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十八岁-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妈朝小薇已一瞪眼,刚要开口,屋里的老爸说话了,“都别吵吵了,我说你,赶紧冲奶粉,一人一碗,还有那点心,拿出来吃吧。”
  “就是,妈,你也是,别老那么仔细了,也得顾着你自己的身体啊。”小月看着妈妈,又嘟囔了一句。
  
  老妈看了一眼小月,叹了口气,进屋打开那个靠北墙的柜子拿出一包奶粉一包桃酥。小月从妈妈手里接过东西,说道,“我来冲吧。”
  都弄好了,小月把爸妈的碗端到他们跟前,小威和小刚则自己端了自己的那一份,在也没上桌,就在地上站着喝下了那碗奶糊糊。小薇最后还夸张地用舌头舔着碗底。
  爸爸边喝奶糊糊,边和妈妈说道,“大城市里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质量好,味道就是和咱这的不一样。” 
  “东西好价钱也高呀”妈妈叹了口气。
  
  妈妈慢吞吞地喝着,看到小薇搞怪地舔着碗底就停了下来,“二丫,妈饱了 ,这点你喝了吧。”
  “嗯”小薇正由于着要不要接过老妈手里的碗,小月急了,
  “小薇!”,又转身朝着老妈说道,“妈,你做完就睡得晚,今天又起了个大早干了那么多活,不吃饱了怎么行?小薇不够就再冲点就是了,你吃你的啊。”
  
  小薇一看情形不对,翻了翻眼睛说了句,”我吃饱了。“就放下碗就回东屋了。
  ”这孩子。“老妈看了看小月无奈地喝完了剩下的半碗奶糊糊。
  小月看着妈妈最后是用勺子把挂在碗上的糊糊仔细地刮抹干净了送进了嘴里,才放下了碗。
  
  小月就对老妈说,“妈,以后我和小刚毕业了,你们就天天能喝上奶粉了,”
  “嗯,也是,你和小刚就好好念书吧。”老妈说道,语调也轻松起来。
  
  用过早点后全家人都来了干劲,准备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小月刚把几个碗刷干净,来帮忙杀猪的一老俩年轻三个邻居就进了院子。老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精壮汉子,年轻些的一个有三十来岁了,一个有二十多岁。
  一见这几个人进院儿,小刚先喊了声,“三叔,大哥二哥你们来啦,”,小月也就跟着三叔大哥二哥地叫了一遍。
  
  既然帮手来了,正事就开始了。几个男人跳进猪圈把死命挣扎的猪拉出来按到一个事先摆在院子中间的炕桌上开始屠宰。那猪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开始没命地叫着,小月不敢看这么恐怖的场面,躲到屋子里不敢出来。小薇也没了平日里的活泼劲,也和小月一起呆在屋里不出来。这样院子里需要打下手的工作就全部由梁老妈承担了。老妈好像也知道两个女儿看不得这样的场面,对她俩说道,
  “月儿,二丫,院子里的事就不用你们了,你俩一人管一口锅,继续烧水。”
  
  等水烧得差不多了,就有人进来舀出一大桶出去了,在烧上一锅,又有人进来舀出去一桶。这样忙活了好一阵,院子里的活也进行得差不多了。梁老妈端着一个大盆进来了,小月看了看,是猪内脏。梁老爸也端着一个大盆进来了,是做好了的血肠,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
  
  老爸老妈分别把盆里的东西倒进小月烧着的锅里,说道,“加柴火,加柴火烧。”
  又把昨天晚上老妈切好的萝卜片倒进锅里,道,“再加把柴火。”小月就又加了柴草使劲地拉起了风匣。
  过了一会,老妈又端着个大盆进来了,这回是把东西倒进了小薇烧着的锅里,小月抬头看了看,是一块块的猪肉。
  等锅里的东西煮得差不多了,又把昨天晚上老妈切好的萝卜片倒进锅里,小月就又加了柴火使劲地拉起了风匣。接着又把小月昨天切好的酸菜也倒进了小薇烧着的那口锅里。老妈又在两口锅里加进了盐和葱,用一把大铁勺使劲地搅了搅。
  
  剩下的事就是等着锅里的东西煮熟了。
  
  外面院子里还在忙着,不过节奏显然已经慢了下来。老爸开始让着帮忙的人抽烟了。老爸不抽烟,为了招待客人家里事先买了一条烟。又过了一会,老妈开始招呼这大家洗手,进屋,喝水。小刚也被指使去车站那边的商店买东西去了。老妈也提着一个米袋子出去了。
  
