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26之崛起-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在南方有水运的地方,其它任何地方都做不到。”
宋哲武也赞叹地说:“是啊!阎锡山还是很为山西做了一些事情的,从这一点上说,阎锡山还是一个关心地方建设的好军阀。”
陶蓉继续汇报道:“第八军今天上午完成了对右玉、山阴、应县的占领;第五军也已经完全控制了灵丘、繁峙、代县等地。接到司令的命令后,第九军已经改变部署,现在已经在原平、雁门关和宁武、朔州一带展开;守卫灵丘的五军那个团也已经撤往五台,他们一个小时前报告,现在已到达沙河,明日凌晨后可以赶到五台。”
“只是司令命令在代县留下的坦克中队……”
没等陶蓉说下去,箫国栋打断陶蓉接着说:“文戈,在《斑鸠计划》中,我军的部署是在大同被我军占领的基础上做出的,可是现在大同不再我军手中,如果晋绥军回援大同后,我军驻守灵丘甚至是繁峙的部队,就有可能被翻越恒山的晋绥军截断,我和陶参谋长都认为你的判断很正确,把灵丘的这个团撤往五台也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我和陶参谋长都认为这样安排十分必要。只是我们认为五军在繁峙仅部署一个师,兵力还是有些不足,一旦那里出现问题,我们从代县派出援兵有可能受阻,为了预防万一,我们没有按你的命令把坦克中队部署在代县,而是留在了繁峙。”
陶蓉感激地看了箫国栋一眼,没有说话,只是有些忐忑地看着宋哲武。
听了箫国栋的解释,宋哲武心里明白,虽然箫国栋是宋哲武最信任的人,甚至也是宋哲武最得力的助手,可是箫国栋在军事上的能力要比陶蓉这个桂系前主力军的参谋长差很多,因此,改变他的命令的一定是主管作战的陶蓉,而不是箫国栋。箫国栋如此说,那是想替陶蓉分担一些责任。
因为不经宋哲武的同意,就擅自改变命令,这可是军中大忌,这在任何部队中都是很犯忌讳的,这不仅关乎指挥者的威望,也关乎指挥者对部队的掌控能力。
第三百四十五章 中原大战争夺(五)
宋哲武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前世历史中的那个阴影一直存在在他的心中,他一直在心里对守住繁峙没有什么信心,代县那里才是他最后的防线。wWw;不过,对于把坦克放在繁峙,宋哲武并不反对,至少在晋绥军突然出现时,有这支坦克部队在,他的部队要想安全撤回代县,把握会更大。
宋哲武点头同意说:“可以,我把
绥远、涞源、井陉的部队指挥权交给你们,就是要你们真正负起责任。军情紧急,不必事事请示。”
放下心来的陶蓉继续报告说:“娘子关方向,李军长已经占领娘子关,娘子关守军被我军顺利缴械。李军长来电报告,第四军正在依据娘子关部署二线防御阵地。按照司令的命令,山地师已经停止南下,开始向阳泉集结。”
“第一军今日上午,全军抵达太原,现驻扎在曲阳、小店等地;卡车已经全部调给第二军,第二军今天零点前可以到达太谷、平遥一带待命;第七军今天上午开始向临县方向搜索马良和刘逢吉两部,目前还没有得到进一步报告;第六军已于今日13时抵达长治,正在向辽县、榆社展开。”
“井岳秀回电,表示坚决服从司令的命令,他以率部向绥远出,他的部队大约在六天后能赶到绥远。不过他的骑兵团现在已经到达神木,最晚后天就能赶到绥远。”
