辽东三十七国正是纳入到帝国的管辖范围之内,在辽东设立安东都护府,暂且由本官担任安东都护府都护,由秦虎将军任安东军统帅,负责组建安东军。”

    高维说完拿出来李谅祚派人送来的安东都护府的大印,以及任命高维的圣旨,李秉常看到大印和圣旨之后确认高维说的是真的,要想真正的成立安东都护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不是李谅祚给个大印发个任命书就能够解决的,首先安东都护府要在辽东选择一个驻地,光这一点就极为难实现,毕竟现如今整个辽东都已经被三十七国给瓜分完了。

    “高大人,既然要成立安东都护府那总要选个地方吧!”李武对高维说道;“我看要不就在这里算了,地盘也大方圆千里。”

    “不可。”高维反对说道;“这里地盘是大,但是却不能够有效的控制整个东北地区,安东都护府的驻地必须是整个东北地区的核心地区。”

    “核心地区?”李秉常吃惊的问道:“那不就是辽阳府吗?那不是渤辽国的王城吗?”

    “辽阳府是不可能。”高维对李秉常说道;“哪里是萧挞凛的老巢,自然不可能让我们进驻,我们只能另选其他地方。”

    “看高大人的样子,您是胸有成竹了。”李武笑着对对高维说道。

    高维走到地图前说道:“这件事我早就考虑过了,我打算将安东都护府的驻地安排在这……”

    李武看着地图上的标注说道:“乐郊城。”

    “不错,就是乐郊城。”高维眼睛犀利的说道;“乐郊城又称沈州,位于辽河上游北岸,辽东丘陵西侧,地处辽河平原西部边缘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再则乐郊城位于渤辽国、渤海国和女真国三国交界处,将安东都护府设在此地,可以有效的控制三国。”

    “乐郊地区的确是一个好地方,这里虽然位于三国交界,可是实际上却又渤辽国控制。”李秉常对高维说道;“我们刚刚坑了萧挞凛,再让他交出乐郊城,恐怕人家不肯吧!”

    “那就要看本官的手段了。”高维眼光十分凶狠的说道;“我大夏国看上的东西,即便是天王老子也要放手。”

    在确定好了所有的一切之后,高维带着李秉常和李武二人亲赴位于鸭绿江北岸的渤辽军大营谈判,虽然萧挞凛此时内心十分的气愤,但是还并不敢根高维翻脸,毕竟高维代表的是大夏国,如今渤辽国和没有跟大夏国叫板的实力。

    高维见到萧挞凛立刻开门见山的说道;“渤辽王有礼了,本官此次前来是有一些事情要与大王商议,如今高丽战事已经结束,渤辽国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虽然决定性的大战都是我夏军大的,但是渤辽军也出了不少力,这战果由我夏军独吞本官觉得不是很合适。”

    萧挞凛一听高维这么说,脸色立刻露出喜色,但是很快就阴沉了下来,因为萧挞凛清楚,高维不可能有那么好心,于是萧挞凛向高维问道:“不知上使打算如何补偿我国啊?”

    高维笑着说道:“很简单,将鸭绿江以南大同江以北方圆千里的疆域划归渤辽国所有。”

    高维的话音刚落,萧挞凛听得眼睛都直了,这方圆千里的土地,正是萧挞凛梦寐以求的地方,萧挞凛没想到高维就这样给自己了,不过随后高维继续说道:“不过,这些疆域不是白白赠与大王的,大王需要拿东西来换。”

    萧挞凛皱了皱眉头说道:“东西,什么东西?”

    高维拿出一份地图来说道:“按古制我们以地制地,本官的意思是拿鸭绿江以南大同江以北的土地来换取渤辽国的乐郊及其方圆百里的土地。”

    “乐郊?”萧挞凛皱了皱眉头在心里想道;“这家伙要乐郊想要做什么?乐郊虽然被我渤辽国控制,但是却地处北疆,是我渤辽国防御北方女真国的桥头堡,而且乐郊周围百里形势复杂,并不是全部由我渤辽国控制;而且一旦将乐郊交给了大夏国那我辽阳府岂不是随时处于夏军的兵峰之下了吗?”

