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侦察兵-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张允乘坐马车来到王家在长安的宅邸的时候,已经开始上灯了。一盏盏宫灯在各个路口处燃起,一家家也点上了油灯。整个长安烛火点点,宛如星辰。
    一轮半月的月亮挂在天际,洒下淡淡的清辉。马车的粼粼声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阵阵“梆梆梆”的捣衣声。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敲响了王家的那扇朱红大门,片刻之后,一名门童打开房门,见是张允文,惊喜的叫了声:“姑爷,你来了!”
    说着,大开大门,让张允文和那吴家娘子进入府中。至于那辆马车,则是从侧门送进了王家。
    在吴家娘子的引领之下,张允文直接来到后院的一座建筑下面。
    “这里便是老爷子住的地方。三夫人也住在老爷子隔壁!唔,;老爷,你就自个儿上去吧,奴家就不和你一道去了!”在建筑外面,吴家娘子为张允文指明道路之后,轻笑一声,便离开了此处。只留下张允文独自望着这两层楼的建筑。
    顺着楼梯拾级而上,张允文行走在有些幽暗的楼梯上。
    上了二楼,张允文来到了吴家娘子指引的房间,轻轻的叩响了门扉。
    片刻之后,这扇房门倏地打开,露出了一张娇美的脸庞来。
    “相公?!”王妍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不过那眼神之中,分明透着浓浓的喜悦。
    张允文举起手中的礼物:“呵呵,我来看望老爷子来了!”
    ***********
    今天又回了趟农村,吃了一顿农村的宴席。吃完午饭赶回来的!下午四点钟才到家,晚上就赶出的这章。
    正文 第四百八十章 走亲访友
     更新时间:2010…11…8 23:12:58 本章字数:3987
    躺在床榻之上的王屈,面容消瘦,双颊深陷,两个眼眶同样如此,不过那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盯着进入房中的张允文。那有些干裂的嘴唇上稀稀拉拉的挂着几缕白胡子,勉强的挤了挤嘴巴,露出一丝笑容来。
    看到王屈这般模样,张允文不由一阵心酸。这位老人曾经数次帮过自己,和自己的感情不可谓不深,而且他的孙女如今正是自己的一房妻室。如此紧密的关系下,看着这老者从当年的精神矍铄到现今的风烛残年,其中悲凉,三言两语难以道尽。
    放下手中的礼物,张允文来到床头,看着这王屈,口中高声道:“老爷子,感觉怎么样了?”
    王屈却是一瞪眼睛,沉声说道:“张小子,老夫又没有聋,听得见,听得见!”
    张允文尴尬一笑,低声道:“老爷子,感觉怎样了?”
    “还能怎样!”那王屈轻叹一声,“以前是半只脚进了棺材,今天是全身都进了棺材,就剩下一个脑袋露在外面了!”
    说道这里,王屈看了张允文一眼:“唔,张小子,听说你在洛阳那边当东都牧,难道是你得罪了陛下,被贬出京?”
    张允文摇摇头道:“陛下不满商业税的征收情况,所以派出小子前去洛阳,督导此事。可是小子到了洛阳才知道,那里世家勾连,盘根错节,更有商队往来,物资集散,复杂得很啦!”
    王屈连咳了数声,喘了口气,这才说道:“这些老夫倒也知道,当年老夫在洛阳打拼的时候,没少和这些人来往。其中,那周家的族长真乃是一代人杰,这无论是接人待物还是运筹帷幄,都算得上是洛阳城的翘楚。若是张小子你轻视了那周老儿,恐怕吃亏的将会是你啊!”
    听得王屈这般一说,张允文不由一愣,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周家族长看起来慈祥可亲的面容来。
    王屈又道:“不过你也不必太过担心,你如今身怀陛下诏书,负责整个河南之军政,权柄极大,也到不惧这些世家!不过一味打压也不是什么好事,要在打压之后,给他们一点甜头尝尝,这才能行啊!”
    张允文不由点点头,这王屈也是个厉害角色。当年美帝国主义屡试不爽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在他口中娓娓道出,就像是喝水吃饭一样简单。
    说完这些话,那王屈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而张允文身后的王妍,不由伸出手来,在张允文腹部深深的掐了一下。后者顿时醒悟,连忙对王屈道:“好了,老爷子,咱们有话明天再说,你还是早些休息吧!你看看你,这说上两句便咳嗽个不停的!”