“警卫师已经正式接管了太原城防,空军总队的飞机也已经全部于今日午时转场至武宿。唯一还有些麻烦的是第三军,他们除了断后的一个团还在常平和庞炳勋部纠缠,还有两个师在包围监视晋城和长治的晋绥军,只有多半个师正在赶往沁源的制定防御阵地。”
宋哲武对于第四路军各部的进展情况基本满意,看来在涞源时的演习还是很有效果的,汗水没有白流。可是他还有些奇怪,三军的后卫团怎么还在和庞炳勋纠缠?后卫团不撤,包围监视晋城和长治的第三军那两个师就走不了,否则后卫团非让晋城和长治的晋绥军给堵在晋南不可。
“空军总队的飞机今天没有去协助后卫团撤离?”宋哲武稍微有些不满地问。
陶蓉有些歉疚地说:“司令,这是我的责任,跟伍司令无关。空军总队的飞机虽然转场完毕,可是卡车都在忙于运送部队,空军总队的航弹都在后面的大车上,接到司令的命令后,萧参谋长紧急安排了卡车去接弹药,刚刚才送到武宿,协助第三军后卫团撤离的事,只好明日再做了。我以电告张军长,让他命令渐次阻击的后卫团,明早8时以前,不得退过晋庙铺。”
陶蓉有些担忧地说:“晋庙铺离晋城只有四十多里,而且晋庙铺以南都是平原,如果在这里不能甩开庞炳勋,那就很容易连包围监视晋城守敌的三军一师也被庞炳勋部粘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已经命令伍司令,明日8时,他的轰炸机以中队为单位,分波次空袭庞炳勋部,掩护后卫团尽快和庞炳勋部脱离接触,和围困晋城的一师汇合后,然后火向长治方向退却。”
第四路军的各级参谋,甚至多数高级军官都很年轻,缺乏实际作战经验,事事都靠陶蓉一个人难免有欠考量之处。而且,不要说箫国栋和宋哲武没有一次指挥几十万大军军事行动的经验,就是陶蓉也没有,出现一些小的纰漏是很正常的,何况也已经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所以,宋哲武对于这件事并没有一丝责怪的意思。
不过,宋哲武倒是对飞机轰炸庞炳勋部有些不忍,略一思索道:“告诉伍进,明日轰炸以掩护后卫团安全撤离为目的,不要过多杀伤庞炳勋部,毕竟现在打的是内战,大家都是中国人。”
宋哲武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看着地图问:“晋绥军和西北军的情况怎么样了?是否有什么新的变化?”
“根据伍司令的飞机侦察报告,大同和上安两地都有经平绥和津浦铁路到达的大批晋绥军,到达的部队具体番号不详,而且还有部队不断经铁路到达;郑州方向,除紧紧咬住我们后卫团不放的庞炳勋的西北军十四师,还有一支人数在8ooo人左右的西北军也经黄河铁桥过了黄河,正在向晋南急进,看番号是张自忠的第六师。”
“另外,在新乡还现大股晋绥军和西北军,晋绥军的部队有孙楚的第一军,杨效欧第二军和关福安第七军,跟他们在一起的是被冯玉祥任命为第五路军总指挥的孙殿英的部队。估计他们是从开封渡过黄河的,现在正在向陵川方向进军,他们的目标应该是长治,要在那里堵截第三军。”
见宋哲武微微皱起了眉头,陶蓉指着地图补充说:“第六军在六泉留下一个团,我以命令梁军长,这个团必须等到第三军的部队全部撤过高平后,才可后撤归建。”
“很好!”
宋哲武这一句很好,也让陶蓉和箫国栋彻底放下心来。
箫国栋笑着说:“文戈,张学良来电了。”
“哦,他怎么说?”
