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孝恪沉思片刻,点点头,也答应了下来。
    最后,这焉耆立栗婆准从父兄薛婆阿那支为王,依旧为大唐属国。
    面对这种结果,屈利啜也没有什么好说了,只是不自然的笑了笑,罢兵而去。
    随后,郭孝恪也返回了西州。同时派出士卒,押送前焉耆王突骑支等人前往长安。
    当李世民听说了此事之后,不由发出一阵大笑声。这郭孝恪在西域所作所为,确实大大的长了大唐的脸。经过这一战,李世民可以预料到,至少在他从高丽返回长安之前,这西域都会风平浪静的。
    而朝中那些原本心头有异议的官员,在经过这一战之后,心头的异议也倒是消减了不少。
    在接见了焉耆王,并狠狠的斥责了他一顿之后,李世民下令将这焉耆王关进驿馆之中。
    处理了这些事,剩下的便应该是出征高句丽了。
    而此时,已经是四月初了。
    李世民下令,令营州都督张俭先领兵试探进攻,摸清高句丽战力虚实。同时令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总管,泸州都督左难当为副,领大唐水军三万人,从莱州渡海趋平壤。又令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为副,领兵八万,直趋辽东。两路大军合势并进。
    在这一系列命令发出之后,李世民便要领着剩下的大军,取道洛阳,直上幽州,与诸将回合。
    于是,原本集结在长安附近的大军一支支的离开了长安,往东行军而去。命令虽然极多,但是整个行动都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没有出现丝毫混乱。
    临行之前,无论是李宇还是支柔王妍,皆是拿着水汪汪的眼睛瞧着张允文,直看得张允文心里发毛。
    “呵呵,诸位爱妻,相公我不过是去打仗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想当初,你们相公可是一刀一枪从箭雨之中过来的,一个小小的高句丽,还难不住我!”张允文出言安慰道。
    听到张允文的安慰,李宇三人反而更是难过,眼中泪水盈盈,泫然欲泣。
    唉,自己还是见不惯这离别啊!张允文心头轻叹一口气,手忙脚乱的安慰起几人来。费了大半天时间,终于将三人哄得不那么难过了。
    在一声声脆生生的“爹爹”的呼唤声中,张允文有些不舍的离了家。
    就在长安因为大军出征而显得有些混乱的时候,十多名手里拿着松州府开具的路引,自称是行脚商人的人从不同的城门进入长安城中。
    正文 第四百一十四章 齐聚幽州
     更新时间:2010…10…1 22:50:46 本章字数:4280
    张允文如今挂着右龙武军将军的称号,然而,当他准备去找李道玄时,却被后者告知,陛下已经知会下来,你的任务,另有安排。张允文一听,不由愣在当场。
    后来到李世民处询问才得知,原来李世民是要将张允文如今管辖的那些部门编制调拨给他。主要是炮兵、宪兵和侦察营新兵。至于那军事学院的学生,则是分配到各支部队之中,用张允文的话来说,叫做“实习”。
    当张允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心头微微一怔。不过他乃是军人心性,服从命令的性子深入骨髓之中。当下便领命。
    那侦察营新兵训练营中,如今共有一千三百多名新兵。说是新兵,其实是指他们没有结束两年的新兵训练,若论起实力来,比起那些募兵亦是不差。他们本身便是从募兵之中选拔出的精锐。
    这隶属于北衙的新兵训练营,采取的是封闭式训练方式。每两年招收一批人。等两年训练,完全达到合格标准,被分配到南北衙各个卫所之后,才开始招收下一批新兵。
    这样源源不断的为南北衙诸卫大军输送优秀的特种侦察兵,也让那些大将军们十分满意。
    本来今年九月的时候,这些侦察兵便可以走出训练营,加入到南北衙各卫中去,谁料今年要征伐高丽,所以也就跟着一起去了。用战争检验平时训练的成绩,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张允文甚至计划着在南北衙各卫建立各自建立侦察大队,就像后世的军中一样。不过这种想法却仅仅停留在脑海中,还没有付诸实践。
    出发当日,张允文将三部兵马集合起来,跟着李世民的大军一路往洛阳而去。
    三部兵马之中,宪兵人数最多,足足有五千多人,这还是分出了一部分在张亮的水军和李绩的辽东大军之中后剩下的。其次便是炮兵。此次出发的炮兵,占据了大唐炮兵总数的三分之二,剩余的要么分布在边境之地,要么就是留守长安。但这里足足有四百多门迫击炮和一百五十多门火炮。其中,迫击炮两人一门,大型火炮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先制造出来的天威大将军炮,这是四人负责一门,足足有一百零三门。另一种便是最新铸造的大口径火炮,按照后世的毫米计算,口径足足有一百八十毫米,比起原来天威大将军炮的不到一百毫米的口径打了不少。这个需要六个人负责一门,足足有五十一门。人数最少的便是侦察营的侦察兵了。
    李世民穿戴着一身明晃晃的金色明光甲,那甲片擦得明亮之极,几乎可以用来当镜子用,反射着太阳光芒,显得分外的刺眼。
    张允文和那些将军皆曾经规劝过李世民,让他别穿这般耀眼的衣甲,免得遭到敌军弓手的射杀。那李世民却是连连摆手道:“此处乃是我大唐地界,朕身为一国之君,当然得作为表率,让这千千万万的士卒知道,朕此刻身在军中,与他们同在!呃,至于到了前线,那时再换衣甲也不迟!”
