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谅祚躺在龙床之上,搂着躺着自己怀里的没藏飞雪问道:“武儿,最近的课业怎么样啊?”
“陛下,如今武儿才刚刚五岁,每天的课业那么繁重,你就不能给武儿减轻一些吗?”没藏飞雪有些心疼的说道。
“慈母多败儿。”李谅祚对没藏飞雪说道;“就你这样骄纵他,以后他还不得将老子好不容易攒下的家业都给败光了,武儿现在不好好学,等朕老了去依靠谁啊!”
李谅祚虽然说得说的轻描淡写,但是却隐藏着深意,在李谅祚的心中一直将李武当做继承人来培养,听到李谅祚的话没藏飞雪再也不知声了;作为李谅祚的儿子们,大夏国的皇子们,其实每天过得并不轻松,他们虽然不用为自己的衣食住行所担忧,但是却又繁重的课业要做,除了习武、骑马、射箭以外,李谅祚还要求每个皇子学习党项语、汉语、回纥文、吐蕃语、突厥语等五大语言,而且还要学习兵法、儒学以及法家思想。
每个皇子每日从早晨起床到晚上休息,每时每刻的时间都安排的十分紧张,每天吃饭、睡觉、甚至如厕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而且全部都是多对一的教学模式,也就会每一个皇子都有数名老师;当然李谅祚也不是无限期的让自己的儿子们学习,每六天就会有一个休息日,而且在休息日的这一天没有任何的课业;为了促进皇子们学业的进步,每个一个月就会来一次考试,对皇子们的学业进行对比。
相比于皇子们的生活,李谅祚的那些女儿,大夏国的公主们可以说是十分轻松,但是他们要学的也有很多,琴棋书画这些东西是不能丢下的,而且李谅祚要求每个公主都要识文断字,公主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但是在这些公主当中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李谅祚的长女银川公主李欣。
在好好休息了一个月之后,李谅祚亲自率领诸皇子和群臣前往剑堂祭奠此次阵亡的将士,在李谅祚的领导下,大夏国正在想军事化国家发展,军人在大夏国内享有崇高的地位,参军是每一个西夏男儿的梦想,李谅祚多年来推行的‘同化改革’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大夏国百姓的生活开始稳步提高。
兴庆府皇宫议政殿内,李谅祚端坐在龙椅上,群臣向李谅祚叩拜行礼,今天人来的很全行政院行政使委哥宁令、军务副使周文泰、司法使高怀正、财务司周生财、监察司毛怀昌、农田水利司诺移赏都、安西将军李察罕、安北都督李孝仁、河湟军统帅李延宗、河套军统帅集辣思义,以及李岩泽、秦虎、昔里仟部等人全都在场。
在众臣施礼完毕以后,周生财站出来对李谅祚说道:“禀陛下,自陛下出兵以来各项军费所耗巨大,虽然我军在大宋和辽国境内斩获无数,但是并没有为国库增添多少财富;另外如今我军兵力达到八十余万,每日军费开销巨大,如今战事已经结束,陛下您看看是不是应该适当的削减一些军费,以发展民生。”
周生财虽然说得很隐晦,但是却也表达出来了让李谅祚裁军的想法,周生财话音刚落,杨守素就站出来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周大人所言极是,如今战事已经结束,而且在十余年间无论是大宋,还是辽国都已经无法给我国造成任何的威胁,所以微臣支持周大人的意见削减军费。”
杨守素说完以后,委哥宁令也同样站出来说道:“禀陛下,老臣以为也应该进行裁军,一来可以节省军费,二来士卒解甲归田也可增加民间的劳动力;而且老臣以为应该先从草原军团和河套军先进行裁军,另择在裁军的同时,陛下也要增加中央军的兵力。”
委哥宁令都这样说了,李孝仁也站出来说道:“微臣也支持裁军,如今草原地区已经基本上恢复稳定无需更多的兵马镇守。”
集辣思义同样对李谅祚说道:“禀陛下,微臣也同意裁军。”
“臣等皆同意裁军……”
听到众臣如此这样说,李谅祚思虑了很久对众人说道:“既然众位爱卿都同意裁军,那就依众位爱卿所言吧!不过在裁军的过程中要进行一次严格的考核,考核过关的留下,不过关的离开,同时成绩优异着可以进入中央军,中央军中成绩差着也要离开军队。”
“陛下圣明……”〃
………………………………
第273章 十年之后
