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惊宋-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的?那太好了!”岳云深知要让台湾快速繁荣起来,则必须要大量移民。可如果岛上的各项基础设施太差,就没有什么人肯愿意移民过来。
    而要修建城池、道路、码头、造船厂等等设施,无一不需要钱,单凭朝廷的拔款和收的些许杂税,完全是九牛一毛。
    所以吸引民间商人前来投资建设,就是他的希望所在。而自己老婆所在的李家,身为江南第一商人世家,他们都不来发展,又怎么会让其他商人认为台湾值得出手投资?
    “嗯!不过具体投资到什么地方?投资哪一个行业,还得好好考虑一下,毕竟这是第一笔款项,如果出现亏损或者利润很低,以后我想再从家族中获取投资就难了!”李雨柔眉头一蹙,神情略微有些忧虑道。
    “雨柔,这事就只有麻烦你多费些心思了。我对商业这方面的事也的确一窍不通。”岳云略有些歉意道。
    “没事!能够为夫君分担一些事务,是雨柔的福份!”李雨柔抿着嘴儿一笑道。神情说不出的娇憨可爱。
    岳云忍不住将她搂入怀中,深深一吻,叹息道:“我岳云真不知道上辈子做了什么天大的好事,让我这辈子能有你这样聪明能干,又美丽动人的贤妻相助,估计别人都羡慕死我了!”
    李雨柔听他这样一说,回以一个娇媚的眼神,大有“你知道就好”的意思。岳云见她神态妩媚动人之极,当真是秀色可餐,巧笑嫣然。一时之间欲念大起,禁不住抱起她,就向那床上走去……
    李雨柔两只白嫩如玉的小腿乱蹬,俏脸顿时浮现一片红晕,羞赧道:“还没到睡觉的时候啊!夫君不要欺负人家了……”
    岳云听着她这柔媚清脆的声音,哪里还控制得住,哈哈一笑道:“雨柔,为夫的今天就是欺负一下你了!”
    说罢,重重地向她的樱唇吻了上去,一下子吸住了她的香舌。李雨柔只觉自己全身的力气似乎都消失了,身体一下子变得柔若无骨。
    她颤声道:“夫君,把灯吹灭了吧!雨柔害羞……,还有,请轻一点……”
    只听“呼”的一声,卧室的灯光忽地灭了,房内传来了一阵阵仙音般的女人呻吟声和男人的喘息声……(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 四处挖人才
    第二天,岳云醒来后没多久,就听见门外有亲兵报告,称张浚派人来找他了。
    他随口应了一声,让来人在大厅等他。然后望了一眼还在海棠春睡的李雨柔,只见她一对长长的眼睫毛垂在眼帘上,俏脸如莲萼般白嫩,小小的樱口红润如玉。一双黛如远山的柳眉轻锁如烟薄愁,,眉目似乎有着淡淡的痛楚,想必是昨夜承受自己的疯狂之后,有些不适应。
    岳云心中顿时生起一阵怜惜,在她的俏脸和樱口上轻吻了一下,方才起身穿衣,下床而去。
    到了厅堂,只见一名四十余岁,身着黑色仆役服饰的中年男子正立于堂内。
    他见岳云出来,忙上前躬身行礼道:“小人张春生,是张大人府上的家丁,见过岳将军了!”
    岳云还有点不太适应称呼的转变,便问道:“张大人叫你来有何事呢?”
    张春生忙答道:“昨日张大人便到工部去了一趟,要求调派一批工匠去台湾。但工部的人却称,秦相已经打过招呼,说现在临安的船厂及武器铺也缺人手,不能外调。后来张大人找了他原来的门生工部侍郎刘涛出面,才勉强同意从船厂及铁匠铺各调二十名匠户去台湾。但安置费用及工钱却要您自己承担。”
    岳云听后,神色微变,没想到秦桧又在从中作梗。不过有总比没有强。他于是便道:“好吧!不过人可由我自己选吗?”
