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望陆城,原先的一个大型城镇,鳌山城的敌人,被本侯麾下拿下之后,见地理位置不错,就升级成小型城市了。”

    “玉城,鳌山城的死敌,拿下鳌山城之后没多久,就主动投降了。”

    “这是雅城,夷人建立的城市,刚刚被平息,还不太安全,海边都是怪物盘踞,还没来得及清理。”

    “延城,也是夷人城市,距海较远,没有港口,今后若有了航道,可以试着建立港口。”

    每到一地,刘都热情的给二人介绍。当然,夷洲的居民事先都交代好了,不会乱说话。

    二人只带了十几个扈从,其他人都在船上没下来,也没有多余的人力去打听,只能跟着刘的脚步走,当然没出现什么问题。

    “这是燕文,专门负责剿匪的,南方才刚平定,带着大军驻守在这里,以防有变。当然,之后他还会负责清剿被怪物占领的地方,以开发良田。”

    其实刘也是第一次逛夷洲。现实中他没来过,游戏中他也只在鳌山城范围内活动,统一的事情交给别人办的。不过对于夷洲的事情,他消息不断,还是比较了解的。

    “不错,不错,侯爷做的相当好了。咱家现在越发相信这就是夷洲了。”左丰一脸高兴的样子。

    “是啊,从行程、方位乃至物产方面,都与传说中的夷洲相似,本官也相信。”盛宪也点头道。

    “这都已经大半个月了,马上就到年关了。二位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刘笑着问道。

    左丰没说话,看着盛宪,毕竟他只是副使。

    “其他的不用了,应该可以返朝向陛下汇报了。”盛宪说道,“敢问侯爷,此处有多少人?若是纳入大汉版图,应该怎么管理?”

    “之前说了,相对于大陆,这里就是偏远的乡下。人口不多,全部加起来也顶多200万,一县之人罢了。但是地方够大,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小郡了。”

    “设置郡县的事是陛下和朝堂诸公需要考虑的,不是本侯能参与的。但依本侯之见,还是设郡的好。此地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可养许多人。只要归服王化,人口很快就能增长起来。”

    “当然了,他们长期与大陆隔绝,不知有朝廷,需要陛下派大儒来教化,才能真正成为大汉版图上的一块。”刘说道。

    “夷洲郡?”盛宪喃喃道。

    “不错,夷洲郡。”刘肯定的说道。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章、会稽太守

    返回永宁的之后,已经是188年,距离董卓之乱的日子越来越近。

    借口黄河封冻,刘在永宁留了一个月。至于盛宪二人,自然是由太守大人招待了,在山阴过了个年。

    离开的太久,他需要在永宁稳固一下民心。对于那些阴奉阳违的玩家,也收集些证据,准备先养肥了,过段时间找借口拿下。

    蒋钦已经回来,又带来了几十人,刘把他们安排到水军,担任个军侯,连牙门将都不是,毕竟他们统率属性太低,刘现在可不敢把水军交给他们。而王语,则是武力、统率双4阶的将领。

    刘相信他们的能力,过段时间,等他们在水军中站稳脚跟,折服众人,就能升职任牙门将了。

    各地的消息已经传来,在大汉的全力支持下,战局逐步有了好转。

    皇甫嵩已经在谋求反攻公孙瓒被乌桓围困多日,才刚刚脱困,满腔怒火,正准备进行报复河北张牛角重伤未死,褚燕改姓张,统领其众,缩回黑山,让河内的朱儁松了口气并州丁原数次击败白波军,阻止了他的蔓延,并稳定南匈奴的局势,据说吕布、张辽已经现身其军中,引得并州玩家蜂拥而至。

    在荆州,刺史王叡到任后,会和孙坚,接连攻破观鹄、区星、周朝、郭石等人,平定了荆南的动乱。然后回师荆北,与占据江夏的赵慈对峙。

    刘不知道赵慈是不是傻,还是说他和赵弘有亲戚关系。反正赵慈占据南阳后,收刮一番退回了江夏,因为赵慈出身江夏大族,西陵才是他的老巢。

    而宛城,他交给了占据南阳西部的赵弘和孙夏。而新任的南阳太守,只能像之前的秦颉一样,带兵对峙,而无法真正的掌控南阳。

    豫州刺史孔伷对汝南的黄巾剿灭不力,于是又派遣下军校尉鲍鸿带着新募的西园军征讨汝南黄巾。

    只有益州,情况不太明朗,起于绵竹的马相、赵祗先杀绵竹令李升,后又攻破刺史部所在的雒县,杀刺史郗俭,寇略蜀郡、犍为,自称天子,官府不能制,只有州从事贾龙聚兵抵挡,不过依旧处于下。而且在此刻,板楯蛮再次叛乱,更加剧了益州局势的混乱。

