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大的飞跃。而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行动。
成立这个委员会和由此签订的条约很难让人感觉到双方到底是谁占了便宜。谁吃了大亏。少双方都认自己是最聪明的——如果不是因为世界大战。很难想象美国人要凭不到四万人的陆军来保卫如此广的国家。美国国会对军事方面的投资之吝啬已经是举世闻名。威克岛和中途不设立海军基的换及时跟踪中国海军发展状况和明码标价的双方海军活动范围。这对美国人来说是极为划算的;而谭延认为条约上限定的是通报战列舰又不是航空母舰。中国又不是称霸世界去东太平洋干什么?!
不管怎么说。中美这两个太平洋最为强大的国家的这个机构在当今欧洲战火纷飞的时刻总体上是极具积极意义的虽然美国人在谈判桌上受到东云级战列舰强力压力而被迫坐下来的选择。但是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至少美国总统可以对公众和国会有个交代——从罗斯福时代到现在每年三两艘战列舰的速度来造舰。海军经费占据国家财政收入至少五分之一达十四年的历史让这两位三届美国总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说美国放弃海是不可能的。《时代》周刊刊发的“无名氏”特别专稿明确的指“美国追军强国的脚步绝对不会停步。中美两国在太平洋的竞争远没有到落幕的时候这只不过是正餐之前的开胃菜而已……纵观前后十四年。中美国最高领导人在海军上的博弈。预示着太平洋的安全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盲目的安全”转变成为“理智的安全”……”
虽然中美太平洋和平委员会这个机构主要针对的是赤道以北太平洋的区但是这个委员会在未来的影响力随着中美两国的强盛和欧洲大陆国家走向衰落而变更强大。做为一种“计划军事|动调解”。这个委员会成员开始扩展到环太平洋其他各国。至少维护太平洋和平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协约国和同盟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行动便已经受到了这个委员会的直|“威胁”。美两国联合外交照会在太平洋的区在当前背景下变空权威。使的两大军事集团都极为忌惮。也就使局势变成了目前这个样子。
中国提出的条是保持太平洋不世界大战战火的波及。要求和平解决两大军事同盟在太平洋的争端;德国需要出海进|破交作战;英法自然是为了维护本国太平洋航线的安全保证其外殖民的能持续的向欧洲本土进行输血;至于美|需要让英国人法国人看到他们量……
显然协约国在场判中并不占势中德之间了在明面上着良好的关系。甚至下里面也签订了大量的协议密约。如果有必要的话中国可以为德国太洋舰队在西太平洋创造一定的“机会”保证其“持续作战的能力”。至于美国已经确定了在两大军事集团中捞银子的政策。但是却没有中国准备的时间长。该捞的银都让中国捞走了美国的工业还没有动员起来中国|头就已经盆满满。让人好不嫉妒!
“将军阁下请坐!”谭延用流利的德语说道。
是一座位于天津外的庄园。表面上属于天津名望士绅龚仙羽先生所有。每逢周末若没有重大事情发生。龚仙羽总会携家眷和至交好友前往这座庄园来休息娱乐。而这周末也不例外。不过不同的是这个周末前往这座庄园人格外多——仙羽邀请了天津工商业的头面人物来庄园做客。主要议题是联合投资曹妃甸工业区一座大型化工工厂为此光是车队就有十余辆小轿车可谓是高朋满座。任谁也不会想到。就是在这样一处显要的聚会的点居然同时也会成为谭延与一位德国将军的会面的点。中间少不了内务部的操作。
“请将军阁下见谅。这个特殊时期我不采取这样的方式与阁下会面。这里虽然简陋了一些。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进行一次友好坦诚的交往……”待到对面的德国将军坐下后。谭延笑着道。
坐在谭延对面的一位五十多岁棱角分明的德国将军。他便是德国海军中将司令官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这位现年五十三岁的海军中将从十七岁便加入德国海军一直到四年前成为德国远东海军的中将司令官。以其出色的历来看。他无疑赢了谭延对他的尊重。
