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魍魉暴君-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魍喝完茶,这才慢慢开口:“我让人带你二位来,也没别的意思。我知你们二位也是无辜卷入太子跟我的纷争中,其实你们不过就是太子的棋子。若继续留在牢里,等到陛下旨意下来,必死无疑,所以,我才放出越狱的风声,好让你们顺利离开。”

何守正跟周辰瞪大眼睛,再一次被元魍的话语震住了。这位四皇子,居然要放他们走?

元魍接着道:“至于你们家族的人,我会一力保下来,你们不用担心。而且,我已经请人向陛下进言,只要这里的犯人安安分分种田,我想不久他们就能脱离罪籍,落户在这里,成为大舆良民。”

“大舆……良民?”何守正跟周辰都愣住了。

元魍皱眉:“难道你们还对前朝朱家念念不忘?”

何守正跟周辰没有言语。这二位能为前朝鞠躬尽瘁,仁至义尽到沦为罪奴,也毫无怨言。可见,他们的忠诚心不比一般。

可是,他二人对前周腐败又是绝望透顶。

于是,心中对朱家自是纠结万分。

元魍又道:“大舆皇朝进驻中原至今已然十九载,中原发展比之前朝,更为繁盛安稳,四邻更是全都臣服,影响力绝对超过前周。你们认为,朱家能做到比大舆皇朝更好吗?现在他们偏安蜀地,固步自封,你们觉得那半个王朝还能坚持多久?熹宗帝之后,还有谁能撑起那半壁江山?”

那两人低头不说话。因为这位四皇子说的句句都是实话,那南周末日定然不久了。

元魍接着道:“何况这天下,本来就是各族共同的天下,就该是能者居之,更能为百姓谋福利者居之。往远了说,中原皇朝的祖先也是外族迁徙过来的;往近了说,朱家几任皇帝生母亦是外族人。你们若到现在还要将这内外之分区分如此清楚,就实在是食古不化之极。”

顿了顿,又自嘲一声,“更何况,我这半个前朝皇子都已经认清形势了,你们还要执迷不悟多久?”

何守正跟周辰迷茫抬眼,他们被关押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对于元魍的身世自然是不知道的:“半个前朝皇子?”

元魍点头:“我的生母,大约你们也都认识,曾经也与何壮士同守京都。她就是前朝昌平公主。”

何守正大惊:“您是……昌平公主怎么会?”

元魍摆手:“这事,就说来话长了。以后再慢慢告诉你们。我今日只想问你们一句,你们是否未曾磨灭了当年的雄心壮志,是否还想为天下、为百姓尽一份力。若如此,我就给你们机会。你们若只甘愿当前周天地里一只蝼蚁,那我元魍今日必定也不阻拦,定会如我开头所言,放你们离去。只不过他日相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

本来何守正跟周辰两人就已经很是摇摆不定了,再听得这位皇子竟然是当年他们最尊崇的公主的儿子,更是震惊万分,此时再听元魍说到他们的志向,自又是一番感慨。

为天下、为黎民,从以前,到现在,他们从未改变过!

何守正道:“殿下如此看得起我二人,我二人自是感激不尽。只是殿下难道不怕,我二人潜伏在你身边,往后对殿下不利?”

元魍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然向二位邀约,自然是信得过你们的。”顿了顿,又一笑,“如果你们有那个心,也尽可试一试。我敢保证,你们到时候会悔不当初。”

这不笑还好,一笑间,威势扑面而来。

何守正跟周辰不怀疑,眼前这位说会让他们悔不当初,他就真的能做到!

这份威严、这份气度,都充分展示了这位四皇子不是凡人,以后定能成就非凡壮举。

二人心服口服,顿时拜倒在地:“我二人愿追随殿下,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十九年十一月,元真帝旨意下来,着雍州监军李富大人回京,由大理寺调审刺杀四皇子之案。

可惜这位李监军在上京途中,遭遇劫匪,不幸身亡。

至于真相到底如何,帝王也不愿意追究到底。

于是,煽动罪犯行刺四皇子事件,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十一月中旬,文思衍上折呈表帝王:

雍州毗丘县事件充分说明了前朝遗民心理上的不稳定性,此事说小可小,说大也能动摇国家根本,不能小视。

民为国本,前朝遗民也是民。

慑之不如抚之。

给民以土地,安民以户籍,既可让他们感恩戴德陛下的仁慈,又能让他们安心为皇朝开拓荒土,充盈国库粮食,实在是一举多得之事。

另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得说明当今皇朝威福四海,成为中原霸主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前朝遗民经过这多年熏陶,自然是通晓这个道理的,况且,他们也早被消磨殆尽了当年反抗皇朝的锐气。

元真听了,确实是这个理。

于是,下令,试点实行罪改良民制度。五年后,观之成效,再做决定。

符昊跟蒙仲是知道四皇子对何守正两人的承诺的,此时听了今上的传令,倒很是为四皇子担忧,万一五年后,今上改变了主意,不肯再罪改良民了,那何守正跟周辰的家人那该怎么办?

元魍听了只是一笑:“五年?五年后,坐在那个位置上的,应该就是我了。”下载本书请登录

239…240 蓄势篇(V74)

239金蓝计划

话分两头。。

且不说元魍紧锣密鼓、一步一步扎实得开始了他的计划,只说金蓝这边。

自从金蓝想出编纂考点归总教材的点子后,一年多来,恋金楼的生意自然越来越好,名声更是越来越大。

金蓝日子是充实了,可是事事亲力亲为,也累了不少。

刘全怎么想,都觉得这件事本末倒置了。

本来是想金蓝在这儿安心养身子的,现在可好,倒是比在京都皇宫时候还要累——只不过一个累心,一个累身。

于是,刘全便去找诸葛文才商量这事。

诸葛文才也早就想到这一点了,第二天就找人伢子买了几个伙计回来恋金楼帮忙。

金蓝顺理成章得就成了幕后老板。

休息了几天,文才那里就收到了大舆皇四子被天子派去雍州做督粮官的消息。

自从文才知道小四就是元魍的时候,每每诸葛家人出去办事,他都要特地吩咐多注意京都四皇子的动向。

诸葛文才不知道该把这个消息怎么给金蓝说。

去年玉多多上京,就是因为元魍要娶妃的事情。

后来又听说,那位准王妃突然香消玉殒了。

诸葛文才虽然知道这平白死人、不是该高兴的事情,但心里却没来由的愉快。

自那时起,诸葛文才就知道自己其实原来也不是什么好人,虽熟读圣人贤说,却达不到那般宽广胸怀的境界。他也不过就是茫茫众生中非常渺小的一粟罢了,他也是自私的。如果非要在牺牲别人跟朋友之间选一个,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得把那个“别人”推出去送死,并且毫无愧疚之心。

他虽然常常抱怨金蓝这一群人脑子构造跟神经病无异,却从遇到他们的时候起,文才就不自觉得被这群人身上的气质所吸引——那群人是代表打破陈规的存在,那是一种傲视天下的洒脱与不羁——那是文才一直想要追求却总感觉永远达不到的地方。

所以,打心底里,诸葛文才对这群人其实很是喜欢,并且早就将他们划归为朋友。

金蓝跟小四的事,他当然是义不容辞得帮忙。

因此不管里头暗藏多少玄机,总之元魍是娶不了亲了,诸葛文才自是欢欣的。

可是这欢愉还没来得及开始,就立马听说元魍被调去草原守祖陵了。

这守祖陵,说得好听,是天子重视这位皇子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但天下人谁人不知,这其实是天子变相得对这位皇子的流放而已。

这才一年的时间,元魍又再次被贬。督粮官?不就是个后方种田的嘛!

在诸葛文才看来,元魍果真是不受帝王待见,所以才这样一次又一次被流放至此。

当他嘟嘟囔囔得终于把消息给金蓝说全了,他以为金蓝一定会着急,心里都已经打好安慰的腹稿了。

哪里料到,金蓝却笑了,一点都没有担心的模样。

笑了一会儿,她才自言自语道:“终于走到这一步了。那么我也要加快进程了。”

这话说得诸葛文才那叫一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顿时怀疑自己已经跟这位是天上人间了。

他完全不能理解金蓝的思想境界啊!

等金蓝沉思着踱进屋去后,诸葛文才立马就问了刘全:“你家姑娘是不是着急过头了?这反应不像正常人该有的啊?要不要我去请大夫来瞧一瞧!这有病的话,就得早治!”

