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首辅-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先生是名士,徐先生也是名士,这名士还得要名士去见。”萧墨轩呵呵笑道,“萧某只陪着徐先生一同去便是。再过几日,你我乘舟顺江而下,正好经过苏州。”“敢不从命。”徐渭欣然回道。
第二章 海关……还真是海关
    相商已毕,诸位依令行事。”萧墨轩见大抵已经安站起身来。
    “属下告退。”众人也跟着站起身来,朝门外走去。事情看起来是不多,但总得一件件去做,时候也不等人了。
    “大人。”眼见着众人都走了出去,却只有徐渭仍留了下来。
    “还有何事?”萧墨轩心知徐渭定是有事要报。
    “大人……您从京城带回来的那个海瑞……”徐渭似乎想说些什么,又止住了口。徐渭何等聪明之人,也知道萧墨轩这么长时间里都把海瑞搁在一边,定是有什么为难。
    “啧……海瑞……”萧墨轩啧了啧嘴巴。离京前,皇上便就叮嘱过萧墨轩,海瑞此人虽有忤逆之名,可也算得是国士,发回地方之后,还须得善待才是。其实不用他说,萧墨轩自个心里也明白。
    可问题是,萧墨轩早就打定了主意,得给海大人寻个能让他兢兢业业工作,又不会跳出来耽误自个的差使。
    这几日闲暇的时候,萧经略手里都抓着一纸经略府里的官员名册上下翻看着,到底也没能下了决断。太清闲了吧,似乎有些屈才;权柄太重了吧,又怕海大人做了刺头。
    “海大人先前在户部任职,通晓钱粮之事,萧大人不如使其入南京户部或是浙江布政使司?”徐渭试探着向萧墨轩进言,“使其任一右参议,掌一道钱粮。”
    大明直辖的两京一十三省。南北两京地钱粮都各归着户部管着,所以没有布政使司。
    在徐渭看来,海大人疾恶如仇,廉洁奉公。而参议虽是从四品的官,名义上要管着官仓,屯田,军务,水利,驿传等事。但实际上军务真正是不可能让他们管的,他们管的只是军需。大则来说,除了农事和驿传来,就是管管官仓。对这样这样的人正好,肯定可以杜绝仓鼠。
    “不行……他这个人太直,会得罪人。”萧墨轩使劲的摇脑袋。大明朝太平了近两百年,不止是大明,任何一个封建王朝走到这个时候,贪污和官场的勾结,已是深入骨髓。
    改……萧墨轩也想过,可是时候未到。这样的大事,不是靠着革命性的胆气就行,萧墨轩不傻。
    “若不然……使其入学政?”徐渭又生一年。
    “不可。”萧墨轩两手直摆。让他去教学生。或者选拔人才,难道弄一群“小农经济者”出来,那不是开历史倒车嘛。
    “呃……有没什么时常得得罪人地差使?”萧墨轩四顾无人,小声的朝着徐渭问道。
    “……”徐渭额头上渗出一层冷汗,“难道大人说的是刑名一事?”
    刑名上的事情。经常要抓人杀人地,算得上是得罪人了。掌握刑名的人又得要铁面无私才好,看包黑子不就是。从这点看来。海大人和包黑子倒是有的一比。萧大人离京的时候,皇上就说了,看有什么合适的地方,就把丫的塞过去,事后容报就是。包黑子掌开封府,海大人要是掌了应天府,还蛮对应的。应天有个……海青天……况且历史上海瑞确实做过应天巡抚,比知府还大不少呢。
    “不行……”萧墨轩还没来得及唱出来,顿时又是一个激愣。
    开玩笑,连对他有恩的徐阶,都差点被他搞地家破人亡。萧墨轩自个的根基不在直浙,倒还好些。可比如说,如果哪天海大人和魏国公府,临淮侯府闹了起来,自个该是帮着谁?
