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在西夏国力强盛之后,陛下要整军备武、扩充军力,陛下可先拿下由吐蕃占据的河湟谷地稳定南疆,此后就要大力经营西域,拿下西域的两大强国西州回鹘和黑汗汗国,打通丝绸之路恢复东西方的贸易,以便从过往的商旅中抽取商税;
在稳定西域后,西夏的国力将异常强盛,到那时陛下就可与宋、辽争雄天下,为保险起见微臣以为应该奉行先北后南的政策,一步步的蚕食辽国疆土,在灭辽之后,陛下可兵分两路,一路在辽东打造水师战船,另一路经川边灭亡大理;
到时陛下就可南北夹击大宋,我们的水师战船可以沿大宋的海岸巡航,在其沿海的任何一处地点登陆,如此大宋必亡,陛下也将一统华夏成就千古霸业;只是陛下要想恢复汉唐盛世恐怕没有四五十年是不肯能完成的,要想超越汉唐可能需要两三代君主才能完成。”
李谅祚听完周文泰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此番谋略与朕相差无几,只是先生可能太小看大宋了……”
(本章完)
………………………………
第33章 山阴伏击战的影响
李谅祚与周文泰谈论了一夜,这一夜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西夏的国策在这一个夜晚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两个年轻人规划了一个宏伟帝国的未来,中华文明也从这一夜开始照耀整个世界。
据《夏史记・神武大帝本纪》记载:福圣承道七年冬,大帝与成国公夜谈与大同行宫,确立帝国日后强盛之国策,大帝与国公不谋而合相谈甚欢,帝国由此走向兴盛之路。
“报……陛下,李毅将军送来消息,我军在山阴大获全胜,歼灭朔州辽军三万,俘获战马一万余匹、兵器战甲无数,李毅将军正率军返回大同途中。”哨骑向李谅祚汇报道。
“有没有萧远山的消息?”李谅祚向哨骑问道。
“没有任何消息,可能在乱军之中逃走了。”哨骑说道。
“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李谅祚大手一挥说道。
“山阴大胜,微臣恭喜陛下去除一个心腹大患。”周文泰向李谅祚恭喜道。
“不知道白道坂那边如何了?那个集辣勇儿到底靠不靠谱啊!”李谅祚担忧的说道。
周文泰劝解李谅祚说道:“陛下误忧,集辣勇儿是集辣思义的儿子,此子刚毅勇猛,拿下一个小小的白道坂,应该不是问题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了。”
“最近耶律涅鲁古有什么动静?”李谅祚向周文泰问道。
周文泰也满脸疑惑的说道:“微臣也觉得奇怪,涅鲁古已经到达奉义半个多月了,可是始终没有任何的动作,微臣怀疑这小子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啊!”
李谅祚大胆的猜测道:“你说他会不会在等萧远山的消息,要是涅鲁古知道萧远山全军覆没会不会立刻攻打大同。”
“涅鲁古此人有勇无谋,不会有这么高深的谋略吧!”周文泰否决道;“让萧远山断我们后路这一招他应该想不出来吧!”
