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着,又换了一副笑脸:“大王你不能好战,以后就好好的治国。至于打仗的事,就交给我代劳吧。这没仗打的日子啊,真是生不如死啊。”
        说完,项羽抑制不住心中的快慰。站起来身,走到崖边,面对大海。张开双臂,仰天长啸。
        “好战份子!”共尉指了指他的背景,压低了声音说道。韩成等人见他一副背后捣鬼的样子,也忍不住放声大笑。韩信笑道:“项侯战意盎然,一定能旗开得胜,看来我还要抓紧时间,多做些准备。一旦项侯长驱直入,我的辐重跟不上,那可就麻烦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四节 娄敬献计
        麓子期站在石阶边。看着运送瓜果的役夫来来往往,听昏”几位王侯说笑,嘴角露出了微笑。虞姬生了儿子,他这个做兄长的也十分高兴。在他和虞姬分侍共项二人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担心妹妹。项羽这个人是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耍玩权谋,他根本不是共尉的对手,好在他也看出来了,共尉从头至尾就没有要杀死项羽的心思,所以虽然双方斗得热火朝天,他还是能劝妹妹放心,当时还只是估计,现在已经成了现实,皆大欢喜。虽然现在兄妹俩都有了自己的家,可是他们还是像往常一样互相关心,一想到虞姬总是荡漾着幸福的笑脸,他就由衷的感到高兴。
        “你怎么回事?东西送完了就赶紧下去,这里是你能站的地方吗?”中郎将刘拒轻声低喝着,将一个役夫向下推。那个役夫中等身材。并不强壮,比起其他人来,他的脸皮白净得多,显得比较文弱,他指着虞子期的方向,轻声和刘拒解释着什么。刘拒有些不快,大王和几位侯爷在上面说话,一个。役夫在这里捣什么乱,要不是共尉有令不准对百姓耍蛮,他早就一脚把这个不识相的家伙踢下去了。
        虞子期听到了声音,不悦的抬起头看了一眼,那个役夫看起来有些眼熟,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的了。他有些好奇,向刘拒走了过去。刘拒一见惊动了郎中令虞大人,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了,恶狠狠的看着那个役夫,恨不得揍他两拳。
        “大人刘拒不敢怠慢,连忙给虞子期行礼,准备解释一下。
        “怎么回事?。虞子期走到面前,摆摆手,示意刘拒不要紧张,然后上下打量着那个役夫,那个役夫挺直了身子,不卑不亢的看着虞子期。并不因为他是两千石的九卿就紧张。虞子期笑了:“你是何人?是否与我相识?”
        那人撇了撇嘴,向后退了一步。拱手行礼:“草民是东牟县曲阳里人。”
        “曲阳里?”虞子期眼前一亮。他家就是富平里的,和曲阳里相隔只有五里,这么说起来他们还是同乡。以前大概见过面,怪不得看起来有些眼熟呢。他和虞姬少小离家。投入仓海君门下学艺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这次跟随共尉出巡,共尉放了他假,让他回去几天。还没来得及起程,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同乡了。
        “原来是乡党啊虞子期乐了。挥挥手,示意刘拒去办自己的事,他把那个役夫请到一边,拱拱手道:“敢问尊姓大名。”
        那个役夫打量了虞子期几眼,见他脸色诚恳,不像是故意作伪,便还礼道:“不敢,草民委敬,儿时曾与将军来往过几次。只是时日久了。将军军务繁忙,怕是想不起来了。”
        虞子期听他言语之中有些讥讽。有一丝不快,可是看到乡党的愉快让他没有和他计较。共尉经常对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在高位的在高位。再差也是个二百石的郎官,放到家乡,那就是一县长吏,又加上是宫里的人,恐怕就连县令见了,都耍礼让三分,回家探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人觉得难以接近,那样别人就算当面尊敬你。背后也会看不起你,另外也坏了宫里的名声。虞子期禀承共尉的旨意,平时一直是这么教郎官们的,自己当然不会和委敬这样一个人到中年还没有发达的人计较。
