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雷逐鹿-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出其右者。回回马家数年前的一场血腥内讧,却使这名园易手,落到‘西北土皇帝’雷瑾手中,成为他名下的个人私产。只是讫今为止,雷瑾本人却从未踏足过天马园。

因此,当这座美仑美奂的西北名园被雷瑾下令拿出来创立‘天马园大学院’,供四方学子研究修习各种学问时,所引发的轰动绝对是空前的。没人能想到平虏侯雷瑾为兴办文教事业,将这处相当值钱的园林私产也拿出来向平民大众开放,却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因之这个新闻不胫而走播扬四方,甚至传到西域也就不足为怪了,但其中难免有些传言失真的地方。要知道这天马园仍然是雷瑾名下的私产,并非捐献,‘天马园大学院’固然是官办没错,但雷瑾实质上是以私人所有的‘天马园’合伙入股,也就是公私共同出资入股创立了这间学校,只是雷瑾自己并不因此而谋求金钱上的利益回报罢了。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啊——”听刘卫辰一番说明,伯颜察儿方才了然事情始末,心下思量,暗忖这‘大学院’这三个字实在大堪玩味,雷侯爷是有意如此,还是无意为之?‘太学’曾经是中土帝国若干皇朝的国家最高学府的名称,而国朝的‘太学’则是两京的‘国子监’。这西北幕府的‘大学’与‘太学’实在只是一点之差,雷侯爷允准以‘大学院’命名这间学校,是野心的无意流露?还是别有其他用意?不能无疑也!

又想到西北幕府连年兴兵征战,加之兴修城池堡寨、河渠水利、水马驿路,大兴农牧工商,鼓励四方贸易,防灾治疫,赈济灾民,救治病患,等等,诸般治民理政事务用度浩大,业已债台高筑,伯颜察儿不能不有所担心:

“侯爷倡兴文教,大办学校,以西北目前并不宽裕的财力是否负担得起?”

刘卫辰神情严肃,说道:“缺钱啊,西北军政事务浩繁,钱粮开支非常巨大,长史府下辖的户曹、税课提举司、度支司以及军府度支局的同僚,曾不止一次的向侯爷呈文,提出要开源节流、要俭省费用、要节制支出的建议。侯爷也完全认可他们的意见,说不开源节流不行,对支应的各项钱粮不严厉审核不行,但是倡兴文教事业,大办学校是例外。侯爷说,太祖皇帝诏谕,‘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行教化,则施教育,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从来没有听说国家是因为兴办文教而衰败的,从来没有听说国家是因为办学校才变穷的!人才是国家的根本,国家长久强盛之本便是要不遗余力的作育人才、磨练人才、发掘人才、提携人才,兴办文教则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方面的银钱花费绝对省不得,我西北幕府再缺钱也不能在这上面省,岂不闻千金散尽还复来乎?不怕没钱用,就怕无人可用,只要有了人才,又何愁将来?”

“唔,国家衰败贫穷绝不会是因为兴办了文教,侯爷说的确是正理。看来这几年历练下来,侯爷越发的沉稳持重了。”伯颜察儿点头。

刘卫辰微微笑道:“也更可怕了!”

“可怕?”伯颜察儿瞬间明白刘卫辰的意思,不由哈哈一笑。

少了几分浮躁的性子,变得更为沉稳自信的平虏侯当然是更可怕了——

不再轻举妄动,不争一日之闲气,懂得察纳谏言持重待机的平虏侯绝对是可怕的。对他的敌人而言,要想找出一个破绽,在他的眼皮底下玩点诡诈,搞些鬼把戏,势必更加困难,诱敌惑敌的计谋也必将大打折扣,不会太灵光;

对己方内部而言,雷侯爷信赏必罚和强硬铁腕亦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兢兢业业的专心做事实心办差自是奖赏有差,若是行差踏错、偷奸耍滑还想蒙混过关那却是相当的难,而一旦触犯到法例或刑条,雷霆降临,更是绝无说情余地。面对如今越发沉稳自信兼听明察的雷侯爷,妄想犯错于前蒙蔽于后是不可能的,小错或可宥,大错不轻饶,威严所至,岂不可怕?