第四路军能否在晋绥军和西北军残部的围攻下少受损失,最关键的就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向山西进军的度,所以,宋哲武对张学良的电报非常重视。
“张学良说他非常高兴能和你再次联手作战,他明白我们现在处境艰难,已经命令东北军尽快入关,现在在沈阳,每个三小时就一列军列,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快度了。只是事起仓促,东北军准备不足,赶到山西还需要时间,他请你原谅。”
不要说十万人的大军,就是一个师的部队,想要赶到千里之外,人员和武器全到位也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做到的,宋哲武知道张学良说的是实话。
虽然宋哲武对于张学良这个时候入关摘桃子很有些不满,可是现在没有张学良的东北军他还真有些难以应付。宋哲武知道,以张学良的性格,只要他明确答应的事情,他就一定会努力做到。所以,收到张学良的这封电报,宋哲武还是很高兴的,第四路军的损失不会过大,这是他最为关心的根本问题。
箫国栋继续说道:“张学良还请你放心,他已经按你的要求扣押了贾景德和薛笃弼,他保证这两个人的一根汗毛都不会少。”
“好!”宋哲武兴奋地说。
“给张学良回电,告诉他,现在山西局面很乱,这两个人不必急于送到,等局势稳定后再送到太原。”
箫国栋笑着说:“文戈,张学良应该还记得满洲里你帮了他大忙,你不急,他可急得很,他想用飞机把这两人送来。”
宋哲武也笑着说:“张学良这个人是一个只想施恩于人的侠士,他受不了别人给他的恩惠,他这是想还我的情意,也好就让他派飞机送到武宿吧。”
陶蓉思索着提醒宋哲武:“东北军入关,从沈阳到北平这一段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阎锡山一定不会轻易放东北军入关,至少是他的晋绥军不回到山西,阎锡山是不会放弃北平的,我担心的是东北军到达山西的时间!如果过久,我们承受的压力会很大。”
宋哲武轻蔑地撇撇嘴说:“阎锡山是一心想要夺回山西的,河北现在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他只会和我们拼死一战,他可不会和张学良拼老命,只要晋绥军过了北平,他是绝不会阻止东北军入关的。只要张学良的东北军一逼近山西,阎锡山和冯玉祥就只能乖乖地下野,否则他们的部队就无法保全,他们也就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最多半个月的时间,阎锡山就得离开山西走人,这一点你不要担心。”
“可是蒋介石已经把山西交给了张学良,我们……”箫国栋不放心地问。
宋哲武毫不在意地笑了笑说:“如果山西在阎锡山的手中,张学良会想尽办法来抢的,可是在我宋哲武手里,张学良是不会好意思的,你们不了解张学良的为人,他这个人很在意面子,我宋哲武毕竟是在满洲里帮了他的大忙,这件事中国人都知道。所以,只要是在我宋哲武手里的东西,张学良是绝对不会明抢的。”
宋哲武收起笑容说:“不过,陶参谋长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我们不能指望东北军到山西来收拾残局,一切还得靠我们自己。先我们要积极备战,一定要在山西站稳脚跟,绝对不能让阎锡山把我们赶出去,这一点尤其重要。”
宋哲武深深吸了一口气说:“可以说我们有了山西这块立脚点,我们才能保住外蒙,山西能否在我们手中,关乎外蒙的得失,因此,山西必须要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鉴于山西地位的重要,我们不能指望东北军,我们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宋哲武见许多参谋都在竖起耳朵听他们分析情况,宋哲武故意大声说:“阎锡山和冯玉祥的力量看似很强,其实根本不用担心,蒋委员长已经盯上了冯玉祥和他的西北军,凡是被蒋委员长重点关注的,还没有人能逃得过去,西北军最终到底能有多少部队能进入山西现在还很难说,我估计能有十万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鞠躬致谢!感谢“飞*freedom”书友的打赏和月票!深?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原大战争夺(六)
wWW!宋哲武之所以如此,是想给作战处里的年轻参谋们再打打气,一个信心十足的作战处,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是十分有益处的“我们现在还只是控制了部分山西的大中城市,这还远远不够,阎锡山经营山西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在各县和村镇都设立了保卫团,虽然保卫团没有武器,可是这些人组织严密,必须尽快严密控制起来,这样才会保证山西不乱骑兵师不要呆在太原,命令李金明,把他的骑兵师以连排为单位,分散控制各县、乡镇,维持秩序”对于军事部署,宋哲武很满意,甚至他现在也感到很放心,可是要在山西发展,仅仅依靠军事手段是不够的箫国栋踌躇了一会说:“文戈,商震说他要见你”“今天不见,明天吧”宋哲武有些心不在焉地回答,他已经开始在思考军管会的事情了商震在做河北省主席时,对宋哲武很关照,现在蒋介石既然把山西交给了张学良,那这个山西省主席就一定不会是宋哲武或者是他推荐的人选,而商震现在就是南京中央政府任命的山西省主席,而南京政府又并没有免去商震的职务,原则上商震这时候还是山西的主人可是,宋哲武管辖的地区是绝不会允许外人插手的,如果这个省主席是其他人,还好说,箫国栋完全可以不理睬他,可现在是商震就有些棘手了见宋哲武有些走神,没有理解他的难处,箫国栋又说:“文戈,在我们的《斑鸠计划》中,要利用商震的想法现在看来有些想当然了”“哦!