这里距离天津名流聚的主楼不过才四十米远。是一桩二层高的小别
这里可以清晰的到主楼传来的舞曲声。为了照顾中将谭延甚至特的使用了施佩中将旗舰上的一套咖啡器具。小上印着施佩中将的旗舰“郑和号”字样。当然这套咖啡器是仿造品——德国从中国引进的战舰命名为了体现两国的友好关系。都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这包括了德国公海舰队中服役的两艘战列舰。
“谢谢总统阁下无微不至的招待。对此表示感谢……”施佩中将在看到侍者送上来他熟悉的咖啡器具尤其是小勺上的“郑和号”字样。棱角分明的面庞总算是松弛了一些。
谭延喝了一小口咖啡后说道:“相信将军阁下欧洲的局势着非常清楚的了解。我以明确的告知将军。太平洋也很快就要卷入战争了……虽然我国政府此做了很多力。但非常遗;的是最终我国政府无法为贵国舰队提供足够的安全保证。为了表示歉意。尽管现在环境并不合适。不过我认为我有必要亲向将军阁下表歉意……”
施佩中将虽然面部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但眼中还是闪过了一丝失望的神色——这并不是为他和他的舰队在不远的将来要面对远离本土孤军作战的局面。而是因为中国政府看样子还是选择了中立不肯卷入战争同德国共同作战。施佩中将心中很清楚如果中国加同盟国向协约国宣战这对于帝国来说将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他在中国待了近十的时间。对于中国海军实力非常了解。
“总统阁下。做为一名军人我本人已经做好了随时为帝国献出生命的准备……”
“将军阁下既然已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我也就不再多说。这次来我是想和将军讨论一下未来种子岛的前途问题……将军阁下肯定是会选择带走能够拥有远距离作战的舰只在太平洋印度洋甚至是大西洋进行破交作战的。限于贵国远东海军舰只情况不可能所有的贵国‘民和军人都带走……”延向前探了探身体继续说:“本来这问题我是可以和贵国政府直接讨论的。但是在这里我想和将军先行商讨一下。一方面将军可以对我和贵国政府提出一些建议。另外一方面将军在返回基的后可以先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事实上谭延介入解两大军事集团在太平洋即将到来的战斗是出于真心的。这与德国签订的密约没有多少关系。密约容并不能让中国改变整体国策倒向同盟国参加大战。即便德国舰队协约国舰队碰面发生战斗。中国也有足够的理由拒绝德国远东海军“共同攻防”的要求这在法理上是站住脚的。即便如此谭延还是想要中国在这场大战中能够“体面一些”。尽可能的不遭德国人记恨。
谭延心中很清楚国的“复原能力”在“利益政治”的驱动下。未来战后的德国政未必会和中国过不去。但是谭延出于“中国传统政治道德”的考虑。不仅对德国有个交代。更是对国人有个交代。不能让国人感觉政府在道德层面上有什么大的缺失——这也是谭延放弃在一战中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的根本之所在。在中国“传统道德”的观念根深蒂固。德宣战会引起很多国人的反感。谭延觉的自己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风。还不如留着力气将怒火宣泄到俄国人的脑袋上。那样的到的实惠更多。
“舰队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如总统先生所言。我不可能将所有的德国公民和军人都带走。甚至连舰队都必须要放弃一些中小型舰只……总统先生有何建可以提出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借鉴……施佩中将说道。
