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弊主-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进胤禩书房,胤禟就道:“八哥,江南这档子事,咱们是否有必要想法子拉左必蕃一把?”
    胤禩沉着脸道:“没必要,江南科考出这么大的事,他身为主考官,难辞其咎,若是他参与收授贿赂,私卖举人,反倒会连累我们,即使他没有参与,也是才能不济之辈,拉之何用?”
    胤禟登时就被说的一脸不自在,胤禩见了,温言道:“九弟不必自惭,现在依附我们的官员多,难免良莠不齐,对那类既无操守又无能力的,要坚决剔除。”
    “八哥说的是。”胤禟讪讪的说道。
    胤禩却轻叹了一声,“这场江南科考案不知道会牵连多少人进去,江南只怕又要乱上一阵了。”
    胤禟微觉诧异的道:“八哥这是担心谁?”
    “张伯行。”
    “江苏巡抚张伯行?”胤禟奇怪的道:“他不是咱们的人,再说,他以清廉著称,岂会卷入科考案?”
    胤禩缓缓的说道“张伯行虽然在明面上不是我们的人,但他是王鸿绪的门生,王鸿绪是我们八党的中坚,当年就是因为举荐八哥而被罢官回江苏的,他二人往来密切,从这条线说,张伯行就是我们的人,再说他又素与噶礼不合,靠过来,只是时间问题。张伯行虽然清廉,但为人过于刚正,我是担心他树敌太多。”
    胤禟闻言不觉默然,这想的也太远了,胤禩却是换了话题,“现在外城改造的工程进展如何?”
    说到这事,胤禟不由颇感得意,“八哥,今年春旱,京城流入不少流民,我与十弟大肆招募,工程进展很顺利,预计再有月余,便可尽行完工。”
    “恩,不错。”胤禩点了点头,“流民本就艰难,在工钱上不要克扣、为难他们,本是一大善政,若是闹出什么流言蜚语,皇阿玛面上也不好看。另外,扫尾工程掌握好尺度,待皇阿玛心情好的时候再借机上奏,以便能博个好采头。”
    胤禟点头道,“八哥放心,我和十弟心里有数,没有外待流民,工钱和京城的都是一个价,我还指靠他们给咱们扬名呢。”
    乾清宫,西暖阁。
    等了三天,江南几位大员的折子终于都到了,康熙首先看的便是左必蕃的折子。
    左必蕃奏道:“臣膺简命,典试江南,兢兢以搜拔人才为务。撤闱后闻舆论哗传,有句容知县王白俞所荐之吴泌,山阳知县方名所荐之程光奎,皆不通文墨之人,臣不胜骇愕。或系传递代作文字,或与房官打通关节,亦未可定。祈将新中举人吴泌、程光奎或提至京复试,或发督、抚严讯,以正国法,面肃科场。至臣不能查出,罪亦难辞。”
    左必藩的这份奏折,其主要用意是把自己给摘出来,因为在清朝,凡是参加乡试的秀才都要有本地知县的推荐信,推荐信上说明此人三代无劣迹,已经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场考试,是具备秀才资格的人。
    而‘系传递代作文字,或与房官打通关节。’一句,更是把他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他是主考官,最多也就落下一个失察的罪名。
    张伯行呈上的奏折则简单的多,只奏道:“今岁江南文闱,榜后议论纷纷,于九月二十四日有数百人抬财神入学宫,口称科场不公,臣不敢隐匿,相应奏明。”
    两江总督噶礼则详细一些,他在奏折上奏道:“今科江南乡试,榜后谣传甚众,一应落第士子,心怀怨恨,于九月二十四日纠集数百之众抬财神入学宫,聚众于贡院门口,肆意篡改图抹,臣惊闻此等讥讽圣学之事,即率众前往驱散,抓捕两名为首士子。两江重地,士子聚众闹事,侮辱圣学,臣督抚两江,亦有失察之罪。”
    康熙看罢三封奏折,半晌不语,噶礼与张伯行都只是叙述了闹事情形,而左必蕃却点出了舞弊实情,结合曹寅等人前几日的密报,看来大体是属实的,沉吟一番,他方在左必蕃的奏折上批道:“着该部严查议奏。”
    第160章江南科考案(三)
    第160章江南科考案(三,到网址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161章南山集案(一)
    请牢记本站域名 《  》
    第161章南山集案(一)
    康熙刚放下笔,就听的李德全说道:“皇上,户部侍郎施世纶在外递牌子觐见。”
    熙稍显意外,随即便反应过来,施世纶月前去山东查看高产农作物的收成情况,当下便道,“传他进来。”
    施世纶是靖海侯施琅之子,小时多病,长大后其貌不扬,其实是很丑,但却是十足的清官,而且才干出众,康熙曾笑赐他‘施不全’,很得康熙赏识。
    施世纶进来请安见礼之后,便跪奏道:“微臣恭贺皇上,恂王爷倡议推广的玉米、番薯、马铃薯,今夏在北方各省试种,各县收成已呈报上来,二成地方高产,其它各地略略持平,不如意者寥寥无几。”
    康熙一生熟知农务,一听之下,亦是大为欣喜,头一年播种能有这个收成,可是很了不起的,他含笑问道:“高产情形如何?”
