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皇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承认了?夏至周,大家都在一块地方混,都算是一个民族在混,这个民族很大,经过了千年的融合。周以后?分封制把许多朝贵分在了各处,百家姓从这个时候开始了,而许多民族的起源,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了,比如朝鲜人。我为什么说到朝鲜人,这是因为要说满族人的祖先。
满族人是什么人的后代?女真族。女真族又是什么人的后代?说穿了,大家都要跌破眼镜了。女真族,根据《金史》的记载,居然是从高丽出来的人的后代。囧了吧!!!当然,古高丽人本来也是中国人过去繁衍生息的,不管说是商朝的后裔也好,周朝分封过去的也罢,总之,还是咱中国人,中华民族的绝对的一份子。(棒子自己的话,咱不用去理会)
虽然,现在说什么这样来历,那样来历,用来历去验证一些东西,还是很可笑的说词,满族人的来历也不能为清政府的恶劣行径开脱,但,某些话还是不应该乱说的。所以,那些高喊不要把清朝算做中国历史的筒子们,还是省省心,多去了解一点历史吧!中华民族到今天,是一个整体了,别帮西方反|华势力的忙了,瓦解中华民族,对中国人没什么好处!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会为清政府的行为开脱,他们该负起的责任就应该负,该挨骂的就要挨骂。无论什么千古一帝,也无论什么狗屁的康乾盛世,本人是一概嗤之以鼻的。清史是修改过的,包括明史也被改变过。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无论怎么宣传,老百姓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那些说什么清朝没有使得中华文明落后,在初期也没有落后世界的说法,是自欺欺人的。我看过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也看过世界军火发展史,当西方列强忙着靠掠夺殖民地来进行资本积累的时候,中国正忙着内战。清政府正忙着剿灭反清势力。当西方的火枪传入中国时,乾隆那句经典的话大家也都知道了吧!
如果说乾隆还是一个夜郎自大的笨蛋,那康熙就是一个混账了。只是为了控制汉族不能去掌握更多的先进知识和本事,他生生将中国最先进的军事人才给发配到黑龙江去了。而这位戴梓就算当时西方最强的火枪制造者,也得由衷地佩服万分。而就是这样一个机械和枪支制作的大专家,就因为是汉族,就被康熙给打压了。就因为这个,我永远不会承认康熙是什么千古一帝,他任何所谓的丰功伟绩,都不能抹杀他对中华文明造成的伤害。
总之,清朝带给中华民族的,伤害比什么多。我是很憎恨这个朝代的,但是,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喜恶就否认这个朝代属于中国历史。当然,那种说什么清朝灭了明朝是兄弟之间打架的话,也算了吧。要说历史,就要站在历史时期来说,用今天来说过去,本身就是可笑的事情。明朝灭亡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清朝入关就是侵略,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总之,我还是那句话,要批,就去批那些统治者,不要牵扯民族,不要搞什么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华民族是中国历史的形成基石,中国历史是中国人书写的,中国人则包括了所有的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当然也包括了满族在内的一切民族。
最后的总结。不知不觉就写了长篇大论,虽然费时不少,但梦凝自己也觉得痛快淋漓至极。呵呵,很久没有写长评的冲动了,今天也是神来之笔吧。不过,还是被这个闪亮女主笔闹过来的。虽然梦凝自己也在参赛,不过,那是为了好玩。但是,宁馨这样的好作者,写出这样的好书,还是值得梦为你冲动一把。最后,预祝宁馨妹妹取得好成绩,也祝愿你越来越年轻。
精品书评区 【BY棕黑色】粽子评皇后
更新时间:2008…10…20 23:41:14 本章字数:8282
(一)文字
这评却是欠了宁馨很久了。从她PK之初,我就自告奋勇说要给皇后写评,结果却是干打雷不下雨,直到现在。嘻嘻,如果不是这个闪亮,我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去。本来宁馨是说,要我直接发她书评区,因为闪亮这里字数限制厉害,太零碎了。不过我还是想发这里一份,呵呵。好玩么。