    萧挞凛深思熟虑以后对高维说道:“高大人,此事事关重大,小王需要与众臣商议一下。”

    “好,那本官就给大王一日的时间,明日此时,本官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高维笑着对萧挞凛说道。

    在高维离开之后,萧挞凛向萧景桓问道:“桓儿,你说我们要不要与夏军制地?”

    “儿臣听凭父王吩咐。”萧景桓恭敬的说道。

    萧挞凛叹了一口气说道:“你是本王的长子,是渤辽国的世子,本王的王位以后还需要你来继承,你没有一点主见怎么能行啊!”

    萧景桓看了看萧景桓说道;“父王,高丽之战儿臣感受颇多,尤其是对夏军的战斗力更是有了全新的认识,夏军的战斗力之强不仅仅是因为普通的士卒,更重要的是基层的军官,每一个上过战场的夏军士卒甚至都可以成为基层军官,他们每到一地随时都可以招募兵士进行扩张;就拿这次来说,儿臣之所以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使因为,夏军撤换来了我们所有的基层军官,而且还对我们的士卒进行洗脑,并利用利益来引诱他们……”

    “桓儿,那你的意思是?”萧挞凛向萧景桓问道。

    萧景桓向萧挞凛行礼说道:“父王,您觉得就算我渤辽国一统三十七国封锁锦州就能够跟夏军相抗衡吗?如今夏军之所以没有将手伸到这里,那是因为夏军没有与辽东接壤,否则当年夏皇也不肯能实行分封;儿臣以为我渤辽国应该改变国策,放弃一统三十七国,从此真心实意的做大夏国的藩属听从调遣,如此我萧家或许可以永保渤辽国王位,可以世世代代称王辽东;

    现如今大夏国的实力正在一个上升期,在这个时候任何的国家也大夏国作对都没有好下场,西州回鹘、辽国、乃蛮部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如果父王继续坚持国策的话,那渤辽国就将会成为大夏国的下一个垫脚石,而且就算是夏军不进入辽东地区,那也会换其他人取代我们萧家成为辽东之主,而且我萧家与大夏国开战的话,那些文武百官会誓死跟从吗?他们会不会在大夏国的威逼利诱下造反,这一切的可能性太大的,儿臣请父王三思。”

    (本章完)


………………………………

第335章 乐郊到手

    经过萧景桓的劝说,萧挞凛又考虑了很长时间,决定同意与高维的交易;以乐郊周围百里土地换取大同江以北的高丽领土,为了确保乐郊这片地方能够顺利到手,高维与萧景桓还签署了一个制地协议,以防止对方后悔。

    “高大人,您回来了,情况怎么样?”李秉常见到高维之后立刻问道。

    “成了。”高维笑着说道;“传令大军明日启程,押送那二十万高丽青壮、女子,以及我们缴获的所有物资前往乐郊。”

    “是,高大人你就放心吧!本王一定连个毛都不给他们留下。”李秉常对高维说道。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顺利成章了,高维率领两万夏军步卒(原渤辽军,还有一部分从高丽军中挑选的俘虏)和一万夏军骑兵(其中有近五千夏军骑兵,其余的五千人为原渤辽军和高丽降军);高维率领着着三万大军押送这二十万高丽百姓和总价值四千余万两的战利品浩浩荡荡的向西而去。

    从保州到乐郊四百余里的路程,夏军由于押送着这些东西足足走了大半个月,平均每天的行军速度只有二十里,在这一路上虽然也有一些想要趁火打劫的部落,但是看到押送车队打着‘夏’字的旗号早就吓得落荒而逃了,夏军的威名如今已经传遍了整个辽东大地,同时夏军的一切行动也都备受各国的关注,毕竟如今的大夏国早已经不是往日的西夏国了。