    对于这帮子世族,首要的是改造,而不是直接打倒,要不那不成农民起义了,给自己添乱呢。
    “那便是没了。”徐渭一筹莫展地摊了摊手,示意自个没了想法。
    “打击贪污腐败,打击欺民霸市,打击走私。”萧墨轩一件件的算着些需要能拉得下脸面的事,“走私……”
    “对了,就是这个了。”萧墨轩一拍大腿,站了起来。
    “缉拿走私,一向归着军部海道和市舶司管着。”徐渭小声的提醒着萧墨轩。
    “眼光要长远嘛。”萧墨轩笑眯眯的回道,“没适合地地方,也可以新加出一个官来嘛。等日后肃平了海道,海贸大开,总得有个衙门细细管着。”
    “眼下我大明沿海,虽是有三处市舶司,可都是各自为政,货物关税多少,什么该收,什么不该收;什么货物能进来,什么不能进来,总得有个规矩才是。日后直浙两省,兴许也不止一个海港,难道每一处都设上一个市舶司不成?”其实萧墨轩说想的并不止是直浙两省,只是眼下一时间不好说出来罢了。
    “萧大人的意思是?”徐渭地脑筋开始有点跟不上,毕竟萧墨轩的脑袋里跳跃的都是一些历史性的符号,如果徐渭能跟上,那么历史上的徐渭就不会变成一个悲情人物了。
    “立刻向皇上请奏,设立直浙海关署,统管海贸赋税和缉私相关。”萧墨轩开始催着徐渭拟诏书,“这首任的人选嘛,就是海瑞了。”
    “那市舶司那里?”徐渭有些担心的问道。
    眼下宁波市舶司仍在田义手里,如果动了市舶司,那么田公公会不会虎了脸。
    “那倒是无妨。”萧墨轩也早就想到这一步,“若是他愿意,便就转去海关署好了。”
    “徐某立刻拟书。”徐渭略想了下,似乎倒也可行。依着萧墨轩的话,若是海贸大行,确实该有个规矩才是,各自为营毕竟有些混乱。
    “那便拜托徐先生了。”萧墨轩只想着“海关长”的名头,就有些乐不可支。
    海关长……还真是海关长呢,这个职位。当真像是给海大人预备好的一般。
    南京城南,直浙经略官邸。
    把徐渭丢在了经略衙门里,萧墨轩倒是自个抽了空,
    府。虽是比歇班早了一个时辰,可又有谁会来追究退呢?
    过些日子便要随军出海,得多花些时间陪陪家人才是了。
    迈进府门,门房笑呵呵的朝着萧墨轩屈身致了意,目送着萧墨轩朝着后厢房走去。
    前厅,没人;后厢房。也没人;花厅和花园,同样冷冷清清。
    偌大一个经略府里头,平日里闹闹的一群人居然全没了踪影。只有后花园里头,萧甲正领着几个家丁在翻着土地。准备乘着开春再栽上些花草上去。
    “夫人呢?”萧墨轩火急燎燎的冲了出来,对着萧甲嚷道。
    萧甲是府上的管家,当年萧老爷用一到十二给家里的家丁命名,到了萧墨轩这里,却是干脆了个十二干支。这父子两个,倒是颇有默契。
    “老爷切莫慌张。”萧甲见萧墨轩如此,也是料到自家老爷并不知情,连忙丢下手里的铲子。伸手在屁股上拍了几下,拍掉了手上的泥土,奔上前来。“两位夫人和小兰姑娘,中午膳后一起去了城北的养济院。”
    “养济院?去养济院做什么?”萧墨轩有些不解地问道。
    养济院是什么地方,萧墨轩当然知道。如果不是可巧让自个跑到了大明来,估计萧墨轩一辈子也不知道,大明的社会福利。居然已经这么好。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从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上辈子的时候,萧墨轩住的地方靠近安徽,所以时常会有乞丐唱着这歌,敲着破盆前来上门乞讨。
    凤阳在出了个朱元璋以后,是不是十年有九年遭灾,萧墨轩并不太清楚,但是去年地和今年灾报上,是没有凤阳的名字的。
    而凤阳一府,因为是大明龙兴之地,所以赋税很低,每年南直隶倒要补贴一些钱银以做修路造桥等用。
    更关键的是,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天灾和战乱发生,在大明的土地上,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什么流民的。大部分乞丐,倒是蒙古人和曾经在元朝为官的汉人地后裔,他们如果没有立功的机会,一辈子只能做丐户,享受不了大明的各种社会福利。
    而养济院就是为了收容贫民,失去劳动能力地人,以及无亲无依的老人所设。“查都城内外之老疾孤贫者,籍其年以请。”
