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陆权强国-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消息”
对于那几页小纸上的信息,他看过之后便信了几分,知道历史上同盟会作为的他完全相信纸上的信息可能就是事实,孙大炮能因为某位光复会巨头有独立出去的想法便暗示手下暗杀了他,还有几桩说不清道不明死因的暗杀,难保居正不会因为纸上的信息而开始打他的主意!
他心中也是一凛,没想到自己派人于湖北散发的自己乃是归国华侨,身负国外千万华侨同胞的期待,竟然引起了同盟会的注意。
他更没想到的是,他与卡尔之间的军火交易居然走漏了风声,引起了军政府那边的关注,不过心中却更为那位叫做‘卡尔’的奥匈帝**火商身上的巨大能量震惊,居然惊动了朱尔典等几位列强驻华公使而不是租界领事亲自询问,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他发现自己似乎无意间撞上了一位了不得的人物由于实力跟信息的不对等性,这个年代想跟洋人打交道,可不是一句小心就能图个安稳了,其他书友正常看:。
不过马上就把他扔到一边去了,冷哼一阵,就因为他的一句谎话跟一点风声,一直将海外视为主要捐款地的同盟会竟然对他起了敌意,其目的可想而知,还是钱闹的!
“回大帅,是十九日属下买通了刘英府上的一家丁探到的风声,得到风声之后属下就冒险的谈了一趟李济臣的临时住处,从他住处翻出了几封武昌方面的书信”
青犬回答道。
手指轻敲在桌子上,半响他才再一次开了口:“情报司这一次太莽撞了东来,回去写份检讨给我。漏下这么大的遗漏,我们鄂中虽然跟同盟会、共进会不对付,但是并不排斥革命者,这件事情一旦走漏了风声,或叫武昌那边知道了,到时候又要生出一番乱子来。之前还好借口与共进会交恶而略有些排斥武昌安插人进来,但是事情败露之后,鄂中必然彻底成为革命之敌,再没有一点回转余地,除非咱们先将一军,但是革命这面大旗,暂时还是要撑着的罢了,这次的事情就此揭过。东来,李济臣虽然因为心口在右躲过了一劫,不过他身上也是受了重伤,料及跑不了多远派人严密巡查,周围十里不,二十里之内所有曾经经过过的行人、行商,附近的村落都不要放过,还有附近所有大夫、药铺情报司这一次的行动我不反对,我只看结果不想询问过程,为了计划能够成功,有些时候有些手段是必要的,但是下一次再不能如此莽撞又有疏漏了下去吧”
“是”
青犬松了一口气,他意外的没有受到责罚,心中庆幸的同时对大帅更是感激,便拿起桌上的文件,退了下去,只留下李汉跟李东来两人很明显,青犬跟李东来两人都明白他是让谁出去的。
“下不为例!”
第142章 三个坏消息(2)
第142章三个坏消息(2)
说到底还是因为手上人才不够用,李汉皱眉叹气。这个年代国内本就因为种种不足,导致教育以及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每年虽有不少学子或公费或自费出国留学,但是学成之后多数受到朝廷的拉拢,暂时不是他能奢望的。还有少部分又心向革命,他并不是大威望之人,就算拉拢来了几个培养出来,但是只要孙黄回国,几个月后的南京临时政府一句话,没准他又为别人做了嫁衣。
“这事就此揭过吧,让情报司清理干净了还有,为防止消息走路引起武昌反击,命令武昌那边的所有情报人员就地潜伏,吴兆麟吴兆麟身边的那人不能再联系了,刚刚买通的几人也要注意把尾巴清理干净,同盟会同盟会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还是一个不可匹敌的庞然大物”
“是先生”
拿下京山的短暂好心情顿时散了去,事实上他收到的坏消息可不只有沙洋失守跟情报司出了个大纰漏两件,还有一件对他而言谈不上好坏的‘坏消息’。
“武昌那边到底在想什么?降将张景良出任汉口民军统制吗?嗯?所协第二协?我记得第二协归吴兆麟统帅这么说来,开始排挤武昌起义的一批功臣们了吗?看来黄兴赴鄂之日不远了!”