怎么?商震不配合?”宋哲武有些诧异地问箫国栋苦笑着说:“不是不配合,而是他太过于配合了zdff贴吧手打团昨晚灿轩按照计划把他请过来,是希望他以山西省政府的名义,帮助我们尽快稳定住太原和山西的政局商震虽然很配合,安排省政府的人员给各地下达了指令可是他也通过电报局给张学良的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卫队统带刘多荃去电,要其代为向张学良疏通,由他继续担任山西省主席,统管山西事务”“商震和刘多荃是什么关系?”宋哲武很奇怪商震怎么这么快就和张学良拉上了关系,这让他想通过商震来间接控制山西的想法又落空了“据他说刘多荃和石友三一样,都是他当年在东北时的学生”宋哲武掏出香烟,思索着说:“既然蒋介石把山西、绥远交给了张学良,山西省主席自然是要由他来推荐现在看来,我们想独占山西已经不可能了,至少大同和晋南我们就暂时无能为力,张学良成功收编山西后,这两个地方的军事民政我们都是插不上手的”宋哲武点燃香烟,在淡淡的青烟中略微眯着双眼,继续说道:“当然,我们控制的地区别人也甭想插手干预,不管是这个山西省主席还是张学良,都不要理睬他不管谁是这个省主席,都不会甘心我们控制的地区不受他的管辖,摩擦是难免的,这样看来,这个省主席如果是商震应该还好一些”宋哲武严肃地对陶蓉说:“命令李金明,在他的骑兵师有效控制的区,只允许当地县、乡、镇、村各级官员执行我们的命令和法规另外,军管会运行起来后,我们控制的地区都要绝对服从军管会,其它任何机构和政府下达的命令都是无效的如有不从者,不惜动用武力手段解决”现在看来,成了军管会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还要尽快的运作起来,宋哲武已经决心以军管会的名义来行使省政府的职权了zdff贴吧手打团“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的事情还顺利吗?”宋哲武虽然已经说服了赵丕廉,可是其他人是否会配合,他的心里还是不很踏实在当初制定《斑鸠计划》时,宋哲武就对军管会极其重视,对此很清楚的箫国栋笑着说:“文戈,你放心吧,一切都很顺利,你是不是要见见他们?”“何其巩和贾继英肯配合支持我们?”宋哲武并没有回答箫国栋的问话,而是问起了何其巩和贾继英,他还是有些担心何其巩和贾继英两人对他突然反阎、冯有抵触情绪何其巩到涞源时,宋哲武已经去了郑州,并没有见到他箫国栋按照宋哲武的意思,以准备接管河南为借口,安排何其巩筹组接管工作据箫国栋报告,何其巩能力极强,在楚风、方振和王兴刚等人的配合下,几天功夫就把接收的人事编制和相关事宜做好了安排,对于接管城市还提出了一些宋哲武等人事先完全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不仅如此,据箫国栋报告,何其巩对军管会还极其推崇,他建议军管会的职能还要扩大,而且以后要作为一个常设机构存在下去,这样才可以更好更全面地统筹组织辖区内的各种资源,使它们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何其巩的建议和宋哲武很吻合,宋哲武认为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他控制的地区的经济搞好,特别是在几乎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科技体系和工业体系,只有实行一定程度上的计划经济,才可以做得到苏联之所以在三十年代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建立起了一个强大、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除了很好地利用了欧美的经济危机,节衣缩食地从欧美购买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可以按照严密的计划,组织建设和生产,使买来的设备迅速的整合形成生产力当然,因为宋哲武有前世的经验,他对计划经济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中国这样一个贫穷积弱已久的大国,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过欧美列强,实行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是绝对做不到的,虽然它可能会更灵活、更有活力,甚至也更可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可是宋哲