    在大明的每个府县,都会设有养济院。“每名月给仓米三斗,岁给甲字库布一匹。”
    明太祖朱元璋钦定《诏天下养老之政》,而且《大明律。户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私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
    至明成化二年,只北京城一地,赡养的孤老已有七千四百九十余人,朝廷每年就要供给米两万六千九百多石,布七千四百多匹。
    嘉靖元年,嘉靖帝听全国各地贫疾之民聚京城而告天子,下诏收养京城贫民、孤老,嘉靖六年命令在北京五城各设养济院一处,尽数收养贫民。
    就算是因为“土木堡之变”而戴了一个昏聩名头的明英宗,也曾经在北京城扩建东,西,南,北四座福田院。
    遇水灾旱灾流亡地人,凡有力可耕者,国家给田每人十五亩耕种,给牛和农具。贫民逝世无地安葬,官府拨之。老者年八十岁以上的,赐爵,岁给俸禄。
    萧墨轩在户部的时候,也曾经详细看过这些帐册。嘉靖四十年地时候,大明各地只花在养济上的钱粮,折算起来就超过了六百万两白银。
    明人沈榜曾作《宛署杂记》,书中详细记载了宛平县养济院的规模:万历纪元,收萧俊等一千八百名。(万历)七年,……又收刘真等五百名。(万历)十年……又收李聪等五百八十五名。以一个宛平县的养济院,收容人数达两千余人。为了安置鳏、寡、孤、独、残,整个大明朝,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除去安置流民和孤老的开支外,洪武三年始,置惠民药局,府设题领,州县设医官,凡贫病者,给之医药。
    而嘉靖帝更是曾经亲自刻录医书和易简,传于天下。这一切,与今天发达国家的完善社会福利是多么的相像。
    可惜的是,到了萧墨轩记忆里的那个时代,大部分人居然只记得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根本对大明完善的社会福利体制一无所知。
    和这样庞大而完善的福利体制相比,“千叟宴”显得多么可笑而渺小,更像是一出由朝廷导演的闹剧。
    当然,清朝也有社会福利体制。据《大清会典》记载,顺治元年定,“凡军民人等,年七十以上者,免其丁夫杂差”。康熙二十七年下诏“军民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派差役”。
    顺治元年,顺治帝下诏云:军民八十以上者,政府赏给绢一匹,棉花十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加倍给予。雍正四年,遍赏全国七十以上老人钱物,共费银八十九万余两、米一十六万五千余石。每逢朝廷庆典,也会对老人有所赏赐。
    年七十以上者,方免差役。新皇登基,赏“棉花十斤,米一石。”也亏得萧大学士历史知识尚且不足,否则定是要摇头叹气一番。
    一个是真正的做主人,一个是垂悯之下的施舍,区别还真是有天地之差呢。不过想到要供应那么一大群空耗钱银的八旗子弟,也是蛮吃力的了。
    唯一让人不解的是,即使是萧墨轩上辈子在现代的时候,也没听什么“专家”出来说一说明朝的社会福利体制,大力吹捧“千叟宴”的倒是为数不少。
    倒是不知道为什么,是不是为自己遮丑,不敢出来见人呢。  
第三章 迷糊
    有朋友对明朝的社会福利制度感兴趣,应要求,给出其中,由后世的清编撰的《明史》中,有关这方面的东西基本没有篡改。《明史》食货一,讲的是户口,屯田等事,其中就有记载。在《大明律。户律》中,也可以找到一些。
    其他的还有,《明会要》,《七类修稿》以及万历期间由沈榜编写的《宛署杂记》。)
    “养济院……”萧墨轩低下头来,轻笑了一声,寻思着该是去城北寻她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家等着她们回来。
    “相公……”还在想着,陡然间,前院那边便就飞过来几朵彩云,争先恐后的朝着萧大少爷奔了过来。
    “莫跑,慢些……”萧墨轩额头渗出一丝冷汗,忙不迭的迎上前去,一把抱住一个。
    开玩笑……要是保护不好,回头回了京城,被几个老家伙揪着不放不说,就是自个心里也要恨得紧。
