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命的琅琊国相驱逐出境,自己占据了开阳,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
但陶谦是小心眼的,臧霸既然不听自己的命令了,他也就没理由再给臧霸脸色,所以干脆的断掉了臧霸的物资供应。所以这几年来,臧霸只能靠着琅琊一国,养活他会麾下的数百万大军。没错,就是数百万大军。
臧霸不是没想过反攻徐州,将整个徐州变成自己的地盘,但他也不是没脑子。他明白,若是他真的这么做的话,只怕整个徐州的世家都会联合起来,共同讨伐他,所以他也就安稳的守在开阳。于是渐渐的,机会就这样溜走,各州基本上本瓜分完毕,臧霸也失去了争雄天下的机会。现在,他最多也就是为自己寻一个明主。否则的话,换一个强势的人主宰徐州,都不会容忍他这样的存在。
前两次,陶谦危机的时候,也曾派人去召臧霸来支援,使者颐指气使的态度,直接让臧霸断了出兵的念头。直到这次,陶谦再也输不起,终于放下了脸面,诚恳的请求臧霸派兵支援。最终,得到了臧霸同意的消息。
……
离开太守府,张昭就和赵昱一起,准备前往朐县的事。但在心里,他却是在想着怎么和江东的徐州远征军联络上,带着自己的家人离开。
至于赵昱这个老朋友,他也只能在心里说声对不起了,毕竟相比起来,还是自家人的性命要紧。
对于陶谦的话,张昭没有全信,而且向陶谦这种将一切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州牧,张昭更是不齿。反而他在心里庆幸,幸好当初没有接受陶谦的征辟。
臧霸许诺的援军没有兑现,直到兰陵被袁术军攻陷,也不见琅琊军有出动的迹象。直到张昭别离了家人,独自随着赵昱率兵去了朐县,直到襄贲被袁术的大军包围攻打,琅琊的臧霸才终于有了动静,大军逐渐集结起来,准备向郯城开拔。
但有一点陶谦没有说错,那就是他派去游说各路诸侯的使者,终于有了回复。
颍川,孙坚没有直接了当的答应陶谦的请求,毕竟名义上他还是袁术的部属,不能干那些忘恩负义的事。但他却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直接将大军集结在颍川边境,一副有所行动的模样,吓得袁术留在这边的守将一阵胆寒。
宛城,张济面对陶谦的使者,很是委婉的说道,自己将和刘镇南共同进退。等陶谦的使者一离开,就立即开始集结大军,准备作战物资了,意图显而易见。
襄阳,刘表很客气的送别了陶谦的使者,然后聚集麾下文武议事。他和袁术之间的恩怨不用再多说,这次有了这么好的机会,不趁机报仇更待何时?在刘表的坚持下,很快就作出了进攻汝南的计划。而对江东这个袁术的帮凶,依旧采取守势。毕竟豫章是无法和汝南相比的。
而兖州的曹操,在接到夏侯惇的回报时,匆匆和麾下谋士商议一番,然后派人去邺城把事情和袁绍说了一遍,很快就得到袁绍的回复,支持他和陶谦联合对抗袁术。开玩笑,袁术都要占据整个徐州了,势力一再扩大,而他的大军却在齐国郡受阻,再让袁术这么下去,他袁绍的面子往哪搁?
