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大明-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红娘子手下的五万河南骑兵就绝不能等闲视之了。”
多尔衮沉吟片刻,沉声道:“那依你的看法,哪种可能性更大些?”
吴三桂不假思索地说道:“王朴用兵虽然喜欢行险,可他办事却是滴水不漏。很少有失算为人所趁的时候,因此奴才以为第一种可能性不大!红娘子能从王朴手中得到五万匹战马绝非偶然,这其中肯定有不可告人的幕后交易。”
“那又怎么样?”阿济格不以为然道,“就算红娘子和王朴暗中勾结,也没什么,王朴的十几万中央军我们都没放在眼里,还会在乎多他五万河南骑兵?”吴三桂反问道:“亲王殿下,问题是我们不知道红娘子的五万骑兵是否会去济宁与王朴地中央军汇合,万一这五万骑兵不去济宁。而是等我大清军主力齐聚济宁后抄我军后路,去攻打北京呢?又该怎么办?”
“这……”
阿济格顿时语塞。
多尔衮也霎时蹙紧了眉头,虽说这次他史无前例地征召了十八万蒙古骑兵。加上六万建奴八旗,总兵力足有二十四万人,可多尔衮更知道王朴的厉害,这一仗事关建奴的生死存亡,多尔衮绝不敢掉以轻心,不到情非得已,多尔衮是绝不愿留下太多军队守卫北京的。
在多尔衮的计划中,最多留下五千八旗兵,再加一万蒙古骑兵守卫北京。可如果红娘子真和王朴暗中有勾结,那么只留下一万五千军队守卫北京就有些单薄了!
一片石激战之后,多尔衮对流贼的印象早已经有了天翻地覆地转变,尤其是李岩的流贼骑兵给多尔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红娘子是李岩的女人,听说比李岩还要难缠,这五万河南骑兵绝不能等闲视之。
可问题是,要是留下太多的军队守卫北京,就势必会影响到济宁之战!在北京这几个月,多尔衮也听到不少风声。听说王朴的中央军已经扩充到了十几万人,中央军有多厉害多尔衮是知道的,要是没有足够的兵力优势,怎么打赢这一仗?
多尔衮正为难时,吴三桂忽然小声说道:“主子,奴才的关宁铁骑可以抵挡红娘子地五万骑兵,不过……”
多尔衮冷然道:“讲!”
吴三桂低声道:“不过在追击流贼的时候,奴才的关宁铁骑战损严重,最近虽然补充了不少兵员。可战马却是无从补充。要是奴才手下有两万匹战马,就足以监视红娘子。只要红娘子地五万流贼骑兵有所行动,奴才的两万关宁铁骑就能从太原出动,半路拦截。”
“吴三桂!”阿济格大怒道,“你好大的口气,想要两万匹战马?”
“不敢。”吴三桂忙道,“奴才也只是想替主子分忧。”
多尔衮想了想,凝声道:“好,朕就给你两万匹战马!”
阿济格失声道:“老十四,你……”
多尔衮霍然举手,接着说道:“吴三桂你记住了,在所有汉人眼里你是汉奸卖国贼,真要让王朴光复了中原,你将死无葬身之地!而如果大清坐了天下,你吴三桂就是开国功臣,就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多尔衮是叔父摄政王,自称就是朕
吴三桂赶紧跪地打千道:“奴才明白。”
“明白就好。”多尔衮沉声道,“朕赐你一道手谕,你拿着它去通州大营赶马吧。”
说罢,多尔衮转身回案,取笔写下一道谕旨交给吴三桂,吴三桂跪地接过叩谢而去。
等吴三桂走远了,阿济格嘟嚷道:“老十四,吴三桂这家伙居心叵测,靠不住啊。”
多铎也不无担心地说道:“小弟也以为吴三桂此举是为了增加他的关宁军实力,而不是真正替大清着想。”
多尔衮摆了摆手。淡然道:“十二哥,十四弟,你们多虑了,吴三桂已经知道范文程被王朴削成了人彘,他现在已经没有再回头的可能了,他要想活命就得当大清的奴才。他只有一条道跟着我们走到黑了。”
事实上多尔衮还有另一层考虑,假如建奴能打赢济宁之战,吴三桂就算多了这两万匹战马也翻不了天去,建奴要是打输了济宁之战,最后只能回到关外,那时候吴三桂也将被迫退往山海关,成为建奴抵挡明军的第一道屏障。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考虑,给吴三桂两万匹战马对建奴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多铎皱眉道:“可是,马匹从哪里来呢?”
