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惊宋-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璘叹了一口气,亦只得点了点头。他有意投辽倒不是心血来潮,也是作了一番衡量的。
由于自己没有一开始就归顺临安朝廷,还在巴东与岳云大战了一场,让岳云很是折损了些人马。就算投过去,只怕也难得到重用,极有可能闲置在琼州、台湾、吕宋这些地方养老。
辽国历来的传统却是极其重视汉臣汉将,从任得敬、许墨等人投过去就大受重用,便可见一斑。而且四川的民众主要是汉人,辽国如果想要尽快稳定四川局势,将四川变成如同幽燕之地那样的牢固领土。就非得重用自己这等投降的四川将领不可。
但另一个敌人岳云却不会存在这种考虑,他的头号军师虞允文便是四川仁寿人,其父亦在四川官场纵横多年,岳云的老上司张宪也是四川阆中人,两人在四川也颇有些声望。且临安朝廷中亦有不少四川籍的大臣,随便派两三人来,便能让四川民众心服口服。自己投降岳云,是很难得到重用提拔的。
不过,吴璘要投降辽国这等北方异族,却非得属下将领文臣,甚至商绅百姓支持,才敢行此险招。但他此时见连自己最亲信的杨政、张士廉皆无意降辽,也只好作罢。
“杨大人,请你去一趟岳家军中,告知他辽军已进攻四川,希望他看在大家都是宋臣的份上,出兵援救。如有其他变故,还请随机应变吧!”吴璘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说出这句话的。这个决定也将意味着,他的四川王也做到了尽头。依岳云的缜密心思,是断然不可能让他再在四川为官的。
杨政起身郑重道:“杨某定不负蜀王重托,一定尽力为我四川宣抚司诸位大人和将军,以及川中百姓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吴璘长叹了一口气,挥了挥手道:“好吧!杨政你去吧!”
杨政躬身行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开,向巴东城门处而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四十三章 吴璘的投降
挫败了吴璘军的反击,大获全胜之后,岳云召集众将召开了会议,准备明日就发动全面攻击,一举攻破巴东城。
就在会议进入尾声,岳云准备宣布散会,让大家早点回去休息之时。杨兴却急匆匆进来报告道:“岳将军,吴璘派杨政来了,说有紧急事情和将军商量!”
“哦?”岳云听后亦是一愣,但随即便道:“让他进来吧!”
片刻之后,杨政便在两名亲兵的护送下,走进了岳云的大帐,然后躬身行了一礼道:“岳将军,杨某向您见礼了!”
岳云微微一笑道:“月前杨大人可是和岳某谈好了条件的,可回去之后,为何便出尔反尔了呢?”
杨政听闻之后,神色尴尬道:“杨某也是身不由己。毕竟主事的是蜀王,而非杨某啊!不过现在蜀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才察觉到之前的决定是错误的。所以便命杨某来岳将军这里,希望仍按之前商定的方案执行。我四川愿意奉赵琢为帝,不再拥戴赵恒了。”
奇怪,吴璘的态度咋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呢?岳云眼中露出惊愕之色。虽然巴东城城破在即,但他可不认为仅凭此战胜利,就能迫使吴璘投降。
不过岳云随即便反应过来,定是蜀中出了什么大事,所以吴璘才不得已下矮桩。
他眼珠一转,立刻便板起脸道:“吴璘如此不知趣,抗拒朝廷,害得我属下士兵损失惨重,更让郭宇、代毅两名统领在兄弟们面前丢了面子,内子亦被逼得跳入江中。如此损失,吴璘打算如何补偿于我呢?”
杨政一听,苦笑不得,暗忖两军交战。岂有不死人的道理。而且你今日还占了上风,水战陆战皆胜,川军也是伤亡惨重啊。
更何况你的部下和夫人受了点挫败就认为是折了面子,我家主公还要投降于你,岂不更折面子?
不过现在人在屋檐下,他当然是不敢在岳云面前说出来的。只能战战兢兢地说道:“蜀王也知之前有些对不住岳将军,因此同意朝廷大军进驻四川。他亦愿意接受整编。但希望能在朝中担任一个实职,将来北伐中原时亦能发挥余热。蜀王久镇四川。尤其擅长山地作战,亦是难得将才,还请岳将军宽宏大量,原谅蜀王之前的过错!”
