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陆权强国-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度道:“少川兄,你可能最近一直忙着南北和谈的事情,疏忽了身边的事务吧。最近咱们惜阴书斋里面有些不好的风闻传出来了,下面都在传你跟南方的乱党走近,隐隐有背离总理的意思!这谣传虽然不可信,但是却也说明了少川兄最近太过忙于手上事务,结果疏忽了跟咱们使团里的一些共事谈谈心了。这样可不好,最近甚至都开始歪传你老兄被南方乱党的酒色收买,欲要加入同盟会了,甚至还有人来我这里告状,问我要不要跟北边拍电,被我拦下来了。”
他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只好收起了肚里的话,起来拍了拍脸色大变的唐绍仪肩膀,道:“少川兄,咱们毕竟是北使,跟南方太过走近影响不好,你老兄可要分清楚轻重了!”
“什么轻重?不知道我这把老骨头来的是不是时间了!”
外面传来手杖敲打在地面上的嘟嘟声音,一个带着富贵帽的老人,在惜阴书斋的主人赵凤昌的搀扶下走了进来。
“是季直先生,您老来了!”
来***号张謇,不是旁人正是那位先任江苏咨议局议长又发起国会请愿活动,今年刚被朝廷任命为中央教育会长,现在的江苏军政府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书迷们还喜欢看:。唐绍仪连忙站起身来欢迎。
“原来是季老,皙子这里有礼了!”
不同于对张謇显得有些生疏的唐绍仪,杨度忙走过去接过赵凤昌,扶他走了起来。
“季老,不是说您最近染了风寒吗?我正准备今天过去看看您呢!”
杨度笑着扶他坐了下来,显得对于这位状元公格外尊重。
说来这张謇也不简单,慈禧六十大寿那年他金銮及第、以41岁的高龄得中一甲第一名状元,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促使帝后两党矛盾有所激化。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拥戴光绪帝,好发主战议论,其主要抨击目标为畏日如虎的李鸿章,实际上都是借以冲击主和的后党,企图为虚有“亲政”其名的皇帝争取若干实权。名噪一时的新科状元张謇,由于历史渊源和政见相近,很快就成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门”弟子中的决策人物。然而正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激烈之际,张謇因父丧循例回籍守制,不过也是因此得以避开了后来的祸事。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陆润庠、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从此这位状元公就好似财神附体一般,展露出了惊人的经商天赋。
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张謇试图通过官招商办、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1896年11月,张謇通过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商务大臣的刘坤一,将光绪十九年(1893年)张之洞搞“洋务”时用官款向美国买来办湖北织造局搁置在上海的一批已经锈蚀的官机40800锭,作价50万两入股,作为官股,恰在此时,以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形式垄断洋务企业的盛宣怀也正要买机器,便把这批机器与张謇对分,各得20400锭,作价25万两官股,另集25万两商股。官股不计盈亏,只按年取官利,因而变成“绅领商办”性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生纱厂正式在通州城西的唐家闸陶朱坝破土动工,次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经过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该厂增加资本63万两,纱锭2万余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又在崇明久隆镇(今属启东市)创办大生二厂,资本100万两,纱锭2。6万枚。到宣统三年(1911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已经共获净利约370余万两。
对于这位外界盛传家中财富不比巅峰之时的胡雪岩差上多少的江浙财神,又加上他跟袁世凯之间亦师亦友的密切关系。因此使团南下之前,袁世凯特别嘱咐,务必要小心对待张謇,决不能有半点疏忽了!这也是自誉为袁世凯谋臣的杨度缘何这般亲切。
唐绍仪站在一旁看着两人亲切,又想起了杨度方才说的话,心里暗暗的有些不快。这杨度虽然名为他的随员,到了上海却只顾着和江浙的立宪派党人交从甚密,没把他这个代表当回事。从他刚才的话可以听出,自己这个北方和谈全权代表似乎也遭到了监视,已经不为袁世凯所全心信任,胸中不免烦闷,又看到两人交谈自己插不进嘴,当下起身借口还有外务要处理,跟那张凤昌一同离开了。
唐绍仪走后,杨度叹了口气,张謇见之询问因何。
他道:“最近和谈每每不利于北方,宫保怀疑唐少川暗会南方隐有所图,这几日传出南方欲立他为内阁总理,季老在南方多有关系,想必也曾闻说!”
