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驻吐蕃大臣到来以后,李庆就率军返回了,临走的时候还带走了训练没有多久的三万吐蕃军,李庆之所以自己做主训练这支吐蕃军其实也是为了大夏帝国着想,这些吐蕃人身体强壮,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只要训练得当就可以将其打造成为一支合格的高原军,到时候夏军从高原俯攻而行,大宋必将难以招架。
兴庆府,夏宫明玥宫内。
李谅祚正在享受着耶律玥的按摩,如今辽国虽然已经灭亡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处于夏宫中的耶律玥,辽国的皇族也并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害,而是被发配到黑水城了,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耶律玥的劝说,相比于辽国皇族耶律玥更加在乎自己的儿子。
就在此时小卓子急匆匆的跑进来说道:“陛下,六皇子殿下来信了,说已经从吐蕃启程返回了,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到达析支城了。”
“卓公公,庆儿这回没闯什么货吧?”耶律玥有些担忧的说道。
小卓子看了李谅祚一眼说道:“禀娘娘、陛下,殿下在信中言道,从吐蕃联军的俘虏中挑选了三万精壮,目前已经带着他们返回了。”
李谅祚笑着说道:“这小子想的还挺远,传旨让花麻及木征统帅这三万吐蕃军,驻扎在西宁府进行高原作战训练,让李庆率领大军返回兴庆府述职。”
“是,奴才领命……”
在小卓子离开以后,李谅祚说道:“庆儿现在是连灭两国了,连朕都没有想到,这小竟然如此顺利的就占据了吐蕃,吐蕃位于高原土地相对贫瘠、人口也不是很多,但是其战略地位及其重要,这小子这一仗打的漂亮而且恰到好处……”
“那陛下打算如何赏赐庆儿啊!”
“怎么这么急着就为你儿子请功了。”
“臣妾的儿子不也是陛下的儿子嘛!如今庆儿也不小了,您看是不是也应该让庆儿成个家了。”
“庆儿不小了,也是时候该考虑这件事了,朕记得渤辽王萧挞凛到是有个女人,过两天朕派人问问,如果可以的话就让他们在年内把婚事给朕办了。”李谅祚笑道;“这件事你还是要跟皇后商议一下,具体怎么操办你们自己看着办就行了。”
“臣妾代庆儿谢过陛下。”耶律玥高兴的跪下来说道。
萧挞凛是什么人啊!那是辽国大族萧氏的后人,可以说是耶律玥的娘家人,而今又是渤辽王,如今李庆娶了她的女儿,日后李庆势必会受到渤辽国的鼎力支持,这对于李庆日后的发展可是大有好处的。
今日第一更奉上,继续求支持……
(本章完)
………………………………
第520章 重登王位
“呜、呜、呜……”
兴庆府南门,李谅祚率领文武百官迎接大军凯旋,李谅祚亲自出城相应这对于李庆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在隐约的能够看到李谅祚以后,李庆下马徒步向李谅祚走来,然后向李谅祚行礼道:“儿臣奉命征伐吐蕃,如今吐蕃各部皆已归降,儿臣交还虎符。”
李谅祚收回李庆捧在手上的虎符说道:“起来吧!这一仗打的不错,记住作为一名统帅打仗要靠脑子。”
“儿臣明白,多谢父皇教诲。”
“随朕一同入城,朕已经给你们摆好庆功宴了。”李谅祚笑着拉着李庆的手说道。
含元殿内,李谅祚高坐在龙椅之上,群臣分别坐在两旁,宫女太监来回的穿梭上菜、斟酒,在含元殿的中央,一群宫女正在翩翩起舞,在殿内的一个角落里,朗威平正在画画,作为皇家画院的画师,朗威平奉命将这次盛会给画下来,这是大夏帝国无数次盛宴中的一次,但是对于李庆来说却意义非凡。
李庆坐在龙椅上说道:“庆儿此战打的不错,众卿以为朕应该赏赐点什么呢?”