“我国政府虽然采取了中立的决定。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要为中德两国的关系做一点事情…我的设想是种子岛的贵国公民和军人可以选择暂居我国。我国政府将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其安全。建立独立的居住区。治安等一切由贵国人员来维持。军官可以配手枪;至于将军所遗留下来的海军装备也会在战争结束后转交贵国……根据两国签署的相关条约。虽然是中立国。但我们可以为将军提供一些便利。诸如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区可以为军舰队提供三补给。一旦军的军事行动不顺利的话。可以立刻向我国发出请求。我国政府会给予将军足够的人身安全……这是我个人所能够尽到的大努力。当然后面关于海军方面的协助。事关机密我不会向贵国政府做出任何承诺。如果将军同意的话。我国情报机关会与将军进行进一步的联系……”谭延非常平静的向施佩中将开出了“空前绝后”的大礼包……
正文 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道行动
更新时间:2009…11…11 11:01:54 本章字数:5359
是的,谭延开出的条件是让人难以拒绝的,可以说这变相的对施佩中将保证他的舰队只要在北太平洋只要不被别人发现就相当于进了保险柜,这也算是中国对德国的一种补偿。
中德关系需要长时间的延续下去,而不是一次性卫生筷用完就扔,德国强大的复原能力会给予中国外交生存空间以重要的外援支持作用,是以谭延决定既然不加入协约国谋取世界范围的好处的情况下,就必须要为战争之后的未来做好铺垫——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最大的赢家永远不是欧洲的各大豪强,远东中国和北美新大陆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当然他不介意向美国下黑脚。
1914年十一月二十日,欧洲地面战争的动能在西线和东线战场都已经消耗干净,德国虽然没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但英法俄三国同样也并不好受,尤其是在战争开始的短短两个月内,大量士兵的阵亡还有现在趴在烂泥坑中相互对峙的部队,双方仅在马恩河碰撞的六天之内便伤亡超过五十万人以上,其中法国损失要比德国惨重的多,但即便如此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将军被巨大的人员伤亡数字惊骇的目瞪口呆,而霞飞将军的境况也比小毛奇好不到哪里去——德国装甲车部队的出现剥夺了他扩大战果的最佳机会,得以让德国人获得了喘息的机会稳定的撤退到新的防线。
就是在这一天,欧洲战场似乎偃旗息鼓的时候,远东太平洋凭空掀起波浪——关于保持太平洋和平地谈判最终破裂,英法联合海军开进苏伊士运河的同时,德国远东海军主力战舰全部出港进入茫茫太平洋进行破交作战。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支舰队给太平洋和协约国带来了什么,至少谭延心中很清楚这支具有极强破交能力的舰队将会给协约国带来天大的麻烦,无论英国人还是法国人,甚至是美国人将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而这支舰队和它的对手也将上演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最为扣人心弦地战列巡洋舰之间的海上决斗——这场决斗也是中英两大战列巡洋舰血统之间地决斗!
似乎越是接近圣诞节,欧洲大陆的战况就越接近平和,当然这也只是表象双方开挖了大量的堑壕形成了一战陆军最大的特色——残酷的堑壕战开始了。两大军事集团都躲在堑壕中一边默默地舔着自己的伤口,一边却又以最快地速度集合更加强大的力量再次进行决斗。
十二月伦敦街头出现了一幅海报,时任英国陆军大臣的基钦纳用食指指向前方,海报的下方则是“你的国家需要你——伦敦观点”;而在同时中国向德国运送了一百八十辆装甲车,这也是整个战争中中国向德国运送的最后一批装甲车,当然法国人也同样得到了第一批五十辆装甲车——协约国同样需要这种武器,但是却舍不得出血购买成套地工程图纸,但却为此付出了宝贵的黄金,中国人不接受英镑和法郎交易这让协约国格外地恼火,而且卖出的装甲车价格不至于让两国政府去跳楼,但至少胸闷不已是一定地。
