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禀陛下是杭州。”

    “目前杭州情况如何?”

    “整个杭州城和其他各地一样都沦为了一片废墟。”

    赵煦狠狠的攥着拳头说道:“这个仇朕早晚会报的,传朕旨意迅速向苏、秀、湖、杭、越、明等州迁移百姓要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所需钱粮从国库调拨。”

    “陛下,国库已经没有钱了。”大臣苦涩着脸说道。

    “你说什么,朕的国库怎么会没有钱了呢!”赵煦抓住大臣的衣领质问道。

    第二更奉上,有票的走一波吧!

    (本章完)


………………………………

第686章 暴富的感觉

    大臣向宋帝赵煦说道:“陛下,国库真的一个铜板都没有了,连年征战自变法以来积攒的所有的钱粮早就消耗一空了,现如今前线大军所需要的粮草,都是临时从江南各地征调的,如今江南被夏军横扫一空,我朝已经元气大伤……”

    “怎么会这样?”赵煦一屁股坐在龙椅上说道:“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连前线大军的粮草供应都难了,这还如何北伐。”

    “陛下,如今河北大部已经沦陷,中原战局糜烂,淮北还在夏军的手中,江南又惨遭燕王李庆的毒手;我朝虽看似占据着华夏重要的产粮区,但是实际上还能够产粮的只有川蜀、江汉、淮南三地,江南之地没有个三五年是无法恢复元气的,至于鄱阳湖畔到是有不少荒野可以开垦成农田,但是要想产粮也要等两三年以后……”

    由于夏宋之间常年交战,已经将华夏最为精华的地区全部打烂了,大量的城池被毁,百姓流离失所,很多逃难的百姓饿死荒野,据不完全统计,宋夏两国在交战前的人口一共有一亿三千万左右,此时只有不到八千万,也就是说在这几年的战争中,百姓伤亡了将近五千万人,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居住在中原、河北一带两军交战区内的百姓。

    这两地是华夏自古以来的赋税重地,但是如今却是田地荒芜、白骨皑皑,如此重大的损失对于华夏来说是惨重的,夏军虽然占据了这些适宜耕种的土地,但是却没有百姓耕种,这跟没有得到没有什么区别,冷兵器时期的战争说白了就是打的粮食和人口,没有这些其余的都是扯淡。

    而江南的损失对于大宋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其实燕王李庆率领夏军从江南抢走的无论粮草、丝绸、布匹、药材、金银珠宝还是工匠、女人都只是九牛一毛,大量的财富和人口实际上都在交战中损失掉的,大宋在江南的损失不是用财富可以衡量的,失去了江南这个赋税重地的支撑,就等于抽了大宋的筋,伤了大宋掉的骨。

    尽管燕王李庆从江南抢来的只有九牛一毛,但是对大夏帝国来说却是打了一针强心剂,有了这粮草的支持夏军完全可以将战事进行下去,冷兵器战争对粮草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自大夏帝国建立以来大夏帝国从不缺骁勇善战的军队,也不缺精良的武器装备,大夏帝国唯一缺少的就是粮食,大量的粮食,而李谅祚之所以不停的攻宋其实也是为了粮食,为了能够有一块能够为大夏帝国源源不断的出产粮食的沃土。

    齐州城,夏皇行辕内。

    齐王李克来到李谅祚的身边说道:“父皇,六弟来信了,最后一批粮草辎重已经从江南起运,估计要一个月后才能够到达马家庄码头。”

    “朕知道了。”李谅祚面无表情的说道。

    “父皇,如今大量的粮草囤积在马家庄码头也不是一个事啊!您看我们是不是应该修建一处粮仓,将这些粮草储藏起来。”

    李谅祚想了想说道:“这件事交给杨守素和浩儿去办,在永兴军镇、安陵镇、长河镇等运河沿岸修建粮仓,所有的粮草、丝绸、布匹、金银珠宝、药材等物都要进行一一登记,朕已经下旨让周生财前来主持物资入库事宜,几日后便到了,这事你就不用操心了,管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

    “父皇放心,南下大军已经准备完毕,儿臣大算明日大军休整一日,后日清晨大军南下;与此同时三哥会率军北上……”

    “这事你们自己看着办就行了……”

