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家-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话说,宋晓卫刚刚到浩阳来上任的时候,并没有将这个任命的“精神”吃得很透彻。这样的安排,大致和其他省委主要领导秘书的后续安排差不多。全省十五个地州市,党政一把手之中,领导秘书出身的不止一个,如果算上省委省政府直属厅局委办的一把手,领导秘书出身的就更多了。领导秘书,本来就是仕途上一条极其快捷稳妥的晋升之道。
宋晓卫只是隐约得知,他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看住”刘伟鸿。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伟鸿的身份曝光,背后的庞大势力逐渐浮出水面,宋晓卫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尽管还是模模糊糊的,总算是触摸到了一丝真相。原来自己一不小心,差点被卷入了高层政治斗争的漩涡。
刘伟鸿是老刘家的嫡系子弟,怎么都不能以一个普通市长来看待。
在此之前,宋晓卫对于方东华与更高层某个庞大政治世家的关系,也只是略知一二。他只是方东华的秘书,有些事情,方东华肯定不会对他明言的。政治上的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去悟。至于能够悟出多少,就看各人的天赋了。
据说刘家和那个庞大政治世家的关系,不是那么和睦,而刘伟鸿更不招人家待见。
渐渐了解深入一些之后,宋晓卫心里寒气大冒。他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杆枪”稀里糊涂的就被派到浩阳来了。不管斗争的最后结果如何,“枪”的下场总归不是那么好的。
不过宋晓卫纵算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却是苦无化解之策。他的“恩主”是方东华,方东华让他干的事情,他不可能不干。领导秘书固然是升迁的快捷途径,但自身的前程,也和领导紧紧捆在一起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问题在于,方东华交给他的这个“任务”也未免太艰巨了些。且不要说刘伟鸿的偌大来头,单是刘伟鸿自身的本事,宋晓卫就拿他没辙了。
几经交手,一败再败!
眼见得自己刚刚展开的仕途,前程一片黯淡了。
好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胡幼青案,方东华为了自身的前程,赤膊上阵。宋晓卫大大松了口气。他非常清楚,刘伟鸿这一去大宁,从此之后,就不会再和他“腻”在一起了。没有几分把握,方东华是绝对不会亲自出马的。就算不能彻底拿下刘伟鸿,起码也会将他发配到边缘部门去坐冷板凳。
谁知道刘伟鸿的大宁之行,竟然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真不知道刘伟鸿有何种本事,连方东华都碰得鼻青脸肿。
是的,就是鼻青脸肿。
尽管具体的交锋过程,宋晓卫并不清楚,但从省委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之中,宋晓卫可以肯定,方东华吃瘪了,而且是大大地吃了一瘪,不要说还手之力,甚至连招架之功都没有几分,狼狈异常。不得不全面向刘伟鸿妥协,主动将刘伟鸿送到了市委书记的宝座之上,以此来换取刘伟鸿暂时“息怒”短短几天时间,宋晓卫透过自己在省城的一些关系,略略也打探到了一点消息。刘伟鸿出任浩阳市委书记的提议,就是出自方东华之口。随即获得了省委书记胡高山和省长李逸风的赞成,这才在极短的时间内达成了“共识”更深入的内情,宋晓卫打探不到。
总之方东华一定是被逼到了墙角上,再也想不出其他应对的办法,才不得不打白旗的。
方东华是什么人?
省纪委书记!
从县里地区一步一个脚印走上这个高位的,数十年官场斗争的经验,何等丰富?愣是被刘伟鸿一出手就打趴下了。只不知道这后面,有没有老刘家高层的幕后推手!
估计应该有。
宋晓卫实在不大相信,单单凭刘伟鸿自己,就真的能如此干净利落地击败方东华那个“老狐狸”“刘书记,浩阳今后在你的带领下,肯定能够日新月异。”
宋晓卫脑袋里翻江倒海,脸上却始终带着温和的微笑,很自然地拍了刘伟鸿一记马屁。
刘伟鸿微笑说道:“宋书记过奖了,浩阳这一年多来的发展,主要还是市委市政府集体领导的功劳,我们有个好班长嘛。”
这样的场面话,也是必须要说的,倒不是在打宋晓卫的脸。
宋晓卫笑着,连连摆手。
刘伟鸿抽了一口烟,说道:“宋书记,蒙城是个好地方,相信宋书记过去之后,一定能够带领蒙城的干部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宋晓卫微笑说道:“这个可不敢当,蒙城的经济要大发展,关键还是要依赖地委行署的英明领导……不瞒刘书记,和你搭档的这一年多,我确实学到了不少经济建设的经验。很感谢啊!”
