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门-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子俩筹划了一阵子,叶子平就觉得前景一片光明,明珠市的未来是大有可为的。
只是他也清楚一件事情,虽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要先学会拍板,可是这么大的事情要操作起来,至少也得向中央做一个情况说明的,备一下案。
否则很容易会被人拿住把柄,说你叶子平在明珠市胡搞乱搞,眼里面没有中央了。
这年头儿,想要做点儿大事,确实是比较困难的,即便以方和同志那样的影响力,想要做点儿事情,有的时候依然需要迂回着来搞,更何况他叶子平一个刚进中政局的小字辈儿?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六章 避不开的吏治问题
叶子平来到明珠市主持工作,从一开始就比较低调一些,市委市政府这边儿的人马,基本上都没有动,这是比较少见的一个现象。
当然了,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一个是因为之前洪正同志跟叶子平的关系不错,明珠市并没有需要对干部队伍大动干戈的必要,另一个就是叶系人马在明珠市也有几枚暗棋,但是现在条件都不够格向上动,而从外面调人进来,又未必会起到好的作用,所以叶子平就暂时按兵不动,甚至脸上市委秘书长也是留用了洪正同志时期的老人马。
只是在九月中旬的时候,明珠市官场上,就发生了一件性质比较恶劣的事情。
明珠市中部某区的一位孟姓处长,跟包养长达三年的情妇发生了争执,在冲突中被情妇给刺死,酿成了惊天血案,震动了整个明珠市官场。
此事立刻就被上报到了市委市政府,叶子平和市长吴远山都收到了详细的材料,并且就此问题在常委会上做了讨论。
如今明珠市委常委共有十三人,分别为中政局委员、市委书记叶子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吴远山,市委副书记臧建开,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铭扬,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邓泉友,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旭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甘世茂,市委常委、副市长冯远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懋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权贵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何天霖,市委常委、副市长林光地,市委常委、明珠市警备区政委、党委书记许大鹏少将。
在讨论了一般性事务之后,市纪委书记冯远光就提起了孟姓处长的事情,“孟学友的事情,影响很坏,跟情妇生的孩子都两岁了,而且还领了结婚证,上了户口。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明珠市,简直是一种耻辱。”
宣传部长丁懋节也表示道,“宣传部门已经在尽力消除负面影响,不过此事发生的时候,光天化日,很多人都看到了,所以捂盖子也是很费力气的,我觉得市委还是要尽快出一个对策,妥善解决此事。”
市长吴远山用签字笔敲着桌子,很是生气地说道,“这种人,究竟是怎么混进干部队伍里来的?而且还成了正处级干部?我建议先开除党籍,由纪委彻底调查,看看是否存在其他的问题。”
有人颇有些不以为然,人都死了,开除党籍有什么用处?
而且人死万事空,大家也没有穷追猛打一个死人的问题的兴趣,此事还是到此为止最好,省的查出什么不好处理的事情来,反而惹得一身骚腥气,脱不了身。
大家口诛笔伐了一阵子,叶子平就说道,“好了,没想到我刚来明珠市工作,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心情很沉重啊,看起来干部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大家都不能掉以轻心。据说这位孟学友处长也是从海外归来,很有才学的一个人,可是自身修养放松了,丢掉了党性,最终也丢掉了性命,这件事情,我们都需要引以为戒啊。”
叶子平这么一说,大家的耳朵就都竖起来了。
听话听音儿,叶子平来到明珠市快一个月了,一直没有就干部问题明确提出什么看法,大家也都怀疑这位年轻的中政局委员是不是不打算碰这块儿比较容易出问题的雷区,没想到如今接着孟学友事件,叶子平终于抛出了干部队伍建设这个话题,偏偏又让人无法反对。
“马上就要十一了,各方面的工作都要抓起来,所以也就不要把摊子铺得太大了,我提议,趁着这段儿时间,在全市副处级以上干部当中,展开一次党性教育,大家看怎么样?”叶子平向众人询问道,然后又冲着市长吴远山说道,“远山同志,你觉得怎么样?”