    “回皇上,马铃薯种的少,加之味道不错,百姓吃的多,统计不详,但各地皆是呈报高产,玉米的情形,微臣多方视察,亩产高者几近二石,番薯高者更是达到五石。”
    康熙闻言不由一惊,“统计无误?”他历来只关注稻、麦、豆等主要农作物,江南稻谷亩产亦不过二石余,而麦的产量更低,只在一石左右,豆类则更低,现在惊闻番薯产量高达五石,自然是极为惊鄂。
    施世纶沉稳的回道,“回皇上,此乃微臣亲眼所见。”
    “好熙欣喜的点头道:“人丁滋生日盛,所产却无寸进,今有此高产杂粮,朕亦无忧,自明年起,着北方各省逐步扩大种植面积。”
    “微臣尊旨。”施世纶叩了个头,起身又道:“皇上,此三种作物虽然喜人,但百姓种植经验却是稍嫌不足,微臣恳请在京建立农学院,培育农学人才,以便大力推广。”
    康熙微微沉吟,便含笑道:“朕原本是打算看看江宁农学院的成效,现在看来,不用等了,朕允你所请,这事就由你来承办。”
    科举考试属礼部掌管,经康熙御批的左必蕃奏折很快就转到了礼部,江南乡试的动静闹的这么大,礼部一众官员早有听闻,且朝廷历来对乡试、会试极为看重,对科场舞弊案处置尤为严厉,一接到转来的奏折,礼部满、汉尚书嵩祝、王掞就紧急召集一众大员进行商议。
    十月十五,逢五大朝。
    例行跪拜之后,礼部满尚书嵩祝就出列奏道:“启奏皇上,江南科场一案,礼部议覆,应行文江苏督抚将举人吴泌等解京,到日,请旨复试。如果文墨不通即将视情弊严审究拟。”
    康熙略微沉吟,便开口说道:“此议不妥,江南科场一案,在江南反响甚巨,一来一往,徒费时日,此案不宜拖之太久,宜在江南就地会审,方能大快人心,以平民愤。”
    稍稍停顿之后,他才接着道:“此案着张鹏翮会同江南、江西总督噶礼,江苏省巡抚张伯行、安徽巡抚梁世勋,在扬州地方彻底详察,严加审明具奏。江南主考左必藩、副主考赵晋俱着解任,发往扬州质审。”
    听闻又是派自己前往江南审案,张鹏翮不由暗自腹诽,却不得不上前领旨谢恩。
    一俟张鹏翮起身,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便出列奏道:“启奏皇上,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放荡,中举前为诸生时,私刻文集,其中多有是非颠倒,狂悖不经之言论。如今其身沐皇恩,入于朝臣之列,尚不追悔前非,焚削书板,实在罪该万死,似此狂诞之徒,岂容滥侧清华?微臣恳请皇上下旨严加议处,借以儆戒此等狂妄不谨之徒。”
    戴名世,字田有,安徽桐城人,尤善古文辞,在京城和江南士林间声名作著,曾任正兰旗教习,更是康熙四十八年殿试榜眼,现任翰林院编修。康熙对其亦印象深刻,闻奏不由微微一怔。
    康熙素来最为重视大清得位正统,对此可谓是不遗余力,但对戴名世印象尚好,加之江南科考案初发,亦不愿节外生枝,便蹙眉问道:“所刻何书?有何违禁之处?”