说罢,他又向岳云作揖行了一礼。
岳云听闻之后,望着杨政,目光闪烁道:“杨大人。这其中恐怕另有别情吧。岳某可不敢相信吴将军是突然醒悟过来了。倒是想起一句俗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他这时坐在自己椅上,用手指轻敲了一下桌面道:“如果杨大人不肯说实话,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我军只怕不敢冒然入川呢。”
杨政神色尴尬,他也知道,这辽军入侵四川之事,也瞒不了多久,岳云很快便会由他自己的情报系统知道此事。
于是他思量了片刻,终于横下心,决定向岳云交个底。
“岳将军。蜀王之所以态度转变,的确另有缘由。希望岳将军看在大家都是大宋子民的份上,出兵救援吧!”杨政长叹道。
他这时方把辽国大举入侵四川,连破阳平关、斜谷、子午关、大散关等重要关卡,占领汉中,直杀到剑门关下的情况诉说了出来。
岳云及大帐中的将领听闻之后,均神色大变,他们万料不到辽国竟然会不进攻正在内战的金国。首先向宋国开刀。要知道,宋辽之间现在可是有盟约的。
“妈的!辽狗欺人太甚。原本他们已经如丧家之犬般逃到西域去了。如若不是元帅在前方牵制住了金人的兵力,哪轮得到他们灭了西夏。再进占陕西。现在辽狗又把主意打到了我们大宋身上,难道真以为我们宋国是如此好欺吗?”张宪一听。勃然大怒道。
“对!咱们立刻前往剑门关,狠狠打击一下辽狗,俺小牛就不信,金贼咱们都能杀个落花流水,这辽狗就打不赢了!”牛通亦是怒不可遏地大叫道。
帐内众将均义愤填膺,纷纷大叫着要和辽军拼个你死我活。
不过岳云却是眉头微皱,没有发话。
他不是担心打不过辽军,而是担心自己率军进入四川后,正在前线和辽军火拼时,吴璘却在自己背后暗算,那便会让自己重蹈岳飞两年前的覆辙。
当年岳飞倾尽全力,北伐中原,还有韩世忠联手,加上辽军也同时进攻金国,于是几路大军均获大胜,眼看就要收复中原之地时,却被赵构命杨沂中和刘琦在背后暗算,不但北伐再度失败,岳家军和韩家军也因此覆没。这个教训实在太深刻了,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杨大人,如果我军进入四川也不是不可以。但吴将军必须将他的部队交出,由朝廷统一整编……”岳云想了一会儿,正色道:“为了避免混乱,我不会将四川的部队打散重编,但一些将领职位将会更换。同时,朝廷将会命吴璘将军为太尉,兼枢密使。如果吴璘将军愿意,则我军即可入川击退辽军。”
岳云提出的要求也在杨政的预料之中。他也猜到岳云不可能就这样进入四川。同时,岳云要把吴璘调回临安的行动也在他计算之内。毕竟吴璘在四川的影响力太大了。他如果不走,或者暗中下绊,朝廷是根本无法控制住四川的。
不过,杨政倒是觉得,吴璘如果能升到正一品的太尉之官品,又担任枢密使,倒也可以接受。毕竟枢密使掌握全**事,与宰相同级,也是一个权重之职。
岳云见杨政眼中露出一丝喜色,亦是心中暗暗好笑。现在临安朝廷的职位早就进行了大改动,枢密使、宰相、平章知事、参政知事这些职位虽然还存在,但已经成了闲职,什么权力都没了。之所以还保留下来,就是为了安置象吴璘这样的投降官员的。等吴璘到了临安,才会知道其中内幕。
“好!既然岳将军已经开出了如此条件,相信吴将军也会明白您的一片苦心的!下官这就回去禀报吴将军,尽快请朝廷大军入川,驱逐辽人!”杨政躬身谢过道。
杨政这时也不再称吴璘为蜀王了,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吴璘的这个蜀王职位,已经不复存在了。
吴璘在得到杨政回报之后,基本上同意了岳云的条件。他只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在击退辽军后,留自己的儿子吴亮在四川任职。
岳云倒是大大方方地同意了他这个要求。毕竟吴亮是自己的结拜兄弟,而且又一直主张归顺朝廷,让他镇守四川,是吴璘和自己都能接受的人。当然,岳云是不会再设宣抚使这样的职位了。他暗忖,就算将吴亮留在四川,估计也只会让他作个成都留守。