    他想的便是。如果可由自己选。肯定要将最能干的匠户选走。
    张春生叹道:“刘将军请示了工部尚书,说这四十名匠户只能由他们指派,不能由将军您自己选。他们目前正在选人,估计今日下午就能确定名单了。”
    岳云听后一阵无语,他已经想起了自己去明州水师大营时的状况,那张杰专门给他挑了一批老弱病残来。眼下由工部选出来的四十名匠户,只怕也是他们当中最老最不中用的人,说不定还没到台湾,有些人就一命呜呼了也说不一定。
    他顿时就对此事不抱什么希望了。
    “好吧!那就麻烦你回去告诉工部的人一声,三日后。我就将出发去台湾赴任。叫他们在第四日清晨时,到临安的码头和我一起上船吧!”岳云情绪不佳地说道。
    ****************************************************************
    岳云利用这三天时间,在临安全城晃悠,然后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了一些他觉得极有潜力,思想不保守的人才去台湾发展。其中,最出名的一个就是陈旉。
    这陈旉被他发现也是颇具戏剧性。当时,岳云和李雨柔的哥哥李科欣谈论,要他帮忙推荐一些人才,但不要那种擅长诗词文采的文人,专要那种喜欢研究奇技淫巧的匠人。
    李科欣虽然也是经商之人,但却挂了一个翰林学士的名号,对临安城内有才华之人还是有些了解。他听闻之后,冥思苦想了半天。方说道:“应祥,你这样一说,倒让我想起一人来了。那就是陈旉,这家伙在萧山一带名气很大呢!”
    “哦?这人是做什么的呢?”岳云饶有兴趣地问道。
    “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农,擅长种田!”李科欣说道。
    “什么?一个老农?这算什么人才啊?”岳云听后哭笑不得。就算要找人去台湾种田耕作,他也不会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农的。
    “应祥,这陈旉可非一般农民,他不但识字,还正在写一部书呢?”李科欣说道。
    “能写书的老农?”岳云这下可真的有些奇了。
    “是的!因为他时常到我李家位于萧山的店铺中购买种子和农具,所种的粮食也是卖于我李家的粮店。而萧山一带的商铺正由我管辖,所以对此人我算是耳熟能详了。”李科欣侃侃而谈道。
    “太好了!那就带我去找此人吧!”岳云兴奋地说道。
    于是,在李科欣的陪同下,他们便在萧山的一处村子找到了陈旉。他也正如李科欣说的那样,是一名六十六岁的老人了。从外表上看,和当地的普通农民没什么两样。但他的见识却是十分广博。不要说比一般的农民强太多了,就连好多官员都没他看问题清楚。
    而岳云也看了一下他正在写的书,叫作《农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是总论,讲的是土壤耕作和作物栽培。中卷叫牛说,讲述耕畜的饲养管理。下卷是蚕桑,讨论有关种桑养蚕的技术。
    三卷合一,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上卷是全书的主体,占有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主要讲述水稻的种植技术。光是整地,书中对高田、下田、坡地、葑田、湖田与早田、晚田等不同类型田地的整治都有具体的记载。其中,对高田的记载尤为详细。书中讲到在坡塘的堤上可以种桑,塘里可以养鱼,水可以灌田,使得农、渔、副可以同时发展,很有现代生态农业的风采。
    现在陈旉只写完了上卷,中卷和下卷还未动笔,只写了一个标题。但岳云已经从中看到了此人的巨大价值,有他指导农民耕种,再加上台湾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自己军队将再也不会为粮食短缺问题发愁了。
    于是,在岳云许以非常优厚的条件,表示每年将拔给他一千贯铜钱供其研究农业,从南洋和西洋运来的新植物种子也优先给他种值实验后,陈旉终于同意了随他到台湾去,负责农业方面的事务。
    岳云这三天还挖了不少象陈旉这样的人,其中长得奇形怪状,脾气稀奇古怪的不少,快成一锅大杂烩了。
    第四日清晨时,临安码头上已经集合了一大堆人,正陆续上船。不过张浚说的那四十名匠户却还迟迟未来,让岳云不禁有些焦急。
    正当他在犹豫要不要再派人去工部催促一下时,却终于看到一大群衣着破烂,身着工匠衣服的人扶老携幼从街道上向码头走了过来。
    他们到了码头,为首的一名四十余岁,留着一把大胡子的中年男子便向码头边站立的卫兵问道:“请问岳将军的船是哪一条啊?”
    “我就是岳云,你们可是张大人介绍来的匠户?”岳云听见他们问话,便立刻喊道。
    那中年男子一听,便随即一路小跑到了岳云面前,向他瞄了两眼,有些不信道:“这位小哥,你看上去也不过二十来岁,怎么可能是岳将军?要知道将军可是正四品的大官哦!”