李谅祚深思说道:“他没有,不代表他身边没有这样的谋士,依朕之见我们还是小心点为妙。”
奉义,辽军大营内。
耶律涅鲁古已经得到萧远山战败的消息,此时的耶律涅鲁古正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乱转,李谅祚猜的很对,封锁夏军退路,打算将夏军一具歼灭在大同主意,确实不是耶律涅鲁古想出来的。
“微臣参见大王。”一名身穿裘衣的文官进来说道。
耶律涅鲁古焦急的对来人说道:“郑大人你可算来了,你知不知道本王都急得快要火上房了。”
“大王莫急,敢问大王可是萧远山兵败山阴。”郑浑向耶律涅鲁古问道。
耶律涅鲁古十分佩服的说道:“先生真乃神人也,本王刚刚得到消息萧远山兵败山阴,三万边军几乎全军覆没。”
“萧远山兵败,朔州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那留在白道板的几千兵马恐怕也已经深陷险境,没想到夏军中竟然有如此能人,能够将我精心布置的局给破了。”郑浑说道。
“萧远山兵败,目前只能退守朔州,夏军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接下来就能专心的与我军对阵了,可是本王得到消息父王在他们手上,如果我军进攻大同,你说夏军会不会用父王当挡箭牌。”耶律涅鲁古担忧的说道。
“大王明鉴,不过下官以为皇太叔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郑浑解释道;“从全局来看,现在夏军是占据了上风,可是夏军接连争战早已身心疲惫,再则西夏国主李谅祚不是一个傻子,要是他聪明的话不会主动进攻我们,而且还会尽快的结束这场战争。”
“郑大人,不知你为何会这样说啊!”耶律涅鲁古问道。
郑浑回答道:“夏、辽两国交战,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军败多胜少,可是我国国力强胜,一旦春季到来我军便可近起全国之兵攻夏;反观夏国内政不稳,君臣之间争权夺利,战局一旦陷入胶着,局势对夏军就会越来越不利,所以现在李谅祚比我们更加着急。”
“郑大人的意思是让本王不要急着与夏军交战,而是避其锋芒、拒城坚守。”耶律涅鲁古说道。
“然也……”
不知不觉又半个月过去了,耶律涅鲁古依旧没有来攻打大同,这让李谅祚感觉到自己失策了,随着战局的拖长,局势对李谅祚日见不利,辽军的第二路援军共计五万兵马已经到达应州,对大同的夏军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
“看来这一次朕真的是失策了,辽军的援军越来越多,要是再拖下去局势恐怕对我们会更加不利。”李谅祚担忧的说道;“不知先生有何高见啊?”
“陛下,微臣还是那句话,我军后撤之前必须重创辽军,让辽国君臣胆寒,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十年内辽国不敢犯我国边境。”周文泰说道。
“物资运送的怎么样了?”李谅祚问道。
周文泰回答道:“大部分物资已经全部运到河清城,如今在大同还有二十万石粮草没有运走。”
“李毅、集辣勇儿带上三万大军押运十五万石粮草立刻前往白道板,到哪里之后立刻在险要之地建立营寨,接应大军后撤。”李谅祚下达军令道。
“是,末将领命。”二人接下军令道。
李谅祚接着下达军令道:“周文泰听令,将我们剩下的五万石粮草全部分给城内剩下的百姓,让这些老弱病残立刻离开大同,另外放出风去,就说只要他耶律涅鲁古赶来,这大同乃是他耶律涅鲁古的墓地。”
“是,微臣领命……”
“集辣思义听命,在百姓全都离城之后,立刻率军在城内各处放上易燃之物,房梁上都放上硝石、木炭,三日后大军撤离大同。”李谅祚下令道。
“是,末将领命……”
李谅祚下达完最后一道军令,周文泰就明白了李谅祚是怎么想的,一时之间周文泰的额头上直冒冷汗,周文泰没有想到,李谅祚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魄力和谋略,这简直就是一个妖孽啊!在这一刻周文泰也明白了,自己不能将李谅祚当做一个普通的孩子看待,以后在李谅祚面前说话要注意点了。
“行了,你们都去准备吧!朕想一个人呆会。”李谅祚从龙椅上站起来说道。
没有人知道李谅祚的心里在想什么,只有李谅祚自己心里清楚,李谅祚明白在自己面前的这座古城,如果放到现代那简直就是无价之宝啊!可是再过几天这座城就要彻底毁了,这让李谅心里在滴血啊!说白了李谅祚还没有做到身为君主的那份铁石心肠。
(本章完)
………………………………
第34章 火烧大同
奉义,辽军大营内。
当耶律涅鲁古听说李谅祚放出话来,如果自己敢来大同就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这让耶律涅鲁古勃然大怒,耶律涅鲁古当即下令要进攻大同,将李谅祚的人头砍下来泄愤。
“大王,您不能去啊!这明显就是李谅祚在激你,您要是去了可就上了他的当了。”郑浑劝耶律涅鲁古说道。
耶律涅鲁古是个**脾气,一听郑浑这么说火更大了,垫着郑浑怒骂道:“姓郑的本王告诉你,我以前敬着你,是看在我父王的面子上,本王告诉你这是大辽的天下,本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本王就不信十万大辽铁骑还灭不了李谅祚的四万乌合之众……哼!”