    李谅祚在齐州呆了没有几天就回到了清水城,此时在马家庄码头到永兴军镇一带的冰道上络绎不绝雪橇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负责统计的周胜财及其下属输的手都要抽筋了,而且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大量的船只还在海外等着呢!由于粮草太多,在运输途中也造成了大量的损失,但是对于这些损失所有人都已经不放在眼里了。

    再说东线战事,齐王立刻率领十万大军南下,留下了十万大军守卫齐州城,对于夏军来说其实此次南下作战最重要地方就是兖州,只要拿下了兖州就打通了夏军北方军团和豫州军团的联系,立刻率领十万大军在宋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就大举南下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拿下了守军不足一万的奉符。

    与此同时,李德派兵五万从徐州北上,一路攻占了藤县、邹县等地,最后攻占了兖州城,与北路李克的十万大军在龚县会师,整个东线战役仅仅持续了十天就结束了,宋军基本上也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随着兖州被打同,宋军的兵源地已经被彻底切断了,而且李德也得到了增兵。

    之所以战事会进行的如此顺利,是因为赵覠根本没有想到夏军会突然改变进攻防线,原本宋军在京东两路的防御就不是很强,根本就没有多少军队;赵覠将京东两路的希望完全是寄托在萧远山率领的十五万大军身上,的确只要有萧远山守着齐州,夏军就不可能如此轻易的南下,赵覠的败笔就摆在太相信萧远山了,已至自食恶果。

    大名赵王府内。

    赵群向赵覠问道:“王爷已经向郓州、济州增兵完毕,两地各有五万大军驻扎我们的侧翼防线暂时安全了。”

    “京东东路的情况如何?”

    “夏皇李谅祚册封萧远山为胶东王,将整个京东西路全都敕封给了他,目前萧远山正在攻占京东东路各城,大部分已经陷落。”

    “都怪本王,要不是本王一时大意,怎么会让萧远山钻了这么大的空子;赵群你看着吧!萧远山不会有好下场的,早晚会死在李谅祚的手中。”

    “王爷,如今北方战局已经对我军十分不利,如何做还请王爷速速决断,这数十万大军可是我大宋最为精锐的兵马。”赵群十分隐晦的向赵聚说道。

    时间过的很快,夏军在打通东线以后并没有什么大动作,而是全军进入了休整状态,就在这期间燕王李庆回来了,李庆回来后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前往清水城来朝见李谅祚,燕王在众人的眼中是大夏帝国的功臣,拼江南之功李庆足以碾压秦王和晋王,可谓是后来者居上。

    清水城夏军大帐内,一众文臣武将列队两旁;燕王李庆今日回城的消息可是数天前都传来了,可是夏皇李谅祚愣是没有派任何人去城外迎接,这让众人十分不解。

    (本章完)


………………………………

第687章 意外的下场

    燕王李庆带着冯框骑着快马飞驰来到清水城的东门,整个清水城的城门依旧紧闭,冯框看着紧闭的城门说道:“王爷,我们要到来的消息早在三日前就应该到了,为何城门还依旧紧闭。”

    跟随李庆返回的数百将士没有人知道为何会碰到这种情况,只有燕王李庆自己心里清楚;李庆对冯框说道:“行了不要在嘀咕了,先前喊话让他们打开城门。”

    “是,末将领命……”

    冯框拍马向前对着城楼上的人大声的喊道:“燕王殿下在此,还不快快打开城门。”

    守城的将领一听是燕王,立刻打开城门,守将立刻颠颠的跑下来对燕王李庆行礼道:“末将拜见燕王殿下。”

    “起来吧!”燕王李庆十分和气的说道。

    冯框向守将质问道:“不知道燕王殿下今日回城吗?为何紧闭城门。”

    “禀冯将军,末将确实不知道燕王殿下今日回来,而且紧闭城门是陛下亲自下的旨,说是为了防备宋军的突然袭击。”守将对冯框说道。

    李庆拍了拍冯框的肩膀说道:“你不用为难他了,先入城吧!”

    “是,王爷……”

    李庆和冯框入城以后直奔中军大帐而来,在到达帐外以后,燕王李庆跪在地上说道:“儿臣李庆求见父皇。”

    守营的校尉不解向燕王李庆的说道:“殿下,陛下就在里面,您直接进去就是了。”

    李庆十分客气的对守营校尉说道:“你先进去禀告吧!”