    岳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质疑自己身份的。他正在想如何跟这家伙解释时,却又听见有人叫道:“岳将军,实在抱歉,下官本应和这些匠户一起来的,却不料睡过头了。”
    岳云向来人望去,只见此人是一名三十七八岁的男子,身材高大,颌下留着三绺长须,身上居然穿着一袭大红色的官袍,不过这官袍却到处是污渍,也不知道多久没洗过了。
    “你是?”岳云实在记不起自己什么时候见过此人了。
    “哦,岳将军的确未曾见过下官,但下官曾在将军昔日殿试时,远远看到过将军的模样。尤其是后来将军应答上了大食使臣候赛因的难题,更让下官对将军的映象深了几分!”这人叽叽呱呱说了一番话,却还未说出自己是谁。
    “不知大人姓甚名谁,担任何职呢?”岳云见此人身上如此脏乱,也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
    “哦,忘了介绍了,下官姓高名宣,字满佑,原是工部都水监的事官。算是此次随岳将军一起赴台湾的主事!”高宣一边说着,一边将先前那位大胡子中年男人拉了过来,向岳云介绍道:“岳将军,这位是工部兵器监的事官苏永贵苏大人,是我们这一行人的副主事。”
    这时,那苏永贵方吓了一大跳,眼见自己刚才质疑的年轻人还真是承宣使大人,连忙躬身拜倒道:“下官参见岳将军!”
    岳云忙将他扶了起来,笑着一摆手道:“苏大人勿须多礼了,我其实最不喜欢有人跪拜的。”
    苏永贵见他并无责怪之意,方心安了不少。
    岳云向他们身后望去,只见连同他们二人在内,这四十名匠户却是带了两百多人,其中妇女及小孩皆有,看来是他们的家眷。
    他亦知这个时候属于朝廷的匠户均是实行军事化管理,不得擅自脱籍,所以很多人都是祖祖辈辈从事这个行业。他们的小孩现在虽然还不能帮自己作事,但在十多年后,同样也会成为一名工匠。
    岳云于是便对高宣和苏永贵道:“两位大人让你们的属下上船吧!马上就要开船了!”
    两人连忙点头,然后招呼身后众匠户及一干家属,上了岳云的座船。
    在他们上船后不久,岳云便吩咐起锚开船,向台湾航去。
    他吩咐亲随将这些匠户及家属好好安顿,不得怠慢。
    然后,他走到船舱的窗前,望着视线中正渐渐远去的临安城,不禁心中感概万分。今日这趟离去,标志着自己走上了一段全新的人生道路,完全摒弃了历史的轨道,只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是怎样,究竟能不能改变汉人今后的命运,避免一百多年后的崖山悲剧。(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型风帆
    这时,一名亲兵便报告,称高宣和苏永贵求见,说有工艺上的事情想和他商量。
    岳云听后一愣,没想到这两人这么快就要见自己讨论制造工艺的事。看来还真有点工作狂倾向,只不过这样两个拼命工作之人,又非老不中用,工部咋会舍得放他们跟自己来台湾呢?
    “让他们进来吧!”岳云吩咐道。
    不多时,高宣和苏永贵便在两名亲兵的陪同下,走进了舱室。不过他们望着岳云,却还是有些紧张的表情。
    岳云笑了笑,命亲兵搬过两张椅子,让他们坐下。同时,过来两名侍女为三人奉上了茶水。
    “高大人、苏大人,你们尝下吧,这是鄂州产的绿茶,味道香甜,十分可口,在临安可不容易买到。”岳云微笑着说道。
    茶水和笑容是化解两人心结的溶化剂,他们对视了一眼后,表情均较之前放松了不少。
    高宣这时品了一口茶水,颔首道:“岳将军可知我们为什么被选中来台湾否?”
    岳云摇了摇头,淡淡道:“这个还真不知!”