宋晓卫说这话,看上去颇为诚恳。
省委决定由刘伟鸿出任浩阳市委书记,在商议宋晓卫的去向时,就提到了浩阳这一年多来的经济飞速发展,认为宋晓卫在发展经济建设这个方面,也是有一定才能的。虽然浩阳的经济建设是刘伟鸿主抓,毕竟宋晓卫是市委一把手,亦是功不可没。所以最终决定让宋晓卫去蒙城担任常务副专员,协助专员主抓经济建设工作。
不然,说不定就将宋晓卫调回省里的大机关去,闲置起来了。
现在马上就要离开这令人生厌的浩阳,去往新的岗位,宋晓卫心中除了屈辱,自也充满着希望。而且宋晓卫正在修补他和刘伟鸿之间的关系。不管宋晓卫心里是如何的痛恨刘伟鸿,却不想真的往死里得罪这样一位前程无量的正宗红三代子弟。如今彼此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了,宋晓卫才不会对过去的矛盾耿耿于怀,能够和刘伟鸿把关系搞好一点,绝不是坏事。
政治就是政治,可不是小孩子打架斗气。
刘伟鸿微笑说道:“宋书记太客气了,我对宋书记的才华和人品操守非常钦佩,希望宋书记以后还能够经常指点我们浩阳的工作。”
看来,刘伟鸿和宋晓卫是一样的心思。
宋晓卫哈哈一笑,抑郁的心情略略有所好转。
第764章刘书记的重点工作
宋晓卫和刘伟鸿的所谓交接,只办了一天。晚上,刘伟鸿代表浩阳市委市政府,在浩阳宾馆设宴,为宋晓卫践行。
中午则是地委书记曹振起和专员朱建国设宴为宋晓卫践行,地委行署的主要领导都到了。宋晓卫是地委委员,当得起这个礼节。说起来,曹振起对宋晓卫也还是有点愧疚之意。在他的地盘内,没能照顾好宋晓卫,被刘伟鸿挤走了,脸上无光。
不过宋晓卫不这么想,只要快快离开这里就是了。
况且,败在刘伟鸿手下,现在宋晓卫也并不觉得有多丢人。方东华不都败了吗?
次日一早,宋晓卫离开浩阳,返回大宁。尽管省委已经内定由他出任蒙城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但正式的任命文件尚未发布,还有一个程序要走。等正式任命文件发布之后,自有省委组织部的人送他去蒙城上任。
宋晓卫直接从大义岭地委大院走的,没有再回市委大院。
上午八点三十分,刘伟鸿准时走进市委办公大楼小会议室,市委常委会议在此召开。这是刘伟鸿出任浩阳市委书记之后,第一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
目前刘伟鸿书记市长一肩挑,浩阳市委班子,只剩下十个人。和地委班子一样,是双数。
其他九位常委,早早就到了会议室。
刘书记上任之后的第一次常委会议,大伙自然不能迟到,必须早一点赶到,迎接刘书记——浩阳市历史上唯一一位不是地委委员兼任的市委书记,同时亦是威望最高的市委书记。这也是基本的礼节。
八点二十九分,刘伟鸿缓步走进会议室。
常务副市长熊光荣带头起立,用力鼓掌。很快,会议室掌声响成一片。
刘伟鸿拍着手掌走过去,微笑点头致意,来到主席位置,双手轻轻往下一按,掌声戛然而止。
“同志们,都请坐!”
刘伟鸿当先在主席位置上坐下来,微笑说道。
常委们依言落座。
刘伟鸿的眼神在与会成员脸上一一扫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古建轩、市委副书记刘庆隆、市纪委书记李大群、组织部长丁立国、常务副市长熊光荣、政法委书记龙宇轩、宣传部长张守正、常委副市长樊国生、市委办主任韩进喜。
都是老熟人了,不过今天再看这些人,表情与往日很不相同,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望着刘书记,刘书记的眼神望过来,便微笑点头致意。
浩阳市从今天开始,正式进入“刘伟鸿时代”今天这个常委会,很多议题都是宋晓卫在的时候定下来的,因为刘伟鸿忽然被省纪委的干部带走,市里面的一些工作实际上暂时停顿了下来。也不是说刘伟鸿不在,浩阳市的工作就没人做了,关键大家都在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一个最后的“判决”实在没有什么心情来管工作上的事情。
如果真换了市长的话,很多工作就得重新安排。
不料市长没换,换了书记!