记得第一次读到宁馨的文字,是落雁传说。当时读了,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新人榜上的家伙肯定不是新人。因为文字很成熟,近乎剔透。不见冗余,不见做作,没有堆砌。干净朴实的段落,每一句话都是扎扎实实。铺垫联络之处,不慌不忙。拈线搭桥,轻松自然,游刃有余。
后来果然八卦到,宁馨是可称资深的作者了,不过前段时间先忙着造人工程,然后又带宝宝去了,而现在是算重出江湖?嘿嘿,不由得稍稍得意了一下自己的眼力。
(二)选材
本来应该先评题目,非常切题,非常通俗,就是太通俗了点。毕竟小凌并不是为了当皇后才回去明朝的么。
那,直接说选材吧。穿越明朝中叶,那个中华历史上的转折点,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把握,非常有挑战性,极其能表现某人的自信和野心的题材。
那是长江黄河哺育的农业文明,在游牧文明包围下的最后一次中兴。那是中华民族突飞猛进,保持领先于世界的最后一次机会。
历史上,那一次机会,我们是失去了。我一直认为,中国近代落后的罪魁祸首,或者说是根源,不在满清,而在于明。满清……是游牧文明的最后一次辉煌。作为当时的外来者,统治者,他们对于中原文明,只能做到接受,只能做到学习,只能尽力保持自己不被完全同化。
作为希图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求存的外来者,他们已经做到最好。
只是,他们能做到的最好,远远不够。身份所限,他们不可能有那种自信,那种眼光,那种能力,对中华文明去芜存菁,应时修剪,让这棵千年老树,焕发出内在的活力。而明,才是中原的主人。这种胸襟气度,只有明,才可能有,才应该有。
在世界风云变幻,爆发前进的时候,满清能做到的最好,只是停滞和维持。那两三百年的停滞,在其它历史时期也许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瞬间,然而,工业文明的冲击却扑面而来,逆水行舟之后,终是近代中国的百年耻辱。
那个转折点,那个摒弃,发展,强大,爆发的时机,是在明。土木堡之变前的明。在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苏醒过来,开始伸展腿脚的时候,如果……
历史没有如果。可若是历史有一个如果……
这样的题材,真的太恢宏。有太多的切入点,有太宽广的背景,太深刻的内涵。
这不是一场九龙夺嫡的盛事……和早已自成一系的清穿文不同,《回到明朝当皇后》,描绘的明显不是一段幻想的历史,不是一场在方便的,大家耳熟能详的特殊背景下的,近乎电视剧同人性质的,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卿卿我我。
宁馨既然选择了这个时代开笔,我便相信,这本书的走向,不太可能是很轻松很随意的YY。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既然宁馨是浓墨重彩地写实了要故事在这个时代展开,那么,这本书也同样不太可能走上平和的种田派道路,不太可能是零零碎碎,温馨打趣的《唐朝好男人》或者《明朝五好家庭》。
它也同样不太可能是《新宋》,或者《指南录》那样的阳刚之作。毕竟宁馨笔力的长处并不在于此。若论史料的翔实,考据的严格,她并不特异于众人。而对于那段历史,作为一个女作者,她心中所有,笔下所流露出的,更多也是一种遗憾和向往,而不是那种扭转山河,再创历史的狂热。
这本书是有些特殊的。它是女作,写在女频。它是注重感情和细微的,却又实实在在是在试图重现一段历史,试图展现给我们一段过往风流。
这种糅合,很难。事实上,我并不认为回明做得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我佩服宁馨的勇气,喜欢她这种自讨苦吃的执着。喜欢她这样打破一般女写的题材限制,来展现这样一个世界的尝试。
(三)开局之楔子
托腮,应该说啊,场面越大的书,开局就越难。要找到那个切入点,干干净净,利利落落地一刀两半,清清爽爽,明明白白,让读者能不糊涂还能被吸引着看下去,真是很不容易的。
这一本,开局……我知道宁馨反复修改了无数次。老实说要我想,我也真想不出更好的开局方法了。但是……但是……我仍然不认为这本的开局是成功的。事实上若是打分,嗯,俺只会打个及格,连良好都打不出。
其实,这本的书名早已露底了,这本是穿越,而且是会和皇家有关的穿越。而且穿越过来的这位是个女人。(当然,邪恶的同人女也会怀疑穿过来的是个男人,但是,我是很CJ滴,绝对不会往那上面想。不信?请看我纯洁的眼睛。真的是粉CJ粉CJ滴啊!)