“臣等听凭陛下决断。”
“李庆听封……”
“儿臣在。”
“即日起加封李庆为燕王,驻守析津府,替朕管辖燕北行省和河北行省拒马河以北地区的驻军,另外暂将青龙水师军团划归燕王管辖,水师驻地移防滦州。”李谅祚下旨道。
“儿臣领旨,谢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用急着回去,在京城多停留几日,好好陪陪你母妃。”
“是,儿臣遵命。”
李庆在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以后,众臣向李庆恭贺道:“臣等恭贺燕王殿下。”
“李兴何在?”
“儿臣在。”
“你六哥在奏章中说,这仗你打得不错,你给朕说说,这一仗你有何感想啊?”
李兴看了一眼李庆说道:“禀父皇,儿臣此战感受不多,唯一的感觉就是不应该打这一仗,劳民伤财远征吐蕃,最后什么实际的利益也得不到,最后只是得到了人家一个名义上的臣服,这对于我们来说根本毫无意义……”
听了李兴的话,李庆笑道:“众位爱卿,你们是不是也赞同老七的意见啊?”
“禀陛下,七皇子言之有理,微臣等人赞同。”
“朕告诉你们,这吐蕃无论是付出多大的代价,那怕只是名义上的归附对我大夏帝国来说就已经足够了,至于为什么朕今天就不说了,以后你们会明白的。”李谅祚说道;“兴儿,这是你的第一战,至于你的表现嘛!朕的评价是中规中矩,虽有些许功劳但是不要翘尾巴,朕赐你一个安乡侯的爵位,一座府邸,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也该是时候独立了。”
“儿臣谢父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李谅祚说道。
“父皇,儿臣有话要讲。”李兴起身以后说道。
“有什么话说吧!”
“禀父皇,儿臣自幼不喜欢兵法,因此无法向哥哥们那样在沙场上建功;但是儿臣对政事颇有心得,儿臣想让父皇给儿臣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李兴对李谅祚说道。
“兴儿,你记住你是朕的儿子,朕的儿子要文武双全;既然你自己感觉自己对政事很拿手那简单,朕批准你参见今年的科举考试,你要觉得自己行,就给朕拿个状元回来,到时候朕会根据你的成绩,给你安排官职……”
“儿臣些父皇……”
“众爱卿,还有你们家里的那些世家子弟,只要是有能力的,朝廷一律重用,回去之后好好约束自己的子弟,不要一天到晚总是惹是生非。”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回去后一定严加管束……”
李谅祚之所以封李庆为燕王,并让其娶萧挞凛的女儿其实是有自己的考量的,除了李庆的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李庆的身世,李庆是李谅祚的儿子不假,但是李庆的母亲可是辽国公主耶律玥,也就是说李庆的身上有一半流着的是辽国皇室的血,李庆担任燕王可以更好的收服辽人百姓的人心。
自从李庆灭亡辽国,其实整个新占领的辽国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经常发生暴乱,李谅祚将李庆派过去主要的任务就是尽快获得辽人的人心,毕竟辽夏之间经历了数次大战,双方有着很大的仇恨,李谅祚希望李庆的出现能够渐渐的化解这些仇恨,使得辽人彻底的变成夏人。
“儿臣参见父皇。”
“起来吧!”李谅祚说道:“知道朕为什么封你为燕王吗?”