张謇毫不惊讶,点头道:“我从程督那里听说过,南方是有这么一种说法!怎么,宫保该不会要换人和谈吧?”
这张謇不愧号称袁世凯的半个老师,对他的心性倒是摸得很准,杨度没有说话,只是无声的点了点头。的确,袁世凯苦心经营了许久,求的就是未来的民国大总统,又如何能够容忍内阁总理的出现,而且还是跟他不是一心的人担任,最近北边已经有风声,老袁开始物色新的何谈代表了,书迷们还喜欢看:!
张謇前清状元公出身,又久历宦海,可不是一般人物,看到有些冷场,立刻就开始换新话题了。只见他笑着说道:“最近那位荆楚镇守使可真是会闹腾事情,皙子,你们现在还在为河南战事苦恼吧,你看,今天我来时买了份新报纸,刚出炉的‘中国之声’,看看吧以后再称呼‘荆楚镇守使’可就有点不恰当了!”
他笑着从小袄里掏出一份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报纸,递给了他。
“中国之声!”
杨度听说过这份报纸跟荆楚镇守使李汉有些关系,这段时间随着不停的关注、提及荆楚新政的事情,倒是因为其新意的排版加真实的报道,虽说才刚进入上海没多久,就已经能够拿下日卖份额两千份了,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虽说相对于申报等报纸来说明显不及,但是从湖北跨越了这么远来到上海还能有这种销量,着实不简单。
不过这报纸杨度却很少买,在他看来单是那太过白话的排版跟文风,就不是他所喜欢的。
“怎么,季老何出此言?”
他接过报纸,却没急着观看,反倒询问张謇。
张謇笑而不语,示意他看报纸。
这下没辙了,杨度只好皱眉往那报纸看去,不想才看到那大标题,顿时就被报纸内容吸引住了!
“四川军政府正式宣布开始行使全省军政大权,原荆楚镇守使李汉就职四川军政府大都督!”
四川大都督!
杨度一惊,连忙往下面认真看去,那份忘我的劲儿,到时连身边的张謇都给冷落了!
张謇也不在意,只是笑着端茶小饮,等他开口,其他书友正常看:。
良久,杨度方才回过味来,快速的将八页报纸全部看完,才叹了口气,道:“之前都在传这位荆楚镇守使不,是川督桀骜,原来都看走了眼睛。不错,这乱世上位还是要看兵权,好一个回答,好一份傲气冲天,好一个一月结束四川乱局好好”
他连续说出几个好字,可见心情。
一抬头看到张謇笑着在一旁饮茶,顿时脸上满是苦色,道:“季老当真是对宫保知之甚深,我算是明白了季老要我看报的原因了。都在传这荆楚镇守使跟同盟会不太对眼,现在看来还真不是味道。宫保何等精明的人物,怕是要不了多久,就要拍封电报过来了,看来我该去收拾下东西了,只怕用不了几天,皙子就要动身前往四川了!”
张謇笑了笑,却没说话,眼睛微眯着不时闪过精光,即便是一腔算计的杨度,都猜不到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还别说,这杨度、张謇两人不愧人精。
午时刚过,京城陈宦夹着护书,一溜小跑的朝总理大臣的官邸内直跑了进去。大家都知道这位陈二庵先生自从陆士毕业以来,从一直是现在这个总理大臣的心腹参谋。都是不需要通传就可以直进内堂的,也没人问一下他为什么这么行色匆忙。上海南北和谈多少天了,哪天能少了人进出。
陈宦直走进了内厅,就见矮胖的总理大臣才吃完午饭,手中端着一杯刚冲泡的参茶补身,最近河南战事不利,他的精神也不是很好,紫荆城的御医给他开了几副处方,还要他每天喝些参茶补气。满清现任总理大臣,掌握北洋多年,被有的人称为曹操,称为奸雄,有的人称为能臣,还被有的外人称为中国第一流的政治家袁世凯已经笑着叫住了他:“二庵,又是什么坏消息报过来啦?不要藏着掖着啦。”他说着一口河南口音的官话,但是语气并不疾厉,反到是很温和的辞气。
不过陈宦可是知道这位也是有脾气的,昨天传来老家项城被拿下了,这位主气得直骂娘。
陈宦行了个礼,打开护书拿出一纸电报:“四川刚刚传来新消息,说荆楚镇守使李汉已经抵达四川,并在昨晚宣布就职四川军政府大都督。您前天吩咐电报局有他的新消息要送来,我刚刚过去看到了,就拿来了!”
