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八六一-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者。还可能会蛊惑人心。煽动不明真相地百姓做出一些过激之事。这样极不利于维持稳定地社会状态。还请王爷三思呀。”
无论是军工、还是民用实业。无论是学校还是报纸。凡属洋务。李鸿章一直都是官办地极积推崇者。至于民办。他一向是把庶民视为没文化、不懂事、爱添乱。小孩子一样地麻烦制造者。所以。官府要像亲爹一样。事事管着监视着庶民。唯恐他们做任何所谓“出格”地事来。
曾纪泽要变革。自然需要社会各阶层地支持。只有公卿王侯。上下一心才能使国家走上变革之路。现下大明上下。皆出自湘淮两系。这些人大多是经世致用之人。对于洋务改革都持有多多少少地支持态度。而真正固执保守地。是那些从未接触过外界地百姓。曾纪泽要开启民智。这些人是主要地对象。兴办教育、创办报纸。都将是开启民智地重要手段。
曾纪泽对于李鸿章的说词,给予了坚决的反驳,他道:“百姓若有对政府不满之词,那自然是政府做得不够好,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改进,精益求精,而不是堵住百姓的口,不让他们说话,百姓的抱怨需要的是输通,而不是堵,须知怨恨越聚越多,你堵得了一天,堵不了一世,终于有一天这怨恨会决堤而出,到时候那种力量是什么也法阻挡的。苏侯你饱读史书,难道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吗。”
曾纪泽将李鸿章驳得哑口无言,他接着道:“试想一下,一个国家,从上到下,亿兆人口,却只有一个声音存在,那将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这样的国度,是禁锢的牢笼,是智慧的荒漠,人民将如机器一样运作,官员将失去自省的想法,因为没有反对的声音,没有监督的眼睛,然后他们就会为所欲为,贪污、**最后,我们的大明就变成了第二个满清。苏侯,这难道是你想看到的吗?”
“至于不法的言论,本王当然不会姑息,所以本王正在令冯桂芬容闳他们起草一部《新闻法》,在保护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规范言论的合法性,而不是肆意的捏造、诽谤。”
曾纪泽的几番话将李鸿章的所有疑点都驳倒,他无奈的摇了摇头,道:“王爷所言句句在理,在臣对此仍持有保留意见,这民间办报到底合不合适,还要拭目以待。”
曾纪泽用理与威压服了李鸿章,作为曾纪泽下属文臣第一人,李鸿章的让步使得其他人也无法可说。于是,在七月中旬,曾纪泽正式向全省颁布了《新闻法》,并鼓励民间创办各种形式的报纸。
消息一传出,全省一片喧哗,官员们大多持反对意见,商绅百姓们自然是大为欢迎,于是,在八月一日,位于上海租界之外的第一家私人报纸《新民报》正式创办,创办者乃上海富商姚垠佩,此人完全是商人出身,没有半点官府的后台。
新民报创立之初,出于对官府的试探,所刊登的报道,仅限于对国内外大事的事实性报道,慢慢的过渡到对一些不太敏感的社会之事进行评论报道,如第五期刊登的关于《上海排水卫生系统的落后》的报道,曾纪泽在看了之后,当即批示上海市长王大经拨款,在市内兴建了一百多座公厕,并分阶段改善生活污水排放系统。
曾纪泽的做法给了社会各界一个明确的信号:大明政府是一个开明的政府,她将勇于听取民众的意见。
经此事件之后,《新民报》逐步宽了报道的限制,开始对一些时政进行报道或是评论,而民众对此也是十分关注,凡关心国家大事者,都争抢着购卖《新民报》,这使得该报纸在创办的第二个月,销量就达到了二万份的纪录,迅速超过了租界中的外国报纸销售量,成为上海最受欢迎的公众读物。
《新民报》的成功,使得有识之士们,敏锐的注意到了报纸这个极有发展潜力行业,于是纷纷投资开办报纸,三个月之内,上海就涌现出了《青年报》、《强国报》、《时评报》等十几家报纸。其余各地,如苏州、徐州重点城市,也都相继有数量不一的报社成立。
“王爷你看,《新民报》竟然说咱们东军聘请美**事顾问团是引狼入室,很可能把军权落入洋人之手,这实在是胡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咱们跟美军合作的细节,完全就在臆想啊。”
张凯泰气愤的将一张《新民报》放在了曾纪泽案头,曾纪泽随手拿起,笑看报纸中的这则让张凯泰发火的报纸。
“王爷,《新民报》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很容易掀起不明真相的民众对政府的猜测很反对,臣请王爷下令,立刻关闭《新民报》,以儆效尤。”
曾纪泽将那份报纸丢在了桌上,笑道:“本王看《新民报》评论的并没有错,引进美**事顾问团,本来就有军权旁落的威胁。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具体的合作细节,不知道我们已经对此有了周密的防范。真要为了这事就封了人家报社,未免有点因哽废食了。”
张凯泰一脸无奈,道:“那该怎么办,就任由他们这样胡乱报道不成吗,民间现在的反应可有点大啊。”
曾纪泽沉思片刻,道:“依本王看,咱们也应该有一家属于政府名下的报纸,以之及时的向民众解释政府的某些政策,消除不利的影响,这件事就由你来办吧。”
曾纪泽的决定也算是一个解决方案,张凯泰也能接受,便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创办的这家报纸,该叫什么名字呢?”
