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六百一十二章、使臣
“就这?”刘风表示有些蛋疼。
他还以为荀攸有什么大发现呢,已经做好了聆听长篇大论的准备,谁曾想荀攸跟他开了这么大个玩笑,让他一时无法适应。
“怎么,难道属下说的有错吗?”看到刘风的表情,荀攸一头雾水。
“呃,不是没错,但这个结论之前已经说过了吧!”刘风立即表现出一个合格的倾听者的样子。
“是的,之前只是猜测,现在亲眼目睹后更加确定。”荀攸从刘风的反常行为中回过神,继续说道,“刘勋就在城楼上看着,由不得他不全力以赴。也正是如此,才表明他是真正将刘勋拉下马,自己来主导庐江大权了。”
“那跟周瑜全力作战有什么关系?”刘风不明所以。
“他要是不全力以赴,给舒城民众战胜敌人的希望,怎能得到舒城民众的支持,怎能携大胜之威逼迫刘勋放权?”荀攸解释道,“所以他才在政治上欺骗刘勋,在军事上展露实力。”
“但是如此一来,我们岂不是要损失惨重?”刘风皱眉,“这小子到底怎么想的?早知如此,还不如在他带兵到来之前,抢先攻破舒城了。”
“但如此一来,我们就会成为袁术的重点防备对象,孙坚、刘表都要放在后面,那样的损失更严重。”荀攸说道。
“说到底,还是实力不足啊,江东的人口太少了。”刘风叹道,“还有什么发现吗?”
“还有就是,周瑜或者不是不想联系我们,而是无法联系。他的身边,应该有袁术的人昼夜监视,所以他连我们的信使都不敢放回。不是被灭口,就是被秘密羁押了。”荀攸说道,“中军左方那个方阵,应该就是袁术派来制约周瑜的人了,从武器装备上就能看出来,明显不一样。”
“需要这么小心”刘风对此不可置否。
“这才是做大事的态度啊,周瑜所谋划的必然不小。”荀攸说道,“虽然缺乏情报支撑,属下还猜不出来周瑜要怎么做,但是却可以适当配合一下。”
“哦,公达准备怎么做?”刘风问道。
“既然周瑜需要胜利,那就给他胜利,每天败退一点。”荀攸说道,“主公可以给子敬他们下令,让他们依计行事,看看周瑜最终想要做什么。”
“这样一来,倒是委屈子敬了。”刘风笑道。
“但在周瑜那里不会,他应该能感觉到我们的用意。”荀攸坚持道。
“好吧,相信子敬会以大局为重的。”刘风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当第一天周瑜以微小的优势得胜回城后,第二天取得的优势就已经很明显了,到了第三天甚至将敌人的中军逼退数百丈一天又一天,周瑜击破东城敌军的希望也越来越大。
但相应的,袁术军死去的人也越来越多,周瑜逐渐掌握住军队的大权。
是的,虽然当初带来的兵马,大部分都是周瑜自己训练出来的,但事实上,他们多数是从属与袁术,周瑜只是他们的上司而已。若是周瑜真的背叛袁术,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跟他一起。更何况周瑜带的人虽然大部分是淮陵的县兵,但袁术却在其中参插了许多将领,以防备周瑜反叛。
这些天,在战场上,利用江东军,周瑜坑死了一位位袁术派来的将领,用一次次的胜利,逐步取得东城军队的实际控制权。当然,他做的很隐秘,就算刘勋每天在城楼上观战,就算袁术派来的将领每天都在周预算身边贴身保护,依旧没能发现其中的猫腻。
而在南门,刘风则是按照荀攸的建议,大张旗鼓的做攻城的趋势,但最后却往往虎头蛇尾,让南门敌军疲于应对,无暇顾及东城的战斗,以配合周瑜在东城的攻势。
随着一次次的大胜,周瑜的脾气也更加“大”了,在一众同僚面前,公然不给刘勋面子,强行插手晚上的防务安排。甚至在私下里公然嘲讽刘勋,说“屡战屡败的人有什么资格当太守”、自己很快就将“取而代之”之类的话,明显就是想要刘勋听到。
刘勋暗自冷笑,周瑜已经被塑造成一个仗着有点小聪明而嚣张跋扈、不将上司放在眼里的狂悖形象,就达到了他的目的,于是趁着一次议事的时机,借着自己庐江太守的身份,狠狠的将周瑜训斥了一顿,将自己与周瑜的矛盾公开化。