    王屈颓然的轻叹一声,身体放松的躺在那青竹编成的床榻之上,缓缓的闭上双眼:“好吧,老夫今日先休息了,你们也早些休息吧!”
    张允文和王妍对望一眼,缓慢而又轻柔的退出房间。站在房间外的两名侍女一见二人出来,行了一礼之后,进入房中,照顾王屈去了。
    而那张允文却是一把抓住王妍的小手,将王妍拉到自己身前。此时乃是夏季,二人衣衫单薄,这轻轻的一接触,便恍如触电一般。
    “相,相公!”王妍发出一声如同蚊纳的声音来,“不,不要这样,爷爷还在屋里躺着呢!”
    张允文却是有些诧异的看着王妍,随即露出一丝坏笑来:“怎样?为夫不过是想抱抱你,还能怎样?你想到哪儿去了!”
    王妍一张俏脸之上,顿时堆满了羞红,当初那颐指气使的彪悍之气重新发作,猛的伸出手来,捂住张允文的嘴:“不许笑!”
    被捂住嘴的张允文虽然口不能言,但眼中笑容不减。
    “哎呀——”那王妍猛的缩回了手,一脸忿忿的看着张允文。却是张允文伸出舌头,在王妍捂住自己嘴的手上舔了一下。
    满是羞恼的王妍,飞速的出手,掐住张允文腰间软肉,用力掐着。
    就这样,分别了半个多月的小两口在回廊之上打打闹闹,往王妍的房间走去。
    “不行,今晚不行!”王妍靠在门边拦着张允文,“彻儿还在里面睡着呢!”
    于是张允文只好另外寻了一间房间,在床榻之上,和衣休息。
    翌日,张允文有气无力的起身,站在回廊之外,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
    身后侧的房门打开,王妍牵着穿着整齐的张彻除了房门。
    “爹——”张彻甜甜的喊了一声,一下子扑了过来。
    由于张彻出生的时候,身体孱弱,这种孱弱一直伴随他到现在,所以,张允文平时对这位小儿子也是非常宠爱的。见到张彻扑了上来,一把抱起他小小的身体。
    接着,张允文和王妍便带着张继前往那王屈所在的房间,向王屈请安。这可是晚辈对长辈的礼节。
    虽然王屈嘴中埋怨着张允文为什么不让自己的重孙吃了饭再过来,可是那脸上的笑意却是将他此刻的心情暴露无疑。
    从王家出来,张允文回了一趟家,从家中的仓库里大包小包的搬了不少东西到马车上。今日,他要挨着去拜访尉迟敬德、刘家兄弟、抚顺郡王等一批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毕竟这大半年没回长安,这次回来,若是不去看望一下,实在是于礼不符。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张允文便带着礼物在长安城内四处拜访着。反正洛阳那边的事务已经交到了王方翼三人手中,暂时还没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从洛阳传过来。而李世民有没有催自己回洛阳,不若趁这个机会,在长安逗留一下。
    在尉迟敬德家里的时候,已经是头发花白的尉迟恭看着张允文,不由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来:“哈哈,允文啊,早就听说你进了长安,怎么现在才过来啊!”
    张允文赶忙解释道:“师父啊,这事儿可不是我说了算的!在洛阳听说陛下昏迷,太子殿下将我召了回来,当然一回来就得去皇宫。在皇宫里面和陛下太子谈了一天,到晚上又得去看望一下王屈王老爷子。这老爷子恐怕时日不多了。这不,今日一大早便来看望师父你了!”
    尉迟恭本就是随口一说,不料张允文却解释得如此详尽,当下哈哈一笑:“好了,不说了,我们师徒可是好久没聚过了!来来,今日不醉不归!”
    当张允文下午从尉迟府出门的时候,整个人已经吐了两次,半醉了。不过他还是清楚的记得,尉迟恭在和自己喝了酒之后,那尉迟宝林和尉迟宝庆两兄弟端着海碗,不停的向自己敬酒。而尉迟恭在一旁看着,脸上带着嬉笑。
    喝到酣处,张允文彻底的发狠了,大发神威将尉迟兄弟灌醉之后,在尉迟夫人的护送中出了尉迟府。
    接着便是刘家兄弟那里。当初分家之后,刘家兄弟也时不时来张允文家串门,而且那两兄弟的孩子,也就是张允文的侄子还经常到张允文家中来玩。不过在他们有十四五岁的时候,这种活动便要少得多了。
    刘勇的大儿子曾经在张允文训练那些皇子皇女时和他们厮混过。如今,已经十六七岁的他被李治选入东宫,充作侍卫,这让刘家上下高兴不已。
    当张允文来到这刘家的时候,那刘家兄弟一见张允文,同样拉着张允文过来喝酒。其间,还让自己的儿子上来陪酒。
    喝至酣处,那刘武半醉半醒的说道:“呵呵,老三啊,你可知道,前不久,我在长安的一家酒楼里看到一个女人,那个人和张家婶子长得真像!”