  锅里的美味渐渐地飘出诱人的肉香味,十二点多的时候,老梁家盼了一年的杀猪宴终于开席了。可此时连饿带累的小月却几乎没了食欲,饿过劲了。
  
  小月这时候却发现这宴席光有菜没有饭。正纳闷这呢,就听见妈妈说道,“小刚,过去看看,帮你大嫂把饭端过来。”
  小刚答应了一声就出去了,一会,他就端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米饭进来了。原来,饭是在东院梁小月的大娘家做的。
  
  米饭一端过来,宴席就正式开始了。
  




23

忙年 。。。 
 
 
  米饭一端过来,宴席就正式开始了。
  只加了点盐的白水煮肉,血肠,酸菜炖肉,萝卜片炖血肠。调料就是一碟碟的蒜酱。主食是白米饭。这就是席上的大餐。
  西屋的炕上白了两个炕桌,小月的老爸还有七个男性来宾。梁老爸和梁老妈好像对这些来宾极为重视,态度也显得非常恭敬。除了最先到来的三个帮忙干活的以外,到了要吃饭的时候又来了五个人。小月看得出来,后来的几个人好像都是村里的干部或者是家里有求于人家的人。
  
  由于来的人多,东屋炕上也摆放了一张炕桌,请的是小月大娘一家。小月头回见到自己的大娘、大嫂。她们还带来了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也就是小月的堂侄。
  
  等来客都上炕入了席,小月才知道家里为什么要做那么多的菜。等到把三个桌子的菜都上齐了,那两大锅酸菜萝卜加炖肉也剩下没多少了。
  
  梁老爸在西屋陪着客人一起吃饭,而东屋里就是大娘大嫂还有那个叫小运子的胖小子再加上小月姐弟三个还有梁老妈吃饭的地方了。饭桌只有一个,要让给大娘一家,小月姐弟就一人端一碗米饭,在盛上些菜随便地坐在炕边或者干脆站在地上吃了。
  来到这里以后肚子里一直处于缺少油水的状态,都快淡出鸟来了,如今有这样的美食小月也忘记了斯文,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小月从这件事上明白了一个道理,高雅和情调也是要有经济支柱滴。
  梁小月的大娘看上去有六十岁左右,瘦高个,肤色也比梁老妈白些,头梳得一丝不乱的。身上穿的是紫红色带黑花图案的厚外套,黑裤子,黑棉鞋。看来是为了来这里做客,特意换的新衣服。
  小月从外观上就能判断,一看大娘就是个干净利索的人。这是一个目前生活上没什么压力的老太太。
  大嫂有三十来岁,元脸盘大眼睛,中等个头身材微胖,从那略显粗糙的肤色上判断,这也是个常干粗活的人。
  小月的堂侄小运子今年七岁,上小学一年级。这小家伙长相随妈妈,矮矮胖胖的。不过儿童阶段的短粗胖会被说成是虎头虎脑,反倒会招致成年人的喜爱。小月也不例外,一见这小家伙就印象不错。
  最早来家里帮忙的三个人中被小刚叫做“大哥”的,就是大娘的儿子,小月的堂哥梁大江。
  
  大娘一家见到梁老妈和小月姐弟就亲密无间地打招呼说话,看样子和这家人关系是相当不错的。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过世的大爷和梁老爸是亲兄弟。
  后来小月才知道,早年大爷去世的时候,年轻的大娘带着一儿一女,日子过的非常艰难,当时还只有十几岁的梁老爸就承担大嫂家里几乎所有的力气活,和当时还健在的小月的爷爷奶奶共同帮着大娘一家度过了难关,直到堂姐出嫁堂哥长大成人。
  如今条件好起来的大娘一家一直没有忘记那些年梁老爸对自己的帮助,这些年来一直在竭尽所能地帮助接济着自己家,梁老爸梁老妈当然也是非常感激的,所以这边一有什么好事,总是忘不了大娘一家。
  
  “咱们没少麻烦你大娘他们。就说你和小刚这回上大学吧,唉——,当时为学费的事,妈连上吊的心都有了,是你大娘上咱家来说不用着急,慢慢想办法,还说实在不行,就先从小琴那拿三千块钱。这不,后来因为你打工挣钱了,才没那啥。可这平常日子里,咱也没少麻烦人家啊。”梁老妈看着自己的大伯嫂子,感慨地说道。
  
