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为王-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
第六百六十五章 农桑
至于大保所说的加一部,以学生猜度,当是和农桑之事有关?”
现在**的部院格局已经基本明确,对很多职能的补充,张佳木是设监司来完善。比如,太府寺就是和户部分开,户部掌天下户籍黄册府库等事,而太府则是掌商税,银币监掌铸币流通保管发行,军法监掌监视禁军,还弃军器等监,各有职掌,职能分明。
而刑部经过改革,再加设法院,和大理寺的职掌也就分明清楚了。
兵部则成为制衡军队的部门,权力有加大的地方,也有收缩的地方,工部听说也有大举动,但,暂且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把一部分职掌归了太府,或是划给了银监。
吏部和礼部是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的地方,礼部不提,原本职司有限,吏部则是号称天官衙门,是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可以与内阁首辅抗衡,终明朝二百多年,吏部尚书向来是位高权重,甚至,吏部的普通官员,书办交员,都可以发展到操纵朝局的地步。
明末赫赫有名的东林党,起源就是几个在吏部的创始人,利用京察等职权,掌握京官的命门,渐渐的壮大,成为明末第一大党。
现在这个时候,动吏部的代价太大,正常的官员委派,考核,还需要吏部的合作。
而且吏部尚书王直也是元老重县,资格仅次于王旗等人,也是朝中一等一的老牌大臣,当年王振用事,王直就是吏部尚书了,二十多年下来了,此老仍然在吏部位上,天底下不知道多少官员是他放出去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这样的人,不是一场政变就能打倒的,诛曹吉祥容易,想彻底铲平一个文官元老大臣,除非把整个官场队伍都铲除了。
这显然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王直这个老尚书只能丢在那儿不动,不仅如此,老尚书还有自己的底气来坚守地盘……吏部也是新吏员进入最少,改制几乎没改的大部之一了。
其实王直身后,还有一干元老重臣,就算是张佳木想不给这个面子,也得好好想想,是否值得。
而坚守吏部,也应该是这群老臣计较定了的。
开始只说是改俸禄,后来又把火耗和商税征收也改了,摊派什么的也全部都综合名实,能免则免,不能免改为正赋,而不准再有新的摊派。
这不只,锦衣卫的监察司和都察院都奉有严命,地方官员再有借口摊派的,一定会被弹劾逮捕。
至于驿传也是改的厉害,以前的一套行不通了,现在官员过境,只能按规定来住驿站,绝不能带亲属家人,sāo扰地方。
以一县为倒,在改制前,驿站一年要用三万两银子,归本县一万五千户人家摊派,每家二两银,再加上干草等摊派,百姓苦不堪言。
甚至有官员根本不走驿站,也不出门,但是把住驿站的资格倒卖出去,再由买的人去和驿站谈判,拿走六成到八成的费用,驿站少huā了的钱归官员所有,而买资格的人,也平白落了一大笔的好处。
对于普通的驿夫来说,却是苦海无涯,勉强生存罢了。
改制到这里,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了,说实在的,到这时候,大家才醒悟过来,太保所为,真的是深思熟虑,开头根本不说变法,但到了现在,谁都是知道,大明官场,已经在进行了一场没有号称变法的变法!
没有火耗归公和摊派整理,就没办法加体禄,地方制度一改,就必定要改吏治,到这时候,**的规制当然就要配合地方,不然的话,比重失衡,头轻脚重,一定会跌倒。
所以一样样就这么改下来,说起来这改制裁撤部门额定俸禄和吏员人数品级,这都是内阁主导,但谁心里不清楚,样样事都是张佳木于其中主持?
