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兄,皇叔的病情如何?”

    “御医说时日已经不多了,臣想父王之所以还没有咽气就是想见陛下最后一面。”李孝仁眼睛通红的说道。

    “咳、咳、咳、咳、咳、咳……”

    一阵咳嗽声以后,一名小太监从房间内走出来说道:“禀陛下,王爷,老王爷醒了。”

    李谅祚快步向房间内走去,委哥宁令看到李谅祚之后,向李谅祚轻轻的招了招手,李谅祚走到委哥宁令的床前跪着说道:“皇叔,您有什么话尽管说。”

    “陛……陛下,老臣知道陛下一心想要一统天下,如今在陛下的新政下,大夏帝国已经毫无党项踪影,陛下要想一统天下,切记要先彻底汉化党项,如此才能赢得中原百姓的认可,不再将我们视为蛮夷;

    再者我大夏虽然如今吞并了西域和草原,然则随地大却不物博、人口稀少,国力还无法和大宋相抗衡,陛下要吞宋灭辽,切记对于大宋要徐徐图之、不可心急,或许二三十年,或者五六十年以后才能够一统天下……”


………………………………

第427章 成宗义皇帝

    “陛下,对于此次宋辽联合攻夏,可有应对之策;如何应对宋军大军压境,的灭国之危。”委哥宁令向李谅祚问道;直至生命最终的时刻,委哥宁令依旧担心的是整个大夏帝国。

    “所有人都出去,房间外十丈之内不允许有人。”李谅祚下达军令道;看着李延宗要出去,李谅祚继续说道:“皇兄你留下吧!”

    在所有的下人都离开之后,李谅祚对委哥宁令说道:“皇叔放心,对于宋军朕早已经有了应对之策,虽然宋军在盐州一线布置了大批兵力,对我大夏帝国形成了极大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宋军有上百万的民扶,他们随时可以武装成军队;所以朕的计划是这样的避实就虚,绕过宋军的正面,从起软肋下手。”

    “那宋军的软肋在何处?”委哥宁令继续向李谅祚问道。

    李谅祚对委哥宁令继续说道:“宋军的软肋是粮道,虽然宋军在前线布置了大批兵力,但是越多的兵力也就意味着消耗越大,不光是粮草,另外药物、衣服、兵器、鞋这些都是宋军及其重要的战略物资,一旦我们切断了宋军的粮道,不出半个月数十万宋军和上百万民扶就会不战而降。”

    “那陛下打算如何切断宋军的粮道。”委哥宁令竟然挣扎着身子从床上做了起来,说话也不结巴了,像是一下子好了一样,李谅祚知道这是委哥宁令的回光返照。

    李谅祚继续说道:“朕打算亲率二十万大军,从兰州南下,大军越过陇西直插关中,宋军将大量兵力调到了正面防线其腹地势必空虚,只要朕拿下了关中就等于切断了宋军的粮道和退路,到那时宋军就不足为虑了。”

    “陛下有此计划本王就放心了。”委哥宁令笑着说道:“祚儿,你幼年登基,从掌权到现在一直为大夏帝国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你的能力本王不担心,但是你要记住现在的大夏帝国,已经不是过去的西夏国了,万事要求稳而不要求险;突袭关中虽然能为帝国带来大胜,但是并不能彻底歼灭宋军主力。”

    “还请皇叔赐教。”李谅祚恭敬的说道。

    “在大军攻略关中之计,陛下应派遣一支军队进攻太原府,兵力无需太多万余人足矣,占据太原等于切断了北伐宋军的回国之路,也等于切断了西征宋军的东逃之路,至此宋军的两路大军皆会落入我夏军的包围之内,到那时陛下再将其逼降;

    但是陛下要切记,在逼降宋军主力之后,不可在与大宋持续交战见好就收,可让大宋割地赔款以示臣服之意;在降宋之后,陛下在回过头来集中优势兵力灭辽,此战必须要一战灭辽,陛下不可在心存仁慈;

    在灭辽之后,我大夏帝国将占据大唐故地的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及东北地区的所有疆域,雄踞北方虎视中原,凭借着草原之力,陛下可建立百万雄狮,然则陛下不可妄动刀兵,对大宋仍要以蚕食为主,以防塞尔柱帝国在背后捅刀子……”

