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家-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有时候也不能太性急了,可以慢慢来。你看,现在平原这边的情况,差不多又变成和越中那边一样了。陈剑和张培恒他们那批人,你没必要逼得太紧,真的!”
贺竞强的双眉便轻轻往上一扬。
李慧语知道,可能自己的话是说得过于直白了一点。可是她觉得,有必要说,不说不行了。当初在越中的时候,贺竞强就是过于强势,把班子里的同僚们都得罪惨了,虽然借助老贺家的大势力与贺竞强本身出色的政治手腕,最终获得了胜利,将好几个不对路,屁股又不干净的班子成员,都干掉了,但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贺竞强也并未捞到太多的好处。如今刚刚到平原没多久,马上又和市委书记副书记们搞得势同水火,李慧语是真的为贺竞强担心了。
陈剑可是深得袁东平的看重,而袁东平马上就要成为陇西省委书记,贺竞强在陇西的处境,不又要变成和在越中时一模一样么?如果在平原在立足不稳,再往哪里去呢?到了正厅这个台阶之上,太频繁地变动工作岗位,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贺竞强给高层大佬的印象,可是一直都很沉稳的。如果每到一地,都不能与同僚们搞好关系,只怕会引发一些大佬对他的质疑,需要重新对他进行评价了。这对贺竞强今后的仕途之路,异常不利。
“你刚刚到,我认为不要急着出成绩,还是要先和同志们搞好团结。步子稳一点,不要太快。”
李慧语轻言细语地说道,朝着贺竞强嫣然一笑:“其实,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这句话,固然是妻子对丈夫盈盈爱意的表现,也确是实情。
三十三岁的地级市市长,全国都是独一份。尽管有老贺家的大牌子罩着,亦能说明贺竞强自己的本事,着实了得。
贺竞强轻轻一笑,握住她的小手,点了点头……
两天后,刘伟鸿出现在贺竞强的市长办公室。
贺竞强的办公室在政府办公大楼的三楼西端,他的秘书小傅,老早就在政府办公大楼的门口迎候。挂着市委二号拍照的奥迪车在市政府大楼门前一停稳,小傅便即疾步上前,给刘伟鸿拉开了车门。
市政府为督察局的同志们配了五台车五名司机,不过这一回,贺竞强还是亲自派出了自己的司机,开着二号车前往欣悦大酒店迎接刘伟鸿。
这还是刘伟鸿抵达平原之后,头一回前往市长办公室,贺竞强自然要客气一些。
“刘局,请!”
小傅恭谨万分,微微佝偻着腰,在一旁领路,摆出了一副完全将刘伟鸿当作顶头上司来看待的姿态。
平原市政府办公大楼一共六层,没有安装电梯。在小傅的陪同下,刘伟鸿来到了贺竞强的办公室门前,办公室的门是打开的,贺竞强站在办公室中央迎接刘伟鸿。
“贺市长!”
“刘局!”
两人紧紧握手,气氛很是融洽。
“来,刘局,请坐!”
寒暄已毕,贺竞强请刘伟鸿在代课沙发上落座,两人并肩坐在长沙发上,小傅奉上香茗,退了出去。
“刘局,有关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的一些问题,我写了个初稿,请你斧正。”
没有多少客套话,贺竞强直奔主题,随手将搁在茶几上的一份打印稿,轻轻推到刘伟鸿面前。
“斧正不敢当,我拜读贺市长的大作。”
刘伟鸿微笑点头,伸手拿过了那份材料,入手很厚,刘伟鸿粗略估计,应该有五六千字,超过了督察局那份附件的原稿。
这份稿子,必定是贺竞强亲手操刀,如此重要的文件,贺竞强不大可能假手他人。
刘伟鸿说得明白,调研报告的附件内容,不能改,只能改格式,以平原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上报陇西省委省政府。不过照这个字数来看,贺竞强显然加了一些内容进去。
刘伟鸿认真阅看起来,贺竞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身子微微往后,靠在了沙发里面。
果然,贺竞强这个报告,与督察局的附件原稿,有了一些区别。督察局的原稿,如同刘伟鸿所言,就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没有任何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分析。贺竞强拟定的这份报告,将这些方面的内容加了进去。平原市委市政府向陇西省委省政府呈送的正式报告,自然有着标准格式的要求。贺竞强不但例举了督察局原稿里面描述的一些事实,还从平原市委市政府的角度,对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做了一定的分析。不过对原稿里面描述的事实,基本原文照抄了,没有进行增删。
刘伟鸿看得很仔细,约莫四十分钟之后,才缓缓合上材料,微笑说道:“贺市长,我个人认为,这份报告很好,非常的客观公正。”
“我就是个厨师而已,加了一下工,不算什么。”
贺竞强淡淡地刺了刘伟鸿一句。
刘伟鸿轻轻一笑,却也没有在意。
第1149章调研结束
十一月中旬,几台小车和一台面包车奔驰在平原通往秦关的公路之上。