岳家军很快便进入了巴东城内,吴璘带着一行将领在城门口迎接。并表示川军皆听岳云节制。
岳云并没有对川军的将领大动干戈。因为现在和辽军战斗在即,如果一接手就大规模调换将领,既会引起川军将领的反感和不安,也会影响川军的战斗力。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
于是,他便只对个别关键职位的将领进行了调整,其他将领及川中官员的官职均没有变动。大军水陆并进,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前往成都,夺取四川的控制大权。另一路则由张宪率领,直奔剑门关,力争不让辽军突破关隘,进入四川造成生灵涂炭。而吴璘则被他打发回了临安任职,不然留吴璘在此,他以前的长期积威还有,岳云想完全掌控四川就成了一句空话。
吴璘也知道岳云决不会让自己再留在四川,于是便遵其命带了数百亲兵赴临安任职去了。
当他们坐船行到渝州时,从黔地绕道而来的岳雷军也突破娄山关,进入了四川。兄弟俩见面之后谈及目前局势,均有些忧虑。虽然岳云自信以目前岳家军的实力,应该能击败辽军。但毕竟宋辽之间,上一次发生战争也在二十五年前了。而且对于目前辽军的战斗力和作战方式,均不了解。
十余天后,岳云、岳雷和吴璘率军赶到了成都。四川的大小官员均战战兢兢地在城门迎接。岳云好言安抚了他们一番,声称只要尽忠朝廷,他们的官职就不会进行调整,如果有功,还将得到重用。同时,岳云下令所有入川部队不得扰民,商家也不能囤积居奇,否则定斩不饶。
而那位复位仅数月的宋钦宗赵恒则在他入城时“**身亡”,让岳云不禁有些愕然。尔后,一名服侍赵恒的太监方一脸谄媚地说道:“岳将军,这是吴将军派人秘密做的,以免让岳将军左右为难。吴将军希望,将来能和岳将军一起,携手并肩,北伐中原!”
岳云知道这是吴璘想向自己和赵琢卖好。不然这位造成“靖康之难”的宋钦宗赵恒,握在自己和赵琢手中,杀又杀不得,放了又担心有人借他的名义犯上作乱。自然是希望假别人之手除掉他。由此看来,吴璘也还算是知趣,识大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百四十四章 势如破竹的辽军
岳云亦知道,此时的四川,是南宋仅次于江南的第二富裕地,每年财税收入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加之群山环饶,金军一直被拦于大散关外,所以没有受到战乱,如果四川能够安定下来,对全国的局势平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成都的百姓和官员见岳云进城之后,并未扰民,也未对四川官员进行大调整。均将一颗悬起的心放了下来。同时,得知辽军大举入侵四川,四川的父老乡亲皆起了同仇敌忾之心,纷纷要求参军入伍,与辽军作战。
但岳云等人却是知道,让从未训练过的百姓上战场,无异于叫他们去送死。而要将一名普通民众培养成可以上战场的新兵,没有半年时间是做不到的。眼下,只有让他们进行筹备粮草、后勤运输、救治伤兵等事务。
安顿了这一切后,岳云这时接到前线传来的密报:剑门关失守了,他的结拜二哥吴亮战败身死。
平心而论,吴亮打得并不差。在和从大散关败退下来的孙立汇合之后,他们在剑门关筑起了坚固的防线。加之准备的守城物资充足,士兵又三军用命。知道身后便是一马平川的四川盆地,再无险可守。为了不让父老乡亲和自己家人遭辽军荼毒,便横下心拼死一战。
耶律松山多次进攻均遭失败,在剑门关下损兵折将了近万人马,却是依然不能寸进。
但是,吴亮和孙立没有想到的是,辽国皇帝耶律夷列既然敢下令进攻四川,怎么会对四川易守难攻的地形束手无策?第一轮进攻,分兵攻打秦岭山麓的五道关隘,便是瞧中了吴璘将主力调往了巫山防备岳云。原有的大散关——阳平关防线空虚了许多,不少精兵强将皆被调走。
