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语、蒋钦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有了那个不着边际的想法:太守大人的野心也太大了,那可是半壁江山了。
但心有灵犀般,谁也没有多言。如果真是如此的话,他们这水军将领的地位可要大大提高了。
现在的刘风,连带吴县、丹阳追随的玩家,已经超过了200万人。毕竟吴郡、丹阳两地,领主玩家可不像会稽没有军队。也就是说,目前为止,玩家所属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刘风。
刘风的船只不少,一次能运几十万人,但还是花了两天的时间,才完全过江。之后,王语、蒋钦带队返回,周泰随军听用。
刘风第一批过江,然后吩咐白建管理好大军,自己先行带着荀攸进入历阳城,拜会刺史。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八十三章、孙坚的小动作
现任扬州刺史陈温,和之前的周昕一样也是刚任刺史没多久。
董卓主政以来,地方大员换了很多,很多人都是在这几个月间新到任的。
他们不像袁绍,有着四世三公的名头,短时间里就能得到地方大族的支持。所以很多人还在为本郡的事务烦恼,无法出兵。
陈温看起来四十多岁的样子,史书上对他记载的也比较少,但能任一方刺史,至少在6阶以上,绝对的高级人才。
如今的刺史,有能力的能主掌一州,能力稍微差点的,主掌本郡,当然也更有甚者,只有个名号而无法掌权。
陈温还算不错,至少他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把九江掌控住了。但是相对于整个扬州来说,区区一个九江就不够看了。
地方狭人口不多连会稽都不如,虽然密度挺大,但想要以一郡之地统辖整个扬州,力有不殆。更何况,如果他坚持以九江为基统一全州,只怕刚刚收服的就将就要动乱。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陈温的日子也不好过。
刺史还只是六百石的品秩,级别上还没有刘风高。但现在刺史权重,能在名义上统领一州。刘风拜见陈温的时候,完全是把他当州牧对待的。
“致远年纪轻轻,就在旬月之间平定山越叛乱,果然是少年英才,不负先帝所托。”陈温当初也是在洛阳待过,他官没和刘风照过面,但刘风的事还是有所耳闻的。
“刺史大人过誉了,多亏了丹阳太守周泰明、吴郡太守盛孝章等家族的帮忙,这才能平定山越。”刘风谦虚道,“此次北上讨董,前途未知,还请刺史大人赐教。”
陈温很想说“你别走了,随我平定扬州吧”,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不说刘风自己已经成了他统辖扬州的一个钉子,会不会听他的命令,就是看他打着“讨董”“除”的旗号,他也不能流露出一点让刘风留下来的意思。否则的话,等着上任扬州刺史的人多了去了。
“本官着实汗颜,身为一州刺史,本该率军共赴国难,但致远你也知道,本官到任不久,对本州还不熟悉,手下无人,只能由致远代表我扬州俊杰,参与会盟了。”陈温先是表示自己的难处,然后点播道,“听闻在京师时,致远和袁本初、曹孟德关系甚好,会盟之时可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会有坏处的。”
靠,原来又是一个曹操铁杆,难怪战后曹操募兵,这货那么支持。不过董卓的眼光还真是差,放了那么多人到地方,就没有不反对自己的。
“多谢大人指点。”无论心里怎么想,刘风还是要表示感谢。
说实话,对于这位打酱油的刺史,刘风没有多大交往的**。虽然这货任职3年刺史,但直到被袁术弄死之际,扬州依旧是四分五裂,到他也没能多迈出去一步,就窝在了历阳。
吴郡盛宪为太守,还纠结于吴、越之间的矛盾丹阳周昕和陈温差不多,也是到任不久,还未收服全郡豫章和会稽差不多,地方太大,人口分散,以致各地大族掌握地方实权,架空了太守庐江陆康倒是能力不错,不过才刚刚平定作乱的山贼,正在休整,有心无力
也只有会稽,刘风在此多年,早就有了一定的实力,刚刚平定了叛乱,就敢带着大批人马万里会盟。