        他一拍脑袋,哑然失笑:“妾兄见笑了。我离家近二十年了,确定不怎么想得起来。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曲阳里的神童嘛。”
        委敬的脸上掠过一丝赧然。他从小聪慧,确实有神童之名,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并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现在还是一个普通百姓,被征来服继役,而那个当年穷得没饭吃,背井离乡的虞子期现在却成了两千石的九卿。真让他有些惭愧不已。
        “大人说笑了,什么神童,都是乡里人随口说说而已。当不得真的
        虞子明有些兴奋,招手吩咐一个郎官拿过来一些瓜果,就在路边树下的一块大石上席地而坐:“妾兄。坐,不要客气,我看你忙了这么久。一定也渴了,吃点喝点,我们说说话。一听乡音,我这心里就热乎乎的。”
        妾敬忙了大半天,确实又累又乏。一听这话,正中下怀。虞子期关切的问了一些家乡的事,特地问到了家乡现在的生产情况。        共尉身边的人回家探亲的,都要顺便打听家乡的情况,回来之后向他汇报,以便让他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虞子期也习惯了这个做法,顺理成章的打听起了情况。
        “总的来说还好妾敬一边啃着瓜果,一边说道:“韩柱国平齐之后,咸阳的新政也跟着实施起来,赋税少了,官吏们催逼得也没那么紧,一年忙下来。一家老小也能混个肚圆。只是,”
        “只是什么?”虞子期收起了笑容。妾敬一看,连忙住了嘴。虞子期一愣,立刻明白他误会了,连忙说道:“你有什么话就直说无妨,是不是有官吏自行加赋,还是有豪强横行乡里?”
        “都不是妾敬见他这么说。也放松下来:“官吏到还好,豪强就算霸道,也比以前有所收敛。只是齐地刚刚收复,去年又一直在交战,所以生产恢复得很有限,韩柱国征收的刍稿之类的虽然不多,也让百姓
        女敌没有再说下尖,可是他的意思虞午期明白了。他沉吟瞻郑重的看着委敬说道:“你要见我。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大王说?。
        委敬点了点头:“正是,我想向大王献上一计,或许能不用大动刀兵就可以解决大王之忧。”
        “是吗?”虞子期心中一喜。他知道共尉最近在为什么犯愁,如果委敬真有办法解决,那倒是个再好不过的办法。他想了想,点了点  头道:“行,我帮你引见大王。这样吧,你在旁边休息一会儿,等大王有空了,我再带你去见他。”他站起身来,又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对娄敬说:“你等着,我去给你找一套衣服来,穿这个衣服去见大王可不行。”
        “不用妾敬一抬断了虞子期的话:“我不换衣服,大王如果愿意见我,我就穿这个衣服见,大王如果因为我穿这样的衣服不见我,那我宁愿不见。”
        虞子期神情怪异的看着了一眼委敬,这小子还是那么牛气啊。他点了点头,不置可否:“也好,你在这儿等着吧,见与不见,全在大王。”
        “多谢大人委敬躬身致谢。事情说了一下。共尉歪着脑袋想了想,想不起来这个委敬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在他的印象里,没有这号人。不过,委敬拒绝换衣服的脾气倒是让他有了几分兴趣。这个年代还有些战国遗风。士人还没有象后世的读书人一样奴颜婢膝,他们面对权贵。大多还能保持几分自尊。
        “请他进来吧共尉穿好了衣服,正色说道。
        委敬等了半天,已经累了,倚着大树正昏昏欲睡,被虞子期叫醒后。他还有些糊涂,一看到虞子期的笑脸。他一下子惊醒过来,连忙起身。
        “大王请你进去虞子期笑嘻嘻的说道。
        “哦。”委敬一时有些失神。很快就回过神来:“多谢夫人。”
        “不客气。你随我来吧。”虞子期将妾敬领到了共尉面前。然后悄悄的退了出去。共尉虽然没有穿得很隆重,但是穿得整整齐齐,面对妾敬时,也很客气。指着面前的席子道:“请坐。”
        “谢大王。”委敬毕恭毕敬的行了礼。然后小心翼翼的坐到共尉指定的席子上。共尉见他恭敬而不失礼节,看起来似乎读过书的,不免又增了丹分好奇。
        “你要见我,不知有何指教?”