得到袁绍支持的曹操,立即秘密离开昌邑,到了泰山,暗中和臧霸取得联系。在达成一致意见后,臧霸大军离开开阳前往郯城,而曹操,则悄悄调集兵马,将鲁国包围起来,准备趁机夺取袁术的地盘。
不约而同的,这些诸侯还是达成了默契,那就是不能放任袁术继续坐大。
………………………………
第五百六十三章、乱纷纷
诸侯们的行动很隐秘,处于喜悦中的袁术对此懵然不知,还命令前线的部队加快占领东海的度。天籁小说ww』w。』2
这种事情,当然瞒不过在情报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的刘风,但刘风丝毫没有提醒袁术的意思。在他的对规划中,荆州的刘表是将来最大的敌人,而袁术,则是目前最大的敌人,只有袁术继续衰弱下去,他才有机会收回江北扬州的地盘,成为名副其实的扬州之主。所以,他很乐意看到袁术吃亏,哪怕袁术进攻徐州最后失败,只要不影响他招募流民和人才,他就没有任何意见。
当然也有玩家能获知消息,但是他们对袁术势力的影响太小了,根本没有机会。如今的袁术,在各路诸侯中,绝对是对玩家态度最差的一个,仅在西凉军之下。再说了,就算有机会,他们也不一定会这么做,毕竟只有在混乱中,才是他们浑水摸鱼的好时机。
第一批前往东海的百万大军,以贺齐为主将,周喁、全柔为副,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风险,很快就到了东海之外。贺齐没有选择周泰占据徐州水军大本营郁洲,而是直接从朐县东南部的伊卢乡登录,准备直接横扫朐县南部,北上进攻朐县。
等到舰队返回,贺齐的行动传到刘风耳中,他终于松了口气。“相机行事”是他在贺齐出前的授权,因为战场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会遇见什么情况。但只要安全登录,刘风相信,凭贺齐的实力,就一定不会吃亏。因为现在,陶谦正忙于应付来势凶猛的袁术,对于后方只能采取守势。
白建第二批出,他这次可不一样,而是要到郁洲会和周泰,不但要进攻朐县,掳掠人口,而且还要筹备撤离之事。不能等到战争结束时,突然现自己的后路被人断了。而且为了招纳徐州士人,张纮只好终止了太守的职位,随军出征,由虞翻接任豫章太守,将贺辅调回吴郡任太守,由华歆接任丹阳太守一职。
而陶谦此刻,却正在州牧府中大骂臧霸。
因为臧霸不但拖延了出兵时日,而且到达琅琊和东海的交界地带后,驻足不前,坐观袁术围攻襄贲。
为了拖延袁术的步伐,陶谦在襄贲的投入很大,不但有琅琊国相萧建(已经丢了地盘,但还兼领职务),还有广陵陈登,甚至后来,王朗也被陶谦派去支援,除了之前囤积的两百万大军,甚至陶谦连丹阳兵也分了数万到襄贲。
但事实却证明,这只是无力的挣扎。襄贲空有强兵,也有指挥作战的人才,但游戏不是现实,但少了强将的支撑,陶谦军无论是在士气还是在作战能力上,都远逊色于袁术,而且更重要的是,未必所有人都是一条心的对抗袁术。所以最终,襄贲还是在坚守了一个月后,被袁术大军攻破。而现在,袁术大军已经围上了郯城。
臧霸的大军始终在边界地带驻扎,就算襄贲本攻破也无动于衷。陶谦数次派人催促,甚至后来直接将琅琊国相的任命书交到臧霸面前,得到的消息依旧是“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准备好了”的回复。
好吧,郯城被围,陶谦再也没有心思去骂人了,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镇定下来之后,陶谦开始督促自己的部属守城,而且对城内的监管更加严密,严防有人见势不妙,和袁术私通,里应外合之下献城邀功。
郯城之战很惨烈,双方都投入了大军,袁术一心想拿下徐州,这次是下了血本。留在寿春的阎象感觉到不安,数次提醒他注意周边其他诸侯的动静,但处在兴奋中的袁术直接无视。
就这样又是一个月过去,刘风的第三批大军在吴隐的带领下登录徐州,贺齐也和白建配合扫荡了朐县周边,准备围攻县城。就在这个时候,曹操和刘表等人终于出手。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曹操三面齐,大军围攻起地处兖州包围中的鲁国,数日之间,连克数县,声威大震。刘表和张济也在同一时间杀入了汝南,准备从后面抄了袁术的老家,而且有孙坚在颍川频频动作,吸引住袁术的大量兵力,刘表和张济也十分成功,很快将汝南西北部全部拿下。这也导致正在和颍川孙坚对峙的袁术军有陷入包围的征兆,袁术麾下大奖刘详惊恐不已,未得袁术命令,私自后撤数千里,直到撤到了上蔡县才停了下来。再往后就是汝南郡治所平舆了,袁术的老家所在,他可不敢再继续后退了。