    这一夜晚上,委哥宁令跟李谅祚说了好多,基本上所有的都是对大宋的作战方略,李谅祚跪在一旁都听哭了,委哥宁令最后对李谅祚说道:“我拓跋李氏有此勇儿,本王死后也有脸去见列祖列宗了;宗儿,以后你要好好辅佐陛下一统天下,建立我拓跋李氏的万……古……基……业……”

    说完这句话委哥宁令就咽气了,李谅祚大叫一声:“皇叔……”

    “噗!”李谅祚一口鲜血吐了出来,由于之前的剧烈运动,在加上李谅祚跪了那么长的时间,李谅祚左臂上的伤口已经崩裂了,鲜血顺着胳膊已经留了一地了。

    “陛下,来人快传御医。”李延宗大声的叫喊道。

    御医给李谅祚处理完伤口后说道:“陛下只是急火攻心,在加上旧伤复发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需要安心静养。”

    李谅祚朝御医挥了挥手让其退下,随后李谅祚下旨道:“传朕旨意不告天下,同化24年10月21日大夏楚王于西平府行宫薨,楚王一生辅佐朕幼年登基,少年助朕剿灭叛臣,其忠义、功绩惟天可表,即日起追封楚王为成宗义皇帝,以皇帝之礼葬于大夏皇陵,灵位供于太庙永伴先帝与列祖列宗身侧,享万世香火。”

    李延宗跪在李谅祚面前痛哭流涕的说道:“臣替父王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延宗听封,即日起即楚王位,辅佐朕屠辽灭宋。”

    “微臣领旨谢恩……”

    “小卓子,传朕旨意,全军为成宗义皇帝披麻戴孝,朕要亲自护送皇叔的棺椁回兴庆府。”

    委哥宁令的死次日便天下皆知了,李谅祚亲率大军护送委哥宁令的棺椁返回兴庆府,并下旨在兴庆府皇宫的含元殿内举行国葬,这个消息对于宋辽两国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为委哥宁令举行国葬也就意味着夏军在短时间会没有什么行动。

    弘州耶律洪基的行宫内,如今辽军主力已经从大同府前线退到了弘州,这一日耶律洪基召集群臣大笑说道:“哈、哈、哈、哈……朕刚刚接到消息,夏国楚王委哥宁令死了,这对于我大辽来说无异议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啊!李谅祚已经下令为委哥宁令举行皇帝葬礼,委哥宁令是死在宋军的箭下,在举行完葬礼后,李谅祚势必会其大军为其复仇,夏宋两军势必大打出手不死不休,等两军斗的两败俱伤时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陛下的意思是,如果宋胜我大辽趁势收复失地,如果夏胜我军趁此攻略中原。”耶律仁先说道。

    “不错,不愧是朕的汝阳王,传朕旨意,大军停止一切行动,囤聚粮草积蓄力量等待最佳战机。”耶律洪基十分兴奋的说道。

    “谨遵陛下圣瑜……”

    京兆府,宋神宗的行宫之内。

    王安石跪在地上对宋神宗请命道:“陛下,委哥宁令死了,李谅祚势必会对我军实施报复,但是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微臣请陛下立刻下旨将关内和河东所有厢军调往西部前线,再从前的民扶当中招募大量的辅兵,组建百万大军在夏国国丧期间进攻,此举必能一举攻破西平府,拿下兴庆府,彻底的灭亡夏国;微臣请命亲自前往前线统帅大军西征。”

    宋神宗一直沉默不语,在盘算着一切,最终宋神宗同意道:“好,朕封你枢密使、骠骑大将军兼讨逆大元帅,前往盐州接管所有大军,另外朕还会下旨从关中、河东、洛阳等地调兵支援前线,另授你募兵之权,可以在前线直接募兵……”


………………………………

第428章 秘密行军(上)

    兴庆府,整个城池全都被缟素所包围,今天不光是成宗义皇帝委哥宁令的葬礼,同时也是在西域战死的成千上万的夏军将士的葬礼,在兴庆府夏宫含元殿内,李谅祚亲自为委哥宁令披麻戴孝,在一旁守灵,所有的文武官员全都是一身孝服,委哥宁令的葬礼成了整个大夏国最为重要的事情,甚至比宋军大兵压境还要重要。

    不知不觉已经半个月了,李谅祚这半个月一直在委哥宁令的灵前守着,而且这半个月来李谅祚一直在吃素,从不沾半点荤腥,半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断,但是对于大夏帝国来说,如今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宋军新兵已经陆续到位,为了赢得此战的胜利,宋神宗压上了自己所有的筹码。

    小卓子拿着一封急报急匆匆的来到了含元殿,走到李谅祚跪下说道:“陛下,盐州急报。”

    李谅祚轻声说道:“念吧!”