        “草民斗胆,敢问大王是不是要征伐匈奴?”        共尉有些意外的看着委敬,过了一会儿才点了点头:“不错。”
        “草民以为不可。”委敬直截了当的说道。
        “哦?”共尉来了兴趣,笑了笑。没有说话,先让人给委敬上了一杯水,看着他喝下去,然后才说:“愿闻高见。”
        “大王,始皇帝奋六世之威,一统天下,三十万大军北征匈奴,五十万大军征南越,天下飞刍挽票。起于黄、睡、琅琅负海之郡。转输河北,三十钟而至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饷,女子仿棱不足于帷幕,天下困窘,是以陈王大泽乡一呼而天下响应,殷鉴不远,大王何以无视之?今大王一统天下,大战之后,人口耗减,尚不及始皇帝一统天下之时。且分封十万户侯十人,万户侯数十,天下户口归于大王者,不及始皇帝一半,而大王复远图匈奴,难道不怕重蹈始皇帝覆辙吗?”
        共尉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淡了,他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委敬,一声不吭。他倒不是恼怒委敬,相反。他对娄敬的眼光十分赞赏。委敬说的情况大致靠谱,他现在实际掌握的户口,确实不到始皇帝网刚一统天下的一半,如果仅以户口计,他现在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和穷兵默武的秦始皇并没有两样,至于他掌握的那些秦始皇不掌握的新式武器,当然不是委敬这个穷乡僻壤的人所能知道的,这个年代消息大部分还是靠口耳相传,咸阳的消息要传到这里。还需要不少时间,他能知道十个。十万户这样的事情,已经算是消息灵通的了。
        因此,从委敬能掌握的情况来看。他能提出这样的看法并不错,相反。他不仅有眼光,更有胆量,敢于当面向他提出质问,比起那些一见到当权者就软了骨头的家伙,已经相当不错了。
        “说得好。”共尉慢慢的又露出笑容:“那以你之见呢?”
        “大王所虑,不过是匈奴侵扰边境。伤我臣民。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一定就要大军远征啊。”
        “我开了边甫,每年也给了他们不少好处,可是,匈奴人好象不太习惯做生意,不太喜欢等价交换,他们还是喜欢来抢。”共尉微微的眯起眼睛,暴戾之气从他的眼神中毫不掩饰的倾泻出来:“既然如此,我也只好以暴制暴,赶尽杀绝了,我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的子民被匈奴人杀吧。”
        “大王为民着想,草民佩服,只是以现在的实力,想要与匈奴人作战。恐怕死伤的军民会更多吧?”粪敬不依不饶的说道:“为小愤而大动干戈,万一有所大衅,难道是大王希望得到的结果吗?”
        共尉盯着委敬看了半天,忽然笑了:“那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匈奴人不再入境侵扰?”
        妾敬也笑了:“草民有一策,可解大王之忧。
        “尉摆摆手,有几分好奇的说                      “和亲。”委敬胸有成竹的说道。
        “和亲?”共尉一愣,听着这个熟得有些刺耳的词,他忽然从脑海里冒出一个。人来。刘敬,眼前这个委敬,就是那个建议汉高祖刘邦和匈奴人和亲,开创了汉初七十年和亲史的刘敬。一想到此,他的火腾的就上来了,要不是为上位者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他几乎当时就要发作。他忍着心中的不快,嘴角挑起一抹不屑的笑容:“和亲就能解决匈奴问题?”
        “不错。”委敬信心十足的说道:“如果大王愿意与匈奴和亲,以后匈奴人就和大王是姻亲了。我大楚的王女。身份高贵,一定会当匈奴单于的阏氏,她生的孩子,将来也会顺理成章的成为匈奴单于,这样。匈奴人的单于就是大王的外孙,哪有外孙和外大父作战的道理呢?这样一来,边患岂不是消弥于无形?”
        共尉差点将杯子砸到妾敬的头上,他笑了笑,摇摇头说:“不行,我女儿才几个月,你这办法根本行不通。”
        妾敬既然能来献计,当然不会不知道共尉的女儿还没满周岁,根本不可能行和亲之计,他接着说道:“大王虽然现在不能以王女和亲,但是可以以宗室女行之。”
        “宗室女也行?”共尉越听越恼。脸上的笑容却更盛了。
        “虽然不如大王之女,可是总胜于无。”
        “和了亲,匈奴人就不来了?”共尉又追问了一句,听起来似乎十分感兴趣。
        “草民刚才巳经说了,和了亲,匈奴单于就是大王的晚辈,哪有晚辈和长辈刀兵相见的道理?”
