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侦察兵-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家嫂嫂尴尬一笑,放开了这两名小男孩。
这两个小家伙大点的一个叫做刘伏,是刘勇的幼子,小点的那个叫做刘锦,是刘武的幼子。这两个小家伙生性活泼跳脱,就像个猴儿一般,几次到张允文这里,便是里里外外的捣蛋,让人头疼不已。一次甚至要带着张琰去爬树。多亏蕊儿眼疾手快,看到了他们的动作,将张琰薄了下来。从此,整个张家上下,皆是视这二人如大敌。
除了这两名幼子,刘氏兄弟还各有子女数名,年纪大的有十四五岁,刘家兄弟已经在开始为他们张罗婚嫁了。小的就是面前的这两人。
此次军事改革,刘氏兄弟二人所在的折冲府将划为募兵,编为关中军序列。军改诏令下达之后,这二人还来找过张允文,详细的询问了一下情况。张允文当即严肃的问这二人是否愿意继续从军,并且说了这募兵的要求,一直呆在军营之中,直到六十岁退役。二人当即沉默下来。后来,终于咬咬牙,同意继续留在军中。
张允文点点头,思忖着在北衙里边能给这二人谋个轻松一点的职位。
这时候,只听见屋内传来一声痛苦的呼叫之声,众人的心弦顿时绷了起来。就连那嘻嘻哈哈围着张琰玩闹的刘伏刘锦也是停了下来,看着屋子的方向,侧着脑袋,半天之后才道:“这,这不是柔婶婶的声音么?她在干什么啊?”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哭笑不得,刘家嫂嫂当即又好笑又好气的一巴掌拍在二人头上。
经过这二人一闹,众人心头的紧张情绪倒是消减不少。
抚顺郡王笑道:“允文啊,你说此胎柔儿是生男好还是生女好啊?”
张允文搓搓手,望着那间传来支柔呼声的房间:“呃,生男生女都一样!反正我是不在乎的!”
这时孙思邈却笑道:“昨日老道观二夫人腹部,见其尖尖如鸡子,便断定此胎定为男婴。待会儿等尊夫人生了之后便可以看出来了!”
一听这话,抚顺郡王顿时一脸喜色。一旁抓住张琰小手的李宇也不由面露笑容。
就这样,在支柔一阵阵痛苦的呼声之中,时间慢慢的过去。
终于,一声悠长而嘶哑的呻吟声过后,一个洪亮的婴儿哭泣之声响彻在后院之中。
一听得这个声音,众人齐齐望向支柔的房间。
那刘伏一听见婴孩的哭声,顿时说道:“咦,怎有有小婴孩的哭声?刚才怎么没有?”
刘锦接口道:“呃,肯定是刚才睡着了,现在才醒过来!”
片刻之后,只见支柔房间门扉打开,张允文当先进入其中。
“恭喜老爷,二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位稳婆见众人进来,便迎上去对张允文道。
张允文心情大好,当下开口道:“各位辛苦了,等事情一了,到梅香处支取赏钱就是!”说着来到床边,看着满脸疲惫的支柔。
一旁的稳婆小心的将已经洗好的婴儿用轻柔的丝布包好,递了过来。张允文抱起正哇哇大哭的婴儿,慢慢的放在了支柔面前。
仿佛是感到了一股亲近的气息,这婴儿竟然慢慢的止住了哭声,一双漆黑的眼睛望着支柔,口中发出“呜呜”的声响来。
支柔费力的伸出一只手来,抚摸了一下婴儿的脸颊,一双疲倦的眼睛霎时间暗淡下来:“相公,让宇妹妹把孩儿抱走吧!”
张允文一怔,顿时想起支柔好像和李宇说过,这生出的孩儿过继给李宇,当下转过头望着李宇。
李宇洁白的牙齿咬着下唇,看着张允文手中的婴孩,却是犹豫起来。刚才的那幕她当然看见了,支柔与这孩儿之间的浓浓的,割舍不断的情感令她感到有些为难。
这个时候,支柔惨白的脸上却是露出一个笑容来,只听她用微微沙哑的声音道:“宇妹妹,当初姐姐可是说好了,这孩子过继于你,你还在犹豫什么,赶快过来抱走啊!”