郑浑从来没有想过耶律涅鲁古竟然敢这样对待自己,突然郑浑觉得自己身体的力气全部被抽干了,郑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从这一刻起郑浑和耶律涅鲁古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裂痕,为以后辽军的大败埋下了种子。
三日之后,大同城外辽军兵临城下,李谅祚亲自领军出城迎战,两军在大同西城外十里处列阵对圆,战事一触即发,放眼望去辽国十万大军无边无际,而李谅祚这边是有三万多人,在人数上夏军明显的处于劣势。
“本王这次到要看看到底是谁死在这大同城下。”耶律涅鲁古冷笑说道。
“请大王下令,末将保证半个时辰之内一定活捉李谅祚。”副将向耶律涅鲁古表态道。
“看夏军的架势也就三万人,这大同城内应该还留守一万,你带人给本王抄了他李谅祚的后路,本王亲自领大军压上,准让他李谅祚这一次有来无回。”耶律涅鲁古说道。
“是,末将领命……”
“陛下,你看辽军动了,而且好像是想直插我们的后路。”集辣思义向旁边的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笑着说道:“不用管他们,按照我们原定的计划行动,传令三军三轮箭雨之后,大军撤退。”
“是,末将领命……”
为了这次作战李谅祚给所有出击的骑兵全都配上了一人三马,而且全都是精锐的轻骑兵上阵,逃跑的速度绝对是无与伦比的;战争从来的就讲究的是谋略,李谅祚不会傻到拿着鸡蛋去碰石头;作为现代人的李谅祚一直奉行的是当年太祖爷爷创造的战法,‘打得到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传令,大军进攻……”李谅祚下达军令道。
“冲锋、冲锋……”
三万夏军铁骑如同离弦的利箭向辽军杀去,在看到夏军冲锋之后,耶律涅鲁古下令辽军全军压上,李谅祚率领夏军轻骑接连放出三轮箭雨,然后率军向北撤退。
耶律涅鲁古一看夏军后撤,以为自己已经赢了于是下令全军追击,两军自始至终没有进行过一次短兵相接,全都是在用箭羽攻击,由于夏军是一人三马很快就跑出了辽军的攻击范围,最终消失在了茫茫的荒野上。
耶律涅鲁古一看追不上夏军,于是就开始收拢部队准备撤军,可是辽军刚刚集结没有多久夏军又打来了,同样也是放上两箭就跑,耶律涅鲁古大怒下令再次追击夏军,这样一来二去来了三四次弄的辽军是疲惫不堪。
到最后耶律涅鲁古索性留下一支兵马防备夏军,自己统领大军奔大同而去,在辽军大队人马撤退后,李谅祚率领三万夏军再次返回,这一次李谅祚直接将耶律涅鲁古留下的五千兵马给吃了。
当辽军再次来到大同城下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此时的大同城门大开根本没有夏军防守。
“派人进去看看。”耶律涅鲁古对身边的副将说道。
过了没有多久副将骑马回来说道:“禀大王,城内没有发现伏兵。”
耶律涅鲁古十分好去的问道:“你说李谅祚这葫芦里买的什么药?这大同就平白无故的还给我们了。”
“大王,会不会是李谅祚发现我大军压境时,觉得不是我们的对手,所以他才领兵出城拖住我们,掩护城内的夏军撤退。”副将说道。
耶律涅鲁古随后说道:“一定是他们在大同在强运从大同搜刮的物资,所以李谅祚才出城拖延我们的;传令大军立刻追击夏军。”
“大王,你看弟兄们已经打了一天的仗了,而且水米未进,是不是让弟兄们吃口饭休息休息在追夏军啊!毕竟夏军押运着物资一定走不开,明天我们就能够追上他们。”副将建议道。
耶律涅鲁古看了看已经累成狗的辽军将士说道:“好吧!传令大军入城休息,明日继续追击夏军。”
随着耶律涅鲁古的一声令下,十万辽军算是踏进了阎王殿,辽军入城之后,立刻紧闭城门烧火做饭,而此时先前出城的一万夏军悄悄的跑了出来,而李谅祚则率三万夏军在大同北门不远处休整埋伏着。
“军师这个时辰估计辽军应该都已经睡着了……”副将对周文泰说道。
周文泰看了看天下的月亮说道:“传令放箭吧!”