    守营校尉无奈只能进去禀报道:“禀陛下,燕王殿下在帐外求见。”

    众人听到这个燕王在大帐外都看向夏皇李谅祚,李谅祚坐在帅椅上迟迟没有说话,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后,李谅祚下令道:“传令,将燕王押入大牢静候发落。”

    众人一听李谅祚要将李庆个关入大牢立刻就傻眼了,杨守素首先站出来说道:“陛下,燕王在江南为我朝立下赫赫战功,这不赏反罚适合道理啊!求陛下看在燕王劳苦功高的份上收回成命。”

    “末将燕殊求陛下收回成命……”

    “末将赵戈求陛下收回成命……”

    “儿臣李秉常求陛下收回成命……”

    “儿臣李浩求陛下收回成命……”

    ……

    “臣等求陛下收回成命……”

    李谅祚依旧十分固执的下达圣旨道:“卓子传旨,将李庆押入大牢,如再有求情着一同关入大牢。”

    “奴才领旨……”小卓子接下军令道。

    在下完圣旨以后,李谅祚就立刻拂袖而去,小卓子来到中军大帐外下令道:“陛下口谕,将燕王押入大牢静候发落。”

    冯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向小卓子问道:“卓公公,你是不是说错了,将燕王押入天牢?”

    “没错冯将军,咱家没有说错。”小卓子对冯框说道:“这可是陛下的圣旨,就是给咱家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假传圣旨啊!”

    “这到底是为什么?有功不赏反罚。”冯框十分气愤的说道。

    “这个咱家也不清楚了。”小卓子说道:“燕王殿下得罪了。”

    李庆起身后在两个御林军卫士的押送下被送入了清水城的大牢内,清水城的大牢基本上是空的,平时也就是关押一些违反军规的士卒,小卓子将燕王李庆送入到大牢以后对李庆说道:“殿下,这大牢内阴暗湿冷,奴才一会儿派人给您送些被褥火盆过来就好多了。”

    “那就有劳卓公公了。”李庆向小卓子感谢道。

    “殿下一路辛苦了,早些休息吧!”小卓子说完就带人离开了。

    “卓公公,麻烦您将这个带给父皇。”李庆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一本奏折来说道。

    “殿下放心,咱家一定带到……”

    在小卓子离开没有多久,就有人络绎不绝来看望,送的吃的喝的、被褥、火盆,将整个大牢给摆的慢慢的,看守大牢的御林军将士也对燕王李庆敬佩不已,集体不看守大牢了,来了一个劳动大扫除,将整个大牢给打扫的一尘不染,将李庆居住的牢房凡是漏风的地方全都给堵了起来,虽然是住在大牢内,可是比住在军帐内要好太多了。

    在一切都收拾完毕以后,李庆对众人感谢道:“有劳诸位了。”

    “燕王殿下客气了,您早些休息,卑职等人告辞了。”为首的军官向李庆说道。

    小卓子在大牢返回以后,来到李谅祚的身边说道:“陛下,燕王殿下让末将将这封奏折带给陛下。”

    李谅祚黑着脸将小卓子的递上来的奏折接了过来,明眼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来李谅祚此时的心情十分的不好,在李谅祚接过奏折以后,小卓子就退到了一旁,生怕李谅祚将满腔的怒火都倾泻到自己的身上。

    李谅祚打开奏折看到:“儿臣李庆百拜父皇,儿臣自知有违父皇圣命、罪不可恕;但为我大夏帝国计,儿臣宁远违反父皇圣瑜,也不想麾下的将士徒增不必要的伤亡,父皇曾言‘倭兵异族不可轻信’然而倭兵悍不畏死,实属不可多得的兵源,如帝国战事有倭兵助阵,则可以大大减少我军之伤亡,同时可以减少我军军费开支;

    此次江南作战,儿臣征召了八万倭兵,动用了八万安东军将士,四万青龙水师将士;此战歼灭宋军人数儿臣已经无法统计,估计不会少于五六十万,缴获粮草辎重无数,由于所缴获金银珠宝太多,而船队空间有限,儿臣只能将大量的金银珠宝埋藏于地下,在奏折之后有藏宝图;

