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首辅-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取一根大葱来。”萧墨轩想了一会,对着萧甲挥了挥手。
    “老爷,可是要大葱?”萧甲看了一眼萧墨轩,又回了一句,确定自己没有听错。见萧墨轩点了点头,才转过了身去,自家老爷总喜欢折腾些奇怪的东西,萧甲早就是见怪不怪了。
    和洋葱一样,大葱的表皮也有极薄的平滑部分,萧墨轩回忆着当年的步骤,小心的撕下一片,又想起似乎还少点什么,试着用画画的颜料多兑了些水,等稀释了开来,取了一滴滴上,弄了几次才选了一方合适的样本。最后叫萧甲取了一碗浓烈的西凤酒来点着,换去了油灯。
    “咦……”萧墨轩调好了镜头,伸过眼睛看了下去,只见镜头里边,一点一点的,和一堆芝麻聚在一起一般,看起来倒是有点像是细胞。
    叫李时珍过来看,看了以后只是茫然的望着萧墨轩,不明所以。
    “可看见上头那一点点的?”萧墨轩移了下琉璃片,又俯下身去看的李时珍这才确信,确实就是放在琉璃片上的东西。
    “这上头便是子谦所说的小虫。”李时珍看了看琉璃片,又低头看看镜头里头,似乎有些不明白,为什么看在琉璃片上看起来如此光滑平整的东西,用察微镜来看,一颗颗的和芝麻一样。
    “这倒不是。”萧墨轩叹了口气,摇头回道,“若想要看到小虫。只怕还得另做一架放得更大地察微镜来看。”
    “你看见地和芝麻一般的东西。约莫就是细胞了。”萧墨轩拂了拂身上的官袍,看着屋外的青瓦红墙,总觉得说起这些东西来有几分别扭,“细胞聚在一起,便就成了大葱。”
    “细胞,大葱?”李时珍纵然聪明绝顶。此时也开始觉得脑袋不够用了,“为何是成了大葱?”
    “倒不是说聚在一起就一定成了大葱。”萧墨轩给李时珍解释,他相信,如果连李时珍都弄不明白,这天底下也很难有人能理解了,所以干脆也不再藏着。
    “便是你我,全身上下也都是由细胞聚集而成。”萧墨轩一本正经的说着话。李时珍目光呆滞。一会看看自己的手,一会又摸摸脖子,很难理解为什么人居然会和大葱是一样地东西。
    刚等萧墨轩说完,就从药箱里取出平日里用来切腐的小刀,卷起袖子在自个胳膊上比画着。
    “我且是也切一块下来看看。”李时珍本来就是个“医痴”,眼下见了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更是兴趣大增,未等萧墨轩来得及叫住胳膊已是一刀划了下去。“先生住手。”萧墨轩喊叫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时珍在手上切了一块皮肉下来。
    “先生且听在下把话说完。”萧墨轩哭笑不得。“虽都是细胞,可这大葱的和人身上的大不一样,先生怎可随意自残身体。”
    “若是不一样,那便更要看看才是。”李时珍的痴劲上来,谁也拦不住。好在刚才他看萧墨轩用地大葱皮并不多。也只是轻划了一刀,只伤了指甲盖那么大地一块。
    “该如何看。子谦教我。”李时珍把那块皮肉顶在手指上,朝着萧墨轩一阵比画,萧墨轩禁不住心里一阵作呕。战场上的死伤虽是见的多了,可是和眼前的这一幕并不相同,若要拿话来形容,只能用上“诡异”这个词。
    “李先生若要看,倒不定要用皮肉,只取几滴血便是。”萧墨轩捏着鼻子,死活不肯接过李时珍手上的那块皮肉。况且用血,处理起来也简单的多。
    此后的几日,李时珍在萧府里便再不肯挪动,便就连请萧墨轩写序的事儿也忘记了。萧墨轩叫人独辟了一间小院,让他住了进去。人身上细胞并不相同的事儿,一时间也未说了出来,只等以后李先生离开之后,再修书相告,免得李先生呆在自个家里成天自残身子,只想起来便就要做噩梦。