再加上现在轰轰烈烈的裁撤六部吏员,改制新军制,妾漕运为海运,更是给大明官场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个月时间,能做到如此地步,偏生还是润物无声的做法,张佳木手段的高妙,自是叫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但,越是这样,元老们就越非得紧持不可。
现在谁知道张佳木下一步能干出什么来?现在大家已经清楚了,内阁已经被张佳木牵着鼻子走,李贤这个负文官重望的中生代官员根本不是对手,从这一次风bō到改制,李贤全无办法,只能尽力配合。
倒不是李贤骨头软,实在是张佳木营造出来的氛围就只能叫你配合。
不配合,就是千夫所指的罪人,李贤这种人,丢官罢职不怕,但怕的就是名誉受损,舆论不支持,就算是致仕回家,将来也不落好,再乡士伸,无人往来。
当然,这只是一个层面上的事,另外一个层面,便是叫他知道改制之好,自己心甘情愿的配合。
几个月的时间,几乎每件事都是这样办成,李贤的威望虽未受损,但,众人也是明白,想叫他对抗张佳木,势必也是无此可能了。
李贤不成,内阁里的别人当然不成。
思量来思量去,也就是王直这种元老重臣还有一点儿耍牌子的资本,老头儿绮老卖老,就算是皇帝也要给几分面子,他把持着吏部不放,其因为何,恐怕谁都是清楚明白。
老头儿这是以元老重臣的资格,帮着大明把持着吏部这样最重要的用人部门的大权,防的是谁,自是不问可知。
好在张佳木肚量很大,而且知道事情困难,几次需要和吏部沟通的事自己并不出面,只让内阁的人和老头子协商。
还好,除了吏部不叫人动,别的举措还都算是合作,这样大家相安无事,好歹是把局面维持了下来。
对张佳木来说,只保持现在的权力格局就足够了……自己只要的是多做些事,再多做些事,做为一个穿越客,他有这种迫切的心情,他要的不是改变自己的庄园和京城附近的一小块地方,而是要实打实的改变大明天下,进而影响到历史的进程。
和这个目标比起来,眼前的小小委屈,小小挫折,还有那些无谓的猜疑和防范,中伤和谣言,这些加在一起,又算得什么呢?
“你说的对了!”听完王越的猜测,张佳木大是开心的样子,背负着手,站起来转悠了两圈,然后才知道:“地方官员,向来在农桑上不大用心。分在陕北的自以
为一亩有百十斤就可以了,遇了灾就上报,或是赈济或是免赋,反正朝廷有一定之规。他自己呢?嗯,可是什么也不必理会。你们说说,地方官员,什么时候兴修过
水利,系统的统计过田亩,地力多少,肥料何来,如何选种灭虫?什么也不理,只要按时按节,把钱谷收上来,刑名再清简无事,其实也是不理,这样就算是能吏
了……”哼,我大明的能吏,也太容易干了吧。”
在场的人,都没有出为过外官,但扪心自问,如果自己出外为官,怕也就是这样当官了。
“所以要改了。”张佳木也不给下头这几个人思索的时候,兜了一圈,又回到原话:“加设一个农田水利部,设尚书,各省分设农官,省下设道、路,依山川地形设官,他们要督促地方官改革地方水利农田,不仅自己要办,还要考核和管理别人,嗯,我期望以十年时间收功吧。”
在这个方面,想一两年见效的,只有直隶到江南和两广两湖等地,象如甘州、陕北等地理条件相当恶劣的地方,十年也未必能收得了功。
对张佳木来说,他已经在考虑某些地方迁民到别处了,如陕北等地,吃水都要十里之外去担,人勉强芶活在那里,也是完全没有生活质量可言。既然如此,不如挪走。
人走了,地可以不必种,退耕还林,恢复植被,数十年后,恐怕就能见甄成效了。
不然的话,非得如数百年后,沙化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也会越来越严重。
现在陕西山西等地的灾害和恶劣的地理环境,其实就是汉人的起源地,数千年来,林子砍光了,土地被种的地力全失,植被消失,水存不住,所以只能靠天吃饭,天不雨,就无粮。
这样的地方,费再大的F气去种地,又是何苦?
只要在要紧的地方保留驻军和少量的居民,迁走过于困难地方的住户,改革改良生态圈,这,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百年大计。
其实如果有玉米和土豆等物,倒也不必太着急,但徐穆尘出海一年,没有丝毫消息,为稳妥计,也就只能预先做一些准备工作,预备搬迁了。
再有一条,当时的辽东等地,也就是后世东北,地方人稀,到明末时汉人不过二三百万,这个基数实在是太少了,不妨从困难地方开始移民,张佳木希望,在自己死之前,能把东北这一块疆域彻底稳定下来。
' '
第六百六十六章 东宫
,太保这份心田一一一一一一,王越感慨由之的样子,半响讨后‘才接着道:“真是没的说了,不过,我要请问,这个农部,太保心中可有尚书的人选?”
