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家-第5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民心向背,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我们要以十二分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两个工作。”
“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的试点工作,明年必须在全区铺开。这是基本的大前提,没有讨论的必要。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这两个工作,具体应该怎么铺开,算是一个技术性的探讨了吧。怎么试点更加合适,大约要花费多少资金,我们今天好好研究一下。”
听到这里,魏凤友脸上虽然还带着笑,心里却已经变得沉甸甸的。
刘伟鸿霸道的一面,又展露出来了。
刘伟鸿到任六个月,看上去强势无比,但真正霸道的时候,却并不多。也就申振发那个事情,刘伟鸿进行了断然处置,没有和任何人商量通气,直接让区纪委把申振发拿下了。除此之外,对魏凤友和其他班子里同志分管的工作,都不随便插手干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魏凤友才心甘情愿摆正位置,协助刘伟鸿开展各项工作。
刘伟鸿尊重他魏凤友,不向他的嫡系心腹大肆开刀清洗,魏凤友就要识相,别拧着干。
但魏凤友也清楚地知道,不管刘伟鸿是个什么态度,他所表现出来,都只是高明的掌控手段,换句话说,刘伟鸿对魏凤友和其他同志的客气,是有底线的。那条底线就是——大伙必须配合我的工作,不然,就别怪我翻脸!
现在,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的工作,刘伟鸿又摆出了这个态度。
必须按照我的意思办,没商量!
谁敢阻扰,谁就是我要清理的对象。
其实,就魏凤友的内心而言,他并不反对刘伟鸿早先跟他提过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全民医保,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把这两个工作搞好,没什么不对。执政党和人民政府,就应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魏凤友也大致估算过,真要在宁阳全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全民医保,每年大约支出两千万左右,也就差不多了。单是卖地得来的钱,就足够支撑好几年的。
但钱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魏凤友觉得这样太标新立异了,会招致其他区县同志的嫉恨——你宁阳搞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全民医保,那我们怎么办?我们不搞,群众有意见。搞了,钱从哪来?
你们宁阳有大老板投资,可以卖地赚钱,我们可没有这条财路。
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风头太盛啊!
第1339章教改方案(上)
魏凤友和其他同志,心里头有顾虑,这一点,刘伟鸿十分清楚。但他没打算去考虑这些。和教育改革医疗改革这样的大事比较而言,官场规则都不算什么,刘伟鸿就更加不会去考虑同僚们心中那些个小九九。重要性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之上。
“小董,把你们教委的方案拿出来吧,谈谈。”
刘伟鸿的眼神,随即落在董书语秀美的脸庞之上。董书语是会议室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次开会,只要董书语在场,总是有些同志的眼神自觉不自觉地溜到她的脸上身上去。纵算刘书记和魏区长俱皆在座,个别干部依旧有些忍耐不住,眼神时不时开小差。
“是,刘书记。”
董书语礼貌地点了点头,随即摊开了面前的资料夹。
董书语出掌宁阳区教委,也有两个月时间了。当初大家对刘伟鸿这个安排,都很不看好,认为是“乱命”董书语一则年轻,二来是女同志,三来性格文静,这样的情形,在区委办担任副主任,给韩必成打打下手,迎来送往什么的,倒是合适。也代表着宁阳区委的良好形象。以前将董书语作为人才引进来,安排在党委办公室,是个很明智的决策。事实证明,董书语在这个位置上干得很好,如鱼得水,那就没必要乱动,就让她继续干这个接待工作好了。又何必标新立异,硬要将这样一个斯斯文文的年轻女同志,放到教委主任如此重要的职务上去?