〃时间飞逝,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李谅祚在同意了群臣裁军的政策以后,整个西夏朝廷立刻着手实施,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裁军完毕,李谅祚用末尾淘汰制,将一部分不能够满足新要求的士卒全部淘汰,当然被淘汰的士卒并不等于完全离开了军队,这些人回乡之后,全部被编入当地的府兵,充当其后备兵员。
夏军从八十余万大军裁撤至五十三万,这已经是李谅祚裁军的极限了,毕竟现在西夏的国土面积在这里摆着呢!常备军如果太少的话根本无法应对突发性事件;夏军的基本编制依旧没有变,只不过在边军中裁撤了师一级编制,而中央军中依旧保留师一级编制,而且还增加了军一级的编制;裁军后夏军的常备军依旧分为中央军和边防军两大部分。
在裁军之后李谅祚对中央军和边军都作出了调整;中央军更名为御林军团兵力为六个军,每军五万人,共计三十余万人,这六个军分别有一个亲卫军、两个重甲骑兵军和三个轻骑兵军;其中亲卫军是李谅祚的卫戍部队,负责保护皇宫和整个兴庆府的安全。
而边防军则分为了五大军团,各军团按照驻扎地点的不同兵力也不一样;其中草原军团为最大的一个军团,兵力为十万人;分为十个营,其中有两个重甲骑兵营和八个轻骑兵营,其中两个重甲骑兵营分别驻扎在中部草原核心区的镇州和东部草原的核心区河董城;其余八个轻骑兵营驻扎在各地来回机动。
安西军团是第二大军团,兵力有五万人,分为五个营;其中有一个重甲骑兵营和四个轻骑兵营;重甲骑兵营驻扎在高昌,四个轻骑兵营分别驻扎在焉耆、仰吉八里、彰八里和北廷;各营之间也会来回调动,而且还有机动部队进行巡逻;安西军团主要的敌人就是黑汉王朝的军队。
其次就是河湟军团和大同军团;这两大军团的兵力都是三万人;其中大同军团是由原来的河湟军团拆分出来新组建的一个军团,虽然两大军团兵力相同,但是大同军团的战斗力要比河湟军团高出一些;因为在大同军团中配备了一个重甲骑兵营,而这个骑兵营主要驻扎在大同府;其余的两个轻骑兵营驻扎比较分散主要驻扎在宋夏和宋辽边界地区。河湟军团也有三万人,分三个营;三个分别驻扎在兰州、宁河和溪哥城,其中驻扎在兰州和宁河的两个营是为了防备大宋的西军。
其次还剩下的就是河套军团,原来的河套军团是大夏国最强大的军团之一,而现在河套军团只剩下了两万人,分为两个营,其兵力分散驻扎在河清军、金肃军、宁边州和武州等地;主要驻扎在夏宋边境地区,其实河套军团已经有些名不副实了,随着大夏国边境的转移,原本属于边疆的河套地区如今已经成为了西夏的腹地,成为了大夏国在北方地区一个极其重要的粮仓。
五大边军军团主要驻扎在边境地区,而由李谅祚亲自统领的御林军团则驻扎在大夏国的核心地区;其中兴庆府驻扎着李谅祚的亲卫军,西平府驻扎有一个重甲骑兵军、宣化府驻扎有一个重甲骑兵军、另外四支轻骑兵军中的三个分别驻扎在凉州、定州、肃州;剩下的一个轻骑兵军主要分散驻扎在夏宋的南部边界,及韦州、宥州、银州、盐州、洪州等地。
重甲骑兵军并不是指所有的都是重甲骑兵,而是分一定比例的;其中一个重甲骑兵军有百分之六十五的是重甲骑兵,也就是说重甲骑兵有三万余人;而一个重甲骑兵营的重甲骑兵占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说有八千人左右的重甲骑兵;按照这个比例进行计算的话,大夏国的重甲骑兵大概在十万上下,占夏军的五分之一,这已经是大夏国能够承受的极限了。
除了军事上的变动,在边军统帅的问题上也发生了变动,李延宗被李谅祚调往了安西军团、李察罕被调往了草原军团,而李孝仁则被调往了河湟军团;这三个人都是大夏国拓跋李氏皇族,其中两个人掌握的兵力都增加了,只有李孝仁的掌握的兵力减少了;另外河套军李谅祚交给了梁格嵬,而大同军团则交给了昔里仟部;至于原来的河套军统帅老将集辣思义则被李谅祚调回了朝廷,任命为军务使。
夏军经过这次裁军整编,战斗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升,夏军所有的精锐都被李谅祚集中到了御林军团当中,而整个御林军团全部由职业军人组成,这些在大夏国除了打仗就是准备打仗;而其余的五大边防军团则是半职业军人,平时训练戍边到农忙季节还要屯田;每个军团都有专门的农场,如此以来就大大减轻了朝廷的军费负担。
整编减少了军费支出,而军事上的人员调动则让李谅祚彻底的掌握了所有的军队,消除了一切隐患,对于李谅祚来说最大的隐患其实就是集辣思义统领的河套军团,而现在这个隐患已经彻底消除了,如今边军军团的统帅不是大夏皇族就是李谅祚教出来的学生,对于李谅祚可以说是十分的忠心。