“哦!”袁世凯一惊,连忙接过看了一会之后大笑,“这个人物以前实在没有听说过,窜起非常的快,的确是个人物。我有一种感觉,他也许会引起巨大的变局也说不准啊……不过现在,看他跟同盟会闹了,我心里也松了口气,你等会拍电上海,让皙子准备一下。他跟同盟会有矛盾最好,这个人物,说不定日后在哪个阵营还说不定呢。不错,这乱世就是要用武力才能上位,我发现有点喜欢这李易之了!不错不错”
陈宦得了他的吩咐,立刻便下去了。
他可能觉得自己话说得多了,挥手让陈宦退了下去。又颠倒的想起他在吴老伯帐下时的老师张季直给他写的书信,想着想着,不由的微微笑了起来:“孙文、黄克强、黎元洪……甚至还有雨辰,和这些人物同在这么个时代风云变幻的日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袁某人的荣幸?”
这时南方各省代表已经到达南京,江苏都督徐固卿因为贪污十万藩库款的事情被镇军捅到了上海报界,已经灰溜溜的下台。江苏地方议员公推前清一个老官僚程德全接任都督。而镇军的司令林述庆也因为很深的参与了这个事件,被撵下了台,现在在江苏都督府挂一个高级参议的闲职。镇军现在由同盟会挑选的安徽起事失败的柏文蔚统帅,军心极不稳定。
不过江苏的这点事情,对于这些代表们在十二月二十一日通过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面前,又的确算是一件小事情了。十六省代表已经议定,将组成一个总统制的临时政府,最高元首为临时大总统,十六省代表一省一票,在孙中山、黄兴、黎元洪三人中选举。另设立责任内阁,以每省三人为限成立临时参议院。将在十二月二十九日选举总统。南方统一的政府,已经呼之欲出。
第335章 成都战役(1)
第335章成都战役(1)
成都,大汉四川军政府内,大都督尹昌衡正和他的幕僚们拿着李汉的就任四川军政府大都督的报道,聚在商量着对策,其他书友正常看:。
说实话尹昌衡早就收到了荆楚镇守使李汉要亲自赶赴四川争夺川督的消息,对于这位强势非常鄂系将领,他谈不上讨厌,但是绝不喜欢!没办法,李汉的年龄实在是太年轻了。加上他在国内尤其是四川并没有什么名气,甚至在武昌起义之前尹昌衡都根本没听说过这么一位人物。
没想到这么快就传来了李汉抵达重庆的继任四川大都督的宣誓,他吃了一大惊,急急忙忙的召集幕僚商量着对策。对于李汉尹昌衡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他是武昌首义时开始崛起的人物,前段时间在四川造成了一定影响的荆楚新政便是他的鄂中分军政府弄出来的动静。对于这位跟他年龄几乎相仿的年轻人,坦白说他心中提防的心理很重。自从苦心经营之后得到了大汉四川军政府大都督之位后,他便在成都日防夜防,结果还是让他钻了空子。
川东军政府的成立跟数千鄂军进入四川已经令四川省内的革命党跟势力猜测到了这位年轻的荆楚镇守使对于四川的兴趣了,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汉的速度会这么快,毕竟前几日还在传他在汉阳提防清军。早前虽说入川的鄂军第三协跟第十二标夺了下重庆跟川东、川北53州县,整个四川将近有三分之一还多的领土都在鄂军的控制之下。但是经过他的经营,加上前几日又夺下了赵尔丰手中的三千巡防军,如今拥有成都近五千新军加巡防的他可是实打实的四川第二势力!