    赵申乔虽然性情古板,却是心思灵动,善于揣摩康熙的心思,一听此问,便揣摩到康熙隐有不欲追究之意,他心里很明白,若是这次康熙不予理会,以后便再不能以此书攻讦戴名世,他知道康熙最在乎的是什么,当下就躬身奏道:“回皇上,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偶抄》一书,有为前明余孽正名之嫌。”
    为前明余孽正名?南明小朝廷?康熙闻言脸色便阴沉下来,南明是正统,那大清是什么?稍稍沉吟,他便道:“着刑部严加核查,具实奏报。”
    自康熙初年庄廷珑《明史》案之后,朝廷一直没有大兴文字狱,其间一些‘逆书案’,虽然处理甚严,却极少大肆牵连,满朝文武大臣对这种逆书案都是兴趣缺缺,反应冷淡,谁也不会料到,这起案子将会成为震惊朝野的巨案,唯有皇太子胤礽心里暗笑。
    刑部尚书齐世武早得太子胤礽的交待,当天就将戴名世缉拿归案,动用大刑,戴名世一介书生,又是年近花甲,岂受得住刑部的严刑拷问,当下就一五一十交待了《南山集偶抄》成书、刻印、的详细情况,汪灏、方苞、方正玉、朱书、王源等人为书亲笔作序的重点更无一丝遗漏。
    齐世武却并不就此罢手,又缓缓引导,戴名世又供出《南山集偶抄》中很多资料是来自方孝标所著的《黔南纪闻》,同时,《南山集偶抄》的附篇《孑遗录》也供了出来。
    次日,齐世武就递牌子觐见,康熙在养心殿召见了齐世武,一俟他礼毕,康熙就开口问道:“戴名世《南山集偶抄》违禁可是属实?”
    齐世武恭谨的回道:“回皇上,《南山集偶抄》实属大逆,沿袭前明年号不说,其中还公然称南明余孽为‘尚’。”
    康熙听到这句就恼怒异常,“尚”这个字是不能乱用的,只能被用来称谓皇帝,这个戴名世竟公然称南明的余孽是皇帝,在他眼里,朕是什么?
    齐世武却是接着道,“不仅如此,《南山集偶抄》更是影射世祖爷当年处理伪朱三太子一事,而且此书很多事实皆是来自方孝标所著的《黔南纪闻》。
    方孝标系桂林方氏一族。其祖上可追溯至明初的方孝孺,方氏一族,族巨裔繁,而且屡世官宦,与明朝依附至深,方孝标本人与‘三藩之乱’、伪朱三太子案都有牵连,他曾为吴逆伪学士,吴三桂之叛,系伊从中怂恿,伪朱三太子一案,亦有其名。”
    齐世武说完,便躬身将早已标记好的《南山集偶抄》呈上,康熙仔细的看过一遍之后,
    不觉有点发楞,原本以为是一起简单的逆书案,岂料背后竟然牵扯如此之大。伪朱三太子案终康熙一朝是层出不穷,屡灭屡现,可谓是阴魂不散。
    而其根源便是自于满清初入中原之时,当年李自成率军入北京,逼死了前明的崇祯帝,随后,满清才挥师入关,初入中原时,为了赢得民心,也为了安抚缙绅阶层,满清打出的政治旗号就是‘平乱’,打着为前明复仇的旗号进军中原。
    这个策略在开始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不仅稳定了民心,也博取了广大的士族、地主、缙绅阶层的支持,不过,打到了江南,这一策略的后遗症就显出来了。
    满清军队围剿了南明在南京建立的小朝廷,抓住了崇禎皇帝的儿子——被立为太子的朱慈烺,即所谓的朱三太子。杀则有悖于前面的宣传旗号,不杀则后患无穷,最后,顺治帝借口朱慈烺并非本人,而系伪冒太子,将他杀死,不想却就此给康熙留下了无穷的后患,各种伪朱三太子案层出不穷。
    戴名世的《南山集偶抄》现在又将这段掩埋了六十余年之久的历史翻了出来,康熙不由恼羞成怒,更何况背后又扯出一个方孝标和《黔南纪闻》,还有方氏一族,默然半晌,康熙才冷冷的道:“定为大逆,彻查。”
    大逆是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行为,是十恶大罪之一,而且仅排在谋反罪后面,是很严重的罪名。听到康熙把此案定为大逆,而且命彻查,齐世武心里大喜,这一下倒是可以名正言顺的大肆折腾一番了,他忙稳重的叩头回道:“奴才尊旨。”
    戴名世《南山集偶抄》逆书案被康熙定为大逆案,而且下令彻查的消息都立便传了出去。整个京城官场、儒林都为之惊鄂,朝廷已经四十年没有大兴文字狱了,难道《南山集》一案又将重演康熙初年庄廷珑《明史》案的那一幕?