周瑜自然“大怒”,毫不给刘勋面子,在一众同僚面前和刘勋吵起来,最后拒绝服从刘勋的命令,带着自己的拥护者离开,显得嚣张至极。
达到目的的刘勋很开心,一纸文书送到了彭城袁术的案头。他没有向袁术诉苦,在陈述了“事实”之后,以自己才能不足为由,请求致仕,“恳请”袁术另行委派他人担任太守或者直接迁少年英杰周瑜为太守。
刘勋的奏疏只是一面之词,但袁术在周瑜身边的耳目可不少,定期要向袁术汇报情况的,舒城发生的事袁术一清二楚。
所以他才感觉到为难。
“当初召见周瑜的时候,看着也是个温文尔雅的士子,怎么才一离开,到了战场上,就成了这个样子?”袁术问自己的尚书令阎象。
“属下不知,或许他本就是如此,在陛下面前才表现的安分一些。”阎象说道,“但臣却在想,是不是周瑜故意如此,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毕竟他的表现太过反常,与之前大相径庭。还有就是,他们周家,为什么对此毫无反应?除了给周瑜增加了一些私兵归其统率之外,依旧是像之前一样闭门不出。”
“故意倒是有可能,但应该不会和江东刘风有勾连。”袁术表现着自己的“睿智”,“若是周家真和江东有联系的话,里应外合治下,舒城绝对支撑不到现在。但据朕的心腹汇报,周瑜统军出城厮杀是真实的,到目前为止,倒在他手下的江东军已多达数十万,其中还多是精锐,谁会放着简单的计划不取,偏偏选这个两败俱伤的计策?”
“这也正是臣所不明白的地方,所以很是为难。若非前方到了紧要关头,属下还真想亲自前往舒城看看。”阎象说道。
“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很快就要下雪,爱卿怎能离开!”袁术说道,紧接着声音变得有些恼怒,“可恨那些所谓的名士,虽屈服于朕,被委任显赫之位,却不肯为朕做事,全都是在应付。等周边战事平息之后,再好好跟他们算账。”
“陛下,现在不是时机。”阎象提醒道。
“朕知道,所以一直忍着。”袁术说道,“还是说说庐江吧。刘子台和周氏矛盾已经公开化了,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刘子台虽然请求致仕,但其隐晦的意思朕还是明白的,他是让朕在其和周瑜之间选一个啊!”
“周瑜能力强,能打胜仗,但其太过暴躁,不服从命令,不可作为一方守将。”阎象分析道,“而刘子台显然无法让周瑜心服,按说将其调走最好。但在这个时候,却是不能如此做,否则舒城将会人心惶惶,对守城不利。为今之计,陛下可派出使臣,前往舒城主持防卫。”
“使臣?”袁术眼睛一亮,心里开始思考起来。
………………………………
第六百一十三章、多边溃败
使臣可以派,但派谁却是个大问题。
这个人不但要有能力,而且还要有名望。光有能力还不行,还要真心为袁术这个朝廷做事。既要压服的住周瑜,也要让刘勋能够配合。
哪怕袁术贵为“皇帝”,这样的人,朝廷里还真没有几个。
周瑜的心态袁术是能体会到的,就像当年他自己一样,除了家中长辈,谁也不放在眼里。若是一个能力稍弱的人去了,根本就压服不了现在的周瑜。
在刘勋方面就更为难了。
刘勋年轻的时候就和袁术有交情,也是袁术创业的元老,资历太深了,没几个人能比得过他。找一个想要刘勋信服的人,比之年轻的周瑜更难。
袁术麾下有不少名士,但这些人巴不得离开袁术统治的地域,根本不会为袁术尽心;能力差点的人压服不了周瑜,资历浅些的人无法让刘勋配合……实在是个难以决断的事。
阎象倒是有手段,也够资格,但是阎象是袁术的智囊,根本无法离开;杨弘也勉强够资格,但杨弘在跟着桥蕤在征伐曹操;还有几个人也都有自己重任,无法前往舒城。除此之外,即便是留在彭城主掌大军的纪灵,也难以让刘勋主动配合。
“要不,就让彭城尹去吧!”袁术纠结了半天,还是没想到合适的人,看着正在苦思的阎象,提出了一个人选。