    “禀陛下,宋军已经改变作战方略,该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宋军将盐州一线的军队改编为西征军,战兵达到了惊人的八十万人,另外在另外在夏州、宥州、银州、洪州、石州等地还有三百万民扶……”

    “西征军由何人统帅。”

    “宋军西征军统帅由枢密使、骠骑大将军兼讨逆大将军王安石亲自统帅。”

    “变了,全变了……”李谅祚感慨的说道,如今李谅祚的蝴蝶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了,整个历史已经彻底的偏离了原来的轨迹,李谅祚也早已经没有了先天的优势。

    “还有什么继续说吧!”

    “禀陛下,宋军还将李宪所统帅的十万宋军改编为北伐军,并对其进行了加强,增派了大批的民扶。”

    “目前宋军的北伐军驻扎在何处?”

    “禀陛下,宋军北伐军正驻扎这武州,伺机而动。”

    李谅祚听完后,朝着委哥宁令的灵牌三拜九叩,站起来对小卓子说道:“传令楚王、代王和内阁众臣到朕的御书房议事。”

    夏宫,御书房内。

    李谅祚向众人问道:“告诉朕,如今我大夏帝国还能撑几时?”

    “禀陛下,最多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之后,帝国的所有粮草即将全部耗光、财政枯竭,到那时大夏帝国就真的撑不下去了;陛下帝国已经有亡国之危,请陛下以国事为重。”周文泰说完,跪在地上向李谅祚祈求道。

    “臣请陛下三思,为大夏万千子民着想,以国事为重。”楚王李孝仁也向李谅祚请命道。

    “臣等请陛下以国事为重。”

    “众卿都起来吧!”李谅祚轻声说道;“周爱卿朕让你准备的三十万套白衣白旗准备好了吗?”

    “禀陛下,微臣已经准备完毕,按照陛下的旨意派人秘密送往兰州和西平府了。”周文泰回答道。

    “好,楚王李孝仁听命,今夜随朕连夜秘密南下兰州。”李谅祚下达军令道。

    “是,微臣领命。”李孝仁接下军令道;在场的所有人或许都不知道李谅祚这么做的用意,可是李孝仁知道,因为李孝仁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李谅祚和已经故去的委哥宁令外,唯一知道这个计划的人。

    “代王李秉常听命。”

    “儿臣在。”李秉常跪在地上听命道。

    “朕给你三万精锐铁骑,秘密东进袭取太原府,拿不下太原就让你的副将提着你的头来见朕吧!”李谅祚严厉的说道。

    “儿臣,领命。”

    “传旨秦王李武,在太原被我军拿下之后,率军南下与代王合兵围歼宋军的北伐军。”

    “是,陛下……”

    “传旨银川公主李欣和小卓子;以及横山军的四个小崽子,在接到圣旨之后,立刻率军四处出击袭击宋军,切记以袭扰为主,不可与之硬拼。”

    “周文泰听命,在朕离开之后,皇叔的葬礼不但不能停,而且办的越声势浩大越好,另外派人假扮朕为皇叔守灵;至于国事依旧由皇后替朕监国;各部要各司其职,共渡难关……”

    “臣等谨遵陛下圣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天夜晚,李谅祚就率领楚王李孝仁和小卓子带着数百骑兵秘密南下兰州,代王李秉常也秘密赶往城外的大营,将李谅祚早已经在这半个月秘密调到兴庆府的三万大军带着东进了,在李谅祚筹划下,夏军各部已经是伺机待发了,夏军的反攻也即将开始。

    “小卓子,朕让你给高维送的密信送去了吗?”