随手拿起方才送来的一封电报,这是应城方面刚刚发过来的,方才李东来手下情报司的干将青犬派人前去毁尸灭迹时却意外的发现少了一具尸体之后,一行人经过一番辨认之后发现凌乱的草丛中隐隐有些血迹延伸往很远的地方,才知道竟然有人逃了去,青犬亲自跑过去查看了一下之后,顿时就明白了跑了个李济臣,虽然不解他中了自己正中心口的一枪后为什麽还能活下来,不过已经不重要了!
在派人搜遍了附近,都没有找到他的痕迹之后,青犬顿时意识到了不好,立刻便赶去通知了当时正陪着李汉入城的李东来,所以,李汉也只来得及看了粗略的看了一眼应城那边刚刚发过来得两封电报,书迷们还喜欢看:。
电报是两天前的情报了,武昌最近不太平,初组建不久的情报司到底底蕴不足,吴兆麟失了势之后,之前花了大功夫才打通的他身边的线如今作用也不比之前了,要不是李汉知道武昌重要,又挤出了些银子让情报司重新拓宽了情报网,如今可能很难拿到武昌那边的第一手情报,尤其是军事跟同盟会、共进会高层动向。
“先生,这张景良有什么不妥吗?”
刚刚情报司出了这么大的纰漏,李东来明显比之前显得谨慎了许多,发现大帅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那封电报之前他也看过,并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这张景良虽然是清军降将出身,不过他在军中素有威望,虽然较之黎元洪差上不止一筹,却也称得上鄂军一员大将。传昨日他指挥民军曾在渝口东五里遭遇清兵,一番交战令清兵留下两百多尸体,军政府有意思让他接管汉口城防大帅认识此人?难道他身上有什么不妥吗?”
李汉摇了摇头,这位主在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漏了一把脸,在民国初年甚至成了‘汉奸’和‘大清忠臣’这两个矛盾词组的代名词,他身为汉人却对满清朝廷愚忠到了极点,甚至不惜以妻儿为保证,像军政府求来了汉口司令官的位子,在小小的对清作战取得一些胜利,打消了革命政府的怀疑之后,就在随后的大战中背后私通清军,不惜出卖民军汉口布防,甚至在战至正酣时强令民军撤退,自乱本家阵脚,可以说,历史上汉口的陷落以及阳夏战争的惨烈、战事的不利局面,此人至少要附上一半以上的责任。
当然这些都不是让李汉记住他的原因,据说这位生前在当代文人中声誉不佳,说其骂声一片都不为过的名人,没想到却在死后快一个世纪之后,堂而皇之的进入了某地方政府的当地名人堂之中,更有官员为私利,不惜请一些专家、学者为其歌功颂德。
若只是无耻的吹嘘什么‘促进民族融合’在和谐的天朝还算能够说得过去,但是请人称赞其品质卓越,堪称古人忠君之典范就有些过了,竟然还有人为其作序,利益一词果然诱惑,竟然能将黑白颠倒,可怜数千亡魂哀嚎无人闻听,果然古来可笑。
说来不巧,李汉的父亲,在国内文人界颇有些名望,他之所以能够记住这些,完全是因为,当时受邀请的学者之中就有他父亲,不过被很有民国文人风骨的老头子拒绝罢了!
摇了摇头,他回答道:“我听说他被俘之时甚至曾漏死志,宁可为满清鞑子掉了脑袋也拒绝接受军政府的半碗饭没想到几天之后又不惜将妻儿老幼为人质,结果借同盟会、共进会之争夺了汉口民军总司令之职,个中之变兴许也只有武昌那边已经红了眼睛的一群人才会相信吧!”
他脸上有些无奈,后世他家的老头子拒绝为其立传的时候,他家的老头子,那位国内资深近代史教授曾经详细的为他介绍过此人历史上的大过,说句不夸张的话,当时因他一场愚忠,几乎折损了两千以上的新生的武昌军政府的精锐老兵,要知道这一批人可都是经过朝廷训练多年的精兵,而当时的军政府手中掌握的这样的新军也不过四五千上下,一下去掉了一大半,剩下的又要分散三地驻守,才造成了历史上军政府自他之后一直未能夺回汉口的劣势,并损失了数千军政府士兵。而战事上的失败又影响到了政治上,才致使南方革命势力普遍患上了恐袁症,导致南北议和时北方占尽好处。
毫不夸张的称呼此人乃是历史的罪人也不为过。
李东来不是笨人,眼睛微微一眯就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隐隐脸上多出了一缕算计之色,不过很快就褪去了,毕竟才刚犯事,他心中也明白,先生虽然不说,但是对于情报司越过自己私自行动的做法有些不安了起来,当下便躬身请示道:“先生的意思是武昌那边要吃亏?”