武同样也不认为,现在完全实行苏联式计划经济就是最好的,计划经济一个最大的,也最显著的缺点就是过于僵化,活力和动力不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宋哲武认为当前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就是他前世经历过的,始于七十年代末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政策他对邓爷爷可是极其崇拜的,尤其是他极具创造力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点,一下子就成功的使两种制度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使中国国民经济连续三十多年高速向前狂奔不过,他也明白,现在要完全照搬那样的模式也不现实,毕竟现在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都与那时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差别在宋哲武心中,最理想的模式应该是计划、指导加市场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宋哲武认为这个模式也可以被称为指导或者是引导型市场经济可是,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指导或者引导经济,第四路军里都没有人很清楚,更不要说理解了当然,这是除开他宋哲武和何其巩的何其巩曾经两次去苏联,尤其是后一次还是带着西北军考察团去的,他对苏联的计划经济是很清楚的在宋哲武的心中,何其巩就是执行这个模式的最佳,而且也是唯一的人选贾继英的作用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扩军备战,还是经济、工业体系建设都需要钱,而且还是需要大量的源源不断的钱来实现的虽然宋哲武很有钱,甚至他在美国的那些钱数量还很大,可是即使是这样,这些钱对于实现宋哲武心中的梦想来说,也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尽可能的有更多的建设资金,他需要不断地扩大它的财源宋哲武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当然非常非常的清楚,不仅是工厂生产的产品能赚钱,用钱也同样能赚钱,而且用钱来赚钱时间最短,效果也最显著而贾继英就是这个用钱来赚钱的最好人选宋哲武对人才的渴求,箫国栋最初多少还是有些不理解,可是经过这几年来的事实,已经让他深深理解了宋哲武招揽人才的目的和意义正是由于陶蓉、李文田、李思炽、梁忠甲、韩光弟、赵凤武、李瑞芳、王哲、麦克、高志航等人,以及数量更大的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中低级军官的加入,才使得第四路军的军事实力不仅在数量上,更在质量上得到了飞速的提升而最让箫国栋感慨的是,不被多数目光短浅的地方势力重视的“文人”们,发挥的作用更是惊人,他们不仅制造出冰箱、空调、收音机这些以往只能是外国人才有可能制造出来的东西,甚至还制造出了自己的飞机!虽然箫国栋对宋哲武下大力气招揽何其巩和贾继英的意义还不是很清楚,可他现在非常相信宋哲武,只要宋哲武看重的人,那是一定错不了的,他们一到是对第四路军的发展有大作用的人只要输入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有最新章节更新及时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中原大战争夺(七)
对于宋哲武询问的;关于何其巩和贾继英对宋哲武反阎、冯的态度问题;箫国栋很认真地回答道:“这两人都很配合。wWW!
“在昨晚行动前;我特意把我们的意图告诉了何其巩。
开始我对于他的态度也很担心;可是大出我意外的是;他只是沉默了一小会;就一切恢复正常。”
“他对我说;‘虽然他和文戈你还没有见过面;可他很感激你对他的知遇之恩;是你点名从冯玉祥那里把素未谋面的他要过来的;这说明你对他极其看重;他在涞源的这段时间里的所见所闻;让他能感觉得出;你是一个有大作为的人;他非常愿意跟着你干。
’”箫国栋边说边倒了杯水;递给还在等着下文的宋哲武。
“他还说;‘文戈你答应帮助冯玉祥回陕西;这已经做到了;你遵守了承诺。
而且他也是光明正大地向冯玉祥请辞的;也得到了冯玉祥的允许;他早已经不是西北军的一份子;而是第四路军的人。
’他表示;只要文戈你信任他;他就会尽心尽力为你努力工作。”
“好!很好!”能顺利收服何其巩这样的对他有大用的人才;让宋哲武忍不住兴奋地喊出声来;他完全没有想到何其巩竟然这么通情理;甚至他还做好了说服何其巩的准备。
“贾继英怎样?”宋哲武既兴奋又有些忐忑地问箫国栋。
“别急;文戈你先喝杯水。
宋哲武知道自己太心急了;从箫国栋的表情来看;应该也是好消息;可是他还是想要从箫国栋的口中得到详细的情况;他才会安心;贾继英也同样是他非常需要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