原本,他都打定了先跟入川滇军甚至同盟会合作,先把势力最强的鄂军赶出四川,再凭借着自己的影响力争夺川督之位,却不想那李汉下了这么一招狠手。要知道即便是之前的成都宣布举义之后,都不敢自称是四川军政府,反而要在四川军政府之前带上‘大汉’这两个字眼,就是知道四川这个全国第一大省的势力实在是太多了,成都举义之后成立的大汉四川军政府家底也算是殷实了,但是却完全不足够镇压整个四川省内的所有势力,因此无论是之前的军政府都督蒲殿俊、副都督朱庆澜,还是后来当了几天的赵尔丰,再到现在的他,都没有那个胆量自称川督!
这是一种气度问题,李汉在重庆宣誓就任四川军政府大都督,并当着全四川的报纸宣称,一个月之内用武力强行平定整个四川,结束整个四川的***,并且毫不隐晦的表示自己对入川滇军的敌意。这份宣言被各大报纸当晚加印之后,整个四川人心浮动。四川的确***了太久了,以至于民众对于一位有能力结束四川乱局的强势统治者十分欢迎,甚至当得知鄂中的军保自己也有机会获得知识,连在成都驻防的新军,也开始有不稳的倾向。
尹昌衡可是新军出身,因此一直将麾下的一标新军引以为依仗。若是连新军都动了其他心思不愿为他卖命了,那么,仅靠他从赵尔丰手中强夺来的一些战斗力实在是不堪一击的巡防军,而且其中恐怕也会有袍哥会,哥老会,同盟会的人在里面,并不值得信任。应付一下满清八旗驻军、绿营兵,甚至镇压一下小老百姓还行,但是如果是面对李汉从湖北带来的跟北洋军正面交手都不落下风的精锐的革命军的话,恐怕还没照面,人就都跑光了。
当尹昌衡还在成都为李汉继任川督的事情而伤脑筋的时候,二十一日中午,他正担心的新任四川大都督李汉却已经秘密抵达了资州,并且同原湖北新军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三十二标的两部反正士兵在原来的三十一标军营里一起吃着饭。一身元帅军装的李汉端着一个盘子,上面也只是简单的放了土豆丝、藕条、几片红烧肉等几样菜色,跟诸位军官士兵们所用的午餐没有任何区别,随着他的以身作则,类似后世工作餐一般的用餐制度已经先一步在军政府机构以及革命军之中先行施行了起来,并且强行规定在用餐之时,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不得存在特殊人士,人人都是平等的。这一计划开始施行之后,顿时在革命军之中引起轰动,虽说也有些军官有些异议,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这一计划在军队之中的施行完全不似在军政府下属分支机构之中所推行之时受到的阻力那么大。
李汉微笑着不断跟士兵还有军官们打着招呼,然后端着饭菜随便的在各个饭桌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也会停下来跟那些他反正的湖北新军士兵们谈天说地,甚至聊聊国外的趣闻。本来那些反正的三十一标跟三十二标的新军士兵还很畏惧着他这位新任的四川大都督。但是随着他在用餐之时不忘了跟着士兵们打打混、开开玩笑,饭吃着吃着,那些士兵也都看出来了这个新任的四川大都督没有架子,并不像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清廷官员,其他书友正常看:。而这个年代的新军士兵之中,很多都是清廷招募的有一定文化的士兵,甚至不少人都读过几年的私塾,从湖北陆军学堂、小学堂毕业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士兵们接受过不错的教育,民智早已开启,甚至对于国家通过革命走向强国之路还是比较向往的,倒也很快就在他的刻意作为之下,变得气氛热烈了起来。
“大家知道我们革命党人为什么要起来推翻满清吗?你来说一下,就你,别看别人了,我看你吃的最欢,怎么,今天咱们是平等的讨论,来,给各位说说,可别怕说错了,因为革命这个词,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理解。”
李汉夹起一块红烧肉片咬了一口,还别说,从民间招募的厨师这做菜的手艺真是不错,这军队之中的菜色味道不错。一群人边吃边聊,李汉伸出筷子指着一个正在吃得欢的士兵道。
“大大都督您说我吗?我,我”,被李汉指着的一个瘦瘦的士兵结结巴巴的站起来了。
“长官,我,我不知道。”周围的士兵们都在认真的等着他的回答,不想却听到了这一句,顿时轰的一声大笑了起来。李汉笑了笑,摆了摆手,笑声顿时小了下去。他端起自己的饭菜,走到那个紧张的都快哭出来的士兵旁边,“来,麻烦了,给我腾出个位子吧!”