“父皇是想让儿臣收复,辽国的民心。”李庆说道。
“不错,但是只说对了一半。”李谅祚说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的手下有一批航海经验十分丰富的人,隆泰商行虽然也有船队,但是那些在船队上的基本上都是宋人,有些事情不便于让他们出手。”
“儿臣不解,请父皇明示。”
“最近这一段时间,朕发现了一些问题,从大宋经过丝路前往西域的商人是正在逐步的减少,而大宋的对外海上贸易却增加的非常快,也就是说大宋已经找到了从海上通往西域的海路了,长此以往路上的丝路定会被抛弃,这可是我大夏帝国的钱袋子,一旦被抛弃将是重大的损失……”
“父皇的意思是,让儿臣查清楚海上丝路的路线。”
“相比于路上丝路,海上丝路更加的方便,这个你应该比朕更清楚,通过海路大宋不但可以向西域输送丝绸,甚至连瓷器、茶叶等物都可以运输,而且是大批量的出售,如此以来西域各种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从而影响我们的利益;
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通过海路大宋王朝和塞尔柱帝国有所联系,甚至两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我大夏帝国的话,庆儿你想过这样的后果吗?一旦两国同时向我们开战,我军不得不分兵据敌,进行两线作战,可是如今我们大夏帝国还缺乏两线作战的本钱,一旦被他们给拖入战争的泥潭,时间一长我大夏帝国势必会面临着和上一次一样的困局,直到现在我大夏帝国还没有恢复元气……”
“父皇,如果我们现在对大宋开战,难道还没有胜算吗?”李庆问道。
李谅祚摇了摇头说道:“我们和大宋交战必须要速战速决,战事拖得越久对我大夏帝国越不利,凭借大宋的国力和庞大的人口,可以轻松的武装其百万大军,庆儿记住永远的不要轻视大宋,他将是我大夏帝国最为难缠的一个敌人。”李谅祚意味深长的说道。
今日第二更奉上,求月票,求推荐,拜托大家了……
(本章完)
………………………………
第521章 海上战略
李谅祚之所以跟李庆说这么多,其实是为了加速对李庆的培养,李庆的桀骜不驯和大胆的性格很让李谅祚喜欢,而且李庆很有军事天赋,如今的夏军主要还是骑兵作战,为了准备中原大战步卒的比例正在增加,可是这些还远远不够,要想征服大宋的江南,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舰队,而李谅祚为李庆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水师作战。
李谅祚继续说道:“如今大宋正在准备迁都江宁,庆儿你来看。”
李谅祚走到地图前继续说道:“这江宁位于长江以南,过了淮河以后的南方地区河道纵横,根本就不适合骑兵作战,等我们那下中原以后,大宋势必会以江淮为根基继续抵抗,那个时候骑兵南下作战已经不好使了,交叉的河道限制了骑兵的发挥,而宋军又有一支强大的水师,依靠水师宋军可以轻松的将我们阻挡在淮河以北地区……”
“父皇的意思是要训练一支强大的水师,来对抗宋军的水师。”李庆说道。
“有了一支强大的水师舰队,我们就可以从海上绕过宋军的重兵防御,从长江入海口进入大宋的腹地,奇袭大宋的都城江宁府。”李谅祚边说边在地图上画道。
“父皇圣明,儿臣钦佩之极。”李庆满眼崇拜的说道。
“行了,别拍马屁了。”李谅祚笑道;“要想练就一直强大的水军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大宋君臣也不傻,不可能没有应对的策略,如今大宋水师虽然还没有大规模建造战船,但是宋军的水师将士都是老兵,出海经验丰富,水师在训练的时候要尽量的避免与宋军的水师发生冲突;
如今的水师舰队已经训练了一万余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要以他们为根基进行扩军,扩军至三万余人,另外还要打造新式的战船,大小船只要有一定的比例,在水师能够出海以后,要大胆出击前往海上航行,在发现海上岛屿以后要做好标记,可以作为水师舰队的海外基地和淡水补给基地,大一些的岛屿可以派兵驻扎修建堡垒……”
“父皇,如果儿臣碰到大宋的商船可以不可以将他们拿下?”李庆向李谅祚问道。
“当然可以,不过你要记住所有出海的舰船不得打着我大夏帝国的旗号,你们可以扮成海盗,先如今还不是夏宋开战的时候。”
“儿臣明白了,谢父皇。”
“还有一点出海的水师将士一律不准携带家人,所有的水师将士的家人由朝廷进行统一的管辖,驻扎在各岛屿上的将士每隔一两个月轮流一次;另外每次出海的水师舰船要做好记录,什么时候出发前往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返回的,这些都要记录的清清楚楚,具体的规章制度你自己看着拟定……”
“父皇的意思儿臣懂了,请父皇放心。”李庆十分慎重的说道。
随后李庆又对李谅祚说道;“父皇,儿臣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这里就你我父子二人又什么话尽管说。”
“父皇,儿臣枉自猜想父皇是不是在对大宋实施战略大包围。”李庆看了李谅祚一眼问道。
李谅祚笑了笑说道:“怎么个战略大包围法,你给朕说说。”
“父皇请看。”李兴指着地图说道:“在西线我大夏帝国已经占据了吐蕃,可以直接从高原俯视大宋所控制的巴蜀地区,另外联合南方的大理可直接威胁到大宋的南疆;在东线父皇让儿臣组建了水师舰队,如果能够在一些海岛上建立水师营地并驻军的话,我大夏帝国的水师就可以沿着这些岛屿进行海上巡航,除了打击大宋海上贸易的船只,一旦两国开战,儿臣可以率领水师舰队向大宋的沿海的任何一点发动攻击……”
李谅祚很欣慰的笑着说道:“庆儿,你说的不错,但是所有的事情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想要做到这一点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不要急一步一步来……”
“是,儿臣领命……”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你母妃给你说了一门亲事,朕已经同意了,是渤辽王的女儿,人呢已经送来了,等你们完婚以后你再走。”
“父皇,这个是不是有点太快了,儿臣还小还没有想过这事呢!”