    高维到达乐郊城后,立刻着手建立安东都护府,虽然安东都护府的大批官员还没有到,但是其组织机构必须先成立起来,其次就是对乐郊城的改造工程,原本的乐郊城是四方形,而且城墙很低根本不利于防守,如今乐郊城已经成为了安东都护府的驻地,将来这里将会是辽东地区的第一大城,所以对于乐郊城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乐郊城的改造图纸是由李谅祚指导大夏国的将作大匠画的,整座城池是棱堡的放大版,城池成不规则的六边形,每一面城墙都有几道向外延伸的城墙,在每一面的城墙上还有专门摆放床弩和投石器的城台,整座城池周回三十里,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大夏国的都城兴庆府,如果没有李谅祚的首肯,打死高维也不敢建造这样的一座城池。

    如此大城即便是有二十万人,没有一年的时间也是不可能建造完成的,按照施工要求,城墙是由夯土筑成的,夯土不是普通的泥土而是三合土,而且每夯筑一层必须往里面按照一定的比例填充芦苇席等加固城墙,在城墙的外围包裹青砖;城墙的底宽必须要达到六丈、高四点二丈,城墙上设有楼橹、战棚、马面等等,另外在每面的城门处还设有瓮城……按照李谅祚的设计,等新城建成以后将会成为辽东第一大城,而且坚固无比。

    大夏国在辽东的一系列动作震惊了天下诸国,尤其是大宋和辽国;辽国在得到大夏国在辽东成立安东都护府以后,辽帝耶律洪基立刻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在辽国中京大定府耶律仁先、耶律乙辛、萧远山、耶律贺、耶律信等人正在商议对策。

    耶律仁先首先对耶律洪基说道:“陛下,如今大夏国设立安东都护府,很明显是想将大夏国真正的处于其管辖之下,将我们的东京道变为大夏国的疆土。”

    “李谅祚这个混蛋,占了朕的上京道和西京道还不满足,竟然还想将东京道划归到他大夏国,他想得美,东京道各种势力遍布,就连我大辽统治期间也只是勉强维持,他李谅祚还真以为设立一个安东都护府就能够解决一切啊!”耶律洪基怒骂嘲笑李谅祚道。

    耶律信站出来对耶律洪基说道:“陛下,如果大夏国真的控制了整个东京道,那对我们大辽可是大大的不利啊……”耶律信话说了一半,突然又言之所致。

    “爱卿有何话尽管说便是,不必吞吞吐吐的,再做的也都是我大辽皇族子弟,尤其是你和耶律贺二人,你们二人都还年轻,是我大辽皇族的后起之秀,以后的大辽国可还要靠你呀!所以今日有何话尽管说就是。”耶律洪基对耶律信说道。

    “是,微臣明白。”耶律信走到一张地图前对耶律洪基和众人说道;“陛下,诸位大人请看,这是我们大辽如今的疆域,南北长东西窄,我国西部漫长的疆域都与大夏国相连,而且其重要的关隘都在大夏国的掌控之下;一旦我大辽与大夏国发生冲突,夏军就会占据有利的态势,一步步向我们逼近,但是即便如此我大辽也可集中优势兵力与之对抗,毕竟如今大夏国的敌人不少,不可能倾全国之兵来袭;

    可是如今大夏国建立了安东都护府,这一切就不一样了,这安东都护府很明显是为了对付我大辽所准备的,一旦大夏国的安东都护府真正的控制了整个东京道,我们大辽就真正成了大夏国恰在喉咙里的骨头了,我大辽的疆土从中间将大夏国一分为二,大夏国要想将两边的领土连在一起,就必须灭亡我们大辽,而且一旦两国开战夏军就可两面夹击,我辽军也不得不两面据敌……”

    “那爱卿以为我们下一步应该如何做?”耶律洪基向耶律贺问道。

    “首先我们必须加强榆关和整个河西走廊的防御,而且我们必须要想办法从渤辽国手中夺取锦州,只要有锦州在手,我军就等于将东面的夏军阻挡在了辽东和辽西……”耶律贺向耶律洪基说道,

    正如耶律信所说的那样,高维之所以要李谅祚同意组建安东都护府正是为了灭了所准备的,而且灭亡辽国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是要对付位居中原的大宋帝国……