好在刘伟鸿原本就是浩阳市事实上的一把手,坐在宋晓卫曾经坐过的位置上,没有丝毫“不适”很快会议便走入了正题,开始研究各个工作。刘伟鸿和宋晓卫的不同之处,也便逐渐显现出来。所有的议题,刘伟鸿都听得很仔细,不时还会追问几句,将事情搞清楚。
这倒是刘伟鸿一贯的工作作风,熊光荣樊国生两位副市长,早就已经习惯了的。其他班子成员,亦素有耳闻,谁都见怪不怪。不过大家也明白一件事情,在刘伟鸿的领导之下,以前的很多工作习惯,可能是需要做一定的调整了。
官场上,什么叫工作环境?一把手的工作作风,就是你的工作环境。
每个副手,都要自动自觉地去适应一把手的工作习惯。像刘伟鸿这种做市长做得强势无比,不将市委书记放在眼里的“官场另类”毕竟是极个别的现象。
刘庆隆等以往与宋晓卫关系走得比较近的班子成员,心中固然颇有几分忐忑,但也不是特别不安。刘伟鸿尽管十分强势,但仔细想想,却也能发现,刘伟鸿其实还是比较讲究规则的。只要你不主动去招惹他,他就不会针对你,能够做到相安无事。尤其要紧的是,不管你是谁的人,关键是本职工作要做好。做好了本职工作,刘伟鸿便高看你一眼。
在这样的书记手下工作,反倒比较单纯,各种关系没有那么错综复杂。因为有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嘛。
所有的议题讨论完毕之后,大家的目光又聚集在刘伟鸿的脸上,等候刘书记做最后的总结发言。
“同志们,我这里还有一个工作,要和大家谈谈……”
刘伟鸿端正了坐姿,不徐不疾地说道。
大家便打起了精神。刘书记上任之后的第一个常委会议,特意提出来的工作,不问可知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就代表着今后一段时间,市委主要的工作方向。
“我想要谈的是干部队伍建设。说起来,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还是必须要说,而且要重点讲。浩阳市高速发展的基本保证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干部队伍建设。唯有打造了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我们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有动力的。当然,这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应该如何去打造,就很值得商榷了……”
大家的神情益发专注起来,少数人眼里闪过一抹不安的神色。
果然,刘书记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抓帽子。说起来,是有点太迫不及待了。刘伟鸿到底年轻气盛,耐心上略微欠缺了些。不过这也与他强势市长的经历有关。他不是新书记,所以就没有必要过渡。一上任,立即便伸手抓帽子,也说得过去。
“大家都清楚,前不久市委已经向地委和省委打了报告,阐述了在县级行政区撤区并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个事情,最初我和宋书记就经过了反复的商量探讨。为什么要搞撤区并乡呢?实际上就是一个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也是一个政权机构简化,提高效率,基层政权责权匹配的问题。我们浩阳市,三个街道办事处,十个区,五十三个乡镇,将浩阳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辖境,割成了许多的小块块。大的乡镇,不过管辖六七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十几二十个行政村,一两万人口。小的乡镇呢,那就更不像话了,管着十来个行政村,三四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六七千人。有些地方,一个大点的村庄都有两三千人。所以整个浩阳市,除了市区之外,就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心城镇。尤其是北部,这个问题更加的突出。同志们,大家都应该看到,中心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好像国家的直辖市,一个直辖市,能够带动周边好几个省区的经济发展,而其本身,也是国家一个很大的财政收入来源。现在我们这种管理架构,乡镇的权限太小,功能不全,压根就没办法真的搞几个中心城镇起来,因此,这个撤区并乡,我认为是势在必行,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了嘛。”
刘伟鸿侃侃而谈,熊光荣嘴角略过一丝笑容。他追随刘伟鸿好几年,还很少见过刘伟鸿作报告长篇大论的,一般都是言简意赅,交代清楚工作就是了,从不啰嗦。
也就是这个撤区并乡在刘伟鸿心目中十分重要,所以才破例说了这许多的话。
“现有的四级管理架构,事实上就凸显了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首先就是一个惰性。乡镇行政区划太小,没办法形成合力。从而就很影响干部们的积极性。就算有个别干部想要干点事,他也没那个条件,没那个环境支持。久而久之,一切唯上的心理就形成了。干什么工作,都需要上级先给个明确的指示,没有指示,就什么都不干,一天到晚混日子。浪费了时间,消磨了锐气。惰性,是我们当前干部队伍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必须要加以解决。第二个,就是不干正事。呵呵,大家不要认为我是在危言耸听。因为正常的工作大家都不重视了,但精力又充沛,怎么办呢?总得找点事情打发时间。于是打牌的打牌,赌博的赌博,聊天的聊天,作风越来越懒散,正经的工作越来越拖拉。这样的一支干部队伍,这样的一种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叫我们的老百姓如何还能够相信我们这些干部呢?同志们,这不是个小问题啊,往大里说,关系到我们执政党的根基!”
