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往生记-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某Ъ彝币瓿烧庑┤砑ㄓτ贸绦虺猓H鏣Q—16型计算机的软件就包括TQ—16型计算机的管理程序、检查程序、ALGOL编译程序及考机程序。这些软件由上海无线电十三厂研制完成,1978年该厂又完成了磁盘操作系统、磁鼓操作系统、网络系统及FORTRAN编译程序等。
    上海对软件的开发最早为1964年,由南京大学和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在J—501型计算机上研制出国内第一个ALGOL语言编译系统。1965年,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又在X—2型计算机上配上了ALGOL—60语言系统。70年代初,复旦大学和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扩充了ALGOL—60编译系统,并成功地应用在709型计算机上,使该机编译速度比同类型机种快一倍以上。1973年,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在655大型计算机上除配置语言编译程序和符号汇编程序外,还首次运行了磁盘操作系统。1973年开始,随着国内系列机的研制,系统软件的开发也加快了步伐,第四机械工业部组织了软件联合设计组,并在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了100系列计算机软件调试中心。上海无电线十三厂又在DJS—131计算机上增加了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相应模块,对实时磁盘操作系统RDOS进行研究使用。使DJS—131计算机系统软件进一步完善,提高了机器的功能。1979年,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在905甲机上成功运行了虚拟存储操作系统。
    二、微型计算机
    1。东海系列微型计算机
    在国外微型计算机蓬勃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上海从70年代中期起,进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调研和资料的收集、消化等工作。1980年12月,上海长江电子计算机厂和上海工业大学合作,采用上海无线电十四厂研制生产的国产四片微处理器芯片,开发成功字长为8位的DJS—051微型计算机,这是上海地区开发成功的第一台自行设计和采用国产元器件组成的微型计算机,共生产134台,并率先在国防、工业控制中得到初步应用。1981年7月,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在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的支持下,研制成功以INTEL8080为CPU的DJS—054微型计算机。该机字长为8位,内存容量48KB,采用S—100总线和CAMAC机箱结构,具有8级中断处理、实时时钟、DMA控制等功能,适用于科学运算、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当年生产116台。80年代初期,相继开发成功的还有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的DJS—056微型计算机、上海交通大学的DJS—053微型计算机、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的DJS—052E微型计算机。这些产品虽然生产时间不长,产量不多,但为上海微型计算机工业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80年代初起,美国英特尔公司对其开发、生产的微处理器芯片作了新的安排,陆续发展和推出8088、80286等新一代的微处理器。美国IBM公司推出了系列化的IBMPC/XT个人微型计算机,影响了整个世界,它代表了国际计算机工业的发展趋势。上海计算机行业为适应这一趋势,把开发、生产与IBMPC/XT相兼容的系列化微型计算机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1985~1990年,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先后开发成功东海0520、0530、0540型3种型号、14个品种,且具有向下兼容的东海系列微型计算机。这类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和水平比早期的微型计算机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85年12月,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开发成功字长为8/16位的东海0520C(最初命名为东海—Ⅰ型)微型计算机。该机以INTEL8088为CPU,主钟频率4。77兆赫,基本内存容量256KB(可扩充至640KB),配有2串1并接口,与IBMPC/XT相兼容,获1985年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在该型号产品开发成功后,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围绕提高主钟频率、扩充内存容量和改变外围配置等方面,在东海0520C的基础上,相继派生和发展了东海0520D、0520SD、0520F、0520DH和0520Z等5个新品种。东海0520微型计算机各种型号产品,1985~1990年,共生产8142台。
    1987年7月,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开发成功字长为16位的东海0530B微型计算机。该机以INTEL80286—10为CPU,主钟频率由IBMPC/AT机的6兆赫/8兆赫提高到8兆赫/10兆赫,基本内存容量由IBMPC/XT机的512KB提高到1MB(可扩充至16MB),装有四串二并接口,配接5。25英寸1。2MB软磁盘驱动器、20MB(或40MB)硬磁盘机、显示器和点阵式打印机,还可扩配光盘、激光打印机和数据流盒式磁带机,与IBMPC/AT微型计算机相兼容。东海0530B微型计算机具有硬件先进、软件丰富、性能稳定可靠,以及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等特点,先后获1987年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98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198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1990年全国质量评比中获一等奖,并获国家质量银质奖。1988~1990年,上海电子计算机厂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在东海0530B微型计算机的基础上,相继派生和发展了东海0530E、0530G、0530F、0530N和0530Z等5个新品种。东海0530系列微型计算机各型号产品,1987~1990年共生产6470台。
