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为王-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并没有人在意天气的问题,所有的缇骑将士和残余的直卫都是在马上挺直了胸膛,似乎那呼啸而来的北风和春天里的春风一样,吹在身上不仅不难受,相反,还怪舒服的。经过刚刚的一场血战,一百一十名缇骑将士战死了三十一人,余者全部带伤。
三十一名直卫,战死十七人,余者也全部带伤。
如果不是张佳木有先见之明,带足了医官,给二十多个重伤不醒的缇骑和直卫清洗包扎,并且在附近强敲开了一个官员的宅门,安排了暖和的房屋给伤员暂避,恐怕死伤还会进一步直线增加……
就算是轻伤的,在这样的天气里也是不能再战了。所有伤员都流了不少血,虽然全部经过初步的处理,但流出的血所带来的虚弱是无法弥补的,这一层,缇骑和直卫平时的训练和营养就看出效果来了,如果不是每天的大鱼大肉和高强度的地狱般的训练,恐怕他们再也握不住马槊,挺不直胸膛了。
而吴谨的卫士和孙镗的家丁就不成了,他们畏畏缩缩,感觉到冷,寒气吹的他们不住的缩头缩脑的躲避,就算是当着家主的面,也是没有办法叫他们无视天地之威,叫他们和缇骑直卫的将士一样挺起胸来。
突然,在孙府家人那里爆发出一阵哭声。
刚刚退下来时,孙軏被曹铉赶上,一矛刺中,虽然被孙家的两个卫士和孙镗拼命救下,但是伤的太重,虽然也送到人家里救治,但哭声传来,显然是不治了。
孙镗就呆在张佳木身边,听到哭声,刚直严毅的脸上也是掠过一丝痛苦之色,但他咬了咬牙,腰杆也是挺直了一些,却是呆在张佳木的身边不动,并没有离开的意思。
“伯爷,去看看吧。”
张佳木身边传令不断,不停的给他送来各处的消息。
消息都是一片大好,正阳门附近的残敌被肃清,正阳门关闭,由幼军将士留五百人助守,可谓万无一失。
幼军的骑兵已经赶到锦衣卫正堂附近的战场,和缇骑配合一起,扫清残敌。幼军的步军则以惊人的速度,并且是在以玄武门为起始,经过午门、端门、大明门、正阳门,一直通到城外的那条御道上赶了过来。
这御道是皇帝平素出城的时候使用,南郊大祭等大祭祀时启用,平时则封闭。擅用御道是大不敬的罪名,理当弃市。
此时听说幼军从御道赶过来,这条道直通宫禁,四周又没碍事的民居,一条直道,当然快捷方便,所以幼军转瞬就能赶到,各人的心也是放了下来。听说此事时,兵部侍郎马昂并没有说什么,就是孙镗也并无异议,只有吴谨的生性拘谨惯了,就算是急君之难,犯上的事在他看来也不该做,但此时并不是说这话的时机,他也只能皱一皱眉,就此算了。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看来最多到今晚这一场大乱子就能完结。但此时听到孙軏战死的声响,各人心头都不是滋味,只觉得沉甸甸的。
“不必了,”孙镗眼中似乎有泪,声音却沉稳的很:“犬子不幸,不过国事比家事要紧,君父之难尚未解,尚且有不少有心人暗中潜伏着,此时,犯不得错,放松不得啊。”
适才也确实有一个坏消息,或者说,两个坏消息。
宫中曹吉祥的余部似乎惊醒过来了,有不少人开始在暗中作乱,还有几处地方起火了。这火,显然是乱党放起来的。这么一乱,这外头的人心自然就不稳了。
不管怎么说,大家是给皇家卖力气,是给当今皇帝卖力气,皇帝要是有什么意外,后继位的君主可不会记他们的好。
于谦的事,大家还记得很清楚呢。于谦可是有安定社稷,最少保住了大明半壁江山的功劳,如果不是张佳木一意要施救,恐怕于谦早就墓木拱矣,连尸骨都朽烂了吧。
所以万事不如救皇帝要紧,外头的事赶紧解决掉。
第二个消息就是四卫旗兵有集结的动作,听说军令是都督刘聚所下,但刘聚和刘用诚是叔侄,究竟是谁的意思,已经不必考虑太多。
四卫军是精锐中的精锐,北京防卫战多半就是靠的四卫军,京营能挑出十二团营来,但战斗力也就是和四卫旗兵相差仿佛。
当然,刘用诚是不是有这决心,是不是四卫旗军都能跟着他一起乱来,尚属迷雾之中。造反毕竟是灭九族的勾当,不到万不得已,怕是没有多少人能下这个决心。
就算是如此想,但谁也不敢冒此奇险。所以大家的心中七上八下的,孙镗能做此表示,身边的人都是露出佩服的神情。
吴谨更是叹道:“公而忘私,丧子之痛都能置之脑后,吾不能及也。”
“孙大人,”张佳木却突然向孙镗问道:“大约你之前没有抱过令郎吧?”
