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色警戒-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激烈的战斗中,苏制的无线电步话机响起了冈纳克?科萨诺夫兴奋的叫声:“伊戈尔同志,调试完毕!请指示!”他和他手下的工程师在此危急关头提前架设好了心灵控制塔。
    “发射!”伊戈尔毫不犹豫地命令。
    “是!叫大家做好心理准备!”科萨诺夫尖声叫道,自己亲手架设和调试的神奇武器就要发挥作用了,他几乎兴奋到了极点。
    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正不顾苏军机枪手的阻击蜂拥而来。埃克塞尔就开这吉普车夹在冲锋队伍中间。少校认识天文馆楼顶上竖起来的叉形天线,那就是心灵控制塔——一种据说可以扰乱甚至操控敌人意志的可怕武器!必须在它发挥作用之前摧毁或者缴获它,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少校拼命地踩着油门,吉普车发出铿锵有力的吼叫向前冲去。可那短短的一千多英尺却变得如此漫长。
    科萨诺夫用力地揿下发射按钮。
    时间似乎凝结了,军人们的动作都定格了,高速飞行的子弹也停止了。
    一股强烈的脑电波在瞬间扩散开来,悄无声息,但却有如翻江倒海。
    突然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埃克塞尔少校只觉得眼前骤然变得极为明亮,他的手脚都失去了控制,吉普车尖叫着打了一个转便翻倒了,少校被狠狠地摔出来。冲锋的海军陆战队员个个像中了什么邪术,纷纷丢掉武器抱着自己的脑袋痛苦地倒在了地上。成片的美国大兵倒在了机场和公路上,抱紧头部痛苦地挣扎起来,场面十分壮观,也令人心生恐惧。
    埃克塞尔强忍着摔倒的疼痛和莫名的头痛爬起来,他感到强烈的恶心和严重的眩晕,仿佛天地都在调整旋转起来。但坚强的指挥官还是挣扎着支撑起自己的身躯。
    这时他发现眼前更为恐怖的景象,有个士兵已经爬起来,抓起身边的自动步枪,一边发出撕裂心肺的惨叫,一边极不自然地扭动身子,并且扣动扳机,不顾一切地朝周围胡乱扫射,将正在捂着头大声叫痛的同伙打得鲜血直喷。
    紧接着又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疯狂的胡乱开枪,发狂的官兵开始自相残杀起来,没有发狂的官兵则遭受屠杀。平时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海军陆战队员们现在都变成了丧失理智的杀人狂魔。
    身为指挥官的埃克塞尔被这种闻所未闻的恐怖情景吓呆了。不过他还是迅速恢复了过来,“什么鬼武器?”埃克塞尔的声音也因恐惧和疼痛变得非常尖锐,他趁着没被自己人打死强忍着生理的和心理的疼痛以及眩晕和恶心向天文馆跑去。
    红军突击队自身也受到了冲击,但由于本身对心灵控制塔发射出来的脑电波有相当的免疫能力,所以伊戈尔他们只是感到一定程度的恶心。
    “冈纳克,快,趁敌人混乱时撤回来。”伊戈尔对着步话机大叫。
    “好的。”科萨诺夫回答的声音也有些变了样,看来他受到的影响也不小。心灵控制塔的副作用还是挺大的。
    “快,开火,消灭敌人!”伊戈尔朝手下的突击队员大声命令,“全力接应第三分队!”