“这怎么行呢陛下,虽然周家臣服陛下,这些日子也没有什么异动,周瑜还在和江东军作战,但毕竟曾经和江东刘风有交情。周氏只有两叔侄出仕,如今周瑜已回到庐江,若是周尚再离开,我们就无法制约周家了。万一出了问题……”阎象立即反对。
但他还没说完,就被袁术打断了。
“没什么不好的,周瑜用实际行动向朕证明了他们周家的态度,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虽然阎象是袁术的智囊,但因为说话太直,有时候袁术还是会感觉没面子,就像现在,他的提议还没讨论就被阎象否决,袁术自然有意见了。
“朕派周尚前去庐江,又不是没有准备,不允许他带私兵,在派十万禁卫军随行,贴身保护连带监视就是。周爱卿的能力很强,舒城又是周家的祖地,应该能很好的承担起防御大任。”袁术越说越觉得可行。
“但是,刘子台那里怎么办?他可不只是和周瑜有矛盾,而是和整个周氏都有矛盾,他能配合彭城尹吗?他会甘心放权吗?”阎象问道。
“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朕会下命令让刘爱卿放权,主动配合周爱卿的。朕将会给其下密诏,等战事结束,朕就将其调回来,位列九卿。”袁术既然提了,自然就有对策。
“主公,刘子台损兵折将,不追究责任也就罢了,怎么能继续升迁呢!”阎象谏道。
“不是升迁,而是对其补偿。”袁术说道,“刘子台追谁朕二十年,原本登基时就想将其调回担任九卿,但因为庐江太过重要,没有合适的接任人选,这才一直拖着。江东军进犯却是意外,贼军势大,他也尽力了。再说了,等他们击破敌军,保住了城池,自然就有功了,调回来也没什么。”
“……”阎象还能说什么,只能沉默,任由袁术施为。但在心里,他已经决定要好好叮嘱随行的禁卫军统领,让他时刻盯着周尚不放松。
入宫觐见,对于突如其来的任命,周尚表现的极为惊讶,然后坚辞不受。用他的话说就是“尽管陛下信任臣,但臣却不能让别人说闲话,有损陛下威仪”。
这种态度让袁术很满意,略带着得意的表情,挑衅似得看了一眼阎象,似乎在说“朕看人没错的”,然后回头,开口道“周爱卿的顾虑朕知道,但爱卿不要多想,争取早日完成任务,到时候就看谁还能说什么!还有,爱卿离家有些时日了,刚好也能回家看看。”
“皇命在身,臣不敢因私废公。”周尚义正言辞,“既然陛下有旨,臣应命就是。到了庐江,定不负皇恩,击退江东贼子。”
“爱卿真乃朕之股肱,庐江就拜托卿家了。”对周尚的态度,袁术十分满意。
就这样,周尚被罢去彭城尹一职,带着十万禁卫军,以镇东将军职督战庐江,取得庐江最高指挥权。
不错的,就是镇东将军,和刘风的将军号一般,只是诏书的签发人不同。这也**裸的表明了袁术对刘风的态度。
“有这么个妖孽般的侄子,压力还真是不一般的大呢!”领命而出的周尚,回想着袁术的刻意拉拢,以及阎象警惕的表情,心中暗自苦笑,“谁能想到,在那小子收到有可能带兵支援庐江之时,就已经定下了计策,如今的局面都在他的掌控中。袁公路这次,真要输的一塌糊涂了。但这样最好,我们周家也能趁机跳出这个泥潭。”
“话说若是放弃我来成全家族的话,恐怕也无需这么大费周章了,那小子还真顾念亲情呢!”想到这,周尚不自觉漏出了一丝笑容。
第二天朝会,袁术直接宣布了自己的决定,没有任何私兵相随,周尚只带了几个照顾起居的随从,和袁术派来的禁卫军汇合后,启程前往舒城。
一道道消息自彭城而起,飞向各地。
……
鲁县,如今曹操亲身秘密抵达这里。
“看来庐江的局势不怎么样啊,否则袁公路也不至连续派人前去支援了。虽然不曾调动大军,但他的禁卫军可出去了不少。”看着从彭城传来的消息,曹操笑着向自己的部下说道。
“不是说已经稳定了局势吗?”作为鲁国方面的守将,担负着大任的曹仁一直忙于和桥蕤作战,对庐江的消息知道的并不多。
“表面上是如此,但我可是清楚,刘风那人不是吃亏的主,若没有必胜的信心,是不会这么任由袁公路增兵的。不是加快攻城,就是立即撤兵。庐江暂且不说,但是舒城,袁公路是保不住了。”曹操向自己的族弟解释道。