而孙坚,则打着提袁术守卫治下领地的旗号,直接接收了数县,可谓是不费一兵一卒,平白得了这么多好处。
消息传到寿春袁术那里,袁术顿时怒火中烧。妈的还有完没完了,都当老子好欺负吗?忍着不去找你们麻烦,你们倒好,没事就来招惹我,那就看看谁更厉害。
徐州拖住了袁术太多的兵力,足有上千万大军,就此次入东海作战的,就有六七百万。一旦袁术回撤,专攻一路诸侯,就算是曹操也要头疼。不是畏惧,而是和袁术硬拼,损失过多,他还拿什么再去震慑周边的敌人。
但就在袁术要撤军的时候,忽然现,自己的后路被人堵上了。
臧霸,这个在边界地区驻足了两个多月的人,提前一步离开,进入东海境内,将袁术的后路阻断。
如此一来,袁术想从郯城撤兵都做不到了,得到消息的陶谦也狠了,拼命反击,牵制着袁术的攻城大军。而臧霸的大军,也屡屡逼近,有何陶谦一起夹击袁术的意思。
臧霸的泰山军战斗力强悍,袁术的军队一点也不差,而且占据了数量的优势,但是加上陶谦,双基本上是持平的。如果正常的情况下,没有一段时间是分不出胜负的。
但袁术是谁,大汉第一“官二代、富二代”,明白自己遭到了算计,岂是甘心的主。这样的人起神经来,谁也预料不到会生什么。
袁术直接给平舆和梁国、沛国下令,命令他们坚守为上,然后直接将广陵还有下邳、彭城国的驻军,全部调集到东海,想要再来个反包围,以优势兵力将臧霸和陶谦击溃。至于曹操,现在正忙着进攻鲁国,是没有机会再入徐州了。
如果事情真要如此展,可能袁术会失去汝南和鲁国这两个豫州大郡,甚至梁国也可能被攻陷,然后只换回一个东海国,甚至将琅琊国也收入治下,占据整个徐州,就看谁能先成功。是袁术先击败臧霸和陶谦,还是刘表张济和曹操先占据汝南和鲁国。
但事情的展从来都乎想象。刘风原本以为不会生的事,却还是在系统的作用下生了。
正在曹操拼命进攻鲁国的时候,后面忽然传来消息,陈留失陷了。
身在东平国坐镇指挥的曹操懵逼了,他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这次的目的是达不到了。
当初怎么就脑袋热,给陈宫那么大的权力呢?这是曹操的心声。
若非如此,袁术此次在劫难逃啊。
………………………………
第五百六十四章、吕布迎驾
陈宫确实是反了曹操,而且是带着整个陈留郡。
陈宫字公台,东郡人氏,年少时就与海内知名之士结交,虽然之前的十几年没有什么名声,但在玩家的眼中,依旧是一个顶级的谋士。因为历史上在他的辅佐下,吕布差点把曹操弄死。也是吕布自己不争气,否则的话,怎么会轻易就让曹操夺回了兖州。
游戏之中,当年曹操行刺董卓不成出逃洛阳的时候,没有发生被人认出入狱的事,当然也就没有陈宫看出曹操不凡将其释放并追随的事情发生,自然也没有杀吕伯奢一家的发生。当诸侯讨董的时候,中牟令是杨原。
陈宫从游戏中露面,就是兖州牧刘岱的部下,当初黄巾势大,刘岱想要趁机平定黄巾,然后携大势以威逼州内的几路诸侯,于是不顾麾下陈宫等人的反对,亲自前去镇压。可结果却不给力,被黄巾军击败,甚至连逃离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死于乱军之中,助长了兖州黄巾军的气焰。
也是这个时候,曹操刚刚平定了黑山贼对东郡的攻击,反而趁机摧毁了黑山贼的一部分老巢,逼得黑山贼再次逃进深山,树立了自己的威望。于是,在陈宫等人的建议下,兖州牧府的官员一直同意,迎曹操为刺史,率军平定黄巾。
这是曹操之所以能够崛起的关键一步。
而曹操也不负众望,经过艰苦作战,在一众武将和谋士的协助下,终于将黄巾军镇压,并且获得了大批的俘虏,从中选取青壮编练军队,从此实力不断增强,甚至还联合袁绍一起,给北上的袁术迎头痛击。
所以,对于陈宫,曹操是十分感激的,一直以来,对陈宫都十分信任,而且他也了解陈宫的才华,不在荀彧、程昱等人之下,对陈宫也很重用。他怎么也想不到,陈宫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背叛他。
若是究其原因,还在曹操的出身上。
曹操的家族当然算不上落魄,但却不是正统的世族出身,因为他爷爷曹腾是个宦官,所以虽然是世宦之家,甚至后来他爹还当上了太尉(买来的),但曹操的出身一直被人鄙视,不要说和袁术、袁绍这种四世三公之家相比,就是一般的士族也看不起曹操,比如说孔融,比如说边让。
