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门-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省长,我看这事儿也不必太过担心。”省委秘书长李铮却出言安慰道。
作为省委书记慕秋白的大管家,省委秘书长李铮跟省长苏定方的私人关系却非同一般,这就很令人好奇了。
不过这件事情也是有其原因的,省委书记慕秋白的年龄已经到点儿了,就要从书记位置上退下去,而苏定方之前是很有希望坐地升迁的人选,李铮为了自己的仕途发展,当然要提前向苏定方靠拢了,而苏定方也不介意在省委多一个耳目。
毕竟,省委那边儿有什么风吹草动,首先知道消息的就是省委秘书长,而不是省委书记本人,这就是身为省委大管家的便利之处。
此时李铮说苏定方不用太过担心,自然就引起了苏定方的好奇心。
“哦?秘书长有何高见?”苏定方问道。
李铮将茶杯放下,为苏定方分析道,“既然国务院成立了圣王高新技术开发区,这对我们江中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叶开出任管委会主任,实际上管不了几个人,就圣王村那四千多号村民,能做出什么大事来?想要把开发区的架子搭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苏定方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道,“话也不是那么说的,老叶家想要扶持孙子,还怕找不到人来帮衬?”
“就算是叶开能把开发区的架子搭起来,他也只是管委会主任嘛。”李铮笑着说道,“中央并没有任命开发区的党工委书记,这就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我想这是给我们江中省留下来的位置。无论叶开怎么折腾,管委会的工作,也应该在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嘛。有了这一层关系,还用担心叶开折腾上天去?”
“唔,倒也是这么个道理。”苏定方听了之后,点了点头,就开始琢磨起来。
中央没有给圣王新区任命党工委书记,估计真的就是如同李铮所说的那样,是留给江中省的一个位置,毕竟这个高新区是建在凭阳县境内的,那么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让凭阳县委书记兼任高新区的党工委书记,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这么一来,凭阳县的县委书记,突然之间就变成香饽饽了。
“哈哈……”想到这里,苏定方不由得又笑了起来,“看起来霍东来的运气不错,竟然在这个山区小县,就把副厅级给解决了,真是有点儿让人出人意料。”
如果李铮的推断正确,霍东来这个县委书记自然是要兼任高新区的党工委书记的,估计还要兼任陵川地区的地委常委,副厅级的待遇。
“再说了,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手续是,兴办者向开发区办公室提出申请,经核定后报省、市科委批准。”李铮又说道,“他们办不办是他们的事情,我们批不批是我们的事情,有省里这一道手续卡着,真不用担心叶开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苏定方点点头,不过心里面却不是很认同李铮的说法。
李铮这个省委秘书长,想法还是有点儿过于理想化了,事实上一旦牵扯到招商引资的事情,问题就复杂了,这是一个出政绩的事情,每一个领导都不敢轻易给搅黄了,否则的话,你让中央领导怎么看?
政策给你们了,高新区也建起来了,结果你们居然搞窝里斗,以后还想不想继续过日子了?!
苏定方身为省长,主抓经济建设工作,更是非常注重这方面的问题。
打击叶开当然是苏定方高兴的事情,但是开发区的工作不能耽误,这也是原则所在。
“你觉得霍东来能挑得起这个担子吗?”苏定方向李铮询问道。
“霍东来,应该差不多吧?”李铮也不是很确定,“毕竟他是省政府的资深处长,能力还是有的,只是运气不好而已。问题是现在除了他,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了,他这个县委书记坐地升迁,出任党工委书记室最自然的选择,也不会让中央觉得我们江中省做事儿没有章法不是?”
苏定方点了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坐了一会儿之后,李铮就告辞离开了,作为省委秘书长,他的事情也很多很忙,不可能长时间飘在外头。
茶室里面就剩下了苏定方一个人,他喝了两杯茶,沉吟了良久,在考虑这件事情。
不管怎么说,手头上也就只有霍东来可用了,毕竟县委书记也不是说换就换,若是单另给党工委派去一个书记,针对性就太强了,怕是会引起老叶家的反弹。
苏定方想了想,抓起了桌子上面的电话,拨通了凭阳县委,“东来吗?我是苏定方。呵呵,最近有些事情要跟你说一说……”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个位置不好坐
李琼端着晚饭走了过来,就见丈夫抓着电话一直在侧耳倾听,很入神的样子,不敢打扰他,就在一旁坐了下来,将盛着饭菜的不锈钢桶放在桌子上,打开盖子,将包子和菜取了出来,将刚做好的紫菜蛋花汤晾着。
饭菜的香味儿飘了过去,钻进了霍东来的鼻孔里面。
霍东来的鼻孔翕动了两下,脑袋却没有转动分毫,就好像没有发觉妻子的存在。
现在他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那电话的听筒上,听着那自千里之外传来的声音,那来自于省长苏定方的声音。
大概说了有二十分钟的样子,苏定方才挂了电话。
霍东来放下电话之后,却是有些踌躇满志的样子,在房间里面走来走去,一不小心居然把凳子给踢翻了,发出了咣当咣当的声音。
通讯员小吴跑了进来,要将凳子扶起来,却见李琼坐在沙发上面,而霍书记似乎是有些兴奋的杨子,摆了摆手道,“没事儿,没事儿,你先出去吧!”