十年的发展让整个大夏国的国力显著增强,如今大夏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余万,在农业时代人口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人口意味着劳动力、生产力和兵员;有了足够的人口,李谅祚也要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他们;如今整个大夏国的主要产粮区分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湟谷地、大同盆地、西州的绿洲和河西的河谷地带;尽管西夏十分注重农田水利工程,但是大夏国的粮食产量依旧无法满足国内人口的需要,粮食依旧是阻碍大夏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
大夏国的粮食除了自产以外,剩余的部分全部都是靠从大宋购买,为了防止夏宋关系恶劣后大夏国出现粮食断缺问题,这十年来西夏很大一部分财政用于了粮食储备,在贺兰山的大山之中,李谅祚下令开凿了很多的山洞用来储备粮草,同时在兴庆府周围也兴建了很多的粮仓;要不是大夏国可以向大宋倾销青白盐,光购买粮食这一项就可以将大夏国国库啃下去一半。
做粮食储备可不是仅仅是购买粮食这么简单,同时还要建立粮仓、运输、防潮等等,这可是一笔不小的的花费;不过这些年大夏国的粮食储备还是很客观的,官府各地储备的粮食加起来已经达到了三千万石,总价值一千五百万余贯,而为了储备这些粮食大夏国最少要花费四倍的价钱。〃
………………………………
第274章 为钱而愁
兴庆府皇宫,李谅祚的御书房内,李谅祚坐在龙椅上低着头,一只手按着自己的太阳穴,虽然李谅祚将大部分的政事都交给了内阁处理,可是依旧有很多事情让李谅祚头痛,而最让李谅祚头疼的就是财政问题,说白了就是钱闹的;这几年大夏国百姓的生活慢慢的变好了,税赋也增长了不少,但是花钱的地方也不少,教育、民生、修路架桥,还要时不时的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所以钱对于大夏国来说一直是很紧缺的;要不是当初李谅祚从大宋和辽国抢掠了不少财物,恐怕现在大夏国的财政都已经快要崩溃了。
就在李谅祚为钱发愁的时候,一双小手从后面蒙住了李谅祚的眼睛,李谅祚笑了笑说道:“这是谁啊!胆子这么大,竟然敢蒙朕的眼睛。”
“你猜猜我是谁呀!”一个甜美的声音对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笑着满脸幸福的说道:“会是谁呢?哦!朕知道了,一定是欣儿对不对。”
躲在李谅祚背后的小姑娘就是李谅祚最喜欢的一个女儿李欣,当李欣听到李谅祚猜到自己名字的时候,李欣十分不高兴,从李谅祚的身后走了出来,然后气鼓鼓的做的一旁的椅子上;李谅祚看着生气的女儿问道:“谁呀!这么大胆子,竟然敢欺负朕的公主,朕一定好好教训他,为朕的宝贝女儿出气。”
李欣指着李谅祚说道:“就是你欺负我,说话不算话。”
“朕怎么说话不算话了。”李谅祚笑着说道。
面对着已经长大的女儿,李谅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糊弄了,而且现在孩子长大了都有自己各自的想法,尤其是在李谅祚宠爱下长大的李欣,在整个皇宫之中除了李谅祚和李欣的母亲苏巧儿以外没有人能够管的了她,要是说有第三人的话,那就是皇后没藏飞雪了,毕竟皇后是整个后宫之主。
“父皇,说好了今天要带欣儿出去打猎的,欣儿都等了一个上午了……”李欣对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说道:“父皇把这事忘到脑后去了,你看看父皇忙的到现在还没能够休息一会儿,要不父皇让你李武皇兄带你去打猎,父皇就不去了。”
“哼!”李欣生气的将头扭向一旁,不在看李谅祚了。
就在此时小福子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不过现在小福子也不小了;小福子走到李谅祚的龙案前对李谅祚说道:“陛下,周大人到了。”
“让他进来吧!”李谅祚对小福子说道。
小福子高声喊道:“宣财政司长周生财觐见。”
“微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周生财进来之后向李谅祚行礼说道。
“爱卿免礼,请入座吧!”李谅祚对周生财说道。
周生财向李谅祚致谢道:“谢陛下。”
在周生财坐下之后,李谅祚性周生财问道:“周爱卿,现在国库当中还有多少钱?”