李宇看了张允文一眼,只见后者低着头,平静的看着婴孩的面庞,顿时走上前去,伸出手慢慢的将这婴孩抱了起来。
此时,婴孩已经闭上双眼,静静的睡着了,李宇抱着他的时候,他只是微微动了动嘴唇,并未醒过来。
李宇再看了看床上的支柔,一顿脚,转身出了这大门。
两名稳婆急忙跟上。剩下一人则是在这里照顾支柔。
张允文轻叹了口气:“唉,柔儿,你这又是何必呢!”
支柔却是摇摇头:“相公,宇妹妹没有子嗣,你不在的时候,定然十分孤单,有了这个孩儿,也要好过些!再说了,妾身过继这个孩儿给宇妹妹,对我可是只有好处啊!”
张允文一想,顿时明白支柔的话。支柔将这孩儿过继给李宇,以李宇的性格,定然会对支柔感到歉疚,并在其他的地方补偿支柔。而长孙皇后知道支柔这般举动之后,也会对其另眼相看,就算是自己,也会好好的安慰支柔而宠爱于他。果真如支柔所说的一般,对她只有好处。
可是,张允文依然看见了支柔说这话时,嘴角泛起的苦笑。恐怕天下没那个当娘的心甘情愿以自己的骨肉换取这些好处,想想当这孩子成年之后,对着支柔喊道“二娘”,那种感觉该是如何的心酸。
轻轻的安乐一口气,紧紧握住支柔的手,张允文默默不语。
一旁的人见此情景,自觉的退出了房间。
抚顺郡王看着支柔,也是轻叹一声,在王妃的拉扯之下,出了房间。
张允文喜得贵子的消息很快就在长安城内传播开来。一时间,张允文府邸门庭若市。最先闻风而来的,是那些调查院的官员,由林然开始,在孩子出生不到半个时辰内,便有一份份礼单接踵而至。
接着便是武将系统和与张允文交好的文官,最后是朝中的文官送来了一份份贺礼。
到第三天的时候,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赏赐也下来了。他们二人各赏赐了一份,从这些赏赐的东西之中,便可以看出这二人的态度。李世民多是赏给婴孩的,而长孙氏则多是赏给支柔的。
正当张允文满是笑意的清点着礼物的时候,一名仆役进来向张允文道:“老爷,外面来了个人,递上了一份礼单之后,便跑了,小的也没问清楚这是谁家送来的!”
张允文接过这礼单一看,只见上面除了罗列出一长串礼物之外,在落款处却是写着一排细细的小楷:“闻允文喜得贵子,实在可喜可贺,老夫备上薄礼一份,聊表心意,敬望笑纳!另,荷花并蒂,鸳鸯交颈,允文切莫忘记良人!王屈敬上!”
一看这落款,张允文心头不由笑了一笑,这王老爷子还真是的,竟然以这种方式提醒我该娶王妍了。看来王家在栎阳这边的事情已经完了。王家算是在栎阳扎下根来
正文 第三百一十六章 南北衙
更新时间:2010…9…14 10:10:16 本章字数:3523
张允文让人将这礼单送到后院的李宇处。有些事情他还是要向李宇说明的,毕竟李宇乃是自己的发妻,乃是这张家的大妇。
此刻的李宇正处在手忙脚乱之中,那婴孩在李宇怀中不停的哇哇大哭着,嫩嫩的四肢乱舞乱蹬,让李宇一会儿给婴孩盖上丝布,一会儿又哄着那婴孩。见到丫鬟送来的礼单,粗粗看了一眼,便道:“这个东西有什么看头!”便要让人给拿开,忽然觉得又有些不对,再次说道,“慢着,让我再看看!”
待目光扫到礼单落款处,李宇顿时恍然。原来有人在催促张允文赶快成亲了。想起王妍的那艳丽的面孔,李宇心头不由微微有些发酸。这时候,怀中的婴孩再一次放声大哭起来,李宇赶忙轻轻拍着婴孩的背部,,细声哄着。
“你去回老爷,就说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有些事迟早是要做的!”待婴孩的哭闹声渐渐小了下来,李宇对着那丫鬟说道。
丫鬟记下,行了一礼,便退出了房间。
李宇看着怀中孩子可爱的脸颊,不由轻声叹了口气。
听了李宇的回答,张允文知道此事已成,然而剩下的事情便是需要李世民的同意。当初他可曾许诺当众赐婚的,可如今正值军制改革时期,李世民会管自己的这事么?