曾经一度有传言,说刘伟鸿和董书语如何如何。按照大伙的惯性思维,以及时下的官场生态,也不怪有这样的流言蜚语。女干部在官场本来就是少数,而且董书语如此年轻漂亮,还是未婚女博士,几乎所有光环都集中在了她的头上,想要不产生一些流言蜚语都难。
更何况刘伟鸿本身,也是个“是非窝”二十八岁的正厅级,区委一把手,和董书语年龄相当,堪称金童玉女,没事都有可能被好事之人将他俩硬生生往一起凑,再加上刘伟鸿对董书语的破格提拔,就更加被人说得有鼻子有眼。
事实上,刘伟鸿对董书语的支持力度确实很大。
因为受申振发的牵连,教委的两位符主任和财务科长,相继被纪委带走,采取了双规措施。空出来这三个至关重要的职位,刘伟鸿全都“给”了董书语。
那是真正的“给”这两名副主任和财务科长的人选,俱皆由董书语自己提名。全区的副处级干部和正科级干部,只要条件合适的,可着她挑,她说谁就是谁。
当然,这中间还是会走正规的组织程序,区委书记提名,区委组织部进行干部考察,在区委常委会议上讨论通过,再予以公示,最后任命。
流程一丝不苟。
但这改变不了刘伟鸿“宠爱”董书语的事实,这三名干部的任命,都是在刘书记的一手操持下通过的,其他区里领导,基本上无由置喙,说起来,正是明目张胆地给董书语“谋私”如此一来,教委原来的主要领导班子,等于全军覆没,都换上了董书语的嫡系亲信。短短两个月时间,董书语便在教委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
至少表面看是这样的。
人家年轻漂亮,有区委书记一把手撑腰,下面的小干部,蹦个啥?
嫌自己的乌纱帽戴的太稳当了,心里不舒服么?
这些传言,自然也会传到刘伟鸿和董书语的耳朵里面去,刘伟鸿毫不在意,身在官场,就和身在娱乐圈类似,想要避免所有的闲言碎语,那是不可能的。刘书记若是在意这个,每天光顾着生气了,别的什么事压根就不用干。至于董书语,依旧还和以前在区委办一样,波澜不惊,绝不和其他人谈到个人私事上面去,不管上班下班,同事之间见面,开口就谈工作,不给任何好事者半分机会。
应该说,董书语这个“只谈工作”的态度,也让她在教委多数普通干部心目中逐渐有了较为正面的形象。相对于普通干部而言,董主任和刘书记是不是睡在了一张床上,他们并不是真的那么关心。和大家都没有什么切身的利益冲突嘛。申振发倒台,这个教委主任的位置不是董书语来坐,也是其他官老爷来坐,反正轮不到他们。
但新领导上任,以工作为重,不谈私事,就令这些普通干部都似乎看到了某种希望和前景。不管董书语上了谁的床,只要她对单位的普通干部处事公正,关心爱护,那就是好领导。
这两个月,除了理顺教委内部的管理机制,董书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拿出一份全面的教改方案。前几天,这份方案已经送到了区委区政府各位主要领导的案头。
现在见刘伟鸿点名,董书语也是不慌不忙。
这份方案送上去之后,刘伟鸿亲自召见了她,和她逐条逐条地进行讨论,足足谈了两个小时,可以说,这其实也就是刘伟鸿自己的方案了。
“刘书记,魏区长,各位领导,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指示,我们教委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调查,广泛论证,拿出了这份初步的教改方案,现在向领导们做个简单汇报,有不全面的地方,请领导们多多批评指正……”
董书语按照标准的官方流程,开始了自己的汇报。
教委这份方案,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宁阳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全面的阐述。宁阳以前属于京华的郊县,教育事业并不是十分的受重视。辖境之内,没有大专院校,只有两所中等专科学校。所以董书语主要是阐述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和小学的情况。
根据统计,目前宁阳全区,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在校学生,是十二万人,教职员工八千多人。
眼下宁阳区的学校布局,还是沿用了七八十年代的布局,每个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有高级中学一所,阳东办事处是主城区,有三所高中,全区总共有高级中学十二所。每个街道办,有初级中学三到五所,全区共有初级中学三十九所,小学一百一十七所。
全区的初中和小学学生,大约是十万出头。
“按照我们的初步统计,目前全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大约在百分之九十六左右,初中入学率是百分之九十二,高中入学率百分之八十。这个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数据好几个百分点。”
董书语不徐不疾地汇报道。
宁阳毕竟是副省级省会城市的市辖区,经济发展,在全国的区县中,属于中上水平,大部分普通群众家庭相对来说,也不算贫困,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数据,乃是理所当然。
但董书语随即报告说,和其他主城区市辖区相比,这个比率是偏低的。尤其是高中入学率和中专入学率,比其他主城区市辖区低了好几个百分点。
像黄龙区,鲤鱼区这些中心市辖区,适龄青少年高中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而小学入学率则接近百分之百,初中入学率也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