多尔衮说道:“先向喀尔喀部借吧,告诉卓克里克亲王。打赢了济宁之战朕还他更多的马匹和牛羊牲畜,再赏他五十万汉人奴隶!”东华门外。
吴三辅紧走两步追上吴三桂,低声问道:“二哥,多尔衮真会给咱们两万匹战马?会不会是耍我们啊?”
“不会。”吴三桂摇头道,“蒙古骑兵十八万,随军坐骑近三十万,多尔衮根本不会在乎这区区两万匹战马。”
“嘿嘿。”吴三辅低声道,“可对咱们关宁军来说,这两万匹战马可要紧了。”
“那是。”吴三桂凝声道。“咱们吴家地身家性命可就全指着这两万骑兵了。”
吴三辅又道:“二哥,你说这济宁之战谁会赢啊?”
“不好说。”吴三桂摇头道,“明军有火器优势,可建奴有骑兵优势,五五之数吧。”
吴三辅道:“可小弟觉得建奴可能是输。”
“这不是我们该关心的。”吴三桂低声道,“建奴要是赢了,合该大明亡国,我们就老老实实当个奴才吧,建奴要是输了……”
“是啊。要是建奴输了我们该怎么办?”吴三辅忧心冲冲地问道,“投降肯定是死路一条,我可不想被王朴那恶棍削**彘,可要是不投降,我们就只能跟着建奴撤往关外,了不起还让二哥你当宁远总兵,可大明总有一天要恢复辽东的,最后还是难逃一死啊。”
“哼!”吴三桂冷然道,“这只怕也是多尔衮所希望的吧。要是济宁之战败了。就让我们关宁军撤回辽西,当他们建奴地屏障。和明军拼个你死我活,不过,我偏不如他愿,建奴真要输掉了济宁之战,嘿嘿。”
吴三辅急道:“二哥,怎样?”
吴三桂不答反问道:“三弟,知道二哥为什么向多尔衮要这两万匹战马吗?”
“知道。”吴三辅道,“为了牵制红娘子的骑兵。”
“屁!”吴三桂道,“老子要这两万匹战马那叫有备无患,真要有一天建奴被赶出了中原,我们又在山西立不住脚,嘿嘿,到时候就带着三万骑兵去大草原,占下大大一片草原当我们的蒙古王爷去!王朴再能,他总不能追到草原上去吧?”
“啊?”吴三辅失声道,“可那是蒙古人的地盘啊。”
“屁!”吴三桂不屑道,“建奴要真打输了,以多尔衮的狠毒,你以为他能让多少蒙古人能活着回草原?到时候草原上就剩下老幼妇孺,蒙古各部拿什么抵挡我们吴家地三万铁骑?嘿嘿,谁说只有蒙古人才能当草原之王,老子是个汉人,还就当定了这个草原之王!”
吴三辅满脸佩服地望着吴三桂,低声道:“还是二哥厉害。”
“先看济宁之战地结果吧,建奴要是赢了,我们就还是奴才。”吴三桂说着看见对面走来几名蒙古亲王,又低声叮嘱吴三辅道,“还有老三,这些话可千万不要跟人说起,要不然你我死无葬身之地。”
吴三辅凝声道:“二哥你就放心吧,小弟理会得。”
扬州,江都。
扬州知府顾炎武正带着扬州阖府官员站在漕运码头上翘首迎候。
顾炎武十四岁成为诸生,同年加入复社,当然也是东林党人,虽然没有中过进士,却由钱谦益保举于去年外放扬州知府,中央军北上抗奴可是大事,顾炎武身为扬州知府,中央军路过扬州,他自然要带着大小官员前来犒军。
事实上这也是王朴所希望的,让顾炎武带着府中官员以及江都百姓来犒军,就能让他们见识见识中央军的威风,给扬州府的官员、士绅、商户、百姓增加一些信心,让他们知道只要有中央军在,大明就不会亡!皇汉就不会亡!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军队无疑是最能鼓舞国人士气的。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同样如此,强大的军队可以极大地提升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更能够唤醒民族的血性!