众人都是一愣,心说这事儿邪门儿了。
一般来说,市委书记和市长总是最后表态的,总要让常委们充分发言之后,才会做个拍板,没想到叶子平一上来就抛出了自己的意见,而且直接询问市长吴远山的想法,这事儿真是有点儿怪异。
只是大家通过这件事情,也看到了叶子平的强势,毕竟人家的身上,有中政局委员的光环笼罩,一言九鼎啊!就算是没有九个鼎,七、八个鼎总是有的,在座众人当中,就算是吴远山市长,也没有跟人家叫阵的力量。
“叶书记的提议很好,我完全赞同。”吴远山对于叶子平的提议,也有点儿吃惊,只是他当然不可能直接就否定叶子平的建议,因为这个建议的本身并没有任何的问题,况且抓干部队伍建设,本身就是市委书记的专权。
市委书记和市长都意见一致了,其他人自然也就没什么话可说了,个别人随便发表了两句补充意见之后,叶子平就建议举手表决一下。
大家纷纷端正了身子,庄重地举起了手。
“很好,全票通过,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回头臧书记和权部长研究一下实施方案,尽快拿过来大家看看。”叶子平点了点头,非常满意地表示道。
定下了这件事情之后,市长吴远山就笑着说道,“叶书记看问题很准,直接就抓住了要害,以前洪正同志在明珠工作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先抓主要干部的队伍建设,一级压一级,效果很明显。这些年来,我们明珠市的干部队伍,虽然也有极个别的坏分子,但是大体上还是很不错的。”
叶子平点了点头,“这一点我赞同。”
市委副书记臧建开说道,“以前洪正同志抓廉政建设就很有一套,如今叶书记来明珠工作,一样很有章法。”
众人议论纷纷,不免就提到了洪正同志主政明珠市的时候,一些轶事。
事实上在叶子平来明珠市工作之前,前几位当家人要么是中央部委级下来的实力派人物,比如说江成同志和洪正同志,要么就是如更早一些的王书记那样的风度儒雅、修为高深之人,总体而言,都应该算是知识型,境界较高之辈。
八十年代提拔起来的明珠市领导干部中的中层干部们,也不乏正规的海归经历,那一波儿是八十年代最早选拔公派留学美国等西方国家,正正规规苦读后获取学位的,并非是后来随便糊弄一个学历那么简单。
当时的那些干部们,出国之前都是有工作经历的,回国后又得到了较多的提拔机会,所以现在高学历和海外经历构成了明珠市官场上比较活跃的前锋队伍。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在江成同志主政期间,还是洪正同志主政期间,明珠市的主要发展都是面向国外借力,招商引资什么的,向外学习的风气,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家,都很盛行,到了九十年代,这方面的优势发挥得尤其充分,都是托八十年代用心打造的结果。
就现在来看,官员们还是夹着尾巴做人的居多,敢于贪腐的干部真的是极少数。
“洪正同志在明珠工作的时候,他公开宣称,他的眼睛不看别人只盯局级干部,还把人头精确数到个数。”臧建开副书记笑着说道,“委屈得局座们有苦没处诉,只我们有条件大贪,没看见处级才是肥差嘛。洪正同志说,我只管你们,你们自去盯处座去,一级盯一级,天下安矣。如今看来,叶书记的做法也是如出一辙。”
叶子平听了微微一笑,对于明珠市官场上流传的一些事情,他也曾经当过笑谈来听过,据说某日明珠市、区、县级头脑们开会,某郊县长官见洪正同志一人独坐,无人与领导对话,自觉不能放弃听党话求上进的机会,于是便走上前去与洪正同志寒喧。
几句话下来,他看到领导面色和善,很好说话,进而献烟一根,洪正同志看了一眼,有欲抽的意思,郊县长官大喜过望,立刻伸手点烟。
会后,郊县长官暗自窃喜,这一次可算是得到了机会,让领导知道自己了。
只是他绝想不到,这位黑煞神走出会议室,就给他的秘书下了命令,“某某,给我去查,我都抽不起那烟,戴不起那表。”
没过多久,这位郊县长官就进步到监狱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去了。
这些都是闲话,不过在洪正同志任职期间,打造的吏治基础确实利于明珠市的发展,再加明珠市普遍的官场风气比较积极向上,至少还遵守无功不受禄的商场规则,比起京城官员的官风,要收敛多了,总算营造出国内比较规范的法制环境,城市经营管理得还算成功。
因此,叶子平接手的时候,明珠市的情况从吏治方面来讲,要比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强了很多。
有了这个作为基础,再加上叶子平在经济方面的推动,相信明珠市的未来可期,发展也将踏上一个令人自豪的快车道。
当然了,整顿吏治依然需要去做,因为这是一把手刷存在感的最佳手段。
除此之外,还真没有什么更加合适的途径,去尽快掌控这么大一座城市。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场大暴雨
意外总是会随时发生,叶开也没有想到,都快秋天了,居然又来了一场大暴雨。
9月22日下午的明珠市,大雨伴随大风倾盆而下,昼如暗夜。
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整个城市已经被笼罩在一片黑暗中,建筑物、车辆纷纷开灯。有记者将当时的景象拍了下来,并惊叹“简直是在上夜班”。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雷声,暴雨从北部地区进入明珠市,并向城区移动。明珠市气象台在下午两点半发布了大暴雨预警,雷雨云团将逐渐向城区移动,部分地区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同时伴有雷电。
在此次降水过程中,明珠市大部分地区以大雨为主,其中中心城区部分地区、浦江东岸大部都出现了暴雨级别的降水,最大降水出现在中心城区,为188毫米,达到了大暴雨级别。
《明珠日报》记者发回的电视新闻中可以看到,在一些地区,地面积水已经超过20厘米。明珠交管部门紧急向市政府报告,因遭遇强降雨,明珠市部分地区出现积水情况,其中一些重要路段因路面积水而导致道路交通基本中断。
下午四点多,因突降暴雨,明珠市地铁1号线部分运营正线的洞口积水猛涨,虽有城建部门紧急抽调了三台大功率水泵强力排水,但水面持续抬高并有少量雨水进入正线。
为防止雨水淹没接触轨,地铁公司迅速采取该路段上下行区间接触轨停电措施,1号线列车原路折返,维持小部分路段的运营,并通过广播等告知乘客。