然后,咳。这个开场,宁馨用了那么一点小技巧,造了一个灵活的小转折。镜头一开始,没有直白地对准主角,而是给我们看了一个吊在树枝上,四脚乱蹬着,在躲避脚下恶狼的王爷……
吊着的是男人,那就不是穿越的人了。那穿越的主角在哪里呢?他和主角现在是,将来又是什么关系呢?啊,他是个王爷,还是个有名有姓的王爷那他会不会是将来配女主的男主呢?他将来当不当皇帝啊哎呀可惜那段历史我不熟……
只不过简简单单,将视角打在一个身处危机之中的路人甲,而不是天上一个漩涡,或者是某人从车祸里漂浮而起,飞向光明之类的那种近距离镜头。相比起来,那样的开局,集中火力,主角光可鉴人,可是除了主角光可鉴人,别的事情,读者也就啥也看不见。而这样的开局,平白多了许多趣味,几分悬念,而也自然而然,不见生涩地点出了这篇故事发生的时间段。当然,这个时间段的特殊性,到此仍然不为一般读者所知。
虽然这个楔子,开场是很有巧妙,但是,那一段,我真的只会打个及格的分数。为何?因为……叹气,细节实在是太过粗糙,半点也经不起推敲。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啊。开局的文字,创意,合理性,悬念,是确定了一篇文字的基调的。可是你这开的,实在是差强人意啊!等我新开帖,将漏洞一个个列出来。
(四)楔子的漏洞
宁馨啊,首先,你是不是想着,反正这段是写给没见过狼的筒子们看的……默。一个王爷,身边的侍卫,就算不是精英,也不至于几个武装到牙齿的人,会被一头狼给追得狼狈逃窜,甚至把自己的王爷给跑丢了吧???
如果是一群狼……默默,你见过分散追击猎物的狼群么……如果是一群狼,他脚下怎么可能只有一只对他狼视眈眈啊……
其实,我看到那段,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咳:悬诸树……示以空担…………狼皮……小裕矣……没反应过来俺在说啥的筒子们统统去面壁,然后去复习中学语文课本。呃,现在中学课本还有《狼三则》吧?
然后,这王爷是怎么挂在树枝上去的?他可不是屠夫的那块肉。狼的跳跃力是很强的,如果不是高过地面很多,他早**家的晚餐了。那么,他是爬上去的?爬上去怎么会挂在树枝上?那么,他是骑马的时候,看见前面有根树枝,就把马不要了扒上去的?那不是傻子才干的事情么……
还有,马的肉明显比他的肉多。为啥马跑了,那狼却流口水在树下盯着他不放啊?难道是觉得他细皮嫩肉的,会比马好吃?
然后,我很严肃认真地要指出……嘿嘿,能挂住一个人的树,肯定树冠不会小。那小凌从天而降的时候,是会先砸断N根树枝,然后才会掉在狼身上。正常情况下,这个下落过程,足以挂破她的衣服,碰断她的肋骨,运气不好还会破相(参见史泰龙拍摄兰博的花絮)。嗯,而且,不用说,这么大的动静,那狼是绝对不会乖乖坐在那里等着砸的……
动物的直觉远比人强大,最起码,这位细皮嫩肉的王爷都看见一团黑影了,那狼怎么还傻乎乎等着挨砸。好吧,就算是砸下来了,一头狼的体格……硬度……叹气。它有那么大,那么软,足以承接小凌,让她好法无伤么?俺是完全想象不出来那种可能!