    好在李先生切肉之后,似乎暂且也没了那些想法,只是整日里都叫人送些不同地东西过去,从油菜,麦叶到青蛙,猪尿泡,品种大大的丰富,就连萧墨轩来请用膳也推辞不来。据萧甲和萧墨轩来说,曾经看见李先生一边用着饭,一边把不同的食料挑了出来,各留了一份,说要看看有何不同。
    当然,见过了细胞之后,李先生对萧大人的“小虫说”又多信了几分,就算偶然和萧墨轩见了面,问的也是何时再叫人去虎丘孙氏,让新磨几片镜来。
    李先生躲在小院里不出来招惹萧大人,萧墨轩也乐得了空,经略府里地官吏都知道经略大人新得了贵子,除凑了份子来祝贺外,寻常地杂事暂且也不敢再来劳烦。
    谭纶,戚继光,王浚,田义,以及南京各衙门的主官,南京故宫里地各位主事太监,自然也少不得派人前来祝贺,萧墨轩一一回了帖子,邀请等满月的时候再以酒相请,也都知趣的给萧大人留下了空闲。
    萧墨轩整日伴妻逗子,也算是难得了清闲。
    “墨林生辉”,萧家的辈分从萧墨轩的“墨”字辈排下来便就是“林”字辈,萧林逸,小家伙已经有了正式的名字,等京城里头的萧老太爷看了之后便就可以入了谱。只是清闲的日子总不会太长久,刚过了五月二十九就有人前来相告,京里派的钦差到了。  
第二十九章 密旨
    萧墨轩接到了信报之后,倒也不敢怠慢,吩咐萧甲赶快去摆好了香案。苏儿尚在月子里头,自然起不得身,便只带着依依换好了官服。
    依依平日里穿的都是和苏儿几个自个裁料做的衣裳,虽然看的养眼,却算不上正式。换上了诰命夫人的正装,挽了一个鼓髻,走过来叫萧墨轩看。手里提着裙脚,露出一截莲步小袜来,庄重里头透着一丝妩媚。
    可怜萧大人前些日子光顾着打劫和打战了,刚回了南京又正巧是苏儿分娩的时候,已经老久没近了香泽,只这么一看,不禁有些迟了。笑着脸凑过去想凑些便宜,却已经跑开了,只能闻了闻袖子上的余味,板起了脸,朝前堂走去。
    “问萧大学士安。”这回京里派来的钦差,只是司礼监的一个随堂太监,由南京左通政使方健陪着,由户部街大张旗鼓的转了过来,刚迈进了门,见萧墨轩已经正装站在厅前侯着了,连忙一个箭步上前,弯下了腰来。
    “钦差大人一路安好。”萧墨轩见钦差行了大礼,也不知该如何回礼好,想了一周,仍是只俯身作揖回道。
    “萧大人可还记得小的不?”这货也算是萧墨轩见过的最没钦差气度的钦差了,把圣旨和方健丢在身后,扯着满脸的笑。
    “你是……”萧墨轩经他这么一说,仔细看了几下,倒是觉得有几分眼熟。
    “小的是司礼监里的吴连春,当年严党在京城的府上闹事儿的时候,黄公公便就是遣了小地去的。此后小的也跟冯公公去过一回府上。”钦差太监自报家门。
    “哦,呵呵,原来是吴公公。”萧墨轩也换上一副笑脸,虽然他原本就不知道吴连春的名头,只知道是黄锦和冯保的人,“吴公公是司礼监里的人,见官大一级。不必如此客气。”
    “那是对寻常的人说罢了。”吴连春倒也识数,“小地若是失了礼,等回头见了皇上和冯公公,又哪交代的过去。”
    “冯公公眼下可好?”萧墨轩这些时候一直没在南京,也没听到丝毫关系冯保的音训,倒确实有些牵挂。
    “唉……”吴连春听萧墨轩问到这个。脸上的肌肉微微跳了一下,回头瞥了一眼,见方健等几个在后头站着,又收回了脸色。
    “萧大人,还是先行听小的宣旨吧。”吴连春站直了身子说道。
    “也好。”萧墨轩点头回道,“吴公公难得来一次南京,今个就由在下作东。等听了旨以后小酌几杯。如何?”“甚幸,甚幸。”吴连春求之不得,连连点头,另一边手指微动,旁边有人奉过一个黄匣来,里头放的便就是圣旨。
    “文华殿大学士,萧墨轩接旨。”吴连春拉长了声音,大声喝道,包括萧墨轩在内地诸官一应伏下。三呼万岁之后,吴连春才继续念道,“夜值子时,忽听江南军报,听萧卿率虎师而定东南。朕欣喜而一夜未能寐也……宣萧墨轩携俘入京。听旨之日,刻日而行……朕自当亲迎于德胜门内。”
