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四百一十六章、武关守将杨整修
“蔡中郎,多谢相救。”刘风向着蔡邕道谢。
“致远客气了,这是老夫应该做的,只可惜,老夫实力不济,否则就能早点出手,也不至于死了那么多人了。”蔡邕感叹道。
“蔡中郎在我们异人心里,那是值得敬重的人,为蔡中郎而死,也是我们心甘情愿。再说了,身为异人,死亡也不算什么!”刘风说道。
“话虽如此,但这不是老夫心安的理由。”蔡邕叹道,“若非有这张琴,老夫对此也无能为力。”
“这张琴,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焦尾琴?”刘风看着蔡邕手中的琴问道。
“什么传说中的,前些年在吴地,从火灶中抢出的一截桐木,制作成琴,名为‘焦尾’,被人以讹传讹,其实也就质量好些,没有那么神奇。”蔡邕说道。
说起来,蔡邕和江东,还是挺有缘分的。蔡邕在朝的时候,以忠直著称,数次得罪宦官。为了生计,不得不亡命江海,远迹吴会,也就是江东地界。据史料记载,焦尾琴就是蔡邕在吴地得到的。而所谓的吴地,大概也是泛指,据后世人考证,焦尾琴的制作大概是在溧阳一带,这里现在是属于丹阳郡的。
蔡邕的焦尾琴,与齐桓公的“号钟琴“、楚庄王的“绕梁琴“、司马相如的“绿绮琴“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琴,流传千古的存在,蔡邕虽然说的轻巧,但刘风能听出来他语气中的自信。
这张古琴,就算不是神器,也绝对不会差,否则,蔡邕不可能一曲将数十万人瘫痪那么长时间,让他们这些仅存的数千人逃出来。
想想现在那些人的表情,刘风就觉得好笑,废了这么大劲,眼看就要成功之际,煮熟的鸭子飞了,没有比这更令人郁闷的事了。他们聚集数十万人,是绝不敢距离武关太近的,否则让武关的守军感受到威胁,出兵剿灭他们,那乐子就大了。
……
和蔡邕打过招呼,又一一看过了众人,蔡邕的核心家眷倒是没什么损失,只死了一些外围的族人,蔡家的私兵到是所剩无几,但这没什么,只要到了刘风的地盘,私兵也就没什么用了。而会稽盟,这次的损失就大了,8万人活到最后的不足5000人,还个个带伤。
但事实是,即便脱离了玩家的堵截,刘风他们一行,距离安全也十分遥远。
这最近的一关,就是如何出了武关。
过了武关,就是南阳地界。武关的守将,叫做杨定,字整修,历史武将,名气不大,但历史上级别不低,官居后将军。当然现在级别也不高,只是一个校尉,但实力绝对不弱,高达6阶,握有数十万兵马,驻守武关,为董卓守着这东南面的大门,防止袁术来犯。
此刻杨定已经收到了董卓身死的消息,但是长安之前封锁消息,他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朝廷诏书未下,西凉军群龙无首,他不知道何去何从。
所以,在收到刘风一行抵达的消息之后,他立即下令将人带进关里。
在武关内扎下大营,这样,只要杨定不下令因战闭关,那些会稽盟的成员可以选择复活在大营中,再度聚集起来。
学霸在大营里陪着蔡琰,刘风就和蔡邕一起到杨定的府上。刘风不知道杨定心里怎么想的,对他是什么态度,但入眼的是,杨定没有倨傲,亲自在门前迎接。
一番客气话之后,几人入内就坐。
“蔡中郎,太师不幸罹难,不知长安现在是什么情况?”杨定问道。
“老夫刚刚得知太师身死,即被下狱,若非刘将军搭救,或许就身死狱中了。这才出狱,就离开了长安,实在不知长安情势,若是杨将军想知道什么,问刘将军就是。”蔡邕自知不擅长这些,直接推得一干二净。
“刘将军是吧,你所发的那檄文我也看了,写的不错。听你的意思,是想把我们西凉军一网打尽吗?还是说,太师之死,你也有份参与其中?”杨定闻言,转向刘风冷冷道。
“即便我说没有,你也不会相信,所以我有没有参与其中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该作何选择?”刘风丝毫没有因为杨定的态度而生气,“没有了董太师这个靠山,万一袁术想不开派人来攻,杨将军觉得自己能支撑多久?”