李汉点了点头,起身来到屋内悬挂的地图前,默默计算起了鄂中方面的得失起来。
“需要属下想办法通知武昌那边吗?”
李东来有些拘谨的问道。
第14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143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话是这么说,或许只有李汉自己才知道鄂中现在有多么危险吧,书迷们还喜欢看:。
眼睛死死的盯着地图上的一个标识,那个小小的标识,却代表着一个几乎无法攻陷的城池,至少暂时不是他能动得了的存在——武胜关。眉头紧皱,李汉在脑袋中拼命的回忆着,若果他的那些已经变得模糊起来的记忆没有出错的话,一镇北洋军已经在武胜关后面的信阳集结,虽然因为鄂中的失守,导致这支原本此时应该已经抵达孝感的军队在信阳多待了一周,但是他有一种感觉似乎似乎原本历史上并未发生大战的鄂中,将会成为继武昌之后的另一个主战场“北洋第六镇王士珍!”
心中思及前两日他督派马荣成待其巡视鄂中城防回来时,曾经与他提到的,希望尽快派出军队拿下武胜关,因为据往来两省的商旅介绍,前段时间有大量的新军驻进河南重镇信阳,马荣成派人打探了一番之后,才知道竟然是北洋王士珍的第六镇!而且如今萌昌也将指挥部设在了信阳,只是不知道因什么原因,大军抵达信阳之后,便停止了南下的脚步。
马荣成或许不知道第六镇为何停止南下,知道这段历史的李汉却知道。王士珍身为北洋三杰之首,更是三人中最擅长权谋之人,一身才学几乎不在老袁之下,更难得的是人非常懂得轻重,也很能管得住自己,其眼光更是北洋三杰中最独到的一位,其他书友正常看:。
袁世凯失势三年间曹锟曾经对袁世凯十分冷淡,吴长纯曾断过袁府的孝敬,段祺瑞按照朝廷的意思把麾下的不少老袁心腹踢出了北洋军,甚至冯国璋也曾经跟满清朝廷表过忠心,唯独这位主一直坚信以老袁的手段必将重新东山再起,因此不但在袁世凯失势后依旧忠心耿耿,更是为其上下奔走,劝服了不少袁世凯麾下生出了异心的将官,要说老袁能够一直维持北洋集团不至于溃散,除了御下手段极其高明之外,此人也是为其出了不少力,倒是深得袁世凯欢心的。
李汉可不敢对这位近代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的豪杰掉以轻心,他反复的思考了几天,还命人特别关注了一下往来信阳跟朝廷之间的电报之后,才想明白了这背后必有袁世凯在指点,王士珍完美的按照老袁的指示电报朝廷,湖北乱党势大,目前已占领鄂中诸地,兵锋甚至到达武胜关外,再没摸清楚湖北乱党情况之前,第六镇不得不暂时停驻信阳,待打探清楚对面的情况之下再度南下。
因此第六镇一面面临着朝廷的朝廷的催促,一边借口之前信阳起义府内未稳,大军开拔之后河南省内极有可能效仿湖北生变这才吓住了紫禁城内的一帮老少爷们。
还是袁世凯在作法,另一方则是心急如火燎的朝廷,显然老袁对现在朝廷开出的筹码,一个没有实权的湖广总督的位子十分不满,第六镇只能老实的等待他的指示。
鄂中现在十分危险!
李汉皱眉,心中却有些自豪跟骄傲,历史上汉川分军政府实力暗弱,见朝廷大军自河南入鄂之后,梁氏兄弟虽然不甘心,却不得不避其锋芒,会合景山刘英之后,转战汉江水系,才得了个襄江河游击将军的头衔,倒也名至实归。正是因为历史上鄂中革命军实力暗弱方才没有引起朝廷大军注意,由着他们在鄂西、汉江附近的偏僻县市跟刘温玉玩起了攻防战。
而如今的鄂中则因为李汉的存在,早就不似历史上一般仍属于满清统治,不但成立了统一的军政府指挥,还组建了一支约两万余人的军队,比起武昌方面虽有不足,不过声势也不差多少,若再给他解决了刘温玉,腾出手来趁机吞下鄂西之后,到时候可真就捅了个大篓子,想不引起天下的注意都难了!