边让是名士,这年头,大凡是名士,都是清高的,更何况边让还是做过二千石大官的名士,所以对于曹操,他是看不起的,哪怕曹操成了他家乡的最高长官,他也没有终止过对曹操的鄙视。如此一来,当然有很多人不高兴,包括曹操也是一样。
曹操自认为是有能力的,能够把兖州治理好,当然他也知道什么时候都会有反对的声音,对于边让的狂言,他虽然心里不高兴,但还没小气到去找麻烦。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名士若是杀了,会有很大的影响。
曹操不管,但并不代表他手下的人不会管,尤其是曹操的那帮把他奉为天人的兄弟,还经常在曹操跟前说边让的坏话,让曹操对边让也越来越没好感。后来还有人去警告边让,让他收敛一些。
或者,这就是所谓的猪队友。
名士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绝不会出错。边让被曹操的小弟警告,这让他怎么忍受,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尤其是曹操发布招贤令以来,更是大势抨击曹操的施政。名士吗,代表的是士族的利益,在他们眼里,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这把他们士族放到什么地位了。
双方都看不惯对方,按说也不应该有什么事,因为曹操很忙,不可能专门跑到赋闲在家的边让那里去辩驳。但架不住有人愿意讨好上峰啊,所以很快,边让就被当地的官员找个借口杀掉了。曹操知道之后,也没有多说什么,这就让那些人收到了鼓舞,以为曹操对此是支持的,于是没多久,曹操治下的士人被杀了好些,虽然之后的人没有一个像边让那么有名。
后来曹操意思到不妙,等到他下令制止时已经晚了,虽然他惩治了一些当事人,甚至还杀了一批以儆效尤,但这个擅杀名士的黑锅却不得不背上。
陈宫就是因此对曹操不满的,他把边让等人死归咎到曹操身上,所以后来,他就想离开曹操,去投别的诸侯。但他又有些不甘心,不想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离开,于是一直等待,终于有了这个机会。
曹操出动大军三面攻打鲁国,除了必要的防御袁术的兵力,军队全都调去了东部,所以,身为陈留太守的陈宫,直接了当的反了。除了带着一郡之地,他还拉拢了一批对曹操不满的人,包括前陈留太守张邈、前广陵太守张超、名士陈容以及曹操的部将许汜、王楷等。
历史上,陈宫叛乱之后,迎吕布入兖州,得到各郡的相应,一时间曹操只剩下三城在手,不得不中断对徐州的攻伐,匆匆赶回老夺回自己的地盘。游戏中陈宫的叛乱影响就小了很多,曹操离得也不是太远,吕布身在并州也无法过来,其他各郡虽然有混乱的迹象,但影响并不是很大。为了给曹操拖后腿,陈宫一边联系其他诸侯,一边聚集大军直接逼近济阴,一副要侵吞整个兖州的模样。
收到消息的曹操只能感慨时运不济,不得不放弃夺取整个鲁国的计划,下令就地驻防,然后回师稳定自己地盘。因为现在虽然只是有些混乱,但若曹操长期大军在外,指不定就有人配合陈宫了,毕竟曹操的施政策略,损害的可不是一个人的利益,而是整个士人集团。想让他们像荀彧等人那么支持曹操,显然是不可能的。
曹操回师,未竟全功,陈宫对此也很满意了,所以他立即从陈留东部撤离,转头就和颍川的孙坚达成协议,直接将陈留一郡之地白送给了孙坚,一分钱也不要。而条件,就是放他通过河内去并州。
是的,历史虽然改变,但陈宫还是选择了吕布。
对于白捡来的一郡,孙坚当然笑纳,虽然这样会和曹操对立起来,但身为一方诸侯,若是想要发展势力,这是迟早的事,因为两人距离太近。之所以现在还保持着和平,那是有着袁术这个大敌。此刻能削弱曹操的势力,何乐而不为,难不成曹操还敢在这个时候开战不成?若是袁术倒下,到时候就算正面冲突孙坚也不怕。
所以,孙坚继续打着替袁术报仇的旗号,愉快的接收了陈留郡,并派大军驻防。等曹操赶回来时,已成既定事实,曹操只能咽下这口气——他不敢在此时和孙坚闹翻。
而陈宫,也顺利的带着大军和一批青壮,通过河内进入上党,吕布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安置了人口,接管了军队,等吕布向陈宫请教接下来的对策时,出乎意料的,陈宫没有让吕布去继续进攻太原郡,而是让他去做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迎驾,迎接从长安出发的天子銮驾。
这不但让吕布摸不着头脑,他的那些部将也是一样。
迎驾,不怕被人围殴致死吗?