“这……”孙镗虽然是将门,不过一样也是锦衣玉食,他的儿子自小生下来就有保姆带着,连自己亲娘也没抱过几回,更别提他这个父亲了。
况且,古人讲究的是抱孙不抱子,孙子不妨溺爱一些不妨,反正有他老子管着,当爷爷的疼一些也不妨事。
至于儿子,自然是要严管,特别是讲究的家族,晨昏定省,一点儿不能疏忽懈怠,常有横行霸道的公子哥儿,听到自己父亲一声咳就吓的魂不附体的事,张佳木穿越久了,这些事也是知道,所以才会有此问。
要是搁几百年后,当父亲的没抱过儿子,那真真是笑话了。
“嗯?”听着此问,孙镗也是颇感意外,不过,倒是不出张佳木所料,他缓缓摇头,道:“軏儿自幼是奶娘带大,他极聪慧,三岁就知君臣父子,很懂事,在我面前从不敢逾规行事,我当然也没有抱过他了。”
“是了,”张佳木点了点头,道:“怪不得了,令郎英勇战死,总兵官却能在这里安之若素。要知道,国事再重要,家事亦一样重要。丧子之痛,又岂能等闲视之”
他确实是对孙镗大为不满,孙軏逝处离此地不过两箭之地,就是去看一下又能如何?孙镗所为,实在是太铁石心肠了一些。
“你……”孙镗虽然老成持重,对张佳木也很客气,此时被这么责问,一时也是忍不住气,一张脸涨的通红,手也抖了起来,指着张佳木,却是说不出话来。
吴谨大为不悦,道:“张大人,你的话说的太过了。”
“是么?我倒不觉得。”张佳木笑了一笑,还是向着孙镗道:“去吧,去看一看,让逝者安然离去,生者也求心安,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我很心安”孙镗心中原本也是极为伤痛,此时被这么一激,更是咆哮起来:“君父君父,君比父大,更况且他只是我的儿子,为了急君之难,我有什么不心安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一次,张佳木没有讥刺孙镗,只是叹息一声,摇着头道:“泱泱上国,总是用一些不近人情不通人情完全没有人性的东西来说,来传。还亏得讲孝,讲情孙大人,我也不勉强你,你自便吧。”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马昂是两榜进士出身,此时听着张佳木的话,却是一脸激赏的样子,吟哦了半天,才道:“好诗,当真好诗,虽不大讲究,但意境真好。”
“谢了,马大人,”张佳木坦然道:“这是旧友所作,我也是觉得意境甚佳。只盼以后,不要再教我有念这诗的机会才好。”
“这……”马昂沉吟了一会儿,犹疑道:“有时候,人情是大不过法理的。”
“人情才是天底下最大的法理,法理只是为了满足人情罢了。子逝于前而不动声色,这样的法理,它合理么?”