    一听到刘武这话,张允文本送酒入嘴的手顿时止住了,放下酒杯,双眼红红的盯着刘武:“你,你说什么!”
    正文 第四百八十一章 亲人
     更新时间:2010…11…8 23:12:59 本章字数:4680
    刘武抬起头,吃力的看了一眼张允文,张张嘴,正要说话的时候,却是一个酒嗝打来,酒劲上涌,原本就通红的脸庞似乎要滴出血来。/
    伸出手指无力的挥动了两下,双眼一闭,便睡了过去。
    这让在一旁等着他回答的张允文心头恼怒不已,看着这酣然入睡的刘武,恨不得立刻提桶凉水来泼在刘武的头上,将他浇醒。
    就在刘武醉下不久,那刘勇也跟着发出了呼呼的鼾声。
    张允文看着二位兄长睡着的样子,心头十分郁闷,而那些刘家的子侄,酒量比起刘勇刘武来,更是差了一截,在刘武醉倒之前,他们便已经躺在桌子底下了。
    所以,偌大的饭桌之上,只有张允文在喝着闷酒。
    终于,张允文也醉了。
    当张允文醒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对着床榻便的净桶大吐特吐,等到嘴里苦涩一片,似乎没有什么可吐的之后,张允文这才洗洗脸,出了房门。
    窗外,鸟语花香,阳光灿烂,已是早上。
    呃,看样子自己好像在这刘家府上睡了一夜。
    想起昨日那刘武说的话,当下急冲冲的去找那刘武。
    “二哥,二哥,昨日你说你遇上了一个和我娘亲长得很像的人?”在回廊之中,张允文拦住刘武,焦急的问道。
    刘武摇摇脑袋,看着张允文,张允文转过头,看看身边的刘勇:“呃,我说过这话么?”
    刘勇点点头:“虽然老子喝醉了,但是还是听见你说那话了!”
    “放屁,喝醉了怎么听得见!”刘武毫不客气的说道。
    刘勇正要反驳,张允文却赶紧止住这二人斗嘴,满是央求的说道:“哎哟,我的哥哥啊,你们别闹了!二哥,你快说说那日的情况!”
    刘武咧嘴一笑:“好吧,哥哥我这就说给你听!”
    原来这刘武在一次换防之后,独自一人在长安城中瞎逛。当他无意间逛到一家叫做青碧轩的玉器店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好就没有给自家的婆娘买过首饰了,当下便准备去这青碧轩逛逛。
    走到门口的时候,刘武看见一名中年妇人迎面而来,当下侧身,让开道路。不过在这妇人走过之时,刘武忽然觉得这妇人似曾相识,给他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不过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他也说不清楚。
    刘武想了片刻,想不出所以然来,便抛开此事,进入青碧轩购买首饰。
    昨日,当张允文来到家中的时候,刘武忽然想起,那妇人不酒和张允文的母亲有着六七分相似么?
    于是,刘武便将这消息告诉了张允文。
    听了刘武的叙述,张允文心头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来。由于父母早逝,且没有留下任何关于亲戚的线索,张允文一直以来,都是孤孤单单的。如今骤然听见一个和自己母亲有些六七分相似的妇人出现在长安,心头震动可想而知。
    就在张允文有些呆滞的时候,那刘勇伸出手来,在张允文眼前挥了挥,张允文一把拨开刘勇的手:“大哥,你这是干什么?”
    刘勇讪笑一声,缩回了手。
    被刘勇这么一打扰,张允文反倒是回过神来。不过这刘武说得也太概括了吧,一个在青碧轩买东西的妇人,这长安几十万人口,如何能在这茫茫人海中寻觅得出。
    至于名字,张允文只知道他娘姓杨,平素称作“张杨氏”,而刘家兄弟称她为“张家婶婶”。
    “唔,二哥,那妇人穿着什么布料的衣衫,身上的首饰多不多?”张允文忽然想起了什么,赶紧问道。
    刘武沉默片刻,说道:“好像穿的是绸子衣衫吧!至于首饰,这个我倒是没注意,不过那手腕上好像有一碧玉镯子!对了,他身后还有个十四五岁的少女跟着。不过看那样子,好像是侍女!”