    “应该快要平息了吧,3个月了,州牧的事情也该落实了。”刘看着这堆迟滞了很多天的信息想道,“希望这次入朝,能真的当上一郡之长。”

    蒋钦、周泰躲进军营,刘闭门不出,以致前来打探消息的玩家铩羽而归。

    “你这样是不行的,玩家们的实力会越来越强,一直这样排斥他们,只怕将来都会与你为敌的。”学霸提醒刘。

    “我知道,等我掌握了一郡之后,再来跟他们谈这事。”独行玩家的悲凉刘早就体会到了。

    进入2月,刘再次出发,前往洛阳。3月中旬,刘第三次进了洛阳。

    盛宪、左丰先去复命,刘就在驿馆待着。等到下午的时候,再次被刘宏召见。

    “我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有些事只能提前了,你准备好了没有?”这次张让直接就不在了,刘宏赶走下人之后,直接开门见山。

    “臣自当尽力而为。”刘保证道。

    “那好。明日超会,州牧的事情要落实了,顺便一起宣布给小皇子封王的事,封王之后,立即之国,也省的朝堂再有波折。”刘宏说道,“明日你也上朝,看一下吧,或许这就是你最后一次在朝会上见到我了。”

    刘沉默,不知道说什么好。

    “去吧,不用紧张,小皇子就拜托你了,当个挂名的王,只要不缺他的用度,其他你自己处理就行。可以的话,将他培养成一名学者,平安长大,娶妻生子。”

    “万年公主也会在不久后改封,到时候你也照拂这她,不要让战乱影响了她的生活。”

    “这次升官,就不要你的钱了,省的你觉得我贪婪。当然,以后我给自己儿子准备的钱,你可不能动。当然,这只能靠你的德行,我是没法约束你了。”

    离开皇宫,刘的心情有些沉重,丝毫没有即将升官的喜悦。这么一个痛苦活着的人,马上就要死去,他不知道该怎么说话。

    安慰吗?那只是个笑话,他比谁都不需要。

    可怜?同情?

    这些都与他无关。

    刘能做的,只是默默倾听他最后的倾述,然后努力去完成他的遗愿。

    “智脑啊,为什么要设计的这么真实呢?”

    翌日。

    朝会开始前,有些官员见到刘,很是惊奇,但那些高层却是一脸平静,该知道的早就知道了。

    盛宪也在。他先向皇帝汇报了夷洲之行,然后又分别到三公府和大将军府汇报,这次是要在朝堂上再次汇报。

    刘很明显的发现,刘焉心情好了很多,显然是知道州牧的事确定了。

    上朝,一套繁琐的礼仪之后,开始议事,首先就是盛宪陈述这次的夷洲之行。

    “诸卿都说说吧,是应该设县啊,还是应该设郡?”等盛宪说完,刘宏问道。

    “夷洲民少,还是先设县吧,若是以后人口增多,在单独设郡也不迟。”司徒许相率先说道。

    “可是设县的话,归谁管辖?会稽郡地域依旧广阔,管不过来的。依臣之见,还是直接设郡,以示对其重视,也能安抚当地民心。”司空丁宫反对道。

    朝臣们有的赞同设郡,有的赞同设县,议论不已。刘像看笑话似的在一旁不语:你们争论没有用,皇帝早有注意了。

    果然,议论结束之后,刘宏说道:“夷洲新定,就直接设郡吧,先置一县。若以后繁盛起来,再分设他县。现在,说说太守的人选吧。要选儒学精深的人,去教化那些异人。”