    大夏国设立安东都护府,对于大宋朝廷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如今大宋和大夏之间还处于蜜月期,每年都有大量的商贸活动,大夏国每年都会从大宋购买粮食、茶叶、药材等重要的生活战略物资,另外还会向大宋出售盐、牛羊、皮毛、马匹等物资,虽然每年大夏国都会卖给大宋上万匹马,但是这些马都是驽马根本没有办法当做战马使用。

    大夏安东都护府的建立虽然没有引起大宋朝廷的重视,但是却引起了王韶和种师道的重视,在最近几年王韶和种师道一直在朝堂上进言要求终止和大夏国的贸易,转而与辽国结盟以求共同对抗大夏国,可是王韶和种师道的建议始终没有被采纳。

    今天加班晚了,请大家谅解……

    (本章完)


………………………………

第336章 默默发展的大宋

    汴梁大宋皇宫,宋神宗召见了王韶、种师道和张敦礼三人,这三人都是坚定的主战派,尤其是张敦礼更是跟李谅祚有夺妻之恨,所以张敦礼恨不得即可出兵杀向大夏国,将李谅祚给灭了;自从上一次辽军杀入宋境如入无人之境以后,宋军就开始重新组织和编练军队,并不惜一切代价向大夏国购买战马,如今宋军的规模已经十分可观。

    在汴梁皇宫的御花园内,宋神宗在这里接见了三人,宋神宗对三人说道:“三位爱卿,如今大夏国在辽东设立安东都护府,对此你们怎么看?”

    “陛下,很显然,大夏国此举是为了对付辽国。”王韶首先对宋神宗说道;“虽然在十多年前,辽东就已经归属于大夏国,可是大夏国并没有对此地建立直接的管辖机构,而是将其分封了三十七个诸侯国;现如今大夏国重返辽东,并征服高丽,建立安东都护府,是要正是执行对辽东的统治权,并且是为了将来灭了做准备。”

    “爱卿,请继续说下去。”宋神宗脸色凝重的说道。

    王韶继续对宋神宗说道:“陛下一旦夏辽之间发生冲突,夏军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从东西两面夹击辽国,面对强大的夏军,辽国在全盛时期尚不是对手,更何况现在只是在苟延残喘,所以一旦夏军对辽国下手,辽国灭亡是不可避免;

    而且辽国一旦灭亡,这天下的局势就对对我大宋极为不利,没有了辽军的牵制,夏军就可以将全部的主力调来对付我大宋,我大宋虽然疆域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宋军虽然各个不惧生死,但是独立对抗身经百战的夏军,也毕竟处于不利的地位。”

    宋神宗皱着眉头说道:“那爱卿有何建议?”

    王韶继续对宋神宗说道:“禀陛下,微臣有上中下三策供陛下选择,上策继续保持与夏国之间的关系,秘密联络辽国,我们可以与辽国互补,我们对辽国进行钱、铁、茶、盐等战略物资的支持,以此来换取辽国优良的战马,并秘密与辽国结成军事同盟,一旦两国中任何一国与夏国发生战事,另一国必须全力支援;

    中策:继续与夏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与夏国共同瓜分辽国,在灭辽之后我朝夺得辽国的南京道,其余辽国疆土划归夏国,再灭辽之后天下将只有宋夏两国,两国虽然在短时间内会保持和平但这终究不会长久,因此在灭辽之后我朝东北方就不会在无险可守,我朝可仿照历朝历代在北境修筑长城,并派遣大批军队戍边,在西北和西部疆域也是如此;

    下策:坐看辽国被夏国灭亡,在我朝与夏国开战之后,臣等只能率领大军与夏军死战,但是在夏国吞并辽国之后其实力势必大增,臣也没有把握能够阻挡夏军铁骑南下,一旦战事不利,我朝只能先退出中原、收缩战线,让出黄河以北疆域,依靠秦岭黄河防线防守,保住我大宋的半壁江山……”

    “够了……”王韶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宋神宗打断道;“朕绝不允许大宋的江山在朕的手中丢失一寸土地,否则朕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你们两个也都说说该如何应对?”