打头的,是挂着平原市委一号牌照的丰田皇冠,市委书记陈剑的座驾。刘伟鸿与陈剑并排坐在后座上。紧随其后的,则是省国资办主任孙昌平的凌志,再往后,则是一台面包车,也挂着平原市的牌照。
国务院国资办督察局结束了在平原为期四十天的调研考察,返回首都。
这一回,按照刘伟鸿的要求,平原那边派了一台面包车,送督察局的同志们回去,省国资办一共来了三台车,也还有几个空位置,足够坐下所有人了。
但市委书记陈剑,坚持要亲自送刘局去秦关市,以尽地主之谊。陈书记一番心意,刘局长自然也不好婉拒,便与陈剑同车而行。
阳历十一月,农历深秋。
黄土高原已经一片肃杀之意,草木枯黄,落叶飘零。
不过看得出来,陈剑的心情很好,不时与刘伟鸿谈笑风生,隔一段时间就要放下车窗,与刘伟鸿一起抽支烟,兴致高昂。
陈剑的心情,刘伟鸿倒是能够理解。
昨天,督察局在市委办公大楼大会议室,正式向平原市委市政府和省国资办通报了此番调研考察的最终结果。平原市委市政府两套班子的全体成员俱皆参加了这个通报会议。
通报由刘伟鸿亲自进行。
督察局的调研总结报告,差不多有将近七千字,刘伟鸿对着稿子念。
这份调研报告,大致与刘伟鸿曾经给贺竞强看过的那份初稿差不多,略微增加了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市第一百货公司,三水泥厂和市物资公司的情况。
因为这份调研报告,最终是必须要向平原市委市政府进行通报的,所以也没有过分强调保密。在最后定稿之前,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平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基本上都已经清楚了。
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调研报告竟然肯定了平原市政府前段时间“卖企业”的做法,认为这是国有企业改制的一种新模式。主旨是引进外资,特别是引进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对内陆地区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的改造,可以尽快帮助这些企业走出亏损的状态,迅速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
刘伟鸿在调研报告里指出,平原市政府不是简单地将亏损国企“一卖了之”而是充分考虑了“合作发展”的模式。将亏损的国企,折价之后并入新的公司,解决了部分国企职工继续就业的问题。同时,这些企业还保留着国企的股份,为平原市政府今后增添了新的收入来源。相对来说,比“一卖了之”的一锤子买卖,要更加合算,眼光更加长远。
应该说,督察局的这个调研报告,格局比较高,没有纠缠于具体的细节问题,而是从后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平原市国企改制的模式。力图整理出一个“样板”给所有类似地区去借鉴和参考。
当然,调研报告也没有光说好话,也列举出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两点加以着重说明。第一点谈到了对下岗职工的安置,还存在漏洞。特别将邓友章和邓婉儿一家的情况写入了报告正文。调研报告里面毫不客气地指出,类似邓友章邓婉儿这种情形的出现,责任在政府。平原市政府,制革厂的上级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没有及时发现邓家的困难情况,没有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导致邓婉儿辍学,靠乞讨维持父亲和自己的生存,这是一个极大的失误,在群众之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也是制革厂群情激愤,对政府主导的国企改制工作意见很大的导火线之一。
调研报告的第二点,则是着重指出,在破产重组的过程之中,思想教育工作和相关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以红星锻造厂为例,市政府的重组方案,股份制模式是对的,红星厂必须要经过这样的改造,才能重新适应形势,适应市场竞争,不然就会越亏越狠,被迫破产。但在重组之时,对合作方恒兴机械制造集团的无形资产计算,没有做好应有的解释工作,让红星锻造厂的干部职工们产生了很多的误解,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坏影响。
总体来说,这个调研报告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既有肯定也指出不足。许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暗暗点头。
但对于陈剑而言,他并不关心这段内容,他关心的是,与市第一百货公司,三水泥厂,市物资公司等单位有关的内容。
这也是陈剑现在心情很好的原因之一。
对于市第一百货公司等单位的调研情况,调研报告里说得比较简陋,没有进行很深入的披露,只是提醒平原市委市政府对这些单位的改制工作,进行持续的引领和监督。