小吴莫名其妙地退了出去,心说不是霍书记跟夫人打架吧?怎么凳子都扔到了一边儿?
只不过这些事情确实不关他什么事儿,小吴又回到了他的房间,最近县委招待所的年轻女服务员们经常往他这里跑,一坐就是大半夜,弄得他有些心猿意马。
“怎么了,打了这么久的电话?”李琼看着丈夫问道。
“是苏省长打来的……”霍东来背着手走来走去,“听他的意思,我最近有可能要升上半级了。”
“升半级?”李琼先是一喜,然后就有些狐疑地问道,“你才到凭阳县还不到一个月,怎么就可能升半级?难道是要去凌川地区任职了?不可能啊!”
对于一些官场常识,李琼也是了解的,霍东来刚到凭阳县,寸功未立,怎么可能突然得到擢升?这从常理上来讲是说不通的。
霍东来低声说道,“这事儿还没有说定,不过圣王村那边儿居然划出一块地来,组建国家级的高息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的职务应该是给我留着的,副厅级。”
“党工委书记,那是兼职还是专职?”李琼问道。
“自然是兼职了,专职的话,就没有必要跟我说了,也轮不到我。”霍东来回答道,“不过这件事情也不好办,关键就是管委会主任,是叶开。”
“老叶家的孙子?”李琼听了之后,顿时就担心起来。
关于苏定方跟老叶家的事情,李琼也听丈夫霍东来说起过,对于老叶家的势力,底层人了解的不多,但是再没有常识的人,也知道正国级的领导人是多么遥不可及的伟大存在,况且,李琼听丈夫霍东来说,老叶家光是中政局的成员就有三位,那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啊!至于说其他的,那就不说了。
跟这样的豪门子弟去斗,简直就是愚不可及的事情!
李琼对于省长苏定方也颇多怨念,虽然说他让霍东来外放,并且还有可能升上半级,但是说起来都是为了他自己针对老叶家的孙子叶开的斗争,预设下的一步棋子。
这让李琼对苏定方没有一点儿好感,这样的省长,真的是很难让她感到尊重。
“县官不如现管,江中是老苏家的天下,我能怎么样?除非我不在江中干了,否则就不可能摆脱苏定方的影响。”霍东来从内心深处来说,也不愿意跟叶开为敌,只不过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之。
但这也并不表示,他就会死心塌地为苏定方做事。
实际上对于叶开在圣王村的一些做法,霍东来是比较欣赏的,这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居然就能够让苏定方引为大敌,一心想要把他给赶走,这本身也能说明,叶开确实不是一般人。
虽然说老叶家的势力确实很大,可是如果叶开自己没有本事,也不值得苏定方如此重视。
“可是苏定方能在江中干多久?他要是走人了,叶开还不得把你给收拾了?”李琼分析道,“现在是有苏定方压着,而且知道叶开底细的人也不多,要是没有了苏定方,这些人还不反弹啊?再说了,苏定方在江中算是有些根底,可是一旦离开了江中,自然就是树倒猢狲散,哪里能够顾得了你?”