明乎此,伯颜察儿满腔忐忑心事立时去了大半,这几年心头压着的一块大石头至少是暂时落地了。

当年押重注在这雷三公子身上,说实话,他的心里其实一直是忐忑不安的。雷瑾虽然有成为霸主的潜质,但毕竟未经过暴风骤雨的严酷考验,万一雷瑾经受不了未来残酷争斗的考验,逐鹿败北,也就宣告他的押注失败,他和他的家族多年以来的所有心血努力势必付之东流,什么宏图大业都只能寄希望于家族下一代另起炉灶重开张了。

现在雷瑾历练得越来越沉稳持重,这让伯颜察儿对未来更有信心,这说明他数年前并没有看错雷瑾,这一宝没有押在不堪造就的人身上,没有烂泥不上墙朽木不可雕的尴尬,则大事可为也!至于最终大事成与不成,那只能看天意如何了。

心事一空,伯颜察儿便不再和刘卫辰绕圈子,甚至等不及到明天,马上开始就他此行的目的与刘卫辰展开商谈。

此时刚刚起更不久,但伯颜察儿已经做好了彻夜不眠,通宵长谈的准备。

毕竟他所秘密谋划的大事需要长时间的协调准备,需要西北幕府倾尽全力。在雷瑾的西北幕府已经打好根基之后,这件事就该尽早提上议事日程,及早部署,否则拖延时日,于他于他的家族于雷瑾于西北幕府都会有所不利,到时若后悔也迟了,现在必须全力以赴只争朝夕。

长安秦王府城行长史府。

席卷帝国整个北方,波及关中河陇汉中的蝗灾已近尾声。面对西北幕府严密部署的灭蝗人海,来势汹汹的蝗虫大军终于止住了西进的步伐,渐渐显出颓势,西北灭蝗之役胜利在望。

笼罩于长安城上空用来驱蝗的薰烟香云,随着蝗军的溃退也逐渐减少消散,难见天日的长安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熬过了蝗虫大起时那最艰难的几日。

二更初,下府县巡视蝗灾损失情形的蒙逊,由内务安全署铁血营的雪獒骑士簇拥着回到长安。

刚刚在行长史府衙署签押公事房坐定,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茶水,就有衙中胥吏上前来向蒙逊禀事。

蒙逊分管的职事一点不比留守武威的刘卫辰长史少。而象调遣人手应付蝗灾,统一部署灾后的疫病防治、粮食调拨、赈济灾民等繁重政务,他也不能因为这主要是刘卫辰长史分管的职事,就可以撒手不管。作为综理全局政务的两位长史之一,他仍然需要对此负起相当大的责任,公务繁忙是可想而知。

“大人,武威长史府刚到的六百里快递。西域的波斯胡商伯颜察儿要来长安拜谒侯爷。公文上还说三天前,伯颜察儿到了张掖。算算日子,路上没有耽搁的话,这时候大概也到平虏堡了。”

听着衙中胥吏的禀报,蒙逊微微点头,指示下来:“唔,伯颜先生是侯爷的贵宾,不可怠慢。你先吩咐下去准备下榻客房,记着打听清楚随行的人员有多少,车马有多少,长史府应该有‘鸽讯’过来的,你差人察收一下,好生安排着。最好明天就将客房准备妥当,免得到时候紧张忙碌。侯爷那边按常规呈文知会一声就行了,想来侯爷已经知道这事了。”

“是。卑职明白,这就吩咐下去。”

“嗯,还有什么事?一并说来。”

“长安正德商会递交了一纸申请,准备成立报房,筹办《正德商会杂刊》,除了刊登邸报、塘报上的朝野消息之外,主要刊载各地贸易往来、商货供需、价位涨跌、道路畅滞、旱涝雨雪、商家告帖(注:古代广告)等与商贸行情相关的新闻消息,公开出售给商贾人等。他们希望能得到长史府允准成立报房的正式批复公文。”

蒙逊闻言,皱了皱眉头,自言自语道:“长史府并没有明令不准民间私人成立报房,他们为什么非得要这么一个正式公”

帝国朝廷本有或是手抄或是印刷的《邸报》和《塘报》发行,这是登载诏书、明发上谕、大臣奏章、朝廷政事、边塞军情等朝廷官方消息的官府报刊,一般现职为官者和乡宦才有机会阅览,普通士民黎庶只能依靠口耳相传了解帝国朝野的新闻消息。

但近百十年间,帝国不少地方工商之业逐渐勃兴,平民大众相对比较迫切地想知道更多的新闻消息。旺盛的需求催生新的行业,在帝国所谓的三百六十行之外,又新添了一种行当,这就是抄报行。帝国两京有所谓‘邪抄’、‘京抄’、“宫门抄”、“报房京报”等等,都是转抄登载邸报和塘报上消息的民间“小报”,公开出售,生意还都算不错。帝国各布政使司所在的省城和有些较富庶繁华的府城,则有“辕门抄”之类,类似于两京的‘邪抄’‘报房京报’等民间新闻小报。而江东不少繁华城市也有这个“抄”,那个“报”的,相当不少,成为城市中普通居民了解更多新闻消息的一个重要窗口。

