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刚刚归国不久的米纳斯吉拉斯号似乎为了与之相呼应。两舰巴西水兵也在同一天举行政变,圣保罗号战列舰那威力无比的三连装主炮塔居然炮轰了里约热内卢,迫使政府与其达成谅解。
圣保罗号的大炮向里约热内卢开炮地同时也仿佛应证了蒙古级战列舰的命运…………这个级别的战舰从来都不是为了上战场的,而是为了宣扬暴力的,不过对象不是同样皮糙肉厚的大炮巨舰而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圣保罗号的大哥蒙古号和小弟黑龙江号两艘战列舰联手于同年年初在南洋肆无忌惮的抛洒了两百多发十二寸巨弹和将近两千枚五寸高爆弹,南洋天空中回荡的隆隆炮声和地上地火光燃红了泗水的河流。也许正是因为发生在蒙古级战列舰上的这两次事件,这个级别的四艘战列舰都被冠以“屠夫”的称号。
在智利向中国开下订单之后,谭延也终于批准了邓世昌呈交的关于添置中国海军第二艘蒙古级战列舰黑龙江号的报告………这也是蒙古级战列舰地四号舰,它将会和智利地战舰分别在威海卫和上海江南船厂同时开工建造。蒙古级战列舰总共就建造了这四艘,两艘外销两艘自用。这样一来中国可以从容的面对世界各国列强海军,只要他们不联合起来远征中国,谭延总是有底气将对手留在远东地大海上,至于英国是很强大,但是大英帝国现在更加头痛的是如何面对海峡对岸那边同样“野心万丈”地威廉二世,除非英国继续追加年度的海军拨款,否则两年后英国所谓的“两强标准”就要成为历史了。
整个年就这么过去了。中国政府一反前两年的“高姿态”。在国际事务中除了和本国有关系的事务之外,其余都不理会。就算在意也不过是跟随德国的脚步。当然对于中国的外交事务来说,排名第一的仍属于香港问题。在这一年里虽然依然还是没有什么结果,但是中国却频频派出驱逐舰甚至是重型巡洋舰穿梭于香港周边海域,英国远东舰队的驻地已经移往日本横须贺,在中国除了胶州湾有一支规模并不大的中德“模范舰队”之外,在中国的领海已经看不到外国舰队嚣张的扬长而过的场面了。
至于中国舰队每天都在香港周边“遛弯”是中国海军配合外交部实施的“加压”的一部分,这是每天人们都可以看到的,另外一部人人们看不到也是海军部门搞出来的…………中国打算和德国合作开发五十倍径的十二寸战列舰主炮,甚至是威力更加强劲的十四寸主炮,当然在蒸汽轮机方面的合作更是不在话下……
当英国通过在德国的途径获知德国将会联合中国联合开发五十倍径的十二寸战列舰主炮的情报后,犹如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狂怒不已…………当年中国用无线电技术加上高昂的资金才从英国这里获取了完整的四十五倍径十二寸主炮的制造技术,当时海军部就对此颇有微辞。要知道中国虽然在年的时候就掌握了十二寸火炮的制造技术,但是一直卡在身管寿命等一系列问题上,在英格纳的联络下出于发展中英关系对抗俄国保护英国在华传统利益才批准了这笔交易,中国在得到这项技术后火炮制造技术突飞猛进一下子就赶上了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正文 第三百五十章 连横合纵
更新时间:2009…8…5 9:58:56 本章字数:5389
去年就有传闻说德国正在开发十二寸主炮,这是因为从中国进口的北洋级战列舰和蒙古级战列舰所使用的舰炮口径都是十二寸的。算上蒙古级战列舰,德国一共进口了中国三艘战列舰,并且采购了靖海级和天津级装甲巡洋舰,由于中国战舰的十二寸和八寸主炮制造工艺来自于英国,和德国自己的海军主力战舰主流主炮口径并不一致…………德国主力战列舰口径都是四十五倍径的二百八十毫米主炮。
事实上中国在蒙古级战列舰刚刚下水还没有进入舾装环节的时候就已经研制了五十倍径的十二寸主炮,这个在中国采用全新代号的“”系列的火炮是中国江南制造局卧薪尝胆数年的结晶…………谭延在满清时代在和英国与德国之间走钢丝获取了最基本的相关技术,使得中国避免了在战列舰主炮受制于人的境地,同时五十倍径火炮虽说是江南局“”系列的一号,实际上中国海军所采用的四十五倍径主炮威力已经比英国所提供的初始型号设计要强大了不少,最终数年的技术积累实现了这一跳。