  小琴是大娘的女儿,小月的堂姐,读了个中专,如今在临近的中学里做会计,吃上了皇粮,也算是梁屯里年轻人中有出息的一个了。
  而西屋那几位客人都是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平日里对小月一家也算给过照顾的,今后也还要麻烦人家,梁老爸就出面请了他们。
  东屋的客人是自己的亲属,招待上也以实惠为主。可西屋的招待就要费心了。吃饭的时候,梁老爸态度恭敬地给客人添饭夹菜,还不时的劝酒敬烟,只吃了几口饭就放下碗筷的老妈也不时地和老爸一起谦卑地对着客人说着感谢的话,这些话让小月感觉很不舒服。她看了看一旁的小刚,这个弟弟看来也已经懂事了,他也不时看着那屋里,表情严肃。
  
  快两点的时候,客人总算都走了。屋里屋外也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了。小月强打起精神和家人一起收拾好凌乱的东西屋和院子,就跑到炕上蒙着被子睡觉去了。
  要睡着的时候她还在想,自己光是烧烧火就累成这样,那一大早就起来忙的脚不沾地的爸妈还不知道疲惫成什么样了呢。
  吃得心满意足的小薇正要出去玩,看到大姐拉着被要歇下,说道,“大姐,炕头不是归你么,昨晚上是怎么了?”
  “嗯?姐把炕头留给你啊。”
  “姐,你是怎么了,我怕热,从不睡炕头的,你忘了?〃小薇看着小月皱着眉说到。
  “啊,那个,没忘,不是天冷么,才想着让你睡炕头的。”
  “什么呀,比这还冷的天不也那样过了?“
  “那好,今晚我睡炕头。”小月赶紧更正错误。
  “姐你咋整的,磨磨叽叽的,我出去玩了。〃
  〃哦,早点回来啊。”
  “知道了,越来越像妈了,啰嗦。”小萝莉不耐烦地一转身走了。
  
  还好,小萝莉把小月的反常归结为对自己的关心和年长人的啰嗦,这让小月一颗悬起来的心暂时放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年根底下人们喜气洋洋的的过年准备活动。男人们大都没什么活了,也就是在家里打扫一下院子挑个水啥的,再就是在村委会那间所谓的会议室里打大扑克,也有在外务工的人回来以后,手里有了几个钱了就开始打点有输赢的小麻将了。这样的日子里,家庭主妇是最忙的,她们要打扫卫生,采购年货,还要事先做好整个过年期间的干粮。这里的习惯是年节期间(大年初一到十五)的干粮要提前做好。
  
  梁老妈这几天一直在忙。杀完猪以后,家里就是做豆腐,蒸馒头和豆包还有年糕。如今小月算是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才叫过年。
  
  现如今,城市里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了,过年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就是放几天假,全家人在一起吃几顿饭而已。
  也许是因为X市那边的生活水平比较高,所以人们用不着非要等着过年这几天才享用那么多的美味佳肴。以前小月经常听到老人们说现在呀是天天都在过年,如今她才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小月爸妈在忙着做这些准备的时候,心里一定是非常开心的。因为小月看到老爸老妈的眉头是舒展开的。
  
  妈妈告诉小月,家里已经好几年没有这样郑重其事地过年了。
  腊月二十五那天,老妈带着小月和小薇去赶了乡里年前最后一个大集。这个露天大集颇具规模,卖什么的都有。除了当地农民自产自销的土特产品以外,还有小商贩从城里倒过来的各种日用百货。虽然都是些抵挡货,但是价钱也都相当的便宜,相当于城里的地摊货,和自己以前的消费水平当然是不能比的。
  
  老妈想给老爸和小薇买鞋和袜子,还想着给小月也买上一双鞋,小月忙拒绝了,她对笑着对妈妈说“妈,您别光想着我妈,给自己也买双鞋吧,过一回年,也新鲜一下嘛,穿新鞋,走新路啊。” 
  老妈被她说动了心,于是小月帮着妈妈和小妹挑选了鞋和袜子后,又买了副对联和几个大大的福字,还有灶王爷门神的画像。这样的画像小月还是头一回见过。
  
  转到一个鞭炮摊前的时候,老妈停了一下,似在犹豫这要不要买。小月就说,“妈,想买就买点吧,放点鞭炮也图个吉利。”
  