这一下,马昂却是无话可说,唯有孙镗呆立场中,唯有四周白雪皑皑,寂静无声,似乎天地之间的一切争端,都了无意义了。
' '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四百九十二章 发令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四百九十二章发令
看到张佳木的身影,众幼军将士昂然向前,陈逵和程森在前,金千石等年轻将领按剑在后,到得张佳木身前,各人都是单膝下跪,行礼如仪。哪怕就是陈逵以伯爵之尊,亦是坦然下跪,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别扭。
“叩见大人”
“好,起来”
争论过后不久,幼军果然就从御道上赶了过来。一条由南至北的直道,又没有阻碍碍事,由正阳门进来就是一直北扑,没过多久先分了两千骑兵去助战,然后主力就向着长安街方向一直开了过来。
一路上全是传令,随时传递着张佳木和幼军彼此之间的消息,等幼军赶到时,就是连张佳木也忍不住向前迎了百来步。
幼军一至,则大局定矣。
城中肯定还有不少首鼠两端的人,事情还可能有变化,不过一万幼军沿大内布置开来,任何野心家都会揣度好大局,并且做出正确选择的。
幼军副将程森也是赶了过来,在谭青百户的努力下,虽然半夜受阻,但天明归队,他在军中也很有威望,归队之后,幼军指挥起来就更轻松如意多了。
在陈逵和程森的带领下,幼军中三百余六品以上的军官全部来到张佳木身前,陈逵先笑了一笑,抱拳道:“大人,幸不辱命。职下总算用最快的时间赶到,半夜整队,持火把行军,可算是没有耽搁。”
“嗯,辛苦了,”张佳木在陈逵肩头重重一拍,笑道:“不过还要继续辛苦,肃清残敌,抓捕奸徒不法,幼军和锦衣卫校尉缇骑们一并动手,不能贪图逸乐啊。”
“是,大人放心吧。”
程森亦上前一步,道:“请大人示下,末将等依命行事就是。”
他们俩人一个是伯爵副总兵官,一个是都督副将,在张佳木面前就如依令听训的校尉小卒一般,不仅两人自己不以为怪,一边的锦衣卫官和幼军的将佐校尉们亦是不以为怪。
不仅是吴谨看的大为皱眉,便是连马昂等人也是暗暗摇头。张佳木只是幼军提督军务总兵官,这支军队是太子的亲军,结果变成现在这样,这叫太子看到了,心里是何滋味?而张佳木,又将何以自处?
“还是太年轻啊……”马昂在心中想道:“处在他现在的位子,不韬光养晦,将来想善始善终,难矣”
不过,看了看张佳木,马昂又不禁想道:“难道,他有什么异样心思……可不象啊……”
他们在一边揣度着,胡思乱想着,却是不知道,幼军花费了张佳木多少心血
从装备到发放的饷,太子才给过几个钱?他虽是储君,但皇帝给太子的银子也是有限的很,东宫花费也很大,幼军组建就有六千人,后来翻倍到了一万二千七百余人,这么多人的一支军队,光是铠甲兵器就是一笔极为庞大的花费,然后军官的饷银俸禄,赐田,士兵的衣服,鞋子,安家费用等等,日常的开销更是不小,可以说,这些全是张佳木自己一力支撑下来的,幼军将士,心里自然有自己的一本账
这些,外人当然无从知晓,但仅从一些细枝末节来看,张佳木倒是专擅跋扈,而且比之石亨等人犹有过之。
毕竟,石亨虽然为京营总兵,可没有胆子把京营官兵化为自己的私兵一样。其实,也是和营制有关。京营也好,十团营也罢,每营都有大小不一的太监来监军,总监军是曹吉祥,下头还有等级不同的宦官来专监一营,再下就是有专门负责监视武库的,有监视神枪的,各层各级,都有宦官来监视。
监军制度有利有弊,最少在防范武将专权上面,京营的宦官监军倒是很有必要,石亨掌握京营日久,却没有真正化公为私,只有自己的一些心腹部下和养育的家丁私兵,便是明证。
幼军却是不同,皇帝没有派出监军,太子也没有,原本是要过两年由太子自己派东宫宦官去监军,结果这么一耽搁,不到两年的时间,倒是给了张佳木机会,这一层当时的人很少能看到,京城之中势力犬牙将错,风云激变,几乎所有人都把目上光放在了锦衣卫、京营、旗营之上,远在几十里外的南苑之中的一支强军,只因为一个“幼”字,叫很多人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事实证明,在这么样的危急关头,这样一支年轻有朝气,而且号令森严,令行禁止的强军一入城,则大局定矣。
张佳木眼看四周,只见程森等幼军将领目光灼灼,俱是等着自己的号令。在他们身后,则是金千石和吴万里等年轻的将校,年未及二十,从入营到提拔为校尉,俱是张佳木一手拉拔,对张佳木的忠诚,更远在普通的将校之上。
他微微一笑,胸间却是猛然一提气,喝道:“程森”
“末将在”
“由你率部肃清长安街和东西两市的逆贼,不论是围堵,追击,总之,不得令一人逃脱。如今九门紧闭,明早之前,不得有一人逃脱,凡是丑逆元凶,或诛或拿,不得放走一人”
“是,末将遵令”
“陈逵”
“末将在”
“你带幼军一部,抄捡忠国公府等一干反逆府邸,搜检证据,拿捕残余乱党,所有反逆,文官七品心上,武官六品心上,一律抄家,家属全部送至诏狱或南苑看押。”
众人听的都是浑身一震。皇帝还没有诏旨,张佳木就已经下令把所有参加这一次政变的文武官员全部抄家,并且逮捕家属,可以想见,这一下最少有数千人被擒拿下狱,株连起来,人可就更多了。
“张大人,”吴谨身为侯爵,也是天子近臣,现在处处是张佳木做主,他倒没有什么不适,只是觉得自己也应该出来说话了。他想了想,缓缓地道:“拿搏石、曹等逆首,抄家捕拿家属,这倒没有什么。不过,他们麾下的那些部下,是不是实心跟随,还是被裹挟被迫,是否情实,也得好生审过了才能知道。这么一体拿了,是不是株连太过?况且如果拿了一些,审出来更多,是不是得拿捕更多?”