    “陛下,夏皇李谅祚野心勃勃,夏辽、宋夏之间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仗,此战将会决定这天下的最后归属,我朝幅员辽阔、国强民富、人口众多,其综合国力不是夏国能够比拟的,我朝可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与夏国对抗;

    夏国虽然疆域比我大宋要大上一些,可是多为贫瘠土地,其综合国力不如我朝;微臣的建议是一旦两国开战,我朝需要扬长避短,不要急于与夏军决战,而是以空间换时间,夏军的国力不可能支撑长时间的战事,我们可以一步步的将夏军拖入到战争的泥潭之中,慢慢的将夏国的国力消耗掉;

    在战争的前期,我军会以防御为主,中期会是两军僵持的阶段,后期将会是我军反攻的时刻;可是陛下要执行此计划,我朝必须从现在就坐准备,在一些关键性的战略位置修建粮仓、武器库,另外还需要日夜不停的打造盔甲、兵器、弓弩;再有就是继续扩军,我军毕竟是步卒与强悍的夏军作战不但没有任何优势,反而还处于劣势。”

    “敦礼,你的看法呢?”宋神宗继续向张敦礼问道。

    张敦礼对宋神宗说道:“微臣基本上同意二位大人的看法,另外微臣建议我军要重点发展重装步卒和弓弩部队,仿照大唐时期打造陌刀队,陌刀队是骑兵的克星,在加上弓弩部队势必会给予夏军以重创……”

    宋神宗听完这些建议点了点头说道:“回头你们将这些建议写成奏章交于朕,朕还需要和宰相商议一下。”

    “是,微臣领命。”三人领命道。

    在三人离开之后,宋神宗又派人将宰相王安石找了过来,宋神宗向王安石问道:“爱卿,现如今变法已经初见成效了,朕向知道朕的新军编练的如何了?”

    王安石向宋神宗说道:“请陛下放心,新军编练一切顺利,而且已经初具战斗力,如今我宋军已经恢复到一百二十万人的规模,其中摆在表明的上游七十万,其余的五十万全都是由秘密在大别山深处编练的兵马……”

    “好吗,太好了。”宋神宗高兴的说道;“爱卿啊!新军的规模必须要继续扩大,另外朕想有时间去看看朕的这些将士,另外朕打算将张敦礼派过去管理这些新军。”

    “陛下,您是天子,不可轻易离开京城,至于张大人微臣会安排。”王安石对宋神宗说道。

    宋神宗点了点头,对于大宋的新军是由王安石一手训练的,现如今新军已经颇具规模了,宋神宗决定插手新军事宜,打算以张敦礼来制衡王安石,毕竟王安石这些年宰相不是白做的,如今大宋的朝堂之上很多人都是王安石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现在王安石手中又掌握这新军,尽管宋神宗对王安石很信任,但是也不得不防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作为掌权者必须会的就是制衡。

    大宋秘密编练新军的消息,李谅祚的一品堂丝毫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如今的大宋早已不是历史的大宋了,宋神宗加上王安石,两人正在一步步的带着大宋默默的走向强大……


………………………………

第337章 山洞惊见

    在安东都护府成立之后,李谅祚停止了对外征战,转而开始将精力投向国内的发展,另外还严格的训练军队,虽然暂时没有任何的战事,但是李谅祚必须要保证夏军时刻都要有着顽强的战斗力,对于李谅祚来书和平是短暂的,是大夏国在积蓄力量为了下一步的行动。

    在安东都护府成立以后,李秉常和李武兄弟二人就押送这价值三千万两的黄金白银返回到了兴庆府,对于高丽之战李谅祚十分满意,为了表示隆重李谅祚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按照惯例李谅祚从这三千万两当中拿出一部分封赏给此次出征的夏军将士,其余全部被收缴国库,三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六千万贯,这可是相当于大夏国三年的赋税啊!有了这三千万两白银,李谅祚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含元殿内,李谅祚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李谅祚坐在龙椅之上笑着夸奖李秉常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