听李琼这么一说,霍东来也有些沉吟,良久之后才说道,“这个位置肯定是不好坐的,不过送上门的副厅级,也没有必要拒之门外。总之,走一步看一步吧,我就是一个挑毛病的,如果叶开没有犯什么毛病,那我也就没有什么用,如果他出了毛病,我就得拿放大镜给他把毛病往大里面放。至于说栽赃陷害什么的,刁难干涉什么的,还是算了。毕竟高新区是出政绩的地方,如果叶开真的能把成绩做出来,我也是受益者,甚至苏定方都是受益者。”
“希望如此吧,只是苏定方能够看到这一点吗?”李琼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不要小看苏定方,他是有能力的人,实际上在省长当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只是他行事有些过激,心胸也不够开阔,所以才一直卡在省长这个位置上,据说这一次江中省委书记慕秋白快要退了,苏定方却只有望洋兴叹,估计就是这个原因了。”霍东来说道。
“官场上的事情,真是太复杂了,这个位置真是不好坐。”李琼感慨道。
“这个位置不好坐啊!”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某个人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声。
叶开坐在自己的临时办公室里面,正挠着头看面前的一大堆资料呢。
成立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组织机构的问题,这一次中央对此事也是比较重视的,除了一个管委会主任给了叶开,党工委书记留给了凭阳县之外,其他的比如说副书记谢君玉、纪委书记黎二、警察分局局长冯天易,这些人都是走上层通道空降下来的帮手。
当然光有这几个人是不够的,至少党工委和管委会的两块牌子竖起来之后,处级和副处级的干部就要有三、四十号人之多,否则支撑不起这个架子来。
好在是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面向的是特定企业,所以机构相对而言还算是精简一些,否则的话,光是搭这个架子,就够让叶开头痛的。
饶是如此,光是看这些资料,以及上面选拔下来的一些干部的简历,就让叶开有点儿不胜其烦。
作为老叶家的第三代嫡系子孙,叶开从来都是做大事的,一个想法就能够赚上多少亿美金,现在忽然深入到了具体事务当中,要跟人打交道了,确实有些不大适应,但是他又不能把事情搞砸了,所以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来适应这个新环境。
“从政是不是很累呢?”钟离妤从屋里面走了出来,笑着向叶开问道,“其实以你的能耐,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赚下亿万家财,活得轻松如意,岂不是快事?何必非要走上这条路呢?”
以老叶家现在的权势,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有三位,可以说权势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就算是第三代无人从政,这个影响力也足以延续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以上,毕竟叶开的父亲叶子平,如今只有四十二岁。
所以在钟离妤看起来,叶开是否从政,对于老叶家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反而是如果叶开充分发挥他的商业天才,却能够使老叶家成为雄霸全球的商业家族,这个影响可就不仅仅局限于国内了,甚至有可能对国外的一些地区都构成比较大的影响。
在钟离妤看来,关起门来内斗,算不得什么真本事,如果能在外国人那里玩转,那才叫牛逼呢!所以她对于叶开从政,并不是很认同。
毕竟一旦叶开从政,他身上的外界关注程度就会大大增加,钟离妤跟着他也不是很方便了,进进出出还需要遮遮掩掩的,让她觉得很不好。
“这也是家族的使命,抗拒不了的。”叶开提到这事儿,也有一些感慨,“老叶家的第三代当中,老大叶建欢不喜欢从政,其他的几位也都没有表现出这方面的才能,所以我不得不挺身而出了。”
叶开看得很清楚,老叶家第三代确实没有什么像样儿的从政人才,如果他不是获得了后世三十年的人生经验,也不可能走上这条路,甚至连叶子平的上位,都是具有很偶然的机会,加上叶开的推动。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老叶家在第二代之后,就全面退潮了,可是现在既然第二代已经停住了,那么叶开作为第三代的人物,就有能力也有义务把老叶家的大旗撑起来,继续在国内政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国家多难,百业待兴,在这个大潮起落的时代,叶开自然不能够辜负了这大好的青春年华,浪费在游戏红尘之中去,他有意作为一根超大的棒子,搅动这一潭死水,让这个国家早日能够强大起来,无惧于外辱,无惧于内忧,无愧于人民,把所有的憾事都给抛进太平洋里面去。
“这个位置不好坐啊。”叶开想着这些事情,不由得又深深地叹了口气道。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五章 打造中国的洛克希德公司
叶开回到圣王村的六天之后,叶子平打了电话过来。
“怎么样,这个管委会主任好当吗?”叶子平在电话中笑着问道。
元旦这一段儿,叶子平是比较忙的,这两天才算是消停了一点儿,想到了儿子叶开,他就打了电话过来问问情况,看看叶开在这边儿过得如何?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叶开挠头道,“原来当个破主任,竟然有这么多的破事儿要处理,我现在打算聘请管理人才过来,帮我分忧了。”
“呵呵,当领导的,把握住大方向,解决大问题,就可以了,一些琐碎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其他人去处理。”叶子平就笑道,“我这里正在建设浦东新区,要不要给你介绍一点儿先进经验?”
“那当然好啊,主要就是机构建设方面的经验,我这里比较缺乏。”跟他老子,叶开自然不需要客气,立刻就提出了要求。
叶子平当然不会有所保留,事实上他那边儿的新区建设确实有很多经验,“我跟宁天和说一声,让他把这方面的经验总结一下,派人给你送过来。”
宁天和自然就是宁霜的父亲,此时已经是正厅级的官员,浦东新区的区长。
虽然浦东新区跟圣王新区都叫区,可是差别却是很大的,人家那个区是非常完善的行政区划,而圣王新区只是侧重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所产生的一种特殊事物。
所以,宁天和是正厅,而叶开只是副厅。
不过提到了宁天和,叶开就想到了宁霜,倒是有一阵子没有见她了也不知道她在江中大学呆得怎么样,是否能够适应?