有些话,他没有出口,意思倒也是很明显。这样的大事,是不是要请旨而行,不然的话,引发风波,做臣子的是不是能担起这个责任来?
不过,张佳木并没有退让的打算,他很客气的笑笑,语气温和,但丝毫不退让的答道:“吴侯,除恶务尽。这一次,不借机会把曹石两人并党羽一扫而空,将来再做起乱来,岂不是愧对朝廷,愧对社稷”
“唉……这,这终究有些不大妥当。”
“吴侯不必再说了,这个本官理会得……”张佳木向陈逵厉声道:“陈逵,除恶务尽,但不要波及无辜。”
他先说除恶务尽,然后才叫不要波及无辜,其中的意思傻子也能听的出来。陈逵一个伯爵俯首听命,自然也是没有什么立场,况且他也巴不得把京城中这些乌烟瘴气的势力连根拔起,按张佳木的按排,他就可以从容施为,至于吴谨的话,谁爱听他
左右府的军头们平素就有自己的想法,最瞧不上眼的就是石亨安排的那几千军官。多半是只会溜须拍马的废物,当然,有本事有的也有,不过性格秉性脾气就没一个是叫人瞧得上眼的,多半都是一些残酷暴虐贪婪之徒,不然的话,也攀不上石亨这颗大树。
石亨安插的足有两三千人,加上太平侯府的几百名军官,还有曹吉祥和曹钦的千余名军官,这一下动作还真的不能算小
心中有了打算,自然也就好办的多,陈逵带着自己的部下,又带着一千余军士,分做十余队,打算一会儿就开始行动。
陈逵在准备的时候,程森亦是开始分派,他行事比陈逵还沉稳老练的多,把长安街一带分做十片,每个游击将军带千人左右,分道进剿,遇敌贼进,互相派传令联络。至于他的指挥,就预备在长安左门西边的西大市里,因为按预计,这里一旦进击,曹钦等部就会第一时间选择西退回曹府,现在已经有消息,曹府已经被烧,等这些鞑官发觉老巢被毁,则自然要四散奔逃,到时候,分段合围之法就有用的多了。
至于各城的城门,倒是不用担心,已经奉张佳木严令关闭,任何人没有他的新命令之前都不准开城。
几百鞑官,就算人人都能以一敌十,也是寡难敌众,覆灭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金千石”
金千石昂然起身,到张佳木面前猛然抱拳,身上的甲叶哗哗作响,他向着张佳木沉声道:“末将在,请大人示下”
金千石是幼军中新提拔的将领,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也是将门虎子,除了这些渊源之外,也是最胆大心硬手辣的一个。
他与孙锡恩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比孙锡恩更加武勇,军事素质更强些,当然,经验则是远远不及,除此,风格上颇为相似,张佳木也是对他青眼相加,预备大用的一个人。
' '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四百九十三章 罗网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四百九十三章罗网
“你和……何遂中,你们俩是老搭挡了,带五百人进宫,肃清宫中的奸党。我写手令给庄鸣,你们从长安左门进去。”
有前车之鉴,各人虽然都觉得派外军入宫不妥,甚至是极大的不妥,但现在全城指挥无形之中就是张佳木,连陈逵这个伯爵也是下跪听令,吴谨也是碰了一个大钉子,连这个御前大臣,世袭侯爵都这样,别人还有什么话好说?