    听了李世民这话,众人只好不再劝李世民了。
    大军一路浩浩荡荡,沿着官道上行军。李世民下令不得扰民,所以每当夜晚降临之时,大军都是在野外搭起营寨,安顿下来。
    大军行进之时,每到一处,便见当地官员带着士绅名流在野地箪食壶浆,静静候着李世民的到来。开始的时候,李世民还乐意接见这些民众,但是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在路旁恭候李世民的到来,使得李世民不胜其烦,直接让长孙无忌等人出来接待。
    对于那些官员和当地士绅而言,见不到李世民,见见长孙无忌等人也行。
    当大军行进到河北道沧州地界的时候,只见官道两边齐刷刷的跪着两排白首皓发的老者与老妇。见到这种情况,那行军的士卒不由止住脚步。这些老人之中,走出来两名年纪微微颤颤的老人来,拦住大军,请求见李世民一眼。
    当李世民听说这个情况时,立刻现身,会见这些老人。
    这些老人手中皆是提着陶罐篮子,里面装有馒头大饼果蔬之类的食物。
    领头的老人见到李世民,当即俯身拜倒。李世民见状,不敢受这些老人的一拜,当下将他们扶起,询问何事。那老者恭敬的问道:“敢问陛下这是要兴兵讨伐高丽?”
    李世民用力的点点头:“正是如此!朕绸缪已久,今领大军二十万,讨伐高丽,定当一战灭国!”
    老者抬起浑浊的眼睛,望了一下李世民身后整齐的军队,口中喃喃道:“这些儿郎们可比大业年间征高丽时的儿郎们要彪悍得多啊!可惜啊,老头子的儿子早已经埋骨辽东了!”说着,老者转身一指那些路旁的老人,“陛下,老头子和这些老家伙在大业年间,都将自己的儿子送去了辽东。整个沧州能上战场的男丁都上去了,就连女人和老人也承担起运送军粮的任务。可是没过多久就传来消息,说是辽东大败,几十万人全部埋骨他乡!可怜啊,我那不到二十岁的儿子,就这样战死在了辽东!如今陛下想要再行征讨高丽,老头子见这兵马可比大业那时候要整肃得多!还望陛下瞧在我们这些半只脚入土的老头子份上,若是遇见尸骨,还望带回汉地来!”
    说道后面,这老者的声音渐渐哽咽起来。
    李世民闻言,心头亦是激荡不已。按下心头激动,他爬上一辆马车,对着周围的士卒和老人喊道:“前隋不义,起师百万,三征高丽,致使我汉家男儿尽化作皑皑白骨,葬身他乡。山东之地,为之一空。此仇此恨,何敢忘记?今日,我李世民兴精锐之师,再讨高丽,便是要移高丽之国祚,以为我百万汉家儿郎报仇雪恨!众位将士,可曾愿与朕一通奋战?”