心头虽然有些忐忑,但张允文还是来到太极宫中,准备向李世民直言此事。
然而来到太极宫中,却见一众武将尽皆在此,表情严肃。见到张允文进来,那程咬金当场便笑道:“呵呵,你小子是飞过来的吧!陛下派去唤你过来的内侍刚刚出去还不到半刻钟,你小子就来了!”
张允文心头顿时笑道:“呵,那可巧了!”
又等了片刻,只见李道宗、尉迟恭等人竟然也出现在了大殿之中。这些人本是一方都督,在外做官,想不到今日也来到大殿之中。
“嘿嘿,允文,听说你小子的儿子生下来有八斤三两重,是不是真的啊?什么时候请我们喝酒啊!”程咬金笑嘻嘻的说道。
此言一出,那些立在四周的武将也纷纷起哄。
“八斤三两重?”张允文不由一脸愕然,“这,这是谁说的?”
“全长安都传遍了,说是汝南公主殿下为你生了个儿子,重有八斤!嘿嘿,允文啊,你总算是后继有人了!”
听到这话,张允文顿时沉默不言。这种风声定然是长孙皇后令人传出去的,也不知汝南和支柔听见这风声之后,又该做何想法!
正沉吟间,忽觉肩上一重,一只大手落在肩上,却是尉迟恭正拍着自己的肩膀:“允文啊,你喜得贵子,竟然也不通知为师一声,昨日为师入城的时候,这才知道你得了一子!”
张允文急忙告罪道:“呵呵,师父见谅,小子还以为你坐镇相州,便派了一人正往相州送信而去,想不到师父先一步回来了!”
“是啊,回来了!”尉迟恭叹气道,“老夫不会再出去了,剩下的日子便在长安安享晚年吧!哦,对了听说你和李大将军他们捣鼓出一个军改,虽然具体的老夫还没看过,但是允文你要记住啊,凡事须得符合实际,要一步一步的踏在地上飞得太高,摔得厉害啊!”
“允文受教了!”张允文躬身拜道。
尉迟恭点点头,不再说什么。
这时候,李世民步入大殿之中。
众人顿时拜道:“臣参见陛下!”
目光扫了一下下面的人群,朗声道:“诸位爱卿辛苦了,不必多礼,起来吧!”
待众人起来之后,李世民笑道:“尉迟卿家,道宗,你等远道而来,风尘仆仆,朕没让你们歇息便将你们叫来了。还有允文,得子不久,恐怕正在家中怡妻弄子吧,被朕叫来,还真是对不住你啊!”
张允文和众人连忙道:“陛下哪儿的话,为陛下分忧,实乃我等分内之事,何敢托辞啊!”
李世民笑了一下,接着严肃的说道:“今日找卿等前来,便是为这军改之事。如今军改已进行一个多月,一切顺利,兵员之事,已招募过半。十万禁军三十万边军已经招募了三十多万人。为此,国库支出近五十万贯,恐怕日后将会更甚。如今剩余之事,便是构架领导这三十多万人的衙门机构!”
说道这里,李世民目光扫过殿中众人,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戎马的时候,坐镇帅台,遣兵点将。
“朕将于北衙设立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四军,每军编制,参照十二卫而设。南衙十二卫,领三十万大军,其中左右卫为诸位之首,领三万兵马,余者十军均分之。左卫领左右骁卫、左右威卫、左金吾卫领军,右卫领左右武卫、左右领军卫、右金吾卫加之北衙禁军四军轮流戍边与卫戍关中。”
听到李世民这般说,张允文也不由一怔,当初他的建议可是让禁军坐守关中,想不到李世民竟会将这些禁军送去戍边。
仿佛是看穿了张允文的心思,李世民目光朝着张允文的方向道:“禁军若是久驻关中,为繁华所迷,其战力定会衰落,不若一起戍守边境,反倒能保持战力!故朕方作此决定!现在朕来宣布初步的人事任命,嗯,若是爱卿有何意见或是难以担当之由,可在待会儿说出来,朕可酌情考虑!”
说完便示意一旁的内侍开始念诵。
那名内侍顿时拿出一份文书来,开始用尖利的声音念诵着一条条任命方案。
北衙之中,左羽林军由李道宗担任大将军,右羽林军由尉迟恭担任大将军,左龙武军由李道玄担任大将军,右龙武军则是由程咬金接手。至于南衙诸卫,则是没多大变化,依旧是由原来那些大将军担任的,像什么侯君集任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任左威卫大将军,张亮任左骁卫大将军等。但是,有几个新面孔还是出现了,如阿史那社尔任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任右领军卫大将军,阿史那思摩任左领军卫大将军。
这结果一出来,便有数人提出不同意见。尉迟恭当先说道:“启禀陛下,老臣年事已高,此次回京,便是想辞去官职,颐养天年,请容老臣归退!”