“火箭准备……”
“预备放……”
副将的一声令下,数千支火箭从大同的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向射入城中,数千支火箭一落到房顶之上立刻就燃起了冲天大火,很快大火就蔓延了整个大同城,睡梦中的辽军被大火给烧醒,慌乱之际辽军军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整个大同城内的辽军都乱了套了。
在城中燃起大火之后,夏军在城外鼓声大作,“咚、咚、咚……”的战鼓声使得辽军以为夏军正在攻城,城内的辽军就更加的慌乱了,大火在不断的吞噬着辽军将士的性命,恰逢此时又起风了,使得大火更加的旺盛。
望着漫天的大火,耶律涅鲁古痴呆的下令道:“传令大军立刻出城避火。”
“大军出城避火、大军出城避火……”
此时在数十里外的李谅祚看到大同方向火红一片,就知道自己的计策成功,于是立刻下令道:“传令大军每千人为一队,在不同方向被朕猎杀辽军。”
此时的辽军早就被大火给烧的心惊胆战了,侥幸逃出城的辽军又遭到了夏军的追杀,战后耶律涅鲁古的十万辽军已经十不存一,辽军再次大败;其实很多辽军不是被大火烧死的,而是被烟给熏死的,大部分的辽军在出城的时候互相践踏而死。
李谅祚大同一把大火烧了辽国十万大军,烧的整个辽国上下人心惶惶,毕竟从夏、辽两国开战辽军前后已经损失了近三十万大军了,人口更是损失了数十万,幽云十六州已经无法抽调出足够的兵力来阻挡夏军的攻势了,更何况南方还有一个大宋虎视眈眈。
(本章完)
………………………………
第35章 奉义议和
再说李谅祚在大同一把大火烧了辽国十万大军之后,立刻引军撤往了白道坂,虽然夏军再一次取得了胜利,可是损失也同样不小,前后损失了三千余人,这让李谅祚心疼不已,西夏人口本来就少,而且这些还都是百战精锐。
白道坂,夏军大营内。
“陛下,大同一战我军大获全胜,末将不明白陛下为何不乘胜追击一举夺得幽云十六州。”集辣思义不解的向李谅祚问道。
“辽军虽然大败,可是根基未伤,国力依旧强大,这仗要是再打下去对我们会越来越不利,不如趁此与辽国议和,先将眼瞎的好处拿到手再说。”李谅祚笑着说道。
“是,末将明白了……”集辣思义说道。
“李毅最近有没有兴庆府的消息?”李谅祚向李毅问道。
李毅站出来说道:“没有任何的消息。”
“军师,耶律重元和他的副将押到了吧!”李谅祚又问道。
“已经押到了,现在正关在大牢内。”周文泰对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对站在帐中的两个卫士说道:“去将他们二人押到大帐来。”
很快耶鲁重元和他的副将都被押到了大帐内,李谅祚从龙椅上走下来笑着说道:“你们怎么这么不懂事啊!竟然敢帮大辽的皇太叔,还不快给皇太叔松绑。”
“快、快、快……松绑、松绑……”
李谅祚走到耶鲁重元身边说道:“皇太叔啊!是在对不起,千错万错都是朕的错,您大人不计小人过,朕已经知道错了打算跟大辽议和,再打下去家底可就全没了。”
耶鲁重元以为李谅祚已经被辽军打怕了,于是端起架子来说道:“哼!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是、是、是……全都是朕的不对,您派人告诉令公子别再来打了,再打下去朕怕连他自己的小命都丢了,毕竟一个大同加上十万辽军也没有令公子的命值钱不是。”李谅祚赔笑脸说道。
“只要你肯答应本王的条件……你刚才所什么大同十万辽军,你告诉本王到底怎么了?”耶律重元先喜后怒,抓着李谅祚额衣领说道。
李谅祚一把将耶律重元推开,整理了一下衣服说道:“也没什么,朕就是在大同放了一把大火,还别说您的儿子命真大,十万辽军都被朕给烧没了,他愣是跑了出来。”
耶律重元一听一屁股做到了地上,屁股差一点没有摔成八瓣,可是耶鲁重元没有丝毫的感觉,因为耶律重元内心充满了震惊,内心对于李谅祚产生了深深的恐惧,自从辽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辽国就从来没有受过这么大的损失。
辽军大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辽国上京临潢府,大辽君臣被这些消息给震惊了,辽国上下一时之间人心惶惶,耶律洪基立刻召集大臣议事。
“诸位爱卿,你们看此事应该如何啊?”耶律洪基向众臣问道。
众臣互相看了看都不敢言语,耶律洪基于是点名道:“耶律乙辛你说朕现在应该怎么办?”