    红军的手中的美式自动武器怒吼起来,将混乱不堪完全疯掉正在乱跳乱打的A连官兵一批批地打死,美国海军陆战队又遭受了一次恐怕的屠杀。官兵们流出的血汇成了细流,沿着台阶,注入了密歇根湖,继而把近岸的湖水都染红了。
    第二章 蓝光 第四十八节 全身而退
     更新时间:2008…12…28 14:34:13 本章字数:2663
    “快,准备撤退!”科萨诺夫朝手下人大叫。同时启动了捆绑在心灵控制塔的座基上的定时炸弹。“二十分钟,但愿够我们撤退的。”心灵控制工和师自言自语,二十分钟是伊戈尔在早上出发时给他的一纸新计划中规定的。
    老式的钟表式定时炸弹开始嗒嗒地响起来,在枪声大作的战场里,这微弱的声音根本就无法听到。但它表盘里的两条转动着的指针却有如死神挥动着的镰刀。
    “好了!都下楼,回到水族馆!”科萨诺夫带领手下迅速逃离天文馆的屋顶。下到楼下,出到大门口。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07步兵团二营的全体官兵基本丧失战斗力,除了大批阵亡之外,剩下的人要么在疯狂地自相残杀,要么被无法忍受的头痛和眩晕折磨得死去活来。
    只有他们指挥官,史蒂夫?埃克塞尔少校顶住前所未有的精神痛苦和肉体不适,向天文馆大门跌跌撞撞地跑去。他看到了科萨诺夫带领的一干苏军正一边用自动武器扫射,一边夺门而出,朝西边狂奔而去。少校毫无办法,他已经无力举枪瞄准对手。还好由于有一段距离,只顾向西逃蹿的敌人也没有发现他。
    连接大陆与北方岛之间的人造堤上,也就是水族馆南门到天文馆之间的叫团结东路(ESolidarityDr)上,美军二营A连已经几乎覆没在了伊戈尔率领的第一和第二分队的猛烈火力下,从华盛顿到芝加哥,这个可怕的喀山年轻人总能歼灭十多倍于己的对手,当然这一次要拜心灵控制塔所赐。
    科萨诺夫带领第三分队在尸体和血流之间往回跑,俄国人不得不连跳带蹦,以防止踩到那横七竖八的美军尸体而跌倒,尽管如此,他们军靴也已经沾满了还未凝固的鲜血,几乎所有队员那灰白相间的城市迷彩裤上也被溅上了大片的血迹。一两个命大的美军官兵在尸堆中垂死挣扎,但匆忙撤退的敌人还是残忍地给他们补上一串美式的5。56毫米子弹。
    苏军第一和第二分队已经停止了射击,五百多米的路对于训练有素的突击队员来说是一段小小的距离,虽然路上布满了尸体。红军敌后特别行动大队迅速地会合在一起。
    伊戈尔一把扶住了冲刺完了五百多米的科萨诺夫,“怎么样?牺牲了几个同志?”
    “两,两个。”科萨诺夫喘着粗气艰难地回答,“队长。”
    “自毁装置启动了没有?”
    “定时炸弹启动了,二十分钟。”工程师说着抬起手腕看了看,“还有十六分钟。”
    “好极了!”伊戈尔兴奋地说,“快。交替掩护,撤退到格兰特公园!”现在看似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就看能不能真地全身而退了。
    红军突击队三个分队交替着掩护,向西北三百多米外的格兰特公园(GrantPark)的大草坪跑去。
    与此同时,两架美式黑鹰直升机也从西南边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飞出来,直飞到格兰特公园。指挥这两架直升机的正是安东?拉夫特洛维奇?伯内特少校,敌后特别行动大队的副队长。少校已经看到正在撤退的同伙。
    “不要到格兰特公园了,快,就在那个草地上降落。”伯内特说着向飞行员指了指博物馆北门前面那片巨大的扇形草地。这也是早上出发前伊戈尔队长在纸上的最新指示。
    苏联人行动十分迅速,很快直升机就降落下来。
    对于一直处于高度的压力和紧张中的三个分队来说,他们仅仅是从水族馆南门跑到西门,伯内特的这一行动无疑加快了他们的撤离速度。当然这一切还是要归功于伊戈尔战前周密的部署。
    苏联突击队员有条不紊地登上了两架直升机——不受任何干扰和阻击!