刘全“呸”了一声,愤愤道:“你才有病!可别诅咒我家姑娘,我家姑娘那是要长命百岁的。”顿了顿,才摸摸下巴,正色道,“可是,你说我家主子是那种被打了不还手的人吗?不!他是那种被打了左脸,就能把人家毁容的人啊。所以我总觉得这里头不简单哪。”

诸葛文才囧囧有神得看着他,虽然他承认元魍确实是那样子的人,但那个比喻是一个奴才形容主子的吗?刘全这个二货确定不是在诋毁他家主子?

事实证明,虽然刘全脑袋比较简单,但对元魍的认识,那是深到骨髓的。

但跟金蓝比,还是差了一点。

因为金蓝的眼光一直很长远,他知道元魍做每件事都是有目的性的,就像他跟连家结亲,他去草原,他到东部州县——她所有的心思,全都放在元魍身上,所以她能比其他人看得更加透彻。

而金蓝,从来就不是一株柔弱的花朵。

元魍留她下来,是要保护她,她当然知道;她不敢去给元魍添麻烦,但她可以为元魍创造出更通坦的大道。

即使是留在这前周,她也有能够做到的事情。



金蓝闭关一个月,吃饭全由刘全把餐食端到她房门口。

要不是每天都能在地上收到空餐盘,诸葛文才都要担心金蓝是在屋里忧虑得绝食了。

诸葛文才问刘全,金蓝每天到底是在干什么?这废寝忘食的程度,都要赶上他编书的时候了。

刘全摇头,对此他也不比诸葛文才多知道什么。

不过,他知道的是,诸葛文才可以这样不眠不休得耗费精力,金蓝是绝对不行的。

主子把他留在金蓝身边,就是为了让他好好照顾金蓝。否则,他没脸见主子。

于是,刘全每天也都忙了起来,想着法儿给金蓝换营养充足的吃食,各种补汤补药也随着一日三餐给金蓝送过去。

诸葛文才不能理解,对刘全道:“既然你这么忧心你家姑娘,只要进去叫你家姑娘停下手里的事情,不要再继续做下去了,不就好了?”

刘全认真道:“主子跟姑娘做事一定是有缘由的,我没有他们的能力,看不透他们的心思,也不能帮上他们的忙,我能做的,只有不做他们的累赘,永远在后面支持他们。所以,我只要做好我能做的事就行。”说完,就又挎着篮子到菜市场跟大妈大婶们去抢新鲜蔬果了。

刘全难得能说出这么正经的话来,把诸葛文才唬得一愣一愣的。

诸葛文才想了好一会儿,似乎就能理解了这三个人的相处方式:你的领域,我不能帮你,但是我能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助你一臂之力。

他们能将背后交给其他人守护,这是一种无条件的信任,所以他们的关系将会是无坚不摧。



240文才入朝

等金蓝闭关出来的时候,她带出了一册叫做《红颜记》的小说话本。

诸葛文才震惊,这丫的,还真的在里头写书 ?'3uww'!

金蓝把小说手写本交给诸葛文才,请他将小说里的内容编改成剧本,送给全城戏班,给他们演出之用。

另外,让诸葛文才再根据这里头的主角故事,再编出一首儿歌,要求朗朗上口,能够传至街头巷尾,最好是老人小孩儿都能听懂学会的曲子。

诸葛文才开始不明白金蓝为何一个月就写了这么一本小说,而且看上去是不准备用于赚钱的,居然让他编剧本送给别人表演。

诸葛文才说到底,也是个商人,所以,他不能理解金蓝这一举动有何意义。

当他把那册《红颜记》读完后,聪明如诸葛文才,自然立马就了解了金蓝的深意所在。

小说是讲一个美丽倾城的亡国公主在都城毁灭之际,无所畏惧、带领城民英勇抵御外侮,可惜最终依旧是城灭国亡的下场;公主想要殉国,却被敌方首领救了下来;首领爱上了智勇双全、外貌无双的公主,可是公主却忘不了国仇家恨,于是二人上演了一段痴怨缠绵的感情纠葛;直到公主怀上首领的孩子,她终于忍受不了心理上的压力,在孩子出生之际,自杀身亡;徒留下嗷嗷待哺的婴儿无辜得望着母亲亡命的血液……

元魍的身世在大舆宫廷里是人人心知肚明的秘密,而在外面,却还是鲜有人知;可这不等于,有心人不会知道。

譬如,诸葛家对这件秘事还是清楚一二的。

诸葛文才一下子就想起来了,这个小说写的就是大舆四皇子元魍的生母,南周皇帝的女儿、那位传奇公主朱昌平一生的故事!