    通篇之内。未见有一丝一毫封赏的意思,只宣萧墨轩立刻回京,但是最后一句的“朕自当亲迎于德胜门内。”倒是显得分量极重。
    “萧大人,接旨吧。”吴连春毕竟是钦差,也得顾着皇家的威严,诵过了旨,也不好帮着萧墨轩送过来,又是一番山呼之后,萧墨轩才从吴连春接过了圣旨,交给萧甲,小心的吩咐收好。
    “萧大人,皇上还有密旨一份。”吴连春跟着萧墨轩往前厅走,等进了厅门,又小声的说道。见萧墨轩转过了身,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封好的黄绢,托了过去。
    “适才在下问起冯公公,吴公公却是一番叹气,竟是为何?”萧墨轩虽然极想知道皇上地密旨里写地是啥些东西,可是顾着吴连春还在面前,一时间也不好走了开来,只算着先陪一会,等膳前找个借口,转到后面去看看。
    “萧大人近来不在京里,不知道宫里的事儿也不奇怪。”吴连春示意萧墨轩先去招呼方健。萧墨轩刚才正好想着找个借口先离开片刻去看密旨,便依了吴连春,带着萧甲,先把方健等人安排在花厅坐下,接着也不急着回前厅,却是转到了后进的书房,关上了门,抽出黄绢来看。
    “扑哧!”刚张开了黄绢看了一眼,已是禁不住笑出声来。
    “钻钱眼里了呢。”萧墨轩自言自语的笑道,原来偌大一张黄绢上,竟是只有两个字,便就是“银子”。
    萧墨轩在蚝镜发了笔洋财的事儿,萧墨轩原本就没打算瞒着,可当时也没报了上去,没想到这么快皇上竟也是知道了,难怪他急着招自个回去,又要亲自在德胜门迎接,敢情不是想接自个,倒是想着接银子了。
    真个是没见识,只怕以后太仓里的银子你数也没数过来,萧墨轩自个在心里逗着笑,拿皇上开起了涮。
    又翻了几下,捏了一捏,确信黄绢里头再没写什么其他东西,也没有什么夹层之类的,才又收了起来。
    “耐吴公公独坐,久等了。”萧墨轩转回到前厅里,见吴连春独自坐在那里喝着茶,萧甲已是留在花厅陪着方健等人了,于是难免又客气一番。
    “萧大人,冯公公可是日夜盼着您老回京呐。”吴连春四下又瞅了几眼,急切的说倒,引得萧墨轩不禁摸了摸脸,想看看是不是因为连日操劳累着了,真的长了皱纹,竟当了一个“老人家”地称号。
    “听说萧大人平南大捷的信报,不但是皇上,便就连冯公公也欢喜的一夜未曾安寝。”吴连春小声的说着话。
    “冯公公遇见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儿?”听见吴连春这样说,萧墨轩才意识到,可能京城里头近日来真地出了什么大事儿。
    “萧大人可听说过税改地事儿?”吴连春的声音更压低了些,神秘地说道。
    “税改?”萧墨轩不由得一愣,南京这里,可是一点风声也没传过。
    “便就是效法北宋王安石,要实行什么一条鞭法?”吴连春见萧墨轩确实没有听到风声的模样,又加了一句。
    “一条鞭法?”萧墨轩心里头更是扯了一下。实行一条鞭法确实是条出路,萧墨轩自个也知道。但是在大明实行“一天鞭法”的,只有在张居正掌政的那段时候里。萧墨轩自认没那个能力和权势,这么长时间里,在人多的地方提也没提起过。
    “一条鞭法”虽然是役法改革,涉及到的不单是田赋,也有徭役。但是谁都知道,这其中的田赋一块,才是重头,只要有了钱银,其他的事儿都好说。
    大明朝从开朝以来到现在,实行的都是人头税,便就是按照户丁向百姓征收赋税,家里人丁越多,所要缴纳的赋税越多。在萧墨轩看来,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滑稽的赋税制度,同样是十丁的人家,有的拥有良田百亩,有的却连一星半点也没,但是实际上在赋税上头,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只拿直浙两地说,前年的一场大水,虽然朝廷有了赈灾,但是只管得度过灾期那半年。大水退后,虽然赶插秧苗,但是收成定是不如常年,到了春荒的时候,也有不少小农不得已把自家的田地卖给了地方上的大户,以求一份口粮。