    当黑鹰直升机快速地转动巨大的旋翼跃离地面时,大批芝加哥警车尖鸣着警笛带领着军车和装甲车从西边东罗斯福路(ERooseveltRd)和北边湖滨大道南急驰而来,但一切已经晚了。
    只有一个人,全身戎装的“探长”杰克?安德森靠着停在博物馆西门的警用摩托车上,向远去的黑鹰直升机敬了一个美式军礼,脸上露出了神秘的微笑。
    再说挣扎着跑向天文馆的埃克塞尔少校,很快就进了天文馆。但随之距离的减少,坚强的少校愈发能感觉到心灵控制塔的强大,虽然这只是战术级别的小型装置,有效用半径在一千米左右,但就如电磁波一样,越是靠近,其辐射就越强。少校只感觉到天旋地转,分不清前后左右上和下,而且腹内更是有如地动山摇。他
    勉强地扶着楼梯的扶手向上攀爬,并开始剧烈地呕吐。埃克塞尔的瞳孔已经迅速扩大,这使得他几乎看不清眼前的影像,但他还是无比坚强地沿着楼梯一步一步地爬上了楼顶,来到了天文馆穹顶前面的平台上。
    战场的枪声已经停止了,呼啸的警笛由远而近,同时夹杂着翻车的巨响和急刹车的尖叫。增援而到的军警在进入心灵控制塔的控制范围内也纷纷倾覆。
    尽管眼前已经一片模糊,而且脑子也嗡嗡作响,但埃克塞斯还是缓缓地爬到心灵控制塔前。那不停地转动着的小小叉形天线,却如同欲刺破青天的魔鬼叉戟,那的确就是魔鬼掷向天堂的死亡之叉。
    埃克塞斯已经感觉到了死亡的气息,不仅呼吸困难,全身的知觉也在迅速消退,眼前的亮光越来越大,以致于呈现出白芒芒一大片,也许那就是天堂的光芒。更恐怖的是在迷乱与痛苦中他还是听到了嗒嗒的微弱响声,似乎这种响声经由不断振颤的鼓膜有意的放大,在他的脑子里极度放大,代替了先前的嗡嗡蜂鸣,回荡在他的脑海里。那也许是上帝的召唤的声音,也有可能是魔鬼的笑声。
    埃克塞尔本能地伸出手——军人的本能在他的意志丧失时令他的双手不顾一切地伸向了定时炸弹。
    死神的镰刀挥到了尽头,笑声嘎然而止。
    一个艳丽的火球伴随着一股剧烈的爆炸轰然而起。
    不过埃克塞尔少校最终还是死里逃生,但魔鬼的镰刀还是砍去了他双手。
    伊戈尔和他大部分幸存的队员也顺利地逃出来,不知是美国人的混乱还是阴谋,他们竟然未受到任何追击。经过近两个小时惊心胆颤的超低空飞行,直升机终于落在了圣路易斯的草地上。
    伊戈尔迫不及待地跳下还未停稳的飞机,脸色发青,望了一眼北方后便瘫倒在了地上,一动也不动。几双沾满了鲜血的军靴也从直升机上跳了下来,迅速围上来。
    第二章 蓝光 第四十九节 劝降
     更新时间:2008…12…28 14:34:13 本章字数:2275
    8月30日上午,就在伊戈尔和他指挥的突击队大闹美利坚合众国的临时首都芝加哥的同时,维拉迪米尔大将麾下的远东第三方面军和高加索方面军两个集团军群也闪电般展开了对堪萨斯城的合围行动。
    面对苏联装甲集群的迅猛推进,堪萨斯城已经是朝不保夕。
    休伊特?詹姆斯中将飞抵了堪萨斯城,他此次到来肩负的使命不是组织军队为保卫城市而奋力一战。恰恰相反,他受命于杜根总统和卡维利上将,前来劝解满腔抵抗热情的市政官员和市民。
    这也许是整个世界历史上最可笑讽刺的使命了。詹姆斯将军如是想。原本负责防守这个城市的将军如今却要劝解这个城市的居民放弃抵抗,而且这种命令不是屈服于敌方的压力而是来自于己方最高层。
    “这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笑话,也是最大的耻辱!”一位满怀期望的议员在明白了将军的来意后极为愤怒地说,“你本该带领我们浴血抗战,但现在你却劝我们放下手中的枪,向邪恶的敌人举起双手。我只能断定中将大人你要么精神失常,要么已经叛国投敌!”
