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太尉新传-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那个略通医道地都头便上前禀报道:“于指挥,姚指挥已经晕过去了,高帅他也伤得不轻,我们……”
于达也不答话,只是略一迟疑便来到高永年跟前,恭敬地行了一个军礼道:“高帅,叛乱羌人已经全数被灭,我等是否回去和本队会合?”
“回去!”高永年咬牙切齿地迸出了两个字,目光死死地盯着不远处苏抹昭的那具尸体,目光灼热得仿佛要将一切焚烧殆尽。”你放心,我高永年虽然交错了朋友,但还不见得连下属都驾驭不住!”
正如高永年所言,他一回到本队,六员藩将便齐齐上来谢罪,态度中隐现畏惧和惶恐。要知道,放任主帅居于险境而不救乃是莫大的罪责。元符年间金明守将身死之时,章惇便有意尽戮军士八百为殉,最后虽然被阻止,但足可见此罪之重。若是高永年真的身死,他们除了反叛之外,还真的没有其他路可走了。
经过随行军医检视,高永年浑身共伤了十七处,其中伤得较重的只有三处,分别是肋下、后腰和左背;而姚平仲的情况则糟糕得多,染血的军袍紧贴皮肉难以分开不说,一撕开军袍,但见前胸后背血肉模糊,竟是伤得极其严重,此时入气少出气多,显然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高永年越看越觉得心中痛悔,此时厉声下令道:“于达,送他回西宁州!”
“高帅,恕末将不能遵从军令!”于达面无表情地一拱手道,“末将一旦回去,高帅座下便全是藩将,这不合朝廷律例,还是请高帅遣其他人护送姚指挥回西宁州!”
若是换作从前,高永年必定会对这种言论嗤之以鼻,但是,经此一事,他纵使想反驳也觉得有心无力,当下便点头委派了另一名都头带兵护送姚平仲回西宁州,却拒绝了引兵重返西宁州重整的建议。
等到麾下人马重新整合之后,他拍马上了一个小山丘,居高临下地对底下的将士吼道:“刚才发生的一切,相信所有人都看到了!我高永年自己就是藩官,从来不认为藩官和汉官有什么不同,从来不觉得藩兵和汉兵有什么不同!但是,刚才的事要是传出去,别说我要担罪名,你们也都难逃罪责!若是不想死的,以后上阵就给我狠狠地杀!”
他这一番话一吼,原本低落了八分的士气顿时又重新鼓舞了起来。
当下高永年又召集众将重新定计,于达受命引军两千,从东面攻夏军;而剩余大军竟往不救宣威城,径直由佞边寨直抄夏人后路。
多罗巴得知奸谋败露,又听得宋军断夏人归路,顿时大恐,欲引兵与夏人分道而行,为夏将所阻。其后,得王厚将令,会州师出兵柔狼山,兰州师出兵卓罗和南监军司,夏兵恐后路补给不继,无奈退兵解围。高永年衔尾追杀,斩首千余级,并得战马数百匹。西夏合四监军司远征,最后却不得不黯然收场。
第八卷 诸国博弈 第二十九章 为伐夏再起争端
更新时间:2008…10…28 13:00:10 本章字数:3235
西宁州降羌叛乱,姚平仲为救主将高永年身负重伤,至今昏迷不醒!
夏人围攻宣威城不成,挥师北退!
高永年带伤出阵衔尾追击,大破夏军!
接二连三的前方军报传到朝廷,顿时让平静的朝局陡起波澜。虽然之前夏人曾经发兵渭延庆一带,但那些地方毕竟是长年宋夏相持的主战场,现如今却是刚刚拿下的西宁州再燃战火,自然是非同小可。蠢蠢欲动的羌人再加上西夏的威胁,不仅仅是西宁州,就连湟州廊州也同样处于危险之中。
“此番夏人虽然退军,但是,这却从另一方面证实,青唐余孽仍然贼心不死!”
崇政殿上,蔡京当仁不让地指出了这一点。”如今,我朝驻扎在熙河秦凤永兴军一带的兵将已经超过了三十万,军费开支巨大,而全部的原因便是因为和西夏长期相持。西夏仗着有辽国的支持,常常是有恃无恐,战则掠我边地牛马子民,退则卑躬屈膝上表请和,是可忍孰不可忍!圣上,如今西北各州既然已经做好了备战准备,那么,兵贵神速,不能再拖下去了!”