    1989年12月,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又开发成功字长为32位的东海0540B微型计算机。该新品开发项目属国家“七五”重点攻关、上海市科技结合生产重点工业项目会战和上海市经济委员会重点新品开发的计划项目。东海0540B微型计算机以INTEL80386为CPU,字长32位,主钟频率8兆赫/20兆赫,基本内存容量2MB(可扩充至16MB),所配外存容量大(硬盘可配到300MB,且可另配60MB数据流磁带机),还可选配光盘和激光打印机等外围设备,系统配有高分辨率CVGA汉卡,中西文操作系统和丰富的中西文支撑软件,与国际主流机型COMPAQ386微型计算机相当,且与IBMPC相兼容,获1989年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990年,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在东海0540B的基础上,又开发成功东海0540B/C25微型计算机。该产品的性能较东海0540B有一定提高,主钟频率从20兆赫提高到25兆赫,还带有64KB容量的在板缓冲存储器,至1990年底,东海0540B和东海0540B/C25两种微型计算机共生产471台。
    2。长江微型计算机
    为适应计算机推广应用和普及计算机知识的需要,上海微电脑厂分别于1987、1988年和1990年开发成功长江—Ⅰ、Ⅱ、Ⅲ型3种微型计算机,这些产品均以6502为CPU,内存容量64KB,均与APPLE—Ⅱ,微型计算机相兼容,长江—Ⅲ型较长江—Ⅰ、Ⅱ型微型计算机增加了RS—232异步通信接口和二级汉字库。1987~1990年,共生产长江—Ⅰ、Ⅱ、Ⅲ型微型计算机8400台。
    1988年12月,上海微电脑厂在承接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的基础上,试制成功CEC—Ⅰ型中华学习机,并定型生产。该机也以6502为CPU,与APPLE—Ⅱ微型计算机相兼容,内存容量64KB,配有二级汉字库,可配接家用彩色电视机,适应了学习和普及计算机知识的需要,至1990年,共生产4000台。同时,上海无线电四厂也生产同类中华学习机5000台。
    3。单板微型计算机
    1981年起,上海地区开展了各种单板微型计算机的开发和生产。上海长江电子计算机厂于1983年试制成功CJ—801单板微型机,1984~1985年又开发成功CJ—803和CJ—804两种单板微型机。这3种单板微型机均以Z80为CPU,字长8位,并配有该厂开发的CJ—BUG监控程序。由于这些单板机具有结构紧凑、价格低廉等特点,在仪器、设备的检测、控制和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1983~1990年,共生产这3种单板微型机2348台。
    1988年,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科技结合生产重点工业项目会战领导小组组织上海市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和上海电气自动化研究所4家单位,开展STD板卡及工控微机应用支持系统的联合攻关,于1989年12月完成了采用STD总线的包含CPU、I/O接口、A/D、D/A转换、开关量输入输出等内容的50种板卡,以及由这些板卡构成4种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任务。至1990年底,共生产和推广了500余块板卡及相应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并在纺织、炉窑、水泥、化工、导弹风洞测试等领域中得到应用。
    4。加固型微型计算机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遵循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设计原则,于1987年12月研制成功一种能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M0572加固型微型计算机,采用MULTIBUS总线,系统软件与INTEL86/300实时类软件完全兼容,并在机械结构和生产工艺中采取了抗冲击、抗振动、耐高低温等方面的措施。该产品获1988年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产品已提供用户156台,为中国的宇航事业和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
    5。微机工程工作站
    为进一步适应机械、电子、建筑、造船、航空等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的需要,1989年,上海市科委向长江计算机(集团)联合公司下达了上海市“七五”重点科技开发项目东海WS—386型32位微机工程工作站的科技开发任务。该公司组织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进行联合开发,并以上海电子计算机厂为总体负责单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1990年12月完成开发任务,并试生产14套。该产品以东海0540B/C25型32位微型计算机为基础,配上高性能的外围设备控制器、大容量磁盘驱动器和高分辨率图形设备等外围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所构成。后由上海电子计算机厂投入生产,先后应用于家具、医药、机械、电子、工业锅炉等领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获1990年上海市科技结合生产重点工业项目会战振兴二等奖。
    6。典型应用系统及软件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崛起和迅猛发展,上海的计算机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应用计算机的数量跃升,应用面发展到科学研究、国防军工、工商企业、邮电通信、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乃至进入家庭。另外,由于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功能覆盖面宽以及系统变化极其灵活等特点,因而它不仅可应用于计算机辅助管理、辅助设计、检测和过程控制,而且还可应用于产品,以发展新一代的智能化、机电一体化产品。