“陛下,如今我军连战连败,皇太叔、耶鲁仁先、耶鲁涅鲁古和萧远山他们都是我大辽百战名将,连他们都的先后落败了,就连西京大同都被夏军一把火给烧了,微臣实在是想不出来还有谁能够阻挡夏军;如果陛下朕要让臣献策的话,微臣只有请陛下下旨与夏国议和了。”耶律乙辛硬着头皮说道。
“议和,这到是个办法,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耶律洪基向众臣问道。
众臣一看耶律洪基没有发飙,于是全都连忙说道:“陛下圣明,臣等以为应该与夏国议和。”
耶律洪基是个十足的草包,一看西京大同都被夏军给烧了,耶律洪基生怕夏军打到临潢府来,心中早有了议和的打算,就差下面有个大臣提出来。
“众位爱卿以为应该派何人议和啊?”耶律洪基再次发扬民主精神问道。
耶律乙辛站出来继续说道:“臣以为应该派耶律涅鲁古为全权议和大使代表大辽与夏国议和。”
耶律洪基一想,耶律重元和耶律涅鲁古父子二人都不是好东西,这仗是他们打败的,这烂摊子也应该他们来收拾,于是耶律洪基下旨道:“传朕旨意着耶律涅鲁古为全权议和大臣,尽快与夏国议和。”
与此同时大宋君臣也接到了夏军在大同大败辽军的消息,宋仁宗一时之间敢到十分的庆幸,幸亏当初没有答应辽国向夏国边境增兵,要不然说不准什么时候夏军都打到大宋的境内呢!毕竟大同距离大宋的北部边界可是很近的。
李谅祚也没有想到,大同战役的胜利竟然为以后夏、宋重开边境贸易,恢复岁币政策提供了重大的影响,这一次夏国用自己的军事实力向辽、宋两国传达了一个重要的讯息,那就是西夏虽然国小,但是也不是泥捏的。
数日之后,李谅祚接到了了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国书,李谅祚看到国书自己都乐了,因为李谅祚没有想到耶律洪基竟然会先提出来要议和,如此一来李谅祚在两国的谈判中就赢得了先机。
“陛下,不知您找微臣来所谓何事?”周文泰向李谅祚问道。
李谅祚将国书递给周文泰说道:“这是辽国皇帝给朕的国书,耶律洪基希望与朕议和,朕打算派你全权议和大臣代表朕,代表大夏国与辽国议和。”
周文泰一听李谅祚将这么大的担子交给自己,于是连忙推脱道:“陛下,臣恐怕难以担当此任,还请陛下另选贤能。”
“朕相信你能够完成这次议和。”李谅祚拍了拍周文泰的肩膀说道。
“臣,一定不辱使命。”周文泰表态道;“不知陛下议和的底线是什么?”
李谅祚想了想说道:“第一:辽国必须割让天德、云内、东胜、丰州四州之地,第二:夏、辽以后为兄弟治国,朕可以尊辽国皇帝为兄,第三:辽国需赔偿我军军费不少于十万两,至于其他的你就看着办吧!”
“是,微臣领命,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周文泰接下圣旨道。
夏、辽两国在奉义展开谈判,耶律涅鲁古哪里是周文泰的对手,再加上李谅祚不断在增加军事压力,奉义议和很快就达成了。
奉义议和条款如下:
第一:辽国必须割让天德、云内、东胜、丰州四州之地;
第二:夏、辽以后为兄弟治国,朕可以尊辽国皇帝为兄;
第三:辽国需赔偿夏军军费二十万,其中五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两万匹娟、三万头牛羊;
第四:辽国每年给夏国岁币十万,其中黄金五千两、白银五万五千两、牛羊三万头。
第五:两国在边境开设榷场贸易,辽国允许夏国向辽国出售青白盐。
第六:自合约签订之日起,两国罢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