  老妈想了一下,还是拿出钱买了一串小的,又挑了几个二踢脚,一并让摊主包了起来。
  
  本想买了鞋袜就回来的,可小薇非要再逛逛,没办法,老妈和小月只要又跟着转了转,老妈拒绝了小薇的几项无理要求后,给小萝莉买了根这里平时很少见的糖葫芦,小萝莉才同意打道回府。
  




24

重生后的第一个春节 。。。 
 
 
  腊月三十那天,吃完了上午的那顿饭,(这几天,小月家里都是吃的两顿饭,上午九点左右一顿,下午三点左右一顿)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和爸妈小刚王大门上贴对联,福字,门神画像还有门后的灶王爷画像。
  
  这些东西一贴上,过年的气氛马上就出来了。一过正午就是年了,这时候,外面的商家店铺已经停止关门停业,各家出门在外的人也已经归家。人们不再出门,大人孩子就只剩下一样事情,心情激动在喜气洋洋地在家里等着过年。
  
  老妈一大早就那了块冻猪肉进来化着,说是今晚上要包饺子。家里杀的那头猪,除了当天吃的以外,剩下的肉都切成已块块的放到缸里冻上了。
  看看肉已经化软了,老妈妈就开始做准备。先吧猪肉切细剁碎,再切白菜剁碎既干净水分再加进油盐葱末花椒面,拌匀后已盆香喷喷的猪肉白菜饺子馅就做好了。 
  饺子馅做好后放到一边,老妈就开始着手做晚上的年夜饭,准备着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吃。
  
  看着老妈准备的那几样菜,白菜炒肉,鸡蛋炒葱,炒花生仁,凉拌白菜心。肉炖干豆角,肉炖干瓜条,小月就在心里乐开了,典型的农家菜。
  小月和老妈在厨房忙活了好半天,终于赶在了春晚开始前做好了这几个菜。家里只有四个盘子,所以还有两个菜就只能装在大碗里端上桌了。
  
  当香喷喷的米饭和几个地道的北方农家菜端上桌的时候,小月一家的团圆年正式开始了。
  昏黄的灯光下,老爸老妈还有三个孩子围在炕桌周围,一人端着一碗米饭,就着那几个年夜菜,边吃边看春晚,欢度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想起在那一世过春节的时候,也就是自己和老爸老妈在除夕那天的晚饭较之平时丰盛些而已,吃过饭后也要看春晚,但是一般不会看到最后。那一世的老爸老妈都很讲究养生,他们不会因为过节而打乱作息时间,十点一过就要上床就寝。虽然除夕那天晚上的鞭炮声一直不断,而且午夜十二点前后会惊天动地的响上一阵,他们俩也会充耳不闻,自己睡自己的觉。
  
  而那时的小月通常会在父母睡下以后自己上一会网,过了午夜后与朋友互相拜年后再去休息。
  年对于他们来说,只是长了一岁而已,并没有其他任何意义。
  
  可来到这里过年,小月却体会到,这个家虽然穷,大家却对未来充满了期冀,老爸老妈希望儿女早日成才,弟妹希望自己早日走向社会好养家糊口,而现在的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摆脱目前的处境,过上和原来一样的生活,而如今一心想往要过的生活,却是以前根本没有在意没有珍惜的。
  “失去的才是最宝贵的,”这话是谁说的来着?还真TMD对!
  
  吃过饭,再看上一阵春晚,小月便有点昏昏欲睡的感觉。今天帮妈妈准备晚饭有点累了。可老妈却不让她打瞌睡,说是要守岁。老妈去外屋吧那盆早就准备好的饺子馅端了进来,又把和好的饺子面也拿了进来,让大家开始包饺子。
  炕桌抹干净了就是面板了,全家人又开始一边包着饺子一边看着春晚。虽说是全家人,可小刚小薇别说擀皮了,连包饺子都是技术不过关,老妈一个劲地嘱咐他俩,“皮儿要捏紧了,听见没?”
  小刚一边答应还一边打趣,“妈,人家不是说饺子‘挣’了才好么?所以啊,一家人里面非得有一两个像我和小薇这样的才行呢,要不然怎么能‘挣’呢?”
  