“你有什么条件?想要让我放你过关?”杨定问道。
“当然,不然我何必大老远的跑到这里来。”刘风说道,“我是异人,即便你杀我一次,也改变不了既成的事实,那又何必无端交恶?长安虽未继续封城,但是来往的盘查却十分严格,你想要得到充分的情报,是十分困难和耗时的。我能给你提供足够的情报,给你分析出一条能让你保存下来甚至继续壮大的道路,只要你答应放我们过关就行。同不同意,你一言而定。”
杨定沉默了,他知道刘风说的是事实,也知道他是为了蔡邕一家才如此。蔡邕受到董卓的器重,在西凉军的眼中,那就是自己人,就算他灭掉刘风把蔡邕一家留下,以蔡邕的身份地位,兼之因董卓身亡而差点身死,最后也落不到他手里。与其如此,还不如将让刘风将他带走,以免西凉军其他人因为得到蔡邕的支持而壮大。
说来说去,还是董卓麾下的西凉军**性非常强。杨定知道,董卓一手打造出西凉军,在西凉军中声望十分高,但他死后,再也没有人能压制这些骄兵悍将,分裂是必然的。他杨定作为凉州大人,地方豪强,自然也不甘屈居人下。所以,他急需长安城的情报,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
“好,我答应你就是。”看着刘风一脸淡定的表情,杨定终于开口。
“你们谈,老夫出去看看风景。”蔡邕适时退出,不影响两人的交易。
“如今的长安城,兵力不是十分充足,所以王允急需兵力守卫长安,你若是现在投过去,王允肯定不吝给你升官。你又不是西凉军的主力,他也不会对你提防太过,如此,你就可以离开这个小地方,趁机发展壮大了。”花了一刻钟的时间,刘风给杨定介绍了长安的现状,然后建议道。(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一十七章、袁术的为难
杨定又是一番沉默,好一会才开口,嘲讽似的说道:“吕布、王允联手杀了太师,独霸长安城,你让我一个西凉军部将去投靠他们,是嫌我死的不够快吗?”
“你这可就误会我的好意了。”刘风一点也不紧张,依旧在笑,“你如果仔细思量一下,就知道此事还是可行的。”
“愿闻其详!”杨定冷冷道。
“王允、吕布只控制一城,兵力严重不足,就算想迅速招募新兵,也来不及训练。”刘风分析道,“吕布有100多万并州军,加上徐荣的数十万西凉兵,也不过200万左右,其余的兵马根本不足为虑。而长安周围呢?陕县的牛辅实力最强,麾下有200多万大军;身在关东的李傕、郭汜等人,名义上还是牛辅的部将,又有三四百万人;华阴的董越也有近百万大军,再加上西部震慑韩遂、马腾的一两百万大军,你觉得吕布能抵挡得住?”
“不能,只要他们及时反应过来,联合在一起,绝对能占据优势,击败吕布和王允,再度把持朝廷。王允和吕布对此十分清楚,所以,才容忍徐荣继续掌军,为的就是拉拢、分化西凉军。若是你此刻做出选择,投靠过去,想必王允会十分高兴,升职自然不在话下。”
“就算按最坏的打算,吕布、王允对你没有任何好感,想要除掉你,但就算他们对你恨之入骨,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动手,至少会等到西凉军的威胁解除之后再行动。否则,如果真杀了你,你这数十万大军怎么办?谁来统率?吕布吗?要是他的话,他难道就不怕西凉军窝里反,还未和牛辅、李傕等人开战,就先和你麾下的这些西凉军先厮杀一场?这其中风一段时期,就是你的机会,你可以趁机升职,然后壮大自己的实力。”刘风给杨定分析道。
“你也说了,吕布和王允抵不住我们西凉军的合击,我现在靠过去,岂不是自找死路?”杨定说道。
“好歹你也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投机取巧难道都不会吗?”刘风故作讶然的说道,“你去投王允,要的是高官厚爵,谁让你真正甩开膀子厮杀了?还有,你觉得就算你投过去,王允和吕布会放心让你进城?难道他们就不怕你假意投靠,以便里应外合拿下长安?”