大汉民族自从朱熹搞了个理学之后,血性正在逐渐沦丧,堂堂大宋为什么会被北方游牧民族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以致最终亡国?就是因为理学阉割了大汉民族的血性,把一群铁骨峥峥地汉子变成了一群温顺地绵羊!
假如任由理学继续泛滥肆虐,整个大汉民族将会彻底沦为建奴的奴隶,然后从世界之巅跌入耻辱地深渊,沦为任人宰割、任人奴役地羔羊,身为穿越者,王朴当然不能任由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他当然得竭尽全力改变这一切。
大汉民族应该是包融的,可这种包融绝不是建立在被游牧民族征服、奴役的基础之上。
民族融合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可这种融合绝不应该建立在大汉民族被游牧民族所征服、所奴役的基础之上,而应该是建立在汉人为主导的基础之上!
王朴知道,要想转变大汉民族士绅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奴性,仅靠明阳大学地新式教育,以及把阳明心学捧上神坛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根除大汉民族的奴性,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还是武力征服,赤果果的武力征服!
只要屠灭曾给自己带来惨痛灾难的建奴,只要征服了四夷八荒,大汉民族就会自然而然萌生强大的凝聚力,自然而然就会萌生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只有大汉民族才是整个世界的主宰。
到了那时候,儒家理学带给大汉民族地精神阉割也将荡然无存,大汉民族也将重新恢复秦汉时期的血性以及骨子里流露出的自强自豪!
正文 第270章 济宁之战
更新时间:2009…7…7 18:50:47 本章字数:5047
顾炎武带着扬州官员士绅正等得心急时,最前边的百姓忽然间骚动起来,很快就有衙役一溜小跑到了漕运码头上,气喘吁吁地禀报道:“大……大人,来……来了。”
顾炎武欣然道:“真的来了吗?”
“来了。”衙役应道,“好……好多兵,可……可威风了。”
衙役话音方落,顾炎武身后的判官黄希勇手指前方也跟着大叫起来,顾炎武顺着黄希勇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前方地平线上果然出现了一杆大旗,猎猎飘荡的大旗下,一队人马排成四列纵队,正跑步前进。
“来了!”
“乡亲们,中央军过来了!”
“哇,真的好威风啊!”
“是啊,难怪能把建奴打得溃不成军!”
码头四周的围观百姓纷纷开始欢呼起来,他们早听说过南京城外的两次阅兵,也听去看过阅兵式的乡亲说起过中央军的威风,至于中央军的赫赫战功那就更不用说了,可这还是他们头一次看到中央军。
顾炎武低下头,下意思地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官服,身为东林党人,他当然知道王朴这个五省总督才是大明真正的主政者,顾炎武如果要想今后仕途顺利,当然得在王朴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沙沙沙……”
整齐地脚步声中。中央军先谴大队地两百名将士沿着运河左岸。排成四列纵队缓缓接近了漕运码头。军官一声令下。两百名将士同时跑步立定。一个个就像标准般挺立在了运河边上。然后以一套标准地战术动作把肩上地步枪卸到了腿边。
四周围观百姓地欢呼声更加地热烈了。平时东林党人在民间地宣传。再加上中央军将士地铁血面貌。此时终于发挥了应有地效用。扬州百姓地民族自豪感彻底被点燃了。来地时候他们更多地是抱着看热闹地心态。可是这会。他们是从内心深处由衷地欢迎这支威武地军队。
当王朴乘坐地快船靠近码头地时候。围观人群中忽然起了一阵小小地骚乱。
有人指着甲板上昂然肃立地一名中央军军官大叫起来:“王老爹。那不是黑子吗?”
“是吗?”王老爹赶紧从人群踮起脚跟。大声道。“黑子在哪。在哪里?”
“喏。那不就是吗?”
“就在那边!”
许多乡亲已经认出船上的中央军军官就是黑子,跟着王老爹向他拼命地打招呼,可黑子却像标枪般挺立不动,目不斜视,对这一幕根本视若无睹!
“这臭小子。 ”王老爹大为泄气,“居然老子都不睬。”
“王老爹你不知道。军队有纪律。”赶紧有人解释道,“要是违反了纪律可不得了,你家黑子现在是军官了。就更不能违反纪律了。”
“那是。”王老爹听了很是得意,“我家黑子刚从那啥军官大学毕业,现在干中队长了,中队长知道不?手下带着好几十号兵呢!以我家黑子那灵性,那骠悍劲,嘿嘿,要不了多久,没准就干上大队长了,那可就是高级军官了。”
“可不。”隔壁何老汉赶紧凑了过来。“我说他家二哥,我们家二妞转了年就该十八了,跟你们家黑子又从小要好,要不……等打完这仗就给你们圆房?”