    “陛下,您就放心吧!奴才早就派人去办了。”

    再说李谅祚这半个月一直在为了委哥宁令守灵,一则是李谅祚对委哥宁令这位皇叔却是很尊重,也是要进作为后备的孝心,二则李谅祚其实是在麻痹宋军和辽军,同时也是在给宋军足够的时间重新组织兵力;李谅祚要做的不单单是将宋军赶出国门之外,也不仅仅是为了向委哥宁令说的那样,切断宋军的粮道逼降宋军,在李谅祚的心中有着更大的野心。

    盐州,宋军前线。

    八十万宋军主力,三百万劳工民扶,每日所需要粮草巨大,要知道前线每需要一石粮草,从后方就需要起运十石粮草甚至更多,因为大部分的粮草都是在沿途消耗调的;幸好王安石变法这些年来大宋已经非常富庶了,有的是粮草。

    “大元帅,我军已经练兵一个月了,难道还不对夏军发动进攻吗?”种师道向王安石问道。

    “进攻?”王安石冷笑说道;“先前的失败教训难道还不够吗?如今夏军主力已经回援,而且由夏皇李谅祚亲自统帅,夏军多为骑兵,你以为我军在野战之中能够取得胜利吗?”

    “我军有八十万人,在加上有数百万劳工民扶,全线出击以泰山之势力压夏军定能够大获全胜。”种师道不甘心的继续说道。

    “本帅在来前线之时,已经与陛下指定了战略计划,我军不在求快,重在求稳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一步步的消耗大夏帝国的国力。”王安石意气风发的说道;“传本帅军令,大军明日前行三十里,在盐州以西三十里处安营扎寨筑城坚守。”

    “遵命……”

    “大帅,你以为夏军会在哪等着让我们打吗?这样打下去恐怕我军很难取得胜利,请大帅三思啊!”种师道不甘心的跪在王安石面前说道。

    “大胆种师道,屡次顶撞本帅,本帅本不想与你计较,然则你乱我军心我岂能饶你。”王安石怒拍帅案说道:“来人,将种师道押往汴梁等本帅拿下夏国,随陛下班师回朝后发落。”

    第二更奉上,继续各种求……

    (本章完)


………………………………

第429章 秘密行军(下)

    种师道当天晚上就被装上囚车押往了大宋,这对种师道来说是不幸的,但是对大宋帝国来说确实一件幸事,对大夏帝国和李谅祚来说也是不幸的;在这个封建落后的时代,一个人甚至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每当动乱的时代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而种师道就是这种人。

    种师道被押往了汴梁,宋军依旧在王安石的部署在层层推进,就军事和战略角度而言,王安石的战略计划并不是完全错的,这对于大宋王朝来说是对付大夏帝国最好的战略方案,这是大宋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只要大宋能够将这个战略执行下去,帮个月之后大夏帝国就要崩溃了。

    再说李谅祚率领楚王李孝仁等人,由于人少在加上每人都配备了五匹优良的战马,所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骑士,李谅祚率领的这支小部队,完全可以做到在战马上完成换成,在颠簸的马背上进食睡觉,这样的高难度的高速行军,就算是在夏军精锐当中也不是所有的人能够做到的,要想做到这些,不但要有经过严格的训练,而且还要有丰富的行军经验。

    依靠着这些李谅祚率军一夜行军八百余里,在第二天上午终于抵达了兰州,现如今对于李谅祚来说时间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没耽搁一天,大夏帝国距离崩溃就更近一天,李谅祚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要在大夏帝国崩溃之前击败宋军,而且还要从大宋帝国夺得足够多的粮草运往大夏帝国境内,已解决国内已经发生的饥荒,自从李谅祚从西域回来,看到的景象与离开之时已经反转了一百八十度,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都是一片凋零,这就是如今大夏帝国的真是现象,用一个成语表达就是外强中干。

    “打开城门、打开城门……”

    “吱呀!吱呀……”兰州城的北门缓缓打开了。

    入城之后,李谅祚在马上对李延宗说道:“皇兄,你阻止城内的河湟军,朕从西门出城与御林军团的主力大军汇合,两军同时出击在最短的时间内歼灭驻扎在兰州东面的数万宋军。”

    “微臣领命,请陛下放心。”

    “我们走……”

    李谅祚没有在兰州城内做任何停留直接穿城而过,来到了李钺率领的二十万御林军团的驻地,这是一个小山谷为了防止被宋军发现,自从大军来到这里之后就一直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这段时间宋军根本就没有吃到过任何的一点热食,这二十万大军是分两批抵达的,第一批是由李钺率领的十五万大军,第二批是由保护李谅祚的五万大军,在西凉府(凉州)才与李谅祚兵分两路来到这里。