因此说,这段内容,根本经不起细看。
好了,刚才从头到尾批判了一顿。总结说,就是不真。对于这种史穿文来说,我真的觉得,能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YY,效果才会最好。而那头狼,怎么给我的感觉都不是猛兽,而那个王爷,怎么都觉得他是被宁馨客串屠夫硬挂在那里的。
再者,露底也太快了点。一开篇他就呼叫天降陨石倒是无所谓,可一两百字后又再次呼唤大石过,再迟钝的读者也知道天上要掉美女砸狼了。于是接着天上掉下个凌妹妹……汗。完全失去那种悬念抓人的意味了。
(五)楔子的遐想
嘻嘻,砖头砸完了,抓头,想想有啥办法补漏洞没有。方才遐想了片刻,有了如下设想:
这个王爷是离笼之鸟,看什么都新鲜,于是甩开护卫出来闲逛。然后发现一棵……老梨树,比如。果实累累。他从来没见过长在树上的梨子,很想自己亲手摘个吃,又怕侍卫们看着丢脸,于是找了借口打发他们暂时离开。
然后,他骑着高头大马,站在马鞍上,很没形象地去够最高处最水灵的梨。然后看果园的狗跑出来狂吠。御马没受过这个嘛,惊跳,逃走。他尖叫一声,只来得及双手抱住树枝……
咳咳。为了面子,他当然是极其怕被人看见,怕被人传为饿死鬼偷梨王爷,于是不敢呼救也不敢下去,怕被狗咬了。于是他开始祈祷……祈祷不要被人看见,祈祷天上掉石头把这狗给砸死。然后,他忽然看见自己面前出现了一张女人脸,第一反应是大骂诸位神佛,要把他们的金身全扒了。然后他意识到这女人怎么在半空啊?然后昏迷的小凌忽然掉下去,把狗砸伤或者砸死了。
于是王爷收回前言,大大感谢诸位神佛,请他们原谅自己方才的不敬。爬下树来,侍卫来到,因为他怕尴尬所以交待厚葬此人后落荒而逃……
嗯,就是将狼改成狗,这段情节,是不是就合情合理地顺下去了呢?
当然,俺这个招数,是完全带不出铁血的气氛,也完全没有考虑这位王爷的身份,年龄,性格等等束缚的。
还是说啊,带着脚镣跳舞不容易。不过这位王爷直到第一卷结束都还是路人甲的样子,其实……嗯……单从读者接受度,而不是合理性来说,汗,我觉得这样设计好像还比现在这种要抓人些。
抱头,随便说说而已嘛,表拍我。
(六)评盗墓情节
开局引出了王爷,交待了时间设定背景,然后,自然而然,就该交待主角了。活埋盗墓一段,如果是我打分,我居然也只能打个及格。
第一,人吓人,鬼吓人,这种构思,算不得泛滥,但也绝对算不得独特。属于从开始就能看穿结尾的情节。没悬念的时候感觉很单调啊……开局如此,大大不够抓人呢。
而小凌在棺材里等死的表现,说起来,还是觉得她太过镇静,或者太过被动了些。在有手镯的情况下,她选择等死,而不是选择试图拨弄手镯求救,感觉消极到很不真实。被活埋是很痛苦的啊,就算是有了死的准备,被憋死也是最惨痛的一种死法。好吧我是想起来墨西哥出土的那具200年的准木乃伊,那是一个假死而被活埋在了棺材里的女人。那个姿势……那个面部表情……俺啥也不说了。棺材里,20分钟后就会感到呼吸困难了。如果我是小凌,绝望之时,会想到的不是化妆而是自杀吧。
抓头,那么,也该说说建议了?其实,我觉得,那王爷当时说要厚葬,然后他们那么快就把她给葬了,明显是阳奉阴违,草率行事的。那,棺材埋得不深吧。而棺材上如果只有一两尺的浮土,那外面盗墓者的话语,也许小凌可以模糊听到一点。也许用个啥杯子之类的,有放大声音作用的陪葬品,贴在棺材板上听听?她本来还打算呼救的,可是听完后,决定装鬼用面膜吓走外面的人呢?好像上下也可以连的上么。
评皇后之卷一(一)
盗墓过后,第一卷的情节便展开来了,本文的风格也渐渐明朗。儿女之情不是主线,而只是线索。或者说,是试图吸引读者能在比较枯燥的铺展期跟下去的调料。
这本书更重要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灵魂,会是一个现代女性对那段历史的参与和旁观。如果不是如此,那么,许多细节,许多说明,便都失去了意义。
然而,“现代女性”,“参与”,“旁观”这三项,很遗憾说,宁馨糅合得并不算好。其实,宁馨上篇的落雁传说,也隐隐有这个毛病,但是不像这次这么明显。
总体感觉,行文似乎是有点急了。第一卷的内容,其实完全可以扩展成两卷,甚至三卷,比较细腻地来写出。
现在的第一卷,宁馨有太多背景想要交代,太多人物想要出场,太多概念想要建立。于是,这破题的第一卷,便显得有些粗暴。
其实,我还是觉得,一本好的,史穿的穿越文,在让主角动手参与之前,一定要铺垫好足够的“旁观”。只有那个世界真实了,活灵活现了,再参与,才会引人入胜,才能悬人心肝。过早的参与,过早的“指点江山”,会损害那个世界的真实感和沉厚感。稍不注意,便成败笔。当然,局限于儿女情长的“幻想史穿”,不在此列。
皇后所选择的穿越时代,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唐宋,早清,而是土木堡之变,这段一般读者并不了解的历史时期。
所以,和选择那些背景的文不同,这一个世界,宁馨不能试图依赖读者的知识和想象,从人物,到背景,都需要自己一笔一划去描绘出来。这是一项大工程。
从第一卷来说,宁馨只描绘出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但是却未能具化。第一卷下来,整个世界的架构,实在还只是骨架而已。
长城,外敌,火器。真要总结的话,这第一章,对于那个时代,宁馨就只交代了这些。
是的,都很重要,都很关键。可是,血肉呢?