“嘿,好。”王老爹赶紧道,“这敢情好。”
“啧啧啧……”
人群中响起了一片吸气声,何老汉的闺女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小美人儿,不知道多少媒人踏破了他家的门槛他都不肯点头,没想到倒赶着要给王家黑子。不过想想也是,中央军多威风啊,黑子又是中央军的军官,前途无量啊!
“敬礼!”
“叭!”
王朴乘坐的快船堪堪靠上埠头,站在船头的军官生黑子一声令下,船上地两队卫兵还有运河岸边的两百名先谴大队的官兵同时右腿蹬地,然后左手持枪,右手横举胸前持平,敬了一记持枪礼。
正带着扬州官员士绅上前迎接地顾炎武见到这等阵仗还以为出了啥事。骤然间吃了一惊。险些一跤摔倒在地,跟在他身后的扬州官员士绅也忍不住连吸几口冷气。待看清这只是中央军的礼节时,一个个顿时又臊红了老脸。
紧闭的舱门打开,王朴带着几名卫兵大步走了出来。
顾炎武赶紧上前长揖到底,恭声道:“下官扬州知府顾炎武,在此恭迎督台大人。”
顾炎武身后的扬州官员士绅也纷纷跟着长揖到地,齐声道:“恭迎督台大人。”
“免礼。”王朴摆了摆手,戴在手上的白手套显得格外醒目,“让各位久等了。”
“哪里。”顾炎武忙肃手道,“下官已在府衙备下薄酒,还请督台大人务必赏光。”
“喝酒就不必了。 ”王朴淡然道,“建奴大兵压境,军情如火十万火急,片刻耽搁不得呀,还望顾大人和诸位见谅,改日灭了建奴凯旋归来时,本侯一定会在江都歇脚,与诸君开怀痛饮,如何?”
“好。”顾炎武欣然道,“如此,下官就预祝督台大人旗开得胜了。”
说罢,顾炎武又回头招手道:“把东西都呈上来吧。”
早有差役和百姓担着上百坛好酒以及几十口宰杀好的肥猪上了码头,顾炎武拱手道:“这是扬州百姓的一点心意,没有别的意思,只希望中央军将士能吃好喝好,多杀几个建奴、多替朝廷立功,还请督台大人一定收下!”
“好。”王朴欣然道,“那本侯就代中央军全体将士敬谢扬州父老了!”
军官生黑子铿然抽出指挥刀,竖举胸前,厉声长嚎起来:“谢扬州父老。”
“谢扬州父老!”
“谢扬州父老!”
“谢扬州父老!”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水师船只逶迤而过,甲板上肃立地中央军将士纷纷跟着大喊起来,旋即有嘹亮的军歌声响起,响彻天地。围观百姓开始***起来,中央军所表现出来的和旧有的大明卫所军截然不同的面貌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军民鱼水一家亲,说说容易,可真要做好却很难很难!
中央军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获得整个大汉民族的认同,可他们至少已经在路上了,正朝着这个最终的目标稳步前行……
河间府。沧州。
多尔衮跨马肃立在运河边上,身后肃立着多铎、阿济格、萨哈廉等八旗旗主、贝勒,两万八旗铁骑和三万多八旗步卒排成十几路纵队沿着运河两岸向前缓缓行进,放眼望去,运河两岸尽是黄、红、白、蓝四色旗帜和铠甲的海洋。
运河上,上千艘小船正结成长队往前逶迤而行。
供给二十多万大军地粮草可不是个小数目,明军可以借助运河航道的便利,建奴当然也可以,只要有聊城这道屏障在。明军水师就无法越过雷池半步,聊城以北的运河也同样可以成为建奴的粮道。
阿济格看着多尔衮,满脸钦佩地说道:“还是老十四行。水路运输粮草可比陆路快捷多了,这么多的粮草要是从陆路运输,不知道得征调多少骡车,又得来回倒腾多少趟?现在好了,一次就带足了,哈哈。”
多尔衮眉头轻蹙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对阿济格的话置若罔闻。
多铎策马上前一步与多尔衮并排而站,低声问道:“十四哥,你好像有心事?”