早在北洋级战列舰建造之时,上海江南制造局的火炮研发部门就根据英国提供的四十五倍径的型火炮技术的基础上改进了火炮的内部结构…………比如采用容积更大的药室,采用更好的炮膛,并且改变了膛线的结构与缠距,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火炮的威力,这些技术改进都在后来的中俄海参崴大海战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同时这些技术一直都应用到蒙古级战列舰上,但是按照总设计师魏成勋的设想,他更想将五十倍径的十二寸火炮安装到蒙古级战列舰上地,可是技术上一直都没有突破,更何况蒙古级战列舰的主炮塔是三连装的。这么多新技术同时应用魏成勋心中没有足够地把握。有时候就是这样,未必所有的先进东西组合在一起便成为最强的战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根据谭延的设想不仅打造出了一支令列强畏首畏尾的海军,还培养出了一批像魏成勋这样地年轻舰船设计专家。
魏成勋作为中国新生代舰船设计师中佼佼者,虽然在风格上和他老子魏瀚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本质上还是遵循谭延对海军战舰性能要求地路线…………防护能力最强,火力次之,速度再次之。谭延这样经过甲午战争每个细节的海军专家从那场战争中得到的唯一教训。便是战舰火炮口径未必要大,但是战舰的安全才是第一位地…………按照他的设想。当时的北洋海军如果清一色的六寸速射炮,就算速度慢人家一个等级照样可以将日本联合舰队送进海底,十二寸大炮纯粹就是威慑作用而已,就因为北洋海军的战舰比日本人防护能力高不止一个台阶。
这种设计思想在蒙古级战列舰上的体现便是装甲防御等级要超出无畏舰不少。但是在航速上没有过分的追求,不过蒸汽轮机的应用也让中国海军得到了想要地东西…………蒙古号战列舰可以以二十节地速度航行六个小时,这要是换在以前三涨机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英国人得到德国正在研发十二寸主炮地情报是没有错,不过却不是和中国一起搞…………蒙古级战列舰的交易本身就是一次复杂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综合**易。德国人用三百多万英镑的价格得到了一整套的技术,其中就由四十五倍径十二寸主炮技术,还有德国人从未尝试的蒸汽轮机应用到战列舰上的经验。www。
说白了三百多万英镑能够买到一艘战列舰外加这么多技术这是极为划算了,不过要知道和他们谈判的是谭延这个“奸商”,当年他可以凭借无线电技术从英法德等国空手套白狼换回来很多关键性技术。后来都被证明这是中国在海参崴击败俄国所必须的基础。他是不可能便宜德国人的。外交部和海军部门是找不出谭延可以信任的人来担任这次谈判的中国代表,在做买卖上他们太君子了。况且对手又是狡猾的亨利亲王,这种事情只能他亲自来。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谭延用蒙古级战列舰的全套技术同样换回了中国急需的冶金、电气和化工方面的技术,看上去似乎是一次比较公平的交易,但是谭延手里已经攥着威力更加强劲的五十倍径十二寸主炮,他是用淘汰的技术来换德国人手中会下金蛋的鸡。
由于谈判的级别是谭延和亨利亲王亲自出马,在中国外界很难得知蒙古级战列舰交易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猫腻,不过德国人在到手的主炮技术上立刻加速研究,在其已经开工的第一级无畏舰拿骚级战列舰上便采用十二寸主炮,只是拿骚级战列舰已经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那个还带有很多前无畏特征的拿骚级战列舰了,几乎就是蒙古级战列舰的翻版…………提尔皮茨认为英国已经在无畏舰的道路上先行一步,而德国无法自己研究设计同类战舰又兼顾追赶英国的时间,是以在拿骚级战列舰的设计上直接照搬蒙古级战列舰,同时启动自己的研究机构消化吸收新技术,开始设计第二代无畏舰。
英国人得到地情报一半真一半假。德国人已经开始应用十二寸战列舰主炮了。而谭延通过这笔交易获得了中国为下一代战列舰所急需地技术。尤其是德国地冶金技术和机械加工设备更是让上海江南制造局对研制四十五倍径地十四寸主炮充满信心。