下午五点,明珠市地铁2号线外移动房屋的房顶被大风刮入运营正线,造成接触轨跳闸,被迫停电,只能维持少部分线路的运行。
而强雷雨天气对明珠国际机场的航班也造成了较大影响,到下午六点,延误滞留1小时以上航班64架次,进出港合计取消70架次。
市政部门紧急行动了起来,各重点国企单位和街道办之类的部门也都纷纷进行了动员,发动大家群策群力,上街排水。
市委市政府也召开了紧急会议,部署排涝工作。
一直折腾到了晚上,都还没有消停下来。
叶开也有些狼狈,他今天刚好去查看一块儿地皮,结果那边儿地势低洼,又赶上了大暴雨,结果就被困在了那边儿,躲在一座还没有盖好的三层楼上。
雨水越积越多,一楼已经被完全淹没了。
叶开没办法,只有困守孤楼,等到雨小了一些的时候,他就给黎二打电话,询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他给弄出来。
黎二问明了地点,就说没问题。
过了半个小时之后,叶开就听到了“突突突”的发动机声。
他探头往下面一看,就见对面的汪洋大海一般的水面上,一只冲锋舟正乘风破浪,向着自己这边儿开了过来,上面坐了两个人,都穿着军绿色的雨衣,外面罩着红色的救生衣,其中一个正是黎二。
“二少!”黎二的声音从风雨中传了过来。
“我在这里……”叶开站在窗台上喊了两声,向黎二挥了挥手。
冲锋舟开了过来,打了个转儿,横着停在了小楼侧面。
叶开从二楼的窗户上钻了出来,用手扒着窗台,轻轻一跳,就站在了冲锋舟上。
冲锋舟晃动了几下,终于稳住了。
“二少的身子倒是轻巧,以前练过?”黎二见了,不由得夸赞了两句。
叶开心说,我还真的没有练过,不过就是身体轻便而已,年轻嘛。
“没想到会下这么大的雨,让你辛苦一趟儿,这位是……”叶开看了看操纵着冲锋舟的人,向黎二询问道。
“这是警备区的同志。”黎二介绍道。
叶开对那位表示了感谢,心想黎二出身军情系统,对于军方当然比较熟悉,有了困难,直接找当地驻军就能够解决问题,要弄一条冲锋舟什么的,真不是大事儿。
其实叶开打个电话也能够解决问题,但是他嫌太麻烦了,如果他出面惊动警备区的话,性质又不一样了。
不过叶开他们开回去的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走到半路的时候,遇到了有人呼救,过去一看,才知道是有孕妇要生孩子了,急着要去医院,却找不到能用的交通工具。
遇到这种情况,叶开当然二话不说,直接就把人给拉上,然后冲到了附近的医院。
医院也被水给泡了一半儿,幸好妇产科是在二楼,还算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电路什么的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个时候要考验的就是医院的应急能力了,好找这方面医院做得还不错。
出了医院之后,又遇到一个掉水里的儿童,等到折腾了一阵子,救了人之后,时间就不早了,把人送回去之后,夜幕已经快降临了。
叶开很是感谢了警备区的同志一番,这才回了家。
叶子平也是刚刚回来,他下午的时候去了好几个地方视察排涝工作,也是弄得浑身水淋淋的,不过比叶开要好多了。
说了今天遭遇的情况之后,叶开就表示,“一场大暴雨,把城市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全部给暴露出来了。”
“感触很深啊!”叶子平也点头叹息道。
明珠市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有着一个堪称庞大的排水系统,地下排水管网的长度超过了上千公里,目前,明珠市城区道路排水一般按1至2年一遇,重点地区按3至5年一遇,立交桥雨水泵站按2至3年一遇设计。
相对于更常听到的“几十年一遇”乃至“上百年一遇”的河道防洪标准,这个城市道路排水标准也许会让人感到不解。
不过业内人士就表示说,城市道路排水标准和河道防洪标准不是一个算法。
城市道路排水说的“1至2年一遇”指的是降雨量,而河道防洪的“几十年一遇”指的是水文流量,这是两个不同的标准。
“市水务局提供的资料表明,明珠市的城市排水系统标准并不算高。如果把“几年一遇”的标准换算成降雨量的话,城市排水设施应对每小时30毫米、50毫米的大雨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积水情况。但如果雨降到了每小时50…70毫米暴雨级别,道路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时的积水、滞水的情况。”叶子平转了一下午,也听取了水务局方面的汇报,对于这些情况的了解要更深刻了一些。
以前在京城的时候,他是在宣传系统内工作,虽然偶尔遇到这些情况,但是重点都是在舆论宣传方面,真正地接触这些数字,来了明珠市之后,这还是第一次。
“国外城市的排水系统,纽约是按“十至十五年一遇”标准,东京是按“五至十年一遇”标准。而在国内,像京城和明珠市,一般按“一至两年一遇”标准,有些大城市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的,这些城市的排水系统,同样是小马拉大车,排水标准严重滞后。”叶开想起了一些事情,就对叶子平说道,“在一些发达国家,防城市内涝早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比如美国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制度,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规定得相当详尽。德国有《城市内涝保险法》,不仅减轻了政府的防洪负担和压力,也培养了公民防洪意识。日本也有《下水道法》,对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项技术指标都有严格规定。而在国内,在防城市内涝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我们国内在这些方面,已经很落后了。”叶子平同意道,“可是要彻底整治这些问题,投入的资金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就拿明珠市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不能投入五十个亿进去的话,城市管网改造就只能是一个表面工程。”