    穿着绸子做的衣衫,又有侍女跟着,说明这妇人的经济状况还算不错。而手上戴着碧玉镯子,这点就让张允文有些拿不准了,这碧玉镯子到底是以前卖的,还是在刘武进店前买的?
    沉思了片刻,没有什么头绪,张允文决定继续走亲访友,将一干认识的亲朋好友全部拜访完之后,再去管那妇人的事。
    又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张允文终于将长安城内和他关系亲密的人家走访了一遍。有些只是喝了杯茶,谈了几句话,有些则是留在家里用了一顿饭。
    在拜访完之后,张允文这才去慢慢寻找那和自己母亲有六七分相似的妇人。
    青碧轩,这是唯一的线索。
    青碧轩这家玉器店在长安城的规模也算不上最大的,但是这里的玉器的原料都是从和田来的,和田玉的大名比起蓝田玉,可要好用的多。再加上充满异域风格的雕刻装饰,让这青碧轩的的牌子保存了几十年了。
    张允文走近青碧轩的时候,迎候在门口的跑堂赶紧迎了上来,满脸谄笑的说道:“哎呀,这位客官,不知你要些什么?我们这儿可是什么都有啊!”
    张允文听了这话,不由一番白眼:“你们这儿有刀剑卖么?”
    那小二讪讪一笑:“我们乃是玉器店,何来的刀剑卖啊!”
    “那你还说什么都有!”张允文给这位跑堂的小二留下一个后脑勺,自顾沿着柜台欣赏这那些挂咋洁白墙壁之上的首饰。
    终于,张允文看到了那***的碧玉镯子,当下向那掌柜问道:“掌柜的,这碧玉镯子如何?好卖么?”
    那干瘦的掌柜一愣,这客人怎么这样问,好卖么?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个客人应该问的。不过,良好的汁液素养让他礼貌的回答道:“这镯子乃是由上好的和田玉雕琢而成,更是饰有波斯纹饰,当然卖得不错!唔,这位客人,要不要买上一支?”
    张允文收回托起那碧玉镯子的手,手指敲击着柜台:“那掌柜的,你记不记得前些日子有位中年妇人买过这碧玉镯子!呃,或者她买其他首饰的时候,手上戴着这碧玉镯子!”
    “哎哟,这位客官,你这就难为小人了!这碧玉镯子,每隔一两日便会卖出一支去,小人又如何记得全?再说了,小人在为客人介绍首饰的时候,哪里还有心去看客人戴着什么首饰啊!”
    此言一出,张允文不由满是失望。看样子这青碧轩中也得不出什么消息。
    站在青碧轩外面,张允文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不由长叹一声,转身离开青碧轩,往北走去。他是去向调查院寻求帮助的。
    然而,就在张允文前脚离开,一位妇人后脚便踏入青碧轩中。这位妇人正是张允文要找的那位妇人。
    人生巧合,当真奇特啊!
    此时的调查院由林然代掌,这院内不是飞起或是降落的鸽子,在长安城中已是一道风景线。虽然有些府衙也有鸽子飞来飞去,但是,这规模可远不及此处。
    当张允文找到林然的时候,这位已经头发花白的情报头子正一脸悠闲的站在庭院中歇凉。
    “好哇,老林,老子没在才几日,你便过得如此逍遥自在!”张允文笑嘻嘻的对林然说道。
    林然一听见张允文的声音,倏地爬起来,满脸尴尬的看着张允文:“唔,那个,下官可没偷懒啊,下面的事情有人干了,该处理的下官也处理了!”
    张允文“哈哈”一笑:“老林啊,我不过是随口一句,你也别往心里去!再说了,今日我可是来找你帮忙的,哪儿敢得罪你啊!”
    林然苦笑一声:“院长哎,你也别寒碜下官了!你这般大能耐,哪里用得着我啊!”
    张允文却是收敛起笑容:“真的要你帮忙!老林啊,你也知道,我是孤家寡人一个,也不知亲戚在哪儿。不过昨日我刚刚得到消息,一个与我母亲长得又六七分相似的妇人出现在长安!所以我想让你帮忙将这妇人找出来!”