李世民却道:“朕知晓明公辛苦,羽林军乃是皇城卫军,非得如明公这般劳苦功高之人方能胜任。呵呵,至于这军中之事,明公大可交由属下去做。况且羽林军中,公务亦是不多啊!”
听得李世民这般说,尉迟恭只好不言。
接着那阿史那社尔又道:“外臣乃是新降之将,今寸功未立,便领左卫大军,实在惶恐不安啦!”
这阿史那社尔是今年正月带兵归附大唐的,说是寸功未立,也倒是实话。
然而李世民笑了一声:“谁说你是寸功未立?当初归附大唐之时,领部族五万之众来投,岂非天大功劳?”
阿史那社尔倒是不好意思的一笑:“这不是先授了左骑卫了么?”
李世民哈哈一笑:“你倒是实诚!可是你阿史那社尔纵横西域,也成自立可汗,论及领军野战,在众将之中也算是位列前茅,若不是与薛延陀实力悬殊,又岂会败北?朕意已决,勿要多言!”
阿史那社尔当即不语。
这阿史那社尔也倒是个人物,他乃是突厥处罗可汗次子,十一岁时,便以智勇闻名于本部,因此拜拓设(部落首领),在漠北建起牙旗。贞观元年的时候,突厥颉利可汗征讨反叛的薛延陀、回纥之时,阿史那社尔被夷男击败。贞观二年,阿史那社尔率众西走,依附可汗浮图,发展势力,以图自立。贞观四年,李世民灭**厥。而此时西突厥内部混战不休,咄陆可汗兄弟相互争位。阿史那社尔乘机前去诈降,然后引兵突然攻打西突厥,攻取近半国土,拥十万余众,自称都布可汗。势力壮大之后,他便思忖着向薛延陀报仇,便领五万大军攻击薛延陀,激战百日,终是败北。逃亡高昌,又恐西突厥夹攻,便于贞观九年率众东行,归附大唐。
而其余将领,也没有对其任左卫大将军表示异议。
除了尉迟恭与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也提出异议。他认为自己领右领军卫大将军也是不当,自己太过年轻,难当此重任。
李世民却是笑道:“契苾啊,灭吐谷浑一战之中,你在最后时刻力主追击,甚至想要抛开薛氏兄弟和张允文,自领军入碛,终才灭了那慕容伏允。如此功劳怎不能领大将军一职?”
到最后,契苾何力终于还是接受了这一任命。
于是,这南北衙诸军人选便确定了下来。观这诸军大将军人选,光是草原人便有五人: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思摩、契苾何力、执失思力、阿史那忠。这让张允文不得不感叹大唐的包容力,对于这些曾经的敌人,竟然能如此豁达的给予高官显位,手握重兵,这种气魄实在是让人佩服不已。
然而在感叹之余,张允文忽然发现一个问题,这些人之中好像没有自己的名字。按理来说,他张允文立下过如此大功,且此次军改方案乃是一手缔造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到现在连个大将军都没捞着?
正疑惑间,李世民又道:“最后,朕来说说这宪兵之事。当初听了允文之言,这宪兵专管违纪之军队,乃是专用于募兵,就如军中御史台一般,且有随时随地拘人问讯之权。其权力不可谓不大。朕思忖良久,决定集屯营兵、侦察营二者为宪兵营。其职责有三,一为辅助战斗,二为监管军纪,三为戍守皇城。此营设将军一名,中郎将四名其余编制参照诸卫,今定编制万人,由张允文领将军一职!”