首相当先掷出了这样一番话,大殿上顿时响起了一阵嗡嗡嗡的议论声。只看御座上官家铁青的脸色,众人便知道这一战已经成了定局。
倘若不是为了发兵西夏,又何必非要取得湟州西宁州?只是,这一战即便是要打,该怎么打,由谁统军出战。这却是了不得的大事。须知大胜回朝固然是能够加官进爵,败了的话却可能将前几十年努力全部付诸流水,西夏可不是如今已经土崩瓦解地羌人。一旦有失,说不定连性命也一起丢了。
蔡京身后。高俅的心神却有些恍惚。姚平仲力战之下救了高永年脱身,从整个西宁州大局而言,这自然是最好的结果。毕竟,一旦主将高永年发生什么意外,赵佶盛怒之下必定问罪所有西宁守将。届时姚平仲也许可以侥幸脱身,今后仕途却全都毁了。可是,如今姚平仲生死未卜,这对他高俅而言同样是莫大地打击。别说姚麟如今尸骨未寒,就以当年的情分,便足以让他忧心如焚。
“蔡卿之言,诸卿可还有其他意见吗?”
底下群臣地表情,赵佶自然是全数看在眼里。四年的皇帝当下来,他的城府早已不似当年那般浅薄,虽说主战的臣子占了多数。但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地盘算,只怕是战还没打。想着怎么瓜分战果,怎么重定朝局,这才是底下这班人的意思。他是至高无上的君王,但是。若没有这些文武,他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撑不起河山。西北那一头的武臣是已经足够了,可是,让谁作为帅臣前去统合这么多人马,一时之间他却难有定计。
他的目光顺着一个个人头落在了高俅身上,只看那心不在焉的神色,他便知道这个心腹臣子在想些什么。别说是高俅,便是他自己在听说姚平仲生死未卜的消息之后,也情不自禁地感到了一阵惋惜。姚麟死了,倘若连这个最出色的姚家第三代也随之去世,那即便西北将星闪耀,也不免会显得黯然失色。他轻轻叹了一口气,目光最终还是跳过了高俅。
自打蔡京打头发言开始,严均便一直在站班中沉思。夏人合四监军司之力大举来犯西宁,这原本就是他意料之中的事。唯一没有料到地就是,高永年居然会这么莽撞地亲自出阵,而且还因为轻敌冒险而差点铸成大错。可以想见,若是没有姚平仲,那么,事情真的会发展到难以挽回的地步。甚至可以说,这很可能抵消先前在西北地丰硕战果。
突然,他感到似乎有目光在脸上流连,不由抬起了头,结果正好对上了赵佶犀利的目光,心头顿时遽然一震。在朝多年,他如何会不懂赵佶的心意,只是,如今情势万分复杂,自己真的应该在这个时候离朝而去?不过,若自己不去,还有谁能够担此重任?倘若真地派一个不知兵却要对行军布阵指手画脚的外行,那么,错失战机不说,怕是又要重蹈当初神宗皇帝发兵伐夏时的惨败结局。
权衡再三,他终于横跨一步站了出来。”圣上,我朝利用进筑之术,已经逐步推进于西夏腹地,比之先前诸位先帝时的情势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所以说,攻夏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这句话一出,刚才稍稍平静下来的朝臣顿时又是一片哗然。须知如今虽是蔡卞掌枢密院,安惇为佐,严均次之,但实则在西北和北面战事上,严均的态度至关重要。只要一直保持步调一致的高俅再站出来进言,可以说,伐夏的决定就在转瞬之间。
值此重要关头,却有人抢在高俅之前说话了。”圣上,如今战局虽然对我朝空前有利,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西夏数代人苦心经营,想要用兵一蹴而就绝不实际。再者,从眼下局势来看,夏主李乾顺马上就要迎娶辽国公主,一旦我朝发兵,辽国又岂会置之不理?届时两面受敌,恐怕非国之福啊!”
沉思中的高俅终于恍过了神,蓦然朝声音的来源望去。却见张康国一脸痛心疾首地出列陈奏,正在那里说得滔滔不绝。总而言之,就是极言用兵之弊,仿佛一打仗,这天就要塌了似的。只是,大概没几个人会知道,就在十天前,这位仁兄还在福宁殿中慷慨陈辞,似乎是赵佶一声令下,他便愿意亲自去陕西带兵。
“蔡京说东,他就偏要向西,这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弯,难道以为别人就会看不出来吗?要和蔡京斗法,也得看看官家是什么态度!”