金蓝这么做是要把这个故事传播出去,甚至是传到南周皇帝朱佑的耳朵里、引起他的注意啊!

不管是元魍、还是金蓝,身份都是极其敏感的。

金蓝做这件事,相当于是拿自己的性命在做赌注啊。

因为一旦有人查出这位是从大舆皇宫出来的,那么就极有可能被当做奸细抓起来处斩的!

而与恋金楼有联系的诸葛家,怕也逃不过这个劫数。

诸葛文才本来想劝金蓝打消这个念头,但那个时候,他突然就想起刘全说的话。

“我只要做好我能做的事就行。”

文才咬咬牙,他羡慕这群人的相处模式,他嫉妒他们之间情谊的坚固牢不可破,现在终于有机会让他自己来实践了,他难道要不帮助金蓝吗?

这是金蓝决定要做的事,他若是不帮她,背叛她,那他还有什么脸面说自己是金蓝的朋友呢?

于是,诸葛文才下定决心帮助金蓝做好这件事,并且在他的领域为金蓝铺好道路。

这一年十二月的时候,一直受南周朝廷邀请、却也一直不肯为官的诸葛文才终于入朝,官拜吏部侍郎。下载本书请登录

241…242 蓄势篇(V75)

241虚报账目

大舆二十年春种的时候,元魍便命符昊将何守正那套统筹规划的劳作方式普遍推行下去,并且从其他县里请来农活好手帮忙集体培训农秧知识。。

何守正跟周辰名义上还是逃狱的罪犯,身份上自然要多加掩饰。

于是,元魍身边就多了两个低调的护卫。

这二人不宜多出现在大众眼皮子底下,元魍给他们的任务是在这些罪民中找出好手,编排成一支秘密的队伍。

元魍仔细考虑过了,即使是把朝中三支武装力量拿到手,却还是没有直属自己的队伍,到最后,也只能变成跟他父皇如今情形一样,必须依靠旁支。

他要以后毫无后顾之忧得只娶金蓝一个人,就必须提早把所有可能威胁到金蓝地位的存在给杜绝抹灭掉。

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元魍才能安心。

本来他倒是对这点很是担忧,只能寄希望于宁坤给他多训练出一些人来,以后慢慢往朝廷上带。

没想到元瑾一个阴谋,反而送给他一支强大的力量。

这些人本身就好功夫,无需多费气力栽培,又是见过元魍胸襟的,更是在这位到来后,才有了对生命的新追求,于是,所有人对这位四皇子都是打心眼儿里敬佩有加的。再加上何守正这个领头大哥一样的人物亲身说教,这些人很快就集结在了元魍身旁,在往后的日子里,就成了这位皇子的亲随部队。

到十月秋收的时候,整个县的产粮比之头一年高出好几倍。

元魍扫了一眼何守正呈上来的账本,便扔到火盆里烧了。

蒙仲大惊:“殿下,那是要给陛下过目的!”

元魍笑了一声:“给陛下看的,必须重写。”

纵然是蒙仲,也看不穿此时皇子的心思。

只听元魍问道:“守正,这里头的数目你都是清楚的吧?”因为元魍看出何守正对管理方面有一定才能,于是将粮仓进账交给他全权管理。

何守正道:“这一笔一笔进账都是经过属下的手,属下每一天都会复核好几遍,虽然可能细微的方面属下记不清了,但是就总体上而言,这本账册早就在属下心中形成。”

元魍点头:“那就好。三天之内,你就再做一本账册出来,收成总数只需是去年的两倍即可。剩下的,就是咱们自己的。守正,你叫周辰那边的人守着粮,这些是我们未来的口粮,万万不能出事。”

元魍这话说得轻松,听的人可都是吓一大跳。

那是给陛下做假账啊?!

何守正跟蒙仲两个都是精明人,想几秒钟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位四殿下居然已经早早就考虑到了这点!这是在为以后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突然爆发的战争做准备啊。

这思想的深度与远度,果然不是他们这些凡人能比的。

只听元魍又吩咐:“明年账本也比照今年。我们自己留大头部分,呈报给陛下的数目只需比今年多就成。另外,你们几个商量商量,怎样才能把数目做得漂亮些,既要让陛下龙心大悦,又不能叫太子挑出刺来。这可是个大工程。”

说完,元魍继续低头看手中兵书。

那二人领命下去。

何守正走到门口,却又转身回来了。

元魍抬头再问:“还有什么事吗?”