此项措施一出,张允文不由一怔,望着李世民,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七章 宪兵
更新时间:2010…9…14 10:10:28 本章字数:3404
所谓的宪兵,其含义为“军事警察”,其职责并非与敌作战,而是维系军纪、处理军队中的各种刑事事件、戍守首都、防卫重要军事处所及政府机关,押送军事物资,审讯战俘等诸事。
当然,这是后世之中关于宪兵职责的解释。在张允文看来,宪兵也当是如此。
可是如今李世民为宪兵定义的三种职能,却是有一个辅助战斗,想必是因为侦察营的关系。李世民也许想让这宪兵在在为大军做侦察指引的时候,还负责监督大军军纪情况。
若是在加上特种作战这项任务,那整个宪兵营在作战时便会有三样任务了。这对于张允文来说,这些任务似乎有些繁杂了,会妨碍侦察兵们很好的去执行侦察任务。这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所以,张允文上前一步,俯身拜道:“陛下,臣以为,宪兵营职责过大,请削去其中辅助战斗一职。宪兵所司,非与敌战斗,乃是专管军中风纪,守卫皇城等职责,若是责权过大,一旦骄纵,如何收场!”
听了张允文的话李世民反倒是笑了一下:“允文啊,难道你连这个把握都没有?”
“呃,把握倒是有,可是微臣担心,一旦……”
“好了!”张允文的话尚未说完,便被李世民打断,“此事容后再议,暂且先处理南北衙之事!”
张允文顿时不再说话,却是有些疑惑的看着李世民。
待这边南北衙之事处理完毕,李世民便向众人道:“呵呵,众卿家,明日这任命之事朕便会在朝堂之上宣布,届时各位爱卿做好准备就任啊!”
众人顿时抱拳道:“喏!”
眼见着事情已经处理完毕,张允文却是磨磨蹭蹭的站着不走,那尉迟恭看了张允文一眼,便当先离开。
“允文啊,你留下来,可是有话对朕说?”李世民看着殿中对张允文笑道。
张允文抱拳道:“正是刚才关于宪兵营之事!”
李世民闻言,笑容顿时有些淡了,看着张允文,说道:“允文啊,你跟我走走!“说着,便迈开步子,慢慢往外走去。
张允文见状,连忙跟上。
一路上,李世民没有开口说话,只是默默的行走在曲曲折折的回廊之上。张允文见李世民如此也不好开口。二人就这样沉默的走着。
一直到了一处花园,李世民终于开口道:“唔,允文啊,你刚才说有话要对朕讲么?,现在怎的不说了?”
张允文顿时大汗,原来李世民在等着自己说话呢!当下说道:“微臣还是以为这宪兵营之事需要斟酌一下!”
李世民笑道:“我知允文之意,允文是害怕这支组建的宪兵营权力过大,从而惹起重重弊端是不是?”
张允文点点头:“宪兵用于作战,便与普通士兵无疑,然而他们还可以随时随地逮捕军中士卒官吏,此等权力若是不加约束,后果叵测啊!”
李世民却道:“朕知道这一点,然而朕的意思是留在这宪兵营屯于北门,若朕有所需,也可以驱策之!”
张允文心头一凛,李世民的意思是想让这支部队作为其私兵,这才给予它这般大的权力。
李世民转过头,望着满园郁郁青青的草木,口中说道:“这屯营兵自当年太上皇晋阳起兵,便一直跟随太上皇与朕。其间,历经大小战役无数,损失惨重,待四海升平之时,不足三万人。太上皇赐予其名,曰‘元戎禁军’,到朕即位之后,便改其为屯营兵,军中父子相承至今。可以说,这支屯营兵乃是最为忠于我李唐皇室之军。而侦察营,朕于武德四年于洛阳组建,由你,张允文一手带领其成长至今,其战功累累,装备之精良,人员之优秀,堪称是诸军之冠。这支军队一直由你掌管着,朕倒是放心!”
说道这里,李世民停了下来,目光盯着张允文。
张允文下意识的想躲闪这目光,然而却是感觉怎么也躲不掉。
“朕之所以进行军改,除了允文你所说的这土地兼并,府兵兵员将在百年之后枯竭这个问题之外,还有就是朕想组建一支精锐之军,以供驱策。恰巧允文便提出了这宪兵营的建议,朕便将屯营兵与侦察营合为一处,组建了这宪兵营!允文认为的不妥,在朕看来,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李世民终于缓缓的说出这番话来。
张允文看着李世民的脸色,心头却是沉吟良久,方才说道:“陛下,若是陛下欲组建卫军,以屯营兵即可,何故在搭上侦察营?若是陛下觉得这屯营兵战力不足侦察营,大可按照侦察营的训练方式来进行训练,终会弥补这等不足!侦察营发挥作用之地,乃是在战场之上,并不是在这皇城之中啊!”
听了这话,李世民脸色顿时有些难看起来:“那依你看来,朕欲组建这精锐之军,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