坐在那个士兵旁边的士兵顿时站起了身来,敬了一礼跑到旁边跟其他人挤一起了。
李汉拍了拍他的肩膀,和声的道:“紧张那么很做什么,不知道为什么革命很正常。看你年龄也不大,有二十了吗?”
“大大都督,我今年刚二十!”那士兵紧张的回答道。
李汉笑道,“我今年二十六了,算起来,这里大部分的士兵年龄可都不及我。我也不跟你们说瞎话吧。六年前我二十岁的时候,还在父母的庇护下混吃混喝呢,其他书友正常看:!”
他眼中闪过一些回忆跟感伤,想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了。
“我二十岁时,有人告诉我,说这个国家不是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在海的那边,叫中国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有我的同胞,跟我的兄弟!”
他笑着说道,“然后又有人跟我说,说别回去了,咱们在国外不是待得好好的吗?为什么要回海那边去呢。那里有一个叫做满清的异族统治者我们四万万同胞,有个叫做‘慈禧’的会妖法的老婆娘祸乱这个国家,导致这个明明十分强大的国家,却接连的输给了***这个弹丸小国,又输给八个流氓国家,结果给一帮外国的畜生们连国都都攻破了,配了个耻辱的数万万两的银子。这是甲午战争跟庚子国耻,大家都知道吧?”
“知道!”
不少人回道,不过声音却低沉了许多。甲午中日战争打成那个样子,国内曾经有人说过,败给日倭奴,全国吃皇粮的兵都该学习倭奴切腹自杀,丢脸丢到孙子辈都洗刷不清。军备比***先进、战舰比***强大、人数近十倍于***,领土更是数十倍,甲午战败了这一巴掌可是打得很重,到现在全国的士兵都抬不起脸来。虽然,战败并不是因为他们。
1900年6月17日中国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紧接着,慈禧召集“御前会议”,下令颁布《宣战诏书》。一个女人以惊人的胆量,一改昔日软弱无能、投降***的形象,不顾国家实力,匆忙向列强发布战争动员令,让人委实难以理解,结果也可想而知。不久,大清国都城沦陷,朝廷逃亡,史称“庚子事变”。随后,清政府又答应八国“议和大纲”,被迫接受赔款要求。赔款按中国当时人口四亿五千万计算,每人一两,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也就是说,列强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赔款的存在,蒙受了国家无能的耻辱。这笔巨款连本带息,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2倍,史称“庚子赔款”。
满清鞑子统治者自然不会为了自己的错误与无知掏腰包,反而借着庚子赔款之机,制定出台了大量的新税种,强制四万万民众缴纳,从民间先后十一年间掠夺的财务已经远远超过了庚子赔款总额了。不夸张的说,这几年民间百姓生活越发疾苦,皆是拜此所致,因此在座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李汉脸上冷笑道,“庚子赔款,列强为羞辱我中华,闻之我中华有四万万又五千万同胞,赔款数额便按当年人口计算计算,每人一两,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可是在座的哪位知道,到还清之日时,算上本金、利息一共需还多少吗?”
这可是到复杂的数算题了,而且还牵扯到了国际汇率问题,因此没有一个士兵能够回答上来。李汉等了一阵,看到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之后,才开口道:“共计9。8亿两白银,约莫等于10亿两,相当于今年清廷财政收入的八倍,当年清廷财政收入的十二倍!”
“嘶!”
下面尽是抽吸气的声音,虽然大家都不知道是多少,但是一听说想到于大清朝十几年的财政收入,立刻就明白了,很多很多!顿时下面就安静了下来。
李汉看到自己的话起到了作用,接着又说:“你们有没有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