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正德秘史-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一翻,竟然表现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来。
朱玉刚倒吸一口冷气,倒退了两步,他万万没有想到明朝的这些太监竟然这样猖狂,自己手中的剑该不该砍下去呢?如果砍下去必定会被人说成是一个残暴、无道的昏君,可是就此罢手的话在众人面前又如何下得了台呢?
正在这尴尬时分,忽然从远处急匆匆跑来一个太监,朱玉刚一看原来也是“八虎”之一的张永,他暗暗叫苦,二虎就难以应付了,再来一个的话难道真的要撕破脸皮把他们都杀了吗?可是现在动手的话,自己羽翼未丰,后果难测呀。正当他思虑万千时,张永已经跑到了眼前,他先给朱玉刚行了个礼,然后就对谷大用二人说道:“二位公公,跪在这儿这是为何呀?太后吩咐奴才过来说一声,她老人家要去进香,就不让皇上去了,她怕你们给皇上添麻烦,所以特地派奴才感激前来说一声。”
朱玉刚一听张永的话,暗暗高兴,总算可以摆脱这两个难缠的狗奴才了,这张永过来的这么巧,似乎是有意来替自己解围的,他一看张永的面相,果然和马永成二人不同,似乎有种难以捉摸的神态,不管怎么样,“八虎”也不一定是同一条心的,那么看来这个张永也许有得着的地方。
谷大用二人却并没有马上起身,脸上露出了迟疑的神色,马永成尖着嗓子道:“张公公,您不是开玩笑吧?我们二人刚刚从太后宫里出来,怎么没听说她老人家要去进香呀?”
“难道太后她老人家做什么事还要告诉你们?”张永一句话就把二人说的哑口无言,看到二人还在犹豫,他赶紧把他们拉到一边轻声说道,“二位不信的话可以跟随我到太后宫里一问便知,何苦跟皇上纠缠下去,吃亏的不还是我们自己?”这两句不软不硬的话终于打消了谷大用二人心中的疑虑,他俩无奈的站到一旁,口称:“请皇上恕罪!”
朱玉刚欣喜过望,走过张永身旁时,停下看了他一眼,张永急忙低下头去,朱玉刚心中立刻决定了一定要把这个人收到手下,要对付“八虎”应该先从他们内部瓦解他们。
第二章 计探学士
朱玉刚走进御书房,刚刚坐下不久,陈其武就进来禀报说道:“皇上,李大人在门外求见。”
“让他进来。”朱玉刚头也没抬说道。
陈其武出去后不一会儿,就听见一个稳重的脚步声传了几来,朱玉刚知道是李东阳已到了跟前,就开口道:“来的可是李先生?”
“臣正是李东阳,不知皇上叫老臣来有何吩咐?”一个洪钟般的声音在朱玉刚耳边响起。
朱玉刚抬眼一望,只见一个五十岁左右,身材高大魁梧,精神矍铄的大臣正欠身站在离他三尺远的御桌前,李东阳的发须皆白,眉头紧锁,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当初孝宗皇帝临终之前把正德皇帝托付给了他们几个大学士,但是没想到皇帝现在却变成了这种样子,可以说他们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每当见到正德总会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愧疚感,但他们又从未放弃过那种责任,时刻在找着机会表达他们对大明王朝,对皇上的忠心。
“哦,是李先生啊,您辛苦了。”朱玉刚急忙从御桌那边走过来,轻轻把李东阳扶起说道,“朕离开京城,京中大事全靠几位先生了,但是这么多日子来,朕也没有好好的跟几位先生学习治理天下的经验啊,真是有愧于先皇!”
这番话既有对李东阳的夸赞、重视,又有暗示以后要重用他们,饶是李东阳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荣辱不惊,此刻也乱了方寸,他激动的浑身发抖,说话也结巴了起来,急忙谢恩:“皇上,您这些话真是折杀老臣了,这、这都是老臣应该做的呀,您千万不能如此!”