    此战对大宋损失极大,而我军伤亡不足两万,八万倭兵伤亡近七万,而侥幸存活的这一万倭兵也没有能够离开大陆,在儿臣率军返回之时已经将其全部斩杀;儿臣自知有违父皇教诲,犯有滔天大罪,请父皇责罚;

    不孝儿,李庆敬上。”

    李庆看这篇奏折以后,将其仍在了地上,在李谅祚看来李庆这篇奏折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已经将全部倭兵斩杀于大陆之上,如此也就不算是违背李谅祚当初告诉自己的话;将奏折扔下之后,李谅祚轻声说道:“这小兔崽子,还真会钻朕的空子。”

    说完这计划李谅祚的肚子突然咕噜咕噜叫了起了,小卓子来到李谅祚的身边说道:“陛下,您是不是先用膳啊!”

    李谅祚看了看外面,此时天色已经黑了,李谅祚说道:“也是该用膳了,你去准备吧!”

    “陛下,您想吃些什么?”

    “简单的弄一点就行了,另外给朕那壶酒来。”

    “是,奴才这就去办。”

    (本章完)


………………………………

第688章 丰厚的条件(上)

    三日后,李谅祚将整个北方军团的所有兵马全都交给了楚王李孝仁统帅,而李谅祚自己在五千兵马和齐王李克的保护下转道德州,直奔齐州而来;齐州是夏宋战场的一个关键所在,但是由于这里由残辽势力萧远山驻扎,而且萧远山一直避免和夏军发生冲突,因此这里并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

    在夏宋大打出手之时,萧远山从来没有闲着过,积极地扩军备战;萧远山才是的地盘占据着齐州、淄州和青州三州之地,依旧处于夏宋的夹缝当中,整个三州之地被济水贯穿大部分都是平原之地根本不利于防守;三州背靠丘陵,一旦夏军重兵南下的话,北部的粮食产区就会瞬间失去。

    为了保住自己的这最后一块地盘,萧远山采取的是谁也不得罪的策略,对于赵王赵覠多次命令自己配合北伐的军令能拖就拖,因为萧远山清楚自己不是夏军的对手,连自己在全盛时期都不能与夏军相抗衡,更何况现在呢!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萧远山麾下的萧家军已经发展到十五万大军了,除了十万契丹骑兵外,还有五万步卒,这些步卒多是从当地招募的。

    为了经营好这三州之地,萧远山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啊!自从来到齐州以后,萧远山下令严禁自己麾下的将士欺压当地的百姓,同时将自己带来大的部将们的家属与当地人混合居住,并鼓励通婚,大力减免当地赋税,在很短的时间内萧远山就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民心,同时由于北方战乱,很多百姓逃入到齐州等地,只要有人来萧远山一律是来者不拒,到目前为止萧远山治下的三州之地已经有八十万百姓了,而且是全民皆兵,一旦拥有战事可紧急扩军至三十万人上下。

    “父皇在往南三十里就是齐州地界了,哪里已经是萧远山的势力范围,我们要不要暂且在边境上安营扎寨,派人通报萧远山以后再行南下。”齐王李克向李谅祚请示道。

    “朕问你从边境到齐州城大概有多远?”夏皇李谅祚问道。

    “禀父皇,将近一百二十里。”齐王李克说道:“如今天色已晚,我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今日抵达齐州城,父皇前方不远就是我军的一处哨所临邑,不如我们今晚在此驻扎,明日再行南下。”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李谅祚说道;“传令大军加速前行前往临邑。”

    李谅祚的五千大军来到临邑,让这个小邑城显得人满为患,夏军入城之后直接住进了军营,让后就再也没有了东进;但是在夏军入城之后,有两个青壮汉子离开了临邑,在往南走了十里后来到了一家客栈内,二人骑上两匹马直奔齐州而去。

    深夜齐州城下,一个骑马的汉子高声喊道:“打开城门,紧急军情……”

    “可有令牌……”

    汉子将一枚令牌放到城下的篮筐内,守城的将士在确认令牌后,立刻将城门打开了;在城门打开后汉子骑着马立刻直奔萧府而来;在半路上汉子碰到了萧峰,汉子立刻对萧峰说道:“卑职拜见少帅,有紧急军情。”

    萧峰皱了皱眉头说道:“跟我来。”

    在萧峰的带领下汉子来到了萧远山的书房内,此时萧远山正在处理公文,萧峰对萧远山说道:“爹北线紧急军情。”

    萧远山立刻放下手中的公文问道:“是不是夏军进攻了速速道来。”

    “禀大帅,今日正午有一支五千人的夏军骑兵进驻了临邑城,每人身披铁甲一看就是精锐之师。”汉子向萧远山禀报道。

    “五千人?”萧远山皱了皱眉头说道:“你先下去休息吧!”