多尔衮长舒口气。低声问道:“十五弟,这里没有外人,你认为索纳穆地两万蒙古骑兵能打下济宁吗?”
“当然不能。”多铎不假思索地应道,“要是索纳穆的两万蒙古骑兵能打下济宁,那济宁的守军还能算是大明中央军吗?更何况,索纳穆地两万蒙古骑兵真要能打下济宁,十四哥也不会让他担当先锋大将了,不是吗?”
多尔衮目露欣慰之色,说道:“十五弟。你真地成长了,接着说。”
多铎又道:“索纳穆头脑简单,一根筋,十四哥让他担当先锋大将是一招妙棋,索纳穆一定会不遗余力猛攻济宁,两万下了马的蒙古骑兵虽然不足以攻下济宁,却足以给济宁城内地明军造成一种错觉!”
阿济格也策马靠了上来,问道:“什么错觉?”
多铎道:“索纳穆不惜代价的猛攻会给济宁城内的明军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我军要在明军地援军赶到之前攻下济宁。如此一来。济宁守将必然会向王朴告急,王朴的中央军就会加快行进速度。然后……明军主力和辎重队、炮队就会脱节!”
多尔衮望着多铎的眸子里流露出毫不掩饰地赞赏,欣然道:“然后呢?”
多铎接着说道:“然后班克图、塔噶尔、察罕、满朱习礼四部八万蒙古骑兵将会在半路埋伏,先放过明军主力,截击其后的辎重队和炮队!明军一旦失去了粮草辎重,再加上运河航道被封锁,那他们就必败无疑了!”
阿济格傻傻地问道:“不对啊,十五弟,就算明军没有了粮草辎重,可他们也能撤兵啊。”
“哈哈。”多铎大笑两声,朗声道,“十二哥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两军交战岂是想撤退就能撤退的?尤其是数十万大军之间的对垒,撤退就意味着溃败,溃败就意味着覆灭!前次聊城之战,我军与明军同时撤兵,那样的情形不会再重演了。”
“是啊,聊城之战的情形绝不会重演了。”多尔衮点了点头,悠然道,“这次不是王朴死就是朕亡!”
多铎凝声道:“十四哥,我军必胜!”
“对。”多尔衮重重点头,欣然道,“我大清军所向无敌,必胜!”
济宁,西门。
刀疤脸正带着何麻子、王胡子等五名哨长(参将)巡视防务,城楼上忙碌一片,中央军将士和临时征调的民夫正忙着把滚木擂石扛上城头,一口口大锅已经在城头架了起来,一桶桶的桐油也搬上了城楼。
刀疤脸手下只有五千兵力,其中只有两千火枪手,却要抵挡数十万建奴大军至少半个月的进攻,刀疤脸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疏忽!除了安排大量游骑四处巡逻外,还安排了三班哨卒轮流警戒,但有风吹草动就立即回报。
刀疤脸还加固了济宁城防,城墙从六米加高到了十米。
因为运河从济宁城中穿过,因此济宁城被运河一分为二,平时只靠船只往来摆渡,刀疤脸为了调运兵力方便,在运河上绞起了四根儿臂粗细地铁索,又征调了大量民船结成了两道浮桥,为了保护浮桥不被建奴破坏,刀疤脸还让人在浮桥两侧设置了大量木筏,木筏半沉河底,露出河面的一端削尖,形成了船只难以通行的障碍。
“将军!”
“将军!”
“将军!”
刀疤脸带着五名哨长一路走过,正在忙碌的中央军将士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向刀疤脸蹬腿敬礼,正在搬运滚木擂石的民夫也跟着向刀疤脸鞠躬致意,刀疤脸大手一挥,朗声道:“不必多礼,大家该干吗还干吗。”
“报……”
一把凄厉的长号声忽然从西门外响起,刀疤脸急回头看时,只见一骑快马如风驰电掣般从远处的地平线上疾驰而来,身后卷起滚滚烟尘,刀疤脸心头一沉,那是他派出去巡视的游骑兵,一定是发现了建奴地行踪!
“***建奴来的很快啊!”刀疤脸抬头看看天色,脸色显得越发阴沉,“比预料的整整早来了三天!”
急促的马蹄声中,游骑兵一阵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