“陈文吧,谨慎干练,是个人才。”
“可是陈文在内阁啊?、,
不仅是王越,别人也是觉得诧异。仁宣年间,是有尚书为阁臣的先例,不过,那会子是为了方便内阁办事,以阁臣领尚书,增强内阁的威权。
时至今日,内阁权重已经形成内重外轻的格局,除了吏部尚书还算有权威外,尚书权威已经是大不如内阁成员,而为了尊重六部,已经不再以阁臣兼尚书,陈文要想专任,就非从内阁中退出来不可。
这样一来,当然很不合算了。就算不是首辅和次辅,一个普通的大学士一样是阁老,被人称为宰相,熬资格也没准能熬个首辅出来,尚书虽是一部之首,和大学士比起来,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了。
现在的新科进士,一旦知道不能留馆为庶吉士,心就先灰了一半。原因也很简单,不能成为留馆翰林,就没资格入内阁,读书为官,上来就没资格当宰相,谁还有劲头扑腾?
留部效力,是上不能为翰林,下不能为亲民官,实在是很尴尬的选择。所以六部之中的官员,闲了没事喝酒看戏,吟风弄月,却很少有人把心事用在公务上,一问以公事,就瞠目结舌,不知所对,现在虽是涮新官制,六部将要有权,不过一个现成的宰相不干,来做尚书,这一层自是叫人怎么想也想不通。
“陈大人也是要做点事情,已经和我说了,愿辞掉内阁的职务。”张佳木洒脱一笑,向着众人道:“所以就拟定是他,你们看,怎冻样?”
“诸部得人,内阁也很精干,这样最好。”
别人不好答,这个问题自是只有年锡之来答了。
张佳木整合的手段是一样接着一样,劝陈文出阁,自是有不便明言的交易,现在内阁之中,李贤和彭时一体,吕原资历浅,而年富是张佳木的私人,陈文出阁,李贤和彭时就能放手办事,不必担心什么,而张佳木无形之中,对内阁的掌控就更增强了一步。
在场的都是积年老吏了,就算年锡之也是在官场和锦衣卫打混了几年,张佳木的话,只能哄哄别人,却是骗他们不过。
当下众人心中只是奇怪,倒不知道张佳木下了什么本钱,能叫陈文从内阁里退出来。一个尚书换一个内阁大学士,怎么算也是不合算的。
“那就是这样了。”
张佳木如释重负,最近的公务办的很顺手,当下伸了个懒腰,笑道:“各位来给家母上寿,实在心感,来,我陪大家多饮几杯。”
张佳木喝的急了,因见一个四品武官急匆匆的进来,认了一认,知道是总务的人,坊丁出身,也是老人心腹了,当下笑道:“你跑哪儿去了,这早晚才来,罚你三杯,再和陪我饮过。”
“是,是下官无礼。”
那武官冠带严整,并没有穿着吉服,想来是从公堂签押房过来,所以才这般打扮。等自饮三杯,又敬过张佳木后,这才退向一边。
退到一边,却是把陈怀忠也拉了下来,在陈怀忠的耳朵边上窃窃私语。
年锡之是有心事的人,最近蛛丝马迹很多,他不掌内卫,但也觉着有些不对,心中只是在想:“太保没空,需得有人召开一次会议,天家把各自的情况汇总了来看看,这样才能知道端底。”
心中正自沉思,却是见陈怀忠面色不对,年锡之心中一动,上前问道:“怎么?”
“唉,怕什么来什么。”陈怀忠哭丧着脸道:“杨暄弹劾太子身边宫人,并言请皇上多择宿儒充实东宫以教太子,反正,奏章里对太子可真的太不客气了!”
“唉,此人真是烈性不改当年。
年锡之大为摇头,道:“只顾捅漏子,也不想想,现在这局面,是不是能乱,乱了成不成!”
“他们言官哪儿管这些?”