历史上除了扬州和交州,其他各州几乎都有人参与会盟。就连益州,刘焉虽然未到,但也喊了不少讨董的口号,也是反董的一员。而如今,刘风弥补了扬州的空白。
城外休息了两天,等到所有人过河之后,刘风再度出发,直往庐江而去。后面,又有一部分九江的玩家加入。
也许是刚刚结束战争的缘故,庐江显得有些荒凉。直到进入了舒县境内,才变得好一些。
舒县,庐江治所,周瑜的家乡。
没错,刘风就成冲着周瑜来的,不然,他哪会折腾这么久,绕路都饶了好大一截。就连拜会刺史陈温,也只是顺路,以免失了礼数。
舒县周家,可以说是世宦二千石之家,兴于周荣,到如今已是六世,周瑜则是第五代的翘楚。后汉书中,周家的传记是和袁家在一起的。
他爷爷不出名,但是他堂祖父周景许多年前就已经任过三公之职,参与过立刘宏为帝的事堂叔周崇嗣爵安阳乡侯,官至甘陵相,已经亡故还有一位堂叔周忠,正在朝廷任职,刚刚步入九卿之位,就算如今的朝堂是董卓掌控,也足以说明周家在朝中的地位。
十几年后的赤壁之战时,周瑜还大骂曹操,压根就看不起曹操,就是因为人家有底气,出身显赫。周忠不久后也会当上太尉,不像曹操,坐实了宦官之后,为士人不耻。
周瑜的父亲曾任洛阳令,如今也辞官在家,教育子嗣。但现在主掌周家的,却是周瑜的另一个堂叔周尚。
刘风和周家不熟,之前没有过来往,也不能贸然前去打扰。再说了,自己带着这么多人,第一个要拜访的,不是周家,而是庐江太守陆康。虽然之前已经传信言明,自己是路过,但既然来了,还要进城,就不得不当面解释清楚。
当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庐江太守府中的那两个小屁孩陆逊和陆绩。
这可是吴四姓中未来的掌舵者,提前打好关系,对将来进入吴郡是有很大好处的。
但刘风刚刚安下大营,还没来得及进城拜会,就收到了一个消息。
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杀了。
刘风的行程被这个消息打乱了,没有急着入城,而是先招荀攸来议事。至于那些不敢寂寞的玩家,早就明白了刘风的目的,十几万人一窝蜂的进入舒县,想试试有没有机会接触到历史人物。
“孙文台的性格还是没有变,睚眦必报。”看过刘风递来的消息,荀攸笑道,“不过也是王通耀王叡字自己作死,明知道孙文台不待见他,居然还敢放孙文台的兵入城。里应外合之下,他哪有不死的道理!”
荀攸的语气很平静,让刘风搞不明白了,于是问道:“攻公达,王荆州好歹也是士人,你就没有一点愤怒的感觉?”
“愤怒?为什么愤怒?他这种人,或许能在太平盛世做一方牧守,言及兵事,取祸很正常。”荀攸道。
“可他毕竟是要起兵讨董的人啊!”刘风虽然知道历史,但还是想知道智脑是怎么安排的。
“他是荆州刺史,如今的刺史虽然品秩未变,但权力却和州牧一般无二,他要是去会盟了,孙文台何以自处?”荀攸反问道。
刘风好像明白怎么回事了,这王叡还真是必须要死啊!
先从孙坚和王叡的恩怨说起吧!
王叡是世族出身,典型的文人,看不起武人。他没有想过,黄巾一来,天下时常战乱,武人的地位在迅速提高。
孙坚和王叡的恩怨,从孙坚拜长沙太守镇压三郡反贼就开始了,太守是文职,以文职督兵,绝不仅仅是武夫,但在王叡看来,孙坚就是个武夫。
这也不能怪王叡,毕竟孙坚无论从长相还是经历,都与武夫相关。
他成名于亲手杀贼,入仕是因为镇压许昌起义作战勇猛,但是十年间,只在几个县丞之间轮换,直到黄巾起义,又因为作战勇猛而升职,虽太尉张温西征凉州。之后因为荆南贼军复起,声势浩大,这才被任命为太守,讨伐区星、周朝,还是因为作战勇猛,积功升为乌程侯。
之前王叡这个刺史还不足以压倒孙坚,但一起镇压区星等人的叛乱时,就已经表现出对孙坚这个武夫的不屑。这几年刺史的威势渐重,他就更想压孙坚一头了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嫉妒孙坚封侯的原因。
孙坚是什么人,轻狡之徒,性格刚烈,能忍受几年王叡的打压就很不错了,找到了机会,还不直接动手。
话说这王叡也太不会做人,和武陵太守曹寅的关系更差。要知道,荆州刺史部在汉寿,和武陵太守府临沅挨着,这关系都处理不好,也不知道他这个刺史是怎么当的?