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李汉心中已经有数了,所以早几日他便命令如今驻守广水的第四标加紧城防建设,为此还命人送去了十万两银子,让广水方面多征召或雇佣一些人来修筑防势,务必要在大战之前,将王士珍的第六镇精兵抵挡在广水防线之外。
“先生心中可是还有担忧?”
李东来就见他不再开口,又看他一直盯着地图不放,连忙询问道。
他点了点头,“情报司方才组建不久,精力全都放在了京山跟武昌,这次命你派人潜伏进襄阳都费了老大的功夫,更北一些的河南更是我们的软肋,有北洋第六镇在侧,我感觉寝食难安,若我鄂中再击败了刘温玉,拿下鄂西、北往鄂北,到时候势必引起南下清军注意,第一镇毕竟底子太薄了,经过了一次大扩军之后,对付一下土匪、马贼之流倒也罢了,遇上刘温玉麾下的几营勇营、巡防都要计较多日,更别提直面北洋精锐了”
对于刘温玉李汉倒是混不在意,或者应该说是成竹在胸更确切一些,他现在最担心的反而是随时都可能南下武胜关的北洋新军第六镇精锐。如今河南已经集结了数万大军,虽然一直都没动作,却也令他感觉寝食难安。
李东来默然,知道先生所说的都是事实。要不然也不会为了区区一个刘温玉,炮一标、第二标不但全军出动,背后还有三标跟随,情报司更是几乎出动了八成以上的情报人员,这般严密布局,虽说因为京山之变略有些慌乱,不过毕竟是早就做出了准备,因此只要不出现大的纰漏,吞下刘温玉部易如反掌。
“属下无能,请先生赎罪!”
“这不怪你,到底还是我鄂中军政府根基太薄弱了,眼下解决刘温玉对于我们来说才是头等大事,城中如今兵防空虚,去通知荣成,叫他们加快脚程!”
“是,先生!”
“来人”
见先生示意让他退下了,李东来知道已经没事,笔直的敬了个军礼之后便一瘸一拐的在被先生唤过来的侍卫的搀扶下出了大厅,只留下屋内李汉独自一人对着悬挂墙上的一幅幅地图仔细研究起来。
直到他的肚子已经闹腾了几阵,加上背后又响起了脚步声,他方才抬起头来!
“进来吧”
发现来人是今日马荣成刚刚推荐给他的一个临时副官,李汉点了点头让他进来,“是伯庸啊,京山那些人招呼的怎么样了?”
这陈天祥不同于苦寒出身的李东来、马荣成二人,他们乃是贫寒出身,只在成年之后才读过几年私塾,虽有表字不过却从来不用,因此李汉基本上都是直接称呼他们两人的名字,不过对于其他人,李汉大多都入乡随俗的叫上一声表字,一来中国多少年的习惯了,二来也显得比较亲切。
“禀大帅,卑职已将他们安排到了酒楼。方才酒楼处通知,大帅吩咐的餐宴已经准备就绪,您看是不是”
陈天祥话还没说完,刚巧这时候李汉肚子随着响了起来。
李汉一愣,笑着停下了研究地图,“走吧早晨走的匆忙,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派人去通知司务部,早早准备些粮食补给,后面的弟兄们就要赶来了还有一标、二标,等会也要差人送过去”
“是,大帅!”
陈天祥连忙拿出纸笔记下。
“走吧。
第144章 酒宴(1)
第144章酒宴(1)
李汉挑选出来邀请宾客的酒楼离现在被征用的宅院并不远,两地之间只相隔了不到两条街的路程,因此在陈天祥赶来通知他酒楼那边已经准备好了之后,两人也只带上了一队警卫,悠闲的散步赶过去。
路上李汉询问道:“伯庸,名单统计出来了没?都来了些什么人!”
还在陈天祥也在马荣成的指点之下了解了不少李汉的性格,倒是早有准备。只见他从手上拿着的文件夹中取出一张8k白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都是他统计出来的与会人员!