这一次官制改革,都察院也是改动较少的地方,只是在地方上加强了常派人手和把巡按御史制度化了,以后巡按会长驻某地,并且加派,具体到省、路、府各级,甚至是县一级,都会有都察院派下去的人手。
听说张佳木还有意把都察院和议院结合起…不过现在不是时候,也没有人看好这样的做法。
毕竟,都察院代表的是中央集权的权威,议院却是中央向地方势力妥协的产物,彼此不能相容,恐怕捏在一起也只有内斗罢了。
两人相顾无言,便只能到张佳木跟前,同他低声言明。
“咳,宫内局办的这什么事!”
张佳木自然也是大为不满,不过,想了一想,便道:“太子最近闹的也太不成话,听说天天在宫中打靶子,火铳都用上了,或是发下铠甲兵器,演练阵法,那些缠
金丝用银制的锁子甲,成百套的往下发,再加上锦绣而成的披风,分成五色,咱们这位小爷在高处,底下这些宦官就这么色成五彩的过去,宫中以为漂亮,号称‘过
锦””
说到这儿,张佳木已经不掩饰自己的情绪,顿脚道:“成何事体,叫那些阉人如此打扮,把军事以为笑乐,视武官为奴才,这样的将帅岂能捍卫边防?嗯,叫杨暄给他一点不舒服也…这件事,皇上有什么说法?”
“还没有。”陈怀忠擦了擦汗,道:“皇上只是把原奏发给东宫,叫太子自己去看。”
“哼,这就是不满意的表示,我想太子自己会明白的。”
张佳木对太子是深恶还没有痛绝,扶植一个不容易,如果不到最后关头,他亦不愿决裂。
当下想了一想,便道:“不过太子好歹还是肯上进的,这一次给他教‘之后,就把杨暄调出去吧,这厮也不同人商量,上手就捅漏子,这件事出来,宫中气氛一定紧张”他留在宫中不便,还是出外吧。”
这个处断也算是合适,年锡之和陈怀忠虽然略有一些不安,不过并没有整体的情报,也不便多说些什么,当下便是双双答应下来。
“最…”张佳木沉吟了一下,又挥了挥手,笑道:“瞎,大喜的日子,我们不必说这些杀风景的话,还是饮酒高乐为好。”
“是,敬如命。”
“那下官就再敬太保两杯。”
“好,同饮,大家同饮。”
张佳木在府中大宴亲朋和心腹部下,距离他府邸并不远的深宫之内,却是另外一番景像。
与春风得意的张府上下相比,东宫之中却是一片死寂,不仅无人敢于说笑,便是大声一些儿话说,也是需得小心再小心了。
自从那一脸白净,却是刚严威风的杨侍读上了一封奏书给皇帝,太子的脸色就比死人还难看十分。
不仅是太子,万氏宫人也是死了老子娘一般。
杨暄的奏书当然不能说的太直接,毕竟太子是君,他是臣,臣谏君过也要讲究手段和策略方法。
主要的火力,就集中在万宫人身上。
贪婪好财货,屡收外臣贿赂,兼并皇庄无节制,支用光禄寺的物品也没有节制,在宫中办“内操。”徒费国家钱粮而没有一点儿实际用处,至于好嫉妒,无资容,年老色衰而诱惑太子这等宫闱内事,杨暄也若有若无的点到了。
因为他在奏折中议请给东宫加些少年都人,也就是宫女,用来伺候太子。
这其中的含意,自然是不言自明了。
这奏书一上,太子自是大为难堪,一桩桩一条条的,就等于是在打他的耳光,打的噼里啪啦的大响。
而对万氏来说,等于是将她录光了游街,此丰滋味,就不止是一个难堪可以形容的了。
如此这般,自然是对杨暄恨到骨子里头去了。
此事一出,皇帝已经对太子明显露出不满的表示,但后患还不止如此。
听说皇后和太后计议,太子虽未成年,但声音早变,胡须都出来,虽未满十四,但已经明显成年,只有一个万宫人在身边,确实不妥。
以皇后的意思,是多选一些人在太子身边,时间久了,万氏年老想专宠自是不大可能,而太后的意思,干脆选了人再裁人,裁的是谁,自然不言自明。
万氏自在太子身边以来,上承周妃,下抚宫人太监,太子对她也是言听计从,可以说,这是一道极大极险,而且从未有过的“坎。”怎么迈过去,她殊无定见,一
时间,自是慌了手脚。(
' '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六十七章 播弄
“啪”一声响,万氏抬手便是打在一个小宫人的脸上,然后横眉立目的骂道:“你是成心想我死是不是?这么烫,怎么喝的下?”