上一次去探视她,结果在半路上被人追杀,差一点儿就报销了事儿,现在却又是因为诸事缠身,脱不开身,想去见她也没有时间。
“看起来,还真是得找几个好帮手,才能从这些琐事中脱身啊!”叶开叹息道。
当然了,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打响圣王新区成立的第一炮,招商引资!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因其具有高成长性、高收益性、高渗透性、高带动性,充当着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与发达度的主要标准。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地的高新区,成为了各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自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世界上第一个高新区(后来发展成为硅谷)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效仿,竞相兴办高新区,许多国家都把兴建高新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措施。
在世界高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国内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以政府制度创新为依托,也建立了自己的高新区。
为了促进高新区的发展,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对高新区及高新技术企业的系列扶持政策。正是在这种政策扶持的环境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或其它各类不同类型的高新区。
为利用高新区各项优惠政策,各地高新区大多存在对高新技术“虚拟化”,园区内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比较少,多是打着高新技术企业的牌子,向上面要优惠政策,而且随着高新区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新区管理机构日益臃肿,高新区管理行政化倾向日益严重。
在叶开的印象当中,国家高新区历经了两个发展期,第一个时期是现在这个时代,也就是“一次创业”时代,是以两免三减半等政策和土地优惠为主。第二个时期是十年后的“二次创业”,以内涵增长为主要特征,依靠技术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内生发展动力,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不过说起来,自主创新的少,挂羊头卖狗肉的多,踏实做事的少,借机洗钱的多,始终坚持下来的少,最后不得不改头换面的多。
基本上,目前国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存在三种比较明显的模式。
一是基于丰富的科教智力资源,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等丰富的科技资源,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衍生出一批高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二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跨国公司入驻,形成企业空间集聚,加速产业集群形成,借助跨国大公司链接全球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资源,融入全球创新链条,朝国际化、全球化发展。
三是承接台港日韩等地区制造业转移,迅速做大园区经济体量,以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和劳动力、区位交通等优势吸引国际大型制造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同时引导本地充裕的民间资本投向为大型制造企业配套的民营企业,以粗放式增长实现园区崛起。
但是从圣王新区的现状来看,除了土地和政策,别的什么都没有,第一种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第三种模式其实就是血汗工厂,也开业不屑去做,所以算来算去,也就只有走第二种模式的发展道路。
可是真的要吸引跨国公司入驻,好像也并非易事,你荒山野岭的,凭什么来吸引跨国公司入驻呢?
就算是现在的明珠市,也是在土地招租政策推出之后,才吸引了一些跨国企业进入的。
可是现在的圣王新区,拿什么来跟明珠市相提并论?
“真是令人头疼啊……”叶开想这个问题,想得脑仁儿都疼了。
没有资源优势,没有人才优势,没有资金优势,也没有关系优势,甚至连基础设施优势都没有,就这种情况,叶开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真是难于登天!
正在头疼的时候,俄罗斯的电话打过来了。
“二少,金鱼的事情有眉目了。”说话的是张三,听起来有些疲惫,也有些兴奋。
“哦?”叶开听了顿时精神一振,这是好事儿啊,“布特少校的动作很快啊!说说看,到底怎么样了?”
“情况比预期要好!”张三回答道,“不仅可以拿到其中四艘的分解材料,还能够拿到五艘可用的,直接就能开回来!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新的收获!”
“什么新的收获?”叶开追问道。
“当初沉没的共青团号,二少你听说过吗?”张三反问道。
“共青团号,好像有点儿印象……”叶开琢磨了一下,点了点头。
原来,布特少校最近利用各种关系,到处搜刮钛合金潜艇的材料工艺、设计方案、用剩的材料等等,撒下了大把的美元,也接触了造船、送船的人员,突然发现可能有几艘处于无主状态的潜艇,其中还有一艘维修完毕的台风级核潜艇(当时确有一艘台风级在船台上维护,后来差点报废退役,一直到98年才重启运作)。
“你的意思说说,船厂的人知道有,但是军方不知道?”叶开听了,感到非常惊奇。
“根据布特少校得到的情报,当时船厂确实在同时打造好几艘塞拉级潜艇,但是军方没钱付款取消了订单。”张三解释道,“但是船厂方面认为这只是临时性困难,他们认为过段时间会有人来接受,把已经装备完毕的潜艇放在秘密水中洞库,军方的大裁员使得没人接管,所以大家都认为塞拉级潜艇只造好了一艘共青团号服役并沉没,因此连苏联的军方也不知道到底二号、三号舰到底造好没有,最近几年,苏联的企业生产实在是太混乱了。”
“那么,到底有几艘能动的?”叶开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假如核潜艇直接就能开动,要运回来可就方便多了。
塞拉级核潜艇的功能其实还是比较强大的,共青团号沉没,只是因为它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