    “小东西。”萧大少爷怜爱的伸出手指头,刮着怀里的可人的晶亮的小鼻子,“这都啥时候了,还不在家安生呆着,刚才还跑那么快。”
    算起来,苏儿肚中的孩子已是有了七八个月,离生产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只是苏儿体态本就纤细,倒也不显得太过臃肿。
    “适才在路上的时候,可不就说了。相公若是早回了家,见不着苏儿姐,定是会失了命根子般地。”依依俏皮的靠了上来。“这可不是说着了。”
    “相公……”苏儿被依依取笑着,倒反是把脑袋故意往萧墨轩怀里钻进了一些,“依依这是在吃醋了呢,都怪相公你,再是忙着,也该是多花些时间陪陪她才是。”
    话未说完,含着眼波却是朝着依依那里扫了一眼,也亏得依依是个女人,如若不然,便是骨头也要酥了。
    “你们适才去哪了?”萧墨轩明知故问。
    “还不是给你老萧家积德去了。”苏儿娇声回道。粉嘟嘟的小脸贴在萧墨轩的下巴上,有点凉,萧墨轩侧过了脸,把小脸拥到脖子边。
    “府里头的人看着呢。”等过了热乎劲,苏儿才发现旁边的花圃里,萧甲正带着几个家丁在里头忙活着。
    “他们不会看过来。”萧墨轩嘿嘿笑着,反倒是用力的抱了一下。萧甲等几个,也像是顺着萧墨轩的话,把脸全转向了围墙边,手里只忙活着。一副“我没看见”的模样。
    “这些日子来。来来往往的人向着府里送了那么些棉布,就这么些人哪里用得完。”苏儿顺着自家相公,把脸蛋向着脖子里面缩了一下。“与其放在库房里面坏掉,不如送去养济院,做上一批春衣,也算得上用处。”
    “用了多少?”萧墨轩顺口问了一句。
    “留了二十匹给府里日用,剩下地全拿了过去。”苏儿笑眯眯的抬起头来。
    “全拿去了?”萧墨轩有些哭笑不得,库房里头的数目,自个大抵也有数。去年上任的时候。两省各地的官员和大户们,送来的就有两三百匹。腊月过年前,送来的也差不离有这么多。当然,这只是棉布。
    近五百匹棉布,装运起来,也至少要两三辆车,原本说要留一些,等下回进京的时候以作馈赠之用的。家里这几个经事的手脚倒也算麻利,居然就这么全送出去了。那五百匹。可都是上好地松江棉布哎,算起来每匹要折上十两银子。
    “且都是说了。是给你老萧家积德呢。”苏儿听了萧墨轩的口气。倒有些赌气起来,“公爹做的是文官。你倒是不文不武地,少不得要见战阵。”
    “我……我怕……”苏儿把耳朵贴在萧墨轩的胸口,呼吸也有些急促起来。
    “相公我啥时候是小气之人。”萧墨轩身体里面顿时涌起一股暖流,扯着心里头紧绷绷的。原本想要和她们说起要带兵船下海的事情,话到了嘴边上,又吞了回来。也罢,只说是去浙江算了。
    “相公,适才我和妹妹们去了趟钱庄。”苏儿似乎也觉得当着依依和小香兰的面,总是独自霸着相公有些不该。松开了手,由着萧墨轩领着朝后厢房走去。
    “嗯。”萧墨轩轻轻的应了一声,没多说话。
    家里头的帐目,萧大少爷不可能不知道,分两回从北京运来地银子,只用到龙江船坞上头,已是差不离了,剩下的,恐怕已经不多了。
    北京城那边,今年要忙着扩大庄园,怕是一时间也拿不出多少银子到南京来。实际上,萧墨轩近来也正为这事情劳心呢。
    眼下指望朝廷,怕是不大可能。而过年前运送了一批钱银去京城,再加上大制福船、火药、火炮和火铳,直浙官仓里的剩余也不算多,。原本盘算着等这个月南洋海贸的船只回头,好从官仓里拨一些银子去清江船坞。清江船坞虽然没像龙江船坞有这么多工匠,可是两个船坞向来技术共享,差的倒也不多,一时担待下,倒是毫无问题。
    可眼下海贸的货船大多被佛朗机人扣在了吕宋,萧经略虽然是当着谭纶和田义等人的面拍着胸脯说自个有办法,但自个的办法,也得要有先决条件才能施行的
    只是……自家地银子向来都是窖藏,北京的尚书府和南京地经略府,怎么说也要比钱庄地护卫严密一些,不必去花那冤枉钱存到钱庄里头。这几个小东西,忽然跑到钱庄里头去干什么,难道……
    想到这里,萧墨轩不禁回头看了苏儿一眼。自己这位夫人,虽然近来对银子的兴趣似乎少了许多,可萧墨轩并不认为她移了性。只要不违公德。又有钱赚,数银子恐怕是她最愿意做地事情。
    “相公……”果然不出所料,苏儿像个小尾巴似的扯了扯萧墨轩的衣角,“你说这钱庄可是开得开不得?”