  这里的习惯,过年的时候为讨吉利,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了,要说煮“挣”了。小月以前也好像听妈妈说过,乡下有这样的民俗,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听了小刚的话,老妈也笑了,“就你会耍贫嘴。”
  
  老妈还特意准备了几枚用开水烫过的硬币,包到了饺子里。
  看饺子包的差不多了,小月实在熬不住,就回东屋睡下了。可谁了没多一会,就被小薇叫醒了,说是要她过去吃饺子。
  
  小月不清不愿地爬起来到了西屋。小炕桌上已经摆好了四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了。看了看家里那个旧闹钟,快十二点了。小月只听到稀稀拉拉的几声鞭炮声;并没有想象中的热烈场面。不过想一想,也就能理解了,因为这里人口少,生活节奏缓慢,哪里会像大城市里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干什么都是风风火火的,还最爱跟风,干什么都会蜂拥而上。
  
  这里虽然比不上城市那样喧闹,但是小月却感受到了新年那强烈的欢乐气息,正将去年一年弥漫在家人心中的艰辛与不快的阴霾驱走。
  
  小月想起了和老妈在集上买回来的鞭炮,就问小刚,“你没有放小鞭?”
  “还没有,妈说吃完饺子在一起到院子里放。”
  
  小月一点都不想吃东西。肚子里满满的。可看看一家人高兴的样子,还是吃了几个装装样子。吃完了饺子,老爸和小刚拿了几个小鞭到院子里先放了,小月提起了还有二踢脚,小刚说那要到河边场院那里才能放的。
  
  农村家家院子里都有柴火垛,所以人们的防火意识还是很强的。
  
  放完了鞭炮,小刚和小薇还是精气神十足,又回西屋去继续看电视,小刚甚至提出要去村上看看,被老妈说了,才又回屋去了。
  小月没管他们,又自顾自地回到东屋继续睡觉。
  
  第二天,她起来的时候,看到身边的小薇睡得正香,小月估计这孩子怎么着也要睡到中午时分才能醒过来。
  
  到了西屋一看,小刚也正在酣睡呢,老爸老妈难得的没有叫醒他们。小月就坐在西屋炕上,静静地听这一世的老爸老妈聊着今年的打算和陈年的往事。
  
  小月家的亲戚都在本屯,拜年不用出远门,老妈那边就一个大舅是需要看望的,老爸老妈的意思是让她们姐弟三个小辈的能去给大舅拜年。
  
  小月最怕应付这样的事了,就以要温书的接口把事情推给了小刚。还好,老妈没有说什么,答应就由小刚初二去给在邻乡居住的大舅。可能在老妈的心中,小刚更应该代表梁家出头露面给亲戚拜年吧。
  
  初三那天,东院大娘家的大姐回来看望老妈了,晚上天一擦黑,大娘就叫了小月一家过去吃饭。小月见到了自己的堂姐。堂姐像大娘,也是个子高高的,不同的是大姐人很胖。她描了眉,擦了口红妆,妆化得很重,衣着的颜色也很鲜艳。头发也是特意做过的,盘在头上,还喷了厚厚的发胶,有些像凝固了的米汤。小月相信这样的打扮,在这样的小地方一定是引领潮流的。
  因为大姐是坐办公室的,所以面皮白净,显得很年轻。虽然自己的这位堂姐好歹也是个乡村白领,但是小月一见到她就想起了那些外地在城里打工的女子。
  
  堂姐对小月和小刚很亲切,一见小月就拉着她的手说道,“小月,你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要留在大城市,那样才有出息呢。你姐我是没那个福气了,你说什么也要为咱梁家争口气,在外头混出了样来。”说着又看了看小月身上的打扮,“女孩子大了,应该打扮一下了,看你也不化化妆打扮打扮,这么素净可不行。在大学里要是不打扮一下,怎么能引起男生的注意?我说小月,姐和你说真格的,一定要在X市找个对象,将来就在那里安家,对,大学的时候就该注意了,有好的就定下来……”
  
  大姐是想让小月好好的努力一番,准备将来钓个金龟婿,一鸣惊人、出人头地。大娘也在一旁帮腔,老妈虽然没有说话,但也是一副赞同的模样。
  
  小月也不知说什么才合适,只是一个劲地傻笑着点头,心里暗想,要是大姐知道她在X大已被誉为“校花”了,会做何感受?
  
  接下来的几天里,小月就闷在屋里看书准备那几个证书的考试,老爸老妈也没有勉强她,就是自己去了乡亲们家里串门顺带拜年了。初七那天,小月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