曾纪泽不假思索道:“本朝国号大明,那这份报纸就叫《明报》吧。”
第一百五十二章 灭满
八月十五日,隶属于大明江苏省政府的《明报》正式成立,创刊第一份报纸,即以头版头条刊登了大明朝廷关于处置境内满人的公告。
公告中称:从公告发布即日起,大明境内的满人贵族、官吏、兵丁,一律被彻销其职位、封位,降没为庶民。各省各市各县政府,必须立即对辖内满人展开清查,没收其一切财产。
与此同时,迅速召开各种形式的批斗大会,鼓励汉人揭发满人的罪行,对有罪者,将降没为官奴,由官府统一发配,从事各种官属苦力。
对于罪大恶极者,当立即处以死刑。对于无罪,且宣誓效忠大明者,则允许其以庶民身份,继续在大明境内生活,但将剥夺其教育、科考、从政、经商的权力,且不允许其拥有土地,只准从事最低层的雇佣劳动工作。
这份公告是在南京之时,曾皇与众大臣们讨论之后得出的针对满人的最后方案,当时曾皇主张“以德报怨”,对境内的满人采取宽容政策,只要其宣誓脱离满清统治,效忠于大明国,则不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处罚。
但曾皇的本意遭到了曾国荃、鲍超再加上曾纪泽的极力反对,曾纪泽的理由是:大明创立的口号之一便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这个口号最大的作用就是调动汉人的反满仇恨,用民族主义的大旗将全中国的汉人聚集于大明麾下。
所以,无论境内的满人有没有罪,是善是恶,都必须对他们采取惩罚,非如此,则不能赢得汉人的拥护,激励他们报仇的血性,让他们从消灭满人的过程中看到可以获得的利益。
曾国荃地观点则是既然已经跟满清朝廷决裂。那大明境内的满人便是大明的敌人,所谓斩草要除根,为免留有隐患,这些满人必须统统杀光。
鲍超的意思跟曾国荃基本相当,他三人的理由虽然不尽相同,但对如何如置满人这件事上,却是难得的一致。拥立四大臣之三异口同声,曾皇自然没有办法拒绝。只好授意他们进行商讨,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讨论之后。这份公告最终昭告于天下。
由于《明报》有政府的后台,故其虽然创立较晚,实力与规模却是其他报社所不可比拟地,其分社遍布于徐州、苏州、淮安等江苏要地。使得该报在江苏省销量达到10万之巨,而公告的精神也得以迅速地传遍江苏乡村与城市。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接到了朝廷下达的旨意,要求他们限期完成815公告所指示的内容,于是,一场轰烈烈的“灭满”行动率先在江苏省展开。
太仓县。树湾村。天刚放亮。地主那隆便被大门外地吵闹声惊醒。他将身边熟睡地小妾小芬推醒。不耐烦地命令道:“你去看看。是什么家伙大清早晨地在老子地门外大吵大闹。我看他是活腻了。”
小芬睡眼惺忪地下了床。披上衣服出了卧房。她迷迷糊糊地走到院子里。却见七八个家丁正在用木柱子顶门。外面似乎聚集了好多人。一边没完没好地狂敲着门。一边破口大骂个不停。
“李管家。外边这是闹什么啊。吵死人了?”小芬向正在指挥着家丁们地中年猥琐男大喊。
李管家屁颠屁颠地小跑过来。皱着眉头说道:“四奶奶。可不得了。那些个佃户们都造反啦了。这些穷鬼说是朝廷下了令。要把老爷拉出去批斗。”、
小芬吃惊不小。忙道:“老爷早把辫子也剪了。咱家可是安安生生地忠于新朝廷地。他们这定是胡说八道。”
李管家叹了一声。将手中地那份《明报》递了上去。道:“四奶奶你看看吧。这是朝廷新下地公告。专门是要对付老爷这样地满人地。”
这小芬本是村里的一个农家女子,只因家里欠了那家的高利贷无力偿还,只好将小芬卖给了那隆老爷当四房姨太。那隆老爷特别宠爱小芬,平素闲了就教她读书写字,所以这报纸小芬大概也看得明白,这上面的内容,却是让她越瞧越心惊肉跳。