心中冷笑一声,高俅终于趋前一步,深深一揖道:“陛下,西夏当年之所以能够为祸西北力抗天军,乃是因为他全民皆兵崇武尚法的缘故。然而,自从梁氏专政之后,西夏王权旁落,李秉常为其母囚禁而死,李乾顺又是靠辽主鸩杀其母而获得权柄,西夏早已不复当年盛势。再加上如今李乾顺推行汉法重用汉臣,虽然国力有所复苏,但军力早已和鼎盛的时候不可比拟,如今若是不伐夏,还要等到何年何月?”
见张康国不可思议地瞪着自己,他索性把话说开了。”辽主耶律延禧自从即位以来,纵情声色沉迷于游猎,先后贬斥多位元老重臣,而一味重用佞幸,似萧奉先以大妃之兄得到重用,萧芷因以昔日伴读窜升朝堂,也同样尽显颓势。听说如今辽主已经有意派出使臣前来我国说和,却对西夏请求伐宋置之不理,足可见辽国君臣的态度。可以说,只要我军的攻势还在辽国容忍范围之内,则他们绝不可能出兵干涉!”
张康国终于逮到了机会,急不可耐地质问道:“高相此言大谬,谁能担保辽国就一定不出兵?西夏和辽国一旦结为姻亲,再因为战事不利而屡屡求援,辽国怎会置之不理?再说,谁能确保一定能够把握分寸?”
“好了,诸卿无须再争!”
赵佶大约自己也没料到张康国会跳出来反对,不由感到意兴阑珊。
扔下一句话后,他又无可无不可地和众人商议了一些别的政事,最后方才阴沉着脸回了福宁殿。不多时,得到了内侍传话的蔡京蔡卞和高俅严均便匆匆而来,见过礼后便站到了一旁。
“你们无须迟疑,这场仗朕早已决定要打。”赵佶摆了摆手坐了下来,沉思片刻便问道,“严卿,倘若是以你为主,要让西夏俯首帖耳,大约要几年?”
这个问题问得无比突兀,在场四人顿时全都一愣。福宁殿议事一直是几个重臣的专利,赵佶也向来直呼众人之字,平易近人自不必说,很少有如此郑重的态度。此时,蔡京蔡卞不免都看着严均,就连高俅也为之捏了一把冷汗。
“圣上,要胜不难,但是,要让西夏俯首称臣不敢再叛,除非全灭党项一族,除非踏平西夏之地,否则绝不可能!”严均掷地有声地抛下一句话,见其他几人勃然色变,他又侃侃而谈道,“不过,要打得西夏真正求和却是不难办到。”
“哦?”赵佶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些,以他对严均的了解,自然知道前面一句话并非无的放矢。”严卿说话老是这么一惊一乍,你倒说说,如今这仗该怎么打?”
“正如熙宁时王韶所说,要平夏,先平羌。如今青唐羌人虽然不复为患,但是,西边仍旧未曾全数平定。在发兵西夏之际,仍应当令王厚着力平羌,此其一也。”
“唔,那么其二呢?”
严均见其他三人都在看着自己,不由笑道:“其二则很简单,我朝和西夏近百年征战,全都是围绕横山山界而来,横山地势险要,绵延二千余里,此次的重心,自然也应当以横山为重。”
听了此话,殿中君臣愣了一阵子,最后情不自禁地大笑了起来。自从熙丰下了兰州,如今又下了湟州西宁等地之后,朝廷的目光就放在了越来越西的地方,他们倒是忘记了历来宋夏之争的重心。
第八卷 诸国博弈 第三十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
更新时间:2008…10…28 13:00:19 本章字数:3148
“均达,你真的做好了去西北的准备?”
高俅二话不说地示意严均上了自己的马车,拉下车围子便立刻问道:“蔡元长他们的意思很明白,肯定是支持你作为主帅坐镇西北,不过,究竟用心如何便只有你知我知了。”
“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也知道。”严均自小窗的缝隙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流,不无感慨地道,“当初我一心想着能够一展抱负,如今真正有了机会,我又开始患得患失,想来真是可笑!不说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倘若我真的因为一己之私而废了军国大事,也不配待在这个位置!作为我而言,有圣上知遇之恩在先,有伯章兄你屡次义助在后,就算不得人臣极致也了无遗憾了!”
