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雷逐鹿-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将功成万骨枯,功成名就的大多是将军和长官,小兵一个就算是不死于战争,这名留青史的荣耀也不可能沾边。但是,西北幕府现在允许以将士名讳为莫卧儿的县乡村社命名,这对一般士兵而言,就是难得的一次留‘名’于世上的机会,哪怕是一个村呢,至少也能让一些人在几十年几百年后还能想起自个来不是?虚名累人,然而对未能列名地名簿册之上的人来说,这也足够他们眼红的,从今往后就得奔着这个青史留名的机会而努力了。

“还在看沙盘?”

绿痕端着一个剔黄托盘进来,上面是一碗冰糖银耳燕窝。

雷瑾不答,反问道:“莫卧儿工匠的安置详文,长史府那边送过来了么?”

莫卧儿的手工匠人,以精巧手艺闻名于世,首饰匠、铜匠、铁匠、军械匠、木刻匠和石刻匠的技术都极为高超,而织工们用棉和丝织成布匹,用羊毛织成毯子和披巾都相当精美。西北大军南征,俘获与降顺的官作坊工匠,数量就非常庞大,再加上当地民间作坊的各种工匠,数量极其可观。如何安置这些工匠及其家属,就是个非常繁琐与麻烦的事儿。

莫卧儿的婆罗门等诸教信徒,种姓非常多,不同种姓之间根本不通婚姻,虽然工匠大多是低种姓,但低种姓之间也是分高低贵贱的。就目前来说,西北方面并不想对莫卧儿现状进行过多的改变,因为种姓制只要利用恰当,对西北的占领与统治而言有利而少弊,那么又何必去触动这种沿袭了上千年的东西?西北有各种各样的民爵,对工匠、商贾多有优容之处,工匠若是技艺高明精湛的话,甚至可以得授高阶民爵,从而减免国家的赋税、徭役,并可与生员士子分庭抗礼,获得质询官吏,以及进入监察院、怀仁社、咨政会议、议政会议的资格。但是西北幕府却不可能在莫卧儿冒冒然的实施民爵之制,所谓恩不轻赏,轻赏滥赏则贱视,莫卧儿的工匠暂时还享受不了西北黎庶的同等待遇。西北幕府的谋士幕僚多番合计,认为可以先暂时由官方以及大商业协会控制莫卧儿的所有工匠,然后由其他各商号出钱租赁这些工匠做工,等到这些工匠达到某个赎买的资格以后,就允许工匠出资赎买他自己(这也符合西北颁布的《赎买条例》),由此莫卧儿的工匠就可以成为西北治下的‘凡人’(良民),最后在此根底上,莫卧儿的工匠就可以尝试获得西北的‘民爵’,从而摆脱种姓的束缚——这一切都肇因于西北现在对各种工匠的渴求,农庄、牧场渴求的多是木匠、铁匠、石匠、柳编工(师)、酿酒工(师)、陶工以及农艺工、畜牧工、兽医等,而众多的作坊、工场、矿山、商号则渴求几乎所有行业门类的工匠,只要你有一技傍身就行;军队中也需要大量的工匠。也即是说,西北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工匠就是金钱,工匠等于财富,工匠就是战力,莫卧儿的皇帝、王公、酋长们是在抱着金山乞讨,西北人肯定不能这么干,谁还跟金子银子有仇不成?

如何安置莫卧儿的工匠,是由长史府那边草拟详文,例由内记室归档呈递。看到绿痕,雷瑾自然想起这事。

“已经送来,爷马上要看么?”

“那倒不忙,明天再看也不迟。”

雷瑾摆摆手,看着沙盘,说道:“莫卧儿是个不错的地方,就是当地人耕作不得其法。可耕地如此广袤,垦殖田亩数也远超我中土,但从谍报上看,地力却远远不如中土,每年都要将大量耕地休耕抛荒,实际可耕田地三分之二都不到。作物在当地本可常年生长,但绝大多数耕地一年只种一季,极少复种。当然了,莫卧儿只有春、夏、秋三季,气候酷热的‘夏季’不适合下地耕作也是原因之一,在夏季耕作、复种是很困难的,夏历四五六月的酷热可以热死人;而雨季洪水泛滥,也不利耕种;但是一年种一季,还真是浪费啊。”

绿痕指了指沙盘,道:“在东印度的三角洲平原,地势低洼,雨季极易洪涝。应当兴办水利,治理水患,疏浚河道,加固堤岸;地势低洼之地,当筑堤围田,修建圩田。东印度出产的水稻、黄麻、茶叶,都能获大利。