魏凤友等区里领导,俱皆脸露微笑。
从这些数据来看,宁阳的教育现状,不算落后,证明他们这些领导,以往对教育工作还是比较关心的,至于比不过黄龙区鲤鱼区这些主城区的市辖区,那也是理所当然。经济发展速度不一样,居民结构也不一样,有差距很正常。
教委方案的第二个部分,就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这是整份方案的中心内容。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董书语在汇报中提到三个重点,第一个当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学杂费全免,所有教育经费,全部由政府承担。第二个重点,则是现有的中小学布局,要改。一些人口密集的聚居区,中小学数量不够,很紧张,而另外一些较为偏远的地方,却生源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第三个重点,是强制入学。
义务制教育,应该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如果适龄儿童的家长不将小孩送进学校去,政府要采取强制措施。
“各位领导,根据我们宁阳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合适的,比较符合实际的客观条件。将来,等我们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了,财政收入更加充足的时候,可以再考虑十二年制甚至是十五年制免费义务教育。”
董书语看了一眼面前的资料夹,说道。
魏凤友不由和坐在自己身边的常务副区长蒋永民对视了一眼,嘴角都露出一抹苦笑之意。
我的姑奶奶,九年制义务教育,都已经要将财政搞得河干海落了,你这还要十二年制,十五年制呢。合着钱不用你掏,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只是他们刚才也听刘伟鸿说了,这个东西,是洪老总都亲口吩咐过的,却也不敢随便开口反对。且听董书语把她的方案汇报完毕再说。
第1340章教改方案(下)
教改方案的第三部分,谈到了师资力量的强化,以及教师队伍管理的正规化。
董书语指出,因为教育经费的不足,眼下全区还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民办教师。而且,无论公办教师还是民办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本身的学术素养并不高。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多年以来,我们都奉行顶职的做法。老教师退休了,他的年轻子女,就顶他的职,也进入教育系统,甚至直接担任老师。这种情况,尤其是八十年代非常普遍,现在也还存在不少类似的现象。教师队伍,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经过严格的考察和选拔,获得相应的资格,才能胜任。一些老教师的子女,本身也许就是高中毕业,却也担任老师,去教小学生甚至是教初中生。他们自己的学识水平都处于一个很低的程度上,怎么可能教育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呢?这种现象,必须要阻止。教育系统,不能顶职。很多发达国家,对教师资格的获取,是非常严格的。各种考试,审核,一丝不苟,只有品德,学识都相对上乘的人,才能获得教师资格……”
董书语说到这里,会议室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之声。
教育的两名副主任,也相互交谈了几句。
不可否认,董书语说的很有道理,但顶职这种情况,现阶段依旧很普遍。一些老同志退休之后,千方百计要把自己的小孩,送进原单位去,吃国家粮,端铁饭碗。一些人甚至还没到退休年龄,就紧着办了内退让小孩顶职。虽然相关的文件,早已经过时或者废除了,然而涉及到切身利益,谁都对这些文件置之不理,只管钻营。
在我国,本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各种社会关系复杂至极,许多明显不合理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主要就是管事的领导也都不是圣人,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谁也不能真的置之不理。
现在董书语提出,要在教育系统内部,彻底废除顶职制度,又不知要掀起怎样的风波了。估计下面那些干部和教师,还不定在背后怎么骂她呢。
但看董书语的神态却似乎已经下定决心,不管有多大的阻力,都一定要这样干。
看来这刘书记选拔出来的干部,不论男女,都会受到他的影响。
认定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大家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刘伟鸿坚持要将董书语放到教委主任的位置上去了。这个教育改革,摆明就是一场攻坚战,对前线指挥员的要求极高。
董书语不是宁阳人,未婚,可以说,在宁阳没有任何真实意义上的亲戚,七大姑八大姨都和她拉不上半点关系。要有熟人朋友也是在工作上认识结交的同事,没有什么利害相关。
她又是女同志,什么喝酒,按摩娱乐等等对她的诱惑力远不如男性领导那么强大。
