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科技军阀-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归法国。对于这个要求,英国和美国当然不能同意。因为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6称王称霸。在争吵中,谁也不肯再让步。威尔逊和克里孟梭随后都以退出和会来要挟对方。
对威尔逊来说,美国惟一能影响欧洲列强的是美国对欧洲各国的贷款。在和会中,威尔逊强调六点:即让世界各弱小国家有自决的机会;以国际联盟监视德国重建,而非派军进驻;各殖民地在未独立以前交与国际联盟托管;以经济制裁取代武力战争;尊重世界各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性;邀请战败国也一同参与会议。威尔逊接连表多次演讲,盼望能获得欧洲国家的理解支持。但是却完全被无视了。而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大量反对的声音;反对者的理由有三个:美国没有获得任何实质好处;美国在和会决策上没有参与;而历史上从未产生过一个没有军权的国际组织,怎么知道这是可行的?
到了这个份儿上,威尔逊已经不能再解释什么了对付这群贪婪的人,理想太高的威尔逊可以说根本无能为力。
1922年1月下旬,与会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巴黎和会日渐显现出帝国主义“分赃”的性质。中国的“废约”问题成了列强相互讨价还价的筹码,被放到了平衡彼此利益的天平上。种种迹象表明,巴黎和会完全不是所谓的公理至上,而是彻头彻尾的强权政治。顾维钧不无悲哀地叹息:“强权利己之见,绝非公理正义所能动摇。”
既然公理不存,顾维钧只能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中国自己的力量来谋求中国利益之保全。1月25日,他会见法国外长毕勋,提醒对方,倘若中国废约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会危及法国在中国的利益。1月28日,他又拜会英国相劳合…乔治,希望以重新订立商贸易条约为诱饵,争取英国支持中国。而威尔逊为了打开局面,巩固美国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全力支持中国的“废约”主张,威尔逊和顾维钧的共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欧洲列强之间的肮脏交易。
两天后,中国代表团向英、法、美三国呈送说帖,力陈不“废约重订”的危害,为了打动英国,顾维钧作出了一定的让步,即先将香港及澳门问题暂时搁置,而关于台湾问题,可以不在大会讨论之列,也不写入和约之中。这一努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挫败了日本企图以此要挟退出和会实施政治讹诈的阴谋。
尽管顾维钧的让步使废约问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台湾问题未被写入和约之中这一消息经报纸报导传入中国国内,使得中国人的公理梦碎,毫无心理准备的中国知识界率先走上街头,在全国范围内爆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虽然迷信威尔逊“世界公理”的激进青年们仍然在美国使馆前高喊着“大美国万岁”,“威尔逊大总统万岁”。
大规模抗议运动的爆让中国政府举棋不定,内阁时而同意签约,时而又暂缓签字,顾维钧和代表团始终得不到明确的指示,但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孤军奋战,最大限度的努力争取中国的正当权益。
此时,国内的抗议运动愈演愈烈,旅法学生和华工也一再向代表团请愿施压,而既怕开罪列强,又怕激起民愤的北京政府随后电令中国代表团就在此基础上达成和约。
经过仔细权衡再三,顾维钧修改了提案。即在对德和约中注明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以求达成和约。中国代表团的意见得到了美国方面的支持,在看到中美两国联手之后,为了分化这两个新兴大国,英国和法国改变了原来的立场,转而支持中国的主张,因而经过艰苦努力之后,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正当要求得到了大会积极的回应,关于中国的要求,大会最终的决议为:
(一)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
(二)各国废除在华势力范围。
(三)撤退驻扎在中国的外**队和警察。
(四)将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移交中国。
(五)撤消领事裁判权。
(六)各国归还在华租借地及归还租界。
(七)中国收回海关。
(八)各国重新同中国议定新约。
至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取得了空前的外交胜利。
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巴黎和会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ooo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o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法国允许占有萨尔区15年,之后归还德国,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而除了分赃之外,巴黎和会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议程。主要是密谋扼杀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会议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筹组国际联盟来反对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
巴黎和会彻底暴露了西方列强弱肉强食的分赃本质,正如硬币的正反两面,和平的希望和战争的灾难其实不过一线之隔。巴黎和会虽然对西方国家的利益关系进行了调整,但却埋下了众多难以诉说的后果。正如顾维钧对巴黎和会的评价,“这种决定无疑将在亚洲和世界播下动乱的种子,对中国和世界和平都丝毫无益。”