    面对溢于言表的责难与愤怒,将军感到十分难堪,但他仍然保持着克制与风度。“先生们,请你们冷静。”詹姆斯以平静的口吻说。
    “军队和国民警卫队已经在同俄国人的战斗中消耗殆尽。现实十分残酷,但我还是有义务坦诚并且清楚地告诉市长与诸位议员,军队和国民警卫队已经无力保护堪萨斯城。只有宣布城市为不设防,才能保住广大市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才能完好地保存城市,才能使我们的家园完整。”
    詹姆斯表情严肃。或许在场的人最痛苦与愤怒的应该是这位“丢城将军”了,身为军人,本应像射出枪膛的子弹一样戳进敌人的胸膛,但没想到如今却要面临如此尴尬的场面。
    “也只有保住我们的家园,才能保住美国的希望和未来。”将军补充强调。
    从表情上看,有不少人被他说动了。毕竟他们底气也不是很足,而且正规军失败后,民众已经没有抵抗的必要了。战争是军队的事——在大多数西方人的观念中,就是这样——军队打败了之后,普通的民众完全没有必要像军队那样投入到与敌人的战斗当中。
    如果当权者发布命令要求广大民众加入到与敌军作战的行列里往往会被视作不人道。这也正是杜根一直不愿意发布最高级别的全国总动员令的原因之一,也是他在苏联红军凌厉的攻势下一再弃守大城市的重要原因。
    当然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让缺乏战斗力、组织松散的平民去同武装到牙齿、训练有素的敌军作战,无异于自杀,既无任何取胜希望,也无任何军事价值可言。虽然为了抵抗侵略,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无疑是崇高与光荣的,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保全性命才是战争中最大的价值。
    “先生们,不用再犹豫了。”詹姆斯将军见机鼓动,“流血与牺牲是军队的事,对于广大市民来说,保住性命才是头等大事。”真是十足的讽刺啊。也许自己在“丢城将军”的头衔之后还要再加上个“投降将军”的称号了。
    如坐针毡的地方政客们来开始纷纷议论起来。
    城外的红军已经不用进行火力打击,步兵掩护着坦克大摇大摆地开进美国人的街区,天上的武装直升机和战斗机也十分轻松地盘旋着。尽管红军官兵都绷紧着神经,但战争似乎已经沦为一场单边的军事行动,更像是一场实弹演习。
    “未来的美国和她的军队必将光复每一寸被占领土。”虽然内心极为复杂,但詹姆斯在这种场合下还是竭力表现出信心十足的样子。
    “在一个月后,我们将有两个新的集团军将投入战争。而且诸位也都知道,我们在密西西比河以东的阿拉巴马州和佐治亚州,已经取得了大规模的胜利。解放了亚特兰大和伯明翰以及蒙哥马利,并且推进至通比格比河一线。我们新近投入战场的光棱坦克几乎是无敌的,一个团便横扫了俄国佬两个装甲师。我可以郑重地告诉诸位,我们的战略反攻已经开始。所以,在密苏里和堪萨斯的退却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恢复这座美丽的城市。”
    詹姆斯滔滔不绝地向大家重复官方的战报,尽管这是人们共知的,但在大兵压境的恐慌中,还是产生了不小的作用。至少按照将军的最后两句话,堪萨斯城的陷落只是全局战略的一种“巧妙”安排,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术。
    历史总是这样充满欺骗的,就如1940年英法联军在敦克尔刻的大溃败,人们总喜欢把它宣扬成一种莫大的胜利,说是为后来的诺曼底大登陆保存了实力。可当时在沙滩上冒着德国飞机的狂轰滥炸的残兵败将中,有几个还有反攻大陆的信心?当然会有一些人总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但这些人当中就已经有了几年后登陆诺曼底的计划了?
    詹姆斯这时才发现自己的政客天赋,把已知的事实当作绝密消息反复强调,并套上了空头支票加以润饰,使之成为可口的诱饵。尤其那个所谓的“战略反攻已经开始”和“退却只是暂时的”,上帝保佑!将军为自己的谎言感到羞耻和恶心。
    历史之所以会十分讽刺就是因为往往只有谎言才能起作用。这一次也不例外。詹姆斯将军的谎言起了作用。大部分人放弃了坚守城市的念头,从市长到市民,尽管不愿看到星条旗的降落、镰刀锤子红旗的升起,但总比毫无价值的流血牺牲好。
    就这样红军在八月结束之前,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堪萨斯城,达成了“双头鹰”作战行动的第一阶段的战役目标。
    第二章 蓝光 第五十节 夕阳西下
     更新时间:2008…12…28 14:34:13 本章字数:2562
    即将沉入西边群山的太阳还在发挥着余光,在粼粼的密苏里河上洒下片片红光。微风吹过,婆娑的杨柳轻轻舞动,天上的白云也缓缓地向天边飘去,并慢慢染成红色。
    马克?符拉沃德走到了别墅的小阳台上,轻轻地吸了一口密苏里河畔的新鲜空气。远处沐浴在夕阳光辉中的佩克堡大坝(FortPeckDam)显得无比巨大沉稳,把狂浪不羁的密苏里河拦腰截断,化为平缓的长河。
    一位文书官走出别墅,来到符拉沃德身后。轻声说:“先生,芝加哥已经传来报告。”
    “哦。”符拉沃德头也不回,“肯定是没能缴获俄国佬的心灵控制设备吧。”老头的声音有些得意。
    “是的。我们的一位指挥官试图解除心灵控制塔上的定时炸弹,但没有成功。”
    “意料之中的事。我军指挥混乱,又缺乏战斗经验。”
    “而且,我们损失惨重,敌人的突击队也顺利逃走……”
    “这些我不在乎。”符拉沃德粗暴地打断对方,但语气十分平静,“不过我倒是对敌人的那名指挥官有点兴趣。”
    “指挥红军这次行动的军官叫鲁斯兰?伊戈尔。我想你一定听说过这个人。”
    “是的,五角大楼。”符拉沃德点点头说,“一个上尉,带领一帮乌合之众屠杀了我们许多将军。”
    “我们已经了解到他更多的情况。”
    “说来听听。”
    “他只受过半年的半专业化的军事训练。是莫斯科大学……”
    “这些我都知道。我听说他的母亲是我当年下令逮捕的苏共地区领导人?”