就在接到桥瑁的檄文准备起兵讨董之际,王叡居然还放言要先杀曹寅,然后北上。这下好了,刀都伸到脖子上了,哪有不反抗的道理?于是曹寅学者桥瑁的样子,假传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移交给孙坚,让他带兵杀了王叡。
这正中孙坚下怀,等了几年终于有了机会,孙坚那会客气。于是借着大军讨粮之际,进入汉寿县,逼得王叡吞金自杀。
期间也有玩家想改变王叡的命运,但作死的自有该死之处,王叡根本不将玩家放在眼中,所以被孙坚轻易得手。
当然了,也少不了荀攸说的理由,若是王叡也去会盟,他是荆州刺史,就是孙坚名义上的上司了,以孙坚的性格,怎会会让这种事发生。或许就算没有曹寅假传檄文,他也会找机会把王叡弄死之后再北上。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袁家的声望,以一介太守统领全国诸侯,其中还有自己的顶头上司。
四世三公的头衔,还真是可怕!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八十四章、陆康
刘风当然知道,孙坚一路做的可不止这些,但是他没有和荀攸说。
玩家虽然能未卜先知,但是如果游戏中不主动触及的话,说出来的话原住民是听不到的。就比如现在,如果刘风告诉荀攸孙坚接下来还会杀掉南阳太守张咨,估计就会被系统屏蔽。
孙坚杀了王叡,将汉寿的兵马统统带走,又拐到临沅,顺便威胁了一下曹寅,然后将武陵原本不多的军队又带走了20万。至此,加上从长沙带出的兵马,孙坚手中已经有了200万军队,是刘风带的两倍多。
其实孙坚在长沙过的并不愉快,如果有选择,他宁愿不做这个太守。名义上,太守是一郡之长,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被地方豪族把持着。孙坚手中能掌握的,只有手中的军队。否则的话,他真是寸步难行。
孙坚是个强势的人,但因为出身低微(父亲是卖瓜的),所以世家大族看不起他,都不买他的账。地方豪族把持全郡,他们又不造反,孙坚也拿他们没办法,毕竟上面还有王叡这个刺史盯着,时刻准备找茬,他连违法的事情都不敢做,所以很憋屈。
孙坚死后,孙策的处境也是一样,带着大军征服了江东,可惜那些士族依旧不鸟他。但这个时候已经和孙坚那时不同,朝廷完全对地方失控,所以孙策能用他的办法,将江东屠戮了一遍,终于打下了东吴的基业。
但显然,孙坚没有这个时代背景,他在长沙的这段时间,大汉还有很强的威慑力。
刘表为什么能单骑定荆州?就是因为得到了荆北世家的支持,所以当他摆下鸿门宴杀了数十位豪族之后,整个荆州立即就顺从了。
孙坚离开,是带走了所有的嫡系,包括他的家人。他需要给自己找个靠山,也需要把家人安顿在安全的地方。目标他也已经有了,那就是袁术。
袁术被董卓任命为后将军,因为袁绍顶撞董卓后逃跑,怕受牵连,于是也跟着逃走。先回了趟老家,取得家族的支持,然后他就隐居在南阳。没办法,谁让他只有个空衔,而没有地盘。
所以说,孙坚杀张咨也不是偶然,固然有张咨轻视自己的缘由,但觊觎南阳这个大汉最富庶的地盘却是重要的原因。更何况,谁知道这其中有没有袁术的暗中授意?