刘伟鸿言而有信。
如今刘伟鸿就要离开平原了,无论如何,陈剑也要亲自送刘伟鸿一程,以表示自己心中的感激之意。
当然,陈剑也很清楚,市第一百货公司,三水泥厂那些单位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刘伟鸿这一回没有给他揭穿,不代表着他可以永远高枕无忧。只要他与贺竞强的矛盾一天不能化解,被揭穿的危险就一天都会存在着。
不过这不要紧,陈剑所要争取的,就是这么一个缓冲的时间。归根结底,他与贺竞强之间,没有私人矛盾,只是权力之争。只要他适时作出了让步,贺竞强也不会往死里下手。在此之前,陈剑也有过要让步的想法,但时机不成熟。陈剑那个时候,退无可退。而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刘伟鸿的平原之行,为他争取到了最宝贵的一个月时间,陈剑可以从容布局自己的退路。
因为就在昨天,中央已经正式宣布了任免文件。
原省委书记赵国祥,辞去省委书记职务,专务陇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之职;省委副书记袁东平,被任命为陇西省委书记。原陇西省长卿才盛调往中央,原省委常委、秦关市委书记陈尚龙,出任陇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省长。
陇西省的高层人事异动,顺利完成。
袁东平走马上任,成为陇西省委“一哥”手里掌握了干部异动大权,陈剑就有了退路。而在此之前,陈剑如果离开平原,可不见得会有一个与平原市委书记位置相当的职务在等待着他。
这也是陈剑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原因。
但真正令陈剑完全放心的,则是贺竞强在情况通报会议上代表平原市委市政府所做的那个报告。实话说,那个报告真的把陈剑和班子里的其他同志都吓了一跳。他们万万没想到,贺竞强竟然会鼓捣出这样一个报告来,直接和中央正准备推行的大政策唱对台戏。
在程序上,贺竞强其实非常的僭越。
这个报告,是以平原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写的,准备送呈省委省政府的正式报告。但在此之前,包括陈剑在内,平原市委市政府再没有第二位领导同志,知道这个报告的存在。也就是说,完全是出自贺竞强的独作独为。
贺大少目空一切的老毛病又犯了。
在他眼里,其实平原市班子里这些同志,谁都不能和他贺大少相提并论,他才是平原市真正的一把手。所以他就敢于这么干,敢于撇开班子里的其他同志,弄一个报告出来,堂而皇之地打上平原市委市政府的标签,准备送到省里去。
不过这一回,贺大少的僭越,大家都保持了沉默。相对他弄的那个报告内容而言,贺大少在程序上的“非法”可以忽略不计。
胆大妄为!
简直是胆大妄为!
听到贺竞强的报告内容之后,这是陈剑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
因为历史缘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中央和地方之间,确实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分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博弈”但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公然向中央的大政方针提出质疑,都是非常罕见的。更不要说小小的平原市代市长,直接挑战这个大政策了。
贺竞强到底想干什么?
是不是吃错药了?
陈剑脑海里浮起的第二个念头就是,这个报告,自己绝不能同意,绝不能以平原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呈送上去。你贺市长坚持要这么“发疯”的话,那就请你以平原市政府的名义单独上报,别把平原市委和我陈剑牵扯进去。
你有“金钟罩铁布衫”护身,咱可是没有练就那种神功。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陈剑在贺竞强读完报告之后,第一个开口支持,对贺竞强这个报告大加赞赏。陈剑这个态度,把所有其他班子里的同志都搞蒙了,不知道陈书记是何用意。
陈剑不需要他们知道。
他只是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
陈剑这个明确无误的态度,起了关键的作用,参加通报会的班子成员,基本上都明确表态,支持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将贺竞强搞出来的这个报告呈交上去。
不理解没关系,知道“老大”是个什么态度就行了。
第1150章郑晓燕的“女儿”
陈剑之所以在关键时刻做如这样关键的决定,主要还是源于他察言观色的本事,以及对高层动态的揣测。察言观色,自然是管揣摩刘伟鸿的态度。貌似刘伟鸿对贺竞强这份报告,非常肯定而且非常欢迎。这个从刘伟鸿的神态上就能看得出来。
这就是个问题了。
为什么贺竞强会忽然搞出这么一份报告,刘伟鸿还很欢迎?