五十倍径地十二寸主炮将会应用在**级战列舰上。德国地冶金技术也同样改善了主炮身管寿命地问题。不过和四十五倍径主炮地应用时间跨度相比。五十倍径主炮地应用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当然今后无论是北洋级还是蒙古级战列舰肯定会接受主炮方面地改进。提高其火力威力。而十四寸火炮地研制就是为以后建造更有威慑力地战舰做准备………谭延不知道。当他在年八月批准国防部上呈地《五年国防装备技术重点研究立项报告》。实际上就已经在为中国海军打开超无畏战列舰地大门提供了钥匙。至于五十倍径战列舰主炮将会成为中国海军在未来几年中地主炮标准。同时也是在恰当地时机再勒索德国技术地筹码。
当然在中德合作开发蒸汽轮机地问题上这是真实地。虽然现在德国自己不能生产大型舰用蒸汽轮机。四艘拿骚级战列舰所使用地蒸汽轮机都必须要从中国进口。但是德国在机械加工方面地能力是毋庸置疑地。中国不过是先行一步而已。提高战舰地航速唯有谋求更大功率地蒸汽轮机。在这方面英国、瑞典和美国都走在前面。只不过现在各国对这方面地技术都加强了封锁………技术“廉价”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就算你有钱也未必能够买得到。对于中国想要继续提高这方面地实力。唯有和德国合作。借助其深厚地工业基础和人才来发展新一代地蒸汽轮机。
中国和德国地一系列技术合作让英国感到了极大地危机感。在十年前英德关系还没有这么紧张。在那个时代各国技术贸易所受地关卡控制地并不是很严密。就像英国地四十五倍径战列舰主炮这样地技术。只要有足够分量地技术和金钱同样是可以买到地。而十年后地今天。尤其是年中国造舰成就地精华蒙古级战列舰出现后。所有列强国家都意识到对本国先进技术保密地重要性…………想想十多年前中国地工业发展水平是一个什么地位。在近代工业发源地欧洲来看那是科技地荒漠。当时如果有人告诉欧洲人说中国人可以造出性能不逊于欧洲地战舰。那肯定会被视为疯子。
中国地发展路线就是用钱来堆出科技水平来。而当年向中国输出科技和机械设备地英法美德意等列强国家在看到北洋级和蒙古级战列舰地出现后。对于当年贪恋那点小便宜也是极为懊悔地。这其中最后悔地便是英国。
中国向德国输出原本是英国领先地技术。这会降低英国对德国海军实力地优势。甚至德国人秉承起一贯精细地作风将战舰实力提升到英国战舰水平之上也说不定。而中国也会从这种技术交易中获取无比地好处。事实上中国造舰已经采纳英德两国之长走出了自己地风格道路。这种中德密切联系直接会影响到越来越紧张地欧洲局势…………德国一次开工建造四艘无畏舰本身就说明它要在海上挑战英国地权威。这是英国所不能忍受地。换句话来说德国造不造无畏舰便是欧洲未来走向地一块试金石。结果现在已经朝最糟糕地方向发展。
从这两年中国的表现来看,英国当局已经认识到对于中国恐吓是不管用的,那个年轻的独裁者根本就不畏惧战争,甚至英国当局在揣测中国的独裁者还希望中英之间能够有一次像中俄战争那样烈度并不大的战争。对此英国当局对远东问题是十分担心的…………香港已经成为英国的鸡肋,如果不把香港交给中国,那中国会更加肆无忌惮的倒向德国,这对英国是得不偿失的,不知不觉中英国当局高层认为应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解除历史上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包括在香港、**等问题上让步来修补中英关系。
年六月,就在美国陆军部部长塔夫脱第二次访问中国离开后的第七个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沈静乘坐蒙古号战列舰,带着两艘天津级装甲巡洋舰和六艘平阳级驱逐舰前往美国做友好访问。沈静这次不仅是出访美国,在旧金山与美国政要和华人代表会谈后,他还要顺道前往智利然后绕过和恩角访问阿根廷、巴西、再前往美国纽约拜访美国总统罗斯福,最后横跨大西洋前往欧洲访问英、法、德、西班牙、意大利后在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前往南洋会见南洋华人代表,最后返回本土。