要知道,孙坚杀了张咨,袁术就占据了南阳,然后孙坚就跟着袁术混了。要说没有猫腻,也不让人信服。刘表入荆州之后,还表袁术为南阳太守,是不是被逼也没人知道,但当时刘表一心对付荆州宗贼,不想招惹袁术是一定的。后来为什么刘表一心和袁术、孙坚为难,后来还弄死了孙坚,还不是因为袁术占据南阳就不走了。
袁术强势的时候可谓关东第一诸侯,刘表惹不起,只有守着自己的地盘;好容易等到袁术被曹操、袁绍打的找不着北,向东发展去了,张济又带着西凉军来了,然后是张绣,他们和刘表交好,但这不是从属关系,而是联盟;后来就更悲剧了,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直接投降曹操……终刘表十八年余生,荆州就没有完整过,势力扩展的最远,也不过是新野、博望一带。
好吧,说的有点多了,回过头来说说现实吧!
因为孙坚的消息,刘风停下了立即入城的打算,派人给太守府送拜帖,准备第二天去拜访陆康。
但是,晚上的时候,几个玩家代表就来拜会刘风了。
闲着无事,刘风也就见见,但结果却让他有些无语。
这些人都是舒县的玩家,有周瑜的粉丝,也有当地的领主玩家,甚至有其他地方大公会的人。总之这些人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警告刘风,不要打周瑜的主意。
刘风哭笑不得,也不知道这些人哪来的自信,居然联合起来“提点”他。他虽然和玩家打交道的不多,但黄巾起义一圈跑下来,接触到的大公会也不少,也没见那个公会敢如此对他。毕竟,现在来说,各大公会的实力还不是太强,就算有许多玩家,但相对有原住民军队的刘风来说,还真的不够看。
送走了这些人,刘风也没多想,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至于这些人,没将他们弄死一次就不错了。而关于周瑜,当然是按原计划进行了。
第二天,刘风就在太守府见到了陆康。
陆康字季宁,如今快六十了,头发有些发白,也很瘦弱,但精神很好。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人,浑身充满能量。茂才出身,多次在地方任职,所到之处,无不有人夸赞;在朝中,也是敢于直言进谏,还为此被免过官。
他体恤百姓,在地方威信卓著;他爱护士兵,所以士兵愿意为他赴死;他正直无私,对朝廷忠心不二,有典型的儒家忠君报国的思想,因为不耻袁术割据,拒绝借粮,而为袁术所恶,几次派人征伐,直到孙策围城两年,城破赴死。
当然了,现实中如何已不可靠,但刘风觉得,照游戏的设定,陆康的忠君是建立在家族利益的基础上的,他们家族在大汉的利益能够保障,所以陆康不惜为此赴死。但后来诸侯割据已成必然,孙家霸占了江东,陆家也就毫不犹豫的在陆逊的带领下加入孙家。
刘风在洛阳风光无限的时候,其实陆康也在,但是他不认识,毕竟他不可能将朝堂上所有人都记下来。当然,这也是他不知道,如果早知道的话,估计他会不惜一切去认识。不为别的,就为了他那个妖孽般的从孙。
前两年庐江发生叛乱,山贼黄穰勾结江夏贼共同起兵,接连攻占四县,而太守不能制。于是陆康再次挑起重任,被任命为太守。经过两年征战,终于将叛乱镇压下去。但也因此,庐江元气大伤,陆康根本无力组织军队讨伐董卓。
“拜见季宁公!”初次相识,刘风的礼数很足,表现的很谦虚。
“刘太守客气了,你我同为太守,你又是汉室宗亲,爵位在身,无需如此。”陆康说道。
“但在下对季宁公的景仰却不会因身份的改变而变化。”刘风立即拍马屁,“季宁公叫我致远即可。”
“好吧,致远,这次讨伐国贼,就看你了。你在会稽的所作所为,我都知道……”
……
毫无营养的话,谈了半天,刘风十分不情愿,但为了陆康的好感,他还不能表现出来。
“你丫就不能把你儿子、孙子叫出来显摆一下,让我看看吗?”刘风心里吐槽。浑然忘了,陆绩现在才两岁,还不到断奶没有,就算陆逊,也不过六七岁的样子。第一次见面,又不熟悉,陆康岂会让自己才子嗣露面。
“不知致远何时启程?”到了最后,陆康终于问道。
“此来舒县,专为拜访季宁公而来,即日就走。但之前听说故太尉周景家在舒县,想明日去拜访一番,然后出发。”刘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周家庐江望族,周太尉志行高洁,确实应该拜访。但周家的门槛很高,你又跟他们素无来往,这样吧,你留下拜帖,老夫帮你送过去,想来周家还是会给老夫一些面子的。”陆康沉吟了一下,说道。
“那就多些季宁公了!”刘风感谢道。
但心里却有些郁闷,早知道在洛阳的时候,早点和周忠拉拉关系了。但那个时候,他知道周忠是哪颗葱?又没有在小说中出现过,他总不能拿着史料一点点研究。
他又不是学霸,能照着自己想要的资料看进去一点就不错了。
——
ps:本月最后一天了,好像都没有加更过,晚上加一更,庆祝美周郎出场。同时求支持,谢谢!(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八十五章、美周郎(求收藏、订阅)
刘风之前倒是没有想过,以他的太守之位,拜访一个家族,还需要这么麻烦!