这两位,都不能以他们眼下的职务来定位他们真实的身份,除了国资办督察局常务副局长和平原市代市长,他们还有另一个身份,俱皆是超级政治世家的嫡系传人。在如此敏感的问题上,做这样明白无误的表态,难道仅仅只是刘伟鸿与贺竞强独自决定的?
陈剑不相信。
他觉得,肯定是老刘家老贺家那些在京师的大人物发了话。中央的一些政策,肯定也是经过反复探讨反复研究的,在这个过程中,领导人意见出现分歧,十分正常。一致通过的可能性反倒不大。那么,会不会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催生出了这份报告呢?
很有可能!
如果是这样的话,陈剑觉得自己不能反对。他可没这个资格,参与到这样层次的“博弈”之中去。既然老刘家与老贺家的传人都想要这样做,陈剑若是跳出来反对,那不是脑残吗?他现在可还有求于刘伟鸿。虽然调研报告已经做了正式的通报,可以说定稿了。但那又如何?你能管住写在纸上的东西,难道还能管得住刘伟鸿的嘴?
他回去之后,随便说句话,或者在报告上略微改动几句话,陈剑就要糟糕。别的不说,只要一深挖市第一百货公司,三水泥厂这几个单位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陈剑立时便吃不了兜着走。
无论刘伟鸿还是贺竞强,都有推动此事的足够能力。
除了合作,别无他途。
反正这个事,主要是贺竞强与刘伟鸿在操作,与他陈剑的关系,基本不大。纵算这份报告以平原市委市政府的名义报上去,上面的领导,也很清楚这是谁的幕后推手,通常不会找到他陈剑头上。实话说,陈剑还够不上那么大的台面。
当然,如果以后真的出了大事,需要有人为此负责的时候,倒是有可能将陈剑牵扯进去。不管怎么说,他是平原市委书记,是非常理想的“替罪羊”但那是以后的事,真要是出现这种情形,陈剑只能自认倒霉。
如今火烧眉毛,且顾眼前再说。
不然,等不到以后,他现在就过不去了。
陈剑仔细分析过后,觉得以后那种“替罪羊”的风险还是比较小的。不管是老刘家还是老贺家,都是超级庞然大物,在政治上不可能随便出招,这么干肯定有理由,轻易不会出事。否则,纵算有陈剑这只“替罪羊”对贺竞强与刘伟鸿的伤害,那也小不了。所谓“替罪羊”不过是政治博弈和平衡之后,抛出去堵住别人嘴巴的最后一招,那些老狐狸谁不明白?这账,最终还是会算在刘伟鸿与贺竞强头上。
明白表态支持贺竞强的报告之后,陈剑的心里就安然了。
这场博弈的主战场已经转移,不再在平原了,换个角度来说,贺竞强现在不会再盯住他不放。贺公子必须全力以赴,与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更高层次的政治风暴,相对而言,他就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后花园,轻易不会再在平原搞风搞雨。
后院起火,可不是贺公子乐意看到的情形。
看来风险真的可能要过去了。
“刘局,抽一支吧?”
陈剑脑子里思考着这些问题,又升腾起了抽烟的欲望,便即笑着对身边的刘伟鸿说道,随手拿起香烟,递给刘伟鸿一支。
刘伟鸿笑着接了过去,陈剑马上给他点上了火。
司机立即放下后座的车窗。
从平原出来的这一段三百多公里,路况都不太好,车速也就不快,窗外没有吹进来太大的寒风。
刘伟鸿抽着烟,注视着窗外的景色。这一路上,刘伟鸿都没怎么主动与陈剑说话,更没有谈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话题。陈剑不是谈论这种话题的对象。根据刘伟鸿的分析,陈剑继续呆在平原的日子,屈指可数了。
这位同志,在刘伟鸿的心目中,确实不怎么合适担任市委书记。
在贺竞强的眼里,固然并未将民生领域放在第一位,毕竟还是很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陈剑却完全是一个老派的官僚,在陈剑心中,只有个人利益,没有其他。
偏偏这样的官员,又是现阶段的绝大部分。
刘伟鸿也没有办法,将这些官员全部从干部队伍之中清理出去。哪怕他今后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类似陈剑这样的官员,还将是他每天都要面对的。
陈剑似乎也知道刘伟鸿的心思,只是偶尔扯些闲篇,基本不涉及到正经事。
“刘局,已经十二点了,咱们是不是先找个地方吃饭?”