    在那人走后,萧峰向萧远山问道:“爹,你说这会不会是夏军的前锋?”

    “自从上次德州时间后,我们跟夏军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难道夏军真的想向我们动手不成。”萧远山自言自语的说道:“就算是向我动手也不可能只派五千兵马当做前锋,依照夏军雷厉风行的行事方式根本就不会派什么先锋,而是直接大兵压境。”

    “管他是不是夏军先锋,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萧峰自信的说道。

    “儿啊!夏军的战力你有所不知。”萧远山说道:“夏军在北方又五十余万大军,而且只要夏皇愿意可以继续增兵,与夏军开战实属不明之举。”

    “可是爹,前一段时间,夏军不是也被赵王挫败了吗?”

    “清水一战看似是宋军取胜,但是实际上却是夏军赢了;只不过是惨胜而已,夏军的伤亡是比宋军要多一些,但是宋军却并没有拔掉夏军这个据点,更何况在之前的攻城战中宋军的伤亡是夏军的数倍,如此算来两军只不过是两败俱伤而已;而赵王麾下能够这样与夏军骑兵硬碰硬的军队又有多少;

    就目前北方战局的态势看,宋军早晚败亡,只不过是一个方式的问题,是全军覆没还是全军而退,但是无论宋军怎么选择都不会考虑我们,赵覠不可能将我们带往江南,所以我们必须要为自己谋划一条出路。”

    “孩儿明白了……”

    “传令各地驻军不可与夏军发生冲突,不能给夏军开战的借口。”

    “是,孩儿这就派人传令……”

    次日清晨在用过早饭以后,李谅祚继续率军拿下,经过一天的飞驰终于在日落之前来到了齐州城下,夏军这一路上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的阻击,只要是碰到萧家军,萧家军一定是远远的绕开夏军而行,避免与夏军之间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父皇,我们在城下十里扎营是不是太危险了,一旦城内的五万契丹骑兵冲出去来,我们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应对啊!”李克向李谅祚说道。

    “放心吧!萧远山不会贸然派兵出城的,他自己清楚,一旦出兵的后果是什么。”李谅祚十分自信的说道:“克儿,你带着朕的国书亲自入城找萧远山,就说朕要约他喝茶。”

    “是,儿臣领命……”

    齐王李克恭敬的结果李谅祚的亲笔书写,然后离开了中军大帐带领几名骑兵直奔齐州城下而去;李克冲着城上的守将大声的喊道:“城上的守军听着,吾乃大夏帝国齐王李克,快快打开城门,本王要见你们家萧大帅。”

    守城的将来一听不敢怠慢立刻跑到大帅府向萧远山禀报道:“禀大帅,城外有一人自称是齐王李克要拜见大帅。”

    “齐王李克……”

    第一更奉上,求推荐,求支持,感谢书友的四张推荐

    (本章完)


………………………………

第689章 丰厚的条件(下)

    齐州城大帅府。

    萧远山带着其子萧峰亲自在大帅府门前迎接齐王李克,在李克到了以后萧远山十分客气的说道:“殿下一路远道而来辛苦了。”

    “萧大帅客气了,本王也是职责所在。”李克笑着说道。

    “外面天气寒冷,殿下里面请。”

    “萧大帅请……”

    在萧大帅府内大堂里,几人主客落座以后,萧远山向李克问道:“不知殿下远道而来所为何事啊?”

    “奉父皇之名前来请萧大帅让地。”李克十分不客气的说道。

    萧远山动怒说道:“我萧家与大夏帝国从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这何来让地之说,殿下不要欺人太甚。”

    “萧大帅不要生气。”李克从自己的身上掏出一封信来说道:“这是我父皇给你的一份国书,萧大帅你听清楚了这是国书,我父皇可是给足你面子,你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