皇帝对待臣下,就算只说几句嘉勉的话就能令他们激动感恩半天了,更别说亲自去搀扶他们,所以李东阳的表现也在情理之中,朱玉刚正色道:“先生不必谦虚,事实的确如此。今天把先生找来,实在是有一件重大的事,朕一时委决不下,所以请先生来出谋划策一番。”
“哦,什么事?皇上请说,老臣一定知无不言。”李东阳偷偷看了一眼朱玉刚,眼中透露出一丝警觉和狡黠,但仅是一闪而过,不过还是没有逃过朱玉刚灵敏的眼神。
朱玉刚稳稳走回御桌前,拿起桌上的一叠奏折说道:“先生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吗?朕实在是头疼极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李东阳疑惑的接过奏折,打开看了一会儿,竟然愣在那儿,呆呆的说不出话来。朱玉刚早知他会如此,因此又叹口气道:“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们这些人跟随先皇多年,都把他们办了吧,恐怕会冷了人心,可是当作没看见吧,这么多大臣联名上书,难道还会欺骗朕不成?所以请先生给个意见。”
“皇上,刘瑾他们不是一直伺候着您挺好的吗?没听说他们有什么不法的行为啊!”李东阳并没有急于表态,反而露出了一副疑惑不解的神态。
朱玉刚本意是想试探一下李东阳对“八虎”的真实想法,不料他却老奸巨滑,轻易不肯表露心迹,这一方面说明了李东阳的老道,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八虎”的势力之大,一般人不敢得罪他们,如果朱玉刚不是预先知道李东阳和“八虎”是对立的,几乎就被他的表演给迷惑了。
“唉,看来先生也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先皇把朕托付给你们几位,难道你就眼看着朕做那种就要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的皇帝吗?”朱玉刚故意叹道。
这句话听上去就非常严重了,既有对当前局势的叹息,又在暗示李东阳等人职责所缺,李东阳岂会听不出其中的意思,急忙躬身,惶恐的说道:“老臣该死,没有完成先帝的嘱托,请皇上降罪。”
“先生请起,朕怎么会怪你呢,只是再这样下去的话,大明江山恐怕就要亡在朕的手里了。”朱玉刚眼望外面,流露出一种悲怆的神态。
李东阳一惊,脸上竟然闪现一丝欣慰的神情,但很快就消失了,他忙说道:“皇上请振奋起来,皇上是真命天子,天下谁敢不听您的号令,只要您下道旨意,老臣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为皇上办到!”
李东阳激动的说着,他的这番话几乎就是在向朱玉刚表白了,朱玉刚激动的握住李东阳的手道:“如此就全仰仗先生了,那这些奏折该怎么办呢?”他指着奏折犹豫起来,仅仅是口头上的表白还不能让他完全放心,他需要听到的是实质性的东西。
“谷大用等人虽然猖狂,飞扬跋扈,只是一些太监,但他们和朝中的众多大臣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想把他们扳倒,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皇上还是让老臣先回去好好想想吧。”李东阳迟疑着说道。
朱玉刚这回派人伪造了大臣们弹劾“八虎”的奏折,就是想一试李东阳的真实想法,但是李东阳毕竟是只老狐狸,虽然愿为皇帝出力,但是在没有胜券的情况下他怎肯说出自己的想法呢?
朱玉刚并不生气,他早有计谋,挥手叫来陈其武,接过陈其武呈上来的一封书信,然后走到李东阳的跟前说道:“先生,朝中有人和朕说你和刘瑾等人其实私交甚好啊,平日里称兄道弟,迎相往来,朕本来不太相信,可是当朕看到这封书信时,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真令朕失望啊。”
李东阳大惊失色,按理说刘瑾等人在朝中嚣张跋扈,正直人士都不屑与他们为伍,而他为了明哲保身,亦不免和刘瑾称兄道弟,假以辞色,当然也有一些措辞卑下的书信,像他这样的人,满朝文武,不在少数,但自己刚才说了那番要扳倒“八虎”的话,此时又被皇上拿出这样的书信来,该怎么收场呢?李东阳不免心下惴惴然,他探身想看清楚是不是自己的亲笔书信,但却只看到了一个模糊的字迹,似乎真是自己的,朱玉刚早就把手缩了回去,这是他让司马明模仿的,让他没有料到的是司马明竟 还是个模仿的高手,他只是看了几遍李东阳以前所上的奏折,就写出了一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书信来。
李东阳这下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一手不停的擦着额头上冒出来的汗珠,结接巴巴的说道:“老臣糊涂,老臣该死,请皇上降罪!”说着就要跪下去。
朱玉刚急忙把他扶住,故作惊讶的说道:“哎,先生不必激动,朕并没别的意思,再说朝中的情形大家都知道,他们势大,谁敢得罪他们呀,但是这回朕真的不能再容忍下去了。”说着回头对陈其武说道,“小陈子,把这封书信烧掉。”
李东阳看着书信在眼前被烧成灰烬,终于下定了决心,他不知道皇上手中还有几封他和刘瑾等人的书信,他激动的说道:“请皇上放心,老臣一定竭尽所能为皇上除去这伙奸佞!”