之前在会稽,他无论去谁家,都有人恭恭敬敬的迎接,以至于他忘记了,会稽的那些家族,在中原望族的眼里,根本就是暴发户。别说区区一个太守了,就是刺史,人家也敢不买账。
周家就是这样的大族,要是没有点身份,根本连周家的宅院都进不了。别看这么多玩家守在舒县城里,能和周家的下人拉上关系的都没有几个。
诗书传家的士族,以天下为己任,不至于对人这么苛刻。这些大户人家,或许主人的休养很高,但挡路的往往是那些家仆。豪门难进,主要就是这些人败坏了这些望族的门风。
陆康的名气不小,又是吴县陆家的家主,周家的守门人自然不敢拦,报到家主周尚那里,很快周家就行动起来。
所以,第二天上午刘风到来的时候,周家的接待还是很热情的。不但周尚在,就连周瑜他老爹也出现了。
“刘太守光临,令寒舍蓬荜生辉啊!”刘风作为一郡太守,二千石的大员,周尚作为代家主,亲自迎接刘风是应有之义。
“周家主客气了,在下也是慕名而来。能见识到主家诸位英才,也是在下的荣幸。”刘风丝毫没有摆架子,谦虚道。
他是真心说这话,像这种大族,除了主家,旁支、远房不知道有多少人才,光刘风目力所及,在此处就有数十位青年才俊。
历史上有没有刘风不知道,但游戏中,每一个大族人家,族里都会有很多中坚人才。或许不怎么出名,但四五阶的实力还是有的。
就像眼前的周家,后世中出名的也就周瑜一个,但游戏中同辈却有很多,周瑜在家族脱颖而出,这些人就都是为周瑜服务的。
这也是大家族传承的方式。
就像孙坚家吧,除了为人所知的那些,翻翻宗室传记,还有一大堆堂兄弟、子侄之类的,游戏中就更多了,这是玩家所不能比的。
相应的,玩家可以团结在一起对抗原住民,但可惜,刘风是个孤家寡人。
客套完毕,余人散去,周尚引着刘风进入了周家正堂。作陪的有周异以及一个青年,刘风这边,就只有一个荀攸。
好歹荀攸也是7阶的存在,在城里也不用担心刘风的安全。白建一路上都是在抓紧练兵,就算行军途中也不例外。如今停下来,自然更加卖力,想要在战争之前提高些这些杂兵的战斗力。
“不知这位是?”坐定之后,周尚先开口了。
“荀攸,荀公达,出身颍川荀家,现为夷洲王傅。此次讨贼,有感才力不足,所以请公达帮忙。”刘风介绍道。
“久仰大名了。”周尚小捧了一下。
这话绝对是客气,荀攸现在还没什么名声,也没有谋诛董卓而下狱。黄巾时期立了点功劳,也被其他人遮掩了。
“不知这位公子是?”刘风看向周异身后那青年,心想这该不会就是周瑜吧?长得倒也还算俊秀。
周异是早就介绍过了的,毕竟也当过洛阳令,应付起来也不是问题。
“犬子周瑕,今年19岁了。”周异开口道。他是个长者的形象,面带笑容,显然是对这个儿子比较满意。
“拜见刘太守!”周瑕出来见礼。
“不必客气。”刘风说着,看向周异,“老大人有个好儿子啊!”
但其实在心里,刘风又开始吐槽了:智脑你这样设计,考虑过周瑕的感受吗?
周瑜,字公瑾,总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