刘伟鸿说着,语气渐渐的严厉起来。
会议室的气氛,也变得紧张了几分。
“第三个,就是人员超编,两三个萝卜一个坑,人浮于事,推诿塞责,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今天这个会议,就要请大家都来谈谈,看看要怎样搞,才能把干部队伍建设抓好,抓出成绩来!把这个工作抓好了,其他工作就能迎刃而解!”
第765章雷厉风行
市委常委会议结束之后,刘伟鸿邀请刘庆隆和丁立国到他办公室坐一会。
宋晓卫今天上午刚刚离开,刘伟鸿倒是不好马上就搬到他办公室里去办公,依旧还是使用市政府办公楼那边的办公室。当然,搬是迟早要搬的,老是留在二号办公楼,也不成体统。刘伟鸿眼下尽管是书记市长一肩挑,但这不过是权宜之计。
他这个市委书记的任命,本来就十分仓促。省里亲自干涉县级市一把手的变动,要算是破例了。自也不可能在为浩阳来安排市长人选。这要由曹振起朱建国他们去决定。向上越级固然是大忌,但领导老是越级向下面伸手,也不见得就很受人欢迎。
估计曹振起不会同意刘伟鸿兼任市长太长时间的。刘伟鸿书记市长一肩挑,这个地区首府,曹振起都快要完全管不到了,这肯定不行。
刘伟鸿新任市委书记,马上找党群副书记和组织部长谈话,倒也在情理之中。
来到市长办公室,刘伟鸿微笑着邀请刘庆隆丁立国在待客沙发上落座,陈凯华奉上香茗。
“庆隆同志,立国同志,刚才会议上,同志们基本都赞同严抓干部队伍建设的提议,我们再仔细商量一下,看看怎么把这个工作落实下去。”
刘伟鸿一边给两位副手递烟,一边随口说道,语气很是平和。
以前他称呼刘庆隆为“刘书记”或者“庆隆书记”现在自然而然改口了,一律称“同志”这也是秉承刘伟鸿在市政府那边养成的习惯。对班子里的同志一视同仁。
刘庆隆心里略略有些别扭,已经很少听到这样的称呼了,只有地委主要领导才会这样称呼他。不过脸上自然不会带出来。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眼下的刘伟鸿,已经不是刘庆隆可以直接抗衡得了的。区区一个称呼,又焉敢计较?
刚才的常委会议,大家对刘书记提出来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议题,俱皆是交口称赞,谁都不说一个“不”字。这是刘伟鸿出任市委书记之后正式提出的第一个议案,也等于是今后刘伟鸿的执政宣言,在这样的原则性问题上与新书记唱反调,难道脑子进了水不成?
刘伟鸿做市长都能将市委书记压得喘不过气,更何况现在正儿八经成了市委书记!
刘庆隆连忙说道:“请书记指示!”