    然后又是一番争吵,许多人都被提出来,就连刘、盛宪都被拉出来晃了一下,然后被否决。最后选来选去,居然选了一个辞官在家的人前日南太守虞歆,也就是虞翻他爹。

    “靠,这你们都能翻出来,还不知道人家身体行不行呢?没几年就要挂了的。”刘心里吐槽。

    “好,那就让虞歆去吧。”刘宏最终决定了,“诏书、官印直接送达会稽,让他直接去上任。想来教化未开化的夷洲,他是会愿意的。”

    “夷洲纳入大汉版图,这是大事,当传令天下,让人知晓朕的功绩。”刘宏又说道,“有功之人,朕是不吝赏赐的。盛宪为吴郡太守,刘为会稽太守,两郡太守征还,永宁长就由永宁县丞接任吧!”刘宏根本不给朝臣商议的机会,直接就开始了封赏。

    至于左丰,一个太监,直接在宫里说一下就行了,还没必要在朝堂上公议。

    “谢陛下隆恩!”刘二人出列感谢道。

    “终于二千石了,只可惜这个太守不知道能当几分钟,马上就要换名了。”刘心中感慨道。

    :大家多支持一下,至少投张免费的推荐票啊!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章、会稽相

    “好了,夷洲之事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议一议州牧的事吧,都已经几个月,也不能再拖了。阅读”刘宏继续说道。

    “陛下,州牧权力过于庞大,是不是再缓缓?”许相依旧是持反对态度。

    “是啊,陛下,这事还是要谨慎些。”丁宫也劝阻道。

    曹嵩没有说话,他知道自己的太尉生涯快到头了,抱着谁也不得罪的态度基本上不说话何进也是一样,但他是知道陛下已经有了决定。

    “战争还在继续,什么时候能胜利还不知道!刺史的权威确实太有些太守对刺史的命令阴奉阳违,这才导致小的叛乱不能及时剿灭,逐渐变成大患。”

    “朕也知道这事很重要,所以也没有指望一次就解决。这样吧,先派几个州牧到任试试效果,如果可行的话,之后再继续。如果没有效果,在裁撤也不晚。”折腾了这么久,刘宏这次的确是下定决心了。

    “臣等遵命。”众臣齐声道。

    “宗正卿刘虞何在?”刘宏早就考虑好了人选。

    “臣在!”刘虞出列道。

    “着刘虞出任幽州牧,督孟益、公孙瓒尽快剿灭张纯、张举,击退乌桓的犯边。”

    “臣领旨。”

    “太常卿刘焉。”

    “臣在!”

    “着刘焉出任益州牧,益州如今战事不利,又有蛮人作乱,卿到任之后要尽快剿灭黄巾,宁靖地方。嗯,朕会在西园军中遣一部去剿灭板楯蛮的。”

    “臣谢陛下隆恩。”刘焉高兴的说道。

    数月谋划,终于完成了,董茂安说益州有天子气,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刘焉心中不定,时刻乱想。

    “太仆黄琬。”

    “臣在!”

    “着黄琬出任豫州牧,豫州也是多事之秋,汝南黄巾极难平定,刺史孔伷以及新过去的下军校尉鲍鸿都无法击败黄巾,卿到任之后,督促他们尽快剿灭黄巾,然后回援南阳。”

    “臣领旨。”

    “好了,就先这些这三个州试试吧!”刘宏没再多任命,“现在各州有刺史,有州牧,又有刺史州牧兼有,过段时间看看效果再说吧!有问题吗?”刘宏吩咐完毕,看着众臣问道。

    皇帝口含天宪,说出来的话就是既定事实,谁敢有意见?于是3个州牧就这样定了下来。

    刘就在一旁看着,觉得自己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他很庆幸自己当初遇见了智脑,更庆幸被他一脚踹到了封印中的夷洲,否则,像今天这种见证“历史”的事情,怎么能轮到他参与其中!

    与会的朝臣原本想着该结束了,都等着皇帝宣布散朝了,但是却又听见了刘宏的声音。

    “朕即位21年,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到执掌一国的帝王,杀过人,犯过错,但作为认父,对子女抱有很大期盼的心,和诸位卿家是一样的。迄今为止,朕只存二子一女,也是时候给他们规划一下将来了。”

    听到此话的朝臣们愣住了:陛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想强行废长立幼,立小皇子为太子不成?大将军可是还掌着兵权呢,仅凭西园那些新兵,能控制的住局势吗?