“所以说,你就是去向王允表达个意向,得到朝庭的认可,然后升职,在长安城外驻扎,趁机招募士兵,扩充实力。然后等西凉军真的杀到之后,再投过来就是,难道牛辅、李傕他们还真的能狠心将你这西凉军元老剿灭不成?那样的话,会让多少西凉军将校寒心啊!”
“即便如你所说,吕布是个武人,想不到情有可原,但王允老奸巨猾,岂会想不到这些?没准正如你说,王允对我等不满,我这一去,正中他们下怀,直接把我杀掉,减少潜在的敌人。”杨定想了想说道。
“没错,王允确实老奸巨猾,而且我所说的这些,他都想得到。更重要的是,他在诛杀董太师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抱着必死之心。之前我所发的檄文你也看见了,王允是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因为董卓身死,关东义士前来迎接陛下回洛。若是再一次招来联军,击败西凉军,就有可能继续维持大汉江山,多你一个也不多;若是招不来,以身殉国,少你一个也不少。这就是你现在去长安,会安全的理由。还有什么问题吗?”刘风都解释的不耐烦了。
“那王允既然知道后果,为什么非要杀死太师不可?”杨定再次提出一个疑问。
“董卓不死,大汉就没有一丝一毫的机会,只会在董卓的淫威下苟延残喘。只有董卓死了,庞大的西凉军才有可能瓦解,大汉才有可能焕发生机。你以为,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等悍将,会真的再服从牛辅的命令,甘心屈居牛辅之下吗?他赌的,就是这个渺茫的机会。”被问的多了,刘风对董卓也直呼其名了。
之前刘风也没有猜到王允的想法,直到前几天才明白,或许之前对王允有些误解了,也许王允不自量力的诛杀董卓,还有这方面的原因。
杨定想想也是,牛辅就是占了身为董卓女婿的便宜,论能力,他还真比不上李傕郭汜,也比不上樊稠张济,董卓已死、李儒失踪,当去了外患之后,西凉军分裂已死必然。而他作为其中一部,自然也要最大限度的攫取利益。
“最后一个问题,身为汉室宗亲,为什么你会给我一个西凉军部将出这样的主意?这对大汉的江山可没有一点好处。”杨定的脸色终于缓和下来,问出最后一个问题。
“因为我是异人,一切行动都要以利益为先决条件,仅此而已。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被纠缠不休解释了这么多,刘风也有些生气了。要不是为了蔡邕一家,他直接就自杀回去了,哪还会在路上耽误几个月的时间。
“哈哈,没有了,多谢刘将军指教,在下不胜感激。”杨定哈哈大笑道,“走,酒席已经准备好了,叫上蔡中郎,这就去为你们接风洗尘。”
刘风翻了翻白眼,懒得理他,反正只要这次过去,估计就没什么再见的机会了。
在武关待了两三天,天天就是被杨定请着喝酒,让刘风实在厌烦。像这种吃喝,增加不了任何属性值,纯属过过嘴瘾,一点用都没有。等到8万人再次聚集之后,刘风一刻也待不下去了,立即出了武关。
出武关不久,就正式进入了南阳地界,这里已经是袁术的底盘了。若是按刘风的计划行程,袁术是他最后要面临的一关了,直到回到自己的领地,他也不用再经过另一个诸侯的地盘。
至于说袁术领地上的玩家,刘风暂时还不担心,他相信袁术的实力,像蔡邕这等人物出现在他的地盘上,是没有玩家插手的余地的。
果不其然,才进入南阳地界没多久,早已得知消息的袁术使者,就带着当地的县军,十分客气的前来“迎接”。周围数十万玩家跟着,却压根不敢有任何异动。因为,袁术这次派来的人,是玩家公认的袁术麾下第一悍将——纪灵。
“致远,给你添麻烦了,没想到袁公路也要拦老夫的去路。”蔡邕长叹道。
“这不正说明蔡中郎德高望重吗,值得庆贺!无妨,也没什么大麻烦,正好也要去见见袁公路。”刘风笑道。