    高宣方叹道:“我和苏大人在一干同僚眼中,皆是怪异之人,因为我们不象别人,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如何讨好工部的几位主事身上,只一心钻研制造技术。加之不善交际,也不大通人情事故,故在工部一直受人排挤。而此番被发配台湾。也是因我俩提出了两项改进措施。被主事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我俩性格却又倔强,坚持要求主事拔款研制,所以才被调到岳将军氅下了……”
    岳云听得有些哭笑不得,感情他们认为到了台湾是被发配。就算他们真的这样认为,也不应该在自己这位台湾留守面前说出来吧。那不是暗喻自己也是被发配的官员吗?从这也就看出这两人还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不通人情事故,实在不适合在官场混。
    不过岳云自然不会和他们两人一般见识,他于是便有些好奇地问道:“不知你们提出了什么改进措施,让工部的主事如此愤怒呢?”
    高宣见岳云似乎有些兴趣。顿时精神大振,他立刻说道:“我在数月前见到了那大食使臣候赛因的船,感觉他们大食的船全是挂的软帆,而我们大宋的船却全是硬帆。虽然说硬帆的综合效率高。可以围绕桅杆旋转,甚至可以完全的利用各个方向的风,单位面积的硬帆和软帆相比较硬帆对于风力的利用率远大于软帆,但是由于硬帆自重过沉,越大的船帆也越重,有的大船上的帆甚至‘非数百人莫能举动’……”
    说到这里,他有些口干舌燥了,喝了一口茶水后方继续说道:“硬帆还有一个缺点,则是因为是整帆升降,面积做的不能太大。否则人拉不动。桅杆的高度也不能太高,否则桅杆的强度要受影响,我数月前专门到候赛因的船上去,详细询问了一下他船上的操帆手,了解了软帆的特点。发现如果使用软帆,在顺风的时候,单位面积效率便和咱们的硬帆不相上下,而且软帆由于重量轻的原因,它可以做得很大很大,所以在顺风的时候可以获得的推力远超硬帆。也就可以驱动更大型的船只。而即使考虑航行中遇到逆风的情况,速度也因此具有明显的优势,极限速度更是如此……而我提出的改进措施,就是将咱们大宋的车船上的硬帆和大食帆船的软帆……两者之间的优点结合起来……”
    他说的全是专业术语,岳云听得如坠五里云中。尤其是听到他说什么采用三角帆、再用衍帆解决横帆在侧风下的效率很低的问题,更是象听天书。
    “打住!打住!”岳云终于忍耐不住。终止了这位痴迷于造船的高主事的话。
    “高大人,这关于改进风帆的事,我定会全力支持你!你估计要多少钱?”岳云问道。
    高宣听后,顿时一喜道:“将军终于同意制造这种新式风帆了?如果能够做出来,一定能让咱们的船速度提高五成以上!”
    “嗯!你要我拨多少钱?”岳云点了点头,再度问道。
    “不多,首期投入也就一万贯吧!”高宣思量了片刻后说道。
    “这么多?都能买下一艘大船了,你只是做几片风帆就要这么多钱啊?”岳云惊道。他当了水师统制几个月,自然也不是对船只造价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了。
    高宣这时方叫苦道:“将军,你别光看只是几片布,那可是用于船上的风帆布啊!它们可不是一般的织布机就能织出来的,必须要用篷布,价值比一般的布高得多。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些篷布还得把它们缝起来,还要另外在船上安桅杆……”
    “好了!我明白了,你就安心给我搞这个新型风帆好了!钱我拨给你!但决不准乱用,如果让我发现你有中饱私囊的行为,可休怪我不客气了。”岳云虽然觉得这高宣应该不是那种会贪污的人,但还是提醒了他一下。
    高宣听闻之后,立刻正色道:“岳将军您放心,如果发现我有贪污,您立刻可以把我丢进海里喂鱼!”
    “嗯!那你放手去做吧!争取早点把新型风帆弄出来!”岳云鼓励道。
    他这时也明白为什么工部主事急着把高宣调走了。不光是他不通人情事故的原因。而是他竟然提出用大食帆船用的软帆来更换大宋车船用的硬帆,这在工部的官员看来,岂不是自认自己的造船工艺不如大食吗?而大宋现在从官家到百姓都自认为大宋的文化是全世界最优秀的,要他们去学别人的技术,他们如何肯丢得下这个脸面?
    见到高宣得偿所愿,一旁的苏永贵也迫不及待地说道:“岳将军,我也搞了一个新武器出来,可绝不比高大人的风帆差啊!您也得给我拔点款才行!”