    何进终于变了脸色,这事他毫不知情,一点准备都没有。

    “难道陛下朕的要趁着大喜立小皇子为太子?不,绝不可行,若真立了那小子,以后哪还有我的好日子。但是我虽贵为大将军,但出身不好,根基不深,这一切都是拜皇帝所赐,要是他真的收走,自己能有什么办法?难道真的举兵造反吗?难道陛下丝毫不担心造成时局动荡?要知道除了自己是统掌天下兵马的大将军,自己的弟弟还是车骑将军,这天下还在战乱中,在外平叛的军队还没回来呢!或者说,陛下还有什么依仗?”何进心里一下子想了许多。

    大殿之中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屏气凝神。他们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将决定着大汉的将来。

    在场之人,除了刘宏,也就刘和张让心知肚明,丝毫不紧张。

    “朕长女万年公主,已然婚配,不必再说。朕有二子,长子辩,已经16岁,快成年了少子协,今年8岁虚岁,还是个稚子。十余年来,朕一直未立太子,今日可将其一起解决了。”刘宏的声音清晰的传到下面诸人的耳中。

    果然如此。下面朝臣一副“早就猜到”的模样,让刘看了好笑:等会结果出来会,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脸红?

    “皇长子辩,皇后所出,朕之嫡长子,今立为太子,诸卿可有异意?”刘宏问道。

    “陛下,臣反对”一个不知什么官的老者立即站出来,一脸正气的开口反驳,然而才说了几个字就说不下了。因为他发现满朝之人都盯着自己,尤其是为首的何进,一副要吃了自己的样子,讪讪停下,不知道自己那里出错了。

    “好像听错了,是立皇长子刘辩为太子?”被盯的不自在了,这人终于反应过来,原来皇帝是立长子为太子,这下才明白马屁拍到马蹄子上去了。

    “自以为是的家伙,凭经验猜测陛下要立刘协,话都听不明白,活该出丑。”刘心里暗笑。

    何进也是很意外,他之前还在想怎么反驳皇帝,却听发现自己最想听到的话从皇帝嘴里说出来。他诧异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居然听到有人发对,而且这人还是一直支持自己的,他不发怒才怪。

    “反对?理由呢?”刘宏毫不动气,冷声问道。

    “臣年纪大了,一时没听清楚,请陛下恕罪。臣支持立大皇子为太子。”那人赶紧认罪。

    “既然年纪大了,那就回家休养吧!”刘宏毫不客气的开除手下的员工。

    “嘶”,有些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们也是一样,以为刘宏要立刘协当太子,也是准备反对的,也是没仔细听刘宏的话,但是因为速度不够快,被那老者抢先了,幸运的躲过一劫。

    那人罢官,自有殿前武士将他带走。刘宏扫视了一边诸臣,问道:“还有人反对吗?”

    “臣等没有意见。”朝臣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开玩笑,嫡长子立太子还反对,那绝对是不想混了。

    “那好,散朝之后拟定诏书,通传天下。”刘宏说道,“皇长子立为太子,小皇子封会稽王。”

    “会稽王?”下面的人不明白了。有些人直接看向刘,这才当上太守,就要换了吗?

    何进也是皱着眉头: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将小皇子封的远远的,这是躲避呢,还是为东山再起做准备?

    但即便有疑问,他也是不敢反对的,那样的话,万一刘宏再在立太子的事情上作手脚,岂不是得不偿失!

    方正要是不行的话,等新君即位后,改封一次,将他拉到自己眼皮底下,还怕他生出事情不成?

    “没错,废会稽郡,置会稽王国,原会稽太守刘任国相。”刘宏清晰的向大家解释。

    “果然如此,这太守的头衔还没几分钟就变了,其实我真的相当太守,而不想当国相啊,谁愿意在自己上面还供着一个人呢?即便他什么也决定不了,只是个象征!”刘在心里默默说道。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二章、王子就国(求收藏、订阅)

    :不好意思,上一章的章节名错了,应该是231章的,没法改,这次就直接发232章了。还有,求各种支持!