而事实上,多年以后,正是巴黎和会种下的不和种子,最后演变成了另外一场规模空前的残酷战争。
对于日本来说,巴黎和会可以说是一次“外交总失败”,日本代表团决定拒签合约,西园寺公望、牧野伸显、吉田茂和近卫文磨等日本代表团成员集体辞职,结果未获日本政府批准。尽管想要罢工,但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还是就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分配问题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日本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英法为了扶持日本牵制中国和美国,在德国太平洋属地问题上支持了日本),日本人的巴黎之行也由此避免了彻底失败。
顾维钧收回了自己的思绪,此时,在凡尔赛宫镜厅貌似庄严的签字仪式上,唯有日本代表的座位上有两个空无一人,主持和会的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虽露不悦之色,却也无话可说。
不一会儿,正式签字的时间到了,两名德国代表被领到了金色的签字桌前,在默不作声中完成了签字之后,便被带离了会场,看到白苍苍的德国外长那阴郁忧伤的表情,顾维钧禁不住在心里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
很快,英国相劳合…乔治便来到了桌前,他志得意满地坐在了桌前,在工作人员的指示下,在英国的位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随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也上前在和约上签字。
轮到中国代表签字了,正当顾维钧站起身来,准备上前时,牧野伸显却抢先站了起来,大步流星的走到了桌旁,在日本的位置上飞快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牧野伸显签完字,用冰冷的目光看了顾维钧一眼,转身傲然离去。
“我还以为他要说日本拒绝签字呢。”魏宸组在一旁轻声冷笑了一声。
“他没有那个胆子就是了。”另一位中国代表说道。
对于日本人的无礼行为,顾维钧宽厚地报之一笑。
此时的顾维钧无意于这样的意气之争,因为他知道,尽管牧野伸显在本次大会当中为了日本的利益甚至打出了“人种牌”,但结果还是一样的失败。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得到的,是日本根本不能比的。
不过,对于牧野伸显耍的这一手,顾维钧还是相当佩服的。
牧野伸显1861年11月24日(文久元年1o月22日)生于萨摩国鹿儿岛城下加治屋町猫之药师小路,是萨摩藩士大久保利通和妻子满寿子的次子。在出生后不久,他就就过继给了大久保利通的姨表兄弟牧野吉之丞。1871年(明治4年)牧野伸显11岁的时候便与父亲和哥哥一起随岩仓具视的遣欧使节团奔赴美国,他先后进入费城初中,费城大学进修,后来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188o年(明治13年),牧野伸显退学进入外务省,后来又分配到日本驻伦敦的公使馆工作,在那时他和赴欧洲进行宪法调查的伊藤博文相识。此后,牧野伸显历任福井县知事,茨城县知事,文部次官,驻奥匈帝国公使,驻意大利公使等职,在西园寺公望第一次组阁时任内阁文部大臣,在第二次西园寺内阁中任农商务大臣,后转任为枢密院长官,在第一次山本权兵卫内阁时又担任过外务大臣。这个时期的牧野伸显,与伊藤博文和西园寺公望接近,成为立宪政友会的资深官僚政治家。他主张对外国进行协调外交,强调在日本实行英美式的民主政治。192o年(大正9年),牧野伸显就任宫内大臣,因为他是大久保侯爵的儿子,特授子爵。据说他被授予内大臣是因为坚信英美民主政治的元老西园寺公望的推荐。西园寺公望讨厌大正天皇周围及宫中狂热的皇室崇拜者,他想要尽量使皇室避免卷入政治。牧野伸显体会西园寺公望的心意,在宫中一直坚持自由主义做为政治使命。他一方面依靠萨摩藩系在政界的力量,一方面利用自己在外交界的势力巩固自己在宫中独特的地位,因而深得大正天皇和摄政宫裕仁亲王的信任,此次巴黎和会作为次席大使参加。这一次日本代表团名义上的席代表是元老西园寺公望,可是实际上是牧野伸显指挥,在代表团的随员中,就有牧野伸显的女婿吉田茂和近卫文磨等。
在巴黎和会成立了确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格局”的巴黎和会国际联盟委员会的时候。作为日本方面全权代表的牧野伸显,为了最大限度的争取日本的利益,早就做好了枪打出头鸟的心理准备,他在大会进行的关键时刻,提出将“废除人种差别,提倡人种平等”的内容写入联合规约里。在事前的交涉中,美英两国提出修正若干条款的前提下,可以接受。可是,澳大利亚拒绝这一提案,是由于澳大利亚为了保护本国劳动者而一直以来实行移民限制的白澳政策,而且秋季要举行大选。委员会正式开始后,与澳大利亚存在相同问题的美国、当时澳大利亚的宗主国英国都一改先前的立场,明确表示反对。之后日本有提出较为折中的方案,即在联盟规约的序文里加入“同意各国平等,公正对待各国公民”。表决结果,17国中有11个国家赞同。但是委员长美国总统威尔逊以“此类问题需全员一致通过才能生效”为由,宣告提案不成立。牧野在大会上作了这样的演说:“我为国际联盟的未来感到担忧,只有有机会我一定会重提此类问题。”大会结束后,英国相劳合?乔治,走到牧野身边,同他握手道:“我十分敬佩日本的态度”。
?¥…………876678………………~~~~~~~~~~
假如抗日战争不幸失败了,日本人会如何对待我们?联想如下:
1。会用**统治,不给中国人选择的权利。
2。霸占所有资源,再高价卖给中国人,其他出口。
3。搞愚民教育,让中国人不懂个人权利,只会感谢皇军。
4。把搜刮来的资源制造厉害的武器。
5。想要谁家的地,直接把房子推了。
6。大和贵族们要过全世界最舒服的特供日子。
7。谁不听话就整谁。
8。架起互联网防火墙,让中国人思想与世隔绝。
9。控制舆论工具,采取主旋律报道模式,对中国人洗脑。
1o。高税收,却不给中国人任何福利。
11。用中国人的钱,吃喝嫖赌。
12。随意在大街上,撞死中国人并高呼自己大和贵族身份。
13。用中国人的税收,修建高公路,凡是通过都要交费。
14。凡是敢反抗,就用装甲车压死。
15。剥夺他们国民的身份,在他们的身份证后面写上“大日本居民”。
16。不允许中国人迁徙,乡下人就是乡下人,城市人就是城市人。
(二百八十三)预备转行?