第三章 除佞大计
朱玉刚看到李东阳终于可以为己所用了,不由得喜出望外,但他知道做为一个皇帝,怎能喜怒露于形外呢?于是屏住笑容道:“先生请讲,朕听着呢。”并且对陈其武示意去屋外警戒,不能让任何人进来。
李东阳道:“皇上,朝中大臣以前曾经上谏过,但都被刘瑾等人压下,或者另造名目,诬陷中伤,多有伤害,所以现在大多数人都对他们畏惧如虎,即使有正义之士,也不敢挺身而出,所以要想扳倒‘八虎’,先要找一个有分量的大臣出来带头上奏,弹劾他们,这样,群臣才会跟随而上。”李东阳的这番话也说明了他已经想到了朱玉刚刚才的那些奏折是假的,呀不然的话他身为大学士,这么大的动静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只是他一时紧张,才没有去细想其中的蹊跷,当然也只能作为暗示的话说说罢了。
虽然李东阳的话只是就事论事,但在朱玉刚听来,分明就是说他听信奸佞之言,打击忠臣,才致使现在朝中无人敢说话,朱玉刚暗想自己怎么像着了魔一样,做的尽是那个正德皇帝所做的事,现在还要替他背黑锅,他脸上微微一红,说道:“先生说的极是,那这样的人该到哪儿去找呢?先生可有合适的人选?”他想李东阳自己是绝对不会去冒这样的风险的,但是他既然说了出来,那么必然已经想好了人。
果然,李东阳低头略微沉思了一会儿,抬头说道:“皇上,老臣心目中有一个人,不知道皇上是否听过他的名字?”
“是谁?快说!”朱玉刚迫不及待的问道。
“他就是左副都御史何代军!”
何代军?朱玉刚觉得这个人的名字有点熟悉,好象在哪里听过似的,细细一想,才想起他是李东阳的得意门生,此人为人傲慢,极不合群,但却一身正气,不卑不亢,又写得一手好文章,为朝中人士所敬重,如果要写一封讨伐奸佞的檄文恐怕真的非他莫属了,李东阳把他说出来确有举贤不避亲的意思了。朱玉刚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此人可以胜任,但不知如何进行呢?”
“其实朝中众大臣都在左顾右盼,只要有第一个人站出来,一定能够带动一大批人的,到时候皇上略微作个姿态,局势就尽在掌握中了。”李东阳握紧拳头,充满自信的说道,连胡须都飘了起来。
朱玉刚暗想,李东阳毕竟是文人,把一切想的太过简单了,难道刘瑾等人会甘心束手待毙吗?他们一定会作殊死挣扎的,如果到时候动用武力的话,恐怕会伤及一大批人,即使能够取胜,朝廷也会元气大伤的,所以在发出声讨之前,应该先剪除他们的羽翼,还有他们手中掌握的锦衣卫,东厂的势力。
“那你准备叫那姓何的准备怎么做呢?”朱玉刚问道。
“皇上不必过分操心,老臣会全力去做的,刘大人和谢大人也对‘八虎’他们不满,如果把他们也联合起来,声势就大了。”李东阳不想让皇帝知道其中具体的计划。
朱玉刚一怔,还以为李东阳倚老卖老,看不起自己,对自己不敬呢,转而一想也是,自己身为一个君主,这些争斗的具体细节还是不知道的好,看来他还是很为替主上着想的呢。朱玉刚说道:“那好,你先退下吧,朕等你的好消息。”
李东阳连忙告退,刚走到门口,朱玉刚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又叫住了他。
“你可知道王伯安是个什么样的人?”朱玉刚突然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王伯安?”李东阳一愣,这人似乎听说过,他仔细一想,终于想了起来,于是惊讶的说道,“王伯安只是一个小小的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名不见经传,皇上怎么会知道他的呢?”