    说完这话,张允文便将昨日从刘武那里得来的消息和今日自己在青碧轩的经历说给了林然听。
    后者听罢,沉吟片刻,说道:“如此说来,这妇人可不好找啊!可能有钱或是有势,但是不大;带着碧玉镯子;身边带着一名侍女;可能姓杨。只有这些条件么?”见张允文点点头,那林然轻叹一声,“好吧,那下官尽力帮大人寻找一下!”
    “对了,将这事情还是写入到调查院的档案之中吧!这规矩可是不能废啊!”张允文想起了调查院的规章,赶紧说道。
    正文 第四百八十二章 妖僧
     更新时间:2010…11…9 22:25:34 本章字数:6526
    在拜托了林然帮忙寻找那位疑似是自己姨娘的妇人之后,张允文便准备离开调查院。
    眼看就到了门口,张允文忽地回过头来,向林然道:“呃,老林啊,我走的这些日子里有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啊?”
    林然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将近段时间发生的大事说了出来。
    在张允文离开洛阳的这段时间里,发生的最大的事情,莫过于青藏高原上的攻伐了。那钦陵在去年营救自己老爹失败,禄东赞自尽于边境之后,整个人的行事更加低调了。然而在今年的时候,这小子突然发狠,于一天夜里忽然出兵将吞弥家上下数百口尽数斩杀。而那吞弥家控制的军队在钦陵发难之后,竟然作壁上观,没有丝毫动静。而在钦陵灭了吞弥家之后,这些军队齐齐投诚钦陵。一时间,钦陵实力大涨,取代吞弥家成为新贵族的代表,数十个小家族文峰归附。其隐隐能与吐蕃的旧贵族势力相抗衡。
    势力大涨之后,这钦陵便没有消停。他的家族领地位于东面,距吐谷浑搁着几个小家族,而且这几个小家族都已经归附于禄家的。于是,钦陵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派出小股骑兵,深入吐谷浑,劫掠吐谷浑的牛羊。这些骑兵往来如风,劫走东西之后,便立刻返回。拿下小部落根本没办法防御这些全副武装的骑兵。而规模较大的部落,那些吐蕃骑兵又从不去打扰。
    这样下来,短短三个月,吐谷浑便损失了良马近万匹,牛羊不计其数。吐谷浑可汗也曾经组织过数千人的军队去围剿这些吐蕃骑兵,可是,始终除之不尽。无奈之下的吐谷浑可汗只好将此事报告给李世民,请李世民来做主。
    如今,那吐谷浑使臣还在驿馆中呆着呢!
    除开这钦陵劫掠吐谷浑之外,另外的大事恐怕就数西域诸事了。
    郭孝恪是个十分好战的家伙,他一直领着安西都护府的士卒在对外扩张。当初打了焉耆之后,唐军和西突厥的军队对峙焉耆,结果没有打起来,反倒和谈起来。最终,焉耆换了一个国君,并向大唐纳贡。可是,不到一年之后,这焉耆国君便暴病而亡。那新任的国君对于郭孝恪似乎不太感冒。而郭孝恪对于这新任国君同样不满意。
    终于,郭孝恪以焉耆没有按时上贡为借口,发兵攻击焉耆。
    而焉耆城四面环水,易守难攻。赏赐郭孝恪突袭,全凭作战迅速,迅雷不及掩耳,而如今,这焉耆国君已然准备充分,所以,郭孝恪如今已经在焉耆城下呆了二十多天了。整个焉耆全境也就只有这焉耆城没有被拿下来了。
    以往大唐攻击西域诸国的时候,那西突厥总会出点兵来凑凑热闹。然而,这次郭孝恪出兵焉耆,这西突厥却是没什么动静。原因便是,西突厥又内乱了。
    纵观整个西突厥,肆叶护、统叶护时期国家统一,势力强盛之外,其余时期,无论他们之前的隋朝,还是他们之后的唐朝,这西突厥隔三岔五便要来一次内乱,有时候,一场内乱往往持续数年。这种内乱严重削弱了西突厥的势力,到高宗时期,苏定方和阿史那社尔二人出兵彻底的灭亡了西突厥。
    身陷内乱的西突厥自然没有出兵干预郭孝恪在西域的行动。所以,那下这焉耆城乃是迟早之事。
    对于西突厥内乱,李世民虽然发出了诏令,让西突厥这个名义上的属国止息干戈,不要内乱。可恐怕在李世民的心里,还巴不得这西突厥打得越乱越好。等到西突厥杀得精疲力竭的时候,大唐出兵,彻底替西突厥解决内乱,一劳永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