“回大帅,卑职已经记下来了京山所到人员共41人,其中隶属立宪派的乡绅、名流共13人,以一马姓老者为首,据卑职调查,此人乃是京山谘议名流。其余多为县内商贾,只有一人需要注意,此人雅称‘盲公’,也是京山大实业家刘家老太爷,诚实火柴就是他的产业。据说跟已经阵亡的京山副都督刘英有些亲戚关系”
陈天祥将那一页统计名单递给他,不过还是在一旁为他解释了一番。马荣成曾经指点过他,大帅幼时便随父母出国,于国外待了多年对于国内的惯用的字体读起来比较麻烦,因此他虽然将统计名单给了李汉,却在一旁为他解释了一番。
从这一点就能看的出来,这陈天祥倒是个心细之人,书迷们还喜欢看:。
“嗯。”
李汉边走边看,点了点头,这段时间一直接触繁体字,倒是逐渐的习惯了一些,至少纸上大部分字画不算复杂的文字,他都能认出来。
两人边走边谈,不一会的功夫就来到了酒楼所在的那一条街,眼看着再过了一个路口就要到了。这时候,正在边走边看手上统计名单的李汉突然听到旁边很少开口的警卫队队长,一个据说曾经练过外家功夫的来自安徽宿县的年轻军人卢三的一声提醒:“大帅,小心!”
旋即将手搭在了腰上,他的腰间赫然别着两把盒子炮,还是德国产的正宗,其后坐力之强,便是李汉也不敢同时使用两把。警卫队中只有他装备了两把盒子炮。
陈天祥就在李汉身边,一听到卢三提醒,当下也将手搭在了腰上的武装带上,参谋军官都有配备左轮手枪,他也不例外的分到了一把,现在这般姿态,分明提醒了李汉有情况!
“怎么了?”
李汉很相信卢三这个人,甚至比起李东来跟马荣成都要多一些,这段时间来他至少为他挡住了五次不知名势力的觊觎。
“大帅,我们被人盯上了!“卢三话很少,不过一开口就令李汉、陈天祥浑身一震,对视一眼具是看到对方眼中的惊骇。
“从出了临时指挥部,标下就感觉到有目光一直落在咱们身上,并且连跟了两条街都没散去直到方才才离了去但是没想到一转弯,标下有感觉到了对面有那人的目光他给标下的感觉十分熟悉,可能极有可能我们曾经打过交道!”
他说的打过交道李汉初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很快的脑袋一转,就明白了他口中的意思了!是他的‘老熟人’了!
说起这件事,就连马荣成等都不知道,目前知道这件事情的只有两个半人,李汉跟负责他安全的卢三,李东来勉强算是半个,因为李汉也不敢确定他是不是还记得那件事,其他书友正常看:。
这事还要从一行人还在武昌的时候说起了,武昌起义那一晚,李东来反应他的那辆后世带来的武装押运车竟然遭到了某些有心人的觊觎,很清楚车内有什么得他当时便变色面色,虽然时候没有吩咐李东来去查,却心中隐隐警惕了起来。
在这之后,李汉来到应城之后,曾经连续几夜,卢三都反映夜晚有人探访他所在的府衙,虽然那人很小心,不过卢三打小感觉就比别人敏锐的多,练了几年工夫之后就更加敏锐了,尤其当有人将目光落在他身上的时候,他很快就能感觉到。
初时卢三还以为是错觉呢,但是一日早晨他命人上了屋顶查看了一番之后,竟然真的发现了屋顶上几处的碎裂瓦片,看裂痕正是新添不久的,这才明白了果然不是自己错觉,后来又连续遭遇了对方夜探府衙几次,可惜对方不但小心而且十分机警,加上目的不明,他发现之后做了一番准备之后还想抓住那人,不想之后却再也没有见过了。
这事后来被他告知了李汉,李汉一去检查他命人严密看守的那辆武装押运车之后,果然发现附近有很多处痕迹,若不是车内保存了他不少的珍贵物件,他派出了不少人看守在汽车附近,只怕早就遭了歹人毒手了。
据事后卢三的调查,那几晚连续‘拜访’府衙的可能是同一人,而且功夫极其了得,至少一身轻功跟隐匿的功夫,就让他连连扑空,可想而知对方本事远在他之上。
这时候他一开口,李汉顿时就明白了,他口中说的是谁了!
“确定吗?”
太阳穴上青筋微微跳动,李汉微微眯起眼睛问了一句,由于不放心县衙,他将缴获的印钞机等物件都放在了武装押运车中,他也十分好奇,到底是谁对他的那辆后世带来的汽车如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