    “愿意——”中士卒顿时发出一阵震天的呐喊声。
    于是,这讨伐高丽,又多了一条理由。
    大军行军,这伙食可不像宫里面那般整日美酒佳肴,用餐之时,还有歌舞助兴。普通的士卒一般是吃着麦饭大饼之类的食物,和着菜汤、一两片肉干吃下去。隔上几日,也可以吃上一顿鲜肉。而那些将军的食物则要好得多,至少每天都有肉吃,偶尔还能吃上庖厨烹制的菜肴,算是不错了。而李世民的待遇最好,几乎天天可以吃上庖厨烹制的菜肴。虽是如此,军中亦有明令规定,不得饮酒。
    从四月初一直到五月,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大军终于到达了幽州。
    此时的幽州城外,李绩的八万大军已经驻扎于此,等待着李世民的到来。
    当李世民领着大军出现在幽州的时候,李绩也领着轻骑前来迎接,同时还送上了一份关于张俭的战报。
    战报上详细的记述了张俭的试探性进攻。
    张俭领两万精兵与契丹、突厥诸部仆从军共三万人,出营州,直逼辽水。此时乃是初夏,上游雨水不歇,江水暴溢,根本没有办法渡河。隔着辽水,对面的高句丽士卒见唐军无法渡河,尽皆嬉笑成一团。
    面对这种情形,张俭只好再辽水边上安营扎寨。
    等了三日,那滔滔江水终于退去。
    张俭正要命令士卒渡河,却见辽水对面,高丽骑兵沿着辽水上下游不停逡巡,大量的弓弩手出现在对岸。粗粗一估计,对面至少集结了两万人。当然,这还只是暴露在张俭视线之下的高丽军数量。
    张俭不敢冒险,佯装撤退,却留下近百名侦察兵在此守候,时刻观察情况,防止高丽军发动袭击。同时派出精骑沿辽水上下游搜索,看能不能寻一处良好的渡河位置。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留在河岸边监视对面高丽军的那些侦察兵一个个都不是什么老实的家伙,有几个甚至还是张允文当初教出来的第一批侦察兵,这些侦察兵们除了留下两个与张俭保持之外,其余尽皆凫水过辽河,悄悄的潜到了对岸。
    据说那两个留下来的家伙是与众人划拳是输了,这才不甘心的留在这里。
    那些潜到辽水对岸的侦察兵昼伏夜出,将沿着辽水向东扩展侦察范围,记录下沿途地形地貌,花了七天时间,竟然将辽水以东,北到辽城,南到安市州这个范围内的敌情侦察得一清二楚。
    然而,当他们准备返回辽水西面的时候,却悲哀的发现,河水又涨了。侦察兵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在这水流湍急,回旋激荡的辽水中游过去。
    于是,他们只好潜伏下来,一边观察着辽水的情况,一边观察着高丽军的动向。这一观察,还真让他们看出东西来。
    正文 第四百一十五章 辽水横路
     更新时间:2010…10…1 22:51:01 本章字数:3844
    一日,这些侦察兵正披着伪装网躲在一棵树上,遥遥注视着高丽军军营的动向。忽然,他们发现一批手里拿着铁锹锄头等农具的高丽平民在高丽士卒的驱赶下从外面回到营中。看这批平民的数量,恐怕有五六百人吧!
    他们手中拿着的农具侦察兵们莫名其妙,感到不解。这些农具能干什么?