    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围绕银行应用,于1986年开发成功了TQ—031东海微机对公业务处理系统、TQ—032东海微机储蓄柜面业务处理系统和TQ—033东海微机事后监督业务处理系统。1989年又开发成功东海TQ—036工商银行出纳系统。这些系统在上海、广西、云南、贵州、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吉林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得到了广泛使用。至1990年止,已推广应用1000套,为银行的电子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先进装备。
    1990年,上海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采用STD模板开发成功玻璃炉窑计算机控制系统。该系统首先在江苏省海门光色玻璃厂获得应用,在节省电力、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合格率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效益,并在同行业中推广应用。
    上海电子计算机厂与上海家具厂合作,应用东海WS—386型32位微机工程工作站,于1990年开发了家具CAD系统,并投入实际应用。在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和节省原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工效提高了1倍,木材利用率从87%提高至92%。
    黄浦仪器厂自1964年起,开发和生产691(ZLJ—1)、693(09—1)、694(上游二号)、696(ZLS—2)、697(ZST—2)、841(ZST—2D)等机电式指挥仪后,为进一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和用户的客观需要,该厂于1983年5月正式承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下达的带有微处理机的696G(ZLQ—2B)指挥仪的研制任务,在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协作下,于1985年9月试制成功,通过技术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至1990年共生产7套。该产品采用主从结构,以INTEL8086及8087分别为CPU和浮点协处理机所组成的微型计算机作主机,以INTEL8086为CPU的专用单板微型机作从机,并配有主控程序、I/O程序和检查程序。该产品的试制成功,促进了指挥仪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为中国国防现代化提供了先进装备,获1985年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98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1988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促进了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东海系列微型计算机可支持国际上流行的主流操作系统以及相应的支撑软件,还配有硬方案和软方案的汉字软件系统,并结合实际应用,开发和运行了较多的应用软件。上海电子计算机厂于1986年开发成功包含对公业务、储蓄柜面业务和储蓄事后监督业务内容的东海微机工商银行业务处理软件系统,1988、1990年分别开发成功了通信程序/TQTX—1第1。0版和东海中西文智能MODEM实时通信软件。1989年开发成功通用帐务处理应用软件包。1990年开发成功RTOS/CEGA第1。0版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提供秦山核电厂、戚墅堰电厂应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于1989年开发成功内含绘图功能的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上海交通大学于1990年开发成功东海GKS图形核心系统。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于1990年开发成功东海SAP—7算法软件包。此外,上海地区还有不少单位结合实际的应用系统,开发了多种应用程序和应用软件包。
    作者:霉国主子发表日期:2006…01…0316:27:31第18楼中国自主计算机项目
    中国自主计算机项目的历程应当有人去考察一下。
    作者:霉国主子发表日期:2006…01…0317:54:46第19楼中国自主计算机项目的历程应当有人去考察一下
    1956年,国家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电子计算机被列为规划选定的6个重点项目之一,这一决策为发展中国计算机工业奠定基础。
    195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全国科学规划会议精神,创建上海计算机事业,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设立计算机专业,复旦大学设立计算数学专业。同时,从上海有线电厂、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708研究所等有关科研单位中,组织科技人员着手研制电子计算机。1958年10月,以这批科技人员为基础组建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后改称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并着手研制“沪1型”计算机,经艰苦努力,完成了运算器与控制器的联调,后未继续研制下去。但对培养人才,为以后研制成功各类电子计算机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1959年,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与上海有线电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合作研制成功103型电子管计算机,这是上海地区诞生的第一台计算机。1964年,又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万次的J—501型电子管计算机。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上海从事研制模拟电子计算机的单位有上海无线电器材厂、上海继电器厂、上海雷磁仪器厂、上海科学仪器厂和上海热工仪表研究所等单位,但这些模拟计算机的研制都没有定型或投产。