    整个京城立时间就乱成了一团,刑部大堂差票频出,快马缇骑及一众差役四出缉拿抓捕有关涉案人员,满城官员、士子人心惶惶,纷纷四处打探具体的情形。
    第161章南山集案(一)
    第161章南山集案,到网址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162章胤禩反击
    请牢记本站域名 《  》
    第162章胤禩反击
    戴名世不过而立之年,便已文名动天下,所着《南山集偶抄》一经问世,即风行江南各省,其发行量之大,流传之广,在当时同类的私家着作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发行十余年来,更曾屡次被翻印。
    现在《南山集偶抄》被定为**,而且被康熙亲自定为大逆案,江南地方官员不知道有多少会遭受牵连,江南各省驻京耳目一得到这个消息,立刻纷纷快马传报江南各省。
    廉贝勒府。
    《南山集》大逆案一传开,继戴名世之后,被抓捕的就是礼部侍郎汪灏,听闻此讯,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就匆匆赶到了廉贝勒府。
    胤禟一进屋正准备开口,就瞥见八哥胤禩面沉如水的端坐在书桌后,立时就闭了口,胤誐却是大大咧咧的说道:“八哥,汪灏可是咱们笼络士子的一杆大旗,得想个法子捞他啊。”
    胤禩见他二人进来,勉强挤出个笑容,“九弟、十弟来了,坐。”
    一落座,胤禟就关心的道:“八哥,是否有些棘手?”
    胤禩点了点头,沙哑着道:“庄廷珑《明史》案株连近两千余人,入狱者上千,因此案夺职罢官者不计其数。《南山集》一案,皇阿玛亲定大逆,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依附咱们的官员,附庸风雅者不在少数,这次怕是有不少要被牵连进去,汪灏不过是第一个落马而已。”
    胤誐闻言一惊,“八哥,有那么严重?”
    胤禟却是问道,“会不会连累我们?”
    “难说。”胤禩微微摇了摇头,“现在还不知道这案子会牵连多大,不过,何焯跟戴名世关系极好,怕是会被牵连。”
    话刚落音,门外就有下人禀报,“主子,何学士来了。”
    胤禩才迎到门口,何焯已是步履匆匆的进了院子,见了胤禩三人忙要上前请安,胤禩却道:“别闹那些虚礼了。”几人进屋,一落座,胤禩就开口问道:“丈夫可跟《南山集》一案有关?”
    何焯沉吟着道:“没直接关系,不过,我跟戴名世交往过密,相互诗书往来不少,《南山集偶抄》我亦有一册,出来时已经烧了。”
    胤禩点了点头,“当此之时,谨慎为上。”
    何焯却说道;“八爷,刑部这次动作出人意料的迅捷,昨日皇上才下旨严查,今日就将此案定为大逆,此事颇为耐人寻味。”
    “齐世武。”胤禟脱口道,“难道是太子背后捣鬼?”
    “现在传闻纷纷,皆说赵申乔与戴名世有过节。”何焯缓缓说道:“不一定是太子授意,但太子在其中推波助澜,这是肯定的,如此好的机会,他岂会放过?我现在担心太子会把这起案子有意扩大。”
    “那我们怎么办?眼睁睁看着?”胤誐大为担心的问道。
    “坐以待毙岂是大丈夫所为?”胤禩声音沙哑的说道:“此番不出手,必将人心涣散,太子既然将我们逼到了墙角,咱们也不用在藏着掖着了。”
    胤禟惊喜的道:“八哥手上捏有太子的把柄?”