民间的新闻小报,其实并不为帝国的律例法令所许可,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在城市的市井小民‘下里巴人’中买卖传阅。类似于雷瑾这样出身富贵势家之人,若不是真正的熟悉市井深察民情,则当有人提及“新闻小报”时,他很可能就完全是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新闻小报”为何物。

而在西北边塞之地,原本只有官方的《邸报》和《塘报》发行,并没有民间的新闻小报出现。但在几年前,办‘报’之议也曾经列入雷瑾的河西幕府议事日程,最早由当时印书馆的大管事徐扬提出。

但当时不少幕僚谋士认为,这一来是时机还不成熟,私人不宜过早筹办报纸,要避免太早成为守旧一派的众矢之的;

再则帝国的庶民大众多文盲,不识文字者在所多有,新闻小报还不能普遍被大众所接受,难以有效并有力地影响民众舆情。那么,对新闻小报的需求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增长缓慢的,小报的售卖量也显而易见是难以得到保证的,其定价的高低就是任何私人办报者都无法回避的大问题了(因为需求不旺,定价高了,没人肯买,小报卖不动,亏本那不用说;定价低了,则出售量仍然会太少,办报还是肯定亏本无疑),这还没有将官府出于种种原因将新闻小报予以查封的可能因素考虑在内。再说当时‘河西幕府’财力窘迫,也无法承受这种效用很不明朗的不利亏蚀,是聪明人就不会做这种笨事,这是其二;

而民间私人又很难公开利用帝国官方邮驿来出售发行小报,因为这完全不符合帝国的律例法令,那么民间小报想要通过推广发行到较广大的地区来增加出售量的企图,肯定会面临很多的现实困难(这同样也是新闻小报暂时对舆情影响有限的另外一个原因),这是其三。

仅仅是这三点理由,就足以使那时候的‘河西幕府’暂时搁置办报之议。

但随后几年,由于西北地方的农牧工商有了长足进步,边地互市贸易迅猛地发展起来,对外通商贸易也蓬勃兴起,无论是农庄牧场作坊工场,还是矿山铁厂商号店铺,都有一种迫切的需求——那就是及时了解各地商事行情涨跌变动,掌握与贸易相关的必要消息,包括朝政军情官员升迁贬谪等消息在内。

还不仅仅是商贾工匠大小财东才有这种需求,比较繁华的西北城镇居民出于各种原因,也有强烈的意愿,希望能象帝国两京以及江南富庶城镇的庶民大众那样,了解和知道更多的新闻消息。

因此一来,对新闻小报的需求迅速增长起来,由此诸如《商事抄》、《包探听》、《有事即报》、《朝报新闻》、《私抄小报》、《会馆杂报》、《行会抄》、《每月杂抄》、《工商早报》、《陇右早报》、《甘州》等等新闻小报,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在西北幕府治下的城市不断自发涌现出来。其中相对有些名气的则是《凉州日报》、《每日新闻》、《长安新闻》、《快报》、《川报》、《锦城商报》、《重庆小报》、《夜未央》等新闻小报。(注:这一处所列报纸名目皆是杜撰,如有雷同,即属巧合。)

面对这种情势,一直宣称以黄老之学、无为之道治民理政的长史府,并没有明令禁止民间成立“报房”,发行各类新闻小报,但是规定各家‘报房’必须在衙门登记备案,交纳登记备案的费用,以后每年仍然需要重新审核登记一次,另外对‘报房’管制较严的地方,就是规定每日报样必须在付印之前送审,任何诋毁朝廷、官府的不实之词,以及其它挑唆煽动暴乱叛逆,意图颠覆官府,图谋不轨,泄露机密等一类犯忌的文字不得登载,违者予以重惩。这些规定实际上就是有限的允许民间私人出资成立“报房”,公开发行新闻小报。

正因为如此,蒙逊才皱起眉头,他一时想不明白这个正德商会为什么还要申请正式公这岂不是多此一举么?这些精明的商人在打什么主意?礼曹、工曹、工商贸易署等相关衙署没有即时批复,而是转呈上来由长史作最后的审查定夺,很显然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思忖片刻,蒙逊仿佛抓到了什么要点,但似乎又什么都没有抓住,随口又问那衙中胥吏道:“你刚刚说什么?他们的《正德商会杂刊》要登载商家的告贴?其他新闻小报似乎还没有这样子做的。”

“是的,大人。正德商会递交的申请上是这么列明的,他们打算登载商家的告贴。”