    虽然不解,但是侦察兵也不会跑去抓个平民来问问。在几万人的大营中找到人,然后无声无息的带走,这种难度太大,几乎不可能完成。
    第二日,这些平民再次被驱赶出营,带着农具往另一个方向走去。
    侦察兵见机不可失,赶紧派出几人尾随其后。
    当这几名侦察兵跟着这些高丽平民一直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却不由大吃一惊。
    只见一条大约两张宽的小河边上,一道由木桩和泥土砌成的大坝隐然成形。小河边上,正有七百多平民正在劳作,修筑大坝。而这新来的五六百人也在士卒的驱赶下,加入到了劳动的行列。
    几名侦察兵对望一眼,然而悄悄退开,沿着这条小河的下游潜行。
    走了四五里路,赫然看见了这小河的尽头,却是汇入到了辽水之中。
    虽说这辽水附近,乃是一片平原,然而,在辽河东面,仍旧有不少的小河小溪直接或是间接的汇入到辽水之中。如今初夏多雨,这些小河小溪也是水位暴涨,但和辽水一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高丽军才得以拦河筑坝,以蓄河水。
    等到唐军渡河之时,再破开大坝放水,定会形成一次大的人造洪峰。
    见识到了高丽军的做法,这些侦察兵们深知此事重大,需要迅速回报。可是辽水水流依然很急,暂时过去不了。
    继续在这里潜伏了数日,辽水水位终于回复到了正常。趁着夜色,侦察兵们依旧凫水过江。结束了这次渡江侦察。
    回到军营之中。张俭见到众人回来,正要以违反军令之由施以军法,重重杖责他们一顿,也好让他们长长记性时,那侦察兵们却拿出了他们在辽水东岸的侦察成果来。这才免去了皮肉之苦。
    其实张俭也是舍不得杖责这些侦察兵,毕竟他们个个都是精锐,而且有一部分侦察兵是从幽州暂时调过来的,张俭也要给幽州那边一个面子。如今,这些侦察兵拿出来了侦察情报,也到让张俭找到了台阶下。
    不过当张俭看到这情报上所言之事,不由面色一变,急急将这些侦察来的情报加入到军报之中,向李绩发了过去。
    虽然发了一份军报,但是张俭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那便是要发动试探性进攻,了解高丽兵战斗实力。
    于是,在准备了大量的舟楫和盾牌之后,张俭开始了第一次渡河之战。/
    穿着铁甲的士卒在一人高的大盾牌的掩护之下,乘着舟船往辽河对岸行驶而去。霎时间,数百艘舟船同时出发。船夫飞快的划着桨。
    高丽那边早就严阵以待了。无数的羽箭从天而降,无数的弩箭平射过来,箭头和盾牌撞击着,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来。
    不到一刻钟,那舟船外侧便插着大量的羽箭。河面之上,羽箭随着河水往下游漂去。
    在如此密集的箭雨之中,唐军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伤亡,不时可以听见那士卒的叫喊声。
    而在唐军控制的辽河西岸,唐军士卒也举起手中弓箭,射出一支支没有箭头的箭簇。这些箭簇的作用,仅仅是挡住那些飞射过来的羽箭,在空中和高丽人的箭支碰撞之后,坠落之时,减小力道。无论是唐军还是高丽军,隔着宽阔的辽河,都无法将箭支射倒对岸。最多射在河中央。
    船只终于靠岸了。这些船只大小不一,大的可以装载二十多人,小的仅仅能装载四五人。粗粗算下来,这渡过辽水的唐军有一千五百多人。
    冲上对岸,这一千五百多唐军个个如同下山猛虎。毕竟在渡河之时,饱受箭雨摧残,人人心头都憋着一口气。
    “杀——”唐军冲入高丽军军阵之中,展开了厮杀。
    这些唐军皆是精锐,加上个个身上穿着铁甲,防御力超强,一时间竟然突破高丽军军阵,在里面杀了个来回。
    然而,没过多久,便听得阵阵马蹄声传来。却是那高丽人出动了骑兵。
    和唐军纠缠的高丽步兵迅速退开,骑兵冲了上来,将唐军士卒往河中驱赶。
    根本没有办法面对骑兵的冲击,唐军不由渐渐后退,一直退到河边。而那些高丽弓弩手,又开始发箭了。
    面对这种情况,渡过辽水的唐军只好又登上船,往回撤。见到唐军往回撤,高丽军也没有继续追杀的意思,放唐军回到了西岸。
    此战,唐军阵亡一百八十六人。
    李世民一到达幽州,便受到了这份军报。细细看了之后,不由皱起眉头来。
    这宽阔的辽水横亘在营州与辽城之间,确实是一道障碍啊!若是凭舟楫渡河,将会面临高丽军的压制,而若是搭建桥梁,先不说所耗时间甚长,若是那高丽前来破坏,也是一件令人十分头疼的事。
    沉吟片刻之后,李世民决定先将此事丢到一边,毕竟要自己亲眼看了之后才能做出决断来。而自己现在还在幽州,看不到实际情况,也就不好做决断了。不过他还是下令记了那些渡过辽河侦察的侦察兵一记大功。
    这是表彰他们不顾生死到辽河东岸侦察的事情。不仅画出了这一带的山川地形,而且还侦察到了高丽人筑坝之事。这确实值得表彰。
    李世民到达幽州之后,两股大军合并一处,在补充了一次补给,休整三日之后,又开始往营州方向行军了。这时候,整个大军的规模便达到了十万之众。
    大军一路行来,逶迤不绝,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其声势之壮,风云色变。
    看到唐军的这般军容,那些突厥、奚族、契丹等仆从军首领不由相顾色变。
    当大军到达营州城外,那留守营州的长史带着官员出城相迎。
    李世民带着一些因赶路而显得疲惫的文官在营州城内歇下,而大军,依旧朝着东面的辽水大营出发。
    在营州休息了一日,李世民又带着大臣轻骑追上大队。
    到达辽水大营的时候,张俭领着手下将领出营迎接,正要将李世民和众将领迎进大营,李世民却突然对张俭道:“走,诸位爱卿随朕前往辽水一看!张爱卿,前面带路!”