周生财向李谅祚回到道:“禀陛下,如今国库中已经没有多少钱了,只剩下三百万两左右。”
“怎么就剩下这么点了,朕的钱呢?”李谅祚焦急的问道:“那么多钱都哪去了,飞了?”
“陛下,要不是臣这钱袋子捂得紧,估计连着三百万也留不下呀!现在修路、屯粮、农田水利、军费、救灾那个都向臣身手要钱,臣又生不出钱来。”周生财向李谅祚抱怨道;“陛下,要是在这样下去,臣这财政司长就没法干了。”
李谅祚一脸愁容的说道:“下次什么时候收取赋税?”
“四个月以后,微臣手里的这些钱紧够维持朝廷正常运转的;要不是当初陛下从大宋和辽国弄来的那些钱财,恐怕大夏国的财政早就破产了。”周生财对李谅祚说道。
李谅祚看向小福子说道:“福子,朕的内库当中还有多少钱?”
“陛下,这些年您从内库中已经拿出不少钱了,现在内库中也没有多少钱了,之剩下七十多万两了。”小福子对李谅祚说道。
“这钱根本就不够花呀!”李谅祚忧愁的说道;“周爱卿你这两天给朕想想办法,给朕弄上一笔钱,最少也要凑够五百万两。”
“微臣又生不出钱来。”周生财对李谅祚说道;“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赋税,如今我们的农业税是三十抽一,商业税是十五抽一,这个税赋远远低于大宋了辽国,要是能够翻一番的,微臣很快就能够筹到这笔钱;敢问陛下打算用这笔钱干嘛呀!”
“赋税绝对不能够增长;最近安北都护府来报,乃蛮部频频骚扰我边境,朕打算出兵灭了他,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钱这仗你让朕怎么打呀!”李谅祚满脸忧愁的说道。
乃蛮部骚扰大夏国边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五年前开始乃蛮部就开始频频对大夏国的安北都护府的西部和安西都护府的北部地区进行骚扰,抢夺牧场和牛羊,一开始李谅祚没当回事,可是最近乃蛮部越来越嚣张,李谅祚已经忍无可忍来了,所以决定出兵,可是如今出兵的军费成了大问题。
“微臣尽最大努力筹备经费吧!”周生财对李谅祚说道;“微臣先行告退了。”
在周生财离开之后,没藏飞雪走了进来,李欣看到没藏飞雪进来之后,向没藏飞雪行礼说道:“参见皇后娘娘。”
“欣儿,起来吧!”没藏飞雪扶起李欣说道;“欣儿,来找你父皇什么事啊?”
“父皇说话不算数,说好了今天带我出去打猎的……”李欣对没藏飞雪说道。
没藏飞雪对李谅祚说道:“陛下,我们这一家人都多尝试时间没有在一起,您看是不是抽个时间出去游玩一下,如今正值春天正是春游的好时候啊!”
“行吧!那就明天吧!朕带着你们去贺兰行宫,正好顺便考验一下孩子们的骑术和箭术。”李谅祚对没藏飞雪说道。
在没藏飞雪的牵头,李谅祚的首肯下,大夏国皇族李谅祚的家人,终于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春游狩猎;这些年李谅祚陆陆续续纳入后宫的嫔妃已经达到了三十多人,皇子公主也有十几人,年龄大的已经十四五岁了,年龄小的只有两个多月大;大夏国以武立国,所以李谅祚对于皇子们武功的修炼要求异常严格,每半个月李谅祚都会抽出一天的时间给这些孩子们传授兵法;在李谅祚的严格要求下大夏国皇子们的军事素质都很高,大一点的皇子所缺少的也只是战场经验。
感谢想你2017的一张推荐和其实星路河很好!的五张推荐,天宇感激不尽,谢其实星路河很好!一直以来的支持……
搜索书旗吧(),看更新最快的书!