毫无疑问,沈静作为中国政府的二号人物、谭延的头号心腹,他的这次出访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次环球出访各国也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十年前李鸿章应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邀请也做了环球访问,但是那次访问李鸿章是作为一个任人宰割的弱国高官访问各国列强,显然没法和沈静这次出访相提并论。
中国外交部对外通报了总理沈静地行程后。各国政治分析家和报界的记者们纷纷在报纸上撰文评论中国总理此行的意义。当然有心者很清楚地明白这一系列的行程中,恐怕就是“华人”、美国、英国、德国这四个关键点,联系到英国当局政界要人诸如张伯伦、爱德华•;格雷等人在公开的演说中对中英关系的焦点香港问题的言论。英国政府很可能会趁这次中国总理环球访问之机为中德关系蒙上一层阴影…………英国当局也许会将香港当成一件商品,以此来交换中国和德国的友谊,就像英国用澳门事件来换取了中国两年之内禁止向德国出口战列巡洋舰及其相关技术一样。
不管是英国、美国还是德国,这三个国家对中国都有一定地期望,希望从中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作为一个“独裁者”谭延是很难离开中国地,总某种意义上而言沈静的这次出访实际上就相当于中国元首出访各国。这几年尤其是中俄战争过后。各国列强就一再提高其在中国公使馆的级别,同时也开始对派出更加专业的谍报人员伺机窥探中国机密。甚至还有专门研究中国地政治分析专家。通过公使馆来接触中国自然要比会见中国元首本人取得的效果差很多,沈静有代表谭延的资格,很多问题上都可以不用通报国内通过短期谈判便可以解决或者是给出一个意向,这种作用更为各国政府所看重。
当然在沈静出访各国的背后。所有人也意识到这是中国彰显国力的一次环球出访…………沈静是坐着中国最强大的战舰出访的,而且天津级装甲巡洋舰和那个在各国海军标准中怎么都可以称得上是轻型巡洋舰的平阳级驱逐舰,这些战舰就是中国海军浓缩地精华。彰显国力震慑对手地最好办法便是军事威慑,这支舰队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贵在“精悍”二字,代表了中国造舰的巅峰水平,也是向对中国不怀好意地列强国家显示中国力量的绝好机会。
其实谭延并没有想到派出舰队进行环球访问,不过去年塔夫脱第二次访华之际代表罗斯福总统向中国政府提出邀请谭延总统访问美国,只是罗斯福和塔夫脱都清楚这样一个独裁者是不可能离开中国地。即便这支国防军是独裁者一手创立并且忠心的拥护他。不过谭延对罗斯福的邀请却很慎重。这倒不是他忌惮美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他倒是希望美国一年造出四艘战列舰来才好。出访美国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在美华人的处境。
谭延是不可能出国,至少在目前他是绝对不会出国的。这也不是因为国内政局不稳,而是在经历战争之后中国需要稳定的发展,各项工作有序的展开,没个拍板的人是绝对不可以的。沈静作为总理固然比他更适合处理这些事,但是国内进行工业化建设就不能离开“谭氏资本”,况且谭延还有一个理由不愿意出国…………这个时代可没有舒服的客机,环球访问必须是要乘船才行,想到乘坐战舰绕地球一周难免要经历海浪什么的,这份罪他实在是敬而远之……
沈静出访美国第一站便是旧金山,这里是美国华人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生活在这里的华人数量在美国第一。由于伍轩仁的关系,伍氏家族动员了旅美华人在旧金山为沈静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数万华人在旧金山迎接沈静一行,沈静在争得海军上将邓世昌的意见之后,也投桃报李将整个舰队向华人开放,当然战舰功能舱室是禁止人员入内的。
本来沈静可以通过乘坐火车直接前往美国东海岸,不过为了中国的南美战略,他还是在旧金山会见了美国国务卿之后乘战舰访问南美的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国进行国事访问,同时也是向他们展示中国的造舰成就,并且达成了一系列中国在南美的投资意向签约,在阿根廷沈静还意外的收获了一笔天津级装甲巡洋舰的订单…………在向中国订购战舰的问题上,阿根廷是中国在南美最早的买家,不过在战列舰的问题上阿根廷却非常慎重,当然阿根廷对中国的装甲巡洋舰可以说得上是“情有独钟”。