“那么主公,拖了这么久,我们也可以反攻了。”曹操下首,一个瘦弱的文士说道。
“是啊,我们忍辱负重这么久,不惜以弱抵强,不往鲁国增兵吗,还把鲁国的几个县城又让给桥蕤,以拉长袁公路的补给线,是时候再次夺回鲁国了。”曹操感叹道,然后话锋一转,开始发布命令,“所有人立即准备,时刻备战,一旦军令下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击破桥蕤大军,夺回鲁国。”
“另外,给泰山的元让传令,让他也同时出兵,收回被袁术军占领的各县。”这个命令,是因之前配合鲁国方面,夏侯惇无奈放弃了几个县城,同样也是为了诱敌深入,拉长袁术的补给线。
除了曹操,其余几处战场也都行动起来。
因为离得最近,曹操依旧是率先发难,第一时间全军出动,麾下大将一个不落,经过三天的苦战,终于击溃了桥蕤和杨弘的征讨大军,重新将战线推到徐州边界。
在即将进入冬季的时候,周尚刚刚离开彭城尚未到达庐江,袁术就收到桥蕤兵败的消息。不但兵败,而且桥蕤战死沙场。幸好袁术手上有替身符,为桥蕤装备了这个逆天道具,桥蕤直接复活与祭天坛上,这才令袁术第一时间了解到具体消息。
上千万大军征讨鲁国,时间长达数月,不但没捞到好处,反而折损十之七八,这让袁术愤怒的同时又感到惊惧。好在曹操同样损失惨重,无力继续征战,否则袁术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坏消息却不止这些。
就在几天后,袁术又收到张勋兵败颍川的消息,同样是由祭天坛复活的将领传达的消息,但作为主将的张勋没死,只是败退到汝南境内,再也无力进攻。
又是两天后,平舆城破的噩耗让袁术几乎气的晕过去。
四处战场,已经有三处大败。
………………………………
第六百一十四章、图谋现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三国之坐断东南最新章节!
“多好的机会啊,可惜我们还是实力不足,要不然就能直接兵临城下,剿灭袁术这个反贼了。”徐州边界,曹操已经扎下大营,带着众将巡视。开口的,依旧是曹仁。
“子孝不必遗憾,以后有的是机会。若是现在我们就能打过去,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曹操说道,“不过有一点说的不错,我们的实力还是不足啊,毕竟兖州当初被破坏的太严重,我们接手的时间又太短。不像袁公路,霸占豫州已经七八年,积攒了丰厚的家底,所以才有底气四处开战。”
“但是这一战之后,他的底蕴就消耗的差不多了,再想像这样随意开战是不可能了,还要担心我们来攻打他。”曹操身边那瘦弱的文士说道。
“是啊,这次也多亏了志才和文若他们的谋划。”曹操对这位文士说道,显然此人,正是曹操的谋士戏志才。
“主公言重了,这是众将士用命的结果。”戏志才谦虚道。
“如今我们的将士折损很大,粮草供应堪忧,接下来该怎么做?向袁术议和吗?”曹操问道。
“停战是必然的,但议和却不能放在表面上。袁术僭越称帝是我们讨伐他的借口,若是此时议和,让天下人怎么看我们?所以必须在暗中磋商停战之事。我们现在很艰难,但袁术更为艰难,损兵折将如此之多,他还能不能压服治下那些大族还不一定呢。”戏志才说道。
“志才言之有理,那就照此行事吧,每天派人前去骚扰杨弘的大营,给彭城的袁公路施加些压力,看看能不能弄些好处。”曹操一语定音。
……
汝南北部,孙坚虽然依旧不能动用武力,每天还要忍受折磨,但带兵出征还是能做到的,只是不能像以前那样冲锋陷阵了。
为了应对张勋的攻势,在郭嘉的建议下,孙坚选择了和曹操一样的策略,且战且退,诱敌深入。为此不但将之前夺取的汝南几个县城丢给了张勋,还在颍川境内放弃了几个县城。