朱玉刚当然不会把自己为什么知道王伯安的事告诉他了,他说道:“这个你就不用管了,朕只是听说他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才有此一问。”
“是吗?”李东阳对朱玉刚的话明显存有疑问,但也不好再追问下去,否则的话就不敬了,不过他把它当成朱玉刚的信口开河,转身欲走。
“人才就要重用,你回去和另外几个大学士商议一下,提拔他一个合适的官职。”朱玉刚看似漫不经心的说道。
李东阳终于明白了朱玉刚的意思,看来皇上心目中有了贤臣良将了,他忙说道:“请皇上放心,臣一定会好好重用他的,不日就将他调回京中安排到皇上的身边,”
“不可,万万不可!”朱玉刚知道李东阳误会了他的真实意图,如果把王伯安调到了京城,就像一条鱼儿脱离了河水,再无舒展他能力的机会了,王伯安只有在赣南才像一只随时可以动用的棋子,可惜他不能把其中的原因告诉李东阳,总不能说自己早就知道了王伯安的将来吧。
“赣南巡抚不是还一直空缺嘛?就先让他代替一下吧。”朱玉刚其实早就盘算好了。
“老臣谨遵皇上旨意。”李东阳爽快的答应了,既然皇帝早有主意,何不顺水推舟卖个人情呢!
目送着李东阳离去的背影,朱玉刚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件事开头看来还算可以,接下来该应付的就是朱宁了,他和刘瑾等人面和心不和,但他们的利益又紧紧连在一起,如果刘瑾有难,难保他不会出手相救,再说以前他还在刘瑾手下干过呢,说不定念着旧情而不会袖手旁观。刘、朱二人的矛盾朝中无人不知,倒可以利用这一点,即使不能使朱宁站在李东阳的一方,也要让他保持中立,这样可以极大的削弱刘瑾等人的力量,将来再收拾朱宁也不迟。
朱玉刚叫来传旨的太监,升朱宁为内宫监的掌印太监,而这职务原本是刘瑾以前做过的,现在他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职务在太监中是最高的,但辈分却不一定是最高的,因此朱玉刚的这种做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皇帝是别有用心的,而在刘瑾看来却更加恼火,但又不能对皇帝去发,更不能截下圣旨不传,只好暂时把气生在肚子里。
自从圣旨传下去之后,朱玉刚就吩咐陈其武悄悄的去探听下面的动静,果然议论纷纷,什么样的揣测都有,有人说皇上要重用干殿下了,有人说刘公公失去了皇上的欢心,各种各样的议论层出不穷,难辨真伪,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刘瑾自从听到这个消息后就一直阴着脸,谁都不敢走近他的身边。
朱玉刚暗暗得意,心想一场好戏终于就要开演了,果然第二天朱宁就满怀欣喜的进宫来谢恩了,但是不巧的是刘瑾也在朱玉刚的身边。
第四章 明争暗斗
朱宁本来是兴冲冲的来感谢皇恩的,不料一进朱玉刚的寝宫,就看到刘瑾站在朱玉刚的身边,正在和皇上说着什么,他愣了一下,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刘瑾耳朵尖,早就听见了朱宁的声音,立刻回过头来,一看朱宁的神色,顿时脸色大变,板着脸,直直的瞪着朱宁,一句话也不说。
朱宁立刻尴尬无比,进退两难,他出自刘瑾门下,可以说如果没有刘瑾当年把他举荐到朱玉刚身边,他就不会有平步青云的这一天,因此他虽然认为这都是靠自己的聪明、努力得来的,但对刘瑾的畏惧之心却从未减少,谁都知道刘瑾心狠手辣,翻脸无情,得罪他的人绝无好下场!
“朱公公,您站在门口干什么呀?您是不是来向皇上谢恩的呀?”朱玉刚身边的陈其武看到了朱宁的神情,帮他解了围。
朱宁忙答应一声,匆匆走过刘瑾身边,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走到朱玉刚跟前跪下说道:“奴才叩谢皇上大恩,今后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玉刚故意装出一副不以为意的神态,呵呵笑道:“小宁儿不必如此,这不是朕在通州答应你的吗?如今总算可以兑现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瑾一听到通州二字,耳朵都竖了起来,朱玉刚早把他的表情变化看在眼里,又说道:“朕在通州遭遇强盗,幸亏小宁儿舍身相救,才得以回到京城,因此论功行赏,刘公公,你说说看小宁儿该不该得这个职位?”