这样一个人,放到“攻坚位置”上,纵算是“千夫所指”她也不会太在意的。
原来刘书记当初做出那个决定的时候早就埋下了后手。
此人年纪轻轻,眼光当真长远。
“第二个我们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这么多年,我们实施的都是应试教育。大多数教师,平日里钻研的就是课本和习题,其他方面的知识,非常狭窄。这样的一支教师队伍,很难真正的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教育事业,育人在先,授业在后,这是基本的先后顺序。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全区教育系统,推行全面的考核制度。所有的教师,不管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都需要重新考试,重新审核,统一竞聘上岗。”
谈到这里,董书语眼前不由浮现出苏沐清清秀秀的脸庞。
说起来,这也是一种缘分,苏沐刚到宁阳的时候,就是董书语接待的,虽然只是短暂的会面,彼此都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后来董书语担任教委主任,前往刘伟鸿办公室汇报工作的时候,刚好在外间碰到苏沐,而当时刘伟鸿正在接听一个要紧的电话,苏沐就和董书语在那里交谈起来。原本只是一种礼节性的交流,董书语随口谈到了教育改革的话题。不料苏沐竟然对此非常感兴趣,发表了许多的意见,让董书语大感讶异。比如董书语现在谈的这个意见,就出自苏沐的脑袋。
谈到当年在青峰农校读书的时候,苏沐对刘老师赞不绝口。说刘老师不但专业基础扎实,授课水平也很高,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教会了大家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他们那班同学,对刘老师都深感佩服。
苏沐认为,做老师,就要有刘伟鸿那样的水平,单单会解习题可不行。除了教出一堆高分低能的解题机器,再无其他作用。
苏沐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些看法,明显影响到了董书语的思维,在教改方案之中,加进去了很多苏沐谈到的内容。和刘伟鸿逐一探讨这份方案的时候,董书语也明白向刘书记汇报了,哪些东西是出自苏沐之口,她借用了。
刘伟鸿还随口开了句玩笑,说苏沐和她挺般配的,要不处处试试看。
当时董书语就红了脸。
好在刘伟鸿就随口说了这么一句,没有继续“八卦”下去,才避免了董书语的尴尬。不料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董书语自然而然又想起了苏沐。
当然,董主任也只有刹那间的走神,很快又将心思拉了回来。
现在可不是走神的时候。
“我要谈的第四部分内容,是有关私立学校,民间资本办学的问题……”
根据董书语的介绍,目前在宁阳区,还没有一所私立学校,所有学校,全部都是公办的。进行教育改革的目的,主要就是增加教育资源,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实现普及率和在机构上进行优化。基础教育,以政府为主体来办。简单来说,就是要“物美价廉”要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学上”让教育不成为家长们的沉重负担。这样,家长们才能配合政府,自动自觉地送自己的孩子上学去。
这个任务,当然要由政府来完成,私人资本是不可能才承担的。
资本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润,这一点,永远都不能改变。
但是,私人资本办学,也能起到一些补充作用。
“目前我们宁阳全区,只有两所中专,一所是卫校,一所是农业学校。其他技能培训学校,暂时都还没有。在高中毕业生或者初中毕业生与就业之间,存在着一段空白。无论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我们都只是对适龄青少年进行了基础教育,他们掌握到的这些知识,与社会就业岗位的要求,相差很远,导致中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很难解决。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办一些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对这些中学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早日走上工作岗位,自食其力。减轻家庭负担,也减轻社会负担。这一块,我们可以面向民间资本开放,鼓励私人办学。按照刘书记的指示,公办学校是主体,私立学校是补充。”
“现在我们宁阳,正处于一个招商引资的高峰期,各种各样的企业,纷纷前来宁阳落户,很快,我们就会面临着用工荒的问题。一方面,是大量的劳动力闲置,一方面则是大量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人。所以,马上建一两所技能培训学校,十分必要。刚好能填补市场空白,为劳资双方架起一座桥梁……”
魏凤友忍不住插嘴问道:“小董,为什么这个技能培训学校,我们不考虑自己办呢?这个东西有市场,经济效益应该是不错的。”
董书语进入宁阳机关的时候,魏凤友就是宁阳—县委书记,小董倒是早就叫得很顺口的。
魏凤友这话,就是在问董书语:为什么赔钱的事,你让政府来干,赚钱的生意,却交给民间资本?这不是败家子的搞法吗?