(二百八十三)预备转行?
北京,居仁堂,中华民国海军部。
“巴黎和会已经落幕。”刚刚回到北京的汤芗铭对代理海军部长的杨朔铭说道,“此次和谈不但废约成功,而且还争得了一亿英镑的赔款,真是前所未有之外交大胜利啊”
“一身枷锁全去,又有了启动资金,我中华自此可以昂阔步向前展了。”杨朔铭当然知道他为什么对这一亿英镑的赔款这么激动,笑着说道。
中国这一次在巴黎和会上争得的德国赔款总额为一亿英镑,过中国晚清历次对外赔款的总和,这样一笔巨额资金将对中国以后的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其实不光是汤芗铭感到兴奋,上到政府要员,下到黎民百姓,有不少人现在都兴奋得睡不着觉。
日本之所以能够成功,和甲午战争胜利从中国取得的巨额赔款不无关系。而现在,中国将有机会书写同样的神话。
“其实这一次外交上能取得如此胜利,和你杨瀚之不无关系。”汤芗铭看着杨朔铭说道,“听说顾少川临去巴黎前,总统府都不去,专门到里府上讨教对策呢。”
“谈不上讨教,只是就一些问题交换了下看法。”杨朔铭不想透露他和顾维钧的谈话内容,只是微微一笑,含糊其辞的答道。
“其实如果没有你杨瀚之从海外筹措大笔资金回国,又调和南方诸省协力应对,只怕这几场大战,咱们根本应付不来,弄不好政府垮台,国家陷入分裂也未可知。”汤芗铭看着杨朔铭说道。
杨朔铭听了汤芗铭的话,仍旧是淡淡一笑,但他的目光却停留在了汤芗铭的脸上,似乎是在等待着他继续说下去。
“我听说你这个代理海军部长要下台了。”汤芗铭说道,“是真的吗?”
杨朔铭立刻便明白了汤芗铭问话的用意,不由得呵呵一笑。
“是真的。”杨朔铭点了点头,“等新总统选出来,新总理组阁,我的这个代理也就做到头了。”
“我还以为你能以重振海军的大功‘扶正芗铭的话语里掩饰不住失望和惋惜之意。
“反正我也不是正牌的海军出身,这个海军部长干得其实挺累的,退位让贤也是好事情。”杨朔铭笑着说道,“目前国家的各项制度都处于初创期,想要走上正轨,这点代价还是值得的。”
“除了你,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给咱们中华建立一支比日本海军还强大的海军?”汤芗铭心有不甘的说道。
“可这也是令人不安的地方啊。”杨朔铭淡淡的说道。
听到杨朔铭这一句话,汤芗铭立时明白了过来,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亮色。
“前些天有国会议员提出,边防督办一职并非国家定制,乃临时从权之设,但如今权限过大,实为海6军之统帅,而西国民主政制,总统为一国之最高军事长官,边防督办隐然为总统外之军事脑,不宜久设,应于裁撤。”杨朔铭说道,“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已经打算辞职,并请政府裁撤边防督办一职。”
“你还真是敢为天下先啊。”汤芗铭看着杨朔铭说道,“象你这样不恋权位的,以咱们中华之大,还真是挑不出第二个来。”
“边防督办一职,如果久设不撤,总统便形如虚设,而边防督办若由一个好人担任倒还罢了,若是落在坏人手中,很容易在中国形成军事**的局面。”杨朔铭笑了笑,说道,“我宁可不要这个职位,也不能让它毁掉中国的民主宪政进程。”
汤芗铭听了杨朔铭的话,不由得肃然而起。
“汤某先代我海军将士,为天下万民,谢过瀚之。”汤芗铭说着,向杨朔铭深深一躬。
杨朔铭笑了笑,起身还礼,但并没有再说什么。
此时的汤芗铭,完全为杨朔铭的胸襟和谋略所折服,他并不知道,杨朔铭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完全是因为他是“后来人”,已经见识过后世中国这种“国家元军政二元化”所带来的危害
“要是边防督办一职取消,那瀚之交出军权之后,又打算做什么?”汤芗铭问道。
“不是还有两个督办的头衔吗?”杨朔铭笑了一声,正色答道,“要做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如果可能,我对教育这一块儿倒是蛮有兴趣的。”
汤芗铭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杨朔铭,他甚至于以为杨朔铭是在和他开玩笑,但他看到杨朔铭郑重其事的样子不象在开玩笑,脸上满是疑惑之色。
“我今天下午在女师大还有个关于教育的演讲,铸新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听听。”杨朔铭说道。
“我一定去。”汤芗铭说道。
下午,汤芗铭早早的便来到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一身笔挺的海军军服的他在校园里惹来了不少女学生好奇而陌生的目光,汤芗铭能感觉出学生们和教职员工目光中的警惕之意,他尽量对每一个向自己行“注目礼”的人抱以友好的微笑。
尽管随着巴黎和会的落幕,中国国内大规模的学生抗议活动已经日趋平息,但在生过“九?二八惨案”的女师大,汤芗铭现在仍然能感觉到学生运动的气氛并没有完全消失。
汤芗铭快步来到了教学楼,将自己的请帖交给了一位负责接待的教职工,对方认出了他的海军军服,对他抱以和善的微笑,并将他带到了一座很大的阶梯教室里。