    每年征税的时候,穷苦人家难免会有收不上来的,大明的税吏即使威风再大,面对家徒四壁的人家,也是无可奈何,而新增了田地的大户,多收了粮,仍交着和常年一般的赋税,长此以往,朝廷和地方上的赋税只能是越收越少,即使能收得上来,也是逼得一些百姓焦头烂额,怨声载道。
    而“一条鞭法”却有些不同,不再是按照人头征收赋税,而是按照一户人家所有的田亩,以及当年的收成来收。这样一来,多得了的便就收的多,穷苦的人家没有田地,便收得少了,甚至不收。
    可是这样一来,大户家里难免便要受了损。这天底下,没良心的人多的是,把该负的担子全扔给了朝廷和衙门,只想着自个的钱米袋子,哪管得其他人的死活。若是真要实行“一条鞭法”,只怕是不知道有多少该天杀的会跳了出来。
    拿张居正身故后的下场比较下也便可知,张居正身故之后,他所操执的“一条鞭法”也随之作废。张家不但被炒了家,儿子被逼自杀,甚至还落了一个鞭尸的后着,这其中的凶险究竟有多大,这可是和全天下的大户作对的事儿。
    邹元标,江西吉水人,万历五年正值张居正当政期间,邹元标时以新科进士之名入刑部观察政务,因张居正父丧而不奔,三次上疏痛斥,直指其贪恋权势,无类禽兽。受廷杖发配贵州。
    数十年后,再次回到京城的邹元标,拖着一条当年被打断的瘸腿,四处呼号,试图为张居正平反,唤回当年的“新政”,可是最终只为张居正谋回了一个名分。曾经生机无限的“新政”,终于再也没能回来。
    此后不久,辉煌了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终于似春江流水一般,在内忧外困之下,走到了尽头,轰然倒塌。  
第三十章 走漏风声
    萧墨轩不相信,眼下的张居正会提前把“新政”给揪了出来,一时间他也没这个本事。而内阁首辅徐阶,他会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实在有些耐人回味。
    这一段历史和萧墨轩记忆中的,已经大是不同,可是身为直浙经略的萧墨轩,对治下的两省还是了解的。眼下徐阶的老家松江府,徐家是数一数二的大户,张居正之前做应天巡抚的时候,曾经和萧墨轩细算过,徐家光产粮的农田就有上万亩之多。松江是朝廷产棉丝的重地,徐家其他的棉田和桑田,更是多不可数。
    徐阶,这个按照后世的划分,正是上海周边的地域。徐阶正如一个足够聪明的上海男人一般,隐忍中透着精细,实在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想到这里,萧墨轩心里头又是禁不住“咯噔”响了一下。是什么时候开始,自个已经开始把徐阶当作对手来衡量了?那么高拱和张居正呢?
    “冯公公管的是宫廷的内务。”萧墨轩心里头虽是极为惊诧,可是脸上仍是摆上了平静的姿态,“这税改的事儿,难道要得冯公公来说?皇上和诸位阁老那里,竟是没有主张?”
    萧墨轩摆着手,脸上故意写着两个字,便就是“不信”。
    “这事儿……”吴连春听萧墨轩提到这茬。也是有些语塞,“这事儿若说起来,本也轮不着小的来评论。可牵连到冯公公,冯公公又托小来地和萧大学士商议,小的也就不敢不说了。”
    “哦。”萧墨轩微微一笑,明显对吴连春说的话没怎么听进去。
    “冯公公请小地问萧大人安。”吴连春知道萧墨轩对自个仍是有戒心,连忙说道,“上回送的那幅古画,可合萧大人的意?”
    “古画?”萧墨轩眉头微皱,“不知吴公公说的是哪幅?”