    “打开营门、打开营门……”小卓子率先而行大声喊道。

    骑马入营后李谅祚下达军令道:“传令擂鼓聚兵。”

    “咚、咚、咚……”

    伴随着战鼓声,二十万夏军精锐的将士开始向校场集结,夏军有严格的军令三鼓之后,如果没有到达校场的话全队处斩,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严格的纪律,夏军才能成为一支真正的铁军精锐,虽然军令规定三鼓集结完毕即可,但是在第二鼓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二十万大军已经整装待发了。

    “儿臣李钺率领二十万御林军团将士,拜见父皇,儿臣已完成军务,特向父皇交还兵符。”李钺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一枚虎符,单膝跪在地上捧着给李谅祚。

    李谅祚接过虎符交给小卓子,让其放在了一个可有龙纹的木匣子内,这是专门存放虎符的木匣子,换句话说,谁要是得到了这个木匣子就等于掌握了大夏帝国所有军队的一半指挥权,虎符加上皇帝的调兵圣旨,才可以获得调动大军的权利;不过李谅祚是个例外,因为李谅祚是这支军队的组建者,李谅祚是唯一一个不需要任何手续就能够调动军队的人。

    “李钺听命,朕封你为先锋大将,即可统帅三万大军为朕先锋东征大宋,朕给你们每人配五匹战马,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推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后续大军开辟道路。”李谅祚当着全军的面下达军令道。

    “儿臣领命,谢父皇。”

    “来人,给朕换上白衣白甲。”李谅祚当着全军将士的面换上了和所有人一样的白衣白甲,然后对全军继续说道:“此战为复仇之战,朕要带领你们进攻大宋马踏中原,宋帝无耻背信弃义攻我大夏,我大夏子民惨死在宋军刀剑之下的何止数十万,这其中有你们的兄弟姐妹、有你们的父母妻儿,今天朕要带你们去复仇,也让他们尝尝国破家亡的滋味……”

    “复仇、复仇、复仇……”二十万大军发出震天的怒吼。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休整,夏军早已经恢复了战斗力,在李谅祚的激励下全军同仇敌忾,士气飙升战斗力自然飙涨;李谅祚忍者肩膀上传来的剧痛,骑上战马宝剑一挥下达军令道:“全军出征……”

    夏军的行动速度非常快,不到一个时辰就将堵在兰州城外的数万宋军全部歼灭了,在李谅祚率领的御林军团和楚王李孝仁率领的两万河湟军汇合后,夏军组成一股洪流,以李钺率领的三万大军为前锋向东南行军直插大宋的关中腹地;当然从兰州要想进入关中可是路途遥远,而且一路上还要越过陇山这道天险。

    另一边李秉常率领三万大军,从兴庆府出发一路向东狂奔,穿越了毛乌素沙漠进入到大宋境内,在这个时期大军渡过沙漠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完全的准备的话,大军很有可能葬生在沙漠内,但是这对于李秉常和他麾下的三万大军而言却是小菜一碟,这三万大军可是跟随李秉常曾经穿越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的军队。

    锦州安东军大营高维的中军大帐内,高维接到了李谅祚的军令,这份军令能够送到高维的手中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路上传令兵要穿过两道夏辽对峙的封锁线,而且还要从辽国境内穿过,稍有不慎传令兵就有可能会落入到辽军的手中,一旦军令丢失不用看耶律洪基就会想到这事要让安东军发动进攻的命令,到那时局势恐怕就不妙了,为了让军令顺利的送入到高维的手中,李谅祚派出了数批传令兵,而且军令是经过加密。

    经过一路的艰辛坎坷,所有的军令都顺利的送到了高维的手中,这与一品堂多年在大辽境内的经营是分不开的,夏军的反攻即将开始了。

    (本章完)


………………………………

第430章 从天而降(上)

    巩州也称之为陇西,这里是关中的西大门,是从西部越过陇西山脉进入到关中的必经之路,陇西实际上属于一座关城,但是属于大宋帝国境内的内关,所以陇西城包括陇西守军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支军队能够抵达这里,因此作为偏远地区的城池,陇西城年久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