但到如今,这些地方又被收回来了,还趁机又多多下了几个县城,在陈留南部建起了屏障。当然,四面皆敌的孙坚不能全力以赴,以少抵多,为此战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无力再继续捞好处,否则就该消化不良了。
“奉孝觉得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在临时的营地中,孙坚看着郭嘉问道。
“保持进攻态势,但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能再起兵锋,等着袁公路派人来商议停战之事。”郭嘉回答道,“此外,曹兖州也已经击败袁公路的讨伐大军,随时可能挥师,我们还要防着,不给他偷袭陈留的机会,函谷关也要防着西凉军趁火打劫。另外,主公可以给晋阳发去捷报,在朝堂上展示自己讨伐逆贼的功绩。”
……
“张将军,不知贵部可有心再扩大战果,继续向东推进?”平舆城中,蔡瑁问张绣道。
作为天下第二大郡,汝南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南阳更重要,因为南阳占了世祖皇帝出身的光,而汝南则是传统意义上的膏腴之地,豫州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里不但有四世三公的袁氏门庭,还有与其相比也不逊色的许氏家族,此外在三国时代,汝南也是英才辈出,除了袁氏和许氏,还有吕蒙、吕范、陈到等名将。总而言之,汝南的底蕴很足,虽然当初数次被黄巾肆掠,但平舆依旧是个坚城,不好攻打。
袁胤毕竟是袁术的族弟,自宛城败退后,被袁术训斥了一番,但最终还是让其领着败兵驻守平舆,以充实汝南的防御力量,后来又任其为汝南太守,统管一郡。而在刘详兵败后,也将大军并入汝南城。
张勋带着大军征讨孙坚时,虽然也在汝南境内,但却未从这里抽调过兵马,可以说汝南的守御力量还是很强的。
但所谓的强,还要看敌人是谁。上一次刘表和张济联军在平舆城下碰了个头破血流,这次卷土重来,准备的更加充分。尤其是两家再次联军,若是还拿不下平舆,就成了笑话了。
所以,带着雪耻之心而来的双方,对平舆的打击可谓不遗余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平舆城再坚固,也挡不住两方的连续攻击。袁胤的能力还是有的,但无奈他的对手更是不凡。期间袁胤多次向袁术请求派援兵,但袁术根本无力再调集大军,严令袁胤坚守城池,等待张勋成功剿灭孙坚后再去救援汝南,只是从沛国、梁国调来二三十万人,但这根本是杯水车薪。
袁胤也多次请求汝南世家支持,将荆州世族侵入汝南后的恶果也不止一次的向那些大族说明,但得到的帮助依旧很微小。等到孙坚击破张勋将其再次逐入汝南腹地后,刘表和张济都下达了强攻的命令,贾诩、张绣、胡车儿、杨定、蔡瑁、蒯良、蒯越、王威、吕公等全力出手,终于打破平舆的防御,攻入了平舆城……
如今这三方已经获胜的战场,也就这里还有继续攻击的余力,毕竟刘表坐拥一州之地,而且时间也不算太短了。
“本将已经接到叔父大人的命令,宛城已经无力支持继续作战,正欲休兵,若是蔡将军继续追击,本将一定守好平舆城。”张绣笑道。
“呵呵,州牧大人也不忍让大军继续劳顿,已经下令罢兵休整,这次就先放过袁术这个逆贼,待整顿大军之后,再来讨伐。”蔡瑁说道。
这当然不是真正的理由,而是他们已经得到消息,曹操、孙坚已经决定罢兵,若是他们再继续追击,将袁术逼得紧了,就该由他们独立承担袁术的怒火了。
“如此,那我们就来商议一下夺下来的这些县城如何分配吧!”
……
在这三方战场陆续取得胜利的时候,周尚也带着十万禁卫军进入了舒城。他没有周瑜的能力,所以在行军上就慢了许多。但是为了迎接周尚的到来,周瑜也破天荒的连续三天没有再出城作战。
迎接事宜很顺利,没有任何波折。三方战场失利的消息已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