“均达,官当到你这个份上,却还想着这些,实在是难得!”高俅只感到心中涌动着一股滚烫的热流,人说大宋积弱,但积弱的表面之下,仍旧有人惦记着开边定疆。”不过,你新婚燕尔,就真的舍得说走就走,把妻子一个人扔在家里?”
严均沉吟许久,终于迸出了一句话:“你说得没错,娴妹……她已经怀孕了。不过她是个贤淑的人,应当知道家国之间孰轻孰重。”
“哈哈,那我可要先恭喜你了!看来这新婚果然不一样,叫得还真亲热!”高俅忍不住打趣道,“要是真的一别数年,你就不怕得胜归来的时候,你的孩子都不认得你这个爹?官员上任带家眷也是惯例,你何不……”
“伯章兄。我这可是去西北,你以为是下江南那么轻松?西军三十万人,那可是大宋最精锐地大军。若是由一人节制,一旦有变。后果如何你应该清楚?”严均的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个弧度,但怎么看来都像是苦笑,“否则你以为我就舍得新婚妻子一个人上西北那苦寒之地?”
“你……想得真够长远啊!”话点透到这个份上,高俅也不想多说了,重重点了点头道。”以你的军略心术,圣上自然信得过,只是西边那帮子人都是悍将,虽然碍于上下之别不可能公然违抗军令,但你一个刚过三十地人想要完全节制诸军,只怕也不容易。如何令行禁止,便要看你自己的了。对了,你真地要一个人去?”
“朝中难道还有多少人懂得军事?若是半肚子货色,便是带到西北也是祸害!”严均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而开起了玩笑。”倒是你高相推荐的人个个不差,怎么,有没有人选可以向我推荐的?”
“人选……”高俅原本只是无心之语。但是细细一思量却真的想到了一个人。只是,那人虽然说文武兼修,毕竟没有武事上的经验,究竟该不该让其去西北?思来想去。他终究还是打定了主意。”殿中侍御史宗泽宗汝霖,你应该听说过吧?”
“宗汝霖?”严均闻言不由大奇,眉头也随之一挑,“我只知道他是一个直臣,难不成他还精通军略不成?”
高俅见严均好奇,便把当年在馆陶初见宗泽地情形说了一遍,又提到宗泽在磨勘时没有举主推荐的窘境,最后方才不无感慨地道:“我当初之所以举荐他为台谏,正是看中了他的直。否则,以他的履历,就是有心在军事上有所建树也不可能。”他当然知道,当年宗泽的启用乃是北宋覆灭而南宋风雨飘摇之际,最后赵构那厮还因为疑忌而令宗泽的努力功亏一篑。在这大宋朝廷,若非有权贵青眼相加,否则纵有天大的才能也只得苦候升转。”治平年间用人当以资历,光是这一条,不知屈了多少有才之士!”
严均不由想起了自己当年的往事,更觉一阵嗟叹。”既然如此,便是他了。不过,此事你说我说都不算,要圣上点头才成。”
“有你我这两个天子信臣,何愁大事不成?”高俅挤了挤眼睛,脸上尽是促狭的笑意。
转瞬间,车厢中便响起了一阵畅快的笑声。
“让我去西北?”
被宗汉叫到高府地宗泽听到高俅的话,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问了好几遍方才作罢。可即便如此,坐在椅子上他却依旧不踏实。
如今朝廷用兵西北已经是铁板钉钉地事,西北各州都用了名将勇将,这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到的。而自己不过是一个区区台谏,从来没有过军中经验,怎么可能……“汝霖,你就别多想了,我只是先和你打个招呼,具体如何还要圣上说了算。”见一向沉稳的宗泽露出了患得患失的神态,高俅不禁觉得一阵庆幸。如今宗泽已经年过四十,倘若真地等到其老迈之年方有一展抱负的机会,那就实在太残酷了。
“高相,我……我真的不知该说什么!”宗泽好容易才迸出一句话,在朝数年,他看多了官员倾诈,自然知道自己眼下的官职来之不易。最最重要的是,虽然他为高俅举荐,但高俅却从来没有指示他干过任何违心之举,反而明里暗里保住了不少正直之士,眼下更是又为他指出了一条明路。做到这个份上,他又不是瞎眼人,怎么会不知道其中利害?