那漫漫黄沙,千里平原,连绵山峦。那没有污染的,带着麦香的空气,大团大团,似乎压在人头顶上的白云,褐色的茅草屋,瘦削泥黑,满面风霜的老农,担着担子赶集的小贩,抱着娃娃回娘家的**,路边的义屋小栈瓜田菜田……都在哪儿呢?
进展得太过匆忙,便没有了血肉。没有了血肉,终究便缺了几分活气。干干画在一张白纸之上,不见小桥流水,铜镜团扇的工笔淑女画,终究也少了几分诱人。
这,是皇后的第一卷,让我最遗憾的地方。
参与……我觉得,女主对“历史”的参与,太早,太刻意,也太随便了。回想起来,倒还是太“刻意”这一条,是最大的败笔。几次冲突起落,似乎都是在为她展现身为现代人的优越性铺路,我可以理解宁馨为何要这样写,但是我并不喜欢宁馨这样写出来。
大约就是糅合得不好了呢。背景干巴巴,如果人物还都像NPC,那这本还不如改网游了。何必还要穿到这土木堡之前来?太可惜。
败笔么,比如小凌那两次提到“电视”,而不是直接吞吞吐吐说“大戏”,在我看来就是多余。比如对撩阴腿的那几句赞美,几句解释。总而言之,给我的感觉,宁馨是太急于要强调女主的现代人身份以及这身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带来的好处了,并且将此和描写这个时代“军工业”发展的特殊性一起,作为了文章的重中之重来处理。
而这个时代,还有这个时代中的人物,都相应被忽略,或者被当成了描绘这两者的棋子。
所以,总体来说,对于皇后第一卷,从布局来说,我不满意,很不满意。我觉得该写的东西没写,不该写的东西又写得太多。
但是,这一卷,却也不是失败。它用了短短几万字就交代清楚了背景,摆放开了人物,为第二卷铺好了路。从这点上说,极见功力。
而且,我也在反思,是否像我这样的老书虫,实在是被养刁了胃口。对于严谨性,对于YY的合理性,可行性,我的要求是不是太高。
嗯,所以呢……这些,到底也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期望和遗憾罢了。
评皇后之卷二
如果未来我将向我的朋友推荐皇后这本书。我肯定会说:“啊,一个现代女子穿越到土木堡之变前,去找自己意外穿越的男友了。那时候明的火器已经挺厉害了呢。好啦,你从第二卷开始看吧。第一卷跳过去不碍事的。”
这个,我也不知道是该算夸奖还是该算……
实在是,从第二卷起,宁馨的笔锋才算真正舒展开来,她相当不俗的笔力,至此才真正感觉有了宽裕的用武之地。第一次看完的印象,如果说让我想起类似的文风的话,倒是府天MM的《凌云志异》。
这一卷,人物出场众多而不杂乱,而且各有特色,面目清晰。丰满倒是谈不上的。人物并不像是真人那种有血有肉,而更像是“角色”。也许可以说类似京剧脸谱。三笔两笔就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