………………………………
第五百六十五章、陈宫的理由
陈宫的能力很强,只从他能完好的带着数百万人通过孙坚控制的河内地区就可以看出来。要看书
这数百万人中,一部分是曹操麾下的精兵,都经过不止一次的战争,另一部分都是青壮,任何诸侯见了也要眼馋,孙坚当然也是如此。但陈宫没有给孙坚机会,选择联系孙坚的时机恰到好处,如果孙坚想要陈宫送出来陈留,就无法在占据这个大郡的同时对陈宫发起攻击,因为他麾下很大一部分兵力已经进入了汝南,牵制着袁术的兵马。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河内原本是张扬的地盘,孙坚夺取也没有多久,张扬虽然投奔了吕布,但还一直想着夺回河内,而陈宫也早已暗中联络了吕布,吕布的大军就在上党与河内的边界驻扎,等着迎接陈宫的到来。
权衡之下,孙坚还是选择了陈留,如此虽然恶了曹操,但却不用付出其他的代价,若是攻击陈宫,谁知道结果会是怎样呢?毕竟陈宫敢背叛曹操,那就绝对不会是弱者,能让他轻易击溃。
陈宫选择吕布,不是没有缘由的,当吕布突然转道杀回并州的时候,吕布就进入了陈宫的视线。环顾周围,也只有吕布才是陈宫的最佳选择。
曹操肯定是不行的,原因自不必说;袁绍不行,豪门出身,麾下人才济济,有许攸、沮授、郭图、审配等人,就算陈宫去了也只能在这些人之下,更重要的一点是,袁绍现在和曹操是盟友,袁绍根本不会因为他而和拥有强大实力的曹操翻脸;袁术不行,世家嫡子,可谓是含着金钥匙长大,底蕴深厚,别看袁术麾下没有多少在史上有名气的人,但其麾下的中坚力量可从来不缺,去了也得不到袁术的重用;孙坚不行,因为孙坚太过强势,手下也早有自己的班底,而且和孙坚为邻,陈宫自然知道孙坚军中有郭嘉的存在,他自然才华不在人下,当然不甘心居于一个年轻人之下;新入南阳的张济更是不在考虑之列,董卓余孽,大家都懂得……至于刘表,好吧刘表太远,不说了,东面也是一样,他根本就没机会接触。? ?要看??书?
只有吕布,才符合他辅佐的要求。
首先吕布名气够大,不管名声好坏,可谓天下闻名,而且实力足够强。当初吕布依附袁术,虽然有很大损失,但作为起家的并州狼骑尚存,而且在袁术治下掠夺了一大批资金,在张扬的支持下夺取上党之后,好生修养了一段时间,实力逐渐恢复,成为并州最强的势力之一,尚未有人能与其争锋。
其次,吕布麾下多强将,但没有一个谋主,他可以在吕布这里施展自己的抱负。并州原本就是贫瘠之地,而且多异族,人口稀少,读书人更少,而且吕布的名声注定了没有谋士会来投靠他。他的部下来自于丁原,鲜有新人加入,所以夺取上党有了自己的地盘之后,吕布对上党的治理可谓差强人意,勉强维持平衡,合格都算不上。陈宫自然想成为吕布的谋主,以此来达成自己的理想。
所以,他才在暗中秘密联络吕布,并千叮万嘱要保密,连吕布麾下的那些都瞒着;而吕布终于也体会到缺乏智谋之士的痛楚,对陈宫的主动投靠十分欢迎,十分配合陈宫的行动,终于等来了这次机会。
陈宫在如此的情况下安然抵达上党,并带回来数百万青壮,让他的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让吕布十分佩服陈宫的智谋,准备让他做自己的军师,为自己谋划未来。
但是,陈宫才一到就要求他去迎驾,这让他怀疑起陈宫的才学来。
“将军可是疑惑,为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