刘瑾满脸尴尬之色,虽然心中不想回答,但面对朱玉刚的追问,只好吞吞吐吐的说道:“皇上英明,小宁儿的确应该得到奖赏,奴才也为他高兴,说来他当年还是奴才的门下呢,真想不到没有多少日子,不仅做了皇上的干儿子,还为皇上立了大功,奴才也不如他啊。”说着一双眼睛不停的在朱宁的脸上扫描。
朱宁毕竟没有刘瑾老辣,吃不住刘瑾这样冷嘲热讽,脸上勉强堆出笑容来,这几句话实在太过明显了,分明在提醒他不管他爬得多高,始终是他刘瑾的门下,同时也在警告他不要太嚣张了。
朱宁忙朝刘瑾施了一礼,说道:“小宁儿能有今天,全托公公的举荐、提拔,如果没有公公,我哪能伺候皇上呢?小宁儿对公公的大恩大德莫齿难忘,视公公有如再生父母,希望在将来的日子里公公还能像以前那样,和小宁儿同心协力为皇上效力。”
刘瑾“哼”了一声道:“希望如此。”忽然想到此话不对,对皇上似有不恭,急忙改口道,“那是当然。”
朱玉刚在一旁看他们二人明争暗斗,心中发笑,等二人不说话了才开口说道:“上次你们不是说蒙古人犯我边境吗?怎么朕回京后就一直没有听人提起过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上次说有蒙古人入侵,完全是朱玉刚设的计策,其目的就是为了早日离开南京,回到京城后,刘瑾才知道根本就没有蒙古人南侵的事,只是谣言而已,想想其中的厉害关系,他也不敢追查下去。今天朱玉刚又把这事提了出来,到底是何用意呢?他一时不敢回答,而是望着朱宁,示意他回答。
朱宁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回皇上,那只是谣言,根本就是空穴来风。”
“哦,原来如此,”朱玉刚故作惊叹道,“唉,要不是你们催着朕回京,朕还想好好在南京玩玩呢,听说那里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下次不知道何时才能去?”
这话很明显带有责备刘瑾的意思,是啊,如果他不大惊小怪的话,皇上也不至于那么狼狈的回京城了,一路上还可以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呢。刘瑾听出其中的意思,急忙说道:“皇上,都是老奴的不是,老奴不该道听途说,让皇上受惊,请皇上降罪吧!”
朱玉刚当然不会就此将罪于他,这样一来,目的就太明显了,刘瑾老奸巨滑,一定会看出皇上在针对他了,如果他处处防范,以后就不好对付他了。想到此,朱玉刚微微一笑,故作宽大的说道:“这也不完全是你的过错,是那些乱传谣言的人该死,再说了你也是为了朕的安全着想,难道在你的眼里朕是那种不通情理的人吗?”
“不是,不是,奴才绝不敢这样想。”听到皇上不归罪于自己,刘瑾放心的松了一口气。
“是啊,公公一心为皇上着想,这是满朝文武都知道的事,小宁儿也要向公公学习呢!”朱宁趁机讨好刘瑾。
刘瑾却白了他一眼,朱宁尴尬的退到了一边,朱玉刚分明看到了他眼中充满怨恨的神色,他好象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刘瑾说道:“上次好象听你说过锦衣卫副指挥使还有一个空缺,朕上次提拔的那个扬州通判古孝天,也来到了京城,你就提拔到这个位置上吧?”
刘瑾一愣,他几乎把上次朱玉刚说的提拔古孝天的事给忘记了,此时提起,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个桀敖不训,坏了他大事的的汉子来,这样的一个人物如果弄到眼皮子底下来,以后做什么事就不便多了。
“这个嘛,让奴才想一想”刘瑾不敢一口回绝皇上的请求,那样就太露痕迹了,但一时之间又想不出什么合适的借口来。
“皇上说的是,那个杨通判上次在龙兴寺立下大功,是该奖赏一番,否则的话就会凉了他的心了。”朱宁突然插口说道,他说这话真是居心叵测,那锦衣卫副指挥使是刘瑾掌握的一个重要的职位,统管着他手下几千神机营的将士,本来一直都由刘瑾的心腹担任,但是不巧的是不久以前那个心腹突然病死,刘瑾一时又找不到可以托付、信任的人,所以一直空缺着,没想到今天皇上却突然跟他要这个位置,以前他从来不管这种事的呀。朱宁也对这个位置觊觎很久了,但刘瑾紧抓着,他也无从下手,与其自己得不到,那么也别让自己的对头得到,这就是朱宁做人的信念,所以他趁机落井下石,逼迫刘瑾答应。
刘瑾还在犹豫,朱玉刚忽然装出一副严厉的语气说道:“就这么定了!”
刘瑾本来已经动摇了,既然皇上这样说了,难道他还能拒绝吗?况且皇上已经慢慢长大了,今天竟然隐约有一种威严表露了出来,令他感到害怕,因此急忙说道:“一切都听皇上的吩咐,奴才谨遵圣命,立刻安排!”
第五章 三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