所以,只要五道关隘中有一点突破。便能全线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占汉中。
而对于四川北部最后的门户剑门关。耶律夷列也有了一个计划。
他喜读汉人兵书史册。对于《三国志》更是酷爱不舍。对于其中的魏灭蜀一战,自是了如指掌。
他在出征前,便命令耶律德哥,一旦顺利占领汉中,便仿魏灭蜀路线,从青川绕道龙州。进攻江油。虽然这条路十分艰险,但吴璘也不是刘禅。他定会在此设防。不过,考虑到吴璘主力已经调走,这条路就算有兵驻守,也定然不多,如果辽军分兵出击,应有很大把握打通此路。
同时,耶律夷列又要求担任佯攻任务的耶律松山。要不惜伤亡地对剑门关发起猛攻,让川军无法分心。
而情况的发展果然不出耶律夷列所料。见辽军在剑门关下已经伤亡了万余人,那攻击势头大有用尸体填,也要把城墙填平的气势。吴亮根本没有想到辽军会分兵从青川、龙州这条线进攻。虽然孙立有所怀疑,但见辽军攻击如此猛烈,实在不象是另有攻击路线的样子,也就没有多想。
而耶律德哥用了二十余天时间,穿过了青川、龙州,直抵江油城下。由于此时江油的军队都被抽调到了剑门关,其内空虚。根本无法抵挡,很快就被破城,江油守将冉齐降辽。
耶律德哥并没有象当年邓艾那样直扑成都,他认为从江油到成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自己手中仅有两三万人,攻下成都或许能行,但想占领全川却是不够。于是率军折返向北部的剑阁县进攻。并于五天后攻克剑阁县。
剑阁县是川北重镇,也是剑门关守军的粮草辎重贮存地。失陷之后,剑门关守军顿时军心大乱。虽然吴亮和孙立连斩数十乱兵。但在前后夹攻,粮草断绝的情况下。任他们有天大的本事也无力回天。
德绍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剑门关失守,吴亮、孙立战死。四川北部防线全面崩溃。川内顿时人心惶惶,毕竟在四川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剑门关失守,却依然击败入侵之敌,守住四川的战例。
此时,前去援救吴亮的张宪军才走到阆中。不得不暂时停顿下来,派人向成都的岳云请示下一步行动。
岳云知道形势危急,如果不打一场痛痛快快的胜仗,只怕四川的局势就会崩盘。
于是他一边派人通知张宪,要他暂停向剑阁县进发,先稳住四川中部的防线,防止辽军南下阆中。一边亲率宋军主力北上,迎击辽军。
没几天,岳云率军到达绵阳时,又得到回报,得知辽军主力已经全部入川,到了江油,总兵力达到十二万之多。
绵阳府衙内,原岳家军和川军的将领均齐聚一堂,商讨如何击败辽军的入侵。
开会之前,先由巩义对目前探听到的辽军动向进行了介绍。四川一地原是情报部布置眼线的薄弱环节。要不然岳云也不至于对辽军大举入川的情况要等杨政告诉才知晓了。
不过随着最近主力入川,巩义也立刻便将情报部的大批人马带入了四川,开始布置起各个情报点来。
“根据目前探听到的情报。辽军在全歼剑门关的我军之后,主力已经南下到了江油。总兵力达十万之多,听说辽国公主耶律普速完还打算亲自派兵来支援助阵。大有不拿下四川誓不罢休的决心……”巩义介绍道。
“就凭她?如果是耶律夷列还差不多,耶律普速完一介女子,且乳臭未干,也敢图我四川?”张士廉听了巩义的介绍,一脸怒气地说道。
杨政见状,微微摇头道:“张将军不可大意啊!吴少将军、孙将军皆是勇猛善战之将,但亦败在辽军手中。虽然在一线指挥作战的是耶律松山和耶律德哥,但听闻进攻计划却是耶律普速完亲手制定的。从这可以看出,她虽是女子,智谋却决不会比她父亲耶律大石和哥哥耶律夷列差多少。”
对于擒杀了四川宋军的宿敌兀术和撒离喝的耶律大石,四川将领给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但对于耶律普速完,就没多少人重视了。在他们看来,一个才十七岁的少女公主,虽然也带兵打过仗,但能有多厉害?