    “哦?什么新武器?”岳云一听武器二字,就有些感兴趣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 火枪雏形
    苏永贵一听,精神一振,忙说道:“岳将军,下官以前是和陈规大人共事的,见他在研究一种装填火药,以发射瓦罐的铜管……但我觉得他那个铜管太大了,我便想弄一种能发射钢珠射击敌人,小一号的铁管……”
    他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道:“陈大人当主事时,还好说,因为他也在研究这个东西,所以我的材料可从他那里拿。但他被调到明州水师任主簿后,管我们武器监的主事就不肯再拔材料给我了,认为我研究用铁管装填火药去发射钢珠是无稽之谈。哪怕我将样品给他们看了,他们也不屑一顾……”
    “你那样品在何处?能拿来我看看吗?”岳云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这比火炮小一号的铁管,能发射钢珠的,岂不就是最初的火枪吗?
    “哦,那样品在我房间的,我马上去拿!”苏永贵见岳云很感兴趣,心中大喜。
    他连忙三步并作两步,跑回自己房间拿出了一根竹筒,然后递给岳云道:“将军,这就是我研制的火筒,因为工部的主事不肯给我铁管,我就只得用竹筒作筒身了,它可以发射钢珠。不过就是容易炸膛,如果能用铁管做筒身,想必能够好很多!”
    岳云接过这火筒,只见它是用粗大的楠竹筒身做成的,底部有一个塞子,可以从后面装填火药,在尾部的筒身处还有一个小孔,插着一根引信捻子。而在筒口则放有一颗圆形的白色钢珠。正嵌在上面,只要点着了这引信,想必火药爆炸的冲力就能将这钢珠发射出去。
    这不就是突火枪的雏形吗?岳云拿着这只火筒,心中不禁欣喜若狂。
    在历史上。第一只突火枪是南宋开庆元年(1259)寿春府始造。据《宋史。兵志》记载,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点火后“子窠发出,如砲声,远闻百五十余步”。这里说的“子窠”是一种弹丸。
    而突火枪则是由火枪发展演变而来。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只火枪,是南宋绍兴二年(1132),陈规守德安(今湖北安陆)时,制成长竹杆火枪20支,用以喷射火焰。焚毁敌人的大型攻城器械“天桥”。
    南宋绍定五年(1232),金军曾用飞火枪同蒙古军作战,其制是以16层纸卷成筒;长2尺(约合0。62米)许,内实火药及铁滓、磁末等。再绑缚在矛的前端,临阵燃之,以烧灼蒙军人马,喷火后再用矛格斗。突火枪同上述火枪相比,已经从喷射火焰烧灼敌人的管形喷射火器。发展为发射弹丸杀伤敌人的管形射击火器。
    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其发射原理是后世步枪、火炮发射原理的先导。
    岳云拿着这只火筒,暗道:在历史的长河中,汉人曾经有多次从冷兵器时代过渡到热兵器时代的机会。但最后却在自己政权的儒弱无能和异族的打击下埋没了。
    这本应在公元1141年就问世的突火枪,却因为工部主事的官僚作风。就硬拖到了一百多年后的公元1259年,因为蒙古人入侵。而不得不加快研制武器的速度。这样才把突火枪造出来。
    如果能够提前研制出突火枪,再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说不定汉人便能抵抗住后来的蒙古军队,避免崖山之后无中国的悲剧出现了。
    “永贵,这东西的确是很有前途的武器,我就把它命名为火枪了,你就安心弄这个东西吧!钱的事你不用担心,我会吩咐优先照顾的。现在元则也在研究火炮……也就是你说的大一号的铜管。你们研究的东西其实有共通之处,互相探讨一下吧。争取早日能让这武器用在对抗金人的战斗中!”岳云郑重地说道。然后将那只竹火筒还给了他。
    苏永贵听闻之后大喜,亦十分感动。他接过竹火筒,身岳云躬身行了一礼,正色道:“属下一定竭尽全力,决不辜负将军厚望!”
    **************************************************************
    绍兴十一年十月十五日,岳云的舰队终于开回了台湾淡水港。和他一起回来的,除了高宣、苏永贵等一干工匠外,还有临安城内的几名商人,现在台湾卫所新建,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大量资金涌入。
    只不过,虽然他有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