“好了好了,汝霖你的为人我清楚,换作别人,我也不肯给这样的准信!”高相见宗泽激动得颇有些乱了方寸,又命身后书童倒上了一杯水,这才笑道,“你是言官,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就算有我推荐,圣上允准,也没有办法服众,就算朝中群臣也会在背后议论。所以,当务之急,你就是回去好好把自己所知所得整理出来。我听元朔说过,你这些年既然没有荒废军略,这应该难不倒你才是。”
宗泽听得连连点头,若是换作旁人也许会觉得困难,但对于一直致力于西北和北面军情的他来说,这是机会而并非考验。他正想再问什么时,突然听到头顶传来了一句话。
“汝霖,当年王韶上《平戎策》三篇,因此而得神宗皇帝托平羌之事,如今你只要能够上书得宜,此事便算成了八分。”
宗泽蓦然抬起了头,眼睛中光彩大盛:“高相放心,我明白了!”
十日之后,正当朝中臣子仍然没有就伐夏达成一致的时候,殿中侍御史宗泽上书言平夏三事。奏疏上了之后,赵佶大悦,不仅传阅群臣,而且立刻下旨予以褒奖,一举进宗泽宝文阁待制,如此恩遇一时令朝中百官侧目。
几家欢喜几家忧,蔡氏兄弟固然不置可否,郑居中却有些坐不住了。虽然因为先前郑贵妃母女相认的缘故升转秘书少监,但毕竟不是实职,对于野心勃勃的他来说远远不够。眼见朝中风云迭起,自己却只有从旁观看的份,他自然是心中忿忿不平,却也不敢让妻子在郑贵妃面前提起,只能在高俅身上设法。只是高俅早出晚归,王氏能够见到的只有英娘,这一天到晚没个准信,顿时让他好不心焦。
只是这一天,机缘却从天而降,他一个人在酒肆二楼借酒消愁的时候,却不期发现了张康国上楼的身影,慌忙上前招呼,一边又吩咐伙计另去准备一间包厢。
“郑兄,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喝闷酒?”换作从前,张康国决不会注意到郑居中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但是,自从郑贵妃生辰之后,他便改了看法,不管怎么样,眼下郑贵妃都是宠冠六宫,郑居中身为其族兄,怎么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未必不会有飞黄腾达的机会。数日前他在朝议上先驳了蔡京的面子,而后不料高俅也是态度坚决,没奈何硬着头皮得罪了两人,如今想起来却觉得多有不妥。
“张相这不是寒碜我吗,我一介小官,又不管实事,有什么可闷的?”郑居中一扬眉,故作潇洒地耸了耸肩,“倒是张相轻车简从地单身到这小小酒肆来,怕也是为了花钱买醉吧?”
张康国暗道对方狡猾,但也不肯就此露了心意。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来回试探,直到酒过三巡却依旧在那边互相扯皮。终于,郑居中还是忍不住了。
“张相三年自郎官而至中枢,哪里能和我这等人比?如今朝堂之上,张相已经几乎可以和蔡相高相分庭抗礼,难道还有什么不满足么?”
“分庭抗礼,我拿什么和他们分庭抗礼?”张康国被一语戳中心中软肋,顿时冷哼一声道,“人家是堂堂正正的宰相,我不过备位中枢,只是担着执政之名,哪里能和蔡相高相相提并论?可惜,我不似郑兄你这般有宫中贵人相助,否则,也不见得就只能止步于此。”
郑居中被这句似抱怨似提醒的话撩拨得心中痒痒,可是,一想到那两位的手段,他又忍不住有几分心悸。待到最后,他终究还是不敢和张康国深谈,两人就这么一肚子鬼胎地分了手。虽然如此,他们却仍旧探知了彼此根底。
第八卷 诸国博弈 第三十一章 慧文妃暗谋谏君
更新时间:2008…10…28 13:00:28 本章字数:3233
虽然是九月,北国却已经显现出了森重的寒意,富贵人家固然可以裹上厚厚的皮袍烧着火炭过冬,贫人却不得不忍饥受冻艰难度日。尤其是中京大定府,城里固然是歌舞升平一幅富贵景象,城外却是哀鸿遍野。对于中京附近的数万百姓来说,这个冬天无疑是万分难捱的。
就在七月间,中京附近州县还因为雨雹伤了庄稼而损失惨重,但是,仅仅过了两个月,辽主耶律延禧一行便到了中京城。为了迎接这位君王,留守副留守固然是用尽了心思巴结,城中富贵人家也不得不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