陈剑看了看手表,笑着说道。
“好。”
刘伟鸿点点头。
陈剑便吩咐司机,找地方吃饭。
其实不用找,市委书记亲自出行,一路上的行程,秘书早就做了周密的安排。眼下,车队还在平原市的管辖范围之内,最靠南的一个县。
“陈书记,前面有个水库,搞了些农家乐餐馆,饭菜还算新鲜,咱们去哪里吃点吧?”
秘书闻言,立即说道。
“好,吃点新鲜的饭菜,不要搞什么大鱼大肉,农家小菜最好。”
陈剑一声令下,司机便即一打方向盘,将丰田皇冠拐上了一条岔道。后面的车队,自然紧紧跟了上来。
车队在岔道上走了不到两公里,便来到一个小型水库旁边,在一家看上去最“高档”的农家餐馆前停了下来。
陈剑此番出行,并没有通知下面县里的同志,反正只是“过境”不停留,就没那个必要了。迎来送往的,麻烦,说不定还惹得刘伟鸿心里不高兴。打了一个多月交道,陈剑已经知道,这位刘局长,尽管是世家子弟,但似乎很反对铺张浪费。
面包车车门打开,郑晓燕第一个跳下车来,反过身伸出手,说道:“婉儿,下车!”
随即,穿着新衣服的邓婉儿从车里探出了身子,郑晓燕一伸手,将她抱了下来。婉儿的手臂上,戴着一个黑袖章,秀美的小脸蛋上,有着淡淡的哀伤之意。
前不久,邓友章终于扛不住病魔,在医院走了。
邓友章走得很安心,走的时候,郑晓燕和邓婉儿都在他的身边。邓友章临终之前,郑重其事地将邓婉儿托付给郑晓燕。他知道这不合情理,但他也没有选择。他的家人都不在了,邓婉儿倒是还有个阿姨,然而他老婆早几年就跟人跑了,邓婉儿的阿姨也早已经与他们家断绝了一切往来。邓友章病了那么久,邓婉儿在外乞讨了好几个月,都不见阿姨露回面,如今要将邓婉儿交到阿姨家里去,显然不现实。
邓友章知道郑晓燕是国务院下来的大干部,他恳求郑晓燕和市里的领导们说说,给邓婉儿找一个愿意收养她的好家庭。他相信政府出面处理这个事,应该能够弄好。
郑晓燕自然答应了他的要求。
邓友章很激动,拼尽全身的最后一点力气,在床上坐起来,给郑晓燕磕头。直到咽气之前,邓友章嘴里都在喃喃地念叨着两个字——好人,好人……
郑晓燕亲自去了邓婉儿阿姨家里,和市民政局的干部一起去的。但无论民政局的干部们说什么,并且承诺民政局会按月给邓婉儿发生活费,邓婉儿的阿姨就是不同意收养邓婉儿。还说些风凉话,说自己姐姐就是给邓友章拖累的,那么漂亮的一个女人,愣是嫁了邓友章这么个窝囊废,白白受了许多苦,受了许多委屈,一点福都没享到。自己才不愿弄个这样的拖油瓶在身边呢。
谁愿意养谁养去!
邓婉儿阿姨这种六亲不认的冷漠态度,彻底激怒了郑晓燕。
郑大小姐可不容人在她面前说这种屁话!
如果不是顾忌到自己的身份,郑晓燕当时就会给邓婉儿阿姨一个大嘴巴,好好教训教训这个既势利又刻薄的女人。
郑晓燕一怒之下,当场就对邓婉儿说:“婉儿,阿姨带你回首都。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郑晓燕的女儿,跟别人再没有任何关系了。”
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