“奴婢该死”
千小心万小心,却是还撞到了万氏的枪口上,这小宫人欲哭无泪,趴在地上只管叩头,尽管二八年华的女孩子,搁在外头,就算是贫门小户也娇养着的,在这宫里,却是没地方说理去。
“来人”
万氏理也不理,将那“很烫”的茶水放在一边。
她驭下向来刻忌寡恩,而且从不饶人,所以在她身边伺候的都是加倍的小意小心,唯恐哪一天触怒了她,以她在宫中的地位已经可以说一不二,所以绝没有人敢怠慢。
但越是如此,万氏的疑心病就越重,她毕竟出身小门小户,凭着自己的努力到了今天这一步,但尽管高高在上,那种疑心病和自卑感却是怎么也去不掉,所以就凭着杀伐来立威。
极权之下,没道理就成了有道理,万氏就凭着这蛮不讲理的作风和作法,在后宫横行霸道了几十年,一直到成化十八年香消玉殒,不知道做了多少恶的她,手上亦不知多少人命,但居然得以善终,而且,死后极尽哀荣。
还不仅如此,成化帝在她死后,郁郁不欢,后来也相随而去了。
这真是滑稽
“万姐姐有何吩咐?”
进来的当然是太监,万氏原本就是东宫的管事婆子,都人都归她管。不过尽管她没名没份,后宫中已经就是把她当成嫔妃一样看待了。
怀恩在时,尚且对她有所牵制,以怀恩古板的性子,万氏也是没有办法。但怀恩一走,伺候东宫的太监都是唯唯诺诺之辈,自然什么都不消说得了。
“拉下去,杖毙”
万氏今天的心情是格外不妥,一股股邪火直往上窜,对着来听命的太监,话也不多说,只是冷冷吩咐一句了事。
太监自然也不敢多说,进来原也是带了人进来,当下努一努嘴,把那个吓傻了的小宫人连拉带拖的带了出去。
这一出去,自然就阴阳两隔了,不过,留在殿内的人根本不会留意这个小宫人的性命,太子愁眉苦脸,坐在暖阁的坑上,坑下火龙烧的很旺,把他燥的热出汗来,但此时他只是阴沉着脸,没有叫人服侍擦洗,或是换身薄点衣服的打算。
万氏开发了宫人,心绪似乎好了一点儿,用牙齿咬住下唇,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杨暄奏章一上,皇帝再一发还,东宫之中就是这副模样,几个时辰了,一点儿变化也是没有。
“小爷,万通来了。”
又不知道过了多久,外头有人进来禀报,道是万通来了。
太子精神一振,忙道:“快传,叫他快点儿”
这么一吩咐,外头自是屁滚尿流,没过一会儿,但见万通神色仓皇,急匆匆的用小跑的步伐跑了进来。
太子*中的人当然不少,詹事府就是专门伺候太子的,此外太监、亲军将领等等,但最心腹的,当然就是这个小小的百户官了。
现在外头也是知道,万通等于是太子的私人,所以也认同了万通为太子东宫的代表人物,有什么事关东宫的事,就是由万通出头打理。
现在看到这厮这般模样,太子只觉得心一直往下沉,整个心口都是疼的难受。
这种感觉,只有在景泰年间第一次被废时的感觉能比,当时太子虽小,但生长在宫中的人在政治上可是早熟早慧,当年滋味,到现在一想起来,太子仍然会做恶梦。
一夜之间,权势尽失,宫中上下以为弃子,那种感觉,非当事人绝不能道出其中滋味之万一。
“万通,”好不容易镇静了一下,太子看着万通,沉声道:“不要做出这副嘴脸,有什么话就快点儿说。”
万通怎么说,也是前一次就决定了的。
虽然太子对他亲厚,自己这个姐姐将来会有妃嫔的身份,但万通亦非吴下阿蒙。他要更大的权势,更深广的人脉。
象被发配到甘州喝风吃沙子的事,再也不能发生在他身上。
太子又如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