“这件事对你只有好处没有,渤辽水师的战力还不错,有了他们的协助更有利于水师南进战略的实施。”
政治联姻,这又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联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尤其是皇族子弟根本就没有任何选择的机会,他们绝大部分婚姻都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这是很自然的一种现象,李庆虽然想要反对,但是在李谅祚面前李庆却没有任何反抗的本钱,只能乖乖的接受这一切。
对于与大夏皇室联姻,萧挞凛是十分支持的,将自己最小的女儿嫁给了李庆,这一天整个兴庆府十分的热闹,深夜燕王府中;李庆喝的有些高了的,但是意识还是很清楚,李庆摇摇晃晃的走进洞房之中,然后对下人说道:“你们都给本王出去,没有本王的命令谁也不许进来。”
“是,王爷……”
在下人离开以后,李庆立刻就精神了,李庆走到床边做了下来,此时的李庆十分的紧张,即便是以前面对着千军万马也没有如此紧张过,李庆坐在床边对还没有揭开盖头的妻子说道:“在揭盖头之前呢!本王要跟你好好说道说道,有些话还是说在头里比较好。”
“王爷有何话尽管吩咐。”渤辽公主说道。
“本王喜欢漂亮姑娘,你如果不漂亮现在就可以走,一切罪责由本王一人承担;另外本王的女人一大堆,如果这个你接受不了也可以立刻走……”
“王爷,您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没了……”
“那请王爷您揭盖头吧!”
“不是,我把话都说成这样了,你怎么还能忍得住啊!”
“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臣妾没有跟王爷见过面,但是王爷的威名臣妾还是听说过的,无论今后王爷如何的对待臣妾,臣妾生是王爷的人、死是王爷的鬼。”
李庆一听话都说成长这样了,自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当盖头揭开以后李庆愣了,辽国公主长得很漂亮,李庆看的直流口水;看着李庆的样子公主挑逗他说道:“王爷,臣妾美吗?”