北印度地区,多是农牧兼作,以旱地、盐碱地为主,多种小麦、杂豆、油菜,较少种植稻谷。这里芝麻、甘蔗、油菜都是好东西,产量很大。

南印度地区的棉花、花生都大有可为。西南印度的粮食以水稻为主,但盛产腰果、胡椒、生姜、木薯、椰子、豆蔻等,还产杏蕉和茶,也是好东西。”

雷瑾点点头,却是叹息:“当地婆罗门等宗教视牛为‘圣兽’,只准饮其乳,不准食其肉,老牛往往飘游至死而人不能以之为食,实在是大浪费之事。人尚不饱,何以贵牛哉?如此国度,焉能不被强梁所役?治国之道,以人为贵,所谓民惟邦本是也。婆罗门诸教以此说误国,简直与邪教无异。以后各总督区,宜当抑制婆罗门诸教,扶持我西北所认可之佛道诸教门立足于南。

不过,婆罗门诸教在当地影响甚深,我西北也不好冒然行事。吾意,似可将其地牛只外输北方及缅地,另尽快将重型耕马、重型挽马以及骡驴等输入役使,北印度的旱作区如果可能,可以马耕取代牛耕,只保留水田耕作区的耕牛,这样稍可缓和与婆罗门诸教的冲突矛盾,以利治理。你看怎样?”

这时,西北畜牧放养的牛都是役肉兼用,要说专门用途的‘菜牛’、‘乳牛’,只是权势富豪之家少量畜养。而中土的牛肉来源,就是各种劳作役用的牛只,比如盐池作为畜力使用的牛只,比如矿山使用的驮牛,磨坊、油坊、棉纺工场等役用的牛只。西北因为畜牧兴旺,正当年的壮牛自然不会随便杀来吃肉,但是一旦力衰病残,就会转卖出去,而这些被转卖的牛只,就很少会用来役使了,多半是宰杀吃肉。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耕牛适合于三十亩以下小块不成片田地的精耕细作,但是换作数千亩以上的大块连片田地,尤其是平原旱地,要想抢时间在较短时间内一气完成耕作,马耕的效率就远远超过牛耕了,而其饲养维持成本,分摊到每一亩田地中,也至少不会比牛耕更高,因此在农牧场,马耕成本在平摊之后并不很高。以西北的习俗,老牛杀了吃肉也没啥好忌讳的,就是在不许无故宰杀耕牛的内地,中原和江南的牛只,在其老病之后宰杀吃肉也是被允许的,因此雷瑾自然是看不惯莫卧儿那些不许任何信教徒,乃至不许任何人杀牛吃肉的霸道做法,你自己信仰婆罗门教不杀牛吃肉是你自己的事,但是强加于人就是你的错了。如果不是考虑到婆罗门等教派在当地影响很大,雷瑾甚至会考虑直接将那些教派铲除,现在却只能想着能不能将当地牛只转输外地,而在当地引入重型耕马等役畜,推行马耕代替牛耕。

“可以试试。可以保持壮牛耕种,老病的牛只则转卖到北方和缅地。”绿痕点头,“东印度三个总督区,河网稠密,水源充沛,劳力充足,稻谷一年可种三季,布拉马普特拉河谷、下恒河平原以及马哈纳迪河沿岸,水稻亩产相当高,牛耕比较适宜。

南部,终年高温,雨水充沛,一年亦可三季,不过稻种似与东印度不同,亦需以牛耕为之。

西南海岸地区,雨水充沛,以植稻为主,亦是牛耕。

而在中印度,雨水较少,梯田较多,似以旱作为宜,但其地块狭小,还是牛耕为好,但不妨引入马耕看看。

北印度地区,温凉少雨,大都依赖灌溉,大片旱地种植小麦,可用马耕。”

绿痕的话,等于变相驳了雷瑾。

雷瑾思忖片刻,又说道:“如果莫卧儿大多是种植庄园、农牧场,又将如何?马耕比牛耕快好几倍,如果是种植庄园的话,还是比较适合的,牛耕的效率就差了马耕不少。

不过,你说得也对,稻作区的话,就没办法用马耕。”

“旱区和半干旱区还可以用骆驼耕作。”绿痕补了一句。

“啊,确实。”雷瑾笑道,“这还真是。分田分地,真就是个大麻烦。”

莫卧儿已是西北囊中之物,期间出了钱的,出了力的,卖了命的,出谋画策的,奔走效力了,这时节都要分甘同味,且从这一块大馅儿饼上分割一块儿。说白了,大家伙这是翘首以待,等着大秤分金银,大碗儿喝老酒,大块儿吃肉的时刻,这都急切的坐等着分赃呢,至于雷瑾这当国的公爷,当权的大将军,西北的土皇帝,也要尽速兑现诺言,务求皆大欢喜。