此时距离上课时间还有一会儿,女大学生们正三三两两的抱着书本入座,尽管看到一位海军军人坐在旁听席上,但学生们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她们有的打开了书本看起了书,有的则相互低声的谈论着一会儿即将开始的演讲。
“小杨将军上次在燕京大学的演讲你们听过吗?据说当时座无虚席,好多教授也都来了呢……”
“听说他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
“是的,他在北大也讲过一次,可以说盛况空前呢。”
“不过,听说他对社惠主义和布尔什维克思想很反感……”
“他是军阀,没听说他的外号吗?叫‘高科技军阀’。”
“不是吧?我觉得,他和那些凶霸霸的军阀不太一样……”
“他不是军阀,军阀是不会这么提倡科学民主自由的,我觉得他的思想,其实和咱们是相通的……”
“你那么喜欢他,不是你看上他了吧,哈哈……”
“是啊,宁为将军妾,不为平**嘛……”
“讨厌你们……”
汤芗铭还想听她们继续关于杨朔铭的谈论,女学生们的嘻笑声淹没了后面的话,此时学生们越来越多,不一会儿,阶梯教室内突然变得安静下来。
杨朔铭的身影出现在了讲坛前。
此时的杨朔铭一身汉服便装,显得温文儒雅,他笑着和几位教授和老师打着招呼,一位看上去美丽惹眼的女教师向大家介绍杨朔铭,学生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的到来,在这简短的欢迎仪式过后,杨朔铭的演讲便开始了。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关于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的课题。”
“在说正题之前,我先说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童话,就在今天上午,在礼堂还上演过用这篇童话改成的话剧——我想大家已经知道是哪篇童话了,有的同学已经说出来了,对,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表于1846年。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耶诞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自建国以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是小学生六年级课本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许许多多的小学语文老师们曾在课堂上强调它的‘基本思想’是安徒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饱含血泪的控诉’。既是控诉,且含着泪,那么对于控诉的主体——资本主义社会,照马克思的话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于是乎只有**了。”
“但我今天想问问大家,得出‘**’这样的结论,算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吗?如果我们对此进行独立的思考,能否得出另外的结论?”
“毫无疑问,《卖火柴的小女孩》确是安徒生的含泪之作。对于人世间的不公平,它也确是一面镜子。但是在我看来,安徒生所要藉此唤起的,并不是憎恨和**;而是同情和国家人道主义。”
“对于一个民族也罢,对于一个国家也罢,人道主义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安徒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否则他便不会写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和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来的。”
“一个人的头脑里不会天生就产生出以人道主义为人性之最高原则的思想,或者说作为人的基本情怀来的。作为一个人,需要人道主义的教育。”
“那么,说到这里,我想问,《卖火柴的小女孩》究竟是写给谁们看的呢?大家也可能会回答,作为童话,它当然是先写给孩子们看的,但我想说,它绝对不是先写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们看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们,是买不起安徒生的一本童话集的。”
“其实,《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不必为了生存在新年之夜于纷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