    “此次,会稽王将随会稽相就国。”刘宏再次给了朝臣们一个“惊喜”。

    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刘宏这么明显的用意不会看不出来,明显是因为后族势大,为了保护小皇子才这样做的。

    “陛下,会稽太过偏远,可否将封地改近一些,至少也封在江北吧!”许相建议道。

    他是司徒,要从整体考虑。有汉以来,从高帝到武帝,过远的王国叛乱接连发生,持续了近百年,之后就在没有在江南出现新的王国了。小皇子封会稽王,远离朝堂,杜绝了争位的可能,避免了朝廷的内耗,但也不免留下了隐患。天高皇帝远,若是将来小皇子起了异心,想要聚兵叛乱,也没人管得到啊!

    “无妨,远些更好。大将军,你怎么看?”刘宏直接不给许相再说话的机会,直接问何进道。

    “臣没有意见。”何进躬身道。

    即便他有意见,又能怎么说呢?难道说我怕你这小儿子将来造反,威胁我外甥的江山,你把他封在豫州?

    若是他真有意见,接下来立太子的事就不会顺利了。历史上,刘宏偏爱刘协,一直想让他当皇帝,但因为何进势力已成,他无可奈何,至死也没有立太子,何进是带兵入宫请刘辩登基的。以至于后来董卓废帝的时候,还拿这个做借口,表明自己是遵循刘宏的意志。

    这是一种交换。

    这一刻,何进更加坚定。皇帝的身体如何他很清楚,撑不了多久,他决定,只要等新君即为,立即就将其迁回来。还有那个异人,当自己的领主去,不要混在朝中了。

    “那就好,刘风何在?”刘宏看向刘风。

    “臣在。”刘风说道。

    “刚才的话都听见了吧,朕可没有食言!”刘宏笑道,“今后你可要好好治理会稽,可别让会稽王吃不上饭。”

    “陛下说笑了,臣定当竭力而为。”刘风正色道。

    “拟诏,永宁长刘风升任会稽相,兼任典船校尉,永宁县丞接任永宁长不变。”刘宏给刘风的另一个职位也提高了一下,“夷洲新定,若有不谐,还需会稽鼎力支持,不要让夷洲乱了。”

    “臣知道了。”刘风说完,见没事了,就退下去了。

    “嗯,易令刘备,守县数年,剿匪有效,治民有方,擢升河间相。退朝。”关于刘备的问题,刘宏再一次不给诸臣反对的机会。

    这次连刘风都没想到,刘宏居然还记得刘备。难道说他真的在广撒网,要把姓刘的都派到地方去,看看最后还剩下谁?

    何进说不上高兴还是愤怒,外甥已经如愿被立为了太子,但其它的事都超出了他的预想,这让他觉得不舒服。

    “恭喜两位州牧大人!”离开大殿,刘风找上了刘虞和刘焉。

    “陛下委以重任,但我却感到责任重大,张纯之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平息啊?”刘虞率先感叹道。

    “是啊,益州局势败坏,远超其他地方,我还不知道能不能进益州呢?”刘焉也说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左右不过是一个叛乱的贼子,顶多乌桓有些麻烦,刘幽州何必为难。”刘风笑道,“再说益州,黄巾的名声多坏,不用我说,叔父也知道,等叔父出任益州牧的消息传来后,自会有人准备迎接叔父入蜀的。”

    “果然是见过世面的,让我们这么为难的事,在你嘴里就这样简单。”刘虞点点头,然后故作生气的样子说道,“不过你小子不地道,同为宗室,既然都叫君郎叔父了,何差我一个?”

    “叔父莫怪,未得允许,小侄哪敢高攀?”刘风立即打蛇随棍上,和刘虞攀起了交情。

    “你如今也是二千石的大员了,陛下很看重你,把小皇子托付给你,你不要辜负了他。”不管心里有什么想法,刘焉还是叮嘱刘风道。

    “小侄明白!”

    告别了一位位熟悉的人,终于轮到曹,不过他和袁绍一起。

    “孟德兄,几年不见,一向可好?”刘风笑呵呵道,“本初兄。”上朝之前,他来的晚,都没有来的及和曹操大招呼。

    “我还是老样子,不比你官运亨通,这才几年,都是一国之相了。”曹操笑道。

    “是啊,犹记得几年前,致远第一次来洛阳,那时可真没什么人认识,现在已经名传天下了。”袁绍也笑道。他的卖相,可比曹操好多了,放在现代,那是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