虽然说的轻松,但刘风却知道,袁术这一关并不好过。他敢光明正大的来拦自己这个太守的路,就说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甚至不惜撕破脸皮。
“看来,是该好好想想,怎么应付过袁术这一关了。”刘风心里想到,“好在还有一段时间。”(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一十九章、忽悠
“怎么,你不愿意?”见刘风迟迟没有反应,袁术有些不满了。
“公路兄,你这个笑话并不太好笑。”袁术的声音打断了刘风的遐想,他终于回过神来,开口说话。
“废话,哪个给你开玩笑?你只需要回答有还是没有就行了。”袁术一脸高傲的说道。
“袁将军,我在长安费尽心思,冒着和西凉军完全决裂的风险才从王允手里救下蔡中郎,途中被埋伏,护卫死伤殆尽才进入武关,又百般示好才躲过了杨定的阻拦到达这里,可不是为你送人来的。”刘风毫不退让。
“主公,刘将军,咱们好好商议,不要伤了和气嘛!”阎象又出来说和,这就是他这次的任务。
“看在相识一场的份上,带着那些异人回去,咱们不伤和气。否则的话,你懂的……还有,你根本拦不住我,我也不想搞得兵戎相见。”袁术耐着性子又说了一遍。
你丫不装逼能死啊?看着袁术的姿态,刘风心里忍不住吐槽。
现在的袁术兵力未损,实力强劲,刘风也不准备现在和袁术对抗,只有他在曹操那边碰个头破血流,闹得天下人围攻之后,刘风才会考虑在袁术身上咬下一口肥肉来。
如果历史不变的话,这个时间还有六七年,在游戏中,刘风可不知道有没有变化,即便再想得到蔡邕,刘风也不会现在就把袁术的火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所以,他只能用谈判的方式,来说服袁术自动放弃。
“公路兄,你想把蔡中郎招募到麾下,我十分理解,因为我和你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我有句话想问问,你是想让他做什么?”刘风耐着性子说道。
“大家的目的不都是一样吗?”袁术说道,“当然是为了扩大势力,让他出谋划策。当然,顺带着蔡中郎在我这里,也能提高我的声望,吸引人才来投。”
“那就是了,公路兄觉得,强行留下蔡中郎,就能达到目的了?”刘风问道。
“哦,你还有不同的见解?”袁术饶有兴趣的问道。
“不敢,只是想问问公路兄,你光想着蔡中郎的才学,有没有想过他能不能胜任谋主的职位?还有,以蔡中郎的为人,愿不愿意为你出谋划策?”刘风说道。
“你到底想说什么?”袁术想想蔡邕的生平,还真有可能这样。
“没什么,我只是担心公路兄达不到目的,反而惹上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好心提醒。若是公路兄不介意的话,不妨听听。”刘风笑道。
“你说说看!”袁术强迫自己平静下来。
“公路兄身为四世三公家族的嫡子,早就不需要蔡中郎这样的人来拉高声望了,想必是看中了蔡中郎的才学,所以才想留下蔡中郎,为你出谋划策。但是你却忽略了一点,蔡中郎确实才高,刻石经、著汉史、通音律……但问题是,有才之人未必能胜任谋士的角色,蔡中郎书生气太强,未必能做好一个谋士。”刘风又像忽悠杨定一样,开始忽悠袁术。
“莫要忘了,蔡中郎之所以名传天下,主要是因为他对宦官的不满,多次在先帝面前谏言,说十常侍误国之类的话,这才惹怒十常侍,被发配边疆数年之久,后来又不得不流亡吴会。而且,蔡中郎也没有什么治理地方的经验,只有一任县长的经历,对于局势的把握未必能比别人做的更好。”
“再者,就算蔡中郎天纵之资,能够胜任,但蔡中郎乃是典型的儒家子弟,事君以忠,事亲以孝,如今大汉尚存,你觉得他会真心帮你出谋划策,行不义之事吗?若是达不到这个目的,你就算养着蔡中郎,又有什么用?万一他在这里折腾出事端来,公路兄又该如何处置?杀,失尽天下士人之心,不杀,公路兄又怎会舒心?”