        妾敬的话还没说完,共尉就摇了摇头:“你很聪明,可惜,你的见识太了。”
        毒敬的脸一下子红了,共尉这句话一下子刺中了他最不愿意被人触及的软肋。不错,他虽然聪明。可是他的见识太小了,他见过的天地。就是东牟县那一片天,如果不是这次服役,他见过的最大的官就是东牟县的县令,他这个曲阳里的才子,不过是在东牟县小有名声而已,而东牟县在整个天平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你见过匈叔人吗?”共尉又追问了一句。委敬咬着嘴唇。半晌才摇了摇头。
        “我见过。”共尉直起身子。目光灼灼的看着妾敬:“不要说外大父,他们连亲生父亲都杀,还管你什么外大父。父杀子,子杀父,在匈奴人来说是家常便饭。头曼单于喜欢小儿子,就将长子冒顿送到月氏为质,然后又攻打月氏,想借月氏人的刀杀冒顿。冒顿命大,逃回匈奴,又要和我联手,击杀头曼,为此,他愿意将匈奴占去的河南地还给我。你说,这样的人会因为什么外大父的情谊再放弃唾手可得的财物吗?”
        委敬瞪大了眼睛看着愤怒的共尉,显然是共尉说的情况让他十分震惊。可是,他又想不出来共尉有什么必要骗他。共尉身为王者,如果不想接受他的建议,直截了当的拒绝他就是了,根本不需要玩这种手段。可是,匈奴人真是这样吗?父亲故意让儿子送死,儿子为了单于之位,与敌人联手弑父?这”这和他的想象相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啊。
        “你是个。聪明人,可惜,了解的信息严重不足。”共尉淡淡的说道:“以你现在掌握的信息,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也算是不容易的事。听子期说。你读过书?”
        “草民读过一些书。”娄敬惶恐的低下了头。
        “东牟县的县令是怎么回事?”共尉有些不快的说道:“有你这样的见识,在东牟县应该是个人才了。为什么没有推荐到郡里去,还在这里当一个役夫?”
        妾敬不吭声。
        “这样吧,你跟我回咸阳,到太学里读几天书,以后还能谋个出路。”共尉建议道:“不知你意下如何?”
        妾敬大喜,他本意就是要搏个出路,现在自己的计策虽然被共尉否决了,但是出路却有了,可谓是意外之喜。他连忙拜谢:“草民多谢大王。”
        “嗯。”共尉摸着下巴想了想:“你跟子期是同乡,让他照顾你吧。有什么事。你直接跟他说,抓紧时间把家里的卓安排一下,过几天随驾动身。”
        “蹦    ”委敬兴奋的大声应道。
        虞子期领着委敬出去了,共尉在帐里转了几圈,让人把韩信叫了来。韩信不知是怎么回事,匆匆的进来,一看共尉脸色不好,有些吃惊:“大王,怎么了?”