    “是的,先生。你应该还记得1958年你作为驻乌拉尔地区最高军事指挥官时,下令逮捕一批从事地下破坏的苏联布尔什维克吧。其中有个女人叫索菲娅?马克西莫芙娜?伊戈尔娃,是他们的头目,后来被军事法庭处以绞刑。这个女人就是伊戈尔的母亲,当年他还不到四岁。”
    “看来她的儿子今天找上门来报仇了啊。”
    “在伊戈尔攻下五角大楼后,俄国国内就有人称伊戈尔是报了国恨家仇。这个人也许是个战争天才,比起那些经过多年的军事学院深造的俄国军官,这个年轻人拥有更为出众的军事才华,似乎他的本领是天生就有的。”文书官的声音有些微微的颤抖。
    “如果我还没记错的话,他的父亲叫康斯坦丁?伊戈尔,当时是个虔诚的东正教教徒。”
    “是的,到现在他一直是个虔诚的东正教教徒。”
    “一个东正教徒和一个共产党员结合在一起,生出了这么一个战争天才,来为祸自由世界。”符拉沃德颇有些感慨。“哈勒斯博士的研究小组有进展吗?”
    “博士也提交了报告,设置在梅格斯机场、天文馆、水族馆、博物馆共三十六台脑电波记录仪已经成功地记录下了心灵控制塔发出的脑电波,目前他们正在全力分析和研究对策。结果可能还要两三天才能出来。”
    “叫他们加快进度。务必在九月十五日之前拿出应对方案。”
    “是。”
    “指示海格立斯马上停止工作,由于这次行动,他很有可能会暴露。”
    “是,先生。刚才国防部长拉尔森先生打电话来,说总统在质问影子计划和芝加哥的袭击是怎么样了,你看……”
    “今晚我会和总统通电,这件事是我负责的,由我直接向总统解释好了。对了,行动中有没有发生平民伤忙?”
    “没有。我们事先关闭了所有场馆和疏散了周围的居民。”
    “很好。你马上以我的名义给卡维利将军发一封密电,要他挑选出一支百人左右的突击队,队员要求必须是最好的士兵和军官,而且有一个条件一定要达到,就是熟悉纽约市区。”
    “好的,先生,属下这就去办。”文书官说完便退下返身回到别墅里。
    马克?符拉沃德仍然站在那里动也不动。
    夕阳西下的佩克堡(FortPeck)一片祥和,但是汹涌的波涛却暗藏在巨大而沉稳的大坝底下。
    在敌对的阵营里,身心疲惫的伊戈尔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欣赏密西西比河中游如画的夕阳风光,他在营地里赶着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最高领导人罗曼诺夫同志撰写报告。
    伊戈尔决定绕开红军总参谋长科西金元帅一层,直接把报告用顶级密电提交给罗曼诺夫。红军前线的指挥员当中只有两个人被授权使用这种顶级密电,一个就是维拉迪米尔大将,一个便是总理同志的新宠伊戈尔中校。
    伊戈尔这样做并非出于私心。他很清楚无论是情报来源还是行动的制订都是科西金一手策划的。但在他看来,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西方首脑峰会,所以元帅得到的情报是错误的。即便元帅的情报无误,这只是敌人一个圈套,没有消灭或俘虏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首脑,那么行动终究算是失败了,行动的策划者科西金同志当然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很显然,这位对自身才智和荣誉颇为欣赏的总参谋长,会在向总理的报告中掩饰自己的过错,进而扰乱了对行动失败的调查和反思,尤其是今后的情报工作和特种作战。
    当然伊戈尔不敢在报告中指出总参谋长的情报有误,只是强调放出峰会消息极有可能是美帝国主义者的一个阴谋,诱使红军上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