在宋晓卫的“阵营”之中,刘庆隆是最稳重的一个,基本上很少做出头鸟。但同时,刘庆隆也是最坚定的一个,凡是宋晓卫的指示,执行起来绝不含糊。对于刘庆隆这个性格,刘伟鸿其实是比较欣赏的。不管怎么说,刘庆隆低调又有原则,正是成为官场不倒翁的必备要素。
如今换了市委书记,刘庆隆依旧是老办法应对,不自己拿主意,一般情况下,按照一把手的意见办理。
丁立国不吭声,只是专注地望着刘伟鸿。他本不是多话的人,早就被划入刘伟鸿的阵营,无需再对刘伟鸿表白自己的忠心。
刘伟鸿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说道:“庆隆同志,商量工作嘛,大家畅所欲言。单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怕是没有那么全面。”
刘庆隆笑笑,也不再说话。
一把手这种“假惺惺”的话语,完全不必当真。你刘伟鸿要是个好相与的,又何来偌大的跋扈名声?你新官上任,怎么说我们怎么执行就是了。
可别想钓我的鱼。
见了两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刘伟鸿也就没再客气,正色说道:“撤区并乡是大势所趋,虽然地委和省委都还没有正式的批复,但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做这个准备。一旦省委批准试点,我们就可以拿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案来。”
这位,似乎已经认定省里肯定会批准他那个方案,而且一定会是拿浩阳做试点。
这倒也是刘伟鸿的特色,一贯都是如此自信的。
“撤区并乡工作要搞好,有几个重点。第一个当然是区域的重新规划。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从有利于经济发展来搞。重点还不在于撤区并乡,重点在于建镇,建中心城镇。中心城镇对于带动周边地域的经济发展,作用很大。像现在林庆县夹山镇,就已经带动了整个林庆县北部经济的发展。重新规划行政区域,要按照这个原则去搞。这个我们到时候再仔细商量,全盘筹划。这二个重点,就是干部任命。合并区域,只是具备了基本的条件。任命合适的干部去领导这些新的乡镇,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所有的群众均会受益。”
刘伟鸿侃侃而谈,没有丝毫的滞窒,可见这些事情他早就思虑了无数次,已经成竹在胸。
对刘伟鸿说的这两点,刘庆隆和丁立国都没有异议。刘伟鸿已经以事实证明了他的正确性。林庆县夹山区正是因为有了他这个好的领头人,才实现了大踏步的飞速发展。
“要怎样选定合格的领导干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大家都知道,选拔干部,要德才兼备。但怎样的干部才算是德才兼备,有没有硬标准来衡量呢?我觉得,可以借鉴一下林庆组织部的经验,那就是干部考察制度规划化,经常化。考察干部不能是一锤子买卖。毕竟这中间需要了解的信息太多了,一次考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综合衡量,才能挑选出最合适的干部。这个工作,恐怕就要多多辛苦两位了。”
刘庆隆和丁立国频频点头,眼里都闪过一抹古怪的神色。
刘书记的不谦虚,时时刻刻都表现出来了。
林庆县委组织部那套干部考察制度,不就是刘伟鸿在担任组织部长的时候搞出来的吗?估计他心里头一直都想要在浩阳市依样葫芦,只是一直未得其便。如今一做市委书记,便迫不及待地提了出来。
“书记,林庆县委组织部的干部考察制度,确实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书记当初亲自抓起来的嘛,哈哈……这样,我和立国同志这两天去林庆取取经,和林庆的同志好好沟通一下,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再根据我们浩阳的实际情况,搞一套制度出来。”
刘庆隆微笑着说道。
这马屁也算拍得很有功底。如果刘伟鸿不是浩阳市委书记,刘庆隆是绝对不会提出去林庆县委组织部取经的,那不是故意甩宋晓卫的巴掌吗?如今自然一切都不同了。
丁立国也点了点头,说道:“我赞成庆隆书记的建议。”
刘伟鸿笑道:“工作上进行相互交流也是必要的嘛,我看可以。”
看得出来,刘庆隆对这个工作还是比较在意的。换了新书记,刘庆隆担心的就是被边缘化。以刘伟鸿的强势,党群副书记被边缘化的可能性相当的大。如今刘伟鸿主动请他商量,将干部考察的重任交到他的手里,应该也可以解读为一种善意的信号。
刘伟鸿调任浩阳市一年多时间,强势过人,先后干掉了好几个市委常委,最后连市委书记也挤走,可以说犯了很大的忌讳。这个时候再要是针对刘庆隆出手,未免过分。而且做市委书记和做市长,是不同的。市委书记一把手,考验的就是掌控能力和团结协调的能力。这是刘伟鸿第一回担任县级行政区的党委书记,他也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