当英国人和法国人兴冲冲的准备将进口来地装甲车肢解进行研究的时候,才惊讶的发现中国人在装甲车的武器装备上动了很大的手脚,装甲车的武器系统与协约国的武器系统口径完全不同,这就意味着这五十辆装甲车还需要向中国购买弹药——协约国在这方面由于迫切的想得到装甲车,但是却没有得到任何相关资料,而中国也不想做这一榔头买卖,卖给协约国的装甲车在各方面的性能远比德国使用的最终定型产品要差得远,至于武器系统纯粹是出于恶作剧来恶心英法一把。不过中国还是颇有良心的运送了一船配套弹药供英法来做出选择,英法两国只能捏着鼻子再付款购买了这批弹药——研究是一定的,但是战场上也需要这些装甲车去和德国人拼命,没有弹药跟一堆废铁没有什么区别。
装甲车的远离并不复杂,英法科研人员在得到样品之后起步也比较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德国人在装甲车方面的起点远比协约国要高得多,而且装甲车工厂建设也得到了中国人的鼎立协助,德国人的装甲车工厂已经开始投入生产了,虽然只是处于试生产状态,但这也让协约国受不了。在马恩河战场,德国人已经数次出动装甲车参与作战,英法联军的战线饱受其害,士兵们必须用宝贵的生命来阻止对方的攻击,若不是战场环境极为恶劣加之气温比较低,这大大增加了装甲车的故障率,说不得德**队就已经开始打出一个突破口了。
经过协约国的测试,不仅中国出口的装甲车武器系统有问题,就是作战性能也远比目前战场上出现的德国装甲车
多。根据德国装甲车在战场上地表现。英法科研人国装甲车地性能已经达到目前科技水平地极限。毕竟中国在相关科技上与欧洲相差并不多。但是相关研究开始地时间可是要早地多。欧洲地起点虽高但战局可是时不我待。根据战场侦查和情报机关反馈地情况。德国人在稳定了东线之后会调集更多地装甲车。试图发起更加猛烈地进攻突破马恩河防线再次威胁巴黎。
无奈之下通过紧急协商英法向中国订购三百辆装甲车外加图纸。必须要在三个月内在苏伊士运河交付一百辆装甲车——一方面协约国对目前战局地担心。另外一方面也是逼迫中国将所有地装甲车存货都拿出来。不能再向同盟国尤其是德国供应装甲车。当然英法开出如此苛刻地条件也是付出了极大地代价。中国这次得到地是库克群岛——这也许对英法来说并不算什么。南太平洋地类似地岛屿殖民地他们多地是。库克群岛资源和地域并不出众。而且中国明确地签订了相关条约。库克群岛将不会做为海军基地使用。
不过库克群岛对中国而言却意义重大。也许现在还没有人意识到这点。因为谭延需要散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岛屿。这些岛屿论军事价值自然无法与夏威夷和中途岛相提并论。但是在未来航天科技时代。却可以省去很大地力气。从而部署全球观测站。如果不在这个时候谋取相关岛屿。以后地机会可就微乎其微了。
当然英法两国还是要为这三百辆装甲车付出黄金地。库克群岛只是图纸地报酬——相对于德国付出地代价。这已经算是相当廉价了。为了省去麻烦。英国会将库克群岛所有地居民都迁往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谭延这也是避免发生类似“**”这样狗血倒灶地桥段。相对于英国人。中国人可以算是地地道道地“外来户”。
协约国确实把中国地装甲车库存掏了个一干二净。甚至连中国自己装备地装甲车都被弄出来二十多辆。不过现在德国已经具备自己制造装甲车地能力。德国自产地装甲车开始装备部队。在协约国眼中除了眼前地同盟国对手之外。还有两个极为强大地中立国美国和中国。在战争爆发之后。英国皇家海军通过封锁德国所有地港口和码头来中断德国同中立国地外贸关系。同盟国集团地成员国用以维持战争需要地大量食品和原材料只得从本国内部或通过陆上通道从中立国获取——前者对同盟国来说难度太高。至于后者对同盟国还是与其做买卖地中立国而言无都增加了成本。通道地全性也是说不准地事情。
英国皇家海军对德国地封锁自然引起了中国和美国地强烈反感。因为中国地那支以黑龙江号战列舰为核心地访问舰队还在地中海一带“缓慢地”行进。这让英国很难下决心对中国地商船采取什么强有力地措施——那支该死地中国访问舰队有着强大地作战能力。而且还顺道访问了土耳其。这让英国极为恼火。不过美国地待遇可就没有这么好了。英国人毫不客气地扣留了美国地货轮。甚至有地美国货轮上装载地并非是武器装备而是谷物豆类等农产品也被英国人在公海上多次拦截查收。这让美国人大生怨愤。这同样促成了中国和美国联手干预两大军事集团在太平洋地军事行动。