岳云这时方沉声道:“我们万不可因耶律普速完是女人,岁数又年轻,就轻敌大意,七年前我在汴京一战时,也在金国公主完颜银铃手中吃过大亏。而且金国的两个皇帝完颜亮和完颜雍也只有二十多岁,但从他们的指挥作战及谋略策划,谁敢说他们不行?”
众人顿时想起岳云在汴京之战时,曾被完颜银铃俘虏过一次。而至于完颜亮就更不得了了,他在年初时,还率军突破长江防线,水陆并进攻破临安,俘虏赵构,差点灭了大宋的事情。而完颜雍能够在汴京力拒岳飞达半年之久,又能在完颜亮监视下起兵造反,控制了半个金国,至今和完颜亮也不分上下,打得难分难解,又岂会是易于之辈?
完颜亮如今不过二十五岁,完颜雍也不过二十四岁,耶律夷列和耶律普速完兄妹亦只有二十岁左右,但这四人的心机智谋,绝对不比岳飞、秦桧、耶律大石、兀术等一批老谋深算之人差。
杨政眼眸中露出赞许的神色,点头称是道:“岳将军说的没错,凡是轻视对手的人,往往都会败于敌方手下。我们现在必须制定出一个稳妥的作战计划,方能保证一战而胜。”
大敌当前之下,川军和岳家军虽然仍有些芥蒂,但现在两方将领也不得不放下不快,携手对敌。
张士廉被如此一说,面色微红,虽然不敢再言,却认为岳云和杨政是过于小心谨慎了。
在会上,很快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派是以岳雷、关铃、牛通为代表的武将,他们认为眼下应趁辽军初来乍到,对地形不熟,当地百姓也对他们极为抵触的时候,出兵进攻江油,力争一战歼灭辽军主力,再趁势北上,收复剑门关和汉中等地。不然,一待等他们站稳脚跟,川中盆地又是平原,无险可守,辽军可长驱直入,四下侵袭,让宋军疲于奔命,时间一长,自然百姓离心,后勤补济困难,导致全盘崩溃。
而另一派则是以杨政、陆文龙为代表的谨慎派。他们认为,辽军骑兵极多,从江油到绵阳这段路程全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如果进攻江油,辽军断无可能缩在城内,等着宋军用火炮来轰,多半会以骑兵四下出击,袭扰宋军粮道。宋军的火枪虽然厉害,但发射速度太慢,且对于奔路迅速中的骑兵命中率并不高。除非辽军骑兵犯傻,以密集队形来冲进宋军严阵以待的火枪兵队列,否则宋军并不占多少优势。
而且就算能攻到江油城下,只要辽军如同巴东城一般,在城墙上修筑极其厚实的堡垒,则宋军要攻克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岳云听着两派的意见,觉得各有各的道理。正当他有些为难之时,一名亲兵却急匆匆地进来,然后将一封战报递给了巩义。
巩义看完战报,神色顿时大变。然后连忙走到岳云跟前,在他耳旁小声说了几句……(未完待续……)
s
第五百四十五章 岳云的谋划
大厅内众将见状,均有些忐忑不安起来,暗忖莫非前线又有了什么重大变故?
岳云这时方叹了一口气道:“刚刚得到的消息,辽军已经兵分两路,一路由辽国北院大王耶律松山率领,约有五万人,向成都进发。而另一路辽军大约三万人,由辽国南院大王耶律德哥率领,向东攻向阆中,企图击溃循礼的部队,占领四川东部地区……”
众将一听,立刻议论纷纷起来,对于辽军突然兵分两路进攻,均有些惊诧。因为按道理,现在岳云的主力已经进入四川,和川军汇合之后,实力大增。他们应该集中一路进攻才对。如果分散兵力,辽军对四川的地形又不如宋军熟悉,极有可能被宋军各个击破。
岳云皱了皱眉头,然后问道:“大哥,辽军在江油的主力不是有十万吗?但这两路才去了八万人,还有两万呢?”
巩义愣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密探传回来的情报上没有说另外两万辽军的动向,按常理估计,这些人应该留守江油了吧。毕竟现在江油存放着他们的粮草辎重,也要留下重兵把守。”
岳云听闻之后,却是微微摇了摇头,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辽军的动向绝对没有这么简单。他们突然兵分两路大张旗鼓地进军,只是一个幌子,应该是在掩盖什么更大的行动。想误导宋军作出误判,然后再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