何守正搓了搓衣角,神色有些别扭:“殿下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属下,刚刚的账册更是没消看几眼,难道就不怕属下中途变节,或者挟粮私逃,又或者密告陛下?”

元魍勾唇浅笑,露出森森白牙,本该是一抹淡然如水的笑容,偏偏配上这位妖异的眉眼跟漆黑的面孔,竟然生出一股不协调的诡异感。

直到几年以后,何守正见到这个笑容的真正主人金蓝时,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原来真的有人只要一笑,就会让旁人感到那般轻松惬意。

元魍开口:“我不怕你们变节,只要你们有本事不被我找到。但凡被我抓到,挟粮私逃的我会让他再也走不了道,密告陛下的我会让他再也开不了口。”顿了顿,又道,“而且,当初我就跟你们说过了,我相信你们,所以才用你们。你们必然不会令我失望。你现在是对自己的忠心不自信呢还是不相信我对你们的信任?”

这话说得何守正面上心上一阵发窘,他就是觉得自己突然受到这般重用怎么就那么不真实呢?过去十几年牢犯生活与现状的反差叫他到现在都没适应过来,这才有此一问。

元魍又笑道:“更何况,现在才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们。你们就是我的左膀右臂,将会是比我父兄更加亲密的人。如今你就这般不自信,不就是说明把你挖掘出来的我的眼光是有问题的么?”

何守正再听这话,心中还仅剩的那点疑虑顿时就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他想,就为了这位殿下对他们的这番心意,他余下来的半生,全奉献给这位殿下,也是值了。



242熹宗朱佑

诸葛文才很会造势。

《红颜记》戏剧问世后,由于其跌宕起伏的剧情与悲情的结局,在民间掀起一阵不小的浪潮。其中女主人公的传奇经历更是吸引了一大批常束闺阁的贵族妇人。

很快,宫里的贵人妃子小主们也都听说了这部火热的新戏,特地命人去民间找人学了戏曲回来在宫中表演。

那天,熹宗朱佑也一同欣赏了这部戏曲。

等到戏剧全部表演完后,这位皇帝都一直愣愣得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不可自拔。

半晌,才问身边人:“知道这部戏曲是谁创作的吗?”

旁边宫监小声答道:“禀陛下,是吏部侍郎诸葛文才大人。”

朱佑想了一会儿:“就是端木正一直力荐的那个文人 ?'…3uww'据说文才不输当年文思衍的那个?”这位早就一心致力于木艺,疏远了朝政,而今朝廷上那些官员的脸面,怕也是记不清了。

宫监道:“正是那位。”

朱佑自言自语:“哦?倒没想到他竟然知道这么多……”

却听宫监又道:“回陛下话,奴才曾经听端木大人提过,这戏剧并不是他首创。他是根据民间书坊里的一本小说改编而成的。听说这部小说还分上、中、下三卷。陛下今日看的这戏剧只是改编了其中的上卷而已。”

朱佑来了兴致:“你去找人拿套书回来给朕看看。”

那天夜里,朱佑皇帝第一次没碰他心爱的木艺,而是通宵读书,熬了一整夜。

第二天一早,他就唤来宫监,皱眉责问道:“这书怎么只讲到这位遗腹小皇子十岁时候的事情,后面的内容呢?”

宫监回答:“听说下卷还在创作中。”

朱佑点头:“去跟诸葛文才说一声,下卷出来了,赶紧给朕送过来。”

宫监“喏”声去传话。



诸葛文才自入朝后,虽然宰相一派跟监国一派都极力拉拢他,但他表现出来的态度却是极其暧昧,对两派大员都是恭维有加,却偏偏不表明自己站在哪一方的立场,反而与陛下身边的阉人关系甚好。

宰相跟监国眼睛毒辣,只道这位文才斐然的青年人也不过汲汲为名而已,否则怎么就一力想要往皇帝陛下身边靠呢?

只要他对名利有追求,他们就不信不能把这个人才拉到自己的阵营当中去。

这二人心思暂且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