………………………………
第275章 狩猎
〃次日清晨李谅祚带着后宫的嫔妃、皇子、公主,在御林军其亲卫营的保护下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兴庆府,李谅祚的目的地是位于兴庆府西北方向的贺兰山行宫,当年李谅祚就是在这座行宫当中出生的,只不过西夏当时的财力有限,所谓的行宫只不过是一圈用垒墙围起来的一些帐篷而已;而现在整个行宫经过重建早已经不复往日的面孔,虽然行宫的规模还比较小,但是最起码也有了宫殿的样子。
贺兰行宫是大夏国唯一自己建造的一座行宫,而另一座大同行宫完全是抢的人家辽国的;此次前来狩猎的除了皇族以外,还有很多大臣及其子女,这是一次君臣联谊的好机会,大家都希望能跟皇室的关系在近一些,甚至很多人开始琢磨在诸位皇子当中选择站队,毕竟现在有些皇子们年龄已经不小了,也该是时候离开皇宫独立建府了。
皇族不用说要住在贺兰行宫内,至于这些大臣只能在行宫外搭帐篷了,毕竟整个皇宫的有限,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进入行宫居住的,在将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李谅祚带着众人离开了行宫前往贺兰行宫以西的皇家狩猎场,皇家狩猎场平时有军队驻扎,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和狩猎,这里是皇家独有的狩猎场。
李谅祚骑着黑风快马飞驰,在李谅祚身后,李谅祚的三个儿子李秉常、李武和李钺紧跟其后,李钺虽然是李谅祚的义子,但是二人的感情不亚于亲生父子,此时的李钺已经独自开府了,李谅祚封其为安国侯、镇东将军,年纪轻轻二十多岁能够获得如此爵位,在整个天下也怕是独此一份,由此可见李谅祚对其的喜爱。
在三位皇子身后,就是一些朝廷大臣和他们的儿子,李谅祚泡仔最前面突然勒住缰绳,黑风的立刻来了一个急刹车前蹄高高的跳起,在李谅祚的身前不远处有一只麋鹿,李谅祚立刻搭弓准备射箭,可是此时麋鹿已经发现了李谅祚,麋鹿的移动速度很快,但是李谅祚的箭头依旧指着麋鹿,只听‘啾’的一声,利箭脱弓而出直奔麋鹿而去,李谅祚的箭术十分精准,箭矢直接从麋鹿的眼睛内射了进去,没有伤到任何的皮毛。
当侍卫提着麋鹿返回的时候,所有人都为李谅祚的胜利而欢呼;李谅祚将自己的金龙宝雕弓扔给了李秉常说道:“有点老喽!箭术都生疏了……”
李谅祚说完这句话,就返回到了狩猎台,狩猎台是一个用木头搭起来的看台,一般皇族狩猎都由士卒将猎物赶到狩猎台不远的地方,供台上的人猎杀;但是此时的狩猎台周围没有任何的猎物;李谅祚来到狩猎台坐下之后,对众臣说道:“大家都坐吧!”
所有的大臣坐在两侧,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儿子,李谅祚对所有人说道:“今天朕在这里白了一个擂台,在据此五十步的位置有一排箭靶,所有的晚辈后生都可以参见,射中箭靶多着为生,获胜的人朕就将自己的这件锦袍赏赐于他。”
“臣等谨遵陛下之命……”众人说道。
李谅祚对李毅说道:“李毅开始吧!”
“是。”随后李毅大声的喊道:“比武开始。”
就在此时不知道什么时候,李欣来到了李谅祚的旁边站着;李欣突然大声喊道:“父皇快看是二皇兄。”
李谅祚看了李欣一眼说道:“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你看看你还有一点公主的样子吗?”
“哼!”李欣冷哼了一声继续看比武,不再鸟李谅祚了。
只见李武飞马而过一弓三箭,三箭全部命中靶心,群臣和众将士立刻高声呼道:“彩……”
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