说到分田分地,西北官田自然占去了大头,其次便是公府名下的田地,余下的田地,因为分润者众多,说起来能够分配赏赐给私人的田地也还是有限的。

合计下来,出了钱的帝国五大钱庄,哪一家都是西北的债主,哪一家都得给几分面子,哪一家都得分割一块好处;

军功将士乃是此番南征赏功的重头戏,云南经略府辖下将士的‘军功赏赐授田份地’(俗称‘功劳田’‘赏功田’)皆以北印度、中印度、西南印度田地给之;南宁经略府辖下将士的军功赏赐授田份地,则多以东印度田地给之;不管分田分地能给分到哪个地方,最小的份地都相当于一个自有庄园,且‘军功赏赐授田份地’在三代以内不许买卖交换;至于采邑、食邑之类,不管虚封实封,名义的还是实领,那都是获得爵秩的武勋贵族才可以得到分封领地;另外,官田地权股份对军功将士要酌情多赏赐一些,以酬庸南征军功。这两者总合一处,便是军功将士在田地一项上能够得到的赏赐,金银浮财、勋劳荣誉之类另计。

而省、府、县的官吏亦各有奖赏,慰其劳绩,不须细说;

西北各大宗教、各大商社以及先期进入莫卧儿的开拓垦殖移民、‘委任戍边勋官’、‘委任屯守散官’、各种民爵士等各色人等都得有所赏赐,并且对他们已经占据的土地再次加以官方的正式确认,给以契券、官文凭并录名‘税号簿册’,发给‘税贴’,以待他日征税;

莫卧儿当地原本就有一些个降顺西北的土邦王公、行省总督、部落酋长,也得有点千金市马骨的优遇,虽然这些人都是要迁地为良的,但是分田分地什么的,也不能少了他们的份;

至于平虏公府名下田亩,自不须多说;而整个西北在南征大获全胜,很快就将凯旋还师的情形下,自然也是人人有赏,就是与南征几无瓜葛的一般平民也会得到一些米面肉蔬,这就是利益均沾。

这种分田分地,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分割和交换,自然需要多方酝酿,多方权衡,是各方利害彼此妥协的结局,这已经足够让任何当权者头疼了,何况雷瑾还要关注军队的均衡,两大经略府从现在起,即行筹备各项遣散移交准备事宜,各部换防驻扎之事也在部署,都是繁琐磨人的公务,他偏生还不能随便丢开手去不理,自然是不能早早安歇的了。

☆‘(www。fsktxt。com:看书吧)~☆;

☆‘☆;

☆‘书~☆;

☆‘网~☆;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二章 四海通商

时序轮转,已是甘霖十一年。

这年,被平虏军长围久困的莫卧儿皇帝,被迫率子孙、妃嫔、群臣出‘底里’,献表上贡,请降西北。平虏公遂降莫卧儿皇帝为‘违命安乐侯’,给宫室宅院十数,封地万顷,另赐官牧场五千顷以养宫室马、驼,迁莫卧儿皇室及近臣至北疆河中直隶府、乌孙行省、哈萨克行省、瓦剌宣慰府、喀尔喀行省、黑海边疆镇抚使司等地严加看管,莫卧儿皇室对古天竺属地的统治到此宣告终结。

稍后,平虏公下令改莫卧儿皇都‘底里’为‘德醴直隶府’(注:醴,甘美。),虽无明示,但作为一国皇都的‘底里’被改为直隶府,其实就是辟为西北行都之意,与河中府、武威府、长安府、云南府、缅南府、成都府、重庆府、朔方府、谷吉(谷儿只)府、榜葛剌府等直隶府并列。此年秋,平虏公府的绿痕夫人以‘使持节假黄钺特命宣抚制置使’之差遣,出镇‘德醴直隶府’,暂代平虏公宣抚南疆,总制军政。

又是一年麦收季,上年的冬播小麦,到现在已经可以确定是丰收了。

河中府夏天的气候虽然少少有点儿热,雷瑾心情其实还是比较愉快的。夏粮丰收的年景,许多麻烦事都可以迎刃而解,他也可以省心省事,能不愉悦么?