    1964年初,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组织技术力量,开始从事数字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在上海无线电仪器厂设计科内组建6401小组,专业从事数字电子计算机试制。1966年6月1日,上海建立国内最早专业生产电子计算机工厂——上海无线电十三厂,厂址在胶州路397号,其前身为上海无线电仪器厂的6401小组。建厂时职工262人,主要技术力量有宋百川、陈国尧和陈行祥等工程技术人员63人。上海无线电十三厂的建立,是使计算机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业生产的重要步骤。从此,上海逐步形成了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工厂企业三结合发展上海计算机工业的局面。同年底,上海无线电十三厂以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设计研制成功的科研样机为基础,结合工厂的实际生产工艺,试制出每秒运算2。5万次的X—2型晶体管数字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运算。1967年,又研制成功TQ—1型工业控制计算机,较早用于电力及化工系统生产过程控制。1969年,为解决上海地区科学运算的需要,筹建了上海计算中心,后发展成为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1971年底,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运算速度为每秒11万次的709型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与此同时,上海仪表电讯工业系统的上海调节器厂、新安电工厂,手工业系统的上海长宁拉手厂(后改名上海长江电子计算机厂、上海微电脑厂)和上海中兴无线电厂等单位也开始试制、生产数字电子计算机。1970年4月,上海无线电十三厂为加速发展计算机产业,迁址至南京西路1486号,有职工801人,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的四分之一。
    自1966年至80年代初,上海计算机工业发展极其迅速,并研制成功一批国内有影响的大、中、小型各类国产电子计算机,主要有X—2型晶体管计算机;J—101型低速集成电路计算机;691(TQ—5A)型数字集成电路计算机;TQ—16(709)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生产量大、应用面广的DJS—131小型多功能电子计算机;每秒运算100万次的655(TQ—6)大型数字通用计算机,以及每秒运算达350万次的905工程乙型计算机等产品。上海自1966年至1981年累计电子计算机产量总和占全国同期计算机总产量的53。6%。
    1973年5月,上海无线电十三厂自行设计研制成功TQ—12型台式计算器,后经不断改进、完善,发展成A、B、C、D等8种型号,共生产24630台,是市场供不应求的热销产品。1975年,上海开始研制微型计算机。1980年底,上海长江电子计算机厂和上海工业大学合作,采用上海无线电十四厂四片微处理器芯片,研制成功上海地区第一台DJS—051型国产微型电子计算机。1981年7月,上海电子计算机厂研制成功以INTEL8080为CPU(中央处理器)的DJS—054微型计算机。此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DJS—056微型计算机;上海交通大学研制成功DJS—053微型计算机;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研制成功DJS—052E微型计算机等。从此,微型计算机逐步发展成为上海计算机工业的主流产品。
    在计算机主机发展的同时,上海地区计算机外围设备也获得相应的发展。其中,主要有光电输入机、软硬磁盘机、磁带机、打印机、显示器和绘图仪等。
    1978年6月,为加速计算机工业发展,成立了上海市电子计算机工业公司,隶属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下属有上海无线电十三厂、上海电讯器材厂、黄浦仪器厂和上海无线电二十三厂等14家单位,职工7868人。1984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发展上海市计算机工业,将上海市电子计算机工业公司和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合并,成立上海市计算机公司,直属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其时,全市从事电子计算机研制、生产的职工达到120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000余人。计算机产品从无到有,不断壮大,从单一品种发展到多门类的各类电子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应用范围亦由科学计算扩展到铁路、邮电、金融、电力、工业、商业、教育等系统的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工业监测和实时控制。1979年,仅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年工业总产值达1。2亿元,上缴利税4057万元。至1990年,累计生产各类大、中、小型计算机731台,东海系列微型计算机15083台。
    正文 一
     更新时间:2008…12…13 3:23:08 本章字数:2379
    《庄子齐物论》记载:“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老先生自己一梦不要紧,可苦了后世的芸芸众生,经年累月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的附庸风雅已经将这个话题嚼烂了,很得到一些超脱者或貌似超脱的人追捧。
    可是套句俗话讲,他老先生这个过程符合得意忘形的一切条件。
    可是白云下面是黑土,人总得过日子,盛极而衰,有始有终,没有绝对状态的东西,所以老庄同志睡觉也会自然醒。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空间与时间交叉变换刺激着老同志的大脑中枢神经,使其思维出现蒙太奇式的效果,分不清到底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周。于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浪漫的故事就这么诞生了。
    我的故事就是从这么一个奇怪的梦开始的。
    当然了,不是我做梦了,而是在三十年前。
    1963年正是华夏度劫之时,天灾人祸谁也说不清楚,反正是人力无可反抗。我们的主人公曹长久就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