李庆上来一下子就把公主给扑倒了,公主被李庆压在身下看着李庆心急的样子说道:“王爷,您别急臣妾早晚是你的人……”
“我怎么找不到地方,在哪呢……”
第一更奉上,求大家多多支持……
(本章完)
………………………………
第522章 迁都
在李庆大婚的这几日,大宋王朝王朝的迁都工作正式开始了,迁都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代都是一件大事,大宋迁都江宁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这意味着大宋从此以后政治中心将要南移,中国南方的地位将更加的突出,同时这也标志着大宋已经做好了放弃中原的准备了。
从大宋现在的都城汴梁到新都江宁府有一千余里,对于从来没有出过皇城的年轻皇帝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迁都,同时也是一次游玩,沿途的风景同样也是美不胜收;此时在北方一直骑兵正在快速的南下,直奔汴梁而来。
“禀陛下,赵王殿下求见。”一个小太监来到赵煦的身边说道。
“皇叔?”赵煦有些疑问的说道;“这个时候他怎么来了?快宣他进来。”
“陛下有旨,宣赵王觐见……”
“微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叔平身。”赵煦亲自将赵覠扶起来说道;“皇叔来的正好,与朕一同前往江南。”
“陛下,微臣此次前来是劝说陛下暂缓迁都江宁。”
“这是为何?”赵煦皱了皱眉头说道:“迁都可是父皇遗诏,难道皇叔也向违背不成。”
“先皇遗诏,微臣当然不敢违背,微臣只是恳请陛下暂缓两三天。”赵覠对赵煦说道;“陛下如今北方的黄河河道、堤坝已经修筑完毕;为了陛下的安全着想,还是等黄河改道以后再行迁都。”
“那好吧!”赵煦思虑一番以后说道。
虽然黄河沿岸的堤坝已经修筑好了,可是谁又能保证不被这黄河水冲垮,万一冲垮了那可就玩大了,所以赵煦感觉现在还是呆在汴梁比较安全,真要是半路上被黄河水给撵上那可就悲催了,不过这黄河改道之事,赵覠已经做好了妥善的安排,决口的现象赵覠也已经想到了,并且做出了应对的措施。
在面见赵煦说明情况以后,赵覠就离开了汴梁前往距离汴梁不远处的黄河改道口,在这里已经有万余将士在等待着了,为了快速的掘开堤坝,赵军在这一次使用了火药,为了防止缺口约冲越大,这一段黄河的堤坝都是经过特殊加固的,在黄河改道北上以后,南下的这条河道也不会被彻底的堵死。
“所有的都准备好了吗?”
“禀王爷,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张缪上前说道。
“开始吧!”
“王爷有令,点火……”
“呲、呲、呲、呲……轰……”
在一阵药捻声和爆炸声以后,黄河的堤坝被炸开了一个不是很大的缺口,失去束缚的黄河水顺着缺口流入道黄河故道,缺口慢慢的在扩大,当扩大到特别加固的位置后,堤坝的扩大之势终于停止了,现在黄河改道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奔腾的河水顺着河道北上,沿途早就准备好的骑兵一直监视着黄河的动向,一旦那个地方出现问题就会立刻预警。
为了让黄河成为真正的天堑,这一次赵覠将黄河故道进行了加宽,最窄的地方到达了两里宽,最宽的地方达到了三里以上,这一次大宋迫使黄河改道,是中原控制黄河的开始,作为含沙量很高的地上河,黄河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决口无数,这一次赵覠之所以能够成功,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黄河这一次是分为了南北两个入海口,所以河水的能量被大大降低了;第二就是这一次大宋除了加固堤坝以外,还深挖河沟,最起码在这几年黄河不再是地上河。
黄河改道成功对于大宋来说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这标志着大宋的第二道战略防线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而且黄河再次北上还可以极大缓解每年北方干旱的问题,自从黄河改道以后,大宋的北方就常年出现旱灾,这一次有了黄河之水北方的旱情将大大缓解,没有了干旱就可以多产粮食,有了足够的粮食就可以养活更多的军队,大宋的北方防线也将更加的稳固。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宋的北方防线已经基本形成了,但是这依旧无法改变大宋迁都的国策,在黄河回归故道的第三天,赵煦在汴梁的码头登上了龙舟,带领着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及其家眷开始了南迁之旅,跟随皇帝一同南迁的不光是官员和世家大族,还有很多平民百姓也跟着向南方迁移。
这些百姓基本上都是盲目的,在他们看来皇帝都离开中原前往江南了,那就说明江南比中原要安全的多,这次南迁是历史上第一次中原百姓主动向南方迁移,其规模之大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而且还是非官方组织的,这次南迁一直持续了五六年,一直到夏军占据中原以后才开始,此次南迁对于北方中原地区来说损失惨重,大量的社会精英分子都走了,中原的人口数量锐减。
在得知大宋裹挟着大量的百姓南迁以后,李谅祚怒不可言,虽然还没有占据中原,但是李谅祚已经将整个中原看做是自己的,这些南迁的百姓以后都会成为大夏帝国的子民,有了这些百姓就等于有了粮食和兵员,现在人家都走了,就算是占有最肥沃的土地又有何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