        “你所辖的地区去年推荐了多少人才?”共尉劈头就问:“东牟县推荐了几个,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韩信不解,他想了想,有些尴尬的说道:“这个我要去问一问王长史。我也不是太清楚。        共尉盯着韩信看了片刻,无奈的一笑:“你啊,也就是打仗在行。治民也不是你的长项。”
        “大王说得正是。”韩信红了脸。低头说道:“大王,还是让臣去领兵作战吧。”
        “这个不急,我会专门找你说这个事情。你先把王晨找来。”
        韩信应了,返身出了大帐。把都尉高宝龙叫到跟前:“立刻去把王长史请来,大王要见他。”
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五节 业有专攻
        二晨匆匆赶到。口齿流利的将去看各县推荐的人才一  报絮,东牟县一个没有。最后他解释说,各郡县往上推荐人才,一方面会有循私舞弊、优先推荐自己亲友的现象,另一方面。又有从自身考功计,不愿意多事的情况。因为县里向郡里推荐人才,郡里向朝庭推荐人才,都要负担保的责任,如果这些人才出了事,或者名不符实,推荐的人要跟着倒霉的,因此,没有特别的交情,或者杰出的才能,一般来说都会不推荐。
        “这怎么能行?”共尉勃然大怒。他深知人才这条路不通的后果,人才就是国家的新鲜血液,一个人血脉不畅会生病,一个国家血脉不畅也会快速的衰败。
        “大王,这也是实情。”王晨有些紧张的看着共尉,共尉对人一向很和气,很少有看到他这么火大的时候。
        “大王,臣治民不当,有负大王厚望,请大王责罚。”韩信一见共尉这么生气,连忙拜到。王晏见了,也紧跟着跪倒在地。共尉见他们这么紧张,叹了口气:“你们起来吧,这是我与三公的考虑不周,跟你们主,关
        韩信和王员面面相觑,不敢吱声,这事怪到三公头上,已经不是他们能扛得起的了。
        共尉仰着头,沉思了片刻,下定决心要回去和三公九卿商量一下,把人才培养机制和选拔机制做进一步的改革。不管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宝贵的资源,可不能就这么浪费了。
        “这件事我会考虑的,你们既然都在,我就和你们说说齐地的事情共尉招呼韩信和王晨坐下,组织了一下语言,对韩信说;“我知道。你希望去领兵作战。”
        韩信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他和项羽差不多,都喜欢打仗,区别只在于项羽喜欢冲锋陷阵、号呼酣战的感觉,而他更喜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封十万户。他先是兴奋了好一阵子,可是后来又后悔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十万户是西楚除了王之外最高的爵位,也就是说,他已经没有可能再受赏了,既然如此,共尉为了避免出现不赏之功,就有可能干脆不给他们立功的机会,也就不会让他领兵作战了。一想到自己这么年轻就远离疆场,老死于床篑之上、妇人之手,他就十分不甘心。后悔自己这次过早的封了十万户。
        “这次到齐地来,我虽然还没有走多少地方,可是听了你们的汇报之后,也觉得你不是治民的合适人选”小共尉看着韩信说道:“我考虑了一下,决宾还是让你带兵去,对匈奴人的战事就由你总负责,项侯他喜欢驰聘疆场,后勤这一摊子事,他也没兴趣管,也管不好,一起交给你。治民的事情,交给更合适的人选来做
        “谢大王韩信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又能带兵打仗了?而且还是负责对匈奴人战事的东线事宜,项羽也不过是他统领的一员先锋而已,区别只在于项羽的身份行殊,不能和其他的将领一视同仁而然了。共尉这么安排,也有让他监视项羽的意思,能不能让项羽既发挥作用,又不至于产生不好的后果,这个尺度就全在他的掌握了。共尉把这么敏感的事情交给他。就足以说明对他的信任无以复加。
        “可是齐地初平,没有合适的人选镇守,你的仗也打不好。从你的幕僚里面选一些有治民之能的人出来。让他们担任各郡的郡守。
        “喏。”韩信大声应喏。
        “这件事交给你负责,尽快把这些人选的履历整理出来,报到令尹府。”共尉特地关照王员道。
        “喏王昆激动得声音有些颤抖,共尉这句话,等于把韩信的一半家当转到了他的手里。这次一报,被选中的人终生都不会忘记他王废的功劳,同样,共尉也不会对他没有合适的委任。
        “韩信去打仗,后方的事情由你总负责。这几个郡的事情也由你协调。无论如何,要保证抬重粮草供应及时。如果没有把握,那就宁可暂时不要动手,多准备几年再说。千万不要急在一时,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我想你们都明白共尉继续说道:“至于项侯,一万人的粮草。我想总不是难事。
        “喏王晨再次点头应喏。
        “你们几咋。对齐地比较熟悉小有什么意见,集中整理一下,到时候一起送呈令尹府,军事上的送呈上柱国府。”共尉顿了顿:“我回到咸阳的时候,应该能看到了吧?”
        “请大王放心,臣一定会尽快准备好。”王晨信心满满的说道。
        “不急在一时,做细一点。”共尉又叮嘱了一句,这才吩件王废下去,把韩信留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