西域诸行省,物候各异,冬播小麦(宿麦)、春播小麦都有种植,冬播小麦一般都比春播小麦种植广泛,但也有气候常年偏于寒凉的地方,只能种春播小麦为主粮作物,比如在一些高寒山地。更为靠近北疆的那些个行省,农耕区的春播小麦,要到秋天才能开镰收割,但目前估算的收成也还不坏。而葱岭以东的西北腹地,包括河西、关陇、关中、延绥、汉中等地,今岁夏粮收成也都不差。总之随着旧有水利河渠得到重新的疏浚修缮,新的灌溉水渠不断兴建延伸,各种水井、水池、塘堰、储水窖、储雪窖、青储窖的陆续竣工,乃至厨余、糟渣、塘泥、土肥、饼肥、厩肥、粪肥、绿肥、堆肥、沤肥等各种积肥之法兼施于田地以保地力,西北治下显现出农耕畜牧两旺的态势,就是土地瘠薄之地也能种上番薯、土豆、玉蜀黍等备荒作物,府库仓廪富足,黎庶不愁饥馑,颇有物丰年阜的味儿。

丰年留客足鸡豚,扶醉欲归花底眠。在河中府巡视了一圈的雷瑾,心情大好,连着吃了好几日酒,是公府名下所属田庄的农家饭,吃的不外乎是农家自种的菜蔬,自养的鸡、鹅、猪、羊等烹制的肉菜,以及高粱、小米和新下场麦子磨出来的白面做的主食,喝的也是农家自酿的农家烧酒,喝了不上头,兴致极好,就是回到了公府他也不歇着,却是过问起府中家常诸事来。

雷瑾不会经常过问平虏公府的府内家常琐事,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就从不过问府内的家常诸事,事实是该知道的事情他都知道。

正室夫人孙雨晴,不是很喜欢涉足西北那些军政之事,但是她人是如此聪敏明睿,又有夜合等一干孙家陪嫁的精细可靠人儿从旁襄助,公府名下的田地庄园、营生产业,虽然是由徐扬、雷坤WWW.KANSHUBA.ORG、雷坤元等‘外务总理’分头负责经营,亦都由她领率公府一干内眷姬妾监管帐目、查核出纳,把持总揽着公府一应私家产业的对帐审计事宜,另外孙氏家族那数额庞大的陪嫁私产也多半在她手里掌管着,更是打理得井井有条,日显兴旺发达之象,而公府中的家常诸事她也处置得明白畅达。要说孙氏这正室大妇,除了与雷瑾私下闹些别扭摩擦之外,也自有公国夫人的雍容气度,府内诸事亦都谨按规例处置,倒也公正妥当,不会让雷瑾为些个家常事费心分神,凡是比较重要的事项她也都谨守着‘妇道’,必等雷瑾过目发了话,拿准了主意之后再行处断,一般她不会自作主张。这不,雷瑾这刚一回来,孙雨晴就把府内一些比较重要的家事拿来让雷瑾过目。

孙雨晴说的第一件家事,乃是公府入库收储金银的点算对帐。

西北的金、银、铜、铁等矿场,无论矿石或者精炼出产的金银铜铁之货,向例都是由官府专买专卖。譬如各家矿场精炼的金、银、铜等块锭,例由‘银钱总署’和‘官民联合储备金库’全额买入成品货物,且其中的绝大部分金银,或充为西北发行钞票‘钞本’,或直接用于铸币。至于官厅衙署、金楼银号、富贵人家,凡礼祭用器、打造首饰、赏赐作礼、供奉佛前、充作药料、金粉金泥等事,亦需以市价向‘银钱总署’的‘器作提举’或‘官民联合金库’的‘金银器作局’申买金银铜等物料。早年间,西北‘金禁’、‘银禁’、‘铜禁’、‘铁禁’都非常严厉,管制可谓苛刻之极,毕竟金、银、铜三种矿物事关西北‘钞本’的稳固与否,钢铁又关系兵事甚深,管制严厉是可想而知的。不过,随着西北的对外征战用兵,除了从敌国国库、官府以及官宦富户手中不断掠取金银宝货之外,各地的金、银、铜等矿脉也被不断纳入西北版图,诸矿场的矿石及精炼的金银铜货都成为西北府库金银的来源,因为金银储备日益充足,金银铜铁之禁近年亦随之松弛。平虏公府名下原本也占有多家金银矿场,比如河西执政府的金矿、云南执政府的金矿和银矿、缅北总督区的金矿、金山执政府的金矿和铜矿、现在北宁总督区所辖诸行省的金矿和银矿等等,各矿场所产矿石和精炼金银货成品,除了用于礼祭赏赐等用途的部分金银货留作公府自用之外,其余大部分也都是作价卖给相关的官厅。但是,在金银禁松弛之后,公府名下矿场就逐渐减少了卖给官厅的金银货数量,换言之就是公府每年从自家矿场收储的金银货都有所增加,世人皆贵金银,开支浩繁的平虏公府自然也很重视金银的入库,每一次都由孙氏等人主持其事,但雷瑾亦需过目或过问。