    李世民带着三十多名将领和长孙无忌等文官在张俭的带领之下,来到了辽水边,望着滔滔辽水,李世民默默不语。
    “此处便是上下游百里之内最适合渡江之处!但是,对面有近五万高丽士卒把守着。这些人乃是渊盖苏文之死忠心腹,战斗力也是不差!”看着李世民望着辽水对岸,张俭连忙解释道。
    默默的观察了半日之后,李世民一挥手中马鞭:“走,回营商量一下如何过这辽水!”
    正文 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坏水坝
     更新时间:2010…10…2 23:04:59 本章字数:4423
    大帐之内,李世民坐于上座,其余将领分坐两边。
    “张爱卿,你是这营州的都督,还是你先来介绍一下辽水的情况吧!”李世民看着张俭说道。
    张俭站起身来,先向李世民和众人行了一礼,沉声说道:“辽河上下游百里之内,末将皆已派人探察。为此处水流较缓而河面较窄,最适宜渡河作战。当然,末将所言之渡河,乃是指以舟楫渡河。若是要架设桥梁,从此处往下游走二十余里。那里大部分河床皆是浅滩,深水处不过两三丈宽,最是适宜架设桥梁。!”
    刚刚说完这些,那李绩便出言问道:“张都督,那高丽军如何防守者辽水一线?”
    张俭笑了一笑:“这正是末将将要说的。凡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渡河地点,那些高丽人同样想到了。所以,整个辽水一线,凡是能进行强渡攻势与建桥作业的地方,都有高丽人把守。少则数千,多则两三万。比如我们对面,便有两万步兵。除却这些兵力之外,还有一支骑兵作为机动。”说道这里,张俭忽然想起了什么,补充道,“对了,他们还拦下不少的小河小溪,估计是准备在我大军渡河之时开闸放水!”
    李绩一听,不由吃惊的说道:“这般说来,那整个辽水一线便有数万大军?”
    张俭点点头:“不错,据侦察兵的粗略估计,这辽水一线总兵力在五万左右!唉,毕竟有此天险以为屏障,当然得重兵把守了!”
    待张俭介绍完毕,李世民便说道:“若是我军同时从数个方向强行渡河,张爱卿,不知可否?”
    “当然可以!”张俭当下点头道,“我大军尽数集中此处,只需要派出数万大军,欲各个适合强渡之处展开强渡攻势,以高句丽的军队,是挡不住我大唐精锐的。不过那些高丽人正是惧怕我军同时渡河,这才于上游支流之中,筑坝堵水,待大军全线进攻的时候,开闸放水,以冲击我军。”
    李世民见自己的意见得到认可,不由暗自得意,朕这十多年虽享极荣华,但这行军打仗的本事也没丢下嘛!
    见到李世民这表情,众人又是一通马匹送上去,直将李世民哄得呵呵直笑。
    得意了一下,李世民继续说起正事来。
    “这般说来,只要能在渡河之前将那些水坝一一破坏,届时我大军强渡出击,便可无忧!”李世民说道。
    张俭重重的点点头:“末将正是这个意思!可是这破坏水坝的任务可不是那般轻易便能完成的!”
    此言一出,众将不由安静下来。确实如此,这破坏水坝之事,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只能组织小股力量,悄悄地渡过辽水去,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将水坝挖开。这个任务当真有些难度,要知道,高丽人在辽水东岸可有五万左右的大军啊!而且谁也不知道那水坝附近有多少高丽士卒把守。
    李世民沉默片刻,确实轻笑一声:“朕怎么忘了,允文不是最擅长做这类型的事么?叫他出马便是!”
    “呵呵,微臣也是这般想的!”李世民话音一落,附和之声顿时响起。众人的目光尽皆集中在张允文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