    “呃……钱庄。”萧墨轩慢下脚步,故意装出若有所思的模样。
    大明的钱庄,眼下并不多,只在大的州府里才有。而且互相之间的银票,也不可能通存通兑,流通的范围非常小。比如南京的德隆钱庄,算是江南最大的号子。但是它地银票,也只能在南直隶的江南一带才能发挥作用。
    这时候还没有什么金融业的概念自然是个原因,但是更大原因却在于交通的不便,以及大明近两百年来的重农抑商。去怪明太祖当年没眼光,自然也不大可能,他有他的历史条件,在农业生产恰恰只够勉强消耗的时候,抑制商业,也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其实商业贸易是非常耗费成本的。
    在萧墨轩的计划里。推行农业新作物,以及建立系统地农业研究体系,就是为了首先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而眼下的海贸。是为了扩充整个帝国地货币体系,只有有了足够的白银,才能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贸易体系。在眼下这个时候,可没什么国家储备和外汇储备的区别,只要是黄金白银,都可以拿来用。
    当然,最终目的之一。
    自然也就是为了建立庞大的贸易体系。而庞大的贸易体系中,金融也是一个重要地组成部分。这个问题,萧墨轩并不是没有想过,只是眼下前两个条件都一个都还没成型,贸然发展金融体系,只怕作用也不大,效果也不会太好。毕竟对萧墨轩来说,可没自家老婆这么对银子有兴趣,他脑子里想的都是整个帝国。
    “钱庄……钱庄生意好吗?”萧墨轩随口回着话。其实暗地里悄悄的竖起了耳朵,生怕听漏了话。
    “算不得甚好。”苏儿轻轻的摇了摇头。伸出手来。让自家相公挽着自己迈过了后厅的门槛。
    就算是德隆钱庄,其实主要利润的来源也是来自于兑换钱银。从中收取少许手续费。存贷的收入,并不算得大头。除非有大笔钱银,又觉得家里不安全的;就近买卖,生怕路上不安生的商家;或者以钱银馈人,又不想引人耳目地,才会去把银子存到了钱庄里头。比如当日萧天驭拿了银子去给张居正,便就是拿了京城里钱庄银票。
    “那你如何想起这桩生意?”萧墨轩呵呵笑道。
    “苏儿觉得,若是改一下,兴许便就好了。”苏儿微微的歪着脑袋,看着萧墨轩。
    “如何改?”萧墨轩也想听听自己这个机灵地老婆,对这事儿会有什么高超地看点。
    “兑换钱银,千者取一;或者存银于此,每年百者取一,苏儿觉得都不甚好。”苏儿在躺椅上坐下,慢慢的说道,“依苏儿看,若是只兑换些散碎钱银,与寻常买卖也无区别。这钱庄一事儿,本该就是引来银子,再借了出去才是。”
    “如何,你且再说一遍我听。”萧墨轩以为自己听错了,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看着自家大老婆。
    “这钱庄一事儿,本该就是引来银子,再借了出去,让银子生出银子来,才是正理。”苏儿当真以为萧墨轩没听明白,又说了一遍。
    “你……你怎么知道?”萧墨轩张大了嘴巴,下巴几乎要掉了下来。
    苏儿这一句话,虽然和贸易金融的理念还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可是银行的基本雏形,已经是说了出来。(注:银行其实一个很古老的词语,在唐朝就有了,也可以叫金银行。)
    上回已经弄出了一个“大明超市”出来,这回来的是金融了。萧墨轩站起身来,好奇的围着苏儿转了一个圈。难不成……自家老婆也是穿越来的不成。
    “苏儿……你前些年,未去京城的时候,在湖广老家可是病过没有?”萧墨轩瞠目结舌的问道。
    “哪里凭有这样的相公,我倒是一直好好的,便是在老家,也从来没大病过,你倒是咒起我来了。”苏儿的脸上,现出一丝不悦。
    “噢……”萧墨轩脸上微红了一下。似乎有些不甘心,又折回到苏儿面前,却是压低了声音,”你在老家地时候,可是听过一个叫毛主席的名头没有?”
    “毛主席?”苏儿不解的摇了摇头,“这倒是哪方的名士?湖广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