说起来,城市下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牵扯实在太大了,即便是有了充足的资金,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改造完毕,而现在的明珠市,也就是一个吃饭财政,多余的钱根本就没有,哪有有什么余力去改造城市下水管网?
尽管叶子平也很清楚,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优良环境,但是具体到了实施环节,就会发现非常困难,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撑,一切想法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更何况,市政府这边儿,也是天天喊叫没钱没钱,市长吴远山提到这事儿也是一筹莫展,现在哪里顾得上治理城市内涝这个问题?
而且也有不少人在说,城市内涝一年当中也未必有几天发生的,与其投入这么多的资金来挖地沟,还不如用在看得见的地方呢,至少大家用着也方便。
“我觉得老爸你还是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做文章才行啊!”叶开对老爸叶子平说道,“新闻上需要大篇幅地报导这一次大暴雨的场景,让大家都意识到,治理城市内涝,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优良的生存环境,凭什么来招商引资,让人家来到明珠市发展经济呢?”
叶子平听了儿子的话,也是点了点头,觉得这事儿确实应该好好地利用起来。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八章 必须要发展的理由
“十一”前夕,叶子平前往京城开会。
今年虽然并不是逢五逢十的国庆大日子,但却是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尤其是苏联解体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对于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邻国而言,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中政局成员来京开会,主要是研究近期政策走向,统一认识,同时对今年国庆期间的重要工作进行安排。
对于苏联的问题,叶子平在前一阵子研究得比较多,最近虽然忙于明珠市的政务,却也没有放松对这方面的关注,尤其是叶开在苏联那边儿布下的钉子,此时也发回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让他能够清晰地把握到苏联方面的变化。
在中政局会议上,几位大佬首先谈了谈话之后,就将话题引向了苏联问题。
“对于这个庞大的邻国,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既要研究他们的经验教训,又要正视我们自身存在的相同问题,有病治病,没病预防。”江成同志讲了几句,然后就点了叶子平的名字,“子平同志对于苏联问题多有研究,有什么新的见解,不妨谈一谈。”
满屋子大概也就是二、三十个人,可谓是集中了全国政坛当中最顶尖儿的力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力。
不过就在这二、三十个人当中,老叶家的直系就占了三个,还有同一阵营的成员三人,再加上几位理念相近的,影响力可谓是相当重要。
“苏联的问题,已经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叶子平表示道,“三国演义当中有一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很适合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联盟。”
忽然听到叶子平用三国演义当中的卷首语来形容苏联的局势,大家都感到有些新鲜。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联盟,内部矛盾很多,尤其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着世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民族信仰和经济、政治上的距离,使得各加盟国家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叶子平说道,“尤其是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深感国内矛盾难以调和,经济发展举步维艰,所以就致力于推动西方式的民主,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同,来解决国内的问题。但他那种改良主义,就像是满清末年的百日维新一样,在苏联已经难以适应,有些人坚决反对,而有些人则希望更彻底的社会变革。”
“如今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已经架空了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成为苏联境内最有权势的第一人,此人访美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将俄罗斯演化为完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意愿也最强烈。在他的推动下,各加盟共和国纷纷效仿,各自拉起了山头,使得戈尔巴乔夫的号令无人遵行,甚至连军队也不听他的话。”
“如今之计,我们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