从这次中美两国统一行动中,谭延也看得出来美国人是极为记仇的,做为排名尚在中国海军至上的美国海军,在欧洲的“战时贸易”待遇上却落在了中国的下风,这也是联合干预行动失败的缘由之一——按照谭延的设想是设法保留这支德国远东海军的,算是为战后的德国海军留些种子,不过想来想去这个想法太过一厢情愿,德国战败后这支舰队的战舰肯定不是被拆掉便是被卖掉,重建德国海军还需要德国人自己去努力,而此时美国态度改变后,谭延也正好顺水推舟,让所有人为他们的短视而头痛去吧,想要干掉这支分舰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像施佩中将这样老辣的海军军官一定会在破交战上让所有人对德国海军重新进行认识。
1914年圣诞节这天的凌晨零点十分,在漫长的西线战场上,每隔数公里在战线两边都会有一架探照灯亮起,随即便有一支没有任何武器装备打着红十字旗的队伍从协约国阵线这边出发前往德国一方阵线——这是中国政府连同红十字会向同盟国和协约国发起的一次“人道停战”行动。在一个月之前,中国便向同盟国和协约国发出了外交照会,希望能够在圣诞节这天双方在现有战线上停战一天,由红十字会派出官员监督,中国政府提供相关物资,让战线两端的士兵过上一个安稳的圣诞节。
显然与在战线上对峙的上百万军队相比,
能够提供的人道物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次行了世界所有国家的一致交口称赞——中国总统谭延将他在德国和法国所有酒庄内的存货全部捐出,并且由双方的士兵来品尝对方国家所产地美酒,以消双方的仇恨。
当然所有的政治家心中都很清楚,经过数月厮杀的双方军队不可能因为平均每人不到一杯的美酒而放弃仇恨从而终止战争,但毫无问中国总统的做法还是颇有人情味地。世界各大报纸都在当天头版头条上刊登了这一消息,欧洲国家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仅刊发了文字消息,还配以大量的图片,只不过内容变了味,都不约而同地统一口径宣称自己将会赢得未来的战争。
倒是美国等中立国家的报纸宣传对此持肯定的态度——美国人已经被发生在欧洲的杀戮吓破了胆。美国虽然是中立国,但是在战争报道上更偏重于协约国,尤其是德国入侵比利时和卢森堡,这更使得德国在美国地急剧下降,德国将比利时的卢万中世纪图书馆付之一炬并且烧杀劫掠。
值得一提地是,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良玉当时就在卢万,秀才出身的他比任何人都敏锐的意识到德军烧毁图书馆这意味着什么,便直接向正准备烧毁图书馆德军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也许在这卢万城中,没有任何一个外国人能够比他的身份更尊贵。德军的一个营长在得知这个中国人居然是中国大使,立刻命令暂缓烧毁图书馆地命令,并且亲自带领他前往师部面见师长鲁恩少将。最终曲良玉没有能力阻止这个德国将军放弃烧毁图书馆的打算,但是这位德国将军却出于对这位尊贵不速之客也不好置之不理,便私下做主让曲良玉挑选了三卡车地书籍
曲良玉也许不会让德国人感到威胁,但是曲良玉身边的那个精通德语地中国武官则非常关键,中国设立在比利时的所有仓库只有他说了算,这些仓库中有大量地物资是德国总参谋部必须要“接收”的。这位中国武官曾经留学德国,他不太认同大使的“荒唐”举动,不过爱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通病,自己的任务少不得曲良玉的配合,便采取了这种折中的办法。
事实上武官尊重曲良玉并非是没有其他的想法,这位武官是内务部安排的,不过他的上级曾再三嘱咐过他要对曲良玉保持尊重——曲良玉没有特别的背景,秀才出身的官员在中国并不少见,就是进士出身也不少,但要命的是曲良玉是湖南人,与谭延是同年,这个身份让内务部很是忌惮,生怕武官副手不给面子折辱了曲良玉,所以再三交代要和大使搞好关系。于是这三卡车的珍贵古籍成为卢万图书馆得以逃脱劫难唯一的一批书籍。事后中国外交部表彰并且重奖了曲良玉,战后中国政府主动向比利时归还了这批珍贵的书籍,比利时政府向曲良玉授勋。
在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