小芬出来的仓促,上衣的扣子有几个没扣好,白白净净的膀子和脖子露出了不少,就连里边的红肚兜带子也看得清楚。李管家色心即起,那双小眼直勾勾的盯着小芬的裸露处,嘴里不住的暗吞着口水。
“李管家……”小芬一抬头,似乎是注意到了什么,忙把扣子扣紧,李管家没意思的翻了翻白眼。小芬道:“李管家,这……这可怎么办才好,快把这东西给老爷看看呀。”
李管家咧了咧嘴,道:“没用的,老爷是一直猫在家里,不晓得外边的大事,我听说县里连城防军都派下来啦,临乡的几个满人大户都被抄了家,几位老爷全被杀了头,一家老小也被没为官奴了,这回算是轮到咱家了。”
“快开门,老子们是县城防军的,再不开门,老子们就要撞进去了。”外面的叫喊声更加愤怒和响亮。
“快,去抬几根木头来,咱们撞开这满狗的大门。”
“我家有根大木头,跟我去抬。”
外人的叫声令小芬胆战心惊,她这时也顾不得四奶奶的威严,摇着李管家的手道:“李管家,你是当过秀才的人,最有学问了,你快想想办法呀。”
李管家眼珠子转了转,似乎有了法子,但表情却愈加的无奈,叹道:“这事可实在是棘手啊,我看老爷这回是难逃一劫了,至于四奶奶你,虽然你是汉人,但毕竟是老爷的妾室,只怕也逃不过惩罚。我听说那几位被抄了家的满人老爷,家里的女誊运气好点的分给了军老爷当小妾,差点的全被卖到窑子里窑姐去啦。”
给人当小妾是被一个人嫖。当窑姐是给一群人嫖,这其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小芬一想到这些事,顿时吓花容失色,头晕目眩的,当场就要晕将过去。
李管家一把将小芬扶住,轻按着她那柔柔地小蛮腰,心里那个乐呀。便道:“四奶奶你别怕,我虽然救不了老爷。但还是有救四奶奶你的办法的,只要四奶奶你肯听我的话。”
李管家说这最后一句话时,手已经不安份的隔着薄薄的衣衫,放肆的揉摸起小芬的小腰。这个暗示已经再明显不过。
小芬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只要你能救我地命,我什么都听你的。”
李管家喜不自胜,趁着家丁们不注意,在小芬地脸上狠亲了一口,笑道:“我的小心肝。你就放一百个心吧,你跟了我。保管过的日子比现在还滋润。”
李管家说服了小芬,从她口中得到那隆藏钱的地方。将价值近万两地银票、金银财宝、珍珠首饰全部据为己有,先差亲信全部偷偷运走。连同小芬,一同藏到了自己家里。然后又教唆那一帮家丁。将那尚蒙在鼓里的那隆绑了,打开府门,将其献给了正准备撞门的城防军和一百多佃户。
佃户们和柳树湾村的数百村民,将那隆一家押上了村东头的土戏台上,那隆被剥光了衣服,只剩下一条里裤,他的脖子上被挂了三块砖头,这使得他不得不一直保持着低头地姿势面对台下愤怒的村民,他地背上被插了一根牌子,上面写着“通古斯野猪”几个字。
那家的那些男人享受着那隆一样地待遇,只不过背后的牌子上有地写着“满狗”,有的写着“建奴”。女人们所受地待遇要好一些,但也只不过多给了一块遮胸布,那些原本是汉人,却被迫成为那隆妾室的女人们,则被用猪粪涂脏了脸,头发被剔光,背上的牌子上写着“汉奸”、“淫妇”、“贱人”的字样。
“批斗大会现在开始,有冤情的,被这满狗欺负过的乡亲们,都可以上台来揭发,大家不要害怕,有朝廷给咱们汉人撑腰,满狗是永远也翻不了身的。”城防队长拿着纸制的大喇叭向着台下的村民们呼吁。
很快,村民们便争先恐后的跳上台来,大述着冤情。有的说那隆勾结官府强买了他家的十亩好地,有的说那隆强拆他家祖屋,打死他的老母,有的说那隆在他家的田里放水牛,吃了稻草不赔钱还反告他偷那隆的水牛……
村民们确实受了那隆不少的祸害,一个接一个上台述苦,下台之前不忘踢那隆几脚,顺便吐几口口水,骂几句王八蛋。