孙镗冷哼一声,拂袖便走。他儿子刚死,心绪不佳,又被张佳木阴陨一通,心绪更是难受的很。此时心中犹如一团乱麻,这般失礼,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当下各人无话,都是听着张佳木的命令行事。
轰隆隆的鼓声开始敲响起来,幼军是张佳木倾尽心血打造的强军,行军鼓号也和普通的京营不同,每列军士前排都有一个鼓手,就是把腰鼓挂在腰间,行军之时敲鼓为号,其中自有幼军的一套规矩,将士听着鼓号就知道该以什么步伐行进,速度多快或是慢,向前或是停步,都有一套鼓号规矩。
当是这个训练,就耗费了不少的功夫在里头,不是少年子弟入军,又有不少识字的,恐怕光是这一层,就未必能练成。
军鼓旗号,后人觉得简单,但在当时没有高效的通信手段,但为将者登高一看,过万人就是无边无际了,要是数十万人的大战,有时候战场横列纵深过百里,如何通信联络,就是一个超级大难题。
这是以上视下,指挥上的难题,还有以下视上,听从指挥的难题。一个百户指挥的士兵应该都认得上司,但百户一死,士兵便不认识任何将领,甚至士兵都不一定认得自己的百户,只认识自己的小旗官,而小旗一死,则茫然无依了。除此,还有小旗之间的配合,百户之间的配合,各千户之间的协同,如此种种,都是靠鼓声锣声和各式各样的旗语,稍有不慎,就有全局溃败的危险。
好在,幼军的旗语和鼓声指挥都绝无问题,这也是陈逵等将领之功,在旗语和鼓声的指挥下,过万甲士蜂拥而出,哗哗的甲叶晃动的声响如同一条流淌的河流,向着长安街各处流淌而去,从容淡定,而无可阻止。
这是一幕府壮观的活剧,数百人着装一致,步伐整齐,就弥足壮观。而在众人眼前是一支万人大军分列而行,又全部是束甲持兵,隆隆鼓声之下,连步伐都是一致,在场的人,除了幼军自己的将领外,连锦衣卫的人都没有瞧见过这样的行军步伐,一时间都是看的呆了。
“张大人……”马昂也是素称知兵的人,身为大明的兵部侍郎,他原本是最有希望成为兵部尚书的人,其人性子老辣果决,而且行事雷厉风行,为侍郎这些年,东奔西走,边军看过不少,京营更是几乎每个把总治下的都瞧过了,不论是边军还是京营,当然也讲操练,也讲究阵法。
阵法其实最糊弄人,说难练是难练,但绝对是将领最省心的事。比起练箭法,天天练力气,射箭垛,比起舞弄器械,翻高越低的操法,还有得练习马术等等的麻烦事,操练阵法最省心了,当兵的也喜欢练阵法,反正按旗号跑步就是,最多太阳底下挨一些晒,比起别的可是省心的多。
但就算是阵法操练再好的军队,也没眼前这支幼军的这种步伐整齐的劲儿,也没有这种昂扬的劲头,也没有这种步步踩在地上,犹如叫整个京城都晃动颤抖的威势
马昂看的呆了,口水都流到了花白的胡子上,他呐呐半响,才向着张佳木道:“大人……大人练成的这支幼军,真是一支海内无敌的王师劲旅”
“可不,费了老大的劲了”张佳木也觉得甚是得意,这一支军队是他预备拿来东征西讨的班底,幼军和锦衣卫不同,对外为主,对内为辅,所以下的心血之大,外人简直难以想象。
铠甲武器和军饷只是外物,真正改变的是这支军队的内里,光是经常到营中一住几天,吃住行与军士一起,这些还只是恩结义从,至于旗号,训练、行军、器械,这些内里的改变,才是真下了苦功,比起当初在锦衣卫练坊丁小队时只强不弱。
这里头有一些东西,锦衣卫懂一些,更多的连锦衣卫受过训练的也不大明白,更不要提马昂等人了。
连吴谨也甚是佩服,当时的军队操练绝没有步伐队列这一说,幼军光是这一条就能把京营最精锐的部份甩下三条街去,更别提那些一身身的正经的铁甲,明晃晃的刀枪,制式的腰刀和一个多高的盾牌,还有过千人的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