“所以说,公路兄留下蔡中郎,根本没什么大用,无关大局,反而有可能让人嫉妒,平白招惹麻烦。要知道以蔡中郎的声望,想要招募他的诸侯可不在少数,还不如让我带会江东,省的给公路兄添麻烦。”刘风最后说道。
“你到是好意思说,不就是想把蔡中郎带走吗,何必用这等话来搪塞我!”袁术却是轻笑道,“就算你说的是真的,那我也愿意白养着他,何必让你带回去,给自己制造麻烦?”
“公路兄,你是有大抱负的人,怎么能在这种小事上犯错。再说了,咱们亲如兄弟,那就是一家人,江东贫瘠之地,公路兄看不上,有小弟给你守着,公路兄就不用担心后方,尽管在前大展宏图。怎能因为一个蔡中郎,就让我们两家起了嫌隙?”刘风说这话时,一点也不脸红,完全忽略了不久之前才把袁术的面子扫光。
“主公,刘将军说的不无道理,我们要是强行留下蔡中郎,传出去之后也不好听。”阎象这时插嘴道。
袁术当然清楚刘风的话有道理,但他却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但现在他手下的第一谋士也这么说,袁术就不得不重视了,但他却不想这么轻易松口。
“致远,就算你说的有道理,我也承认你让我的决心动摇了,可我既然已经放出风声,若是就这样放你离开,传出去有损我的名声,却是不能让你轻易离去。”袁术说道。
“公路兄,我以兄长敬重于你,又岂会让兄长名声受损?”刘风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我可以让公路兄再次名传天下,让人忽略掉蔡中郎之事的影响,公路兄觉得如何?”
“若真如此,我可以答应放你们安全离去。”袁术说道。
“公路兄的为人,小弟还是十分信服的,等事情发生之后,小弟再离去也不迟。”刘风先将袁术逼到绝处,让他到时候不好反悔,“小弟刚从武关来,知道不久之后,武关守将杨定就会带大军离开武关,前往长安,届时武关空虚,公路兄不妨趁机拿下武关。如此以来,进可攻,退可守,再者,夺取了西凉军守护的重要关卡,各路诸侯谁不对公路兄另眼相看!”
“此话当真?”袁术一脸惊喜,瞟了一眼阎象,看着刘风道。
“当然,这主意还是我给杨整修出的,不然他为何会放我离开武关!”刘风笑道,“只要占据了武关,公路兄这一侧就不用再担心了,无论北进中原还是南下荆州,都可以放心大胆的去了。”
“主公,若真是如此,能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武关的话,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件好事。”阎象这时也说道,“占据了武关,我们可以趁西凉军衰弱的时候攻略关中诸郡,也可以拒守此关以防西凉军来犯,意义重大。望主公早做决断。”
“不错,杨定派人联系王允,收到消息之后就会立即启程,若是公路兄有决定的话,需要立即着手。否则让人趁虚而入,再想拿回武关的控制权,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刘风也在一旁吹风,顺便给阎象一个微笑。这家伙,真可以说是自己的最佳助攻。
“好,等我拿下武关,就立即放你们离开,说到做到。”袁术立即做出了决定,“我这就叫纪灵去准备,时刻监视武关的动向。”
……
忽悠住了袁术,刘风终于放心了。
其实刘风说的虽多,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对袁术来说,强留下蔡邕根本不算什么大问题,哪怕他不能实现袁术最初的设想。只要袁术做了,其他人也最多嘴上发发牢骚,根本不会因为一个蔡邕而有什么大动作。
刘风心里反思,他之所以能忽悠住袁术,不是因为袁术太傻,而是对他此行来说,蔡邕只是个附带,真正的目的不在这里,而是长安的局势。武关能打动袁术,也是因为袁术的野心足够大。
董卓已死,西凉军分裂,关东诸侯再无估计,可以放心大胆的厮杀了。江北人才纷纷流向江东,是到了夺取吴郡的时候了。等这次回去,袁术和曹操开战之后,就可以着手行动了。(未完待续。)
………………………………
第四百二十章、安全返回
“这么多天了,你就不担心吗?还这样优哉游哉的逛街!”宛城的大街上,学霸看着几天来兴致勃勃的刘风问道。
“不急,该做的我都做了,若是真不行的话,那就只能等以后再说,总不至于和袁术翻脸。”刘风笑道,“就看袁术怎么选择了,若是真的违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