公府的金银是分库收储的,银库和钱库因为日常收支出入最为频繁,收储数量也比较大,库房轩敞宽阔乃是必然,而金库相对就要小一些,但库房的坚固严秘密处却又远远甚于银库和钱库,毕竟西北的黄金市价几乎是白银的十五六倍,若是在帝国的江南、两京,黄金市价更是白银的二十倍以上,存放黄金的库房自然而然会造得比银库、钱库更坚固更严密,人心都是相同的嘛。

‘甲一号’金库算是公府中金货出入最频繁的一个金库,惯常守卫森严,府中健仆把装满了金银块锭、贴了封条的箱子抬进‘洪’字库房之后就全部退下,只剩下点算复核、记帐出纳的库房相关人员以及主事人,当然还有雷瑾、孙氏等一干主人。

甲一号金库的架子上,库藏黄金摆放得满满当当,真是金光灿烂,辉煌无比。在场诸人,也只有雷瑾、孙氏这对夫妇神情自若,全然不为满库的灿烂金光所动,令得其他人暗自惭愧、感佩、心折。其实雷瑾那是打小见惯金银的世家子,而孙氏也是见惯金银宝货的宦门贵女,眼孔大了,自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象雷瑾更是见过比这更大的场面,又哪是眼前这点小场面能够震撼的?在雷瑾的印象中,银钱总署隶下金库所藏黄金之丰,官民联合储备金库所储金银之巨,才真的是让人震撼莫名,公府金库所藏虽然不少,但实在算不得什么的。

这次入库的黄金,全是位于北宁总督区贵霜行省,归属平虏公府名下所有的一处金矿所出产,一水的都是按照‘平虏公敕令库金官定统一样式’精炼铸造的金条。

雷瑾随手在装满金条的箱子里取了一块端详。

这是一块‘足金’铸条——西北官定统一样式的库金金条,按照帝国的传统分为‘色金’和‘赤金’两类。‘色金’所铸官定样式金条,当以‘玖呈(成)金’戳记和‘成色某某某’戳记同时标示于金条上。金条成色在‘九○○’以上,但未达‘九五○’者,皆归入‘色金’一类;至于‘赤金’所铸官定样式金条,成色应在‘九五○’以上,分为五等,数目字大小写戳记标示成色‘九五○/玖伍零’、‘九六○/玖陆零’、‘九七五/玖柒伍’、‘九八五/玖捌伍’、‘九九五/玖玖伍’,同时对标示的‘足金’、‘足赤金’、‘十足金’、‘上上足赤金’等戳记亦有详细规定,象‘九五○/玖伍零’、‘九六○/玖陆零’成色的黄金只能标上‘足金’戳记字样,‘九七五/玖柒伍’、‘九八五/玖捌伍’成色的黄金可以标上‘足赤金’、‘十足金’戳记字样,唯有‘九九五/玖玖伍’及以上成色的黄金可以标上‘上上足赤金’的戳记字样。应该说,西北对铸造金条的重量、成色、形状、长宽厚薄、铸造戳记及戳记的书体/戳记文字大小/数目字大小写/正面背面侧面版式和花押/纹饰,乃至铸造字号、铸造工匠、黄金来源或产地乃至某某金矿的戳记标示都规定得非常之详细明白,从金条上标示的戳记就可以一目了然——雷瑾只是将金条拿在手上,稍加端详,就将这块金条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基本了解清楚了。这一根重五两,成色‘九五○’的足金金条,成色要远高于市面流通的西北夔龙金币(流通的西北铸造金币,为了耐磨损和硬度方面的要求,搀入了铜锡等,成色一般较低)。西北金条规定可以铸成一两、五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的规格,五十两以上则是百两金砖、二百两金砖、五百两金砖三种,不够规整的‘元宝’、‘锭子’形制被完全排除在西北官定统一样式之外。金条在西北只是很有限的流通,重五两的金条已经是流通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了。但现在除非是很大额度的交易,使用西北金币的情形都在日渐减少,别说金砖、金条了,银钞、银票、银圆等已经完全可以应付。官方和民间多半还是将黄金当作财富储备的手段,而不是在大交易中将金条、金币等用于支付。其实金币的升水(即加工、征税、利润)还高于金条,但金币流通使用相对更便利一些,而金条不但相对较重,彼此交割还往往要找‘银钱总署’或‘官民联合储备金库’的公估局鉴定黄金的成色真假,十分之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