    其实听吴连春这么说。萧墨轩心里头早就明白了,他说的那幅古画,无非就是《清明上河图》。萧墨轩对于《清明上河图》虽是喜爱,可是也知道那可是从宫里偷盗出来的,若不追究还好,真要追究起来,那可是重罪。何况冯保这个爱得风雅的货。还自做主张的在上头刻了颗自个地私印。想开脱也开脱不了。这件事儿,只有冯保和萧墨轩知道,即便是萧天驭那里,也没露出过半丝讯息。
    到这个时候,萧墨轩已经对吴连春信了三分,可事关重大,未免还是要掩饰一二。只是这话在吴连春听来,未免就有些刺耳,以为萧墨轩在尽力推阻。原本还算镇定的脸上,竟现出一丝怒色来。
    “这四周也没其他人,吴公公有话便说。”萧墨轩心下有些明白,也不想再试探吴连春了。
    “呼……”吴连春微出一口气,才想到萧墨轩适才是在试探自个。从前的萧墨轩。吴连春也见过。天不怕地不怕的,倒似个愣头青一般。没想到眼下竟然有这样的心计了。
    “税改的事儿,听文渊阁里的人说,倒是高阁老和张阁老先引出来地。”吴连春开始提起了正事儿。
    “徐阁老没参了进去?”萧墨轩问道,内阁地诸位阁员,虽是都可以自拟折子,可是按照内阁里的传统,内阁又是朝廷的重中所中,除非牵涉到阁员里的弹劾和太紧要的事儿,其他的都该是要寻首辅商议一下的,毕竟大部分的政令若是没有首辅的支持,推行起来也是大有难度。而且首辅掌控内阁,大部分事儿,也是瞒不住地。
    “偏就是那天徐阁老被皇上召去乾清宫叙事儿。”吴连春好歹也是司礼监的随堂太监,在宫里头也是有些身份,好些事情并瞒不过他,“其余的四位阁老刚商议好,便就上了疏,当夜便就送进了乾清宫。”
    李春芳也出手了?萧墨轩心里更是惊了一下。李春芳是内阁里出了名的好好先生,可是好好先生并不代表就是个傻子,能做到任何人都说他好,才是真的好好先生。李春方向内这么一附议,就算徐阶是内阁首辅,也未免落了轻处,在这件事儿,就等于是被架空了起来。
    “那几份折子里,说地都是甚么?”萧墨轩紧要地,便就是知道高拱,张居正他们写的折子里头,具体都说了些什么。说税改地事儿是不错,可是总归还有个大体的方向,总不能光搭了台子,然后就留皇上一个人唱戏。
    “冯公公念着萧大人。”吴连春说的话,似乎有些搭不上边,“只要是牵连着萧大人的事儿,便格外的上心。”
    如何又牵连到了自个?萧墨轩正回忆着记忆中的张居正的那一场“新政”,禁不住心里头又“咯噔”响了一下。关于大明徭役和赋税的事儿,萧墨轩提的并不多,也都是旁敲侧击,从来没有切到正处,怎么听吴连春这么说,就连自个也无意中牵连进去了。难道是冯保以为自个其中也有份,便也参了进去?
    “几位阁老说了,税改的事儿,牵连太大,一时间不宜大动。”吴连春不知道萧墨轩在想着些什么,只是按照自个想好的继续说了下去,“最合适的法子,无非是选几个州府或一省,先行试行,若行得通,再推行全国。这大概就是近似于什么经济特区的法子,搞“实验田”可不是什么近代才有的花样,历朝历代也常有过,但是吴连春的下一句话,才是重点。
    “四位阁老推举的,便就是萧大人治下的南直隶,松江府。”吴连春意味深长的看了萧墨轩一眼。
    “松江府?”萧墨轩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松江府,那可是徐阶的老家,松江第一大户,正是徐家。高拱和张居正想把这“实验田”定在了松江府,那摆明了就是要拿徐家先下手。
    徐阶若是答应,那么每年徐家不知道要多缴纳给朝廷多少银子,可若是不答应,那明显就是对朝廷不忠,只怕是要得罪了皇上。
    他们要动便动,大不了我且先不再管那松江府的事儿,请他们从朝廷里派一员官来,若是情形走得下去,且帮他一帮,若是情形不妙,也拉不得我下水。萧墨轩虽然惊诧,可是心里头也打定了主意,只等这回进京,就如此行事。
    “四位阁老心里头早有了往松江府去的官员人选。”吴连春也不知道是不是猜到了萧墨轩心中所想,“那人,萧大人也熟识的紧。”
    “谁个?”萧墨轩在京里待过不少衙门,熟识的人也多。说举荐的人选他也认识,并不觉得奇怪“便就是萧大人手下的那个海瑞。”吴连春泯了口茶,缓缓说道。
    “海瑞?”萧墨轩心里头已经是连续第三惊,即便是当日在蚝镜的时候,心里头也没揪的这么紧过。
    海瑞的脾气,自从那封上疏之后,已是天下皆知。有人说他是沽名卖直,有人说他是真性情的忠臣,可是谁都不否认,此人的秉性极其倔强,说白了些,就是有些认死理。
    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海瑞在任应天巡抚的时候,徐家应该就差点被他逼的家破人亡。他连皇上都敢说,区区一个徐阶,又何尝会放在眼里。高拱和张居正,也不知道是存了什么心,摆明着是千方百计的把自己给拉了进去。
    可是说来说去,事情都牵连到自个身上了,也并没见说到冯保,那文渊阁里头,到底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