手指在茶几上弹动了几下,蒙逊脑际突然灵光一闪,“明白了。报房绝不会无偿登载商家的告贴,估计是要向商家收取一些费用的。正德商会是在借申请之举试探我们长史府的态度。如果我们以正式公文批复申请,允许他们成立报房,无形中也就正式承认了他们以登载商家告贴为手段牟利的做法;如果我们以正式公文驳回,他们也丝毫没有损失,大不了撤回各股东的出资,不办这个杂刊就是了。好一个左右逢源的算计,不愧是商人啊,而且把商家告贴登载到新闻小报上,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新鲜赚钱点子。”

气定神闲地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蒙逊这才发话道:“吩咐下去,这个申请不忙批复,先差人查明底细,弄清楚事情始末再作定夺不迟。临潼常氏好象是正德商会最大的财东吧?”

“是。正德商会主事的是临潼常氏一族的常德,也就是长安守备常明大人的嫡亲二哥。”

“哦,是常氏族长常爽的儿子。知道了。”

蒙逊点点头说道,不再多问,继续处置一些较为紧要的政务,口授手批一通的忙,快到三更天时候,这才放下了手头的公事打道回府。

蒙逊的府邸也在秦王府城内,这是为着处置政务就近方便起见,得到雷瑾点头允可的。

回到府中,自有一干丫头嬷嬷侍侯着蒙逊更衣沐浴。如今蒙逊再不是几年前流落河西的穷困潦倒之人,官高权重,锦衣玉食,出则车马扈从,入则妾婢环列,俨然富贵之极的官宦世家。

着了丝织睡袍,趿着陈桥蒲鞋,蒙逊慢慢悠悠,甩着大袖踱进了新纳不久的第十九房小妾房中。近来政务繁重,早出晚归的,冷落这新纳小星已有些时,今日稍稍得空,还得哄着她些为妙。虽则妻妾们这两年已经给他生了四子七女,家宅人丁兴旺,承祧宗祀的香火已是不须发愁,而且纳妾只是为纳色么,并非指望她能生儿育女。但女人总有些小性儿,闹起别扭来,搞得后院起火,家宅不宁,那也是不小的麻烦,在后院起火之前,能哄呢还是先哄一哄的好,不要等出了事儿再谋补救之道,这亡羊补牢虽好,论高明究竟还是不如曲突徙薪,毕竟防患于未然才是上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善‘齐家’,传了出去,不惟自己颜面无光,只怕也对他一展雄心抱负成就一番大业有所妨碍。

________

2007-1-11

第四章 别扭夫妻

东方既白,红日初升,长安城内外街市喧腾,早已经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热闹辰光,熙熙攘攘,人头涌涌,好生繁华的光景。

这令士民黎庶人心惶惶的蝗军一旦溃退消散,憋闷了好几天的长安城市马上舒展开来,焕发出勃勃生机。

不管外边闹市街头如何喧腾,秦王府城紫云楼内仍然一片静谧,兀自在沉睡深眠当中。

雷瑾早早就已起身,依着自家惯常的规矩在练功房内做早课,一番凝神守心吐纳炼气,再一通拳脚枪棒全力操练下来,筋舒络活,浑身热汗蒸腾,这才罢手。

这会儿雷瑾慢慢做些导引伸屈,正是调顺气血平复呼吸的时候,稍顷回去吃罢了早点喝上几口茶,他还得睡上一个回笼觉。

此时正当夏月,花枝烂漫,牡丹芍药,棠棣香木,种种当时反季的花木新鲜上市。花农从花圃温室暖房中载了新鲜花木,赶着牛车驴车骡车趁早送入城来,以装点富裕人家的厅堂;亦有卖花小商贩以马头竹篮铺开百十枝带露鲜花,沿街而走,一路叫卖,其叫卖之声高亢绵长,短调长腔,有板有眼,宛如歌吟,大有韵味,清奇可听。无论是晓幕高楼上宿酒未醒的高人骚客,还是晴帘静院中好梦初觉的闺阁女儿,耳中听闻此声,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悬生。

要说在这庭院深深的秦王府紫云楼,一般人应是无从听见外边街市的卖花之声,以致有所感怀,念叨起隔巷犹闻卖花声的幽寂诗意来,偏偏雷瑾天道修为日深一日,耳力再是敏锐不过,虽然他无心以心神念力神通灵识去感知街市喧闹,这宛如歌吟般的卖花之声却仍是远远近近,听了入耳。

这一番卖花腔调,与京师、南京、姑苏、杭州、扬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镇江等地的卖花声大不相同,天然质朴,高亢嘹亮,颇有几分秦腔韵味。让刚刚才注意到这卖花之声,觉得新奇的雷瑾侧耳听了好一会儿,竟是比平常要晚了些才回到寝舍。

稍作梳洗,雷瑾换上睡袍,云雁、金荷已然将诸般物事摆放妥当,精致的紫铜茶炉已经安放好,红罗木炭熊熊燃烧,蓝荧荧的火舌在紫铜茶壶下翻卷。

冰縠轻声笑道:“爷,茶来了!”