董书语微笑说道:“魏区长,技能培训学校,虽然有一定的前景,但也有一定的风险。我个人认为,政府主要是为广大群众提供公益性的服务设施,而不是赚钱。毕竟政府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再说,鼓励私人资本进入教育事业,是为了做一些必要的补充。如果没有钱赚,对他们就没什么吸引力了。只要他们能帮我们培训待业青年,为企业提供合适的工人,对政府的工作,就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必要的利润,是应该有的。”
一些与会成员脸上便闪过诧异的神情。
董书语这话,说得过于直白了,有些“指点”魏区长的意思。
魏凤友便点了点头,没有再问。
看上去,魏区长也没有什么不高兴的,脸色平静。
董书语随即又回到了自己的报告之上,朗读了报告的结语部分,随即合上资料夹,礼貌地说道:“刘书记,魏区长,各位领导,我的汇报完了。
第1341章各怀心思
董书语汇报完毕之后,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刘伟鸿说道:“同志们都谈谈意见吧。这个试点必须要搞好,请大家集思广益。每位同志都可以发言。”
魏凤友等人的眼里,闪过一抹隐藏得很好的不悦之色。
刘书记这是在再一次提醒大家,改革必须进行,有关要不要教改的话,就不用说了,你们直接谈怎么搞才能最完善。而且明白说每位同志都能发言,令得这个会议变成座谈会了,不再是书记办公会议。
试想书记办公会议,讨论教育问题,结果卫生局,农副产品供销公司的副职们都能发言了,那书记们还“值什么钱”刘书记这摆明是要“弱化”其他三位副书记的发言权,至少在这一次会议上,要弱化一下,强行通过教改方案。
但一把手要发扬民主作风,其他同志也不好说什么。
很多规矩,一把手可以不守,但其他人必须要严格遵守。
魏凤友本来想着,不发言,以此表明自己的态度。你刘书记可以让大家都来发言,让那些副处级干部都暂时获得区委副书记的“权力”但我这个正牌子的区长,也可以不发言。你们爱怎么讨论就怎么讨论去,到需要我给钱的时候,再说吧。不怕你刘书记不主动来找我沟通。
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
这等于是明着和刘伟鸿置气了。
以魏凤友这几个月对刘伟鸿性格的了解和分析,魏凤友觉得,刘伟鸿不会喜欢他这种动作,有意见还不如摆到桌面上来谈,可能更合刘伟鸿的胃口。
“有意见摆到桌面上谈”这句话,不止刘伟鸿说过,很多领导干部都说过,但谁说的可信,谁完全是“胡说八道”魏凤友这样的老官油子,区分得很清楚。
“刘书记,我谈谈吧。”
一念及此,魏凤友便主动开了口。
大家的目光便齐刷刷的落在了魏凤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