正文 第三百五十一章 流动的资本
更新时间:2009…8…7 9:30:02 本章字数:5392
沈静出访各国谋求中国在未来数年,也就是谭延认为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几年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生存空间。这是谭延转换中国外交方向的开始…………假如当沈静访问英国的时候,如果英国人如果能够“如期”的兑换其承诺,那谭延会毫不犹豫的在英国和德国之间保持“中立”,就像美国一样会根据中国的国家利益来做出某些决定。
对于德国的“友谊”是不会迅速消退的,至少蒙古级战列舰那样便宜是不会出现了,要知道德国曾经订购过两艘北洋级战列舰,蒙古级如此优秀德国反而只订购了一艘,还附送了如此多的先进技术,在中国看来德国人是非常“吝啬”的。当然德国没有大型舰用蒸汽轮机的制造经验,而且在德国人也必须要从中国采购至少十八门十二英寸战列舰主炮,及其三连装炮塔所需要的重要辅助设备,这些零零总总加起来也有不到三百万英镑,还有德国将会向中国赠送不少于六十万英镑的德国精密机械加工设备以提高向德国供货的品质。
事实上鉴于各国对本国先进科技加强保密措施,谭延派出沈静进行环球访问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送给各个工业强国一个居心叵测的大红包…………沈静手中掌握着六百万英镑的政府采购预算和一千六百万英镑的民间资本,当然属于谭延名下产业的资金就占到了一千两百万英镑。这些资金都是用来采购世界各工业强国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专利的,当然如果沈静能够从欧美挖来在一些知名科学家或是在某一领域成绩卓著的科研人员,那这笔钱就会用的更有价值了。
谭延对知识分子的礼遇是相当高地,在北京将会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城市改造行动,其中针对的便是贫民居住区…………谭延对于进行城市规划的北京市城建局的要求是先将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全部圈画出来,没有保留价值的危房和容易造成火灾的居民区将会全面得到改造,当然配合城市改造的还有一批特别精选地工业和商业项目落户北京。
对于北京谭延是不会任由其发展的。由于北京的建筑多是土木结构,很容易引发成片的火灾…………当年谭延手中的利刃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在北京市煽风点火行刺大臣,甚至不惜放火,火灾延绵都到了慈禧的娘家方家园。现在轮到谭延来坐江山,自然不希望自己地老窝被某个火苗焚毁一片,而且明清到现在五百年的国都,将北京变成一个博物馆远比将其变成一个大工厂要有意义的多。
当初将满清特权一夜废除,使得政府有能力进行北京地改造建设。算算将北京城内的贫民区拆迁转移到北京市的外围也不算是什么亏本地事情,贫民区的位置虽然不算好。但总归是在城市内很不错的地段,也许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项赔钱的买卖,只是北京市政府在得到了金城银行的投资和谭延的坚决支持下才下定决心进行长达五年的这项拆迁计划。
金城银行的背景是天津财团,当然真正的主力是工商银行控股了其中地百分之十…………这只是象征性地控股,谭延当初可是付出三百五十万两白银才收购了这百分之十,因为他是总统的身份才会用本来可以收购更多地股份象征性的占了百分之十。以安天津财团地心。事实上金城银行并没有通过谭延获得实际的好处,但工商银行吃肉也不会忘了让他们喝汤…………中国海军装备出口虽然工商银行担负了绝大的风险,但是对外融资也握在了工商银行的手中。*由读者吧转载*金城银行可以得到其中一百万英镑的再融资权力仅这种裙带式商业交易便可以为金城银行带来巨大的好处。
将北京变成大博物馆是谭延的心愿,虽然金城银行起吃下这笔生意,但背后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