人到眼前,眨眼之间,一只花饰繁复的亚剌伯银茶壶里斟出热腾腾的红茶上案。

端起青瓷茶碗品啜一口,雷瑾点点头表示赞许。浓浓的红茶搀上牛乳、红糖,香冽不减,而除苦涩之味,茶汤甘腴香滑,解渴疗饥,别树一格,本非华夏习惯,而是西域塞北之俗。雷瑾幼年时候曾在草原牧区生活,对这种饮食并不排斥颇能接受,近年甚至于改以饮红茶为主,盖因平日肉食乳酪居多,需饮红茶消食去腻,而上好的绿茶清苦幽雅,宜品不宜饮,消食去腻反而不及红茶爽利了。

一口茶汤下肚,冰縠又笑盈盈地捧来一盘白酥松软的马奶子烤饼,雷瑾拈起一个,就着云雁端来的一碗炸酱蘸了蘸,又拿银匙舀了一匙炸酱,和着烤饼吃了起来。

那炸酱本是拌面吃的,以肥瘦各半的猪肉切成碎丁儿,油热后放葱段爆锅,再放肉丁一起炒熟,然后加入生酱不停翻炒,直至酱色加深,炒出酱香,再放些葱段,稍加翻炒出锅,盛在碗里,表面漂浮一层清油,拌上过了水的刀切面,酱香、肉香、葱香、油香、面香,香味齐至,已是美味可口,若再加些黄瓜丝儿、芫荽末儿,就更觉鲜脆爽口了。雷瑾偏是不太喜欢以炸酱拌面条,而是把来蘸蒸饼烤饼馒头之类,惯常吃着也极香。

吃着炸酱烤饼,大口喝着加糖的牛乳热红茶,雷瑾这种杂烩吃法也算是中外合壁的另类,独享其味,也只得他一人也。

吃到腹中舒坦,雷瑾瞄了冰縠一眼,道:“凝霜如何还没回来?”

冰縠嫣然一笑,如春风解冻,“爷,凝霜昨日晨早才跟车队往终南去了,哪里那么快的就回来?好不好也得三两天来回啊。”

雷瑾哈哈大笑:“爷倒是忘了这档子事了。”

“爷哪里是忘了?分明是惦记着凝霜妹妹。”冰縠抿着嘴儿偷笑,她这两日近承恩泽,宛转娇媚,在雷瑾面前却是不再沉静如冰,打趣雷瑾时也胆大了不少。

“惦记就惦记,爷可是好生惦记着呢。”雷瑾笑道,嘴上说着凝霜却只拿眼看着冰縠。

冰縠俏脸微微一红,撅了撅嘴,却不说话儿。

说话间,笑语喧哗,孙雨晴与夜合、阮玲珑、万枝儿、香袅、红丝儿、拂儿几个涌入厅堂。

几个人都是一色的西域胡服,男装打扮,或是蜀锦圆领窄袖短袍,或是云锦大翻领对襟窄袖短袍,腰系革带,足蹬小靴,十分的轻捷利落,英姿飒爽,显是一早出外奔驰骑射习练武事,这时方才转回了。

她们这一身的西域胡服其实相当令人侧目,西北边塞的汉家女儿固然会骑擅射者多,柔弱者少,所谓“搴裙上马如转蓬,左揽右射必叠发。妇女已如此,男子安可逢”是也,但女儿家仍以着汉家裙裾者居多,象孙雨晴几人这样明目张胆地穿着西域胡服招摇过市,而且还是男装,是为礼教中人道学先生难以容忍,只是他们已掀不起什么大浪,除了概叹几声“奇装异服”“伤风败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外,形不成对平虏侯府的强大舆情压力。这样一来倒是方便了平虏侯府的女人们,平时可以肆无忌惮地爱美扮靓,穿衣戴帽各依所好,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只要雷瑾没甚意见,那就谁也管不着,完全不用担心外来压力的干涉。

雷瑾淡淡瞥了一眼孙雨晴,吩咐端上早点茶水。

明光照耀,丫头嬷嬷穿梭来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