    胤禩点点头,沉声道:“太子现在圣眷正浓,原本我还准备找个好时机的,现在却是顾不上了,要乱咱们就好好乱一乱。”
    次日,康熙就接到镇国公景熙密折,弹劾九门提督托合齐在安郡王马尔浑丧事期间,多次邀集一些满族官员于都统鄂善家宴饮,参加宴饮者约有二十余人,除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外,余者也皆为八旗都统、副都统等武职人员,都统鄂缮、都统牙图、副都统悟礼皆在列。
    康熙看完,半晌才起身在殿内疾走,大案竟然一个连着一个,江南科考案、南山集大逆案,现在又加了个托合齐会饮案,朕倒要看看你们还有些什么牛黄狗宝。
    转了几圈,康熙便停下脚步,吩咐道:“李德全,传旨,步军统领衙门责任重大,事务繁杂,步军统领托合齐重病缠身,着以病解任。”
    顿了一下,他又接着道:“着一等侍卫行走隆科多接任步军统领一职。”
    消息一传出,原本还想乘此京城人心惶惶之机,策划下一步行动的皇太子胤礽顿时就如当头挨了一棒,半晌没回过神来,托合齐的九门提督之职一离任,再想有所行动,难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
    再说康熙继满蒙八旗统领和护军统领对调之后,又撤换了九门提督一职,其防范自己的意图和心思已是相当明白,自己还能,还敢有何企图?想到这里,胤礽立时间就面如死灰,想不到两来的辛苦煎熬,到头来仍然是一场空。
    隆科多一接到圣旨,差点没喜晕过去,九门提督,那可是他做梦也不敢想的职位,不仅位高权重,那油水也是一等一的,十四爷说的可真准,这不,转眼间就飞黄腾达了。
    赋闲在家的佟国维听到这一消息,立马就想起了十四阿哥胤祯在康熙四十八年提点隆科多的事,微微思忖了下,便着人将隆科多叫了进来,瞅了满脸兴奋之色的儿子一眼,他才缓缓问道,“可还记得十四爷?”
    隆科多一听这话,忙收敛了笑容,肃然说道:“阿玛,孩儿这几年不得志,可谓是尝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十四爷在孩儿最落魄的时候提点、指引之恩,孩儿岂敢稍忘?”
    佟国维微微颌首道:“知恩图报乃是人之常情,不过,十四爷当初的指点,今**即便任了九门提督,也要牢记,你切记一点,九门提督就是皇上的看门狗,否则便是祸不旋踵。另外,十四爷当年说的是三、五年,为父据此预计,就在这一、二年内,朝廷必有大变,你得小心谨慎办差,对十四爷的恩情放在心里便是,平日里不要跟他往来,到用你时,他自然会找你。”
    隆科多听到这番叮嘱,不由心头发热,一直以来,他都认为父亲不重视他,没想到竟然为他想的这么长远,他忙跪了下来,叩头道:“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第162章胤禩反击
    第162章胤禩反击,到网址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163章《南山集》案(二)
    请牢记本站域名 《  》
    第163章《南山集》案(二)
    步军统领衙门其任务与编制不同于一般的驻京八旗军队,其下所属部队有满、蒙、汉八旗军
    及绿营兵丁二万余人及巡捕三营马步军一万余人,不仅掌管北京内城九座城门的警卫任务,外
    城的七座城门也由其负责把守,是京师地区最主要的警备力量,主要职责为保卫京师安全及维
    护社会治安。
    步军统领即九门提督一职可谓是权责重大,极为引人注目,康熙在江南科考案及《南山集》案爆发后,京城人心惶惶之际,又撤换托合齐的九门提督一职,自然引起了京城所有官员的注意和猜疑。
    朱天保听闻这一消息后,匆匆赶回毓庆宫,一进门就见太子胤礽一脸苍白,神情木然的斜靠在背椅上,心里不由一惊,太子此时可千万不能失态,他忙轻声唤道:“太子爷……。”
    胤礽茫然的望过来,见是朱天保,不由挤出一丝笑容来,“九如来了,坐。”
    朱天保却没坐,而是躬身道:“太子爷,事情真想究竟如何,现在还未可知,太子爷千万不可自乱阵脚,皇上此番举动,仰或是有意试探亦为可知,再则,托合齐担任九门提督一职已近十年,实属罕见,撤换亦是正常,新任九门提督隆科并未依附阿哥,能否拉拢尚在两可之间,现在皇上及满朝文武皆在关注太子爷的反应,奴才祈望太子能淡然处之,再说,太子爷眼下恩宠未减,何须自忧?”
    “九如不用宽慰我了。”胤礽意兴索然的说道:“我跟随皇阿玛近四十年,深悉其手段,月前才将满蒙八旗、护军营将领对调,今番又撤换九门提督一职,犹如国手布局,步步紧逼,一俟布置周全,便是动手之时。”
    听胤礽说的如此笃定,朱天保心里亦是一凉,思忖半晌,他方才说道,“太子爷,奴才妄言,皇上此番布置,不外乎两个目的。其一,逼迫太子爷——异动。其二,断绝太子爷异动的念想。奴才以为,皇上禀性宽厚,又极重名声,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皇上春秋已高,希企安稳,定不愿大动干戈,太子爷何不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