批斗大会进行了一中午,那隆就在炎炎烈日下被晒了几个时辰,连口水也没有,大会结束之时,人已只剩下半条命。
最后,城防队长向村民们宣布:“根据大明皇帝的圣旨,满狗那隆罪当至死,立即执行死刑,全部家产平分给所有柳家湾村的村民,那家男女老幼,全部充没为奴,本判决立即生效。”
村民一片欢呼,等了好久的刀斧手光着膀子上台,一刀将尿了一地的那隆人头砍落。死刑过后,村民们便一窝蜂的散去,争相去抢那家的家产。
人群散尽后,李管家出现在城防队长的身边,将一叠价值千两的银票塞进了他的手里,笑眯眯道:“一点小意思,多谢军爷行方便,以后军爷有什么事情,小的一定义不容辞。”
城防队长将银票藏进了怀里,笑道:“你小子还真有运,得了大笔家产,还抢了个水灵灵的美人,艳服不浅呐。行,赶明去县里,老子请你喝酒了。”
“是是,下次小的一定进县里去拜谢军爷。”李管家忙不迭的赔笑。
城防队长不再理他,召呼手下兄弟将那隆的那些老小押解回县,土戏台很快恢复了平静,只剩下台上的那具尸体和那颗人头,鲜血缓缓淌落,直至干涸。
第一百五十三章 强国之本
轰轰烈烈的“灭满”运动从江苏蔓延开来,大明帝国控制下的数十万满人都将接受新生帝国的审判,数以万计的带罪之徒被处以极罚,数不清的满人男丁女丁被充没为奴。
朝廷很快从这一场运动中看到了利益,于是,在曾纪泽的提议下,朝廷迅速下了新的修正公告,规定凡没收之满人家产,将有十分之一被上交官府,以充实国库,整个帝国将从中获得百万两白银的收入。
曾纪泽敏锐的目光使他看出了更大的利益,于是他在他的江苏新设了一个“劳工输出司”,统一清点规划充没为官奴的满人,并与欧洲允许蓄奴的国家合作,将所充没的满奴像非洲黑人奴隶一样卖向国外,以换取大笔的银元现金。
同时曾纪泽规定,卖出满人奴隶所得之钱,将直接划拨给江苏省教育司,作为固定的教育基金,以为他下一步的教育改革做准备。
清洗运动愈演愈烈,各地从对满人较为公正的审判,变成了一场残酷的清洗,但凡满人,几乎都逃脱不了家破人亡,子弟为奴,妻女为婢的下场。
满人所遭受的残酷报复,使得容闳等一部分官员产生了怜悯,他们认为朝廷对满人的处置太过严酷,尤其是曾纪泽所进行的奴隶买卖,同样是十分的不人道,有违于文明国家的精神。
为此,容闳还特意写了一封劝谏信,请求曾纪泽重新考虑他的政策。使之不至于演变成一场野蛮的种族清洗。
曾纪泽对现代地56个民族之一的满族没什么反感,但对这些一百多年前的满清寄生虫却充满了厌恶。
不杀光他们,不足以平数百年来汉人所遭受之苦难。
他们将傲然屹立于世界的华夏沦落为任人欺凌的弱者,他们摧毁华夏灿烂的文化,他们扼杀华夏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束缚华夏开宽的心胸,他们如寄生虫一样,爬满了伤痕累累地华夏大地。即使在她已经饱经折磨,奄奄一息之时,仍不停止贪婪的吸食她的鲜血。
如果说对于人类,可以有同情心。可以宽恕,但对于寄生虫,对它们的仁慈,便是对自己地残忍。
曾纪泽并没有直接回应容闳地劝谏。而是以真名地形式。在《明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满清七大罪”地署名文章。以此来向世人解释大明清洗满人地原因。
文中指出:
满清乃胡虏。自入关以来。就从未将汉人当作同胞。而是当成自己地猎物与剥削对象。对汉人实行残酷地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和欺压政策。他们对包括汉人在内地各族人民进行残酷地剥削。对人民地反抗残酷镇压。根本不考虑汉人地幸福。
满清从来不把中国当成家园。也不愿与汉人一起建立家园。他们将中国视为他们掠夺地场所。所以他们根本不会费心思去保护汉人。而是随时准备与任何列强国家一起瓜分中国。一起剥削欺压汉人。他们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将中国从明时代地世界首富。变成眼看就要亡于列强之手地殖民。。人民眼看就要沦落成为像非洲黑奴和北美被灭绝地印第安人地悲惨命运。
满清不仅自己作为剥削汉人地寄生虫。还勾结蒙古贵族共同剥削汉人。他们任意挥霍搜刮来地汉人财富。他们劳民伤财。修建运河把南方汉人生产地财富运关到满蒙地区。供他们享受。他们对中华文明发展没有任何贡献。
满清残酷统治逼出无数次起义。不但造成无数百姓丧生于内战。还浪费无数地财富。而他们自己却大造园林。肆意挥霍。输掉一次又一次地对外战争。签无数条约。失去无数领土和资源。使汉人生活更加地贫困。
满清大搞文字狱,借编四库全书,大烧华夏宝中的文化书籍,把几千年汉人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化为灰烬。多少汉人祖先用鲜血积累起的宝贵经验,从此不能再为后代所知,后代们不得不重新走先人走过的弯路。
满清制造民族隔阂,将本族全族迁往汉地,却又不允许汉人迁往边疆省份,造成丢失大片国土。
满清之罪责,可谓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若是以德报怨,那将何以报德?故,必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满清不灭,无以慰祖先在天之灵,满清不灭,无以重铸汉人血魂,满清不灭,无以伸天地好还之理,满清不灭,无以复汉人必报之仇。
不知当年满清入关,毫无人性的屠杀汉人之时,是否会为子孙考虑,而刀下留情。
事实证明,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血债,不是自己还,便是后代来还
曾纪泽的“满清七大罪”一出,无疑是给那些所谓的同情人士以当头棒喝,使他们清醒的认识到,如果再为罪行累累的满人辩护,那便是与天下汉人为敌,与天下被满清残害的民族为敌,与世间公理为敌。
“七大罪”的广泛宣传,很快抚平了省内的质疑情绪,而“七大罪”之论也迅速的传播到各省,甚至是南京朝廷的曾皇手中。为了给大明目前对满人所采取的极端措施一个合理的解释,曾皇特批示,将“七大罪”以朝廷圣令的名义在大明境内广为张贴。并派人偷入满清境内,四处张贴,以激励尚在满清统治下的汉人愤起反抗。
随着满奴输入政策的进行,江苏政府教育司所得的教育基金迅速增长,曾纪泽见资金已基本到位。便立即开始了他的教育改革。通过与容闳、冯桂芬等教育人士地商议,曾纪泽初步拟定了江苏教育的大方针,为以“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的名字,在《明报》以刊登了整个改革的方案。
一、颁布《义务教育法》,以小学堂为基础,努力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
江苏政府将以《义务教育法》为指导思想。将集中力量发展小学教育为首要任务。省政府将全省划分为六个大学区,每个在学区设1所大学,辖中学40所,每一中学区又分为300个小学区。每区满600人即设小学一所。
普及小学教育的原则是: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为了保证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教育法将采取强制性义务教育,利用一切可利用之条件,办幼儿小学、贫民小学、女子小学及残障人小学等不同形式的小学。
在教育内容上。将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